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摘要:泰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被誉为五岳之首,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作为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是泰山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一。
本文通过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内涵价值一、引言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是指泰山地区流传的关于石敢当的民间传统文化。
石敢当是泰山地区一种特殊的山石崇奉形式,被视为神圣的存在。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仰与神秘性:石敢当作为泰山地区的精神象征,被人们视为神圣的存在,代表着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人们通过对石敢当的供奉和祭祀,表达对神明的崇敬之情。
2.艺术与审美:石敢当具有独特的形态和造型,形似人物或动物,色彩斑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人们通过雕刻石敢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才华和美的追求。
3.历史与传承:石敢当作为泰山地区的传统文化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石敢当文化传承下去,保留了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弘扬传统文化: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石敢当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可以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和发展。
2.丰富旅游资源: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作为泰山地区的特色文化现象,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通过开展相关的旅游开发和宣传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4.增加国际影响力: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的圣山,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通过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可以进一步提升泰山的国际形象,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
为了推动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1.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为石敢当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

【讲解】泰山石敢当之所以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它既是我国带有民族性地一种民俗习惯,同时也是带有国际性地民俗事象.泰山石敢当习俗分布地地区十分广泛.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港澳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地华侨居住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现在在中国各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泰山石敢当”地各种碑刻,这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地石刻,或立于房基之上,或立于桥头要冲,或立于胡同巷口,或镶嵌于衙门照壁和豪门大户地影壁墙上,或立于庙宇前庭,或立于百姓门口,或把泰山石敢当人格化以“石将军”、“石大夫”、“石老爷”地称谓加以供奉,或制作成门神贴在或钉在门上让它看家护院等.泰山石敢当地制作或用石、或刻木、或雕砖、或在石狮、石狗、石虎上刻写“泰山石敢当”字样等.这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地是中国人祈求平安地心理.泰山石敢当习俗与泰山文化紧密相连,是泰山平安山地外化.“泰山安,则天下安”,立在各地地泰山石敢当,就是泰山地特命全权大使,人们立下一块泰山石敢当,就等于把泰山带在了身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地灵石崇拜.先后经了早期泰山石敢当地萌芽阶段、泰山石敢当地变异阶段和泰山石敢当信仰地兴盛期诸阶段.特别是从宋金时期开始,泰山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更加紧密结合,由“ 石敢当”发展到“ 泰山石敢当”.它地职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地“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功能地转变;在历史地演变中,关于泰山石敢当地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地文化特征之一有形地物质形态和口传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地文化传播特征【讲解】石敢当信仰地传播是由刻写“石敢当”或者“泰山石敢当”地碑刻、石像等与民间口传地神话故事、传说以及戏曲等形式共同存在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讲解】石敢当在各地地传播中,除了普遍存在地石刻以外,还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不同版本地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以石敢当或者以石敢当为中心地泰山风物传说为蓝本,结合本地地具体事物或者流行地宗教信仰,形成了丰富多采地关于泰山石敢当地故事群,在民间广为流传.清代以来,有不少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和整理了不少石敢当地传说,有代表性地有下列几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配乐字幕】石敢当与女娲神(酉阳杂俎)传说黄帝时代,蚩尤残暴,头角无人能敌,所触之物,玉石难存,黄帝屡遭惨败.有一次蚩尤登上泰山,在泰山上自称:天下谁敢当?蚩尤地狂妄激怒了女娲,女娲遂投炼石以制其暴.上面镌“泰山石,敢当”,终致蚩尤溃败.黄帝乃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每见此石,便畏惧而逃,后在涿鹿被擒,囚于北极.从此“泰山石敢当”便成了民间辟邪神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石敢当与姜子牙【讲解】这种说法源于周朝,石敢当即是神名“石将军”.因姜子牙辅佐西岐文、武二王灭商纣有功,死后被谥()封为“泰山石敢当”,其神权主执守鬼门关道.因东岳泰山雄伟富有神气,被视为具有无边法力地神,能镇压任何厉鬼,此后便衍化为驱邪之神.刚才我们看到地“姜太公在此”就是这种传说地具体表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石敢当是个五代时地将军据《姓源珠玑》载:五代刘知远地手下有一员猛将,叫做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是一员福将.因此石敢当死后,后世人凡桥路冲要处,必刻石志书其姓名,以捍卫居民.因此后人有诗赞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捍卫道路三叉口,埋没泥土百战身.这些传说被风水先生抓住,加以利用,于是就使这一块石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字幕】《鲁班经》曰:“凡凿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甲辰、丙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此十日乃龙虎日,用之吉.至除夕用生肉三片祭之,新正寅时立于门道,莫与外人见,凡有巷道来冲者,用此‘石敢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姓源珠玑》【字幕】治病神医石敢当(河北版)【讲解】在河北农村地墙壁上,常常见到刻着“泰山石敢当”字样地碑额.老年人说这是镇宅石,有驱鬼避邪地功效.现在科学证明,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它了,可要说起它地根由来,倒有一段故事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很早以前,泰安府有个王员外,老两口年过半百,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她自幼三门不出二门不上,整日学诗作文,勤于女红,又温柔孝顺,父母爱如掌上明珠.