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工程传热学课件总复习

合集下载

传热学(全套课件666P) ppt课件

传热学(全套课件666P) ppt课件
1A 1 (T 1 4T 2 4) ( 1-9 )
§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一、传热过程 1 、概念
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 另一侧流体中去的过程称传热过程。
2 、传热过程的组成 传热过程一般包括串联着的三个环节组成, 即:
① 热流体 → 壁面高温侧; ② 壁面高温侧 → 壁面低温侧; ③ 壁面低温侧 → 冷流体。 若是稳态过程则通过串联环节的热流量相同。
二、对流
1 、基本概念
1) 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从而使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 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对流的同时必伴随 有导热现象。
2) 对流换热: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 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2 、对流换热的分类
1)根据对流换热时是否发生相变分:有
第一章


§1-0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 1 、传热学 ❖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 ❖ 1)物体内只要存在温差,就有热量从物
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 2)物物体。
2 、热量传递过程 根据物体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热量传递过程 可分为两类:
t f1 tw1
Ah 1
tw1 tw2 A /
t w 2 t f 2 Ah 2
(d) (e) (f)
三式相加,整理可得:
A(t f 1 t f 2 )
1 1
h1 h2
也可以表示成:
(1-10)
A(tkf1tf2)A k t (1-11)
式中, k称为传热系数,单位为

W/ m2K
⑤热辐射现象仍是微观粒子性态的一种宏 观表象。
⑥ 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其温度性质有关。这 是热辐射区别于导热,对流的基本特点。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复习资料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复习资料

热工复习资料绪论热工学分为两部分: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二者区别: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能量(特别是热能)的性质及其与机械梦或其他形式能之间相互转换规律;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第一章复习重点1.边界(界面):热力系与外界的分界面特性:固定、活动、真实、虚构2.几种热力系统(1)闭口热力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

(2)开口热力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

(3)绝热热力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热力系统。

(4)孤立热力系统—与外界无任何联系的热力系统。

(5简单可压缩系统—与外界只有热量和机械功交换的可压缩系统3.状态参数分类:(1)与质量无关不可相加的参数,称为强度参数如压力、温度、密度(2)与质量成正比可以相加的参数,广延参数。

如容积,内能、熵4.热工学中常用状态参数有六个:压力、比容、温度、内能、焓、熵基本状态参数:压力 p(此处的压力是指绝对压力非表压力或真空度)、温度 T、比容 v 5.绝对压力、环境压力和相对压力之间的关系,可写出如下3个关系式,从中整理出所求量。

当P>Pb时为表压力:P=Pg+Pb;当P<Pb时为真空度:P=Pb-Pv6.平衡状态:指热力系在无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要达到平衡状态必须满足热平衡和力平衡两个条件,若存在化学反应或相变包括化学平衡、相平衡7.引入平衡状态的目的:整个热力系统可用一组统一的并具有确定数值的状态参数来描述状态,便于分析热力学问题8.状态公理:对组成一定的闭口系,独立状态参数个数 N=n+1独立参数数目N=不平衡势差数=各种功的方式+热量= n+1 简单可压缩系统独立状态参数个数:N = n + 1 = 29过程:热力系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所经历全部状态的集合10.准静态过程定义:在无限小势差的推动下,由一系列连续的平衡状态组成的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也称为准静态过程。

条件: 推动过程进行的势差无限小。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Qt1t2t3 t1t4
R1R2R3
R
通过各层的导热量相同, 各层导热所遵循的规律相同
2021
29
传热学基本知识
热传导
4、导热计算 3)单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特点:单层圆筒壁的导热面积不是常量,随圆
筒半径而变、同时温度也只是随半径而变。
Q t1 t2 R
t
A均
A均=2πr均L
r均
r2 r1 ln r2
导热分为两类
稳定导热: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 不稳定导热: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
知识回顾
2021
23
传热学基本知识
热传导
2、傅里叶导热定律
热传导的速率与垂直于热流方向的表面积成正比,与壁面两侧的温差成正比,与壁厚成反比。
QAt1t2
q
Q A
t
Q
t
t R
A
Q 导热量,传热速率 , W;
导热动力 导热阻力
自然对流
泡状沸腾或泡核沸腾(传热系数大)
膜状沸腾
2021
36
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
蒸汽冷凝的对流传热
蒸汽是工业上最常用的热源,在锅炉内利用煤燃烧 时产生的热量将水加热汽化,使之产生蒸汽。蒸汽在饱 和温度下冷凝成同温度的冷凝水时,放出冷凝潜热,供 冷流体加热。
2021
37
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
(1) 蒸汽冷凝的方式
t t1t2 l n t1 t2 2021
当⊿t1/⊿t2<2时
⊿t=(⊿t1+⊿t2)/2
15
(2)双侧变温时的平均温度差
并流
逆流
错流
折流
①并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传热学》课程总复习

