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 商品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学大讨论

之“打好徽自牌,唱响黄梅戏”

指导老师:王亮老师

小组成员:潘金晨、李可可、蒋艳芬、陈素芳、林青凤、李琳琳、许国庆、于干、王艳强、方朝、胡海霞、孙赛春

目录

1黄梅戏的起源

2黄梅戏的简介

3优秀剧目

4著名演员

5黄梅戏的发展

6黄梅戏荣誉榜

7黄梅戏的营销现状

—SWOT分析法

8如何让黄梅戏更好的发展

—针对营销对策4ps分析

--针对其他问题分析

黄梅戏的起源:黄梅戏的最早源头是来自湖北与安徽交界的大别山地区(目前此观点较为普遍)。清朝乾隆时期,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19世纪初至解放前)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黄梅戏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黄梅戏的简介: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寓居合成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的唱腔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明快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其三,黄梅戏语言的乐天夸张化倾向,能给人以愉悦、朝气蓬勃之感。

第四,黄梅戏语言充满了当时现实社会的哲理经验之谈。

第五,黄梅戏语言中的一些独特用法。

一是根据调式变化而加的衬词、垫词,如“呀嗬啥,依嗬呀”之类。此外,利用歇后语来猜药名,"用一二三……十“的数目字来串唱词,都起到演唱活泼、生动抒情的效果。

优秀剧目

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等等。

著名演员

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安庆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舫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荣誉榜

黄梅戏成安徽形象“首席代言人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安徽周”筹备会传出讯息,6月10日—14日期间,“徽元素”将全面亮相意大利,黄梅戏成安徽形象的“首席代言人”。

3D版黄梅戏《牛郎织女》亮相

据了解,由澳门杨氏设计网络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联手打造的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牛郎织女》1月19日晚在省黄梅戏剧院小剧场举行首映式,正式与观众见面。3D版《牛郎织女》把传统戏曲与现代的高科技手段相结合,是黄梅戏舞台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尝试,这在中国戏曲史上尚属首次。

黄梅戏《女驸马》将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领衔主演的经典黄梅戏《女驸马》已于3月5、6、7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

黄梅戏第19次上央视春晚

今年春晚,曾出演《女驸马》、《桂小姐选郎》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黄梅女王”韩再芬以贾宝玉的造型第七次登上央视春晚的大舞台。40多岁韩再芬出演宝玉再次惊艳全场!一口唱腔仍然字正腔圆,虽然词有所改变,但熟悉的黄梅曲调仍不禁令笔者再度回想起她那动听的《女驸马》。

黄梅戏“梅开三度”

1 梅开一度:上世纪五十年代,黄梅戏因《女驸马》、《天仙配》等剧目的演出产生巨大反响,一度风光。

2梅开二度:上世纪八十年代,“五朵金花”的闪现给黄梅戏舞台带来一抹亮色,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3梅开三度:1998年,安徽提出“打好徽上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黄梅戏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1985年至今,黄梅戏及其演员获得了一系列奖项,诸如: 1985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十佳”演员称号丁同、刘广慧

1986年

马兰第四届全国戏曲梅花奖(主演莎士比亚戏《无事生非》)

1987年1988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创新奖

1989年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朱熹与丽娘》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创新奖

1991年 1992年

(1)黄梅戏《红楼梦》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

(2)马兰获“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奖”

1994年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玉堂春》中国首届戏曲展播优秀戏曲片奖

1996年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家》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家》全国戏曲二等奖

1997年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春》全国第十七届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

第十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戏曲电视剧一等奖、最佳戏曲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舞美奖20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