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46~52年 53~57 。一五 58~65年 大跃进 66~76 文革
77~80
3. 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82~88年 农村 乡镇发展期
89~92 低调发展期(供过于求)
92~今
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城市及城市化发展变化
四。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显著 5。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2) 政治经济上的中枢作用
(3)“除中国以外”大都人口素质较高,人口众多的发达国家
(4)“带状分布”?
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四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阶段
经济水平低
城市化初级阶段
社会水平低下
3. 中国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
(1) 黄河流域期
(2) 长江利于 “西晋”“安史之乱”“靖康之难”
(3) 珠江流域 宋朝以后,明清两代
道城市化 重新城市化 三.(1)城市化的含义的争论 A. 城市化研究表示一种结果?还是一种过程? B. 城市化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转化。是不是 C. 城市化起于何时? (2)城市化的机制 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封闭系统一定要发展
A. 农业 B. 剩余劳动力 2.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城市化原动力就是资本的积累和循环,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资 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城市地域上的体现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式。 国外城市发展史依靠掠夺累计
二.城市金字塔:
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图式。
举例“中国”(特例:不能作为自然增长的例子)
三.位序——规模法则
从城市规模和城市高贵摸为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
模分布
PI()
() 人口数
()
位序
K常数
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城市规模的发展
要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诸因素的机制分析
常住人口
暂住人口
现在统计?
C 。 市带县。 中国的形政体制。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1.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 : 市。 相互发展,及其它原因共同形成。
2. 城市产生与发展大区域基础。
(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城市分布基本上是与人口分布相一致,特点:
集聚经济 规模经济 城市发展产生的实质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当代) 集聚效应 扩散效应
规模经济 中国城镇企业以前要求“一 规模不经济 条龙“发展、“产业链”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1城市化定义 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A.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B.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化的过程 C.是人口集中的过程 D.城市人口占全社会 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A.城市化正统 B. 假城市化 C.文化传播
性质: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
如长沙职能: 定性、株洲、上海等。
注意点:(1)避免抄城市职能为城市性质
(2)一定要跳出城市:不要就城市而城市
(3)城市性质对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要根据场合不同区别对待
2.城市职能确定:主要依据城市对外服务及所起作用
城市内部产业部门与对外服务之间的关系: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自己课利的同时,造福他
日本 产业部
韩国等 亚洲国家对城市、产业方式方法权力问题。
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
城市首位分布与低水平相联系
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对大城市的看法
4.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
(1)49~57年
(2)58~66~76年
(3)76~80~今
(4)以后
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
(1) 自由 发展期
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地理学: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
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揭示了其主要内容:
地理位置
(1 )城市形成发展条件 自然条件
经济、历史等
组合分布与空间结构可分为区域内、外两类
(2)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城市化研究]
区域化研究
城市分类
城市土地利用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城市市场空间
原因:世界、中国在人口分布在空间上不均匀,在时间上有改变。
(流动性)
主要标准是人口数量
中国标准是人口数量 2000?6000?8000?
2城市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
(1)城市与乡村的界线划分
城市中有乡村、城中村现象
城市扩张越过行政::郊区城市化现象
城市之间是否有绝对的界线?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是城市聚集与扩散两个力相互作用的产
主要分布于第二、三阶段。 气温、降水适中、商贸发达。
中国城市区域地形分类:
a.滨海城市 (主要由明清,及以后贸易发展而成)
b. 三角洲平原城市
c.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
d.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城市
e.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
f.平原中腹的城市
g高平原上的城市
h.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城市
i.中山谷地城市
j.高山谷地城市
2.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描述方法: 主观任意性、统计描述法、统计分析法、城市经济
基础研究的方法 3.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一.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
根据职工部门构成,取其中工业、运输、科教( )、机关进行一 类划分 。再根据各工业部门进行划分。 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
划分职能方式: (1) 放在上一级经济、文化、政治区中的地位 (2) 处于上上一级中的行政、文化、经济中地位、依次重 复
物。划分:中心地:城郊结合部:乡村。
(2)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乡村城市化、形成面状城市带阶段,是目前城市化的最高阶段。划
分标准(美国)
大城市带特点 a 多核心 b交通 c密集的交互作用 d规模特别庞大 e
国家核心区域
(3)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中国建镇标准
A 。 市标准
B 。 中国城乡及户口统计制
b) 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A. 大、中、小、位置考察尺度不同
B. 中心重心位置、邻接、门户位置。
C.城市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举例:A。中国历史都城变迁 洛阳、长安、北京、的变化
B.商业城市
上海、香港、城市区位分析
C. 交通 枢纽
石家庄、郑州、株洲
4.不同类型城市形成和发展。 (1)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 域城市 。 平原中心区等城市 (2)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 主。 港口城市:铁路、公路 (3)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作用下形成
A。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 根据城市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关系进行预测
B。城市化适应性预测 根据城市化的量度:推导出一个指数公式预测
预测不准原因 (1)历史原因:政治历史 (2)人口户口限制与人的流动之间的矛盾 (3)数据的真实性的问题 (4)中国本身的独特性不能简单西方公式照搬
第二部分:城市体系、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第6章 城市职能分类
城市中各经济部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1。概念
城市职能:某城市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规划中确定城市在国家、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
工
联系:城市性质的城市职能为基础,立足点、城市性质是城市
主要职能概括、城市职能是以城市性质为发展导面
区别:
城市职能:现状职能
社会空间
感应空间、人的行为考虑
(4)城市问题研究:环境、交通、住宅、内城。
பைடு நூலகம்
B.主要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
性、对于你们的任务是:学习利用现有理论进行中国的
城市规划。
问题是:现行的理论来源于哪里?它们适合中国吗?
