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三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三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三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措施

安徽皖北小麦三个生育时期的特点及田间管理方案

杨建

1101043500

11-青年农场主试验班

摘要: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

发到分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到孕穗)和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及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不同的、田间危害来源不同、小麦对抵抗外来危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因而,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来指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和方案,争取小麦高产稳产非常重要。

关键词:生长发育特点田间管理配方施肥

生长发育特点

营养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为便于栽培管理,人们根据这些变化中器官形成顺序和便于掌握的明显特征,把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起身期(生理拔节)、拔节期(农艺拔节)、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在冬小麦有明显越冬的地区还包括越冬期和返青期。

1)播种期:播种的时间,以月/日表示。由于冬季气温自南向北依次降低,小麦播种期逐渐提早而成熟期则渐次推迟,所以小麦生育期自南而北逐渐延长。

2)出苗期:全田50%籽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3厘米时的日期,我省10月上中旬。

3)三叶期:全田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叶片伸出2Cm左右的日期,为三叶期。

4)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我省10月中下旬。5)越冬期:冬麦区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3℃以下,麦苗基本停止生长,到次年春季平均气温稳定升至3℃以上,麦苗恢复生长。这段停止生长的时期称为越冬期。我国北方冬麦区有明显的越冬期,长江以南无明显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间,气温有回升,麦苗仍缓慢生长。越冬期一般为12/20-2/10。

6)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我省2月中下旬。

7)起身期:次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一叶叶鞘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5Cm左右,茎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长度为0.1-0.5Cm),但尚未伸出地面时,为起身期,一般比拔节期早7-10d。

8)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为拔节期。安徽省拔节期一般为3/10左右。

9)孕穗期:全田50%茎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并完全展开,旗叶叶鞘包着的幼

穗明显膨大,为孕穗期。

10)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不包括茎)由叶鞘中露出穗长的1/2时,为抽穗期。安徽省抽穗期一般为4/20左右。

11)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丝伸长,花药外露,花粉粒散出时为开花期。

12)成熟期:茎、叶、穗发黄,胚乳呈蜡状,籽粒开始变硬,基本上达到原品种固有色泽,为成熟期。包括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商用小麦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种用小麦适宜收获期为完熟初期。

小麦田间管理措施

我们根据上文提到的小麦生长各个时期的特点制定如下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和方案。努力实现小麦的两优一高的生产目标。

生育前期田管措施

l品种选择

可供该地选择种植的小麦品种很多,就长期试验和观察所得出的经验看,适宜在l000~l400122海拔地区范围内选用的主要有兴义7号、兴麦22等兴麦系列,丰优5号、丰优7号等丰优系列,川麦89—109等川麦系列以及千禧6号等小麦品种。这些都是高产优质的好品种,产量表现及抗性表现均较好。兴麦系列产量高、面筋强度好,但大多有芒、较高秆、较迟熟,其中兴义7号有较不易脱粒的反映。川麦、千禧产量也高,属中矮秆、中早熟且较易脱粒。但川麦退化比较严重。以上品种均可粮饲兼用,但各个不同品种往往都是优缺并存、瑕瑜互现的,农民朋友可根据自家的需要进行选择。只要选定了某个品种,拿定主意不要老是患得患失,而要坚定信心,认真贯彻好各项管护措施,力求增产增收。在进行选择用种时,不管选用任何品种,都要避免采用当地已经退化了的种子,而要选择那些经过制种机构提纯复壮过的种子。要尽量减少民间私下进行的所谓“串换”的方式,避免因种子不纯、品种退化造成的减产。

2播种期

小麦播期一般都以霜降附近为最佳,当然这是在正常年景各方面因素和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做到的。但是,若由于气候等不可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延至什么时候才可以播种,群众对此往往是没有把握,一旦季节错过,便宁可丢荒也不愿再作努力。事实上,根据实践经验,即使是到了立冬后l周才播种的小麦,只要适当增加播种量和加强田间肥水管理,要实现相对稳产高产也还是可以做到的。农民朋友完全可以建立起在这个时候播种的信心,因为从小麦的整个生育期来讲,在冬季低温时段,其实小麦植株是处于一种半休眠和生长停顿状态中。只要抓好冬前高温时段的促蘖和中后期管理措施,即使晚播种。对小麦完成生育期的影响也不大。

事实上,受秋种期间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以及其他方面情况与条件的影响.各地也不可能保证在最佳播期内完成所有小麦的播种。如在皖北lO月下旬遇阴雨连绵,按时间上这时候本该播种小麦,而稻田积水,根本无法整地播种。或是秋收后迟迟不下雨,土壤异常抗阳,翻犁、播种都十分困难。若遇以上2种情况,即使勉强翻犁播种,在不利的墒情条件下,小麦出苗、成活都成问题,种植效果会

很差。故宁可推迟些,也不宜在这个时候播种小麦。而且秋收时节人们都在大忙,缺少劳动力的农家更是会顾此失彼,即使有较好的天气,土壤墒情也适中,但因忙于稻谷的收晒贮藏等而无暇播种小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样看来,在小麦播种期的问题上,与其搞慌搞乱地强趁时机而又适得其反,还不如不慌不忙而又促赶有方以获取较好的效果。然而,考虑到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这里又还有2个问题需要特别说一下。一个是为了抢时间赶季节而在土壤湿度过大的条件下强行播种的小麦田,或是由于播种后遇雨,积水或冲刷造成土壤板结使麦苗出土困难的,那么积水消退后或雨后晴天土表干燥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浅中耕松土以助其出苗就可以了。这样做同时也切断了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因此还兼对下步土壤保墒及作物抗旱有利。再就是,为了防播种后或小麦生长中受干旱的威胁,可采取稻草覆盖保墒栽培技术,稻草覆盖不仅能够保墒稳产,同时也还不失为秸秆处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3播种量

小麦是一种具较强分蘖能力但又不以分蘖成穗为主的禾本科作物。由于受到冬春干旱的影响,分蘖大多难以成穗,据在安龙县水源条件较好的木咱镇哪黑进行试验观测的结果,小麦播种鼍(粒数)和成穗数之比仅l:1.2。因此,确保小麦产量应从增加播种量、增加基本苗上多作考虑。建议播小麦150kg/hm2左右为宜,这样基本可保证有300万/hm2基本苗出土。为产量3000kg/hm2以上打下基础,晚播和干旱地区尤应加大播种量。当然,有条件确保更多分蘖成穗的地区可不在此列。

4肥水运筹

按照农户在小麦生产上的投入状况和施肥习惯,一般中等田土平均投入尿素150kg/hm2为基本要求,农家肥另计。建议150kg/hm2尿素中用75kg/hm2与农家肥作底肥,随松土时深施于土中。这样可达到缓释肥以供小麦苗期逐步吸收以延长肥效的目的,更好地为小麦整个苗期生长提供养分。

