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第四章圈闭和油气藏

合集下载

圈闭和油气藏精品文档14页

圈闭和油气藏精品文档14页

①中间地层垂距变化②重复褶皱;③平行褶皱;④不协调褶皱;⑤刺穿和隐刺穿褶皱⑥不对称褶皱;⑦礁和沉积差异压实;⑧多种假构造(溶蚀、坍塌造成的);⑨不整合前的变形;⑩逆掩断层下的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由于其距油源区近,又是与沉积作用同期形成,同生断层又可作为其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因而常可形成富集高产的油气藏.断层与储集层相结合,在平面上构成封闭状态主要有以下四种基本情况:①一条弯曲断层与单斜地层相切(图中B) ②由两条或更多互相交叉的断层,在储集层上倾方向产生遮挡(图中C)③一条近于平直的断层,在鼻状地层向上开口端产生遮挡,形成所谓的鼻状构造(图中D);④由几条断层将地层从四周切割成一个孤立断块,形成封闭(图中E)。

该气田的生产层主要是三叠系嘉陵江组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其上部为硬石膏层作为盖层。

据岩心分析,其平均孔隙度仅2%,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但试井结果,渗透率达几十到几万毫达西,平均值高达3000毫达西以上。

因此,这种良好的渗透性显然是由于次生裂缝发育造成的。

该区蒙特雷组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板状硅质页岩;中部为裂缝性燧石层;下部为石灰质页岩。

中部岩层为主要储集层,其孔隙度仅6%,但裂缝发育且分布均匀,渗透率极高,60%的产量来自该层。

根据与刺穿岩体的关系可分为两类直接与刺穿岩体有关的圈闭和油气藏(图中Ⅰ①-③)。

它包括①盐栓(核)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②盐帽沿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③盐幅内的透镜体圈闭和油气藏。

与刺穿岩体有成因联系的伴生圈闭和油气藏(图中Ⅱ①-④)。

它包括①盐背斜圈闭和油气藏;②断层圈闭和油气藏;③盐栓周围的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④岩性尖灭圈闭和油气藏。

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小溪油田为典型的边滩砂岩体油气藏。

砂岩厚度与蛇曲河凹岸一侧延伸方向一致,砂体的形态与边滩一致。

该油田构造为一向北倾斜的鼻状构造,油田分布主要受边滩砂岩体所控制。

油田面积约25km2,原始可采储量达1370万吨。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部的布奇砂岩中的油田为典型的分流河道砂岩体油气藏。

第四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四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四章圈闭和油气藏一、.圈闭的概念圈闭:地下适合于油气聚集的场所它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储集层和封闭条件。

从地质特征看,圈闭是周围被致密层所限定的储集体。

从成藏动力学角度看,圈闭是周围被高势区所围限的低势空间。

二、圈闭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遮挡条件:断层遮挡(封闭)、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岩性变化遮挡(封闭)、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高度和圈闭面积是衡量圈闭大小的两个重要参数圈闭面积是油气充满圈闭后的最大含油气面积。

背斜圈闭的构造幅度与闭合高度构造幅度:以区域倾斜面为基准。

闭合度:过溢出点的水平面为基准背斜构造,在区域地层不倾斜时,背斜构造幅度与闭合高度相当;随着区域地层倾斜程度加大,背斜的闭合高度越来越小,甚至不存在闭合高度.断层圈闭的溢出点与闭合度和闭合面积断层圈闭的闭合面积由封闭断层线与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围限的面积。

溢出点取决于遮挡层和盖层的封闭质量三、油气藏的概念和工业标准(一)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是相当数量的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在一个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气、水界面,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

1.油气藏的概念:圈闭中聚集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若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则称为油藏;若其中只聚集了气则称为气藏;若聚集了油和气则称为油气藏。

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圈闭都有油气聚集2、油气藏的特点: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单一圈闭”:单一的储集层(体)、统一的压力系统、统一的油气水界面3.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1)油气藏: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存在油-气界面、油-水界面(2)油藏:油在上,水在下;存在油-水界面(3)气藏:气在上,水在下;存在气-水面(4)关于油水界面(气水界面)实际中不是一个截然分界面,而是过渡带,过渡带的厚度取决于岩性;一般是水平的,但受水动力影响也会倾斜。

(5)同一背斜中有三个储集层,分别组成三个圈闭、三个不同的压力系统,具有不同的油气水边界,就应该认为是三个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圈闭和油气藏PPT

