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制度的理念是范文
![班级管理制度的理念是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c591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2.png)
班级管理制度的理念是范文班级管理制度的理念一、背景介绍班级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生组织形式,对于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班级内部有序运行、良好学习氛围和学生全面发展制定的规范。
这一制度的理念应能体现包容、民主、公平、公正、激发学生潜力、培养优秀品质、提升教学质量等目标。
本文将探讨班级管理制度的理念,以期提供管理者参考,为构建良好班级管理制度提供思路。
二、理念阐述1. 人性化管理班级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要从尊重个体差异、关心学生成长、倡导理解与宽容等角度出发,制定相关政策。
比如,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发展空间;关注学生精神健康,开展心理辅导和教育,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管理效果。
2. 民主参与班级管理制度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决策,增强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比如班级干部的选举、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组织文化活动等。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管理中。
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自主、自律、责任感等良好品质,提高集体凝聚力和班级的管理效果。
3. 公平公正班级管理制度应确保公平公正的原则得到落实。
一是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机制,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性;二是要做到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制定公平的竞选程序和评选标准;三是要明确惩戒措施和程序,确保学生受到公正的待遇和处理。
通过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才能获得公正的评价和待遇,增加管理制度的可信度和可行性。
4. 激发学生潜力班级管理制度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对于优秀学生,要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才能;对于普通学生,要鼓励他们发掘自身潜力,勉励其不断进步;对于落后学生,要引导和帮助他们追赶上来。
浅谈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浅谈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https://img.taocdn.com/s3/m/c917d0f7fab069dc50220183.png)
做高 尚的人所必备的优 良品质。同时 。 还 应注 意学生健 康 的心 理 的形成。
班 主任 要 经 常寻 找 时 机 , 与学 生交心谈心 , 从 生 活 和 学 习 上 尽 可 多地 关 爱
班级管理者 的根本职责 在于给 管理者 创造 一种 发挥主 观能 动性 的环 学生 , 想方设法解决学生在学习、 生活上遇 到的种种 困难 , 从 而成为学 生心
刻意创造更 多的使学 生心情 舒畅 的氛 围, 又必 须在情 感管理 背 后, 制定 严 乏情感的交融。如果只有制度 , 只 能规范 学生 的行为 , 就 无法走 进学 生的 谨、 科学的规章制度 , 实现 制度 面前人人平等 , 考 试评价公平 、 公正。这样 , 心灵 , 也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因此 。 情 是制度 的灵魂 , 制度是情 的保 障 , 既能调动学生努 力学 习的的积极性 , 又 能使学 生更加严格自律。
◆ ◆ ◆ ◆ ◆
浅 谈 班 级 管 理 应 以 人 为 本
◆慕 萌
( 甘肃省镇原县 屯字中学 )
【 摘 要】班级管理是对学生的管理。 因此 , 作 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应从 实际 出发 , 具有人 本思想。既要重视 关心 学生, 又要对 学生充满 期待和信任 , 经常用欣赏的 目光对待 学生。 同时, 还 应 用科 学的 管理制 度和 自身的人 格魅 力规 范和 引导 学生 , 实现 情与 “ 法” 的和 谐
四、 用 自身 的 人 格 魅 力 凝 聚 人 心
一
只有制度才能使情得以实现 , 才能使情 贯穿于 整个工 作 当中。因此 , 情 与 制度的统一与交融 , 才能规范学 生的言行, 感化学生的心灵 。 达 到标本 兼治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e246b1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f.png)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摘要:作为青春期的孩子们,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诉求,才能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和限制人的发展。
重视人、理解人、成就人、发展人,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方向。
初中生精力旺盛,处处散发出生命的律动,张扬着青春的弦音,“以人为本”是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的重要前提。
因此,初中班主任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班级管理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管理,锻炼学生的综合管理素养,营造互助互尊互爱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以人为本1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学生角度(1)学生普遍缺乏集体意识。
目前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都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思想意识更加成熟,但沟通欲望相对于小学生要低,尤其是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不愿意求助他人,在处理问题时,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时为了私心不会紧密配合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2)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态度、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导致学习效果也会有一定的区别。
如果由班主任统一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那么,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从而造成学生的发展不平衡。
(3)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大,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自觉的现象。
教师们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制定的,没有征求过同学的意见,也没有人敢反对,就算学生有什么意见,教师也不会同意。
教师与学生的不平等关系,导致两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不站在学生的立场,必然会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工作。
1.2教师角度(1)管理理念滞后。
许多学校以及班主任都会以学习成绩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首要目的,认为管理就是提升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也带来很大的影响。
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https://img.taocdn.com/s3/m/b4f0d262804d2b160a4ec013.png)
班级管理以人为本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有情感的人,学校的教育就是要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满足他们,发展他们,完善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有个性,有情感,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尊重、信任是前提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尊重每位学生,信任每位学生”是前提。