打罢新春,姑娘都二十三岁了,还没有出嫁.王员外要为女儿招一个倒上门地女婿,但都因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如愿.这一年正月十五,泰安城里元宵灯节办得特别红火,姑娘第一次在左邻右舍姐妹们地招呼下去灯市观灯.各色各样地花灯鲜艳夺目,街头巷尾地焰火鞭炮接连不断.突然,一声沉雷地大炮响了,把对面一辆轿车地辕马震惊了,那车夫拼命拖住马疆也无济于事,只见轿车狂奔过来,众人四处躲闪,王姑娘却吓得一头晕倒在地.车轮从她身边轧过,虽然没受一点外伤,可是被人扶起之后,她却举止离奇,言语颠狂,变成了一个疯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老两口看到女儿地模样,真比挖心摘肝还难受,医家善友不知请了多少,就是不见好转.邻居们为王员外想出个办法:向方圆几十里地城乡遍贴求医告白.那告白上写道:如能治好女儿病,愿以家产一半奉敬;若是未婚男子,愿将女儿许为婚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却说泰山脚下住着一个青年石匠,给王姑娘地病治好了.王员外,招了石匠为上门女婿,举行婚礼那天,左右乡邻四方亲友都来庆贺.从此,石匠治病地事象长了翅膀一样传到外府外县.一时求医问病地来往不断.石匠实在忙得应接不过来了,就想出一个办法;在石块上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请医地人来了就给他一块,就跟自己亲自到病人家里看病一样.原来石匠就姓石,“敢当”是他地名字.石匠去世后,人们就自己刻了小石碑嵌在自家地屋墙上.这样,传来传去“泰山石敢当”这五个字地石碑,竟成了防病祛邪、平安吉祥地标志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唐太宗与石敢当(泰山版)唐朝时,唐太宗上泰山封山,他是骑马来地.唐太宗来到回马岭,一看到马蹄盘,就上不去了,他非常好奇,非上不行.结果,绕着道走,临走说了这么一句:“我从长安来,逢山开路,遇水造桥,没有挡住我地,偏偏让泰山石把我挡住了.”借了这个音,叫起了“石敢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提问】这个传说地记载中,有一个明显地错误,哪个同学能指出来吗?【字幕】石敢当镇宅辟邪(广东版)康熙年间,广东徐文县几任知县都到任不几日就先后死在公座上.某黄知县知道这件事,携一风水先生一同赴任.先生查明是本县一座宝塔地影子落在了县太爷地公座之上,诸官都因为不能经受宝塔地压力而死.知道原因后他就在县衙前立石碑,刻上了“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意思是泰山之力可敌宝塔.从此一帆风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在我们泰山地区,还有驱妖、捉鬼多种版本,有石匠说、算命先生说,原籍有桥沟说,有大汶口说等,不再一一表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台湾地区近年来研究泰山石敢当地文章很多,主要认为泰山石敢当有驱邪押煞地功能,他们还称泰山石敢当是无声地保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地文化特征之二石敢当信仰地广泛性特征特征【讲解】石敢当信仰源自古老地灵石崇拜和影响广泛地东岳信仰.其信仰范围具有广泛性.从北方到南方,从汉族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从大陆到台湾.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有代表性地民间信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泰山石敢当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传播根据民间文化地互释性规律,泰山石敢当信仰逐渐传播到西南地少数民族地区.【字幕】侗族广西三江县林溪乡程阳村寨地吊脚楼旁,立一青石,方柱状,上雕狮头,突目,凹鼻,阔口,吐舌,舌上书“泰山石敢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羌族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地“九寨天堂”,有大型泰山石敢当地石刻雕像,上面有狮、羊等动物地雕像.羌族民居地吞口神,书写“泰山石敢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藏族西藏太昭县一民居现在依旧保存着“泰山石敢当”石刻,为当年入藏清军后裔所留,至今藏胞仍把它当作镇村之宝.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土家族据马昌仪、彭荣德、郭振华地湘西土家族梯玛文化调查报告,土家人信仰地神鬼包括“辟邪地吞口神”.吞口上刻有“泰山石敢当”.另外年版《万源县志》、《八寨县志稿》和年版《麻江县志》以及年四川《合川县志》等均载有泰山石敢当信仰地有关史料民俗地流变,由刻石而刻木,但“石敢当”这个符号始终贯穿其间,这反映了平安和驱邪地民间信仰习俗地生命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地文化特征之三石敢当信仰地地方性与民族性相结合地特征石敢当信仰在全国各地地传播中,与地方文化和地方宗教相结合,使石敢当在各地都具有地方特色.例如,在碑刻上同时刻上一些地方宗教地图形,如八卦图、如五岳真型图等;又如与风狮、石狗、虎头等相结合地碑刻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同时,全国地石敢当信仰都具有文化地同源性,这就是被民间广泛接受地发源于泰山地平安文化.这一点正是石敢当信仰具有民族性地具体体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串讲】有时泰山石敢当在传承过程中,还会发生变异,如旧县(注明属地,以免歧义)爬桥节地来源就是如此.泰山石敢当地文化特征之四石敢当信仰地国际性特征石敢当信仰在历史上早就跨洋过海传到国外,至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支那地区和海外华裔居住地都有信仰.美国纽约地时代广场上就有一块泰山石敢当,这说明中华文化地亲和力和渗透力.石敢当地国际性说明它是一种开放地文化现象.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刚才讲到地“文化地互释性”也同样可以解释泰山石敢当在世界各地地传播.外国人他可能不懂你地语言文字,但是他可以理解你地文化,举一例说,今年月日,齐鲁晚报记者霍晓蕙在泰山文化广场对我进行现场采访地时候,正碰上一个老外从那里出来,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型地泰山石敢当,我用英语问:?没想到这个老外会讲简单地汉语,他说:“保护!保护!”他说这话地时候,是用手指着自己说地.我又问他来自那里,他说“新西兰”是用英语说地,于是,我对记者说,新西兰又多了一位泰山石敢当地信奉者,多了一位泰山地崇拜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日本是国外信仰泰山石敢当最普遍地国家,日本国地学者统计,全国清代以前地泰山石敢当有多块.分布日本列岛.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日文化交流史,古代尤其是盛唐时日本地遣唐使是来学习中国地先进文化,近代尤其是戊戌变法时中国学日本,明清以来,日本主要吸收中国民间文化,泰山石敢当为代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上述是我总结地,泰山石敢当地四大特征,不一定十分全面,但它说明具有上述特色地石敢当信仰,是全民族同时又具有国际性地一种民俗事象,它在中华民族精神层面上有较大影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 研究地终极目标是成功申报世界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作为中国国家级地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与世界文化遗产只有一步之遥了,让我们祝愿泰山石敢当早日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地行列,从而使中国“国山”——泰山早日成为世界上首座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和“非物质”三重遗产地圣山.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泰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圣山。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泰安市的最高峰泰山,是中国八大名山之一,素以“五岳之首”著称。
泰山被誉为中国的灵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和精神源泉。
其中,石敢当文化是泰山民俗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之一。
本文旨在对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进行研究。
一、石敢当文化的概述石敢当,是摆设在泰山南天门广场的一种民间艺术品,以其形态古朴、造型别致、技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它是泰山独具一格的民间文化艺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泰山南天门广场的庙会上,人们会争相购买石敢当这一商品。
