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道德人格教育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 了理 论 的 阐 述 , 为 人 格 “ 维 持 社 会 之 要 认 为
件 ” 是 团体精 神 加个 人 发 展 的 综 合体 。他把 人 , 格 内容 概括 为精神 的人格威 严 、 相当 的品性 、 开辟 新生 活新价值 的创 造力 、 一定 的信念 与理 想 、 强 坚
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尽管它们具有不 可避 免 的局 限性 , 影 响 了历史 上 一 代 代有 作 为 但 的志士仁人 、 清廉官吏和善 良百姓 , 对社会发展进 步起 了积极 的作用 。 在近代从鸦片战争到“ 四” 五 新文化运动 , 传
构 成上 , 他采用 两分 法把 道德 分 为道德 观 念 和道 德行 为 , 出了道 德 观念 发展 三特 点 和道 德行 为 提
发展三 阶段 的理论 , 提到 了道德情感 的作用 , 还 他 认为在适 当的教育环境 下 , 德情感 日益 牢 固 , 道 成 为道德人格 的基础 。 从新 中国成 立到 2 O世纪 7 O年代 , 一 时期 这
一
、
我 国 道德 人 格 教 育 研 究 的 历
统 的人格塑造 理论一 再受 到挑 战。伴 随社 会 的变
史 轨 迹
中 国作 为东方 文 明 的代 表 , 自古就 重 视 道 德
动 与西方科学 、 民主及进 化论 等思潮 的输 入 , 产生
了新 的 民 主 主 义 的 人 格 理 想 和 理 论 。刘 师 培
型 、 想人 格 、 格发 展与 人 格鉴 定 等诸 多 论题 , 理 人
下 尚公德 、 重义 务 。他 们 希望 藉 教 育 、 身 、 党 修 政 和践履 等方法 达到 塑 造 中国近 代 理想 人格 , 进 促 社 会进 步 的 目的 。经 亨 颐 (95 对 人格 教 育 进 11 )
21 0 0年 8月
2 6卷 第 4期
思茅师 范高 等专科 学校学 报
Ju a o i a ec es o r l f m o ahr’ n S T
A g2 1 u.00
V L2 N . 0 6 o4
未 成 年 人 道 德 人 格 教 育 研 究 述 评
徐 文
汕 头 554 ) 10 1 ( 头职业技 术 学院思 想政 治部 , 东 汕 广
人格的探求。中国古代思想家、 学者进行人生哲 理的研究 , 重视道德教育 、 道德修养和道德评价的 根本 目的在 于造就 高 尚的道 德人 格 。先 秦儒 道等
学派 都提 出过各具 特色 的人格教 育思想 。如 以孔
孟 为代表 的儒家 , 道 德完 美 的圣 贤作 为理 想 人 把 格 的最高境 界 , 孔子 关 于人 的道德 发 展 的思想 核
① 【 收稿 日期] 00— 4 1 21 0 — 4
的意志、 克己献身的精神 、 明辨是非的能力等。中
国最早从事 儿童 道德 与社会 性发展研 究 的陈 鹤琴
(95 提出了教育儿童的 11 12 ) 0 条原则 , 其中大约
有半 数是与 儿童 社 会 性发 展 有关 的 , 点研 究 父 重
[ 摘
要 ] 未成年人道德 人 格教 育研 究历 来是 国 内许 多教 育 学与 心理 学研 究 者 关注的
重点 。 目前 , 关于 未成年 人 道德 人 格 教 育 的探 究 主要 围绕 着“ 实状 况如 何 ” “ 现 、 为什 么要 培 养” “ 养什 么” 、培 以及“ 怎样 培 养” 四 大问题 展 开。 这 [ 键词 ] 未成年人 ; 关 道德 人格教 育 ; 究述评 研 [ 中图分类 号 ] 42 [ 献标识 码 ] [ 章编号 ]08—85 (00 0 — 1l— 5 G1 文 A 文 10 09 2 1 ) 4 0 1 O
精 神 , 循公德 与私 德 、 务与权 利统一 的前提 在遵 义
心是 讲 仁 爱 、 义 和 助人 为 乐 , 守社 会 生 活 准 正 遵