每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好好的学习,遵规守纪,积极参哦加班集体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格。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信任每位学生,即使他再调皮、捣蛋,还是要给他信任,使他受到感染,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学会信任别人。
学生在这良好的环境中熏陶,他们也会学会尊敬每位教师,信任每位教师,积极围绕教师好好学习。
二、理解、满足是桥梁现在的学生有很多新的东西,一般教师是很难理解,这样很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
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多学习新鲜的东西,接受新鲜的事物,多理解我们的学生,想想我们自己的这个年龄阶段做了些什么。
其次,多加强与学生沟通,促进相互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满足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给学生树立榜样。
特别现在的留守儿童较多,我们要多研究,多理解,多关爱,多帮助,满足他们心里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理解和满足架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
三、制度、管理是方法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把班级建设成为文明、健康的班集体。
首先,要建立好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一日常规,安全制度,学习制度,生活、劳动制度,文明学生的评比等。
通过制度管理学生,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对他们加强培养和培训,让他们利用好各种制度,发挥自己的作用,协调、管理好班级。
制度和管理只是方法,在管理中始终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自觉的习惯。
班级管理理念与实践文章2500字
![班级管理理念与实践文章2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d9e2d4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0.png)
班级管理理念与实践文章2500字在当今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班级管理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念和实践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班级管理理念与实践,以期为实现和谐校园的目标做出贡献。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应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在实施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时,教师需要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这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实施个性化教学。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高级的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通过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些活动可以是学术性的,如科学竞赛、写作比赛等;也可以是实践性的,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这包括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如教材、习题等;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总的来说,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民主管理,培养自主能力班级管理应实行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决策中来。
班级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https://img.taocdn.com/s3/m/623d0cc9d5bbfd0a78567303.png)
管 理班 级 学 习 、纪 律 、文 体 、 卫 生等 方 主任 管 理 五 位 分 管 学 习 、 卫 生 、纪 律 、
应 的A 、B 、C 、D 组 的 五位 小 组 长 , 、E
1重 视 班 级 环 境 的创 造 。 教 室 是 师 . 具 有 鲜 明 的思 想 性 和 教 育 性 ,激 励 他 们
的 明天 而 不 断 努 力 。经 过 不 断探 索 和 自 体 育 组 长 每 周 的 一 、 三 、 五 课 问操 时 间
我 完 善 ,我 确 立 了 以 “ 以人 为 本 ” 的教 进 行 跳 绳 、 跳 远 训练 , 学 习组 长每 周 一
育理念 ,紧紧围绕 “自我管理 ,自我教 次 的 单 科 测 试 训 练 , 卫 生 组长 的双 周评
小 组长 管 理 本 组 的十 五位 同 学 ,组 长 任
的板 报 栏 中设 有 表 扬 栏 和 批 评 栏 。 为 使
班 学 生适 应 时 代 的 需 要 ,班 级 还 设 立 了信 学 生进 行 “ 兴 我 荣 ,班 落 我 耻 , 以 班
息 角 , 为 学 生 提 供 许 多信 息 。 随 着 他 们 为 家 , 荣 辱 与 共 ” 的教 育 思 想 , 以此 来 的 成 长 , 这 些 “ 件 ”环 境 逐 渐 被 学 生 增 强班 主 任 的 向心 力 、凝 聚 力 。 在 校 运 软
四 、给 学 生 以广 阔 的 宅 问 , 让其 获
学 习 、 纪 律 等 标 兵 ; 成 立 了 班 级 管 委 得成 功 感 班 级 应 为学 生 的 发 展 创 造 一个 良好 会 ,对 不 良现 象 批 评 教 育 。从 而 在 班 内 形 成 好 人 好 事 有 人 夸 ,不 良现 象 有人 管 的环 境 , 尊 重 他 们 理 解 他 们 ,鼓 励 他 们 独 立 思 考 , 敢 想 敢 说 ,质 疑 问难 , 有 自 的 讲 学 习 、 讲 正 气 、讲 文 明 的好 风气 ,
新时代小学班级管理思考点滴
![新时代小学班级管理思考点滴](https://img.taocdn.com/s3/m/fc4bc9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9.png)
新时代小学班级管理思考点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如今的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小学班级管理的思考点滴。
一、管理理念1. 以人为本在新时代的小学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是管理理念的核心。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生活、个性和情感。
班级管理要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教育管理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要求。
2. 爱与严并重爱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严是班级管理的保障。
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做到爱与严并重,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爱和关怀,又要对学生要求严格,让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行事。
爱与严并重,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也有利于班级的秩序井然。
3. 和谐发展和谐是班级管理的目标。
班级管理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
只有班级内部和谐,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老师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工作。
二、管理方法1. 建立师生互动的关系在新时代小学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至关重要。
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
只有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学生才会更积极地融入到班级管理中,班级的秩序才能更加稳定。
2. 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管理方法。
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班级的凝聚力也会更强。
3.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新时代小学班级管理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至关重要的。
