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自主学习资料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自主学习资料汇总

一、重点字词:

字音字形

迢皎纤纤擢杼涕盈盈脉脉御暮蜡烛侯庭栖鸦

多音字

二、结构思维导图:

三、重点问题精解:

《迢迢牵牛星》

1、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你从诗中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借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恨别愁。

2、诗中多次出现叠音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诗共十句,有六句运用了叠音词,“迢迢”“皎峻”一遥远,一明亮,既是对浩瀚星空中牵牛、织女二星的实写,也令人想到牛郎织女二人以及他们的爱情故事,这也是诗人联想的原头吧。“纤纤”,描绘织女的手柔软细长;“札礼”模拟织机发出的响声:这两处叠音词,表现了织女娇柔美好、辛勤劳织的样子,更与后句形成突转。“盈盈”形容天河很清澈、晶莹,“脉脉”刻画织女默然不语,用眼睛表达情意的神态;盈盈的河水,映现出织女眼中涌动的情思,脉脉的情意,亦如天河般明澈、深沉:这两处叠音词,表现了织女与牛郎受天河所阻,思念过深、忧伤太重而无以成语的离愁。这些叠音词的运用,细膩、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同时,都用在句首,也使得诗作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寒食》

1、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情景?联系寒食节的习俗,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寒食》的前两句,主要写寒食白昼之景。描写了春日京城落红漫舞、柳条随风袅娜之态,突出长安城里一派绚丽速人的春光。后两句则写日暮走马传烛之景。到了傍晚,宫里忙着赐新火给公侯近臣,袅袅轻烟散入了王侯贵戚的府第,灯火通明,炊烟升起。

对这首诗的理解历来存在争议。可以认为,诗作刻画了皇室气派,充溢着对京城春色的陶醉,表达了对承平盛世的歌咏。也可以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宫特权及宦官专宠的讽刺,或者反村普通百姓的贫寒。

《十五夜望月》

1、发挥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十五夜望月》中的情景,并说说你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理解。

示例:月光洒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铺了层白霜,萧森的树影里,鸦鹊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已深,秋露无声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高悬,人们都在仰望,却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惰会落在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有致,“今夜月明”,表明这是中秋之夜,满月的清辉,本就客易引起人的离情别堵,“人尽望”,由己及人,将望月怀人的思绪推想到每一个人身上。“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不知”起笔,采用问句,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不直写诗人的望月之情、怀人之心,而是反写秋思之“落”,无形的秋思化作有形的重物,凸显秋思的深沉、凝重,一“望”一“落”,形成一种意象的连绵,情感也达到高峰,诗人望月,涌动着无尽的秋思,他心中恐怕也在期待有人也正如此思念自己吧

四、题型解读:

题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展现的画面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的常见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1)用简洁的语言描

述××景象。(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诗句所展现出的情景或画面等。

方法技巧一:解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歌,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如描述《十五夜望月》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答题步骤:

1.找出描写的所有景物:庭、地、鸦、露、桂花。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中、白、树栖、冷、湿。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

4.运用联想和想象,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一段完整的话。

注意:描述诗句所展现的画面,不等同于简单的翻译,一定要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