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偷给敌人一分情报。 *他要给小王一些白药。
他刻了一个图章给小王。
*他刻给小王一个图章。
他画了一副山水画给小张。 *他画给小王一副山水画。
(4)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还有助于揭示某些同形歧义结构 产生歧义的原因。
例:
A组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主席团。 门口站着人。 人站在门口。 B组 台上演着戏。 教室里上着课。 *戏演在台上。 *课上在教室里。 C组(歧义句) 台上正在演戏。 教室里正在上课。 *门口正在站人。
语义特征分析
一、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运用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变换分析的运用扩大了研究 者的视野,把语法研究引向了深入,有利于揭示更多 的语法规律。但是,变换分析也有它的局限性。具体 说,变换分析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 释造成歧义句式的更深一层的原因。
(1Fra Baidu bibliotek台上坐着主席团 (2)台上演着梆子戏
(四)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 许多复杂情况。 (1) 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相同的词类序列能构成的不同句法 结构
“V+N”格式
学习园地 学习机会 学习年龄 学习汉语 学习外国 学习文件
(2)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格式的句子有些有歧义现象,有 些却没有歧义。
鸡不吃了。 他不吃了。

所谓语义特征,就是指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 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吃 + 饭/水果/面条/糖
例:
* 吃 + 水/汤/啤酒/饮料
喝 + 水/汤/啤酒/饮料 吃:[+动作,+对象为固体,+容器, +使事物消失,……] 喝:[+动作,+对象为液体,+/-容器,+使事物消失,……]
(二)语义特征的解释力 (1)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有助于说明词语对词语的选 择。
(三)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类别 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叫做格关系。在 这种格关系中,名词性词语充当了一定的语义格的角色 (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等)。因此, 分析名词的语义格其实也就是分析了动词和名词性词语 之间的语义关系。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格有:
2.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分析的内容
句法层次分析
形式分析
句法关系分析
句型分析
句法结构分析 语义关系分析 语义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特征分析
一、语义角色
(一)什么是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 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
实施动作者
例:
承受动作者
敲打 工具 时间 地点

1.施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他吃了。 小平被邻居打了。
2.受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他吃了饭。 他把苹果扔掉了。 3.系事——联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与等事相对) 他是学生。
我成了北京人。
4.与事——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 他送我一条领带。 他给我一个饼。 5.结果——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他织了一件毛衣。 我写了一篇文章。
这主要是由谓语动词语义指向的不同所引起的:
王冕 死了 父亲。 那篇文章 写了 三天。
(2)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 例: 他有辆自行车很骄傲。 他有辆自行车很别致。
他有个女儿很骄傲。
他有辆自行车 很骄傲。
他有辆自行车 很别致。
他有个女儿 很骄傲。
三、语义特征
(一)什么是语义特征
山上架着大炮。
外头挂着灯笼。
大炮架在山上。
灯笼挂在外头。
山上正在架炮。
外头正在挂灯笼。
(二)语义指向的类型