班级管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班级管理也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管理策略1. 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在新时代小学班级管理中,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https://img.taocdn.com/s3/m/de06691e52d380eb62946d7d.png)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感觉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一个以目标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而美国的教育则基本上以人为中心。
”——这是一个留美博士的亲历感受。
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学校的班级管理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普遍实施了量化管理,量化下达到班级,班主任对学生必然实施量化约束。
笔者所在学校的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量化的内容是每个学生每月的德育得分情况记录,包括学生出勤、作业、仪表、好人好事、违纪等情况,涉及小项达20多项,增扣分的细则就更多了。
每月基础分为100分,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视学生的好人好事和违纪情况增减分数。
每学期初依照内容量化编印成册,每班一本。
这种做法不仅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而且容易评价一个班主任的管理能力,看达标人数就是了,数据分明,目标明确。
但这种做法也存在许多问题:规定增减分的细则繁多,分值不一样;时限为一个学期,操作起来困难;记录的学生本身学业任务繁重,久而久之对记录厌烦,敷衍了事。
在现有的体制下,这种目标量化管理有其积极的一面,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也有利于学校各级的考核,但如果把握得不好,如果为了约束好学生而强硬使用规定、教条管理学生,也容易使制度规定细则成为条条框框,造成学生的反感。
循规蹈矩的优秀学生为了拿最高分终日小心翼翼,唯恐错失;反斗好动的顽皮学生最初能坚守堡垒,但由于长期扣分严重渐渐自暴自弃。
这些问题与富有人文情感的教育是很不相宜的。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是以目标为中心还是应该以人为中心呢?多年的班任工作经验告诉我:班级管理需要创造性和灵活性的选择,以人为中心,合乎学生意愿、通情达理的教育是最成功的。
案例1:一天,班上负责《德育量化记录》的同学告诉我刘xx迟到了,要扣除德育分2分。
该生是一个学业成绩全级第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是班长,从来没有出现违纪行为。
我想事情定有跷蹊,便找他来问个究竟,并且打电话询问家长。
原来他生病了,是因为服药后瞌睡造成迟到。
我了解了他的身体状况后,问他是否要回家休息,他拒绝了。
班级管理的“四大要诀”
![班级管理的“四大要诀”](https://img.taocdn.com/s3/m/3a21a15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f.png)
班级管理的“四大要诀”班级管理是教师在学生日常教育上运用有效方法管理班级,并帮助学生合理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班级管理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课堂的教育教学管理,还包括课外管理、学生活动管理和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
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建立一个好的班级氛围,实现教育目标,需要遵循四大要诀,即:以人为本,以情为纽,以信为基,以法为要。
一、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班级管理要注重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化解不同个性和背景的学生怨气和矛盾,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定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以情为纽班级管理的核心是以情为纽。
教师管理班级时,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和倾向,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和心态,因材施教。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建立良好的情感教育关系,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意识,以期推动班级事业不断前进。
三、以信为基班级管理的核心是以信为基。
教师在管理班级中应以谆谆教诲为手段,以言传身教为方式,诲人不倦,争取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讲诚信,还要在表率上成为学生讲诚信的榜样。
相信和尊重学生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和认可,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
四、以法为要班级管理的核心是以法为要。
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遵循行为规范,坚持“法治中学”的管理理念。
班级做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单位,有效执行规章制度就像法律的适用一样。
教师可以制定合理的处罚措施,帮助学生严格遵守规定,维护班级纪律。
但是,在管理班级中不应只局限于惩罚,更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权益,在规定中体现人性化、合理化,做到行不规不以古。
班级管理是维护学生合理利益、推动班级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遵循讲人情、信他人、遵守行与法、尊重学生权益,教师可以达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为学生创造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推动有秩序的班级建设和进步。
班级管理论文[共5篇]
![班级管理论文[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fa1f4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a.png)
班级管理论文[共5篇]第一篇:班级管理论文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管理好学生、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认为,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管理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依靠人的情感交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班级和谐发展,使学生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构建和谐的班主任和学生关系和谐班级的生存与发展,学生是根本。
班主任首先要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1.班主任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心声,采用一些合理性建议。
为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2.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
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管理。
学生心情愉悦,主人翁意识增强,就会自觉地把自己和班级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多为存在实际困难的学生考虑,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用一些奖励制度来代替处罚制度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人文环境、创建文明班级的中心环节。
中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因此在处理师生间问题上,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
如老师能把握师生关系的尺度,师生间的隔阂就会减少或消失。
所以教师应努力做到以几个方面:(1)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
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