传热学》课程总复习
《传热学》课程总复习
第一部分 方法、计算、概念的重点
问题的归类,示意图,数学模型(守恒方程,本构方 程)
热计算热电比拟思想及各种热阻表达形式 准则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换热强化的原则及具体措施
第二部分 导热概念
影响导热系数(热导率)的因素和规律 导热微分方程及各项物理意义 导温系数(热扩散系数) 肋片(伸展体) Bi、Fo 初始状况,正规状况 集总参数法、时间常数
Re、Gr、Nu、Pr 动量微分方程、能量微分方程各项物理意义; 速度(流动)边界层、温度(热)边界层及其相互关系; 表面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 相似理论 相似分析法 沸腾曲线、临界热负荷(对控制热流、控制温度加热方
式的意义);
第五部分 对流换热计算
流体在管道内作强迫对流换热; 流体外绕壁面作强迫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 蒸汽膜状凝结换热; 核态沸腾区换热; 稳定模态沸腾区换热;
导热的基本理论
傅里叶定律
温度场概念
温度梯度 金属导热系数非金属 Nhomakorabea液体
气体
导热微分方程
直角坐标系
导温系数
柱坐标系
第三部分 导热问题数学描写与计算
傅里叶导热定律 一维平板稳态导热 一维圆筒稳态导热 多层计算(第一类、第三类边界条件) 变截面、变导热系数 肋片的数学描述 集总参数法
第四部分 对流换热概念
不要求背记经验公式,但应熟练、正确、灵活地使用
第六部分 辐射换热概念
吸收、反射和透射; 黑体与灰体; 普兰克定律; 兰贝特定律;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气体辐射特性、贝尔定律; 实际物体的黑度、辐射力与吸收率;
第七部分 辐射换热计算
维恩位移定律;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角系数计算; 两表面,三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辐射换热净热量法

传热学考试复习课件

传热学考试复习课件
速度场和温度场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确定:
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hx 取决于流体热导系数、温度差和贴壁流体的温度梯度
*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流动起因; (2)流动状态; (3)流体有无相变; (4)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5)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传热学
(1) 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讲主要有热量传递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
(2) 热量传递过程的推动力:温差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由高温热源传给 低温热源 有温差就会有传热 温差是热量 传递的推动力
*
漫表面(漫射表面):指发射或反射的定向辐射强度与空间方向无关, 辐射强度在空间各个方向上都相等.
灰表面(灰体) — 实际物体的理想化; 其光谱发射率 和光谱 吸收率 与波长无关
*
灰体的吸收率与波长有关吗? 灰体吸收比都是同一个常数。其发射和吸收辐射与黑体在形式上完全一样,只是减小了一个相同的比例。 灰表面的热阻: 与表面粗糙度,表面尺寸 ,表面材料有关
*
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关系
(1) 热力学 + 传热学 = 热科学
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中传递热量的多少。
关心的是热量传递的过程,即热量传递的速率。
*
导热 Conduction
*
1 导热的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W]; A:垂直于导热方向的截面积[m2]; :导热系数(热导率)[W/( m K)] ? 热流矢量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成正比,方向相反
*
导热系数