关于语义指向的类型,重点要掌握补语、定语和状语的 语义指向。 (1)补语的语义指向
例:
他砍快了。 (指向动词)
他砍累了。 (指向主语) 他砍光了树。 (指向动词宾语) 他把刀砍钝了。 (指向介词宾语)
(2)状语的语义指向
老宋神采奕奕地站在那里。 (前指主语) 他把婶婶痛哭流涕地气跑了。(前指介词“把”的宾语)
他为这件事操了不少心。
他们在挤电影票。
11.原因——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避风头 休产假 12.材料——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 地板铺了瓷砖。 柜子做木板。 13.致使——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
繁荣市场
美的风扇,风凉世界。
14.对象——动作的对象 这件事他有他的看法。 他对我说了许多大道理。
注意事宜:
(1)动词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由它们双方共 同决定的。
小李不认识。 小李没有去。
烤鸭不吃了。 鞋子没找到。
二、语义指向
(一)什么是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 义上的联系。 ①他香喷喷地吃了碗饭。
②他吃了碗香喷喷的饭。
►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组合关系的语法 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即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北京了。
23号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义特征分析着眼于分 析概括同一句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同一关键位置上的 词(总是属于某类实词中的一个小类)所共有的语义 特征,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式之所以独具某 些特点、之所以能足以将该句式跟与之同构的句式加 以分化的原因。
语义特征分析为同形句式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可靠 的语法、语义依据。
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实例(1)和例 (2)分别代表了 两种不同的句式,即“NPL+V+着+NP”是一个多义 的格式。那么,造成这一句式多义的原因是什么呢 ?变换分析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就需要用语义特 征分析来解释。
[A]: [C]: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 人站在门口 床上躺着病人 —— 病人躺在床上 黑板上写着字 —— 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儿 —— 画儿挂在墙上 门上贴着对联 —— 对联贴在门上 石头上刻着字 —— 字刻在石头上 [B]: [D]: 台上演着梆子戏——台上正在演梆子戏 门外敲着锣鼓 —— 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 —— 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 大厅里正在跳舞 教室里上着课 —— 教室里正在上课 烟囱里冒着黑烟——烟囱里正在冒黑烟
仔细研究会发现,[A]式里的动词“坐、站、躺、写、 挂、贴、刻”等虽然各自表示的具体意思不同,但都含 有共同的语义成分,都含有“附着于某物”的意思。 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 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 写: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 挂: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 一点或几点。 贴: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西上。 刻: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 花纹、文字或痕迹。 而[B]式里的动词“演、敲、下、跳、上、冒、干、 炒”等,都不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
关于“NP+了”格式
现代汉语里存在着这样一种名词性词语“ NP” 带上 “了”的句式,即: NP了 如:大学生了 团长了 六十岁的人了 春天了 大姑娘了 老夫老妻了 但并不是所有名词性词语都能进入这一格式: 桌子了 钢笔了 电灯了 饭碗了 香烟了 为什么有的能进入?有的不能?
能进入“NP了”句式中的名词性词语从意义上看都 具有推移性。团长:班长——排长——团长;小学生— —中学生——大学生。这一类名词性词语可以描写为: NP【+推移性】 具备【+推移性】语义特征的名词就能进入“ NP 了 ”句式。“桌子、电灯、香烟、钢笔、饭碗、儿子” 等不具备【+推移性】语义特征,所以不能进入。 有些名词本无推移性,但在特定语境中可临时带上推 移性,因而也就可以进入这一格式。如:
她圆圆地划了一个圈。
他昨天走的。
(后指宾语)
(后指中心语)
(3)定语的语义指向
他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前指主语) 他上了一个晚上的网。 (前指述语)
我倒了一满杯米酒。
(后指中心语)
(三)语义指向的解释力 (1)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某些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 在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中,“王冕死了父亲。”的主干被 认为是“王冕+死”,显然,这是不符合句子的本意的。 为什么有些句子如“那篇文章写了三天”的主干却能被 认为是“文章+写(了)” 呢?
(3)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有助于揭示出造成狭义同构句 不同变换式的原因。
例: A组
他送了一本词典给小王。
他卖了一件衣服给小李。
他送给小王一本词典。
他卖给小李一件衣服。
他还了一万元给小张。
他交了五千元给学校。 B组 他偷了一份情报给敌人。 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
他还给小张一万元。
他交给学校五千元。
这可以由下面两点得到证明:
A.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可能产生不同的 语义关系。例:
考学生
考语文
考笔试
考一百分 考大学
B.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动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 语义关系。例: 打研究生 住研究生 考研究生 教研究生 当研究生
(2) 名词与名词组合成一个句法结构时,也可能形成若干种 语义格类型。 玻璃 玻璃戒指——语义格:质料 玻璃商店——语义格:行业 玻璃工人——语义格:职业 玻璃丝袜——语义格:比喻
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是“NPL+V+着+NP”句式, 而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NPL+V+着+NP NP+V+在+ NPL
而:
台上演着梆子戏——×梆子戏演在台上
因为“NPL+V+着+NP”这个格式里的动词不同, 它 们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具有“附着”义的动词才 可以 做如是变换。
如果我们把[A]式里的动词记为Va,把[B]式里的动 词记为Vb,这两类动词的差别就在于: Va【+附着】 Vb【-附着】 正因为Va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所以[A]式可 以变换为 [C] 式; Vb 不具有这种语义特征,所以 [B] 式 不可以变换为[C]式。 由于引进了语义特征的观念,把动词按语义特征分 为更小的类,就有可能将[A] [B]两式从格式上进行分 化: [A] NPL + Va + 着 + NP [B] NPL + Vb + 着 + NP 这样的分析就是语义特征分析。
6.工具——动作行为的凭借物。 我写蜡笔,他写铅笔。 小李吃大碗。 7.方式——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 我跳探戈。 8.处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起点、终点。
我住三楼。
食堂我吃不惯。 9.时间——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他在广州过“五•一”。 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
10.目的——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
他 用手 敲打 桌子。(施事—工具—动作—受事)
(二)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关系
二者分属不同层面。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对应不是固定的。
(1)相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不同的语义关系
例: 挖野草 挖地道 (动作—受事) (动作—结果)
(2)不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相同的语义关系 例: 跑来了一头牛。 一头牛跑来了。 (动作—施事) (施事—动作)
思考: 1.为什么“大学生了、团长了、六十岁的人了、春 天了、大姑娘了、老夫老妻了”可以说,而“桌子了、
钢笔了、电灯了、饭碗了、香烟了” 却不能说?
2.为什么“很中国、很淑女、很青春”可以说,而
“很桌子、很钢笔、很学校” 却不能说?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学习要点
1. 掌握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方法,主要是指语义角色、 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这三种分析法。
火:[+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光:[+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有了上面的描写,就有助于说明下列表达上的差异: 光的速度
* 火的速度
大火/小火 * 大光/小光
(2)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也有助于说明句式对词语的 选择关系。 “NP了”
大小孩了!
大学生了! 秋天了! 教授了! 老夫老妻了! 那么,什么样的词语才可以进入这样的格式呢? NP具有[+推移性]应该是该句式成立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