(2)建立亦师亦友的新颖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经常跟学生交换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教师不仅是传道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b608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9.png)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1.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这一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为班级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促进个性化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背景、兴趣和特长。
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这一理念,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为班级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如何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1.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特长与兴趣。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建立民主管理机制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民主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通过制定班规、设置班干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学生的诉求,共同推动班级的发展。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班级氛围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障。
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应注重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加强师生互动等方式,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关爱学生,为其成长提供温暖的港湾。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级管理以人为本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级管理以人为本](https://img.taocdn.com/s3/m/f2baea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b.png)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级管理以人为本一、在班级治理中必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进展时期的创新和进展。
它要求我们在以进展为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把人当作重要因素来对待,只有人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才可能其他方面也和谐;只有人的进展才是真正的进展,才可能是其他方面得到进展。
坚持“以人为本”可谓意义重大而深远。
学校是个“小社会”,在学校班级治理中,也必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思想,培育学生全面安康进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整个社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是为了有一个和谐的、有利于社会整体进展的社会环境。
就学校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则是为了有利于为学生制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学习、熬炼,在学业、性格、人格培育、乃至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安康的进展。
在班级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还有利于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接轨。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学生,最终都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
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积极参加,假如学生在学校就开头承受“以人为本”的教育、治理和熏陶,对于他们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参加建立和谐社会,可以奠定良好的根底。
为了把“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治理落到实处,作为学校治理的根本单位--班级,毫无疑问应当担负起这一重要职责,而主导班级治理的班主任则更是至关重要。
二、在班级治理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从本人多年担当班主任工作这个“角色”的经受和感悟而言,本人认为,在班级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敬重学生人格,充分爱惜他们的自尊心。
人格,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所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所谓“共性”;也指各个个人之不同于任何其他动物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
现代心理学成果说明,人的机体是由一些特别的构造所构成的整体,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包括一些有组织的构造,因而人格就是个人这个有机构造同他的环境特殊是他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反映的总和(据《辞海》1979年版增补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班级管理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班级管理工作计划指导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359e94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4.png)
一、指导思想1.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 强化班级管理,提升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3. 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4. 注重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 坚持公平公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具体实施措施1.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1)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学生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自律意识。
(2)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机构,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班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制定班级考核制度,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激发学生积极性。
2.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1)提高班主任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2)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3)关心班主任工作生活,解决实际困难,激发班主任工作热情。
3.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1)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强化家校合作(1)定期召开家长会,增进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2)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同解决学生问题。
(3)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增进家校感情,形成教育合力。