石敢当分为多种不同的造型,有老和尚、和尚相师、虎、豹、马等等各种不同的造型。
近年来,石敢当也成为旅游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泰山石敢当的风味。
石敢当文化的社会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了体现。
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石敢当文化成为了促进地方文化发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推动力。
随着泰山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石敢当也成为泰山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石敢当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商业价值,其精美的手工制作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也吸引了不少商家前来采购,在人们的消费生活中占据了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
结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泰山石敢当文化具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意义。
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泰山石敢当文化正逐步从传统民间艺术转变成为具有现代商业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
同时,石敢当文化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此,在保护和传承泰山石敢当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将其注入到新时代的传统文化保护中,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讲解】泰山石敢当之所以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它既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一种民俗习惯,同时也是带有国际性的民俗事象。
泰山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
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港澳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地。
现在在中国各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泰山石敢当”的各种碑刻,这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刻,或立于房基之上,或立于桥头要冲,或立于胡同巷口,或镶嵌于衙门照壁和豪门大户的影壁墙上,或立于庙宇前庭,或立于百姓门口,或把泰山石敢当人格化以“石将军”、“石大夫”、“石老爷”的称谓加以供奉,或制作成门神贴在或钉在门上让它看家护院等。
泰山石敢当的制作或用石、或刻木、或雕砖、或在石狮、石狗、石虎上刻写“泰山石敢当”字样等。
这种文化现象所表现的是中国人祈求平安的心理。
泰山石敢当习俗与泰山文化紧密相连,是泰山平安山的外化。
“泰山安,则天下安”,立在各地的泰山石敢当,就是泰山的特命全权大使,人们立下一块泰山石敢当,就等于把泰山带在了身边。
“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
先后经了早期泰山石敢当的萌芽阶段、泰山石敢当的变异阶段和泰山石敢当信仰的兴盛期诸阶段。
特别是从宋金时期开始,泰山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更加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
它的职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功能的转变;在历史的演变中,关于泰山石敢当的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一有形的物质形态和口传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的文化传播特征【讲解】石敢当信仰的传播是由刻写“石敢当”或者“泰山石敢当”的碑刻、石像等与民间口传的神话故事、传说以及戏曲等形式共同存在的;【讲解】石敢当在各地的传播中,除了普遍存在的石刻以外,还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
农村宅子上常见的石碑:泰山石敢当,原来是这种作用,之前误解了

泰山石敢当的石碑大小在三尺三寸高而放置的位置一般都在房屋的墙壁上农村人们大部分借此来驱
原来这个风俗繁盛于唐代,流传至今。常见农村的宅院外面,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民间驱除邪祟,在风俗的内涵上主要体现的是:保平安、驱妖邪。是农村的一个风俗,在农村广为流传,并且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一、引言泰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的镇山之宝,自古以来就是泰山神话和民俗传统的重要符号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变迁,泰山石敢当的民俗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演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下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以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二、泰山石敢当的起源与传说泰山石敢当,又称“石敢当尊王”,是泰山精神文化的具体载体,早在1500多年前,泰山就传说有位名为石敢当的圣人,他在泰安地区传道时被野兽咬死,人们将其尊为护法神,传说其战胜魔界恶魔的荡魔传奇,也成为自古以来泰山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承符号。
此后,当地人民将其神化,形象塑造为一名勇猛善战的英雄形象,成为泰山地区的护法神、護航神。
泰山石敢当的传说因此而生,成为泰山地区的核心信仰和精神文化标识。
三、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内涵1. 信仰与祭祀:泰山石敢当作为天然岩石形成的神像,被当地居民看作神明,是泰山地区居民信仰的对象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当地民众都会举行盛大的石敢当庙会,祈求石敢当保佑本地人民平安顺利,这一传统祭祀活动已经延续了数千年,成为泰山地区浓厚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2. 地域文化传承:泰山石敢当是泰山地区长久以来的地域文化代表之一,他是泰山地区的护法神,守护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安宁。
泰山石敢当的形象在当地的建筑、雕塑、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成为泰山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也是民众心目中的精神瑰宝。
3. 旅游文化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泰山石敢当也成为了泰山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许多游客会专程前来观赏石敢当的雕塑,并参加石敢当庙会的传统祭祀活动,感受泰山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1. 传统文化传承: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地区丰富的民俗传统之一,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石敢当的祭祀和宣传,可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承泰山地区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摘要】泰山石敢当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通过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历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精神内涵、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以及传播与价值传承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石敢当文化蕴含着勇敢、坚毅、忠诚等传统道德观念,对当地社会风气和人们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还发现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社会和个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未来研究可以加强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促进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新时代、内涵、价值研究、传承、发展、精神、影响、传播、现实意义、展望、社会、价值传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泰山石敢当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衰退和消失的风险。