石油地质学圈闭和油气藏PPT
成因:由于构造作用,加上其它后期改造作用,使其
在局部地区的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裂缝和溶洞,具备了 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的条件,与其它因素(如盖层、遮 挡物)相结合,就形成了裂缝性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 就形成了裂缝性油气藏。
第40页/共91页
三、裂缝性油气藏
特点
1.油气藏常呈块状。
2.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
第29页/共91页
5.逆牵引背斜圈闭和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著名的尼日利亚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就有近200个 这种类型油气藏,如尼日利亚第一个海上油气田—奥 坎油田,它的油气藏即为典型的滚动背斜型油气藏。
奥坎油田位于尼日尔河三角洲上,是一个滚动背斜 圈闭,在其东北约3Km,为一主要同生断层,它与滚 动背斜都是同沉积的。奥坎背斜长约10Km,宽约 5Km:长轴走向北西—南东。构造平缓,有三个明显 的高点。单井最初日产油量1280t。
这类油气藏出现在挤压型盆地的边缘地带,可由多 组逆断层或逆掩断层与储层结合而形成的各种形态的含 油气断块。在逆掩断层上盘,形成了逆掩断块油气藏, 在逆掩断层下盘,常常形成隐蔽性掩覆断块油气藏。如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第39页/共91页
三、裂缝性油气藏
定义:是指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裂缝或溶
孔(溶洞)的油气藏。
第33页/共91页
断层圈闭
第34页/共91页
断鼻油气藏
断鼻构造及油气藏
永安镇油田永12断鼻构造及油气藏
第35页/共91页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第36页/共91页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
第37页/共91页
多断层复杂断块油气藏
储集层的上倾方向上 及侧向被三条或更多 的断层切割封闭。
第38页/共91页

第四章 圈闭与油气藏

第四章 圈闭与油气藏

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内容提要] 圈闭是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在其中聚集和保存的一种场所,是通过储、盖层与一定的遮挡条件在三维空间的构架形成的。

当圈闭中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

本章首先介绍了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和度量参数,以圈闭的遮挡条件成因为主,将圈闭分为: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四个大类。

然后结合大量实例,说明依次每一种主要圈闭的形成机制。

§1 概述一.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1.圈闭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

(它实际上只是表明其中能够有油气,但无论其中是否有油气,都可以称为圈闭)圈闭的形成必须具有三个必要条件:(1)储集层(2)盖层(3)一定的遮挡条件(封闭条件)。

而遮挡条件的形成,即可以是背斜,也可以是断层、不整合或岩石的物性变化引起。

这样,当组成圈闭的这三部分配合良好时,其中的储集层便处于上方或四周被不渗透岩层所包围或阻隔的状态。

一旦油气通过这里,它便能够起到捕获油气的作用,从而在其中形成油气聚集。

2.油气藏当圈闭中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油藏、气藏)。

其定义为: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

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即使位于同一面积上的油气聚集也不能看作是同一油气藏。

由此可见,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同时,圈闭的类型还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勘探方法;圈闭的位置和埋藏深度是设计井位和井深的依据;圈闭容积的大小又直接影响其中油气的可能储量多少。

这正是石油地质工作者十分重视寻找和研究圈闭的原因。

二.圈闭和油气藏的度量参数1.圈闭的度量参数在评价一个圈闭时,它的规模或大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用圈闭的有效容积来评价。

它主要决定于闭合面积、闭合度、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的分布等。

(V=S×H×φ)这里重点介绍闭合度和闭合面积。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
与储集层底面的交线,称含 油(气)内边界。 如果油(气)藏高度 < 油层厚 度—无含油(气)内边界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三、油气藏的度量
2、油(气)藏高度 油气藏高度:油气藏最高点与油水界面的
海拔高差。 油藏高度:油藏最高点与油水界面的海拔
高差。 气藏高度:气藏最高点与油气(气水)界
面的海拔高差(气顶高度)。 气藏高度 + 油藏高度 == 油气藏高度 3、含油气面积 含油气面积:含油外边缘所圈定的面积。 含气面积:含气外边缘所所圈定的面积。
V=F×Hm2;
H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m;
—储层有效孔隙度,%。

背斜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三、油气藏的度量
1、含油气边缘 油(气)—水界面与储集层
顶面、底面的交线,称含油(气) 边界。 与储集层顶面的交线,称含油 (气)外边界。
3)生物礁块圈闭:具有良好孔隙性、渗透性的生物礁储集岩体被
上覆非渗透性岩层所覆盖或包围而形成的圈闭。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按成因将圈闭分为:
3、岩性圈闭:储集层岩性或物性发生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圈闭 1)岩性上倾尖灭圈闭 2)砂岩透镜体圈闭
致密胶结带
白云岩高渗体
成岩作用造储集层沿上倾方向 渗透性变差而形成遮挡
白云岩化作用在低渗灰岩层中 形成不规则状局部高渗体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按成因将圈闭分为:
4、其他类型圈闭 1)水动力圈闭:储集层中由渗流的地下水造成的倾斜或弯曲
的油(气)等势面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形成的圈闭。 2)成岩圈闭:是在构造圈闭或地层圈闭的基础上,由于成岩

