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学前教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朱利安:法国教育家,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朱利安以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2、现场研究法:是指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进行较长期的观察研究的方法。
3、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
4、托儿所-幼儿园
托儿所-幼儿园是前苏联最盛行的一种教育机构,这种机构的目的在于保证儿童获得从出生到入学这一阶段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招收2个月—6岁儿童。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比较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可比性 (2)环球性 (3)跨时间性 (4)跨学科性
2、保育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答:(1)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技能。
(3)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形象感。
(4)使幼儿获得进步的学业技能。
(5)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
3、简述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答: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的目标是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发展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发展表达能力和主动性;发展学业技能和运动技能。
教育的内容是: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社会知识。
强调形成数、时间、空间、分类等概念,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4、简述整备期的日本幼儿教育。
答:幼儿园目的:以保育幼儿,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情操以及辅助家庭教育为目的。
规定园长及保姆的资格:公立幼儿园的园长要由小学校本科正教员以及具有保姆资格证者或教员资格证者担任”。
保姆要由“具有保姆资格证的女子担任”。
公立幼儿园的园长和保姆可以享受国家“委任官”的待遇。
教育内容:游戏、唱歌、观察、谈话、手技。
增加了“观察”的项目,把“游嬉”改为“游戏”,游戏分为自由游戏、律动游戏。
“观察”的内容指每天都能进入幼儿视野的自然物、用品、人际关系,“谈话”的内容包括故事、童话、科学知识、教诲、礼仪等,“手技”的内容材料增多,包括纸、麦杆、竹子、树叶、粉笔等。
5、前苏联七八十年代幼儿园教育大纲的特点是什么?
答: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修订大纲遵循的原则有以几点:
(1)大纲内容要与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相一致,要有明确的思想性。
(2)教育与教学应统一。
(3)保证儿童从婴儿到入学前这段时间内,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4)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材应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复杂。
(5)在各种活动中,按年龄安排共同的与个别的任务。
(6)在游戏、学习、劳动和日常的各种活动中进行教育。
(7)在提高的基础上重新学习过去学过的材料。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国内外学前教育实际,比较分析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答: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
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
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
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
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
近年来,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4.倡导多元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
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而且相互依存。
同时,建议从幼儿时期开始,教育机构就应利用各种机会来进行这种教育。
5.以保障儿童权利为中心的教育民主化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文献,被誉为“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
该公约为保护儿童的权利和福利订立了54项条款,要求所有缔约国保证所有未满18岁的儿童的合法权利。
这样,国际社会将保障人权的范围扩及社会上最脆弱的群体——儿童。
2、论述日本幼儿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发展特点。
答: (一)初创时期的日本幼儿教育(明治初期——1898年)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学前儿童基本上是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学前公共教育机构是从明治维新后发展起来的。
从明治初期到1898(明治三十一年)年,为日本幼儿教育的初创时期,若从保育内容的角度来看,又可称为“保育科目时代”。
这一时期,日本在教育政策上关心和发展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幼儿园的发展采取任其自由发展、不干涉的灵活政策,对师资条件和教育内容不作统一规定,给幼儿园以较多自由。
这种政策持续了很长时间,成为日本幼儿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发展期的日本幼儿教育(1899年——1925年)
从1899(明治三十二年)年到1925(大正十四年)年,是日本幼儿教育的发展期。
若从保育内容的角度上看,这个时期又可称为“保育4项目时代”。
正值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在欧美兴起之际,在新兴的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下,日本一些受西方影响的人士,大胆突破明治后期天皇的专制主义教育,提出了与西方新教育相呼应的自由保育思想,在幼儿教
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开始批判福禄倍尔的“恩物”教育法,转向美国的“自由教育”、杜威的“生活即教育”等新的教育思潮。
随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方法传入日本。
蒙台梭利把教育看做是促进儿童内在能力自我发展的过程,强调儿童的自由活动,她所设计的感觉教育体系等在日本幼教界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广泛传播。
(三)整备期和战争期的日本幼儿教育(1926——1945)
从1926年(昭和元年)到1945年(昭和二十年),为日本幼儿教育的整备期和战时时期。
从保育内容的角度上看,这个时期又可称“保育5项目时代”。
1.整备期:《幼儿园令》的颁布使日本的学前教育逐渐趋于制度化,从而大大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数量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增设15所,到1936年已达到1890所。
当然,这一时期的幼儿园的分布极不平衡,大城市占一半以上,农村只占不到5%。
另一方面,《幼儿园令》的有关规定实际上并未能付诸实施。
例如,掌管托儿所的厚生省坚持认为,幼儿园不适合贫民子女,招收贫民子女的托儿所及应单独存在,因此,幼儿园实际上还是以招收富裕家庭的子女为主。
2.战争期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宣战,整个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幼儿园和保育所大量毁坏、倒闭,停办,学前教育濒于停顿,这给正在发展中的日本幼儿教育以致命的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日本对外侵略的加剧,尤其是在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等国的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推行法西斯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向幼儿灌输“忠君爱国”、“皇民感情”等思想,在教育目的中增加
了“注重教养”、“纯真虔诚的性格”、“炼成皇国之民”等反动思想。
这种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