10传热学-传热过程和换热器

10传热学-传热过程和换热器
Ah2 1 1 h1 h2 1
tf1 tf 2

K
For steady heat transfer through a series composite wall
K
1 1 n i 1 h1 i 1 i h2
二、通过圆筒壁的传热 (heat transfer through a cylinder)
二、对保温隔热材料的要求 1. 有最佳密度:使用时,应尽量使其使用密 度接近最佳密度; 2. 热导率小:选用热导率小的材料; 3. 温度稳定性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性 值稳定 4.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5. 吸水、吸湿性小:水分会使材料导热系数 大大增加。 三、最佳保温隔热厚度
四、保温结构 为防止水或湿气进入,外加保护层。 为减少对环境的辐射散热,外加铝箔或聚酯镀铝薄膜。 五、保温隔热效率 设备和管道保温隔热前后的散热量(或冷损失量)之差 与保温隔热前散热量0(或冷损失量)之比,即:
Heat transfer rate:
KAt KA(t f 1 t f 2 )
where A—surface area, m2 t—temperature difference, C K—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m2· C
一、通过平壁的传热 (heat transfer through a plane wall)
注意:对于低温、超低温管道和设备的保冷,一般的 保温隔热材料不能满足要求,须采用多层镀铝薄膜和 网状玻璃纤维布并抽真空。
0 0
§3 换热器(Heat exchangers)
一、换热器的种类(Heat exchanger types) 1. 按原理分 间壁式换热器: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隔开,如蒸发 器、冷凝器等。 混合式换热器:在这种换热器中,两种流体相互 混合,依靠直接接触交换热量。如水和空气直接 接触的冷却水塔。 回热式(或蓄热式、再生式)换热器:在这种换热 器中,冷热流体交替地与固体壁接触,使固体壁 周期地吸热和放热,从而将热流体的热量传给冷 流体。如锅炉的再生式空气预热器和燃气轮机的 空气预热器。

(完整PPT)传热学

(完整PPT)传热学
温度
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因材料而异,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 ,导热系数会增加。
压力
对于某些材料,如气体,压力的变化会对导热系数产生显著影响。
稳态与非稳态导热过程
稳态导热
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在稳态导热过程中,热流 密度和温度分布保持恒定。
非稳态导热
物体内部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热流 密度和温度分布会发生变化,通常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对导热过程的影响。
辐射换热计算方法
辐射换热量计算
通过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计算两 个物体之间的辐射换热量,需要 考虑物体的发射率、温度以及物 体间的角系数等因素。
角系数计算
角系数表示一个表面对另一个表 面辐射能量的相对大小,可以通 过几何方法或数值方法计算得到 。
辐射换热网络模型
对于多个物体之间的复杂辐射换 热问题,可以建立辐射换热网络 模型,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 各个物体之间的辐射换热量。
06 传热学实验技术 与设备
实验测量技术与方法
温度测量
使用热电偶、热电阻等 温度传感器,配合数据 采集系统,实现温度的
精确测量。
热量测量
采用量热计、热流计等 设备,测量传热过程中
的热量变化。
热阻测量
通过测量传热设备两侧 温差和传热量,计算得
到热阻。
热流密度测量
利用热流计等设备,测 量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
(完整PPT)传热学
contents
目录
• 传热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导热现象与规律 • 对流换热原理及应用 • 辐射换热基础与特性 • 传热过程数值计算方法 • 传热学实验技术与设备 • 传热学在工程领域应用案例
01 传热学基本概念 与原理

传热学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传热学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03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并向外发射辐射,大气层也会吸收和发射辐射
,形成地面-大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辐射防护和节能措施
辐射防护原则
采取时间、距离和屏蔽等措施降低人 员受到的辐射剂量。
节能措施
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减少能源浪费、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法降低能源消 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05
蒙特卡罗法
介绍蒙特卡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通过随机抽样模拟传热过程,适用于复杂系统的 传热分析。
THANKS
感谢观看
导热传热分析
一维稳态导热
温度分布规律
通过解析解或数值方法求 解一维稳态导热方程,得 到物体内部温度分布。
热流密度计算
根据温度梯度和导热系数 计算热流密度,分析热量 传递的强度和方向。
热阻概念及应用
引入热阻概念,分析热量 传递过程中的热阻大小及 影响因素。
多维稳态导热
多维温度场描述
通过多维稳态导热方程描述物体 内部温度分布,考虑多个方向上
两表面封闭系统辐射换热计算
通过求解辐射换热方程得到两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量。
3
多表面封闭系统辐射换热计算
采用网络法或区域法等方法求解多表面间的辐射 换热量。
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
01
太阳常数和太阳光谱
描述太阳辐射强度和波长分布的物理量。
02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包括吸收、散射和反射等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换热器设计与应用
换热器类型及工作原理
换热器类型
根据传热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三类。
工作原理
换热器通过间壁或混合方式实现热量从高温流体向低温流体的传递,以达到加 热或冷却的目的。