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

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

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一、实习目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是形成油气藏的基本要素。

圈闭的类型及形成条件不仅对油气藏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亦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不同类型油气藏所采用的勘探方法及部署不同,开发方案也不同。

因此,正确的判断圈闭及可能的油气藏类型,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所给的储集层顶面或盖层底面的构造图,储集层分布图以及油气水分布图(图实3—1—7),确定圈闭和油气藏在平面图和横剖图上的特点。

二、实习步骤和方法(一)阅读图实3—1—7构造等高线及储层分布图。

在平面图上找出溢出点位置(用字母C 表示),圈定闭合面积,计算闭合高度,确定圈闭及油气藏类型,并将结果写在图上。

(二)结合储集层分布的变化及油气水分布情况,绘制给定剖面线的圈闭和油气藏横剖面图5个。

(三)对照平面和剖面图建立立体概念,掌握并牢记不同类型圈闭和油气藏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图示。

三、实习用品方格纸、铅笔、直尺、橡皮。

图实3—1—1 某油层顶面构造图1—正断层;2—油层顶面等高线;3—产气井;4—产油井;5—产水井;6—剖面线;A区:油气藏类型:;闭合度:h= ;油柱高度:h o= ;气柱高度:h g= ;B区:油气藏类型:;闭合度:h= ;油柱高度:h o= ;气柱高度:h g= ;E区:油气藏类型:;闭合度:h= ;油柱高度:h o= ;气柱高度:h g= ;放置剖面图图实3—1—2 某油层顶面C—D剖面图图实3—2—1 某地层底面构造图及其下伏油层等厚度图1—某地层顶面等高线(m);2—储层等高线(m);3—产气井;4—产油井;5—产水井;6—剖面线油气藏类型:;闭合度:h= ;油柱高度:h o= ;气柱高度:h g= ;放置剖面图图实3—2—2某油层F—E剖面线横剖面图纵比例尺:1:4000图实3—3—1 某区地层底面构造图及砂层等厚度图1—砂层所在地层顶面等高线(m);2—砂层尖灭线;3—砂层等厚线(m);4—剖面线放置剖面图图实3—3—1 某区地层A—B剖面线横剖面图纵比例尺:1:4000图实3—4—1 某区砂层构造图及不整合面等高线图1—不整合面等高线(m);2—某砂层顶面等高线(m);3—某砂层侵蚀终止线;4—剖面线放置剖面图图实3—4—2 某区砂层P—Q剖面线横剖面图纵比例尺:1:5000图实3—5 某区地层顶面构造图及砂层等厚度图1—地层顶面等高线(m);2—砂层尖灭线;3—砂层等厚线A区:油气藏类型:;闭合度:h= ;B区:油气藏类型:;闭合度:h= ;图实3—6 某区地层顶面构造及砂层分布图1—某地层顶面构造等高线(m);2—砂层尖灭线;3—正断层A区:油气藏类型:;闭合度:h= ;B区:油气藏类型:;闭合度:h= ;D区:油气藏类型:;闭合度:h= ;图实3—7—1 某油田砂层顶面构造及油藏分布图1—油水界线;2—砂层顶面高线(m);3—剖面线放置剖面图图实3—7—2 某油层G—H剖面线横剖面图纵比例尺:1:2000。

第四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四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四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四章 圈闭和油气藏
圈闭:是储集层中能聚集并保存油气的场所。 圈闭:是储集层中能聚集并保存油气的场所。它的两个基 本要素是储集层和封闭条件。 本要素是储集层和封闭条件。 石油勘探的初期,人们以“油气苗”作为找油的主要场所, 石油勘探的初期,人们以“油气苗”作为找油的主要场所, 后来发现油气聚集与背斜有关,就产生了背斜学说( 后来发现油气聚集与背斜有关,就产生了背斜学说(Z.C.White, , 1885)。 )。1928年利莱(E.R.Lilley)总结得出有多种油贮类型。 年利莱( )。 年利莱 )总结得出有多种油贮类型。 1934年,麦考洛(E.H.Mccollough)首先提出“圈闭”这一 年 麦考洛( )首先提出“圈闭” 名词,用来表示不同性质的油贮, 名词,用来表示不同性质的油贮,把能聚集并保存油气的地质 体都称为圈闭,形成了圈闭学说。 体都称为圈闭,形成了圈闭学说。并把圈闭分为构造圈闭和非 构造圈闭。 构造圈闭。1936年,莱复生(A.I.Levorsen)首先提出“地层 年 莱复生( )首先提出“ 圈闭”的概念。在莱复生等从静态角度来研究圈闭的同时,赫 圈闭”的概念。在莱复生等从静态角度来研究圈闭的同时, 伯特( 伯特(M.K.Hubbert,1940,1953)从动态的角度,通过对地下 )从动态的角度, 水动力的研究,提出了水动力圈闭的新类型。 水动力的研究,提出了水动力圈闭的新类型。
第四章 圈闭和油气藏
§2 构造圈闭和油气藏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 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 构造圈闭, 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其中聚集了 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 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根据其变形或变位及储层的变化特点可分为: 根据其变形或变位及储层的变化特点可分为: 背斜圈闭和油气藏、断层圈闭和油气藏、 背斜圈闭和油气藏、断层圈闭和油气藏、裂 缝性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缝性背斜圈闭和油气藏、刺穿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习题四 油气藏类型判别

