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氨氯地平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左旋氨氯地平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说明书 【不良反应】 本品的安全性在美国等国外的临床研究中已被证实。涉及患者超过11000名。总体而言,患者对于使用本品每日剂量达10mg范围内均有较好的耐受性。本品治疗过程中报道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到中度。在本品10mg(N=1730)直接与安慰剂(N=1250)对照临床研究中,氨氯地平组由于不良反应停药的仅有1.5%,对比安慰剂组(约1%)没有显著性的差别。昀常见的副作用为头疼和水肿。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发生率(%)如下 其他不良反应与剂量的相关性不确定,但是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发生率超过1%的包括: 安慰剂对照研究 一些显示与药物和剂量相关,且在女性中发生率比男性高的不良反应显示如下:

在临床对照研究,开放研究或上市后应用中,患者下列事件的发生率<1%但是>0.1%,其相关性尚不确定,在此列出以提醒医生关注: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以及房颤〕,心动过缓,胸痛,低血压,外周局部缺血,晕厥,心动过速,体位性头晕,体位性低血压,血管炎。 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感觉迟钝,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异常,震颤,眩晕。 肠胃系统:食欲减退、便秘、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腹泻,肠胃胀气,胰腺炎、呕吐,牙龈增生。 全身:过敏性反应,乏力**,背痛。热潮红。全身不适,疼痛,僵直,体重增加,体重下降。肌骨骼系统:关节痛,关节病,肌肉痛性痉挛**,肌痛。 精神病学:性功能障碍〔男性**和女性〕,失眠,神经质,抑郁,梦境异常,焦虑,人格障碍。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鼻衄。 **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这些事件的发生率小于1%,但是在所有多剂量的研究中,这些副反应的发生率在1%至2%。 感觉异常:视觉异常,结膜炎,复视,眼痛,耳鸣。 泌尿系统:尿频,排尿障碍,夜尿 自主神经系统:口干,多汗。 营养代谢:高血搪,口渴。 造血系统:白细胞减少,紫癜,血小板减少。 下列事件发生率<1%:心衰,心律不齐,早搏,皮肤变色,尊麻疹,皮肤千澡,脱发,皮炎,肌无力,颤搐,共济失调,肌张力过强,偏头痛,皮肤发凉,i感淡漠,兴奋,健忘,胃炎,食欲增加,稀便,咳嗽,鼻炎,排尿困难,多尿,嗅觉障碍,味觉障碍,视觉调解异常以及眼干。 其他偶发的不良反应很难与合用药物的作用或伴随疾病相区分,如心肌便死或心绞痛。 常规试验室检测数据在氨氯地平治疗中并没有临床显著性的变化。血钾,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尿素氮或肌酐均没有临床相关变化。 在CAMELOT及PREVENT研究中(见【临床试验】),其不良反应与前面报告的相似(见上)。外周性水肿是的常见的不良事件。以下上市后应用中发生的事件罕有报道,与药物的

氨氯地平:“左旋”是否更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3304316.html, 氨氯地平:“左旋”是否更好 作者:裘影萍 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9年第08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利尿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洛尔类)、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等五大类,而且这五大类药物都可以作为起始用药。 在上述五大类抗高血压药物中,钙离子拮抗剂又称钙通道阻滞剂,可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前者如硝苯地平片,其药名末尾均带有“地平”两字,俗称地平类抗高血压药; 后者如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等。 一般来说,“地平类”抗高血压药适用于老年高血壓、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变者;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适用于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没有什么禁忌症,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禁用于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对长期服用“地平类”抗高血压药的患者来说,氨氯地平是非常熟悉的一个品种。氨氯地平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联合使用;也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发作者。心绞痛患者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心绞痛药联合使用,如硝酸酯类和(或)β-受体阻滞药。但是,服用氨氯地平的患者,并不一定会注意到氨氯地平会有“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两个品种,即使注意到了也不以为然。认为这两种药既然都是氨氯地平,那就没什么区别。其实,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从药理结构上来说,氨氯地平是左旋氨氯地平和右旋氨氯地平以1:1的比例构成的外消旋混合物。氨氯地平是一个手性药物,它原本是有左旋结构和右旋结构的。左旋氨氯地平去掉了右旋结构。何谓手性呢,就像我们的左右手一样。那么,左旋氨氯地平为什么为何要去掉右旋结构呢?这主要是由于左旋体的降压作用大约为右旋体的1 000多倍,而且副作用比右旋体小得多。氨氯地平的副作用,比如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主要是由右旋体引起的。同时,左旋体的半衰期也比右旋体的半衰期长。研究发现,左旋体的半衰期为50多小时,而右旋体仅有35个小时,所以左旋体维持药效时间更长。左旋氨氯地平在体内的吸收也比右旋体好一些。在服用剂量方面,2.5毫克的左旋氨氯地平与5毫克的氨氯地平具有同样的降压作用。由此可见,氨氯地平的降血压作用主要来自左旋结构,其不良反应则主要来自右旋结构。 既然左旋氨氯地平优于氨氯地平,那么患者就都不要用没去掉右旋体的氨氯地平,或者说就干脆淘汰氨氯地平算了。有人或者会这样认为。其实,右旋体并无一无所处。右旋氨氯地平具有一定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尽管左旋氨氯地平也有一定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但是含有右旋结构的氨氯地平保护作用更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英文说明书