传热学总复习

传热学总复习

一、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热辐射: 1、概念:1)基本概念:ⅰ)、导热的概念: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ⅱ)、对流的概念: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从而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ⅲ)、热辐射:物体因热的原因发出辐射能的现象2)、传热的机理:ⅰ)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分子、原子的相互碰撞、晶格的振动等ⅱ)对流依靠流动的宏观运动:流体的相互位移或掺混ⅲ)热辐射:发射电磁波 2、热量传递的三个基本公式 1)导热的傅里叶定律(一维):Φ-热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给定面积的热量),单位W q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单位W/m2 2) 对流换热的牛顿冷却定律: Ⅰ、对流换热:对流伴随有导热的现象 Ⅱ、牛顿冷却定律流体被加热时: 流体被冷却时: h —表面传热系数,与过程有关。

单位W/m2.K 3、热辐射(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σ-斯忒藩-玻尔兹曼常量(黑体辐射常数)σ=5.67×10-8 W/(m2.K4) 实际物体热辐射量: 二、传热过程:1、 传热过程的概念: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另一侧流体中去的过程。

2、传热过程热流量的计算:3、传热系数(单位W/m2.K):三、热阻: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分热阻之和,且稳态时, 各环节的热流量相等。

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一、温度场、等温面、等温线、温度梯度的意义等温线的特点:物体中的任一条等温线要么形成一个封闭的曲线,要么终止在物体表面上,而不会与另一条等温线相交。

温度梯度:空间某点的温度的变化率。

二、导热的基本定律、意义 1)(1dxdt λAΦ--=dxdt A q λ-=Φ=t Ah t t Ah f w ∆=-=Φ)(t Ah t t Ah w f ∆=-=Φ)(4T A σ=Φ4T A σε=ΦtAk h h t t A f f ∆=++-=Φ212111λδ21111h h k ++=λδ2121222*********Ah A Ah t t Ah t t A t t Ah t t f f f w w w w f ++-=-=-=-=Φλδλδn nt gradt ∂∂=∂t1、导热基本定律(傅里叶定律):2、傅里叶定律的意义:揭示了连续温度场内每一点的温度梯度与热流量间的联系。

传热学(期末复习专用)总结PPT29页

传热学(期末复习专用)总结PPT29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传热学(期末复习专用)总结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互依存的。——伯克

工程传热学—复习资料

工程传热学—复习资料
ql,r d (T14 T24 )
3.14 0.5835.67108 0.9[(48 273)4 (23 273)4 ]
274.7(W / m)
讨论: 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表面温度为几至几十摄氏度的 一类表面的散热问题,自然对流散热量与辐射具有相同的数 量级,必须同时予以考虑。
传热过程与传热系数
2t y 2
2t z 2
)
(c) 常物性、稳态、有内热源
2t x 2
2t y 2
2t z 2
0
泊桑(Poisson)方程
(d) 常物性、稳态、无内热源
2t 2t 2t
x2 y2 z2 0 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
圆柱坐标系
(e) 圆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的方程
x r cos; y r sin ; z z
热扩散率 a 反映了导热过程中材料的导热能力
( )与沿途物质储热能力( c )之间的关系
➢a值大,即 值大或 c 值小,说明物体的某 一部分一旦获得热量,该热量能在整个物体中 很快扩散
➢热扩散率表征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物体内各 部分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所以a反应导热 过程动态特性,研究不稳态导热的重要物理量
解:
由给定条件可知,这是一个稳态传热过程。通过墙 壁的热流密度,即单位面积墙壁的散热损失为
q tf1 tf2
1 1 h1 h2
[25 (10)] K
100W / m2
5W
1 (m2
K
)
0.15m 1.5W (m
K
)
20
W
1 (m2 K)
根据牛顿冷却公式,对于内、外墙面与空气之间的 对流换热,
q h1 tf1 tw1