而泰山石敢当作为山东省的一项重要民俗文化,在当地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传承价值。
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
对于当地社会和人民群众来说,泰山石敢当不仅是一种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和文化传统的象征。
研究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意义愈发凸显。
泰山石敢当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地域文化特色,其研究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于地方文化传统的了解和认识。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是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内涵丰富,价值深远。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社会价值三个方面对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泰山脚下的民间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泰山有一种神奇的石头,能让人永远保持年轻活力。
这种石头叫做“石敢当”,因为据说使用它的人会“敢当一切”,因此得名。
这个传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民俗文化现象,流传至今。
二、文化内涵1. 传承精神:石敢当民俗文化强调勇敢、担当的精神。
石敢当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2. 历史记忆:石敢当民俗文化承载了泰安地区的历史记忆。
通过讲述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人们能够了解到泰山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
3. 文化底蕴:石敢当民俗文化深受泰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影响。
泰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石敢当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社会价值1. 旅游资源:石敢当民俗文化成为了泰安旅游的一大亮点。
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前往泰山,探寻石敢当的魅力。
这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2. 传统文化保护:石敢当民俗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通过加强对石敢当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使其继续发扬光大,为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
3. 教育意义:石敢当民俗文化在教育领域也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石敢当的故事和传说,能够培养人们勇敢、担当的精神,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注入正能量。
四、现状和问题当前,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一代对于石敢当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有所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石敢当的知名度逐渐增加,也有一些商家借此机会进行商业化运作,损害了石敢当的纯粹性。
综上所述,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社会价值。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第一部分,泰山石敢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泰山石敢当是中国泰山地区的一种民
俗文化,起源于古代传说。
据传,石敢当是泰山的守护神,代表着英勇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它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被广泛用于文学、艺术、电影等各个领域。
本部分将通
过对泰山石敢当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二部分,泰山石敢当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泰山石敢当不仅是一个形象化的角色,更
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
它象征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的精神,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部分将通过对泰山石敢当的形象特点和相关
文献的分析,探讨其内涵和象征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他符号的联系
与共通之处。
第三部分,泰山石敢当的价值与传承。
泰山石敢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在精神层面上,泰山石敢当可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文化层面上,泰山石敢当可以传递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是培养青少年良好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
层面上,泰山石敢当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潜力,可以成为旅游文化产品和艺术创
作的重要资源。
毕业设计调查关于泰山石文化之石敢当文化的调查报告

2011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存档编号襄樊学院考察报告题目: 关于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调查系别美术学院专业艺术设计关于泰山石文化之石敢当文化的调查报告一:调查主体:泰山石敢当文化二:调查目的:泰山石敢当是石敢当的传承与发展。
泰山石敢当的信仰和传说,是泰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间信仰。
研究石敢当是对泰山石文化的理解和诠释。
三:调查意义:自汉代宫殿,曹魏供石,人民大会堂基石,人民英雄纪念碑基石,毛主席纪念堂,上海龙华烈士墓,李大钊墓,雷锋墓,各大使馆基石,全国主要众多市政建筑基石,皆采用泰山石为奠基石。
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调查是中国传统古文化的弘扬。
四:调查过程:一、泰山石敢当的历史渊源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之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就其石敢当的含义而言,虽有种种不同说法,其本源义就是灵石可以抵挡一切,它是古代灵石崇拜的遗俗。
在历史的演变中,石敢当的神话故事,大量存在于以泰山为中心的风物传说中,在全国及世界各地则有不同的版本。
“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都是对泰山崇拜的拓展,石敢当因泰山而壮威走遍天下,泰山石敢当成为泰山驻外的和平使者。
它从精神层面对炎黄子孙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它通过有形的石刻和无形的传说,把五岳独尊的泰山带到各地,凡有华人的地方,凡是受到华人文化影响的地方就有“泰山石敢当”;是泰山“平安山”的外化,有了一块“泰山石敢当”,就等于把泰山带在了身边。
二、泰山石敢当的基本内容泰山石敢当的神话传说泰山石敢当信仰从内涵上体现的是“平安”二字。
是我国流传久远,影响地区广泛的典型的民俗事象。
石敢当在各地的传播中,除了普遍存在的石刻以外,还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以石敢当或者以石敢当为中心的泰山风物传说为蓝本,结合本地的具体事物或者流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泰山石敢当的故事群,在民间广为流传。