HIGHLIGHTS OF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These highlights do not include all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use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safely and effectively. See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for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Initial U.S. Approval: 1987 INDICATIONS AND USAGE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are a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and may be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hypertensive and antianginal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 ) 1.1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 1.2 ?Chronic Stable Angina ?Vasospastic Angina (Prinzmetal's or Variant Angina)?Angiographically Documen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out heart failure or an ejection fraction < 40%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Adult recommended starting dose: 5 mg once daily with maximum dose 10 mg once daily. ( ) 2.1 ?Small, fragile, or elderly patients, or patients with hepatic insufficiency may be started on 2.5 mg once daily. ( ) 2.1 ?Pediatric starting dose: 2.5 mg to 5 mg once daily. ( ) 2.2 : Doses in excess of 5 mg daily have not been studied in pediatric patients. ( ) Important Limitation2.2 DOSAGE FORMS AND STRENGTHS ? 2.5 mg, 5 mg, and 10 mg Tablets ( ) 3 CONTRAINDICATIONS ?Known sensitivity to amlodipine ( ) 4 WARNINGS AND PRECAUTIONS ?Symptomatic hypotension is possible,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stenosi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gradual onset of action, acute hypotension is unlikely. ( ) 5.1 ?Worsening angina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develop after starting or increasing the dose of amlodipine,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 5.2 ?Titrate slowly when administering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to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c impairment. ( ) 5.4 ADVERSE REACTIONS Most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are headache and edema which occurred in a dose related manner. Other adverse experiences not dose related but reported with an incidence >1% are headache, fatigue, nausea, abdominal pain, and somnolence. ( ) 6 To report SUSPECTED ADVERSE REACTIONS, contact Qualitest Pharmaceuticals at 1-800-444-4011 or FDA at 1-800-FDA-1088 or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3304316.html,/medwatch. To report SUSPECTED ADVERSE REACTIONS, contact at or FDA at 1-800-FDA-1088 or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3304316.html,/medwatch USE IN SPECIFIC POPULATIONS ?Pregnancy: Use only if the potential benefit justifies the potential risk. ( ) 8.1 ?Nursing: Discontinue when administering amlodipine. ( ) 8.3?Pediatric: Effect on patients less than 6 years old is not known. ( ) 8.4?Geriatric: Start dosing at the low end of the dose range, due to the greater frequency of decreased hepatic, renal, or cardiac function and of concomitant disease or other drug therapy. ( ) 8.5 Revised: 05/2010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CONTENTS * 1 INDICATIONS AND USAGE 2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3 DOSAGE FORMS AND STRENGTHS 4 CONTRAINDICATIONS 5 WARNINGS AND PRECAUTIONS 6 ADVERSE REACTIONS 7 DRUG INTERACTIONS 7.10 Drug/Laboratory Test Interactions 8 USE IN SPECIFIC POPULATIONS 8.1 Pregnancy 8.3 Nursing Mothers 8.4 Pediatric Use 8.5 Geriatric Use 10 OVERDOSAGE 11 DESCRIPTION 12 CLINICAL PHARMACOLOGY 12.1 Mechanism of Action 12.2 Pharmacodynamics 12.3 Pharmacokinetics and Metabolism 12.4 Pediatric Patients 13 NONCLINICAL TOXICOLOGY 13.1 Carcinogenesis, Mutagenesis, Impairment of Fertility 14 CLINICAL STUDIES AMLODIPINE 5MG TABLET * Sections or subsections omitted from the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are not listed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不良反应的表现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不良反应的表现 发表时间:2019-09-17T16:20:14.9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9期作者:方光美[导读]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临床医师控制血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良兵利器“。 