小麦营养生长田间管理措施

早播旺长小麦管理要点

对早播受冻害的麦苗,一是在日平均气温回升到5℃以上时,利用晴好天气中午前后(10:00—16:00)叶面喷施新美洲星或庄福星,用新美洲星或庄福星900~1350mL/hm2加尿素3.75kg/}lm,对水450kg(30喷雾器水)均匀喷施;在第1次喷施后间隔10~15d按上述配方结合防治病虫害再喷施1次。如按此方法管理到位,可促进受冻害麦苗快速恢复生长,并且可促使春发后的麦苗健壮生长,同时可防治小麦纹枯病及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对促进小麦高产极为有利。二是利用雨雪天气追施返青拔节肥,根据冻害情况追施尿素75~150kg/hm。

晚播稻茬小麦管理要点

对晚播稻茬麦的弱小苗要采取一促到底的管理措施:

一是叶面喷施新美洲星或庄福星,在小麦三至四叶期后,利用平均气温在5℃以上,中午气温在10℃以上的晴好天气,在10:o0—16:00用新美洲星或庄福星900~1350mL/hm加尿素3.75kg/hmz加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450kg(30喷雾器水)叶面喷施。此后每隔10~15d喷施1次(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

连续喷施3次后苗情将会有突破性转化,将会为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单产垫定坚实的苗情基础。二是确保土壤墒情,如连续干旱(无有效降水),应尽早进行灌溉。三是增施氮肥,在小麦三叶期利用雨雪天气,追施尿素150kg/hm,拔节孕穗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视苗情追施尿素150kg/hm2左右。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

1.看苗施好拔节孕穗肥

拔节孕穗肥具有巩固分蘖成穗, 促进壮秆大穗, 提高小花结实率, 增加每穗粒数的作用。稻茬麦田的春季管理重点是施好拔节孕穗肥, 一般要求在植株群体叶色褪淡, 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 亦可后移至在旗叶露尖前, 每 667㎡施尿素 3~5㎏, 磷钾肥亦在此时补足用量, 以防止早衰, 提高粒重, 增加产量。对于秸秆还田量大、基种肥施用量不足, 已经脱肥的黄、瘦、小、弱苗麦田, 要求每 667㎡施 10㎏左右的三元复合肥。对于套播麦田,每 667㎡施有机肥1000㎏和三元复合肥 10㎏左右, 促进弱苗转壮, 春季麦苗早发, 提高分蘖成穗率。

2 沟系配套, 排渍抗旱

渍害是影响小麦丰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要在春季搞好沟系配套。对未开沟的套播麦田要开挖田内三沟; 对已开沟, 配套不完善的要及时疏通, 经冬季冻融交替, 田埂塌落的, 要及时挖沟筑埂, 做到沟渠相通, 确保排水畅通, 防御渍害。有灌溉条件的田块, 要注意孕穗期和扬花、灌浆期的抗旱。小麦生长中期是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尤其在孕穗期是需水临界期, 此期是决定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 因此, 抽穗前要浇好孕穗水, 结合浇水可追施孕穗肥; 小麦籽粒形成期间对水分要求迫切, 水分不足, 会导致籽粒退化, 降低穗粒数, 因此要及时浇好扬花水, 以争取形成较多的穗粒数, 小麦扬花后大约10~15 天进入灌浆期, 要适时浇灌浆水, 以防止根系衰老, 提高粒重。浇水时应注意与防倒相结合, 有风不浇, 防止倒伏。

3 春季冻害防御及补救

3 月中、下旬, 常有寒潮南下, 此时如气温下降到- 3℃以下,

持续 6~7 小时, 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遭受到冻害。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 一是要在低温后 2~3 天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 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 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 10%~30%的麦田, 可每667㎡追施尿素 4~5kg, 超过 30%的麦田, 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加 10 个百分

点, 每667㎡需增施尿素 2~3kg。上限值不宜超过每 667m平方米10kg, 争取高位蘖成穗, 减少产量损失。

4 根外追肥防衰保粒重

叶面喷肥是防止后期脱肥、提高小麦抗性、促进有机质运输、合成、转化, 增加粒重和产量的重要措施。一般比不喷肥增产10%左右, 千粒重增加 2~3g。今年我市小麦受冬季长时期低温冻害影响, 根系发育不良, 加之本麦区后期易受高

温、水渍等危害,

因此, 今年小麦生育后期要特别注意防早衰, 确保粒重不降低。

籽粒灌浆期可采取叶面喷肥等措施, 以延迟衰老, 增加粒重。

4.1 抽穗前叶片发黄, 667㎡用 1.5%~2%尿素溶液 50㎏, 进行叶面喷施, 可有效预防早衰。

4.2 抽穗到乳熟期, 667㎡用 150g 磷酸二氢钾或磷酸二铵150g, 兑水 50㎏喷施。可连续喷施 2~3 次, 每次间隔期 5~7 天。叶面喷肥应按要求浓度施用, 严禁加大浓度, 否则极易造成药害。喷肥可与防病治虫结合进行。

5 病虫防治与倒伏补救

今年冬季雨雪量大、持续时间长, 虫害会有所下降, 但病害威胁不一定减轻, 因此仍要加强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的测报和防治。特别是纹枯病的防治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小麦受冻后, 叶鞘和茎秆因冻伤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和蔓延。

5.1 病害防治

5.1.1 条锈病。田间一旦发现病害, 就必须防治, 一般每 667㎡用 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50g, 兑水 30㎏喷雾防治。

5.1.2 白粉病。当田间发病率达 8%时即需防治, 防治方法同锈病。

5.1.3 赤霉病。在小麦花期每 667㎡用 40%多菌灵胶悬剂 150g或50%的可湿性粉剂 80g, 兑水 30㎏喷雾防治。如小麦开花期遇雨应在第一次防治后 5~7 天再防治一次。阴雨天防治赤霉病宜选用胶悬剂。

5.1.4 纹枯病。3 月中旬前后, 田间病株率达到 20%~30%, 平均严重度达 2 级时, 每 667㎡用 5%井岗霉素 100~150g, 兑水 100㎏喷雾防治。施药半月左右如病情未见好转, 可再喷一次。

5.2 虫害防治。小麦中后期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粘虫, 应根据田间虫情, 进行合理防治。防治方法是亩用 40%氧化乐果100ml, 兑水 30㎏喷雾防治。

5.3 倒伏补救。在抽穗期因风雹导致倒伏的, 应利用小麦背地曲折的特性自行曲折恢复直立。切忌采取扶麦、捆把等措施, 以免破坏搅乱其“倒向”, 使小麦节间本身背地性曲折特性无法发挥。若因风雨造成的倒伏, 雨过天晴后, 可在麦穗上用竹竿分层轻轻挑动抖落秆上的雨水, 注意不要打乱其倒向。可采取叶面喷肥2~3 次, 同时清沟防渍降低湿度, 尽量减少损失。在灌浆期发生倒伏, 可轻挑抖落雨水, 然后喷磷酸二氢钾。雹灾发生后重点搞好叶面喷肥, 增强叶片吸收养分和光合作用功能。

①搞好化学调控。对于已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 如多效唑每 667㎡40~50g, 兑水 30㎏,均匀喷雾, 可有效延缓麦苗生长, 起到控旺、促壮、防冻、防倒伏的作用。起身前再喷一次效果更佳。