则, 强调仁、 勇和气节 ,仁”( 论语 ・ 智、 “ 《 颜渊》 ) 是其理想人格 的核心, 而仁、 礼、 ( 孟子 ・ 义、 智 《 告子上》 是孟子理想人格的核心 ; ) 以老庄为代表 的道家 , “ 把 圣人 ”( 道德 经》 、 真人 ” 《 《 )“ ( 庄 子》 形 象视为 理 想 人 格 。我 国古 代 的人 格 思 想 ) 对道德人格的探讨是全面的, 涉及到人性 、 人格类
母 与幼儿 的相互 作 用 , 父母 要 从 小 培养 孩子 的 同
[ 作者简介]徐文(9 7 , 江西九江人 , 17 ~) 男, 汕头职业技 术学院思想政治部讲 师。
思茅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情心 、 他 心 、 说 谎 、 打人 等 良好 品德 等 。 利 不 不 J 黄翼 (92 介绍 了皮 亚杰 等 人 的关 于 道德 发 展 14 )
(96 在《 13 ) 伦理 教科 书》 中多次论 及“ 人格 ” 称其 ,
为人所“ 具个 人之 资格 ” ¨ 主张 积极 人世 而不 媚 。
世, 讲求 自强不 息 和 尚武精 神 , 尚公 德 , 崇 献身 国 家 。蔡元 培也 认 为 它 是 “ 人 之 品格 ” “ 人 之 为 ,为 价值” , J明确主 张“ 养成 完全之 人格 ” 【 强调 理 。3 论 上重视 道德 , 定 近代人 格 内涵 , 界 人人具有 独立
的理 论观点 , 而且 阐述 了 自己的研 究 。在 品德 的
自我评 价倾 向性 。J 秀印和章志光 (94 探 索 石 18 ) 了情绪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6在道德行为方 j 面 , 吉 连 ( 94 采 用 自然 实 验 法 , 较 了榜 张 18 ) 比 样— —认知 法 、 榜样—— 介 入 法 和榜 样—— 练 习
法对品德教育的作用, 证明后两种方法的教育作 用更 明显 。I 于 德育 心理学 的理论 问题 , 1 关 李伯
黍 (9 1 主 张道 德认 知 发 展研 究 的 目的是 为认 18 )
件 ” 是 团体精 神 加个 人 发 展 的 综 合体 。他把 人 , 格 内容 概括 为精神 的人格威 严 、 相当 的品性 、 开辟 新生 活新价值 的创 造力 、 一定 的信念 与理 想 、 强 坚
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尽管它们具有不 可避 免 的局 限性 , 影 响 了历史 上 一 代 代有 作 为 但 的志士仁人 、 清廉官吏和善 良百姓 , 对社会发展进 步起 了积极 的作用 。 在近代从鸦片战争到“ 四” 五 新文化运动 , 传
构 成上 , 他采用 两分 法把 道德 分 为道德 观 念 和道 德行 为 , 出了道 德 观念 发展 三特 点 和道 德行 为 提
发展三 阶段 的理论 , 提到 了道德情感 的作用 , 还 他 认为在适 当的教育环境 下 , 德情感 日益 牢 固 , 道 成 为道德人格 的基础 。 从新 中国成 立到 2 O世纪 7 O年代 , 一 时期 这
一
、
我 国 道德 人 格 教 育 研 究 的 历
统 的人格塑造 理论一 再受 到挑 战。伴 随社 会 的变
史 轨 迹
中 国作 为东方 文 明 的代 表 , 自古就 重 视 道 德
动 与西方科学 、 民主及进 化论 等思潮 的输 入 , 产生
了新 的 民 主 主 义 的 人 格 理 想 和 理 论 。刘 师 培
型 、 想人 格 、 格发 展与 人 格鉴 定 等诸 多 论题 , 理 人
下 尚公德 、 重义 务 。他 们 希望 藉 教 育 、 身 、 党 修 政 和践履 等方法 达到 塑 造 中国近 代 理想 人格 , 进 促 社 会进 步 的 目的 。经 亨 颐 (95 对 人格 教 育 进 11 )
21 0 0年 8月
2 6卷 第 4期
思茅师 范高 等专科 学校学 报
Ju a o i a ec es o r l f m o ahr’ n S T