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人民医院 616250一、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药理作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临床医师控制血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良兵利器“。其控制血压之效果明显,安全性高,能够帮助患者长期维持血压稳定,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可以单独运用亦可以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控制血压,此外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可以运 用此药对症治疗,以减少住院风险及手术风险。心肌以及平滑肌的肌肉收缩需要通过钙离子进入细胞来激活。形象的来说,钙离子作为肌肉收缩的“钥匙”,而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一种离子阻断剂抑制了钙离子的跨膜转运导致肌肉的收缩收到抑制,临床上起到负性肌力作用或者血管舒张的作用。而氨氯地平作为一种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与非二氢吡啶类的药品如维拉帕米相比,其对外周血管的效果远远大于对于心脏的影响,通过减少血管外周阻力来减少患者的血压而对心脏泵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由于本品减少了患者的外周阻力即减少了患者的心脏后负荷,减少了心脏需氧量,从而使患者的心脏负担减轻。所以还能用于控制劳累性心绞痛,对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氨氯地平的适应症长期服用本品的患者每天一次即可维持血压24h以上,虽然快速给予静脉输注氨氯地平可能降低患者的动脉血压并且增加患者的心率,但是长期口服本药的患者并未发现明显的心脏抑制作用。所以对于控制血压而言非常有优势。本品的安全性在一次涉及超过10000名的患者的临床实验中证实。在10mg每天的用量中本品既能保持良好的药理作用且有较好的耐受性。其报道的不良反应事件大多为轻或者中度。实验组与安慰组的由于不良反应停药的几率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性。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头痛以及水肿,部分症状与剂量有一定相关性。女性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男性多。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优点在于其降压效果强但是起效较为缓慢,这样就能避免迅速降低血压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的表现。此外由于其作用缓和且持久所以能够较长的维持患者的血压,患者偶尔漏服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血压反跳等情况。氨氯地平对于患者的代谢反应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对于肥胖,糖尿病等患者同样适用。此外还有能够对于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心脏重构产生逆转作用,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冠心病以及肾功能损害等情况,苯磺酸氨氯地平也能够将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除了少部分患者对氨氯地平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情况下,其余高血压患者均可以用氨氯地平来控制血压。所以对于那些有合并冠心病,卒中病史,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首选氨氯地平来控制血压 三、常见的不良反应 1.发生率大于1%的不良反应在超过10mg/日的剂量的患者的头痛以及水肿等出现率增加。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可能导致血液瘀滞以及血液成分漏出血管形成重力依赖区水肿。在联合β受体阻断剂的适合要特别注意水肿的可能性增加。皮肤血管扩张表现为皮肤潮红的表现。如果扩张大脑的血管,可能或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等表现。此外外周阻力下降导致患者血压降低,交感神经反射加快心率,患者常常诉有心悸。部分临床症状如头痛,困倦,恶心,嗜睡等与本药的使用剂量并没有明显关系。上述情况在服药一段时间就会消失 2.发生率小于1%但是大于0.1% 一般情况:过敏反应,虚弱,潮热,背痛等不适。心血管表现如心律失常,胸痛,昏厥,以及低血压等。老年人患者血管舒缩功能下降?。可能出现体位性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厌食症,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等。骨骼肌系统:关节痛,肌肉痉挛等。造血系统出现白细胞减少,皮肤紫癜等。一般而言对患者的血生化指标不会有明显影响,未发现血糖,甘油三酯等出现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性黄疸,以及肝酶升高等。对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性牙龈增生或者皮疹的表现,应当立即停药防止进一步产生组织损害 四、用药注意事项 1.用本药用于严重冠脉动脉阻塞的患者,在使用钙离子阻断剂或者增加剂量可能导致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增加,有些患者甚至出现了心肌梗死。 2.本品的扩血管的作用的起效并不是十分迅速,降压效果较慢,所以很少出现急性的血压过低。所以适合长期控制血压,需要快速降低血压不宜使用氨氯地平,此外在患有严重的主动脉狭窄的患者于其他扩管药物的同时可能会加大降低血压的效果。对于一些心衰的患者应用本品降血压可能由于负性肌力作用导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3.氨氯地平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所以在肝脏受损的患者常常出现由于代谢较慢而无法控制有效剂量的情况,所以需要尽量减量,选择一种适合的剂量。