【石油地质】习题四 油气藏类型判别
图11-21 被正断层破坏的背斜构造
逆断层使地层在纵向上发生重复,因此构造等高线出现交错 重叠的情况。下盘断层线被上盘地层遮盖,所以在构造图上 为虚线。逆断层或逆掩断层下盘被覆盖部分的等高线以虚线 表示。
图11-22 被逆断层破坏的背斜构造
作业具体要求
1、阅读图4-1,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平面图上找出溢出点位置(用字母C表示),圈定 各圈闭的闭合面积,计算闭合高度,并确定各圈闭的类型。
图4-2 某地层构造图
图4-3 不整合面及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
图4-4 某区S层底面构造图及T砂层等厚度图
3、阅读图4-5,完 成下列要求: (1)确定图中油藏 数目及油藏类型 (2)圈出每个油藏 的含油边界,求出 其最大含油高度 (3)圈出每个圈闭 的闭合面积,求出 闭合高度 (4)推测各断裂开 启与封闭的性质。
习题四 圈闭及油气藏类型的识别
知 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识 回 (1) 溢出点 顾 流体充满圈闭后,开
始溢出的点
(2) 闭合面积 通过溢出点的储层顶 面构造等高线所圈出 的面积
(3) 闭合高度 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 点之间的海拔高差,
闭合面积的确定: 四线闭合的原则
构造等高线、断层线、岩性尖灭线、地层不整合线闭合
(2)作II’剖面 图
(纵比例尺1: 10000)
并分析断层的侧 向封闭性(储层 厚50米)。
图4-1 某储集层 顶面构造图
剖 面 图 制 作
2、阅读图4-2、图4-3、图4-4,完成下列要求: (1) 阅读图4-2、图4-3、图4-4,在平面图上圈定各圈闭
的闭合面积。 (2)绘制给定剖面线剖面图。 (3)对照平面和剖面图特点,确定各圈闭的类型。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世界第二大油田(主要含油 层为中白垩统瓦拉砂岩及布尔 干砂岩,孔隙度25%~30%, 单井平均日产油量达1350t,可 采储量90亿吨 )。
此外,在北美墨西哥湾、
原苏联恩巴地区、西非部分地
区的许多背斜油气藏,也都属
于这类。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圈闭成因: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圈闭的分布:地台区 油气藏特点:
统; 2)钻井中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井喷现象; 3)室内实测岩芯渗透率与试井测定结果相差极大; 4)单井初产量高,递减快,井间产量相差悬殊;高产井、低
产井、干井交叉出现; 5)井间干扰明显。 6)裂缝的发育和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2、构造裂缝油气藏类型 根据储层岩性划分
1)圈闭核部为坚硬的块状岩石突起; 2)背斜形状一般为穹隆状,顶平翼稍陡,反映古突起形状 ; 3)圈闭的闭合度向上逐渐减少; 4)两翼倾角向下逐渐变陡。 如: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孤岛油田 基底:奥陶系石灰岩或白云岩 翼部:下第三系
顶部:上第三系馆陶组及明化镇组
形成较大规模的披石盖油地构质学造—油。气藏类型分析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3、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如:江汉盆地 王场油田 走向北西,两翼近对称,隆起幅度高达800m。在剖面上,地层倾角
上缓下陡,上部仅200,下部达60—700。地下核部为盐岩隆起。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3、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中东地区科威特布尔干油田
1)两翼地层倾角平缓; 2)圈闭的闭合高度小,闭合面积大,常呈穹窿状; 3)断层较少且以张性断层为主; 4)油气藏连片、成带,形成大型 隆起或长垣; 5)圈闭形成时间早。 是聚集油气、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的地区。 如: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莎尔图油田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题分)、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油田水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油气的岩石。

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天然气,称为气源岩。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用、、表示。

、岩性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圈闭。

、排烃:是指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或输导层)中的运移,称排烃。

、油气聚集带:在沉积盆地中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所控制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有利生储盖组合:是指不仅生油岩、储集层和盖层三者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在时、空上配置恰当,有利于高效输导,富集并保存大油气藏,有利于勘探和开发。

、值: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根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法。