②注意清沟排渍。要求高质量的开好田间沟系, 做到三沟畅通, 并用沟泥盖好露籽, 保证降水过多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降渍、保暖、防冻。

③实施冬前镇压。对于垡块多、吊根苗、早播旺长苗、密度过大苗, 采取冬前镇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不可小看它的效果, 因为镇压具有压碎坷垃、弥封土壤裂缝、抑制小麦地上部旺长、提墒保墒的综合作用。去年各地对旺苗实施镇压的麦田, 均控制了旺长获得增产。各地可根据本地的条件, 采取各种镇压方法。

④秸秆覆盖保暖。对于易受冻害的麦苗, 可用有机肥、泥杂肥、粉碎的作物秸秆覆盖, 有保暖、防冻、保苗安全越冬的效果。

⑤及早追肥促苗。对于晚播小弱苗、独脚苗、渍害苗、药害苗、黄弱苗, 底肥不足或底肥仅用氮肥的麦田, 可在冬前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每 667㎡10~15㎏, 促进小麦生根、长蘖, 有利于苗情转化。

4.2 小麦发生冬季冻害后的应急补救措施。认真观察田间发生

冬季冻害的麦苗可以看到, 在一株小麦中, 冻死的单茎是主茎和大分蘖, 而小分蘖还是青绿的; 而且在大分蘖的基部还有刚刚冒出来的小分蘖的蘖芽, 经过肥水促进, 这些小分蘖和蘖芽可以生长发育成为能够成穗的有效分蘖。因此, 对于发生冻害的麦田不要轻易毁掉小麦改种其他作物, 应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4.2.1 及时追施氮素化肥, 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小麦在积雪覆盖期间已处停止生长阶段, 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 应避免进行田间动土作业以防伤害根系; 降雪停止后可拌施草木灰、火炕土、塘泥或畜粪等农家肥进行培土壅蔸。对遭受冻害和长势较差的小麦等要配合培土壅蔸护根, 紧急追施一遍速效氮肥, 促弱转壮, 促进发根和萌发高节位分蘖, 争取小分蘖成穗; 发现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 要分两次追肥。第一次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 每 667㎡施尿素 5~10kg, 磷素有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的作用, 缺磷的地块可以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第二次在小麦拔节期, 施拔节肥, 每 667㎡施 5kg 尿素。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 没有死蘖现象, 早春应及早划锄, 提高地温, 促进麦苗返青, 在起身期追肥或喷施叶面肥, 提高分蘖成穗率。

4.2.2 清理沟厢, 防渍排涝。小麦怕渍害, 做到三沟相通, 降低地下水位是立足防冻抗灾、夺取丰收的关键, 在农谚中有“麦田多起三条沟, 别人不好我也收”之说。开好公用沟, 疏通田间沟, 排明水、滤暗水, 降低地下水位, 增强根系活力, 对受冻的小麦, 更要注意养护根系, 增强其吸收养分的能力, 以保证叶片恢复生长和新分蘖的发生及其成穗所需要的养分。

4.2.3 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 防止早衰。受冻麦田由于植株体的养分消耗较多, 后期容易发生早衰, 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 应看麦苗生长发育状况, 依其需要, 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 普遍进行磷酸二轻钾叶面喷肥, 促进穗大粒多, 提高粒重。

4.2.4 搞好病虫害测报与防控。要加强病虫预测预报, 要紧密注视灾后病虫发生趋势, 及时发布病虫信息, 指导病虫害防治。要加强农业防治, 高度重视开展田园清洁工作, 及时清除和处理病虫株, 减少病虫基数; 增施有机肥, 严格肥水管理, 促进植株恢复, 提升作物抗病抗虫能力。要加强专业化防治, 要组织适合当地特点和农民需求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特别是大力推进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 提高防治效率与效果。

小麦种子贮藏技术要点

1.严格控制入库种子水分

小麦种子贮藏期限的长短,取决于种子的水分、温度及贮藏设备的防湿性能。据各地试验证明,种子水分不超过12%,如能防止吸湿回潮,种子可以进行较长时间贮藏而不生虫,不长霉,不降低发芽率;如果水分为13%,种温到30℃,则发芽率会有所下降,水分在14%~14.5%,种温升高到21~23℃,如果管理不善,发霉可能性很大;水分为16%,即使种温在20℃,仍有很多发霉。因此,小

麦种子贮藏时的水分应控制在12%以下,种温不超过25℃。

2.采用密闭防湿贮藏

根据小麦种子吸湿性强的特性,种子在贮藏期间应严密封闭,防止外界水汽进入仓库。对于贮存较大的仓库除密闭门窗外,种子堆上面还可以压盖篾垫或麻袋等物。压盖要平整、严密、压实。如条件许可,宜采用干燥的砻糠灰压盖,灰厚9~15cm(3-5寸)。这种方法不仅能防湿,还可起到防虫的作用。农村用种量较少,根据上述原则,可以应用外壁涂釉的瓮、甏、坛、缸等器具存放种子。存放前种子必须充分干燥,存放后注意封口,在容器底部和种子表面如放一层干燥砻糠灰更为有利。器具放在屋内靠北荫凉处或埋入地内2/3,可使种子安全保藏较长时间。

参考资料:

《2012年春季小麦栽培管理要点》朱永平现代农业科技 2012(5) 《麦套棉移栽结合小麦灌浆水肥促双优双高研究初探》刘卫星.苗友顺.李传文[期刊论文] - 农业科技通讯 2009(11);

《主要栽培因素对强筋小麦产量的影响》葛琳琳.董召荣.李斌.陈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3);

《皖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黄建兵.[J].安徽农业科学,2008。37(21)13541—13544.13661;

《比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高云.[J].农技目R务,2010,27(1)。

冬小麦生长周期

冬小麦生长周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麦的生长周期 以冬小麦为例(播种时间:9月下旬~10月上旬) 一、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冬小麦生育期为230~270天。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 1 .播种期:播种的日子。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10月上中旬左右。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2cm时,10月中下旬左右。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11月底12月初。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

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2月下~3月上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着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 一片叶的叶耳距达,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三月中旬。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四月中上旬。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5月上、中旬。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5月中旬开始灌浆。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6月上旬。

如何抓好春季小麦田间管理

如何抓好春季小麦田间管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是学员知道如何抓好春季小麦田间管理。 教学重点 1、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2、中耕散墒增温促壮苗 3、预防或减轻晚霜冻害 教学过程: 也是近几年来降雪量最多的一年。由于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小麦生产从综合分析来看,笔者认为今年的雨雪天气对小麦生长是利大于弊。有利的原因是:(一)低温及雨雪天气不仅给小麦越冬、返青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而且对播期较早和播量较大的麦田出现的旺长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二)雨雪量较大对小麦进行覆盖,有效保持地温,使小麦不受冻害而安全越冬;(三)持续低温对小麦病虫害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越冬期小麦红蜘蛛、蚜虫的发生有了很好的控制。不利的一面:(一)对播期较晚或地力水平较差造成的弱苗,在越冬期生长受到了抑制,抑制了越冬期小麦的分蘖数及根系发育。(二)进入越冬期早,小麦越冬群体较小、生物量不足,对小麦最后形成大穗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我市目前小麦生长状况的调查,小麦长势是近几年来比较好的一年,其壮苗:春性品种为6叶或6叶1心,分蘖数为5~6个,次生根为8~10条;半冬性品种为6叶1心或7叶,分蘖数为6~7