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采用正常剂量。 4患者可能对钙拮抗剂表现为过敏,发现过敏者立即停药。 5.特殊人群用药。在妊娠妇女降低血压的时候需要考虑运用本品对于患者以及胎儿的利弊比,只有潜在利益大于对胎儿的风险的时候才会使用本品。在动物实验中没有发现明显的致畸性,但是发现氨氯地平在10mg/kg*d的剂量下会延长大鼠的受孕期以及妊娠期。暂时不知道氨氯地平是否会经过母乳排泌,但是最好哺乳期的妇女需要暂停服药以减少对新生儿的风险。在6岁以下儿童的患者使用何种剂量,临床上尚无定论,6岁以上的患者可以按照推荐剂量2.5mg或者5.0mg给药,每天一次。老年人的使用本品药物的并未发现与成年患者有明显的区别。但是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受损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老年人用药应从最低推荐量开始增加。 6.氨氯地平可能会与某些药物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 7.在氨氯地平引起严重的低血压的时侯,需要立即给予呼吸循环功能维持,必要时给予心血管收缩剂,以保持足够?的组织灌注量。由于氨氯地平与血浆蛋白表现为高结合率,这使得无法进行透析治疗, 8.由于高血压可能导致患者的舒缩功能不良。首次使用氨氯地平的患者,应当每天都要量一次血压,按时去医院复查。以方便选择适合的用量以及联合治疗方案。 五、合理运用氨氯地平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_施慧达_致剧烈头痛的不良反应分析_李寒冰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致剧烈头痛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寒冰(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宿迁223800)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致剧烈头痛临床病例资料。经治疗后头痛等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减轻。 关键词:笨磺酸左旋氛氛地平;高血压;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765(2015)-09-0240-01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主要是一种利用先进手性拆分技术将其从氨氯地平中所拆分的左旋氨氯地平〔1〕。其中氨氯地平主要分为左旋体和右旋体;且两者以等能量形式存在,其左旋体具有较好降压效果,而右旋体极易产生不良反应〔2〕。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高血压患者因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致剧烈头痛等不良反应情况,以为患者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 2014年2月期间40例因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致剧烈头痛等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患者收缩压140 180mmHg,舒张压90 110mmHg。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4 70岁,平均为(6 2.0?2.5)岁。 1.2方法患者于治疗前1周停止服用任何其他降压药物或影响血压类药物。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治疗,药物由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1083);1次 2.5mg,口服,1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患者服药期间出现剧烈头痛不良反应,但经治疗后,其头痛症状缓解。 3讨论 临床上高血压患者一般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治疗,其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但患者常发生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还会产生水肿、腹痛、面红、心悸、失眠、恶心等不良反应。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疹及瘙痒、消化不良、呼吸困难等严重性不良反应。与其他钙拮抗剂相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极少出现心肌梗塞等症状,本次研究中,患者无心肌梗塞、胸痛症状发生。 患者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时,药物剂量1日<10mg,一般患者均可耐受,因此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较轻或无明显不良反应。对高血压或心绞痛患者来说,其初始剂量为1日2.5mg,1日1次。然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来逐渐将剂量增加到1日5.0mg。这样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从而保障临床药物使用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但当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时,则不需对其使用剂量进行调整。 肾脏是人体调节血液的关键器官,同时肾脏还是高血压损害的重要靶器官〔4〕。当人体肾小动脉基底膜出现增厚或硬化,从而会使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终导致患者发生高血压〔5〕。但高血压也会使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快速增加,从而促使肾小球处于高滤状态,最终会对其基底膜产生损伤而导致肾小动脉逐渐硬化,最终损伤人体肾功能,随着患者病情不断加重,患者病情也会随之加重〔6〕。所以,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用药情况来检测其血尿常规,从而可避免不良反应。此外,在患者服药期间,医生需严密观察患者临床变化及表情,一旦发生异常需立即停止服药,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并无生物活性,但将右旋氨抓地平去掉,患者临床头痛症状则会得到改善。 总之,临床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治疗高血压患者时需严密监测患者临床症状,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减轻对患者损害,促进其康复,同时对患者所出现的头痛等症状,可及时停药或针对性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房晶,范国荣,李霁,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血药浓度的LC-MS/MS法测定及其人体内手性转化可能性考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7):763-769. 