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概述

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概述
2)储层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的确定 有效厚度:在一定压差下, 有效厚度:在一定压差下,储层中具有工业性产油能力 的那一部分厚度。根据四性关系来确定有效厚度的。 的那一部分厚度。根据四性关系来确定有效厚度的。 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比值。 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比值。根据实 验室测定或测井解释分析结果求得。也可根据圈闭范围 验室测定或测井解释分析结果求得。 内孔隙图等值线图来确定。 内孔隙图等值线图来确定。
ho=uo-vo hg=ug-vg
在静水条件下, 为定 在静水条件下,hw为定 为常数, 值,u为常数,油气势 为常数 只与高程Z成反比 成反比, 只与高程 成反比,油 气等势线与构造等高线 平行, 平行,构造高部位为低 势区。 势区。
在动水条件下,hw顺水流方向降低,为一变量。油气势取决于 在动水条件下,hw顺水流方向降低,为一变量。 顺水流方向降低 水动力hw和高程Z hw和高程 hw和 确定的ho hg等值线构成的闭合区 ho、 水动力hw和高程Z。由hw和Z确定的ho、hg等值线构成的闭合区 为水动力圈闭的位置。 为水动力圈闭的位置。
四.圈闭和油气藏的度量参数 1、圈闭的度量 圈闭的规模或大小可以用圈闭的有效容积来评价。 圈闭的规模或大小可以用圈闭的有效容积来评价。它主 闭合面积、 要决定于闭合面积 闭合( 要决定于闭合面积、闭合(高)度、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和有效孔隙度的分布等 V=S× 分布等( 和有效孔隙度的分布等(V=S×H×φ)。 (1)闭合度与闭合面积 闭合度: 闭合度:圈闭最高点与溢出点垂直距离 闭合面积: 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的闭合面积
三.油气藏概念与工业标准 1.油气藏 当圈闭中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 当圈闭中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 , 就形成了油气藏 油藏、气藏) 其定义为: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 单一圈闭内具有 (油藏、气藏)。其定义为: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 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 的油气聚集, 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 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 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 2.工业油气藏标准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随时间、条件改变而变化。 时间、条件改变而变化。 改变而变化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油藏地质学第4章油藏描述资料

油藏地质学第4章油藏描述资料
2.井壁取心的不足 ⑴岩心体积小,代表性差。 ⑵井壁岩层大多被污染,判别油气显示受到影响。 ⑶取心收获率较低(平均约为75%~80%),而且岩心归位仍 有0.3m的误差。
㈤岩心录井资料应用
1. 考察古生物特征; 2. 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3.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以及与电性的关系 4. 掌握生油特征及其他地化特征; 5. 观察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判断沉积环境; 6.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位置等; 7.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四、油藏描述资料
基础前提:各种资料齐全准确 1.直接资料:岩心、岩屑录井资料、分析鉴定数据 2.间接资料:物探、测井、试油、试采 归纳起来包括:钻井地质资料
物探资料 测井资料 试油试采资料 动态资料
§1 钻井地质资料
地质录井的主要项目有: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时录井、钻 井液录井、气测录井。 一、岩屑录井资料
气测录井方式有两种:随钻气测与循环气测 应用:记录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
及时发现油气, 预报井喷。
§2 物探资料
一 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
㈠概念
地震勘探(Seismic Exploration):就是人工手段激发地震 波,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 构造,寻找油气藏的技术方法。
㈣ 油气水分布及性质 1. 油气水分布 2. 油气水界面与过渡带 3. 流体分布的控制因素 4. 流体性质
㈤ 地层压力、温度系统
㈥ 渗滤物理特征
1. 润湿性 2. 相对渗透率 3.毛细管力 4. 水驱油效率 5. 敏感性研究
㈦ 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1.天然水头能量 2. 边、底水能量 3.弹性能量 4.气顶能量 5.溶解气能量 6. 重力能量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2.上倾尖灭状岩性圈闭 ——由于储集层沿上
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 而形成的圈闭。
一般分布在盆地(坳 陷、凹陷、向斜)的斜坡 地带,但在古地形的斜坡 地带均可能出现。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3.生物礁圈闭 根据生物礁的形态及其与陆地的关系分为:边礁、堤礁、
环礁和台礁等。 由泻湖向海洋方向,与生物礁有关的沉积相依次为: 后礁相:灰岩、云岩、砂岩、红色的页岩和硬石膏 (蒸发岩系统,盖层) 礁 核:碳酸盐岩(储层) 前礁相:石灰岩、砂岩及生物礁碎屑(储层) 盆地相:灰—黑色石灰岩和页岩(生油层) 从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礁核带和前礁相最为有利: 一是这两个带具有丰富的油气来源; 二是储集性能良好,原生孔隙和次生溶洞都很发育。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2.油气藏的度量
(1)油气柱高度 (2)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 (3)气顶和油环 (4)边水和底水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三.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㈠.分类的现状
(1)形态分类
(2)成因分类
(3)混合分类
㈡.分类的原则
准确性:
概括性:
实用性: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三.刺穿接触圈闭 当柔性物质的上拱或
火成岩的侵入作用进一步 发展,刺穿了上覆储集层, 则可形成刺穿接触圈闭。
刺穿体一般为圆柱体, 因此与被刺穿地层的接触 面为环形,在此环形面下 可以聚集油气,封闭性能 较好。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裂缝型油气藏一般有四个特点: ① 油气藏常呈块状; ② 钻井常发生钻具放空、 泥浆漏失和井喷现象; ③ 实验室测出的油层岩心 渗透率与试井测得的油层 实际渗 透率相差悬殊; ④ 同一油气藏,不同油气 井之间产量差别大。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油气藏类型判别习题