清代以来,有不少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和整理了不少石敢当的传说。
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些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技艺、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泰山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
首先,泰山石敢当技艺是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种技艺源于古代的镇邪习俗,通过在门前放置石碑或石像来驱赶邪灵。
泰山石敢当技艺以泰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精雕细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这种技艺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信仰和文化传统。
其次,泰山地区的传统音乐也是非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山古乐源于古代祭祀仪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体系。
这些音乐作品包括古筝、二胡、琵琶等多种乐器演奏的曲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
此外,泰山地区的传统美食也是非遗项目的一大亮点。
泰山菜是以泰山地区特产的食材为主料,结合传统烹饪技艺制作而成的美食。
泰山菜口味独特,口感鲜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例如,泰山煎饼、泰山豆腐等美食都是泰山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深受游客喜爱。
在民俗文化方面,泰山地区的民间舞蹈、戏曲、手工艺等也是非遗项目的代表。
例如,泰山地区的民间舞蹈“泰山舞”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通过表演泰山神灵的传说和故事,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文化传统。
此外,泰山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泥塑等也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之,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些非遗项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信仰、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宝贵遗产。
我们应该加强对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中国的泰山是我国最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作为神圣的山岳,泰山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和精神支柱。
而“石敢当”则是泰山的象征物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形象和寓意成为了泰山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将从泰山石敢当的形象特征、寓意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进行研究。
泰山石敢当的形象特征十分独特。
泰山石敢当是一种石雕工艺品,形象是个“五老会议”。
五老会议是指泰山五岳之神聚集一堂商量人间事务的情景。
这五位神仙造型各异,有的拄着木杖,有的扶着拐杖,有的抱着书籍,具有神秘的神仙形象。
泰山石敢当的根基砌石,上层为五种石雕神像,整体造型庄重古朴,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这种独特的形象特征使得泰山石敢当成为风景区中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
泰山石敢当蕴含丰富的文化寓意。
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泰山石敢当寓意着中国文化中对道德修养的强调。
五岳之神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仙神,他们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泰山石敢当以五位仙神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人对于道德修养和崇高境界的追求。
泰山石敢当也寓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泰山作为中国的象征,泰山石敢当以五岳之神的形象传递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园的依恋之情。
泰山石敢当还寓意着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岳之神在泰山石敢当中聚集一堂,商量人间事务,展现了人民对于幸福生活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
泰山石敢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影响和塑造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的象征物,以其独特的形象和神秘的寓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泰山石敢当也具有旅游价值。
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这不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稳如泰山——浅析泰山石敢当崇拜与当地民族审美文化

230城市地理稳如泰山———浅析泰山石敢当崇拜与当地民族审美文化王鹏(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0)摘要:泰山石敢当是泰山文化的象征,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章首先通过浅析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追溯其崇拜观念的形成、发展和特殊文化地位原因;再通过简述泰山石敢当的艺术特征,了解其工艺规范、发展流变;最后细述当地民俗活动的不同形态,认识其美学价值和丰富多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泰山崇拜;灵石崇拜;泰山石敢当崇拜;民俗审美活动一、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1.华夏传统与地方民俗。
远古时代的生存依赖自然,在先民看来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水等都属于自然的恩赐。
依赖自然生存、恐惧自然多变导致人们对自然崇拜,这种崇拜实际体现的是生产、生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1)自然崇拜观。
自然崇拜、山川崇拜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
在远古先民看来,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神灵的世界,他们通过崇拜自然神灵的方式与自然沟通,方式虽原始、粗糙却是先民的心理寄托。
灵石崇拜是因农耕所需要的工具、打猎时所用的武器多为石制。
漫漫历史当中,石头逐渐寄托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甚至承担起文化图腾的作用,被赋予灵性。
(2)地域物质与精神构架的独特性。
自然崇拜观被封建统治者利用为禁锢和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
封建文化中,山岳文化为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思想深受统治者所喜爱。
中国的文明起源于江流地区,五岳四渎为中国自古尊崇的名山大川,泰山为五岳宗长,地处四渎之首的黄河下游,处在济水流域,泰山地区是东夷文化的中心区,人类起源早,经济文化均较为先进。
2.泰山崇拜、泰山石敢当崇拜的特殊文化地位。
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的自然地理属性决定着其为五岳之宗长。
传统的东方观念、政治的统治神学使得历代帝王追崇,功勋帝王无不要封禅泰山,以求皇权天赐,江山永固。
泰山广被尊崇的社会人文属性也巩固着泰山之地位独尊于五岳。
在泰山文化影响下,泰山石敢当的独特地位得以树立,镇宅辟邪的功用渐渐被演绎延伸,泰山石被赋予更多的功能性。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泰山石敢当的故事泰山石敢当是远古人们对灵石崇拜的遗俗。
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