个,次生根为10~12条;其弱苗为4叶以下,分蘖数在2个以下,次生根4条以下。 现在正是春光明媚的时期,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已进入返青期,春季加强小麦麦田管理正是好时节,以下简单从几个方面谈谈小麦田间管理的措施。 第一,及时进行化学除草。2009年11月份由于低温来得较早、小麦生长量不足,同时麦田杂草较少,年前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据田间调查不足5%,因此在春节后小麦未拔节之前有效进行化学除草尤其必要。化学除草的方法有:针对阔叶杂草(1)每亩用36%奔腾5克~6克兑水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2)每亩用5.8%麦盛10ml兑水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3)用麦草盖每亩12克兑水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等,可以有效除去荠菜、播娘蒿、野油菜、繁缕和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针对禾本科杂草的野燕麦,用6.9%的骠马乳剂40~60ml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第二,中耕散墒增温促壮苗。春节过后,由于近段时间雨水较多、麦田湿度大,不利于小群体的麦田生长,针对不同情况的弱苗, 有效进行浅中耕达到散墒提高地温,配合追肥,不仅可以促进多发春蘖,而且可以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确保小麦丰产,同时也可以起到人工除草的作用。 第三,及时追施有效肥。(1)针对播种时施肥不足而明显表现出缺肥的麦田,应趁墒在返青拔节期亩追施尿素5公斤~8公斤。(2)针对越冬前不同情况的弱苗,春节后苗情仍较差的麦田,应抓紧时机,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年县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县是小麦生产大县,小麦常年播种面积万亩左右,因此,小麦生产事关县粮食生产大局,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去年全县小麦播种期间,土壤墒情好,小麦出苗齐全,苗情较好,但由于部分田块播种早、播量大,出现旺长现象,还有部分麦田由于去年月底持续阴雨播种较晚,导致麦苗素质较差,因此,当前麦田管理应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时机、早促、早管、巧管,分类指导,特别对于旺长麦田和弱苗田,更要立足一个“早”字,抓好一个“促”字。因苗管理,合理运筹肥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壮苗,为多成穗、成大穗打好基础,确保丰产丰收。那么,小麦的春季管理一般分为返青—抽穗期管理和抽穗—成熟期管理这样两个阶段。 1、返青抽穗期管理:‘ 管理目标: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弱控旺转壮,保苗稳健生长,构建高质量群体,培育壮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 1.1、看苗管理: 1.1.1、对于整地质量差,亩群体小于万头、长势弱的麦田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尽早趁雨雪天或浇水时亩追尿素—公斤,同时配施磷酸二氢钾公斤左右,以促弱转壮,巩固

冬前分蘖,争取春季多分蘖;第二次在拔节后期亩追尿素—公斤,为多成穗、成大穗奠定基础。 1.1.2、对于生长正常、群体适宜、底肥充足的麦田,应本着氮肥后移的原则,在返青起身期不追或少量追施肥料,拔节期亩追尿素—公斤,同时配施磷酸二氢钾公斤。 1.1.3、对于有旺长现象、群体偏大、冻害较轻的麦田,应先控后促,追肥时间推迟至拔节后期,一般亩追尿素—公斤,同时配施磷酸二氢钾—公斤。 1.1.4、对于主茎及大分蘖受冻害较为严重的麦田,要加大追肥量,亩追尿素—公斤,同时配施磷酸二氢钾—公斤。 1.1.5、对于播期早,播量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如群体过大,没有镇压或镇压不佳且出现倒伏风险时,应及时采取化控防倒伏措施,可在起身期(倒叶抽出)前,每亩用多效唑湿性粉剂—克或壮丰胺—毫升,加水—公斤均匀喷洒,控制旺长、防止倒伏。 1.2、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防治麦田草害和纹枯病,挑治麦蚜、麦蜘蛛、补治小麦全蚀病。 1.2.1、早控草害:对冬前未能及时除草,而杂草又重的麦田,此期应及时进行化除。播娘蒿、荠菜发生较重的田块用苯磺隆有效成分1.0克加水公斤喷雾;泽漆、猪殃殃、婆婆纳、播娘蒿、荠菜、繁缕较重地块,每亩用二甲四氯钠盐水剂毫升使它隆

小麦田间管理当前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小麦田间管理当前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xx年秋种以来,由于前茬让茬较晚,加之长达2个月之久的长期干旱,土壤墒情差;各地虽积极抗旱播种小麦,但由于各种因素和持续旱情的影响,小麦二、三类苗仍有相当比例。目前小麦生长已进入越冬期,如何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小麦单产,是xx年冬和xx年春麦田管理的重点。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以下管理要点,只要适期适时管理到位,可促使弱苗转壮苗、低产变高产。 1管理要点 1.1麦苗四叶期喷美洲星液肥 由于越冬期仍无有效降雨(雪),气温较长年偏低,但在春节前后很可能出现10 ℃以上阶段性温暖气候,此时应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对二、三类麦苗(四叶期以上)进行叶面喷施美洲星液肥,可促进有效分蘖和苗情转化。一般用美洲星900~1 350 mL/hm2+尿素4.5 kg/hm2,对水375~450 kg(30喷雾器)均匀喷施。 1.2小麦返青起身期至拔节期喷施美洲星液肥 在小麦返青起身期至拔节初期,2次叶面喷施美洲星(间隔10 d 左右),每次用美洲星900 mL/hm2+尿素4.5 kg/hm2,对水450 kg

均匀喷施。可有效地增加分蘖成穗率,促使越冬期的动摇分蘖成为有效分蘖;并可促进小穗小花分化,为穗大粒多垫定基础。 1.3早施返青拔节肥 对二、三类麦苗要以促进生长为主;利用雨雪天气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此时追肥在温度回升时小麦生长即可得到肥效(冬施春用)。在小麦拔节期(春生第2叶,第1节间基本定长),再追施尿素225 kg/hm2左右。 2小麦使用美洲星液肥抗灾夺高产案例分析 2.1安徽农垦焦岗湖农场xx年案例 安徽农垦焦岗湖农场在xx年秋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小麦播种过迟,直到12月底才播种结束,绝大部分麦田在xx年1月才出苗,虽基本苗比较充足,但叶片窄小苗情瘦弱,全场职工心情十分着急。 在此情况下,农场请了有关专家给农场职工开展1次针对当时小麦苗情的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讲座。在专家的现场指导下,要求职工在适当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在小麦四叶期后利用10 ℃以上晴好天气,苗期2次喷施美洲星液肥(根据天气情况间隔10 d左右),

