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以人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关于《“以人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即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当家作主”。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是以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管理,它不仅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管理的目的。
而班级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管理科学的生动体现。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以人为本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8-0139-01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
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干不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既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既要“下载”,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班主任的温暖,又要“专爱”,把特殊学生时刻挂在心上,帮扶他们健康成长。
使这种爱在学生心中升华为积极进取、好学上进、克服困难的内驱力,使学生各方面发展,班主任才能享受到班级管理成功的乐趣。
下面就我的班级管理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训练指导,提高班干部独当一面的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就是带领全班同学奔向共同奋斗目标的“火车头”,又是团结同学共同进步的桥梁。
班级管理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班主任是否能正确选拔和培养一批合格的班干部。
班主任既要要教给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还要注意他们的个人表现,更要为他们他们撑腰,树立班干部威信,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开展工作,使他们真正成为班集体的核心,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如,我总是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培养得力的班干部群体,每人配发工作手册,记录汇报每天的情况,每周三召开班干部会议,汇报班级情况,下达下周的工作重点。
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班级新理念
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班级新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尊重个人权利、提高个人自我意识和尊严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在班级管理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因为在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班级的发展。
因此采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将会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班级综合素质。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班级新理念。
首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强调人性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而更注重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管理服务。
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应重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引导他们爱学习、愿意学习。
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性格、兴趣爱好等特征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与管理方法。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家庭、社会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灵活的教育和管理方案。
其次,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尊重,激发他们的自我潜能和创造力。
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反映了学生对自己情况和认识的深刻度,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鼓励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在班级管理中,要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鉴定能力。
最后,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和核心,班级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障和条件。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管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班级管理要注重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管理班级新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班主任要以人为本,做好学生情感管理工作。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领者,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时刻关怀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关心。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塑造班级氛围,创设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营造一个可以让学生放心诉说、交流、分享的空间。
只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班级教师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班级教师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活动,激发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只有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形成和谐的班级关系,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学生之间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
在学生人际交往中,要尊重每一个同学的个性,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班级是个小家庭,要构建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班上同学要相互理解、宽容、关心帮助,共同努力学习,共同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的精神,树立公平公正的观念,让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
改善教学管理环境,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学校要以人为本,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愉悦感和满意度。
关心教师健康,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也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通过改善教学管理环境,才能为班级的和谐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是校园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在教育实践中,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和谐的班级氛围带动班级和谐发展。
希望所有的班主任、老师和同学都能以此为鉴,共同努力,促进班级和谐发展,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2000字】。
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班级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一个和谐的班集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是每个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如何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尊重每一个班级成员的个性和特点。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生活习惯。
班主任和教师们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要一味地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
要注重挖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只有做到这一点,班级才能形成一个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被尊重和受重视,从而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在一个和谐的班级中,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班主任和教师们要注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教师们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亲情和关怀。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学校和班级产生归属感,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班级中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共同创建一个和睦、友爱的班级氛围。