5. 创新班级管理方法(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实施班级民主管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预期效果1.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 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5.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7342c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0.png)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班级管理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对班级进行组织、管理和指导的一种工作。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的学习效果和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本文将介绍几个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帮助班主任和教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班级。
一、班级管理的原则1. 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2. 以学为重:班级是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3. 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和良好沟通,形成一个和谐的班级团队,共同为班级的发展和进步努力。
二、班级管理的方法1. 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学生的行为,维护班级的纪律和秩序。
班级规章制度要符合学校的规定,并与班级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2. 班委评选和活动组织:通过选举产生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负责班级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班委会要积极组织各类班级活动,如班级会议、班级文化节等,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3. 班级教师的角色定位:班主任和班级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专业素养,扮演好教育者、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4. 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发展需求,班级管理要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支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5. 班级活动的多样性:班级管理要丰富班级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如班级团建、班级实践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https://img.taocdn.com/s3/m/5526d577168884868762d64b.png)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所谓班级的“以人为本”,就是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和人格独立,通过引导和激励,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呢?首先要牢固树立“服务”的意识,把“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当成我们班级管理的准则。
“管理”本身并不应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它只是教育的手段和过程。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把学生,当成我们服务的对象,着眼于学生全面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如果学生不能肯定老师对学生个体的成长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学习、集体的事务承担起责任来,甚至还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可以想象,这样的管理收效只能微乎其微,甚至连“管住”也难以奢求。
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应是学生中的一个成员,会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明白学生的心理情况。
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成长。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老师真的是全心全意在为自己服务。
其次,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管理。
我们很多时候认为学生难于管理,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情形就会大不一样。
在制定班级管理方案时,班主任就应将班级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的头上,把组织纪律、学风学纪、清洁卫生、文艺体育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
这样,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他们就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
三是要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为班级管理筑牢制度保障。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乃不能成方圆。
国如此家如此,班级亦是如此。
班主任靠什么管理班级?一靠思想教育,二靠规章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细则
![班级管理制度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5bfd64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b.png)
班级管理制度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班级内的良好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班级成员,包括学生、班主任和班干部。
第三条班级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师生共同管理、以规章制度约束”的原则,严格执行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四条班级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权责明确,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第二章学习管理第五条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班级管理应严格抓好学生的学习行为。
第六条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不得迟到早退,违反者将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条学生在课堂上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认真记笔记,不得在课堂上进行无关活动。
第八条老师有权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第九条班主任、学科老师有责任定期、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第十条针对学习差的学生,班主任、学科老师应加强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章纪律管理第十一条学生应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不得违反校规校纪。
第十二条学生在学校内应当文明有礼,不得大声喧哗,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第十三条学生应当尊重老师,不得对老师进行侮辱、恶作剧等行为。
第十四条学生应当尊重同学,团结互助,不得进行欺负、打架等行为。
第十五条任何形式的赌博、打架、吸烟、酗酒等行为一概不得出现在学校内。
第十六条违反纪律的学生将会受到学校和班级的相应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被移交给学校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章管理责任第十七条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包括班级的日常管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纪律纠正等。