〔2〕高红兵.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不良反应对比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7):815-816. 〔3〕陈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比马来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5):7-9,13. 〔4〕应业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2013,25(1):194-195. 〔5〕杨建军,张召平,苏永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12-113.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199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解金丽,王金明,方婷婷(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药剂科台州318000) 摘要:用Excel软件对台州市椒江区2008 2010年上报的1998例ADR报告分别从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1998例ADR涉及的药品共41种,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消化系统用药;2008年、2009年、2010年不良反应报告的例数分别为564例、668例、766例。各单位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765(2015)-09-0429-0240-03 · 042 · 海峡药学2015年第27卷第9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12-26T13:47:06.0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3期作者:罗上升[导读] 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415000 【摘要】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高血压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E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E+B组在E组基础上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给药前和疗程结束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的差异。结果:E+B组跟E组比较,血压控制效果更高,P<0.05;E+B组相较于 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更短,P<0.05;给药前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相似,P>0.05;疗程结束E+B组相较于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加速血压复常,值得推广。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高血压;效果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生跟饮食结构以脂质类居多、缺乏运动、压力大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相关,也跟环境、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需积极进行治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高血压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入选者无药物禁忌,可配合治疗,无合并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 E+B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31-78岁,年龄(56.31±2.67)岁。高血压发病时间1年-30年,平均(14.51±0.19)年。 E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32-78岁,年龄(56.15±2.45)岁。高血压发病时间1年-29.6年,平均(14.45±0.2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E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初始剂量150mg/d,无不良反应3天后剂量加倍,每天1次。E+B组在E组基础上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厄贝沙坦同E组,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初始剂量2.5mg/d,无不良反应3天后剂量加倍,每天1次。 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所有患者严格限制盐分摄入,适当运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给药前和疗程结束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的差异。 显效:患者头晕等症状消失,舒张压下降水平大于10mmHg且处于正常或未恢复正常但下降水平大于20mmHg;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舒张压下降水平不足10mmHg且处于正常或未恢复正常但下降水平达到10-19mmHg;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1]。 血压控制效果=显效、有效所占比例。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相比较 E+B组跟E组比较,血压控制效果更高,P<0.05,如表1. 注:与给药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E组疗程结束相比较,*表示P<0.05 2.3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相比较 E+B组相较于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更短,P<0.05,见表3.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说明书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说明书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主要适用于高血压和心绞痛!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产品品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主要原料苯磺酸氨氯地平主要作用高血压。心绞痛:尤其自发性心绞痛。产品规格5mg*7s 用法用量通常口服起始剂量为5mg,每日一次,最大不超过10mg,每日一次。瘦小者、体质虚弱者、老年患者或肝功生产企业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说明书【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商品名称: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英文名称: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主要成份】苯磺酸氨氯地平 【成份】 化学名:3-乙基-5-甲基-2-(2-氨基乙氧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6-甲基-3, 5-吡啶二羧酸酯苯磺酸盐分子式:C20H25N2O5Cl?C6H6O3S