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
一个和谐的班级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和秩序,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班主任和教师们要注重班级管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纪律。
在对待学生的行为上要做到公平公正,做到惩罚有据、奖励有加,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
班级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
班主任和教师们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各种方式弘扬班级的文化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在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中,以人为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发展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权益和尊严,为每一个人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关注和支持。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家庭背景,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
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同学之间也要学会互相尊重和理解,善待他人,不给他人带来伤害。
只有当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支持时,他们才能够充满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各种挑战,从而和谐地与他人相处。
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放心、专心地学习。
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设立兴趣小组、开展特色活动、组织实践教学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释放他们的动力和潜能。
只有当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乐于学习,愿意与他人分享知识,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理解和包容,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情感抒发和情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与他人分享,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促进班级关系的融洽。
浅谈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
浅谈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班级管理对学生成长起着关键作用。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将学生放在首位,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贯彻落实?本文将从班主任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关爱每个学生,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
班主任要以平等、尊重、理解和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情感和困难,关注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学业。
班主任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规划和学习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班主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保持密切的互动和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促进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上。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擅长和特长。
班主任要尊重和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管理服务。
要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发展特长,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这个大舞台上都能自由、快乐地展现自己。
班主任要倾听学生的呼声,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意愿,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参与班级管理的决策和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做到因材施教,达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三、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还要求班主任要以学生成长为己任,全心全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使他们在学业、思想、行为和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全面提升。
班主任也要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功成才。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摘要:作为青春期的孩子们,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诉求,才能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和限制人的发展。
重视人、理解人、成就人、发展人,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方向。
初中生精力旺盛,处处散发出生命的律动,张扬着青春的弦音,“以人为本”是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的重要前提。
因此,初中班主任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班级管理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管理,锻炼学生的综合管理素养,营造互助互尊互爱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以人为本1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学生角度(1)学生普遍缺乏集体意识。
目前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都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思想意识更加成熟,但沟通欲望相对于小学生要低,尤其是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不愿意求助他人,在处理问题时,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时为了私心不会紧密配合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2)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态度、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导致学习效果也会有一定的区别。
如果由班主任统一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那么,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从而造成学生的发展不平衡。
(3)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大,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自觉的现象。
教师们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制定的,没有征求过同学的意见,也没有人敢反对,就算学生有什么意见,教师也不会同意。
教师与学生的不平等关系,导致两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不站在学生的立场,必然会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工作。
1.2教师角度(1)管理理念滞后。
许多学校以及班主任都会以学习成绩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首要目的,认为管理就是提升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也带来很大的影响。
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以人为本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有情感的人,学校的教育就是要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满足他们,发展他们,完善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有个性,有情感,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尊重、信任是前提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尊重每位学生,信任每位学生”是前提。
每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好好的学习,遵规守纪,积极参哦加班集体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格。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信任每位学生,即使他再调皮、捣蛋,还是要给他信任,使他受到感染,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学会信任别人。