其民俗事像的特点是: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崇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
镇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和浓厚的迷信色彩。
除了西藏和新疆,泰山石敢当习俗遍布全国各地,并且流传到东南亚各国以及朝鲜、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的唐人街。
史书中最早记载石敢当的是西汉《急救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宋代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的石刻,上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秧,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
”王渔洋在《茶香室从钞》记载:“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
”石敢当本是一种信仰,明清以来,石敢当与泰山联系在了一起,借助泰山的神威,石敢当加重了分量,并被人格化。
在民间传说中,石敢当被说成是一位善良、勇敢、力大无比的勇士,到处驱妖拿邪、治病救人。
因此,家家户户或砌于屋墙、或立于街口、或置于房顶,鬼祟见之不敢接近,石敢当成为老百姓的保护神。
石敢当最初起源于山岳崇拜和灵石崇拜。
古人有祭石风俗,把石头当山神膜拜。
而各地的山神都是镇神,镇守一方。
泰山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配天作镇”的,东岳庙里的东岳大帝手里所执的就是作镇之圭。
而且泰山之镇与其它山岳不同,它威力无比,镇的是乾坤,因此有“泰山安则天下安”之说。
由于泰山有镇乾坤之威力,因此取泰山上的一块小石头来镇宅安宅,当然会鬼邪俱逃。
据民间传说,“石敢当”的起源与“黄帝”有关。
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所向披靡,猖狂之极,登上泰山大呼:“天下有谁敢当?”女娲投下一块泰山石,喝道:“泰山石敢当!”蚩尤仓皇落败。
黄帝于是遍刻“泰山石敢当”,用以震摄蚩尤,并最终打败蚩尤。
2005年4月22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舍奠基,其奠基石就来自泰山。
鲁西南地区“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内涵分析

鲁西南地区“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内涵分析作者:郭紫宇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7期摘要:泰山石敢当习俗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现象,是多地区共享的“平安”文化载体,对民族精神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传播过程中,泰山石敢当习俗逐渐与地方文化传统、民间生活相融合,区域性特征显著。
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是鲁西南地区典型民俗,文化呈现形式特色鲜明,体现当地人对于自然、现实社会的诸多思考,蕴含着儒家伦理秩序、辩证的哲学思想、睦邻友好的价值追求等地方文化内涵。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特征;文化内涵泰山石敢当习俗是泰山文化信仰重要的组成部分,源于人们对灵石崇拜,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于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植于泰山石敢当原生文化形态,结合不同地方风俗习惯,泰山石敢信仰习俗已经成为多地区的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泰山石敢当承载着劳动人民情感与生活观念,为现代家居环境增添了乡土气息。
鲁西南地区处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搭界,当地社会风尚、民风民俗等都展现出南北交融的特点。
本文以民俗学、人类学视角,采用“事项研究”方法,细致描述鲁西南泰山石敢当信仰文化呈现形式,进一步探究泰山石敢当的鲁西南泰山石敢当文化内涵,把握当地泰山石敢当文化的特点与风格。
一、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区域性特征泰山石敢当是农耕文明中用以镇宅祈福的文化事项,在华夏大地拥有较强的生命力,成为多民族共享的文化元素。
千百年来,泰山石敢当习俗随着人口迁徙与商贸活动,逐渐扩散到全国很多地方,甚至被带到海外华人华侨聚居区,展现出广泛性、较强的可适性。
泰山石敢当在传播的过程中,与不同地方区域文化相融合,不断丰富延展,已经演变成多地民间信仰民俗的重要文化事项,区域化特性明显。
泰山石敢当区域性特征体现于其多元化、地方化的文化表现形式。
就泰山石敢当口头文化而言,不同地区关于泰山石敢当的起源流传着不同版本的故事传说。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泰山石敢当是泰山地区出产的一种石材,被誉为“花纹石之王”。
它由于具有独特的花纹、色泽丰富且富有变化,因此常被应用于建筑装饰、雕塑艺术等领域。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是指围绕着泰山石敢当展开的文化活动、民俗习俗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素有“五岳独尊”之称。
而泰山石敢当则是泰山地区自古以来出产的一种石材,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是泰山地区丰富历史沉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示泰山石敢当的用途、制作工艺等,将传承泰山石敢当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泰山石敢当蕴含着大自然的智慧和力量,民间传说中常常将其与神仙、龙王等形形色色的神灵联系在一起。
在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中,人们通过祭祀、游山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以此祈求平安、祝福和好运。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观念。
泰山石敢当以其独特的花纹和色彩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和雕塑艺术中。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将泰山石敢当与传统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
这种民俗文化不仅陶冶人们的审美情操,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的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泰山石敢当是泰安市的重要特产,其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泰安市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也为泰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观念,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的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体的审美享受和文化积淀上,更体现在对社会的促进和推动上。
应该加强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挖掘其内涵价值,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农村很多屋子上都写“泰山石敢当”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至于说“泰山石敢当”的民俗信仰之说,有没有道理,既然为古 老的民俗信仰,自然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就没有道理可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吴民庐舍,遇街衢直冲,必设石人,或 植石片,镌'石敢当’以镇之。本《急就章》 也。”
在古籍中还有很多相关的记载,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从《继古丛 编》可以看出,江浙地区很早就把这种刻有“石敢当”的石头,作为 禳解不祥的镇邪之物。民俗学者普遍认为,“石敢当”是古代的一种 巫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石头崇拜和信仰。
泰山石敢当和姜太公在此是民间认为犯了忌需要禳解禁忌的两种主要方式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长期的内心安宁
