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名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2007-2020)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的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地名已成为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内外交往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资源和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在丰富城市内涵,展示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品牌和形象。
芜湖是一座襟江带河的江南古城,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也同样拥有丰富的地名文化。它是芜湖人文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变迁发展的缩影与见证。近年来,随着芜湖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新生地名大量产生,迫切需要对地名命名作出科学的、前瞻性地规划设计,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标准高效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当前城市建设和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进一步提高地名的文化品味,给城市建设融入文化内涵,为城市品位加分,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需要。
芜湖的路名产生于城市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目前在市地名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市区路名有580多条,很多老地名对弘扬芜湖历史文化、方便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随着芜湖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加快发展,新建道路、小区、各类建筑物等新地名大量产生。由于以往“先建设,后命
- 1 -
名”的机制,很多暂用名称、工程立项名称等往往宣传在先,先入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无序和混乱,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市的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一直在不断推进,2000年全市地名规范化管理确定了主要道路命名“东西为山、南北为水”的基本规律。但总的来看,目前“先建设、后命名”的机制使地名命名始终滞后于城市建设,地名的系统性不强,体现芜湖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不够,品味有待进一步提高,地名命名与芜湖“大建设、大发展”的形势和树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的要求不相适应。
200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芜湖市区面积由230平方公里扩展到720平方公里,城市范围的扩大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给地名规划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机遇,要求地名命名必须依托城市规划所及的720平方公里大区域,展望今后发展,进行前瞻性地规划设计。近年来,地名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地名工作有不少建议和提案,新闻媒体、广大市民也提出了各种意见和反映,为开展地名规划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为提高地名命名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文化品位,在继承地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使地名能更好地体现芜湖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市民政局编制了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2007-2020)(征求意见稿),对城市主干路网新建和规划道路提出了预先命名的方案。
- 2 -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体现芜湖城市总体规划精神和要求,反映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即: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先进的制造业基地,滨江山水园林城市;以构筑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城市路名体系为目标,增强路名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稳定性;体现芜湖特色,提升地名文化品位,方便社会使用。
三、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本次路名总体规划的范围覆盖芜湖市区行政区域。规划期限与《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保持一致,截至2020年。
四、规划依据
(一)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国发〔1986〕11号)
(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行发〔1996〕17号)
(三)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民函〔2005〕122号)
(四)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65号)
(五)《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35号,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六)《芜湖市地名管理办法》(芜湖市政府令第24号,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 3 -
(七)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各相关规划(八)其他相关政策文件
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通过对芜湖市区主干路网的全面梳理,对新建和规划道路提出了预先命名方案。同时根据城市规划,对老城区少数原有路名进行了调整。拟新命名道路69条,更名15条,调整起讫点26条,名称保持不变的37条。其中,对规划纵1路和规划横8路纵横两大主干路,提出了局部调整的命名方案。
规划方案在保持芜湖城市路名“横山纵水”总体规律的基础上,围绕长江文化、徽商文化和芜湖特色文化三条主线,进行路名规划布局。
(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根据芜湖城市性质的定位,立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路名布局和命名采词上,体现城市规划精神和要求,反映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突出展现主干路网“十二纵十三横”的骨架。同时以“一心四组团”规划布局结构为宏观框架,根据分区功能特征,对各组团提出路名布局引导。
(二)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优化路名命名布局和路名采词的规律性和系列化,主干路命名保持“东西为山,南北为水”的基本规律,以整体性把握全局。相对独立区块内的道路命名,结合其区域性质,以系列化的采词营造不同区块地名的个性和地域特征。同时注意留有余地,适应今后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体现芜湖特色。选取适宜的新建或规划道路,采用芜
- 4 -
湖的自然山水、历史名人、典故传说、古迹遗址等多样化的系列名称,反映芜湖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彰显城市特色。
(四)老地名保持稳定。对老城区内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老路名,尊重历史和群众习惯,尽量保持稳定,一般不作更改,确需调整也应谨慎适度。
六、各组团的路名规划布局
(一)城市核心区
1、城市核心区是芜湖老城区所在,集中了绝大多数老地名。总的命名原则是古地名和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地名基本保持稳定,根据城市规划对少数改造区域的路名稍作调整。
2、商务文化中心区
该区块内环绕政务中心的4条道路名称采用芜湖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方案中选取了(汤)天池路、(萧)云从路、(张)孝祥路、(戴)安澜路;其他道路名称以花木系列为主题,南北向道路以“花”系列命名,东西向道路以“树”系列命名,淡化权力色彩,体现政务中心和谐亲民的氛围,方案中采用了香樟路、银杏路、百合路、海棠路等;该区块的4条框架道路仍以山水命名,分别为中江(北)路、新安江路、赤铸山(东)路、赭山(东)路。
(二)城北组团(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其现有路名格局(港湾路、浦江路、珠江路、越秀路、龙山路等)基础上,拓展深化形成全国名山大川系列,展示开放和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