学生在这良好的环境中熏陶,他们也会学会尊敬每位教师,信任每位教师,积极围绕教师好好学习。
二、理解、满足是桥梁现在的学生有很多新的东西,一般教师是很难理解,这样很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
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多学习新鲜的东西,接受新鲜的事物,多理解我们的学生,想想我们自己的这个年龄阶段做了些什么。
其次,多加强与学生沟通,促进相互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满足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给学生树立榜样。
特别现在的留守儿童较多,我们要多研究,多理解,多关爱,多帮助,满足他们心里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理解和满足架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
三、制度、管理是方法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把班级建设成为文明、健康的班集体。
首先,要建立好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一日常规,安全制度,学习制度,生活、劳动制度,文明学生的评比等。
通过制度管理学生,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对他们加强培养和培训,让他们利用好各种制度,发挥自己的作用,协调、管理好班级。
制度和管理只是方法,在管理中始终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自觉的习惯。
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应用的几点思考
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应用的几点思考摘要:根据大数据调查发现:随着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现在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理念、方式以及体制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针对当前形式的需要,找出学生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进行管理理念和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从而确保学生工作管理的有序进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应用引言人本思想,正如其名,其是一种重视人文培育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核心,提倡以人为起点,逐渐拓宽现代教育教学的途径,并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从本质上讲,学生是“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中的主体对象,课堂则是其进行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而学校就是最关键的实现主体。
从观念上塑造小学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和管理理念,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构建出一种完整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
一、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随着人文理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地得到完善与创新,其是实现科学教学、科学管理的一个关键。
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教育工作者想提高其工作效率,就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主动的指导,并革新教学观念,以使其观念与教学符合目前的环境和现实,并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理念。
这样能够促进小学的办学经营成效,并摆脱以往沉闷传统的教学工作方式,进而走上一条更为顺畅的发展之路。
从当前我国初等学校的管理实践来看,“强制命令”等模式还存在着,对初等教育领域来说,其无疑是一种致命性的打击,这种硬性的教学管理方式很难有效地发挥出教育管理的最大作用。
不过,作为学校的管理领导者,可以借助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灵活地对其进行管理战略的制定,并对教师、学生进行人本管理,这对教师加强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功能来说,有非常大的意义。
班级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管 理班 级 学 习 、纪 律 、文 体 、 卫 生等 方 主任 管 理 五 位 分 管 学 习 、 卫 生 、纪 律 、
应 的A 、B 、C 、D 组 的 五位 小 组 长 , 、E
1重 视 班 级 环 境 的创 造 。 教 室 是 师 . 具 有 鲜 明 的思 想 性 和 教 育 性 ,激 励 他 们
的 明天 而 不 断 努 力 。经 过 不 断探 索 和 自 体 育 组 长 每 周 的 一 、 三 、 五 课 问操 时 间
我 完 善 ,我 确 立 了 以 “ 以人 为 本 ” 的教 进 行 跳 绳 、 跳 远 训练 , 学 习组 长每 周 一
育理念 ,紧紧围绕 “自我管理 ,自我教 次 的 单 科 测 试 训 练 , 卫 生 组长 的双 周评
小 组长 管 理 本 组 的十 五位 同 学 ,组 长 任
的板 报 栏 中设 有 表 扬 栏 和 批 评 栏 。 为 使
班 学 生适 应 时 代 的 需 要 ,班 级 还 设 立 了信 学 生进 行 “ 兴 我 荣 ,班 落 我 耻 , 以 班
息 角 , 为 学 生 提 供 许 多信 息 。 随 着 他 们 为 家 , 荣 辱 与 共 ” 的教 育 思 想 , 以此 来 的 成 长 , 这 些 “ 件 ”环 境 逐 渐 被 学 生 增 强班 主 任 的 向心 力 、凝 聚 力 。 在 校 运 软
四 、给 学 生 以广 阔 的 宅 问 , 让其 获
学 习 、 纪 律 等 标 兵 ; 成 立 了 班 级 管 委 得成 功 感 班 级 应 为学 生 的 发 展 创 造 一个 良好 会 ,对 不 良现 象 批 评 教 育 。从 而 在 班 内 形 成 好 人 好 事 有 人 夸 ,不 良现 象 有人 管 的环 境 , 尊 重 他 们 理 解 他 们 ,鼓 励 他 们 独 立 思 考 , 敢 想 敢 说 ,质 疑 问难 , 有 自 的 讲 学 习 、 讲 正 气 、讲 文 明 的好 风气 ,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班主任要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新世纪人才。
那么,怎样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呢?《现代师德修养》对“以人为本”作了很好的诠释:“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
教育要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一、设立合理目标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
有目标才有动力。
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
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目标。
在设立目标时应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合理目标。
这样的目标易于实现,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使学生们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对学生个体来说,设立个人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进行“自我教育”。
班主任应经常引导学生品尝战胜自我的快乐,体验自我放纵的痛苦,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具体有效的自我教育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对班级来说,设立集体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利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进行。
如:学校的常规评比,学校的运动会、歌咏比赛、诗朗诵比赛等等。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1.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这一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为班级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促进个性化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背景、兴趣和特长。
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这一理念,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为班级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如何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1.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特长与兴趣。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建立民主管理机制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民主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通过制定班规、设置班干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学生的诉求,共同推动班级的发展。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班级氛围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障。