A g2 1 u.00
V L2 N . 0 6 o4
未 成 年 人 道 德 人 格 教 育 研 究 述 评
徐 文
汕 头 554 ) 10 1 ( 头职业技 术 学院思 想政 治部 , 东 汕 广
人格的探求。中国古代思想家、 学者进行人生哲 理的研究 , 重视道德教育 、 道德修养和道德评价的 根本 目的在 于造就 高 尚的道 德人 格 。先 秦儒 道等
学派 都提 出过各具 特色 的人格教 育思想 。如 以孔
孟 为代表 的儒家 , 道 德完 美 的圣 贤作 为理 想 人 把 格 的最高境 界 , 孔子 关 于人 的道德 发 展 的思想 核
① 【 收稿 日期] 00— 4 1 21 0 — 4
的意志、 克己献身的精神 、 明辨是非的能力等。中
国最早从事 儿童 道德 与社会 性发展研 究 的陈 鹤琴
(95 提出了教育儿童的 11 12 ) 0 条原则 , 其中大约
有半 数是与 儿童 社 会 性发 展 有关 的 , 点研 究 父 重
[ 摘
要 ] 未成年人道德 人 格教 育研 究历 来是 国 内许 多教 育 学与 心理 学研 究 者 关注的
重点 。 目前 , 关于 未成年 人 道德 人 格 教 育 的探 究 主要 围绕 着“ 实状 况如 何 ” “ 现 、 为什 么要 培 养” “ 养什 么” 、培 以及“ 怎样 培 养” 四 大问题 展 开。 这 [ 键词 ] 未成年人 ; 关 道德 人格教 育 ; 究述评 研 [ 中图分类 号 ] 42 [ 献标识 码 ] [ 章编号 ]08—85 (00 0 — 1l— 5 G1 文 A 文 10 09 2 1 ) 4 0 1 O
精 神 , 循公德 与私 德 、 务与权 利统一 的前提 在遵 义
心是 讲 仁 爱 、 义 和 助人 为 乐 , 守社 会 生 活 准 正 遵
则, 强调仁、 勇和气节 ,仁”( 论语 ・ 智、 “ 《 颜渊》 ) 是其理想人格 的核心, 而仁、 礼、 ( 孟子 ・ 义、 智 《 告子上》 是孟子理想人格的核心 ; ) 以老庄为代表 的道家 , “ 把 圣人 ”( 道德 经》 、 真人 ” 《 《 )“ ( 庄 子》 形 象视为 理 想 人 格 。我 国古 代 的人 格 思 想 ) 对道德人格的探讨是全面的, 涉及到人性 、 人格类
母 与幼儿 的相互 作 用 , 父母 要 从 小 培养 孩子 的 同
[ 作者简介]徐文(9 7 , 江西九江人 , 17 ~) 男, 汕头职业技 术学院思想政治部讲 师。
思茅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情心 、 他 心 、 说 谎 、 打人 等 良好 品德 等 。 利 不 不 J 黄翼 (92 介绍 了皮 亚杰 等 人 的关 于 道德 发 展 14 )
(96 在《 13 ) 伦理 教科 书》 中多次论 及“ 人格 ” 称其 ,
为人所“ 具个 人之 资格 ” ¨ 主张 积极 人世 而不 媚 。
世, 讲求 自强不 息 和 尚武精 神 , 尚公 德 , 崇 献身 国 家 。蔡元 培也 认 为 它 是 “ 人 之 品格 ” “ 人 之 为 ,为 价值” , J明确主 张“ 养成 完全之 人格 ” 【 强调 理 。3 论 上重视 道德 , 定 近代人 格 内涵 , 界 人人具有 独立
的理 论观点 , 而且 阐述 了 自己的研 究 。在 品德 的
自我评 价倾 向性 。J 秀印和章志光 (94 探 索 石 18 ) 了情绪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6在道德行为方 j 面 , 吉 连 ( 94 采 用 自然 实 验 法 , 较 了榜 张 18 ) 比 样— —认知 法 、 榜样—— 介 入 法 和榜 样—— 练 习
法对品德教育的作用, 证明后两种方法的教育作 用更 明显 。I 于 德育 心理学 的理论 问题 , 1 关 李伯
黍 (9 1 主 张道 德认 知 发 展研 究 的 目的是 为认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