冬小麦生长周期

小麦地生长周期 以冬小麦为例(播种时间:月下旬月上旬) 一、 小麦地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地成熟种子地整个过程,小麦一生地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地影响很大,冬小麦生育期为天.小麦地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地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 .播种期:播种地日子. .出苗期:全田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厘米时,月上中旬左右. .分蘖期:全田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时,月中下旬左右. .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地日期,月底月初. .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地回升,小麦开始生长,植株年后新长出地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且大田 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月下月上

.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地叶耳与年前最后 一片叶地叶耳距达,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三月中旬. .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地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四月中上旬. .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月下旬. .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地一半时,月下旬月上旬. .开花:全田有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月上、中旬. .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地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月中旬开始灌浆. .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 适宜地收获期.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月上旬. 二、

小麦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后期管理及花生栽培技术 第一节、小麦后期管理 中后期管理要以延长叶片功能期、稳定亩穗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优化品质为主攻方向。现提出如下管理措施: 1.补施灌浆肥:小麦抽齐穗后(5月上旬)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4—5公斤,对于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效果明显。 2.叶面喷肥:小麦叶面喷肥可延长叶片功能期,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抵御干热风危害,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具体方法是在孕穗至灌浆期,亩用磷酸二氢钾0.15公斤加尿素0.5公斤加硫酸锌0.1公斤或天丰素8克对水50公斤喷洒叶面,间隔7天喷洒一次,提高千粒重,预防干热风。 3.以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为主的病害防治:白粉病一般发生在4月中下旬,发现有发病中心的麦田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50公斤及时喷雾防治;加强条锈病监测,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防治,方法同防治白粉病;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小麦抽穗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扬花后再喷一遍。 4.以吸浆虫、麦穗蚜为主的虫害防治:发生吸浆虫地块要搞好蛹期防治和穗期的成虫补治。方法是:在4月下

旬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300毫升加水5公斤拌干细沙土20公斤顺垄撒施,撒后及时浇水。抽穗后,当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见2-3头成虫时,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成虫,间隔2—3天喷一次,连喷3—5次。当百株有蚜500头时,亩用25%氰戊氧乐乳油50毫升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 5.适时收获:蜡熟中后期及时收获,强筋小麦分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机械混杂,降低小麦品质。 第二节、花生栽培技术 1.平整土地 花生是地上开花,形成果针后钻到地里结果的经济作物。适宜种植在疏松的沙质土、油沙土上。种花生的地块要深翻,结合翻地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40吨,翻后镇压1-2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灌水,然后把农肥、化肥混合施入垄沟,起垄镇压,以备适时播种。注意,花生喜欢生茬,不宜重茬和迎茬。较好的前茬作物是玉米、谷子和高粱。 2.栽培品种 花生要高产,良种是基础。适合本区种植的花生品种主要包括扶花系列品种与吉扶系列品种(俗称四粒红)。生育期在110-120天左右。选用果大饱满、形状整齐、无破碎的荚果作种。在剥壳前要晾晒1-3天,剥壳后进一

小麦的田间管理和收获

小麦的田间管理和收获 田间管理和收获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根据小麦生育期间气候、苗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群体结构,以保证穗、粒、重得到最大跟度的平衡发展,所以它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田间管理的苗情与营养指标 小麦田间管理,有一些是常规措施,而大部分是要因苗制宜,在决定采用促进或控制措施时,必须要有具体指标,才能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1.苗情指标主要有叶色、长相和长势。 叶色高产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叶色要呈现一定的青黄变化,这是植株氮素水平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反应。苗期,以氮素代谢为主,叶色显“青”;拔节时,幼穗和茎秆迅速生长,需碳水化合物增加,叶色褪谈;孕穗阶段是幼穗增大体积的时候,又以氮素为主,叶色转绿,开花以后,主要是籽粒形成和有机物的贮存,叶色又稍落“黄”。 该青即青,当黄即黄,这是正常表现,否则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过,叶色与品种,气候,栽培条件等有关,在实践中要灵活掌握。

长相长相是指植株生长的样相,又分叶相和株型。叶相是在自然状态下叶片挺直、弯曲、披垂等长相。如河南地区把小麦拔节至孕穗的叶相,分为马耳、驴耳和猪耳朵三种类型,马耳为弱苗,猪耳为旺苗,驴耳为壮苗。 株型是单株的长相。可分为三类:①叶层两端小、中间大,呈棱形分布;②上部叶片大,中下部节间长,叶层呈圆锥形;③上部叶片较小,节间拉长,叶层呈塔形。高产栽培时以第3种为佳,利于通风透光和壮秆防倒。 长势长势指麦苗生长速度。生产中常以叶蘖同伸关系以及群体茎蘖数量的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如主芽第4叶与第Ⅰ蘖同伸,第5叶与第Ⅱ蘖同伸等。其次是心叶长势,即0位叶(观察时最上一片展开叶)刚展开时,心叶或-1叶(0位叶的上一叶)可达其1/2左右长度为壮苗;如果-1叶露尖很少甚至形成喇叭口,则为弱苗;当-1叶尚未展开,-2叶已露尖,说明有旺长趋势。此外,叶面积指数,发根能力等,也是长势强弱的重要表现。 2.营养指标为了对小麦需肥,需水做出正确判断,还必须对植株养分进行速测,以便为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氮素营养硝态氮是小麦植株氮素代谢的最初形态,比较稳定,并能直接反映土壤供氮和植株氮素营养状况。据测定,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前至越冬阶段,小麦壮苗叶鞘中硝态氮含量应保持240~350ppm;越冬至返青阶段,气温较低,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为保证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必须高质量地种好小麦,突出抓好小麦播种的“八项关键措施”,从小麦规范化播种入手,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提高抗灾能力,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切实打好小麦丰产基础。 一、精细整地 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深松、旋耕后进行耙地镇压,及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较轻;反之,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疏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生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耕后耙地镇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 二、选用良种 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同时加强种子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质量。所选种子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是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性好,抗寒能力强的半冬性品种。以免出现冬前和春季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

二是选用在高肥水条件下,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水、抗倒伏、成熟期适中的大穗或多穗型半冬性小麦品种。 三是选用抗早衰、抗干热风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四是选用抗(耐)病性好的品种和种子休眠期长耐穗发芽的品种。 五是选用经过试验、示范,适应本县生产条件的品种;更换新品种,要防止选用不经过试验、示范的品种。 三、适期适量、足墒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实践证明,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半冬性品种为14℃~16℃,弱春性品种为12℃~14℃。二是适量播种。确定合理的播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三是足墒播种。足墒下种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足墒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 四、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 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