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应注重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加强师生互动等方式,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关爱学生,为其成长提供温暖的港湾。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级管理以人为本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级管理以人为本一、在班级治理中必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进展时期的创新和进展。
它要求我们在以进展为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把人当作重要因素来对待,只有人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才可能其他方面也和谐;只有人的进展才是真正的进展,才可能是其他方面得到进展。
坚持“以人为本”可谓意义重大而深远。
学校是个“小社会”,在学校班级治理中,也必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思想,培育学生全面安康进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整个社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是为了有一个和谐的、有利于社会整体进展的社会环境。
就学校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则是为了有利于为学生制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学习、熬炼,在学业、性格、人格培育、乃至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安康的进展。
在班级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还有利于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接轨。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学生,最终都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
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积极参加,假如学生在学校就开头承受“以人为本”的教育、治理和熏陶,对于他们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参加建立和谐社会,可以奠定良好的根底。
为了把“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治理落到实处,作为学校治理的根本单位--班级,毫无疑问应当担负起这一重要职责,而主导班级治理的班主任则更是至关重要。
二、在班级治理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从本人多年担当班主任工作这个“角色”的经受和感悟而言,本人认为,在班级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敬重学生人格,充分爱惜他们的自尊心。
人格,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所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所谓“共性”;也指各个个人之不同于任何其他动物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
现代心理学成果说明,人的机体是由一些特别的构造所构成的整体,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包括一些有组织的构造,因而人格就是个人这个有机构造同他的环境特殊是他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反映的总和(据《辞海》1979年版增补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最新文档1.doc
“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最新文档1“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含义首先,人不但具有社会的属性,同时还具备自然的属性,自然属性主要是为了实现人的内在潜质的挖掘,促使人得到尊重和激励,而这种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其次,人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而主体性也是人在发展中的本质属性。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简单地把学生视为被管理、被塑造和被规定的对象,而是应该按照不同主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方法各异的管理,体现人的主体性特征;再次,人需要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在学校中不仅应该实现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还应该包括心理、精神、体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完善,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
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发展就应该被视为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缺失性表现1.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味片面强调社会和学校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了学生个人价值的体现。
事实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体。
只有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不厚此薄彼,尤其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的发展层面上的目标。
许多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视学生为工具,随意使唤学生,而不是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对其进行锻炼,这就是典型的忽视个人价值的表现。
这种只强调社会和学校的价值,却忽视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的做法不仅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还阻碍了学生的进步。
2.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传统的学生工作中,班主任教育学生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有时候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整体利益。
其实,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忽视学生个人的发展诉求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教育往往会“使教育目标成为了一个远离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实际与现实生活视域的空中楼阁”。
“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教师应更新育人理念,重视人文环境建设。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力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在学习和生活的每一方面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为学生尽到每一分责任。
树立三个观点,实施三项管理,培养健康人格,培养造就一批思想健全、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以人为本一、树立三个观点整体观点: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业情况、各项因素、各种条件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做到协调一致、整体平衡,争取达到学业成绩、综合素质最优化。
发展观点:学生是个体的人,又是发展的人,处于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过程中。
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指导,培优促中转差,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潜能,使每一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质量观点: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因此,通过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学生个性、爱好、兴趣的培养,强化质量意识,把“成才”、“成人”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重视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三项管理1、管理科学化: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三级跨越。
在能人管理的阶段建立教师威信;在科学管理的约束下,师生逐渐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与作风,如:主动学习、自主管理、默契合作;在“文化”管理的熏陶中,每个人都自觉主动地做好每一件事,真正实现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同步谐振。
进而使班级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有机生命体,教师、学生、班级均持续进步地和谐发展。
2、教育人性化:突出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在这一进程中使学生的知识、机能和人格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1)教育的民主化:民主的精神包括平等、自由、法治、宽容、妥协等,民主的核心是尊重。
民主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尊重个性的教育;追求自由的教育、体现平等的教育;强调法治的教育、倡导宽容的教育;讲究妥协的教育、激发创造的教育。
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
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是一种重要的理念。
这个理念强调了班级管理者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以下是几个班级管理策略,来帮助班级的老师更好地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