《石油地质》油气藏类型判别习题
圈闭及油气藏类型的识别
知 识 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回 顾 (1) 溢出点
流体充满圈闭后, 开始溢出的点
(2) 闭合面积 通过溢出点的储层 顶面构造等高线所 圈出的面积
(3) 闭合高度 圈闭的最高点到溢 出点之间的海拔高 差
构造图是表示某个地层层面的等高线图。 即以等高线表示某地层的层面对于基准面的起伏形态。
并分析断层的侧 向封闭性(储层 厚50米)。
图4-1 某储集 层顶面构造图
剖 面 图 制 作
被正断层破坏的背斜构造
2、阅读图4-2、图4-3、图4-4,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平面图上圈定各圈闭的闭合面积。
(2)绘制给定剖面线剖面图。 (3)对照平面和剖面图特点,确定各圈闭的类型。
图4-3 不整合面及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
被正断层破坏的背斜构造
。 被逆断层破坏的背斜构造
岩性圈闭的溢出点与闭合度
岩性尖灭线
溢出点
作业具体要求
1、阅读图4-1,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平面图上找出溢出点位置(用字母C表示),圈定 各圈闭的闭合面积,计算闭合高度,并确定各圈闭的类型。
(2)作II’剖面 图
(纵比例尺1: 10000)
所谓“等高线”是指地层层面上相同海拔高度的诸点连线
闭合面积的确定: 四线闭合的原则
构造等高线、断层线、岩性尖灭线、地层不溢出点
溢出点
1 完全封闭
2 部分封闭
3 不封闭
断层线即是断层面与制图层层面的交线在基准面上的 投影。
因为断层面与其两 盘的地层各有一条 交线,所以除直立 断层外,构造图上 每一条断层均有两 条断层线
图4-5 某油田油层顶面构造图
图4-4 某区S层底面构造图及T砂层等厚度图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石油和天然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能源的主要来源,还是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制冷和运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波动。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2 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开展油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0年代,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使我国成为石油生产大国。

此后,我国在陆地和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油气产区。

1.3 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密切相关。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油作为照明燃料,推动了石油勘探的兴起。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需求激增,促使勘探技术不断进步。

20世纪初,地质学家们提出了油气成因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地震勘探、钻井技术、油气藏评价等技术的突破,使得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发现了大量油气田。

第二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2.1 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碳的含量约占83%至87%,氢的含量约占11%至14%。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硫(S)、氮(N)、氧(O)和微量金属元素等。

2.2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

环烷烃包括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2.3 石油的馏分组成与组分组成石油可以通过蒸馏分离成不同的馏分,主要包括:轻馏分(液化石油气、汽油)、中馏分(柴油、煤油)、重馏分(润滑油、沥青)和残余油(重油、渣油)。