第十八条班主任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班级相关工作,包括班会的组织、学生考勤情况的统计、学生的家长工作等。
第十九条班主任应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和纪律上的问题,不得推诿责任。
第二十条学科老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的考试、作业批改等工作,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
![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c6ce64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b.png)
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
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应该以“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和谐共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维度发展,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2. 因材施教,公平公正: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实施个性化教学与管理,同时保证所有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成长,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或偏见。
3. 寓教于乐,激发潜能:通过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如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团队合作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家校共建,共同育人: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机制,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 民主管理,和谐共生:在班级管理中引入民主参与原则,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学生的责任
感和集体荣誉感,营造团结友爱、互助互敬、和谐有序的班级文化。
6. 榜样引领,德育优先:作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用高尚的师德风范影响和感染学生,注重德育工作的落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班主任应秉承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坚持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以人为本”管理班级
![“以人为本”管理班级](https://img.taocdn.com/s3/m/400491a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6.png)
“以人为本”管理班级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活动和成长的主要园地,建立和管理好班集体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管理好班级体,方式方法很多,不过我认为“以人为本”的模式进行班级管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一、“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特点。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教育要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
可见,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个独立和个性自由,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
具体地讲它有以下特点:1、人本性。
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教育管理论》)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班级管理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管理模式往往采用“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自主意识的确立和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极不适应。
“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则体现了人本思想,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题,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的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
2、情感性。
运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交往中,把交往方式控制在成人状态,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交往者。
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合作教育”,现代的“和谐教育”等都论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浓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
因此,重视“感情投资”,以情感人,使学生应感到温暖而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
,从而形成一个温情脉脉,人人爱“家”、“报家”的“家庭式”组织。
教官班级管理制度
![教官班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a85aba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0.png)
教官班级管理制度一、教官班级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官在管理班级时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利益为首要考虑。
2.管理与服务并重:教官在管理班级的同时,应注重为学生提供服务,满足学生的需求,保障学生的权益。
3.科学管理:教官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应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管理,保证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民主参与:教官应注重班级成员的参与和建议,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班级共识和共同努力。
5.宽严相济:在管理中既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空间,又要严格执行纪律,保障学校的教育秩序。
二、教官班级管理制度的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健康发展。
2.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4. 保障学校的教育秩序,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三、教官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设立班级管理委员会:每个班级应设立班级管理委员会,由教官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班级管理事务的具体落实和监督。
管理委员会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立多个小组,如学习小组、生活小组、文体小组等。
2.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教官应与班级管理委员会一起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的范围和内容,规定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纪律要求,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和惩罚力度。
规章制度应公平公正,并且与学校其他管理规定相一致。
3.建立班级管理档案:教官应建立起学生的档案系统,定期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包括学习成绩、出勤情况、表现评定、奖惩记录等,并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做到信息透明。