1.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所涉及的是班级共同的价值观、规则准则、共同理念和活动。
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需要通过班级活动、集体活动等方式进行培养。
班级文化的构建应该以兴趣爱好、分组竞赛等方式,通过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出积极向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班级氛围。
2. 体验式教学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的教学。
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体验来锻炼其灵活应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策略。
班级管理者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初步评估,分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班级中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进行分组,增强学生的群体归属感和融合意识。
4. 个性化辅导在班级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面临存在个性化问题,这就需要班级管理者进行个性化辅导。
班级管理者可以通过抽查或者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信息,了解学生的情况后,然后进行个性化辅导。
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又能够增进学生与班级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5. 弱化评价弱化评价就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塑造出一个更加自由和多元的学习空间。
总的来说,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可以让班级的管理者更好地关注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健康、积极、有益的环境中成长。
以上的班级管理策略能够为班级管理者提供不同的选择,在实际的学习和管理中进行差异化的选择。
班级管理,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以人为本在通常情况下,老师们认为班级管理大都是班主任的事情,所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的联动作用。
同时又因为受地域、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观念差异还是很大的,这必然导致通过班级管理实现教育目标的难度增大。
现在对中小学生素质培养要求的核心是“全面发展的人”,这极具挑战性。
所以我认为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人”。
一、以人为本,树立正确育人观念。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多么宏伟、多么有担当的口号。
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没错,但不是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栋梁,就好像全世界能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的人只有几百人一样。
现实生活中多数家长也只关心孩子跑得快不快,没有关注孩子跑得好不好、远不远,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孩子深层次的发展。
而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所以我们更应该切合实际地树立正确育人观念,制定有效班级管理方略,让每位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学为尽量多的考上重点初中,借第二课堂的名义实施所谓的辅导;中学为尽量多的考上重点高中,“狠”抓教学质量等现象仍不绝,小学中学各管一段,没有很好地衔接,这样势必造成有效班级管理的弱化。
再好的经验和方法在班级管理的小组建设、班委团队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中只能借鉴,无法复制,学得了一时,学不了永久。
因而有实际意义的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人的思想观念。
二、着眼未来,奠定坚实发展基础。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离不开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公于私、于国于民所持的价值观,这种影响是深远的。
虽然只教孩子几年,但是我们应该为孩子至少十年后着想。
那就是走向社会是否具备应有的适应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自食其力的能力、独立创造的能力等等。
在班级管理中更应该以此为着眼点来设计,围绕核心素养要求,追求每一位孩子的优秀,更追求每一位孩子的进步,真正达到长远育人目的。
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更是至关重要,不仅关乎到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关系着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成为了当今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以人为本,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班级管理和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放在第一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需求,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班级管理和服务计划,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教师应当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和决策者。
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班级管理和服务意识,才能真正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加强班级内部关系的建设,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学生关系可以促进学习环境的和谐,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应当重视班级内部关系的建设,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规定,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为契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互信和友谊。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学会包容和宽容,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只有通过加强班级内部关系的建设,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真正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一个团结的班集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增强班集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协作,从而培养出更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一、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创新和发展。
它要求我们在以发展为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把人当作重要因素来看待,只有人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才可能其他方面也和谐;只有人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可能是其他方面得到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可谓意义重大而深远。
学校是个“小社会”,在学校班级管理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整个社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是为了有一个和谐的、有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社会环境。
就学校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则是为了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学习、锻炼,在学业、性格、人格培养、乃至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还有利于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接轨。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学生,最终都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如果学生在学校就开始接受“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和熏陶,对于他们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参与建设和谐社会,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把“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落到实处,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毫无疑问应该担负起这一重要职责,而主导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则更是至关重要。
二、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从本人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个“角色”的经历和感悟而言,本人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充分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人格,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所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所谓“个性”;也指各个个人之不同于任何其他动物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