2024年度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2024年度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灰体辐射
灰体是指能够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 ,但吸收率小于1的物体。灰体辐射 除了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灰体的发射 率有关。
17
辐射换热计算方法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用于计算黑体辐射的总能量,公式为 E=σT^4,其中σ为斯忒藩-玻尔兹曼 常数,T为黑体的热力学温度。
用于计算灰体的发射率与吸收率之间 的关系,公式为ε=α,其中ε为发射率 ,α为吸收率。
流体的流动状态(层流 或湍流)对对流换热系 数有显著影响。湍流状 态下的对流换热系数通 常比层流状态下高。
温度梯度越大,对流换 热系数越高。因为较大 的温度梯度会导致流体 内部产生更强烈的密度 差异和流动。
14
固体壁面的形状、粗糙 度以及表面条件(如氧 化、涂层等)也会影响 对流换热系数。
04
热辐射基本知识
25
热流密度测量技术
热流计法
通过测量热流计两端的温 差和通过的热量来计算热 流密度。
2024/3/23
热阻法
在已知热阻的情况下,通 过测量物体两端的温差来 计算热流密度。
热电偶法
利用热电偶测量物体表面 的温度梯度,从而计算得 到热流密度。
26
07
传热学在工程领域应用案例
2024/3/23
27
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案例
2024/3/23
13
对流换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系数定义
流体物性
流动状态
温度梯度
固体壁面条件
对流换热系数是描述热 对流过程中热量传递速 率的重要参数。它表示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 上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 传递的热量与两者温差 之比。
2024/3/23
流体的密度、粘度、导 热系数等物性参数会影 响对流换热系数。一般 来说,密度和导热系数 较大的流体具有更高的 对流换热系数。

10工程传热学课件总复习

10工程传热学课件总复习

解:
750 55 q 1500 1 2 0.02 2 1 2 1.3 0.12
t1 t 2
2 0.054m
习题3
解:设问题为单层或双层圆筒壁导热,则有:
1.
Φ1
2l (t1 t 2 ) 2 1 (1000 200) 12532 .98W 1 ln(r2 r1 ) 1 1 ln(52 40) 1 r1h1 1 r2 h2 0.02 5000 42 0.026100
4 4
3.14 0.583m 3.42W /(m 2 K ) (48 23)


274.7W / m
每米长管道的总散热量为:
q1 q1,c q1,r 156.5W / m 274.7W / m 431.2W / m
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
1、导热方程式一般形式
w 由书图4-8查得: 0.65
m
设壳体壁面中最高温度为 t max
, 一般处于航天器中心,则有:
w t 5 0.52 0 1000 5
t 522℃
m t 5 0.8 0 1000 5
t max 801 ℃
习题4
在温度为260℃的壁面上伸出一根纯铝的圆柱 肋片,其直径 d 25mm 、高 H 150 mm。该柱体表面受 温度 t 16℃的气流冷却,表面传热系数 h 15W /(m K ) , 肋端绝热。试计算该柱体的对流散热量。如果把 柱体的长度增加一倍,其它条件不变,柱体的对 流散热量是否增加一倍。从充分利用金属的观点 来看,是采用一个长的肋好,还是采用两个长度 为其一半的短肋好?