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

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3000万亩(200万公顷)左右。淮北平原冬小麦区和江淮丘陵冬小麦区是我省小麦的主产区。其中淮北平原冬小麦区占全省的2/3以上。 温度 小麦属温凉作物,生物学零度为5℃。各生育时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如表1。 表1. 小麦各生育时期对温度条件的需求(℃) 时期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萌芽2~4 15~25 32~37 出苗3~5 15~18 32~35 分蘖0~3 10~17 28~23 越冬- - - 拔节8~10 12~16 30~32 抽穗9~10 13~20 32~35 开花9~11 18~24 30~32 灌浆~黄熟10~12 18~22 32~35 表2. 冬小麦各发育期活动积温及间隔天数(合肥) 发育期间隔天数活动积温(≥0℃) 播种~出苗11 134.9 出苗~三叶14 137.7 三叶~分蘖20 116.4 分蘖~起身74 250.8 起身~拔节25 181.7 拔节~孕穗25 314.0 孕穗~抽穗11 157.6 抽穗~开花 6 99.1 开花~乳熟17 336.4 乳熟~黄熟15 261.9 黄熟~成熟8 132.6 全生育期226 2123.1 2. 降水 表3. 淮北地区冬小麦生育阶段需水规律* 生育期播种~出 苗出苗~分蘖分蘖~拔节拔节~孕穗孕穗~乳熟乳熟~成 熟 全生育期 起止月日28/10~5/ 11 6/11~5/12 6/12~23/3 24/3~13/4 14/4~15/5 16/5~1/6 28/10~1/6 天数9 30 108 21 32 17 217 阶段需水量 ( mm) 8.7 18.0 100.9 77.2 174.3 75.6 454.7 需水强度 ( 0.96 0.60 0.93 3.68 5.45 4.45 2.10

冬小麦生长周期

小麦得生长周期 以冬小麦为例(播种时间:9月下旬~10月上旬) 一、 小麦得一生就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得成熟种子得整个过程,小麦一生得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与栽培条件得影响很大,冬小麦生育 期为230~270天。小麦得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得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 1 .播种期:播种得日子。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10月上中旬左右。 3.分蘖期: 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10月中下旬左右、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得日期,11月底12月初。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得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得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

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2月下~3月上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得叶耳与年前最后 一片叶得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三月中旬。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得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四月中上旬。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就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得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5月上、中旬。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得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5月中旬开始灌浆、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就是 适宜得收获期。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与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6月上旬。

当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当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拔节期是小麦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调控小麦群体的最后时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后一道关口。所以加强小麦返青拔节期管理,对奠定小麦丰收基础,挖掘小麦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及时追施拔节肥孕穗肥 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小麦拔节孕穗肥是指从起身拔节到剑叶露尖期间施用的肥料。施好拔节孕穗肥,提高供肥强度,可满足小麦需肥高峰对肥料的需求,它可巩固分蘖成穗,确保足穗;减少小穗和小花退化,增大穗型,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强光合能力,防早衰、争粒重。因此,小麦拔节孕穗肥是小麦一生中最为关键性的肥料,是一次当家肥。 2、纹枯病的防治 小麦纹枯病要在返青拔节期及时进行1-2次防治。纹枯病的防治要做好喷洒用药、喷洒时期、喷洒方法三个环节。喷洒用药以井冈霉素、三唑酮、禾果利效果较好,喷洒时期以返青至起身期为最佳时机,同时拔节期应继续补治。喷药时一般每亩用5%井冈霉素150-2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或20%的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加水量50公斤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喷洒三唑酮还有控制中后期锈病、白粉病发展蔓延的效果。 3、黄花叶病的防治 感病小麦秋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春节后小麦返青期才显症。发病初期,心叶上出现长短不等的褪绿条状斑,随着病情扩展,多个条斑联合形成不规则的淡黄色条状斑块或斑纹,成黄色花叶状。感病小麦植株矮化,穗小粒少,子粒秕瘦。小麦土传花

叶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和病田流水的扩散自然传播;传播的直接生物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真菌——禾谷多黏菌,一般侵染温度为12.2~15.6℃,潜育2周后表现症状。春季长期阴雨、低温也能加重病害的发生。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基肥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健田与病田不串灌、漫灌;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病残体、病土等传入无病区。三是化学防治,对发病区域可追施尿素每亩5~6公斤补充营养2~3次,或2%的尿素溶液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3~5次,也可用2%菌克毒克200ml,也可按照说明书加入病毒快克等药剂,加水50kg喷雾,加速苗情转化;对点片发生的地块,可将病株连土一起挖除,在病穴中撒入生石灰填平。 4、搞好化控,防止倒伏 对于高产壮苗麦田,以及群体偏大有倒伏趋势的麦田,为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要在小麦起身期喷施20%的壮丰安乳油,每亩用量40~5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喷施化控剂一定要注意喷匀,严防重喷和漏喷。 5、蚜虫的防治 蚜虫刚发生时多在小麦底部叶片上,所以不易被发现,当发现上部叶片被危害时,就已对小麦产量造成了影响,严重时影响小麦抽穗,所以应注意观察,早发现、早防治。拔节及孕穗期当有蚜株率达15%或平均每株有蚜虫10头左右就要及时防治。可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毫升、20%百蚜净60毫升、40%保得丰80毫升、2%蚜必杀80毫升、35%乐斯本30~35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上述农药品种任选一种,对水35~50公斤,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如发生较严重,每桶水再加1包10%的吡虫啉混合喷施。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立地条件 麦田应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松紧度适宜的粘壤土、壤土地。麦田不宜重茬,应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前茬以大豆、玉米为好。 2、耕作整地 麦田整地应采取深耕和深松相结合,三年深松一次,水地整地前如遇土壤墒情差,应先浇水一次。整地要达到深、透、细、平。对耕作整地较晚、墒情较差,土壤过分疏松的地块,播种前要镇压,使土壤达到齐、松、平、墒、净、碎且上虚下实。 3、施肥要点 播前结合耕地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推广重施底氮(肥)技术,氮肥一次底施,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实现产量品质同步提高,一般亩产400—500公斤,亩施纯氮14公斤、磷6公斤、钾肥5公斤、亩产400公斤以下,亩施纯氮12公斤、磷5公斤、钾4公斤。 4、选种及种子处理 4.1选用优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水地:济麦22,烟农19;旱地:运旱21-30,临旱536,长6878。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除去秕籽,烂籽,破籽,病籽。 4.2种子处理 小麦种子要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对地下害虫和吸浆虫为害区,应使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乳油拌种,对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等发生区,应选用粉锈宁拌种。 5、浇足底水 有水浇条件的,在播种前7—10天要浇足底墒水。

6、适期播种 6.1播期。9月20日至10月7日秋分前后为播种适期,可提前或推后5至7天,杜绝霜降麦。 6.2播量。在适宜播期内每亩用种量—10kg,每提前一天播种,播量应减少,每推后一天播种,播量应增加,但最大不易超过15kg。 6.3播种原则先播山坡地,后播平川地;先播背阴地,后播向阳地;先播旱地,后播水地。 6.4播种方式。小麦播种应选用机播或耧播。对扩浇地、晚播回茬地、肥旱地可采用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的方式。 6.5播深4—5cm,深浅一致。 6.6播种后镇压增强土壤与种子的紧密接触程度,使种子容易吸收土壤水分,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增强小麦抗旱能力。 7、田间管理 7.1出苗—返青期管理 7.1.1查苗,补苗,对缺苗行25cm以上的地块,用同一品种催芽进行补种。 7.1.2播种时墒情不足的地块,有水浇条件的,在小麦三叶期轻浇一次水,促进小麦分蘖。 7.1.3遇雨或浇水后及时中耕。对土壤悬虚的麦田,越冬初期镇压。 7.1.4浇好越冬水。有水利条件的,在昼消夜冻时,浇好小麦的越冬水,以利小麦安全越冬。 7.1.5小麦进入越冬期后,要对所有麦田进行重镇压。 7.1.6早春追肥。旱地麦田要利用追浆水进行追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用耧深施追肥,一般每亩追尿素—10kg 。 7.1.7小麦返青期要对所有麦田进行耙耱,对旺长的小麦田要进行重镇压。