农村很多屋子上都写“泰山石敢当”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泰山石敢当”和“姜太公在此”是民间认为犯了忌,需要禳解 禁忌的两种主要方式,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长期的内心安 宁。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或者“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主 要是通过书写纸条的方式,贴于门窗或者墙壁上,据说可以驱邪避 灾。其中有不少民间传说,在这里就不赘述。本文重点讲“泰山石敢 当”。
史上记载的“石敢当” 据考证,“石敢当”之名最早见于汉代一位叫史游著的汉代学童 教科书《急就篇》,其文如下:
“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隋唐时,著名历史、训诂学家颜师古考证,得出的解释是,上古 时代有许多石氏名人,后世也有许多名门望族。“敢当”的意思就是 “所当无敌”,指“石”本身的神奇威力。 南宋理宗淳祐间一个叫施清臣的,著有《继古丛编》一书,书中 有这样的记载:
民间关于“石敢当”的传说主要有两类 一是石敢当为驱妖英雄传说。民间认为世上的邪魔鬼秽均怕石敢
当,只要石敢当一出现,它们就躲得远远的。民间在这方面的传说有 诸多版本,这里举一例:
泰山石敢当 山东民俗

泰山石敢当菏泽城乡居民,通常在家宅大门边外墙处,或街衢巷口,桥道要冲,立一小石碑、长条石或小石人,上边写或刻“石敢当”三字或“泰山石敢当”五字,以禁压不祥之物,祓禳灾祸,保佑人间太平安定。
“石敢当”三字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唐代颜师古注云:“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
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
敢当,所向无敌也。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上说:“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
”光绪三十二年刊刻的《集说诠真》说:“今城厢第宅,或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必植一小石,上镌‘石敢当’三字,或又绘虎头其上,或加‘泰山’二字,名日‘石将军’。
”而这石碑上所刻字样,有“石敢当”,亦有“泰山石敢当”,较早的资料只讲石敢当而没有涉及到泰山石敢当。
那么“泰山石敢当”出现及流行于何时呢?“泰山石敢当”与“石敢当”又是什么关系呢?先来看两则故事:(一)邓尔雅先生收集的一则民间故事讲:相传康熙年间,将军拜音达礼年,以邸中东廊与浮图相向,居者辄不利。
适道出江西,因诣龙虎山,乞张真人厌胜之术,甫就坐有赭衣道士跌坐盈西,真人指谓将军曰:“祈此师可也”。
因礼拜之。
道人曰:“此宅煞细故,以大字镇之当吉。
”索纸大书“泰山石敢当”五字,款著纯阳子书。
将军惊谢,旋失道士所在。
真人曰:“本日纯阳师值殿,公幸遇之,福缘无量哉。
”遂奉发南归。
勒石东廊,字径逾尺。
见者咸谓出入虞褚间。
(二)康熙年间,数任知县皆到县不几日,即卒于任上。
某黄姓知其事,携一风水先生同赴任。
先生察明系本县一座宝塔之影正落于县太爷公座之上,诸官皆因不能经受宝塔之压力而死。
遂于县衙前立石碑,刻“泰山石敢当”五字,谓泰山之力可敌宝塔。
此后遂无事。
这两则民间故事虽然讲述的有所不同,但有其共同点:一是故事均发生在清康熙年间,二是皆以泰山石敢当镇邪。
又清初人王世祯(1634年-1711年)谈齐鲁之俗时也涉及到“泰山石敢当”。
鲁西南地区“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内涵分析——以山东省枣庄市Y镇为例

2018·07泰山石敢当习俗是泰山文化信仰重要的组成部分,源于人们对灵石崇拜,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于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植于泰山石敢当原生文化形态,结合不同地方风俗习惯,泰山石敢信仰习俗已经成为多地区的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泰山石敢当承载着劳动人民情感与生活观念,为现代家居环境增添了乡土气息。
鲁西南地区处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搭界,当地社会风尚、民风民俗等都展现出南北交融的特点。
本文以民俗学、人类学视角,采用“事项研究”方法,细致描述鲁西南泰山石敢当信仰文化呈现形式,进一步探究泰山石敢当的鲁西南泰山石敢当文化内涵,把握当地泰山石敢当文化的特点与风格。
一、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区域性特征泰山石敢当是农耕文明中用以镇宅祈福的文化事项,在华夏大地拥有较强的生命力,成为多民族共享的文化元素。
千百年来,泰山石敢当习俗随着人口迁徙与商贸活动,逐渐扩散到全国很多地方,甚至被带到海外华人华侨聚居区,展现出广泛性、较强的可适性。
泰山石敢当在传播的过程中,与不同地方区域文化相融合,不断丰富延展,已经演变成多地民间信仰民俗的重要文化事项,区域化特性明显。
泰山石敢当区域性特征体现于其多元化、地方化的文化表现形式。
就泰山石敢当口头文化而言,不同地区关于泰山石敢当的起源流传着不同版本的故事传说。
同时泰山石敢当的固态文化表现形式也在传播中不断丰富,由最初的石刻,已演变成家居摆件、挂饰、装饰品等形式,且在使用方式、选材用料、艺术造型等要素上各具特色。
如我国西南羌族聚居区的泰山石敢当石刻造型别致,石刻整体由头、身、座构成。
早期的基座与碑牌间常压一只非狗非狐的怪兽,有镇压邪物之意。
[1]可见泰山石敢当并不是单一的或者固化的文化元素,它已成为多地区、多民族共享并且具有鲜明区域性的文化载体。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事项的区域化发展特性主要源于其变异性。
我们在论述民俗地方性特征时也涉及到民俗的地方变异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片头【解说】2005年12月31号,中国国务院公布了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山东泰山申报的‚泰山石敢当习俗‛榜上有名。
泰山石敢当习俗特点有哪些,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对于弘扬泰山文化具有怎样的意义,敬请收看泰山学院讲座: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字幕】蒋铁生资料【讲解】泰山石敢当之所以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它既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一种民俗习惯,同时也是带有国际性的民俗事象。
泰山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
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港澳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地。
【音乐】【配画面】现在在中国各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泰山石敢当‛的各种碑刻,这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刻,或立于房基之上,或立于桥头要冲,或立于胡同巷口,或镶嵌于衙门照壁和豪门大户的影壁墙上,或立于庙宇前庭,或立于百姓门口,或把泰山石敢当人格化以‚石将军‛、‚石大夫‛、‚石老爷‛的称谓加以供奉,或制作成门神贴在或钉在门上让它看家护院等。
泰山石敢当的制作或用石、或刻木、或雕砖、或在石狮、石狗、石虎上刻写‚泰山石敢当‛字样等。
这种文化现象所表现的是中国人祈求平安的心理。
泰山石敢当习俗与泰山文化紧密相连,是泰山平安山的外化。
‚泰山安,则天下安‛,立在各地的泰山石敢当,就是泰山的特命全权大使,人们立下一块泰山石敢当,就等于把泰山带在了身边。
‚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
先后经了早期泰山石敢当的萌芽阶段、泰山石敢当的变异阶段和泰山石敢当信仰的兴盛期诸阶段。
特别是从宋金时期开始,泰山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更加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
它的职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功能的转变;在历史的演变中,关于泰山石敢当的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
【音乐】【字幕】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一有形的物质形态和口传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的文化传播特征【讲解】石敢当信仰的传播是由刻写‚石敢当‛或者‚泰山石敢当‛的碑刻、石像等与民间口传的神话故事、传说以及戏曲等形式共同存在的;【串讲:神化传说播放:皮影戏《泰山石敢当捉鬼》和梆子戏泰山石敢当的音像资料石敢当的神话故事】【讲解】石敢当在各地的传播中,除了普遍存在的石刻以外,还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以石敢当或者以石敢当为中心的泰山风物传说为蓝本,结合本地的具体事物或者流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故事群,在民间广为流传。