分子量: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 (1)高血压(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2)心绞痛:尤其自发性心绞痛(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 【规格型号】5mg*7s 【用法用量】通常口服起始剂量为5mg,每日一次,最大不超过10mg,每日一次。瘦小者、体质虚弱者、老年患者或肝功 【不良反应】本品在10mg/日的剂量范围内有良好的耐受性,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轻中度的。本品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仅为%,与安慰剂没有明显差别(约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水肿。发生率1%的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如下:水肿、头晕、潮红和心悸。与剂量关系不明确,但发生率超过%的不良反应如下:头痛、疲倦、恶心、腹痛和嗜睡。以上不良反应中,水肿、潮红、心悸和嗜睡在女性中的发生率超过男性。以下不良事件发生率?1%但%,与药物的因果关系不明确:一般:过敏反应,虚弱,背痛,潮热,不适,疼痛,僵硬,体重增加;心血管: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房颤),胸痛,低血压,外周缺血,昏厥,体位性头晕,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10-11-29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英文名称: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汉语拼音:Benhuangsuan Anlüdiping 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苯磺酸氨氯地平,其化学名称为:3-乙基-5-甲基-2-(2-氨基乙氧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6-甲基-3,5-吡啶二羧酸酯苯磺酸盐。 化学结构式: C6H6O3S 分子式:C20H25N2O5Cl·C6H6O3S 分子量:567、1 【性状】本品为浅绿色片。 【适应症】 1、高血压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得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她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2、冠心病(CAD)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本品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得对症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她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血管痉挛性心绞痛(Prinzmetal’s或变异型心绞痛) 本品适用于确诊或可疑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得治疗。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她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经血管造影证实得冠心病 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但射血分数≧40%且无心衰得患者,本品可减少因心绞痛住院得风险以及降低冠状动脉重建术得风险。 【规格】5mg。 【用法用量】

成人:通常本品治疗高血压得起始剂量为5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身材小、虚弱、老年或伴肝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此剂量也可为本品联合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得剂量。 剂量调整应根据患者个体反应进行,一般得剂量调整应在7-14天后开始进行。如临床需要,在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得情况下,可更快地进行剂量调整。 治疗慢性稳定性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得推荐剂量就是5-10mg,每日一次,老年及肝功能不全得患者建议使用较低剂量治疗,大多数患者得有效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 治疗冠心病得推荐剂量就是5-10mg,每日一次。在临床研究中,大多数患者需要10mg/日得剂量。 与其她抗高血压药物与/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氨氯地平与噻嗪类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长效硝酸盐与/或舌下硝酸甘油合用就是安全得。 【不良反应】 患者使用本品每日剂量达10mg范围内均有较好得耐受性。本品治疗过程中报道得不良反应,多为轻到中度。本品在10mg(N=1730)直接与安慰剂(N=1250)对照得临床研究中,氨氯地平组由于不良反应停药得仅有1、5%,对比安慰剂组(约1%)没有显著性得差别。最常见得副作用为头疼与水肿。 在临床对照研究、开放研究或上市后应用中,患者下列事件得发生率<1%但就是>0、1%,其相关性尚不确定,在此列出以提醒医生关注: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以及房颤),心动过缓,胸痛,低血压,外周局部缺血,晕厥,心动过速,体位性头晕,体位性低血压,血管炎。 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感觉迟钝,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异常,震颤,眩晕。 胃肠系统:食欲减退,便秘,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腹泻,肠胃胀气,胰腺炎,呕吐,牙龈增生。全身:过敏反应,乏力,背痛,热潮红,全身不适,疼痛,僵直,体重增加,体重下降。 肌骨骼系统:关节痛,关节病,肌肉痛性痉挛,肌痛。 精神病学:性功能障碍(男性与女性),失眠,神经质,抑郁,梦境异常,焦虑,人格障碍。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鼻衄。 