圈闭和油气藏

圈闭和油气藏

但随着油气勘探实践的深入,油气田数目日 益增多,非背斜油气藏不断被发现,于是人们逐 步 认 识 到 油 气 聚 集 还 可 以 存 在 于 非 背 斜 ( nonanticline) 的 多 种 地 质 体 中 。 1 9 2 8 年 , 利 莱 ( E.R.Lilley)在《石油地质学》一书中总结了美 国油气勘探成果,得出存在多种油贮类型:褶皱 (folding)、断层(fault)、盐丘(salt domes)、孔隙 性变化(porosity variations)、岩浆岩(magmatic rock)以及多种因素控制的油气聚集,但以背斜 最为重要。
The close area of fault traps
The close area of lithology traps for the wedge type
1-渗透性砂岩上倾方向尖灭线;2-构造等高线;3-背斜圈闭闭合区; 4-尖灭型岩性圈闭闭合区
必须注意,构造闭合度与构造起伏幅度是 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闭合度的测量是以 海平面(或与之平行的水平面)为基准。 而构造幅度的测量,则是以区域倾斜面为 基准。同样大小构造起伏幅度的背斜,当 区域倾斜面不同时,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 闭合度。
遮挡条件可以是盖层本身的弯曲变形,如 背斜圈闭;也可以是其它因素造成的,如断 层、岩性变化、不整合覆盖等。
圈闭的概念只强调了它具备油气聚 集的条件,但圈闭中不一定都有油气, 一旦有足够数量的油气进入圈闭,充满 圈闭,或占据圈闭的一部分, 便可形成油气藏。
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 和统一油水(或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
闭合面积是指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 圈闭的封闭区的面积,或者更确切地说,就 是通过溢出点的水平面与储集层顶面及其它 封闭面(如断层面、不整合面、尖灭带等) 所交切构成的闭合区的面积。它是圈闭可能 含油气的最大面积。背斜圈闭的闭合度和闭 合面积、断层圈闭和岩性圈闭的闭合面积, 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①断层的性质 压性封闭性好;张性封闭性差
②断层的产状 倾角小封闭性好; 倾角大封闭性差
二、断层圈闭和断层油气藏
③断层断穿地层的岩性
泥岩发育封闭性好,砂岩发育封闭性差 断层泥
④断层带其他封堵物的形成
被沥青、矿物充填的封闭性好
⑤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背斜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挤压背斜圈闭和挤压背斜油气藏 基底隆升背斜圈闭和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圈闭和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圈闭和披覆背斜油气藏 逆牵引(滚动)背斜圈闭和逆牵引(滚动)背斜油气藏
1.挤压背斜圈闭和 挤压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 挤压作用形成
(2)基本特点:
“单一圈闭” : 单一要素控制、 单一的储集层、
统一的压力系统、 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2.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
(1)油气藏: 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 油-气界面、油-水界面
(2)油藏: 油在上,水在下 油-水界面
(3)气藏: 气在上,水在下 气-水界面
3.油气藏的度量
(1)含油边界与含油面积 ①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 与储层顶面的交线 ②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 储层底面的交线
第三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构造圈闭: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 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构造油气藏: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构造圈闭
构造油气藏
背斜圈闭 断层圈闭
岩体刺穿圈闭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一、背斜圈闭和背斜油气藏
背斜圈闭:由背斜作为遮挡条件而形成的圈闭 背斜油气藏: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续表
地层
地层不 整合油
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
油 气
油气 藏
气藏 地层超覆 油气藏
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生物礁
圈 闭