冬小麦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一)建设高产稳产田,满足小麦对土、肥、水的要求 1、深耕整地。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复播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农时季节紧迫,一年中只有种麦前一次深耕整地机会,整地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还关系到下茬作物的生长,所以,小麦播种前的深耕整地是关系全年产量的一次耕作,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确保耕作质量。 深耕要逐步加深,一年加深一点,不宜一下耕得太深,以免将大量的生土翻出。具体耕地深度,机耕的应在25-27厘米;畜力犁地耕到18-22厘米。根据各地的大量资料表明;深耕由15-20厘米加深到25-33厘米,一般能使小麦增产15-25%。 播前的整地应该达到“深、细、透、实、平、足”的质量要求。深: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加深耕作层;细:就是把土块耙碎,没有明暗坷垃;透:就是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平:就是耕前粗平,耕后复平,作畦后细平,使耕层深浅一致,达到上平下也平;实:就是表土细碎,下无架空暗垡,达到上虚下实;足:就是麦田墒情要适宜,底墒要足。精细深耕整地,是确保播种质量,以利小麦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 在一年一作的休闲旱麦田上,要大力推广闻喜县东官庄“四旱三多”纳保结合的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四早就是:早灭茬,破土保表墒;早深耕,纳雨贮深墒;早细犁,破垡活土匀墒;早带耙,立足秋旱收全墒。三多就是:多浅犁,多细犁,多耙地。具体做法是:小麦随收随灭茬,伏前抢墒深耕,雨后抢墒犁地耙地,伏天多犁多耙,犁后带耙。把深耕提前一个节令,把立秋带耙改为伏里带耙,立秋后多耙少犁,播种前无雨只耙不犁。 2、施足基肥。小麦是需肥量较多的作物,为使小麦在冬前能够很好地出苗、分蘖和扎根,长成壮苗,安全越冬,并满足以后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必须施足底肥。特别是我市麦田,旱地麦占到小麦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由于冬春雨雪稀少,表土比较干旱,追肥施入较浅,不易发挥肥效,施足底肥就显得更为重要。 基肥的施用,应掌握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的原则。提倡三肥底施一炮轰,农谚有:“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年里不如掩底。”充分说明了施足基肥的重要性。一般我市常用亩施肥量,农家肥60-80担,碳铵50公斤,磷肥50公斤。在施肥方法上,基肥要结合深耕整地,均匀撒施翻埋在土里,切忌暴露在地面上,以免肥分损失,化肥要提倡深施。施肥量较少,应采取集中施肥法;施肥量较多的还是以普施为好,然后翻耕。 小麦在播种的时候,用适量的速效氮素化肥作种肥,能促进小麦生根发芽,提早分蘖,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特别是旱地麦、晚茬麦、薄地麦增产幅度更大些。各种试验证明:化肥用量以每播5公斤种子用纯氮0.5公斤比较安全,超过纯氮1公斤就能造成缺苗。一般亩用4-5公斤硫酸铵,种麦时与种子混播或集中沟施均可。 3、浇足底墒水。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增产措施,我市入秋以后,一般雨量逐渐减少,当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有水浇条件的一定要浇足底墒水,这不仅满足小麦发芽出苗和苗期生长的需要,保证苗全苗壮,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小麦种子发芽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含水量低于17-18%时,就应浇底墒水。在秋作物收获较晚的地方,为争取时间,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可以带茬洇地,腾茬后即可整地播种;对腾地较早的地块,在不误适时播种的情况下,也可先耕后涸,待墒情适宜时,再整地播种。底墒要浇足,一般浇水量每亩60立方米左右。 对于灌溉条件较差或根本不能灌溉的旱地,一方面要多保蓄伏雨、秋雨,防旱蓄墒,一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目录 第一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第二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第三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第四篇:XX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第五篇: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方案 正文 第一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 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 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 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

小麦三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措施

安徽皖北小麦三个生育时期的特点及田间管理方案 杨建 1101043500 11-青年农场主试验班 摘要: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 发到分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到孕穗)和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及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不同的、田间危害来源不同、小麦对抵抗外来危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因而,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来指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和方案,争取小麦高产稳产非常重要。 关键词:生长发育特点田间管理配方施肥 生长发育特点 营养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为便于栽培管理,人们根据这些变化中器官形成顺序和便于掌握的明显特征,把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起身期(生理拔节)、拔节期(农艺拔节)、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在冬小麦有明显越冬的地区还包括越冬期和返青期。 1)播种期:播种的时间,以月/日表示。由于冬季气温自南向北依次降低,小麦播种期逐渐提早而成熟期则渐次推迟,所以小麦生育期自南而北逐渐延长。 2)出苗期:全田50%籽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3厘米时的日期,我省10月上中旬。 3)三叶期:全田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叶片伸出2Cm左右的日期,为三叶期。 4)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我省10月中下旬。5)越冬期:冬麦区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3℃以下,麦苗基本停止生长,到次年春季平均气温稳定升至3℃以上,麦苗恢复生长。这段停止生长的时期称为越冬期。我国北方冬麦区有明显的越冬期,长江以南无明显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间,气温有回升,麦苗仍缓慢生长。越冬期一般为12/20-2/10。 6)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我省2月中下旬。 7)起身期:次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一叶叶鞘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5Cm左右,茎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长度为0.1-0.5Cm),但尚未伸出地面时,为起身期,一般比拔节期早7-10d。 8)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为拔节期。安徽省拔节期一般为3/10左右。 9)孕穗期:全田50%茎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并完全展开,旗叶叶鞘包着的幼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宿迁市2013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宿迁市2013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及秋播技术意见 宿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二〇一三年七月三十日) 自去年秋播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提升单产,促进增收”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部、省关于粮食生产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克服播种迟、冬前积温不足、倒春寒频繁、干旱等不利因素,强化各项增产增收技术措施普及落实,全力抓好小麦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生产特点 1、夏粮和小麦面积略增,单产、总产减 据统计部门统计,今年全市夏粮万亩,单产公斤/亩,总产万吨,分别比上年增万亩、公斤/亩、万吨,分别增%,