皮肤及附属物:血管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瘙痒,皮疹,红斑疹,斑丘疹。 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这些事件得发生率小于1%,但就是在所有多剂量得研究中,这些副反应得发生率在1%至2%。 感觉异常:视觉异常,结膜炎,复视,眼痛,耳鸣。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的治疗体会。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别患者为90人,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其他用药与对照组相同。对对照组的患者,仅采用常规药物依那普利治疗的方式。两组患者均要服用相同剂量的补充药物,包含有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科素亚氯沙坦钾片,2次/d。比较在治疗1月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效果,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作用。结果实验组有74.44%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36.67%,并且实验组患者有97.78%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58.89%,所得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依那普利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加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够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标签:老年患者;高血压;治疗体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也逐渐升高,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但许多人由于不规律的作息习惯、缺乏锻炼的生活方式、久坐不动的惰性意识和高钠、重油等不健康饮食习惯,导致了疾病的滋生。高血压主要是由于患者家族遗传、饮食习惯、精神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导致的,是中老年患者中的高发疾病[1]。在老年朋友的日常生活中,老年性高血压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背景老年性高血压指的是患者年龄>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者。在临床上,高血压一般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多为头晕、心悸、疲劳、烦躁、精神慌乱紧张等。在高血压的中后期,患者甚至会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等症状。更为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肾脏衰竭等[2]。 1.2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的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别患者为90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2.5~5 mg/d,对对照组的患者,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依那普利片5~10 mg/d的方式。在实验组的90例患者中,患者为男性55例,女性35例,年龄65.3~81.7岁,平均年龄(77.9± 3.9)岁;对照组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66.8~86.5)岁,平均年龄(76.9±3.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等的差异与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表明此实验具有可比性。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青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青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针对青年人这一群体,探究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这种药物来治疗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青年人所产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挑选患有原发性轻度、中度高血压的大学生52例,给他们安排每天早上起床后都服用2.5 mg至5 mg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进行这个安排的六周后测量记下他们的心率数和不正常的反应等,之后和随机选择出治疗的青年人的各种反应相比较研究。结果在医治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上的区别很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一直保持在88.46%的位置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一直保持在84%的位置上。两组在疗效方面相比较没有很明显的差别。但是治疗组患者发生不正常反应的次数显著地少于对照组发生的次数。结论面对青年人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这一病症时,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医治,最终起到的疗效特别好,没有特别严重的副作用。 标签:高血压;诊断;药物疗法;钙通道阻滞药;治疗应用 在当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主要应用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很少应用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中。我们选择在大学就读的102例大学生,其统一的特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在这些大学生中随机选出52例来组成治疗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来医治以达到观察研究这种药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所起到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 资料與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04至2006年大学里体检被诊断为轻度、中度高血压的大学生102例。男91例,女11例,年龄18至25岁。轻度高血压的大学生有90例,中度高血压的大学生有12例。治疗组52例,其中男46例,女6例,年龄18至25岁。其中轻度高血压的有45例,中度高血压的有7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45例,女5例,年龄18至24岁。其中轻度高血压的有45例,中度高血压的有5例。 1.2 治疗方法 被分到治疗组的患者每天必须在早上起床后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刚开始药的用量为2.5 mg,14天后血压下降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的患者应该服用5 mg 的药量。对照组服的患者也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口服药剂,不同的是药剂为非络地平缓释片,刚开始的药量为5 mg,血压下降没有想象中好的患者的药量增加到10 mg,整个疗程为6周[1]。 1.3 测试