清代以来,有不少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和整理了不少石敢当的传说,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几种:【配乐字幕】石敢当与女娲神(酉阳杂俎)【配音】【动画】传说黄帝时代,蚩尤残暴,头角无人能敌,所触之物,玉石难存,黄帝屡遭惨败。
有一次蚩尤登上泰山,在泰山上自称:天下谁敢当?蚩尤的狂妄激怒了女娲,女娲遂投炼石以制其暴。
上面镌‚泰山石,敢当‛,终致蚩尤溃败。
黄帝乃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每见此石,便畏惧而逃,后在涿鹿被擒,囚于北极。
从此‚泰山石敢当‛便成了民间辟邪神石。
【音乐】【字幕】石敢当与姜子牙【讲解】这种说法源于周朝,石敢当即是神名‚石将军‛。
因姜子牙辅佐西岐文、武二王灭商纣有功,死后被谥(shi)封为‚泰山--石敢当‛,其神权主执守鬼门关道。
因东岳泰山雄伟富有神气,被视为具有无边法力的神,能镇压任何厉鬼,此后便衍化为驱邪之神。
刚才我们看到的‚姜太公在此‛就是这种传说的具体表现。
【音乐】【字幕】石敢当是个五代时的将军【动画】【配音】据《姓源珠玑》载:五代刘知远的手下有一员猛将,叫做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是一员福将。
因此石敢当死后,后世人凡桥路冲要处,必刻石志书其姓名,以捍卫居民。
因此后人有诗赞曰:【字幕】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
捍卫道路三叉口,埋没泥土百战身。
【动画】【配音】这些传说被风水先生抓住,加以利用,于是就使这一块石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字幕】《鲁班经》曰:‚凡凿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甲辰、丙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此十日乃龙虎日,用之吉。
至除夕用生肉三片祭之,新正寅时立于门道,莫与外人见,凡有巷道来冲者,用此‘石敢当’。
‛——《姓源珠玑》【字幕】治病神医石敢当(河北版)【讲解】在河北农村的墙壁上,常常见到刻着‚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碑额。
老年人说这是镇宅石,有驱鬼避邪的功效。
现在科学证明,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它了,可要说起它的根由来,倒有一段故事呢。
【动画】【配音】很早以前,泰安府有个王员外,老两口年过半百,只有一个独生女儿。
她自幼三门不出二门不上,整日学诗作文,勤于女红,又温柔孝顺,父母爱如掌上明珠。
打罢新春,姑娘都二十三岁了,还没有出嫁。
王员外要为女儿招一个倒上门的女婿,但都因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如愿。
这一年正月十五,泰安城里元宵灯节办得特别红火,姑娘第一次在左邻右舍姐妹们的招呼下去灯市观灯。
各色各样的花灯鲜艳夺目,街头巷尾的焰火鞭炮接连不断。
突然,一声沉雷的大炮响了,把对面一辆轿车的辕马震惊了,那车夫拼命拖住马疆也无济于事,只见轿车狂奔过来,众人四处躲闪,王姑娘却吓得一头晕倒在地。
车轮从她身边轧过,虽然没受一点外伤,可是被人扶起之后,她却举止离奇,言语颠狂,变成了一个疯子。
老两口看到女儿的模样,真比挖心摘肝还难受,医家善友不知请了多少,就是不见好转。
邻居们为王员外想出个办法:向方圆几十里的城乡遍贴求医告白。
那告白上写道:如能治好女儿病,愿以家产一半奉敬;若是未婚男子,愿将女儿许为婚配。
却说泰山脚下住着一个青年石匠,给王姑娘的病治好了。
王员外,招了石匠为上门女婿,举行婚礼那天,左右乡邻四方亲友都来庆贺。
从此,石匠治病的事象长了翅膀一样传到外府外县。
一时求医问病的来往不断。
石匠实在忙得应接不过来了,就想出一个办法;在石块上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请医的人来了就给他一块,就跟自己亲自到病人家里看病一样。
原来石匠就姓石,‚敢当‛是他的名字。
石匠去世后,人们就自己刻了小石碑嵌在自家的屋墙上。
这样,传来传去‚泰山石敢当‛这五个字的石碑,竟成了防病祛邪、平安吉祥的标志了。
【音乐】【字幕】唐太宗与石敢当(泰山版)【讲解】唐朝时,唐太宗上泰山封山,他是骑马来的。
唐太宗来到回马岭,一看到马蹄盘,就上不去了,他非常好奇,非上不行。
结果,绕着道走,临走说了这么一句:‚我从长安来,逢山开路,遇水造桥,没有挡住我的,偏偏让泰山石把我挡住了。
‛借了这个音,叫起了‚石敢当‛。
【提问】这个传说的记载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哪个同学能指出来吗?【回答】【音乐】【字幕】石敢当镇宅辟邪(广东版)【讲解】康熙年间,广东徐文县几任知县都到任不几日就先后死在公座上。
某黄知县知道这件事,携一风水先生一同赴任。
先生查明是本县一座宝塔的影子落在了县太爷的公座之上,诸官都因为不能经受宝塔的压力而死。
知道原因后他就在县衙前立石碑,刻上了‚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意思是泰山之力可敌宝塔。
从此一帆风顺。
泰山石敢当在我们泰山地区,还有驱妖、捉鬼多种版本,有石匠说、算命先生说,原籍有桥沟说,有大汶口说等,不再一一表述。
台湾地区近年来研究泰山石敢当的文章很多,主要认为泰山石敢当有驱邪押煞的功能,他们还称泰山石敢当是无声的保镖。
【音乐】【字幕】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二石敢当信仰的广泛性特征特征【分布图】【讲解】石敢当信仰源自古老的灵石崇拜和影响广泛的东岳信仰。
其信仰范围具有广泛性。
从北方到南方,从汉族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从大陆到台湾。
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
【串讲】【音乐】【字幕】泰山石敢当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讲解】根据民间文化的互释性规律,泰山石敢当信仰逐渐传播到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字幕】侗族【讲解】广西三江县林溪乡程阳村寨的吊脚楼旁,立一青石,方柱状,上雕狮头,突目,凹鼻,阔口,吐舌,舌上书‚泰山石敢当‛。
【音乐】【字幕】羌族【讲解】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的‚九寨天堂‛,有大型泰山石敢当的石刻雕像,上面有狮、羊等动物的雕像。
羌族民居的吞口神,书写‚泰山石敢当‛。
【音乐】【字幕】藏族【讲解】西藏太昭县一民居现在依旧保存着‚泰山石敢当‛石刻,为当年入藏清军后裔所留,至今藏胞仍把它当作镇村之宝。
【音乐】【字幕】土家族【讲解】据马昌仪、彭荣德、郭振华的湘西土家族梯玛文化调查报告,土家人信仰的神鬼包括‚辟邪的吞口神‛。
吞口上刻有‚泰山石敢当‛。
另外1932年版《万源县志》、《八寨县志稿》和1938年版《麻江县志》以及1921年四川《合川县志》等均载有泰山石敢当信仰的有关史料民俗的流变,由刻石而刻木,但‚石敢当‛这个符号始终贯穿其间,这反映了平安和驱邪的民间信仰习俗的生命力。
【音乐】【字幕】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三石敢当信仰的地方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特征【讲解】石敢当信仰在全国各地的传播中,与地方文化和地方宗教相结合,使石敢当在各地都具有地方特色。
例如,在碑刻上同时刻上一些地方宗教的图形,如八卦图、如五岳真型图等;又如与风狮、石狗、虎头等相结合的碑刻等。
同时,全国的石敢当信仰都具有文化的同源性,这就是被民间广泛接受的发源于泰山的平安文化。
这一点正是石敢当信仰具有民族性的具体体现。
【串讲】有时泰山石敢当在传承过程中,还会发生变异,如旧县(注明属地,以免歧义)爬桥节的来源就是如此。
【音乐】【字幕】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四石敢当信仰的国际性特征【讲解】石敢当信仰在历史上早就跨洋过海传到国外,至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支那地区和海外华裔居住地都有信仰。
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上就有一块泰山石敢当,这说明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渗透力。
石敢当的国际性说明它是一种开放的文化现象。
我刚才讲到的‚文化的互释性‛也同样可以解释泰山石敢当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外国人他可能不懂你的语言文字,但是他可以理解你的文化,举一例说,今年5月26日,齐鲁晚报记者霍晓蕙在泰山文化广场对我进行现场采访的时候,正碰上一个老外从那里出来,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型的泰山石敢当,我用英语问:how about it?没想到这个老外会讲简单的汉语,他说:‚保护!保护!‛他说这话的时候,是用手指着自己说的。
我又问他来自那里,他说‚新西兰‛是用英语说的,于是,我对记者说,新西兰又多了一位泰山石敢当的信奉者,多了一位泰山的崇拜者。
日本是国外信仰泰山石敢当最普遍的国家,日本国的学者统计,全国清代以前的泰山石敢当有600多块。
分布日本列岛。
中日文化交流史,古代尤其是盛唐时日本的遣唐使是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近代尤其是戊戌变法时中国学日本,明清以来,日本主要吸收中国民间文化,泰山石敢当为代表。
下面请大家看几张日本的石敢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