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监督计划安排,5月份,教科文卫工委在人大常委会黄丽萍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走访了八都、安仁、查田、屏南、城北、锦溪、西街等乡镇(街道)和西新、水南社区,重点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解。调研期间,听取了市文广新(体育)局的工作汇报,并召开了部分代表、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村干部及文化示范户等座谈会,实地察看了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共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重视加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政府加大投入,以青瓷创意基地及三馆建设为重点,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投资2.5亿元的龙泉青瓷文化创意基地已被列入省级文化服务业集聚园区;市青瓷博物馆7月份将对外开放;2700㎡的文化馆、4900㎡的图书馆、5000㎡的剧院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即将竣工并投入使用;17个乡镇街道文化中心已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于2009年全部完成,广播覆盖率达98.13%,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73%,全市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
(二)群众文化活动日趋丰富。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市政府面向基层,立足本土,通过“演出进社区”、“电影进农村”、“图书送学校、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器材进农村(社区)、辅导乡镇、村、部门开展各类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实现“乡乡一台戏”,带动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如城北乡东书村自娱自乐,每年举办一台元宵晚会;查田、八都等乡镇群众自发组织,发展壮大腰鼓队、军鼓队,并参与各种活动,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政府每年还举办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青瓷宝剑节、端午龙舟赛等,为城乡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提高了龙泉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政府狠抓文物法规的宣传,不断增强公民保护文物的意识,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机构、充实人员,落实专项保护经费,努力挖掘整理龙泉区域特色文化,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大窑龙泉古窑址,确保了大窑枫洞岩的文物安全,并对外开放。目前,全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2人,并对传承人给予政府性特殊津贴。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文化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对文化事业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要求和科学的规划引领、政策指导,文化工作缺乏
相应地考核激励机制;部分基层乡镇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目标不够明确、工作思路单一,文化活动的开展局限在应付上,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二)农村文化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在“十一五”期间,各乡镇为积极创建省“东海明珠”、丽水市“山花乡镇”工程,除查田、安仁镇外,其余乡镇街道文化中心均建成并通过验收,农村文化设施有了较大改观。但是,由于后续投入乏力,缺人员、缺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已建的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个别乡镇为了争取上级的建设资金,采取借用场所、设备、书刊、乐器等办法应对上级验收,一但通过,文化阵地便挪作他用。目前,全市仅有3个乡镇文化中心能正常对外开放(屏南、住龙、塔石)。社区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滞后,尚未达到上级要求,有村级文化室的大多也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挂挂牌而已,未发挥应有作用。
另外,市级新建图书馆即将投入使用,现面临着藏书量不够、人员紧缺等困难。
(三)文化人才队伍有待加强。当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健全,但是文化服务队伍削弱:一是年龄老化、人才缺乏。受体制改革、编制、职称等因素制约,人才引进较为困难。二是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弱化。由于前几年乡镇文化队伍体制改革、事业干部竞聘上岗及近年来的工作调动等,很多长期在乡镇从事文化工作、有丰富农村经验的专职干部调离了文化岗位,使文化队伍人才流失,管理机制不顺,文化员身兼多职,不能专职专用.目前,小梅、八都、上垟等乡镇无专职文化员。三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农村许多文艺爱好者“进城打工”、“外出发展”,使农村文化活动参与人少、传统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有效地传承;四是政府对村级文化示范户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作用难以较好地发挥。
(四)文化事业发展经费不足。由于我市地方财政困难,加之法律法规对财政用于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缺乏刚性指标,虽然近几年政府对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但对软件投入相对不足,市财政基本上只能保证人员工资和文化事业单位的基本运转,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尚未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加之乡级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甚少。乡镇文化阵地虽然创建,由于缺少购置、管理、维护等经费,导致大部分乡镇文化阵地设施匮乏、陈旧,运行困难,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难以保障农村群众均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三、几点建议
根据《浙江省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和丽委办(2008)6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公共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力创文化先进市。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政策体系。市政府要按照省市有关文化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文化建设的领导,将公共
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建设考核机制,适当提高综合考核中的比例;对农村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其使用率,从而推进我市的公共文化建设迈上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建设的服务内容,加强文化服务队伍尤其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有文化专长的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理顺乡镇文化人员的管理机制,配齐配强乡镇文化员队伍,做到有职有岗,有位有为,确保专职专用。要建立以培养、实用、激励、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加强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市文联、基层文化骨干、文化示范户的作用,鼓励、支持各类民间文化协会、文艺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业余文化队伍。
(三)多方筹措,增加投入,确保公共文化持续发展。公共文化纯属社会公益性事业,要加快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多渠道筹措,解决经费紧缺问题。一是政府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设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专项基金,为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经费保障;对图书馆所面临困难应高度重视,确保新馆顺利对外开放。二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三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企事业单位现有文化体育等设施设备,有条件地采取多种方式对外开放;农村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等网络,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文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同时,对村级(社区)文化室、文化示范户采取政府补助、部门结对扶持等形式,促进农村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龙泉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
2010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