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您成功!
论 语
制作人
【原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篇第九·1 【译文】
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功利、命运和仁 德。
【个人理解】
这里的“仁”是一个总体的概念。这里之 所以说孔子说“仁”的次数少,可能是就其一 生所说的话,所占的比例很小。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篇第七·30)
【译文】
【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篇第 十三·27)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断、朴质而言语不轻易出 口,有这四种品德的人近于仁德。”
【个人理解】
现在看来兼有上面四种品质的人其实是一个 很优秀的人了,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仁还只是近仁? 这里再次说明儒家思想中的“仁”是一种很崇高 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其次,这里讲的 四种品质都在讲展现在其他人面前的一面,而没 有展现出独自一人时候的状况。“仁”是全面的 “仁”。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篇第十 二·22)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道:“爱人。”
【个人理解】
“爱人”,我想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爱他人 即“泛爱众”,另外一层则是爱自己。仁德的人 要爱别人,也要爱自己。源于爱的仁才是真正的 仁,有大爱才有大仁。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另一方面:孔子所说的“难”可能是泛指一 切事情,都必须要去做,要去付出才会有回报, 才会有所得,才会被人尊敬。
【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 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篇 第十七·6)
【译文】
【译文】
孔子说道讲到圣和仁,我怎么敢当?不过是学习 和工作部厌倦,教导别人总不疲劳,就是如此罢了。” 公西华道:“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个人理解】
圣人和仁人是古代中国贤达之士所膜拜的偶 像,也是他们所希望成为的目标。孔子无疑是其 中最杰出的代表。最杰出的代表说“讲到圣和仁, 我怎么敢当呢”,我想这里可以说明两点:首先, 古人心中的圣人与仁人的地位是高不可攀的,只 能够遥望,并穷其毕生精力来追求,以期望更接 近于圣与仁;其次,说明孔子为人谦逊,当时他 的学生已经认为他是圣人是仁人了,他却觉得自 己所做的还不够。
子张问孔子仁。子Biblioteka Baidu道:“请问哪五种?”孔子道:“庄 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耻辱,宽厚 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 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个人理解】
这里所说的的仁德的人所要具有的品质,其 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需要。有时候我们在说身 边的谁谁对你不好的时候,其实我们首先反省一 下自己,我们是不是有什么不对,我们自身的素 质是不是还可以提高。如用这些东西来衡量一下 自己,看自己做到了多少。
【原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子路篇
第十三·12) 【译文】
孔子说:“假若有王者一定需要三十年才能使 仁政大行。”
【个人理解】
一个新王者出现,要历经三十年才能使仁政得 以大行。由此看出“仁”,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 以修得的,通往“仁”的道路曲折而艰辛。仁不 只是一个结果, 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结果是后 世来评价的,其中的过程只有自己知道。
【原文】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 仁矣。”(雍也篇第六·22)
【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叫做有仁德。孔子道:“仁德 的人付出一定的力量,然后收获果实,可以说是 仁德了。”
【个人理解】
一方面:孔子并不轻视劳动人民,并不觉得 只有读了圣贤书的人才是仁人,其实劳动人民付 出了劳动得到相应的劳动成果就是仁了,不是不 劳而获的人。
孔子道:“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 它,它就来了。”
【个人理解】
“仁”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去 最求,它是可以得到的。生活中很多的东西也 是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去追求才能取得。首先 你得有“欲”,也就是目标,有了目标加之你 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它。
【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 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 不能学业。”(述而篇第七·34)
论 语
制作人
【原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篇第九·1 【译文】
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功利、命运和仁 德。
【个人理解】
这里的“仁”是一个总体的概念。这里之 所以说孔子说“仁”的次数少,可能是就其一 生所说的话,所占的比例很小。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篇第七·30)
【译文】
【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篇第 十三·27)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断、朴质而言语不轻易出 口,有这四种品德的人近于仁德。”
【个人理解】
现在看来兼有上面四种品质的人其实是一个 很优秀的人了,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仁还只是近仁? 这里再次说明儒家思想中的“仁”是一种很崇高 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其次,这里讲的 四种品质都在讲展现在其他人面前的一面,而没 有展现出独自一人时候的状况。“仁”是全面的 “仁”。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篇第十 二·22)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道:“爱人。”
【个人理解】
“爱人”,我想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爱他人 即“泛爱众”,另外一层则是爱自己。仁德的人 要爱别人,也要爱自己。源于爱的仁才是真正的 仁,有大爱才有大仁。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另一方面:孔子所说的“难”可能是泛指一 切事情,都必须要去做,要去付出才会有回报, 才会有所得,才会被人尊敬。
【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 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篇 第十七·6)
【译文】
【译文】
孔子说道讲到圣和仁,我怎么敢当?不过是学习 和工作部厌倦,教导别人总不疲劳,就是如此罢了。” 公西华道:“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个人理解】
圣人和仁人是古代中国贤达之士所膜拜的偶 像,也是他们所希望成为的目标。孔子无疑是其 中最杰出的代表。最杰出的代表说“讲到圣和仁, 我怎么敢当呢”,我想这里可以说明两点:首先, 古人心中的圣人与仁人的地位是高不可攀的,只 能够遥望,并穷其毕生精力来追求,以期望更接 近于圣与仁;其次,说明孔子为人谦逊,当时他 的学生已经认为他是圣人是仁人了,他却觉得自 己所做的还不够。
子张问孔子仁。子Biblioteka Baidu道:“请问哪五种?”孔子道:“庄 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耻辱,宽厚 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 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个人理解】
这里所说的的仁德的人所要具有的品质,其 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需要。有时候我们在说身 边的谁谁对你不好的时候,其实我们首先反省一 下自己,我们是不是有什么不对,我们自身的素 质是不是还可以提高。如用这些东西来衡量一下 自己,看自己做到了多少。
【原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子路篇
第十三·12) 【译文】
孔子说:“假若有王者一定需要三十年才能使 仁政大行。”
【个人理解】
一个新王者出现,要历经三十年才能使仁政得 以大行。由此看出“仁”,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 以修得的,通往“仁”的道路曲折而艰辛。仁不 只是一个结果, 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结果是后 世来评价的,其中的过程只有自己知道。
【原文】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 仁矣。”(雍也篇第六·22)
【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叫做有仁德。孔子道:“仁德 的人付出一定的力量,然后收获果实,可以说是 仁德了。”
【个人理解】
一方面:孔子并不轻视劳动人民,并不觉得 只有读了圣贤书的人才是仁人,其实劳动人民付 出了劳动得到相应的劳动成果就是仁了,不是不 劳而获的人。
孔子道:“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 它,它就来了。”
【个人理解】
“仁”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去 最求,它是可以得到的。生活中很多的东西也 是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去追求才能取得。首先 你得有“欲”,也就是目标,有了目标加之你 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它。
【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 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 不能学业。”(述而篇第七·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