t 2 20℃, 1 3 0.78W /(m K ) , 1 3 0.006m 解:已知:t1 20℃, 2 0.008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4
在温度为260℃的壁面上伸出一根纯铝的圆柱 肋片,其直径 d 25mm 、高 H 150 mm。该柱体表面受 温度 t 16℃的气流冷却,表面传热系数 h 15W /(m K ) , 肋端绝热。试计算该柱体的对流散热量。如果把 柱体的长度增加一倍,其它条件不变,柱体的对 流散热量是否增加一倍。从充分利用金属的观点 来看,是采用一个长的肋好,还是采用两个长度 为其一半的短肋好?
也可做第八章内容,用k表示热阻分之一
假设:
※沿管子长度方向各给定的参数都保持不变; ※稳态过程;
※管道周围的其它固体表面温度等于空气温度。
分析:此管道的散热有辐射传热 和自然对流传热 两种方式
自然对流传热量:
Φ hAt
管道外表面与室内物体及墙壁之间的辐射换热:
Φ 1 A1 b (T1 T2 )
2 2 2


3、一维常物性、无内热源、稳态:
t 4、热阻 , 平壁:R R A
d 2t 0 2 dx
5、平均导热系数
0 bt
习题1





对常物性、无内热源的矩形物体的稳态导热问 题,试分析物体分别为铜及钢两种材料时边界 条件的差别会不会引起物体中的温度分布不同。 分析的不同边界条件如下: (1)四边均为给定温度; (2)四边中有一个边为绝热边界,其余三边 均为给定温度; (3)四边中有一个边为给定热流(不等于 零),其余三边中至少有一个边为给定温度; (4)四边中有一个边为第三类边界条件。
大平板问题,查诺谟图和 θ /θ 0曲线
解:
1 56.8 1.0 Bi h 1135 0.05
4.13106 300 Fo 2 0.496 0.052
a
m 由书图4-7查得: 0.8 0 w w m 则 0.65 0.8 0.52 0 m 0
t t t Φ t a 热扩散率 a c x 2 y 2 z 2 ρc τ 2、导热系数为常数,稳态:泊桑(poisson)方程,常物性、 三维、稳态且有内热源问题的温度场控制方程。
2 2 2
t t t Φ Φ 2 2 2 0 t 0 2 x y z λ λ
q2
t1 t 2
1 1

0.006/ 0.78
5200 W /m

则有: q2 q1 5200/116.53 44.62
第三章稳态导热
各种形式的导热,热阻公式,以及肋
第三章作业(四种典型几何形状物体导热)
1、有一厚 20mm 的平面墙,导热系数为 1.3W /(m K ) ,为使每平 方米墙的热损失不超过1500w,在外表面覆盖了一层导热系数为 0.12W /(m K ) 的保温材料。已知复合壁两侧的温度分别为750℃ 及55℃,试确定此时保温层的厚度。
2 0.0 116.53W / m 2 1 2 3 0.006 0.008 0.006 0.78 0.0244 0.78 1 2 3 则有: Φ1 q1 A 116.53 0.6 0.6 41.95W 单层玻璃情况下有: t1 t 2 20 (20) 2
4 4
计算:单位长度上的自然对流散热量:
q1,c d ht d ht w t f 156.5W / m
单位长度管子上的辐射换热量: 4 4 q1,r d b (Tw T f )
3.14 0.583m 0.9 5.67 10 8W /(m 2 K 4 ) 48 273 K 4 23 273 K 4
(第一类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问题) 先确定应用公式高斯误差函数 解:按半无限大物体处理,37℃时 。: t tw x 利用 可得 erf ( erf ( )
t0 t w 2 a
x ) 2 a
a 15.18108 m 2 / s
由误差函数表可查得相应的数值,从而确定不同 (单位秒)下 温度为48℃的地点的x 值,即皮下烧伤深度,对于60 及70℃两 种情形给出计算结果如下:
工程传热学 总复习
QQ :

174723695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导热基本原理 第三章稳态导热 第四章非稳态导热 第五章导热问题数值解法 第六章对流换热 第七章辐射换热 第八章复合换热与传热
(掌握三种传热方式的基本公式)
第一章绪论
dt Φ λA dx
: W /(m K )
解:
750 55 q 1500 1 2 0.02 2 1 2 1.3 0.12
t1 t 2
2 0.054m
习题3
解:设问题为单层或双层圆筒壁导热,则有:
1.
Φ1
2l (t1 t 2 ) 2 1 (1000 200) 12532 .98W 1 ln(r2 r1 ) 1 1 ln(52 40) 1 r1h1 1 r2 h2 0.02 5000 42 0.026100
可见,当长度增加一倍时,散热量并没有增加一倍,因此从充分利用金 属的观点来看,采用两个长度为其一半的较短的肋较好。
第四章非稳态导热