油气藏
油 岩性上倾尖 灭油气藏


藏 砂岩透镜体 油气藏

构造鼻型水
水力动油 动力油气藏

气藏 单斜型水动 力油气藏

复合 构造-地层 油气藏

油藏气 构 油气造藏-岩性
岩性-水动
力油气藏
①两翼地层倾角较陡, 呈不对称状,一翼陡、一翼缓;
②闭合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 ③常有断裂(逆断层)伴生
(3)分布特点:
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
挤压(压陷)盆地: 前陆盆地山前褶皱带;
成排成带出现
2.基底隆升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盆地基底 的隆升使沉积盖层变形
(2)基本特点: ①两翼地层平缓,倾角小 ②闭合度小,闭合面积较大 ③常形成大型油气田
世界10个特大气田基本地质情况表
气田
北方-南帕斯 乌连戈伊 亚姆堡 博瓦涅科夫 扎波利亚尔 什托克马诺夫 北极 阿斯特拉罕 格罗宁根 哈西鲁迈勒
国家
卡塔尔\伊朗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荷兰 阿尔及利亚
盆地
发现 年份
波斯湾
1988
西西伯利亚 1966
西西伯利亚 1969
圈闭与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
1.圈闭的概念
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由三个部分组成(圈闭的三要素):
①储集层
②盖层
? ③遮挡条件
③遮挡条件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 断层遮挡(封闭) 岩性变化遮挡(封闭) 地层不整合遮挡
2.圈闭的度量
①溢出点:油气充满圈 闭后,开始流出的点
披覆背斜油气藏实例
披覆背斜油气藏实例
5.逆牵引(滚动)背斜圈闭和逆牵引(滚动)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三角洲加积过程中的断裂和重力滑动作用 (2)基本特点:
①三角洲相,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与同生断层相伴生 ②小型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另一翼稍缓 ③背斜高点向深部偏移轨迹平行于断层面
5、按圈闭成因进行分类
构造圈闭及构造油气藏 地层圈闭及地层油气藏 岩性圈闭及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圈闭及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圈闭及复合油气藏
二、分类原则:
①分类的科学性:反映油气藏的成因和基本特征 ②分类的实用性:简明、有效指导勘探和开发
三、油气藏按圈闭成因的分类
将油气藏分为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等五大类。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实例: 锦州25-1S油气田
பைடு நூலகம்JZ25-1S-8
2.潜伏剥蚀构造圈闭与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①圈闭形成机理: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具有一定的构造形态 (背斜或单斜),被不整合面之上的不渗透地层所封闭
②特点:油气层的分布受构造控制
③分布:地层不整合面以下
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实例
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实例
(3)分布特点: 盐层、石膏比较发育的盆地
布尔干油田油藏的构造图
4. 披覆背斜圈闭和披覆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古地形的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 (2)基本特点:
①常呈穹隆状,顶平翼稍陡,背斜倾角向上变缓 ②背斜幅度下大上小,闭合度也是下部大,上部小 ③闭合面积下小上大
(3)分布特点:
古地形凸起的上方
边水:分布在内含油边界以外的水 底水:存在于整个油层底部的水
第二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
一、国内外油气藏分类概述
1.根据产量大小分类:
高产油气藏:指日产量大于100吨 中产油气藏:指日产量10-100吨 低产油气藏:指日产量小于10吨。
2. 按油气藏形态分类: (1)层状油气藏:油气藏中油气呈层状分布
(3)分布特点: 构造稳定区 :克拉通盆地 常成组成带出现, 组成长垣或大隆起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西西伯利亚盆地萨莫特洛尔背斜型大油田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西西伯利亚盆地乌连戈伊背斜型大气田
3. 底辟拱升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柔性物质(盐、 泥)活动上拱形成
(2)基本特点: ①以短轴背斜或穹隆背斜为主 ②顶部多被放射状断层切割 ③盐层以下构造消失
(108t3/ 108m3)
沙特
波斯湾
1948 背斜 J 碳酸盐岩 114.8(15000)
科威特
波斯湾
1938 背斜 K
砂岩
105(20300)
沙特
波斯湾
1951 背斜 K
砂岩
50.54
墨西哥
坎佩切
1976 背斜 K 碳酸盐岩
28
阿联酋
波斯湾
1964 背斜 J 碳酸盐岩
25.76
沙特
波斯湾
1957 背斜 K
断层圈闭的溢出点与闭合度
溢出点
岩性圈闭的溢出点与闭合度
岩性尖灭线
溢出点
注意:
◆ 圈闭具备具备储藏油气的能力
◆ 但圈闭中不一定都有油气 空圈闭
◆ 一旦有足够数量的油气进入圈闭, 充满圈闭或占据圈闭的一部分,便 可形成油气藏
二、油气藏
1.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 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具有统一的 压力系统,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四、裂缝性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是指储集空间和 渗滤通道主要为裂缝的油气藏
1.裂缝性油气藏的特点
①裂缝性油气藏常呈块状:不同储集层中的油气 具有共同的油气水界面和统一的压力系统
②同一油气藏不同油气井之间产量相差悬殊
③实验室测定的岩心渗透率与试井渗透率相差悬殊
裂缝性油气藏实例
伊朗加奇萨兰油气田的第三系阿斯马利灰岩油气藏
“砂岩不见面”
a 完全 封闭
b 部分 封闭
c不 封闭
2. 断层圈闭和断层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1)断鼻圈闭和断鼻油气藏
鼻状构造的上倾方向被断层所 封闭形成的圈闭称为断鼻圈闭
(2)断块圈闭和断块油气藏
断层相互交切,并与一定的构 造背景(单斜)相配合,形成 两面、三面甚至四面为断层围 限的圈闭称为断块圈闭
如背斜油气藏
(2)块状油气藏:油气藏中油气分布呈块状
如古潜山油气藏
(3)不规则状油气藏:油气藏中油气分布无一定形态
如裂缝油气藏
古潜山油气藏
裂缝油气藏
3.根据油气藏内烃类相态
(1)纯气藏 (2)凝析气藏 (3)油气藏 (4)油藏 (5)重质稠油藏 (6)沥青矿藏
4.根据油气藏内储量规模和产能大小
工业性油气藏: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 非工业性油气藏: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不具有开采价值
②闭合高度:圈闭的 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 的海拔高差 ③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储层顶面构造等高 线所圈出的面积。也称为圈闭的面积。
④圈闭最大有效容积: V=F·H·Φ
F-圈闭的闭合面积;H-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Φ-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背斜圈闭的溢出点闭合度
构造幅度:以区域倾斜面为基准。
闭合度: 以水平面(海拔)为基准
岩性圈闭和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一、砂岩透镜体圈闭和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二、砂岩上倾尖灭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 三、生物礁圈闭和生物礁油气藏
一、砂岩透镜体圈闭和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
砂岩储集层向四周均相变为不渗透性地层而形成的圈闭 ①沉积相控砂: 湖底扇砂岩体、扇三角洲、河道、三角洲
裂缝性油气藏实例
四川盆地东南部 石油沟气田的三叠系气藏
第四节 地层圈闭和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由于地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即与地层不整合面有关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地层油气藏的分类:
1、地层不整合圈闭:
位于不整合面之下,以不整合面为遮挡条件的圈闭
2、地层超覆圈闭:
由于储集层和盖层在不整合面之上超覆沉积形成的圈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