3。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起源于20年代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三模式
50~70年代。空间学源兴起
宏观城市空间:城市之间构成空间、城市体系研究上。
70 以来:人文学源、行为学源、激进学源
中国地理学研究
80年代至今
第2章 城市划分和城市地域
1. 城市概念和标准
“城” 防衡 筑城以卫君,造 郭 以守民
“市” 目中而市
“镇 设官防者
(1)城镇定义的标准:
空间不同:时间不同:随空间、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城市地理学
1. 城市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城市规划 分为两个层次五个阶段 各阶段作用
城镇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2.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自然
社会
A.地理学的对象主要内容 人文 经济
城市定义: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地、事故聚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城市化与职能城市化 (4) 积极城市化/自上而下城市话 二.城市化的指标 主要以城市人口占总区域人口为其城市化指标的量度 4城市化的近域内推进 城市化在空间中的表现: (1)内部区先聚集后消落再聚集 的一个过程。 既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一个过程
写城市职能时按最大最高一级行政、经济、文化区开始附中国城市、工 业、职能分布系统表。
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
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一.城市首位律
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
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一国中最大的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解释:存在于不发达国家(被殖民化国家)是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方
(1) 工业化与城市化 (2)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3) 经济增大 城市化是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
果 三.城乡人口迁移模式 ——社会学人口学
城市人口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 中国人口 : 57年前 57-80年 80——03今 以后发展 城市人口迁移 踏路效应、 家族同乡 四.城市化政治经济学解释 3.城市化类型与测度
总结:城市位置(过去建城)
(1)地势相对平坦、高差不大、(历史原因)
(2)一般土地肥沃(土地的质效最好)
(3)有河流从旁经过或为河谷阶地或河流交汇部分
例外:重庆市、拉萨市
现在问题:城市建新城是山还是?
3.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a) 城市微观位置:宏观位置
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
第5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 世界城市发展史
西方城市
前工业化阶段
庄园城堡
早期
文艺复兴
后期
绝对君权
工业社会化 :工业化 欧洲大陆向美洲大陆 非洲抢夺。
港口城市
矿业城市 (能源城市)
首都、商业中心
2.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1.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2. 大城市话趋势明星、大都市带出现大都市带
特点(1)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 三线建设期
(3) 停()逆城市化期
(4) 重新调整、计划调节发展期
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
5.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
我国城市发展方针
53~57年 重点建设156个项目发展成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60年代:集中——分散 控制大城市规模和发展
66~76年 上山、下乡
(1) 外部区 不段向 外扩张——与 周边趋向(即 农村城市化阶 段[景观4城市 化])
经济表现:工业产主要向第2三产业迈进 具体表现工业中二、三、类工业外迁至效应、远效或遭淘汰 三次产业中的信息业以高薪、 尖产业进驻、中心区为商业中心区 社会居民:主要表现在其他住房的改变与工作的变迁 交通:是空间及其它物质|非物质向外扩张的“血管”
们”只有为其本身发展利满足城市内服务以后,才能会向区域中增加供
给。
城市内产出相对较大(GDP值或其他衡量)的部门确定城市在区
域或上一级体系中的地位
3.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
(1) 城市内:基本
与非基本部门 B|N 基本部分;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 部分,是城市得以生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基本部门:以基本活动部门与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叫做基本部门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区位商法: 实质:认为全国行业的部门结构是满足全国人口需要的结构,因 此各个城市必须有类似的劳动力行业结构才能满足当地的需要。 LI= 缺点:A。国家封锁体系 B.相同生产率 修止: 研究区域经济区的水准(经济区区别) 经济区相对支出产出等。 缺点:各产业部门劳动部力需求不同。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 问题。 修正:以GDP/GDP替代劳动力人口进行衡量 修正:人口/GDP 或 GDP/人口进行修正 正常城市法:(介绍) A. 选取各部门序列中第5个百分位(第43位城市)城 市的职工比重作为该部门满足本地需要的正常比重 B. 以第9个城市为标准K值 问题: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修正:按区域不同划分 最小需求量法: 统计方法 问题哦:(1)数据量大 (2)方法不统一 (3)分类标准不完善 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因素 (1) 城市人口 (2) 城市规模 (3) 城市发展历史 (4) 城市经济结构 4. 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乘数效应 (2) 而达尔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