减%和%。今年全市小麦万亩,比上年增万亩,单产公斤/亩、总产万吨,分别减公斤/亩、万吨,分别减%、%。 表1近五年宿迁地区夏粮和小麦生产情况比较 2、小麦产量结构“一增二减” 今年全市小麦平均亩穗数万穗,较去年增万穗,增%,每穗粒数粒,较上年减粒,减%,千粒重克,较上年减克XX,减%。从产量结构看,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减小是今年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 表2 近五年宿迁地区小麦产量结构比较 3、效益分析 据统计,全市小麦收购平均价格元/公斤,较上年增加元/公斤,小麦亩平均收入元/亩,比去年的元/亩,增元/亩,比去年增%。纯收益为元/亩,较上年增元/亩,增%。与2012年相比,种植效益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今年小麦单价较高。但是种子、化肥,特别是人工成本

等成本上升幅度较大。总的来看,比较效益较上年是下降的。 二、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影响 今年小麦全生育期(自2012年10月15至2013年6月15日)总的气候特点是:利弊共存,总体上弊多利少。积温相对充足,但越冬期提前,冬前积温不足,影响小麦苗期生长,造成分蘖缺位,晚播小麦不能带蘖越冬,叶片较短;降水适宜,但分布不均,冬前多,春后少;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但比上年多。全生育期0oC以上积温℃,比常年的℃高℃,比上年的℃低℃,是自2003年以来积温最少的年份;日照小时,比常年小时少小时,比上年小时多小时;总降水量,思想汇报专题比常年多,比上年mm,多mm,具体比较见表4。 表3近五年宿迁地区小麦种植效益比较(单位:元) 表42012-2013年小麦生长期主要气象要素与常年比较 1、播种出苗期积温略低、光照、雨

小麦生长周期

1.小麦 黄淮冬麦区小麦生长阶段和影响产量的因素 阶段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抽穗—扬花灌浆—乳熟 月份 10上(寒露后)-11 12-1-2上 3月份还可部分春分蘖 2中下-3-4 5初—5中 5下—6 需水量适中 2月较少 3月逐渐增大 4月高峰期最关键适中 与气候的关系如果在播种阶段天气持续阴雨或干旱,土壤长期处于过湿或过干状态,小麦播期会推迟(比如10-15天),则导致出苗发育期较常年推迟,苗情会相对较差。不能满足种子的吸水量要求,就不能发芽。 1.分蘖数量的多少初步决定了小麦的收成好坏。如果小麦苗情较差,则分蘖数量会偏少。分蘖数量决定小麦的穗数。如果分蘖能力太强,则在收获前遇到大风,容易形成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2.越冬是小麦储备能量的时期,如果能有几场大雪,则可有效补充土壤水分。降雪虽伴随着较强的降温过程,但大部地区有积雪覆盖,对农田起到了增墒、保温作用,保证了冬小麦安全越冬。 3.12月下旬至1月底正常生长的小麦进入越冬期以后,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而一旦气温回升,幼苗缓慢生成,抗寒力就会降,这时若出现-13~-15℃的低温,对小麦会造成较严重的冻害。 在2月中下旬,冬小麦开始陆续返青, 4月上旬陆续进入拔节阶段。由于返青后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加之早春麦田气候多变,冻害频繁,影响小麦生长。 1.如果此一阶段遭受严重冻害袭击,则部分已处于拔节期的冬小麦将会被冻死,由此决定了该地区冬小麦的单产水平将肯定出现下降。这段时间要提防“倒春寒”。 2.期间如果干旱,则影响穗器官的发育,使穗粒数锐减,对产量影响最大。 主要因素是每天有比较长的日照时数和一定的天数,其次要求比较高的温度,以20度左右通过光照阶段最快,温度低于10度。如果光照阶段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正常发育,不能正常抽穗。在5月份,冬小麦生长进入需水最关键时期。 如果旱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继续发展,则抑制子粒灌浆及干物质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导致粒重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单产水平。 如果出现大风天气,则对小麦扬花不利,容易使花粉流失,小麦受粉程度减弱,影响小麦质量,使容重降低。 冬小麦灌浆充实籽粒阶段。如果水分适中,则小麦会充分灌浆。 1.如果天气严重干旱和高温,则会造成小麦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不完善粒增加; 2.如果出现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则容易形成倒伏现象,影响后期生长和正常收割;一般小麦抽穗前后倒伏造成产量损失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10%-30%。 3.如果出现干热风,则会使小麦灌浆受到影响,容易早熟,影响籽粒饱满。干热风轻者造成减产5%左右,重则减产10%~30%或更多。 4.如果在收获前或中,遭受大范围降雨天气,则小麦容易生芽。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摘要:春季冬小麦要因苗管理,运筹肥水,促弱控旺,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关键词:春季;冬小麦;管理技术 春季是冬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管理要以多成穗,成大穗、防倒伏为主要管理目标。 一、因苗管理,运筹肥水 春季在小麦的返青、起身、拔节和挑旗各期,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麦苗生育状况确定肥水的施用。 1、返青期。是冬小麦进入以根、蘖、叶为生长中心的营养生长时期,对氮素营养的需要虽然不多,但却是决定小麦产量的氮素反应敏感期,即氮营养临界期。如果氮营养不足,就会造成根少、苗小、分蘖少,不能形成高产群体;而氮素过多,则叶大,分蘖多,群体过大,营养消耗多,对生殖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返青肥水应根据苗情而定。在底肥充足,冬季已施肥、浇水或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以不施用返青期肥水。在旱地麦田或晚播麦田,麦苗长势弱,返青期肥水具有促分蘖,提高成穗率的重要作用,可在返青后追施尿素15~25kg或碳铵50~70kg。地力较差的麦田氮肥不应过多,如果基肥磷钾肥不足还要追施磷、钾肥。 2、起身期。起身期施用肥水,可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特别是对群体较小的壮苗效果最好,可以亩施尿素10~15kg。对冬季未施肥且群体大小适中的田块,此期肥水也有较好的效

果。对返青期经过深中耕控制且群体过大的田块,此期应少施或不施肥。 3、拔节期。对苗情好、分蘖多、群体和个体生长适宜的麦田,应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为目标,每亩施尿素15kg 左右。返青期追肥量不足的麦田,在拔节中期再追施尿素10kg。如果小麦出现微量元素缺素症状,还要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喷施锌、锰、钼等微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结实率,促进籽粒饱满,增加产量。 4、对于强筋小麦,要在扬花期追施一次氮肥,亩施尿素4~5kg。 二、划锄镇压,增温保墒,促弱控旺 中耕划锄具有防止土壤板结、除草、保墒防旱、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以及控制旺长等多种功效,降雨、灌溉后以及早春季节,应对小麦进行中耕、划锄。对于肥力充足,群体生长旺盛的麦田,为了促进保墒,应加强中耕,通过深中耕伤根控制植株长势,促进麦苗早发稳长。但是,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管理的重要措施,经过浅划锄减少蒸发,保持水分。对晚播小麦则应该及时进行浅中耕划锄,划锄时要防止锄断根系和掩埋麦苗。对于旺长麦田,返青期镇压可以健根促蘖、控旺转壮防倒伏;也可以在返青前后使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防止倒伏。 三、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 开春后要加强病虫草害的监测防治,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在温度适宜是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