现代心理学成果表明,人的机体是由一些特殊的结构所构成的整体,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包括一些有组织的结构,因而人格就是个人这个有机结构同他的环境特别是他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反映的总和(据《辞海》1979年版增补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事实上,只要是人,就有人格,即使是还没有完全长大成人的中小学生。
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尊重他们的人格,充分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强化教育和管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
中学生正处于自尊心的关键形成阶段,随着其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以及知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会对自己作出肯定的回答和评价。
在言行举止上,他们也开始知道如何去注意强化或遮掩,以给他人留下好的“自我形象”,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集体和社会的尊重和肯定。
作为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智力发育较迟缓或有障碍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更应该尊重。
不体罚、不训斥、不当众抖落,而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充分照顾他们的“面子”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批评和帮助。
对于那种家境不好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尊重,则要注意不能“好心办坏事”。
这种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的学生更强,他们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那怕是善意的关怀。
对这类学生的帮助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弄巧成拙。
在笔者所任班主任的班级,有几个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家庭贫困的学生,平时并不向同学甚至老师提及自己的家庭情况。
笔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情况后,对如何帮助他们颇费了一番心思,曾想发动同学捐款资助他们,但根据观察和交流,他们不同意。
在学校开展的扶贫助学捐款活动中,
他们毫不犹豫从有限的伙食费中挤出钱来捐赠,知道他们有困难,笔者想悄悄地把钱退回给他们,但是,他们都坚决不接受。
本来,这种表现应该好好表扬宣传,但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笔者还是尊重他们,在班上也没有提这些事情,而是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是平等的,没什么两样。
对这样的学生,笔者认为,最好的帮助就是尊重和激励,唤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和大家一起不断攀登。
第二、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从多数来讲,学生具有一种本能,就是对自己的潜力、自己的未来没有十分的信心。
这种现象在高中生当中表现更加明显。
他们尤其是从农村来县城读书的学生,刚来一个新的学校、一个新的班级,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习任务、他们往往表现出对自己的不自信,甚至还表现出胆小内向、自卑沉默。
去年笔者刚接手担任高一年级班主任时,就遇到这种现象。
对此,笔者感觉到,应该在一上高中,就开始让他们学会认识自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于是,先在班上作了些调查,然后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查阅有关资料,设计活动方案、自制课件,上了一堂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班会课。
在课堂上,通过情景再现、展示身边不自信的现象;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感悟自大、自信、自卑的表现;通过列“优点清单”以及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信的支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学生自列“目标清单”,让学生认识到选准目标,从小处、从现在做起,扎实走好每一步,不断向上进取、攀登,不断争取成功的机会,积小胜为大胜,创造自己成功的记录,以此来增强自信心。
班会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之后,又通过举行多种集体活动,让每个学生在
活动中发挥自已的特长,认识自我的价值。
从此,学生们自信心大增,全班的班风、学风大大好于以往。
第三、注重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选择。
教育,本质在于引导。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
当学生迷路时,老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们如何去辨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学会思考和选择。
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如果一味地只说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从眼前来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从长远来说,则容易使学生的人格、素质畸形发展。
所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显得十分重要。
比如学生课余时间在寝室里玩扑克牌的事,虽然玩扑克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学生来说,却也不应该,如果让此风蔓延,会影响学风、班风乃至校风。
但如果靠压制,也许当时学生表面上不说什么,但心里一定会不服气。
如果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对这一行为进行反思,也许学生的心里更容易接受,更有利于学生日后选择合适的健康的休闲方式。
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利用班会课展开讨论。
班主任不要先断然地就事论事提出自己的观点,也不要点名批评参与了玩扑克的学生,而是首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①情趣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哪些是属于高雅的?哪些是属于低俗的?②中学生应该选择哪些活动来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③如何看
待玩扑克活动?中学生可不可以玩扑克牌?如何玩?让大家各抒己见,甚至针锋相对的辩论。
待讨论到一定时间,班主任再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在全班学生中达成共识:中学生不宜玩扑克,虽然它也是一种可以放松神经、活跃思维的娱乐活动,但毕竟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易受外界影响,如果沉迷其中,甚至变相为赌博。
我们可以选择更健康的方式来休闲,如下棋、打球、唱歌、跳舞、练习书法、绘画、摄影等。
如此,既可以保住学生当事人的面子,又可以让包括当事人
在内的全体学生学会如何拓宽思维分清是非,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放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从小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既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需要,是培养班风、校风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要求。
从人的生理、心理发育进程来看,对中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更符合他们的发展状况。
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着力建设优秀的班集体,让学生为在这样一个好的班风、学风的环境感到愉快和自豪,使学生内心对优秀班集体产生渴望,为之努力。
强烈的集体意识,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其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作为学生应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友善的态度、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养成集体协作精神。
第三,要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机构,通过民主选举等办法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习惯,让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中认识到责任,学会履行职责,在班集体中,每个班干部都有自己的份内事,都有一份责任,这些不仅是每个班干部的义务,更应该是对他们责任心和能力的培养。
第四,树立健康的舆论,增强集体教育力量。
健康的舆论,是培养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作出褒或贬、肯定或否定、倡导或抑制的评价,对所有成员起着直接的监督和调节作用。
健康的舆论还能使学生更加信任集体、依赖集体、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对集体更有良好的责任感。
总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真正当人看待,就是要着眼于未来和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的管理和教育,让更多的学生长大后真正成为人格、身体、思想等各方面都全面发
展、成绩优秀、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