(整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1,从低剂量开始治疗,逐步递增剂量 2,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多数终身治疗、避免频繁换药,每日给药1次 3,24小时平稳降压,尽量用长效药 当前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 钙拮抗剂、血管紧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素II受体拮抗剂(ARB)、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低剂量复方制剂 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BP≥140/90mmHg或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吸烟、肥胖(BMI ≥28Kg/m2)或中心性肥胖(腰围:男性≥95cm,女性≥90cm)、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HDL-C<40mg/dl)、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发生心肌梗死时<55岁,一级女性亲属发病时<65岁)、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男性 1降血压:联合用药(2种-3种) 首选钙通道阻滞剂+ACEI,即:**地平缓释片+**普利 次选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即:**地平缓释片+**洛尔 次选钙通道阻滞剂+ARB,即:**地平缓释片+**沙坦 非洛地平缓释片: 适应症: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用法:口服,最初剂量一次2.5mg,一日1次,常用维持剂量每日为

5mg或10mg,必要时剂量可进一步增加,或加用其它降压药。也可根据患者反应将剂量减少至每日2.5mg。 剂量调整间隔一般不少于2周。建议剂量围为每日2.5~10mg。该品的血药浓度随年龄增加,故建议老年患者(65岁以上)的初始剂量为每日2.5mg,并据个体反应调整剂量 本品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与尼群地平和(或)其他钙通道阻滞剂可逆性竞争二氢吡啶结合位点,可阻断血管平滑肌和人工培养的兔心房细胞的电压依赖性Ca2+电流,并阻断K+诱导的鼠门静脉挛缩。体外研究表明,非洛地平对血管平滑肌选择性抑制作用强于对心肌作用;在体外可检测到负性肌力作用,但是在整体动物中未观察到此作用。非洛地平可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致血压降低,该药理作用与用药剂量相关,并有伴随反射性心率增加。非洛地平的降压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在第一周用药时可有反射性心率增加,但该作用随时间而减少。长期给药心率可能增加5~10次/分钟,受体阻滞剂可对抗此作用。非洛地平的抗高血压治疗与原来存在的左心室肥厚的明显恢复相关。在对没有左心室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明确的负性肌力作用。非洛地平能减少肾小管对滤过的钠的重吸收而产生利钠和利尿作用。这就消除了其它血管扩剂常见的水钠潴留作用。非洛地平不影响日常的钾的排泄。非洛地平降低肾血管阻力。非洛地平通过改善心肌氧供而发挥抗心绞痛和抗缺血作用。非洛地平通过扩心外膜的动脉和小动脉而减少冠脉血管阻力,增加冠脉血流和心肌氧供。非洛地平可有效的缓解

苯磺酸氨氯地平

苯磺酸氨氯地平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苯磺酸氨氯地平 英文通用名称:Amlodipine Besilate 其它名称:阿洛地平、阿莫洛地平、阿姆乐地平、安洛地平、安内真、氨氯地平、苯磺安洛地平、二氢吡啶、二氢吡啶苯磺酸盐、二氢吡啶磺酸盐、兰迪、络活喜、络可顺、美喜宁、平能、施慧达、压氏达、亚斯克平、Amlodipine、Amlodipine Besylate、Amlodipinum、Amlodopine Besylate、Istin、Norvasc、Norvase 【临床应用】 1.用于高血压。 2.用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结构与硝苯地平相似,药理学效应也相似。在生理性pH值下呈离子状态,在pH值较低(如缺血)时,与钙离子通道受体紧密结合。本药能优先阻断去极化细胞的钙通道。此外,有研究提示本药可能还具有双受体结合特性。 本药对周围血循环作用突出,对血管的选择性强,可舒张冠状血管和全身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压。在体内有较弱的负性肌力作用,对人体窦房结和房室结无影响。 本药缓解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通过以下途径减轻心肌缺血:(1)扩张周围小动脉,使外周阻力(后负荷)降低,从而减少心肌耗能和氧需求。(2)扩张正常和缺血区的冠状动脉及冠状小动脉,增加冠脉痉挛(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供氧。 2.药动学本药在胃肠道吸收缓慢但近乎完全,吸收不受进食的影响。治疗高血压时,口服起效时间为24-96小时。治疗第4日可观察到舒张压明显改变,治疗第7日可观察到收缩压明显改变。治疗性血药浓度为5-15ng/ml,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6-12小时,连续给药7-8日后血药浓度达稳态。曲线下面积(AUC)为 123-238(mg·h)/m l,老年患者由于清除下降和(或)生物利用度增加,与年轻人相比,AUC增加约40%-60%。多次服药作用持续时间为24-48小时。血药浓度谷峰比为0.67。 本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64%-80%。在组织中分布广泛。与其它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不同,本药与离体血管及心肌组织的结合与分离均非常缓慢。蛋白结合率为97.5%。分布容积为21L/kg(分布容积大,提示具有高度的组织亲合力)。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分布容积相似。 本药在肝脏代谢,其氧化速度较慢。代谢产物为嘧啶衍生物,无明显药理活性。10%的原药和60%的代谢物经肾脏排泄,20%-25%经粪便排泄。尚不清楚是否经乳汁分泌。总体清除率为25L/h或7ml/(min·kg),老年人为19L/h。母体药物清除半衰期为35-50小时,健康志愿者为35小时,老年患者为65小时,高血压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