非稳态导热: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导 热过程 (第一类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问题) 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一维非稳态(无限大 平板,长圆柱)
5、医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体组织的温度等于、高于48℃的时间不能超过 10s,否则该组织内的细胞就会死亡。今有一劳动保护部门需要获得这样 的资料,即人体表面接触到60℃、70℃、80℃、90℃、100℃的热表面后 皮肤下烧伤深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试利用非稳态导热理论作出上述烧 伤深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人体组织可看做是各向同性材料,物性可取为 37℃水的数值。计算的最大时间为 5min 。为简化分析,这里可假定一接 触到热表面,人体表面温度就上升到了热表面温度。

t 2 20℃, 1 3 0.78W /(m K ) , 1 3 0.006m 解:已知:t1 20℃, 2 0.008m

因 , t t1 t 2 20 (20) 0℃
2 2

查得0℃空气的导热系数为 则双层玻璃情况下有:
(3)的边界条件为:(假设左边界给定热流密度)
t x 0, 0;x a, t t 2;y 0,t t1;y b,t t3 x

未知,因此边界条件与材料有关。
(4)的边界条件为:(假设左边界为第三类边界条件)
x 0, t h(t w t f ); x


解:设矩形边长分别为a、b。
判断物体中的温度分布是否一样,关键在于该物体中的导热控制方程和边界 条件是否一样,描述二维常物性、无内热源物体的控制方程是否与物体物性 无关。
2t 2t t a 2 0 2 τ y x dt t t a q ( ) 0 c dx x x
4 4
3.14 0.583m 3.42W /(m 2 K ) (48 23)


274.7W / m
每米长管道的总散热量为:
q1 q1,c q1,r 156.5W / m 274.7W / m 431.2W / m
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
1、导热方程式一般形式
解:设问题为单层或双层圆筒壁导热,则有:
2.
内 r3 r1 r2 r0
图1:管壁剖面图

Φ2
2l (t1 t2 ) 1 ln(r0 r2 ) ln(r2 r1 ) 1 r1h1 0 1 r0 h21

2 1 (1000 200) 5852 .94W 1 ln(54 52) ln(52 40) 1 0.02 5000 0.08 42 0.027100
w 由书图4-8查得: 0.65
m
设壳体壁面中最高温度为 t max
, 一般处于航天器中心,则有:
w t 5 0.52 0 1000 5
t 522℃
m t 5 0.8 0 1000 5
t max 801 ℃

未知,因此边界条件与材料有关。
可见:(1)和(2)的边界条件中与物体物性无关,则两种 材料做成的导热体中温度分布一样。(3)和(4)中的边界 条件与物体物性有关,因此,两种材料做成的导热体中温度 分布不一样。
习题2

1、双层玻璃窗系由两层厚为6mm 的玻璃 及其间的空气隙所组成,空气隙厚度为 8mm 。假设面向室内的玻璃表面温度与室 外的玻璃表面温度各为20℃及-20℃,试 确定该双层玻璃窗的热损失。如果采用单 层玻璃窗,其它条件不变,其热损失是多 少及是双层玻璃窗的多少倍?玻璃窗的尺 寸为60x60cm 。不考虑空气隙中的自然对 流。玻璃的导热系数为0.78W /(m K ) 。
2l (t1 t2 ) 1 ln(r0 r2 ) ln(r2 r1 ) ln(r1 r3 ) 1 r3h1 0 1 2 r0 h21
3.
Φ3

2 1 (1000 200) 5207 .06W 1 ln(54 52) ln(52 40) ln(40 36) 1 0.018 5000 0.08 42 1 0.027100
1
2


解:肋换热,转化为有负内热源稳态导热:
d 2t 0 2 dx
s hp(t t ) Ac dx Ac


Ac0mth(mH) 41.1W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H 2 H
见书P43, 3-18和319
66.9W 2 82.2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