4.加强师生沟通:教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相互信任和支持。
5.加强管理宣传:教官应加强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让学生了解班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管理自觉和遵守纪律的自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发表时间:2013-07-08T14:41:40.31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7月上供稿作者:黄希纯[导读] 总之,对后进生要多一点宽容、理解、鼓励、信任,多一点关爱。
黄希纯
〔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境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也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本文从关爱你的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基础、选好班干部,发挥其领头羊的作用、认真培养优秀生,精心转化后进生三方面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班级管理上的应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境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班级管理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 赏识、关爱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会赏识,情满天下。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班主任用情去呵护,充满关心、充满人情味,学生就会亲近你,喜欢你,学生就会 “亲其师,而信其道”。
2010 年秋季学期,我担任10(9)班班主任并担任语文科教学。
初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既新鲜又陌生。
作为班主任,首先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手把手教会学生如何充卡、收卡;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床位;细致地教会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对女生进行生理辅导等等。
其次在纪律上严爱学生。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第一步走好了就是成功了一半。
我要求学生在“两眠”上必须做到:按时、自觉、自爱、自重。
纪律上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学会尊重老师等等,再次在学习上关爱学生。
小升初学习内容和方法截然不同,这就需要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所以我先给学生讲解初中阶段课程的特点,接着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而再教学生如何学好语文。
这样,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或纪律上,新生都沐浴到爱的甘露。
学生们很快就会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里面去,快乐、健康地成长。
2 选好班干部,培养好班干部,发挥其领头羊的作用认真负责的班干既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又能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在挑选班干时,班主任一定要慎重,关键要看其是否有较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如果让一些较为调皮、只会恐吓同学的人去当班干,表面上班里的课堂纪律好了,实际上是培养了学生一种扭曲的心灵,久而久之其他同学会产生逆反心理,对班主任失去信心。
因此,在挑选干时,班主任要采取民主选举与班主任审核相结合的原则,选出理想的班干。
接下来班主任要培养好班干部,一个良好的班班集,必须有一个好的班级领导核心,而这个核心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班委会。
所以对于经过精心选拔出来的班干部,既要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又要及时加强指导,要比其他同学更加严格要求他们,让大家意识到当班干部并不是为了一时的荣耀,而是应该以身作则,在班级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做好老师的得力助手,以点带面,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
因此,在近几年中,我们学校一直采取“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每个月评比一次,从二十几个班级中评选出几个学习、纪律、卫生得分高的班级作为当月的“文明班级”。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把主动权交给班干,让他们组织本班同学,团结好本班同学,齐抓共管,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班干做到了以身作则,作好同学们的表率。
我们班多次获得“文明班级”的称号。
当然,还要鼓励班干部在学习上要积极主动,考出好成绩,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好榜样,让其他同学心服口服。
3 认真培养优秀生,精心转化后进生
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的好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优秀生的带动作用。
他们中有超出同学的魄力和能力,他们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班级的核心,成为了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乐于助人的,生活俭朴的,劳动积极的,体育拔尖的……这些同学都是班上同学的榜样。
他们身上勤勉、热情、节约、任劳任怨、顽强等美好品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同学,班集体的道德水平因之不断提高。
对后进生的教育,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和一颗平和的心。
要转化一个后进生,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心,这是必备条件,爱是教育的基础。
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的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爱”却始终贯穿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后进生往往这也差,那也差,老师、同学不甚喜欢,遭到排斥、嫌弃。
这当口,我认为后进生特别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得到老师的公平对待,我们应该以春风化雨般浓浓的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切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
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适时地加以表扬鼓励,表扬时感情要真挚,态度要诚恳。
对后进生不能歧视、讽刺、挖苦,要关心爱护,照顾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后进心犯错误时,不要大发雷霆,以免吓得学生连大气也敢出。
同时也不能对后进生抱太高的期望,不能用对优秀生的要求来要求后进生,要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对待他们,循循善诱。
不能苛求学生取得多大的成绩,不管他们取得多大的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鼓励、表扬;老师不能吝啬的就是赞扬、赏识自己的学生。
总之,对后进生要多一点宽容、理解、鼓励、信任,多一点关爱。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受到鼓舞,发生转变,融入班集的大家庭,成为班集体的主人,进而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茁壮成长,努力把他们转化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
班级建设在农村中学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走出山门,融入社会的第一站,而班级建设的关键又是“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班级建设一定能驶入快车道。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思练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