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清康熙年间,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
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
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于成龙首先是一个能吏。
在电视剧滚动片断介绍中,有一个画面十分感人。
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
”于凛然正气地说:“五马分尸也要开仓!”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气魄,让人振奋。
他乔装迷路人摸进匪徒聚集的破庙,一举端掉匪窝,就地正法歹徒,真是大快人心。
再次,于成龙是一位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官吏。
半夜有人击鼓鸣冤,他想的不是心理偏激,而想的是一定有重大冤情。
常年在外,没有带家属,只带了一个随从。
妻子让儿子捎信给他,让他找个合适的人家纳妾。
这在当时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歌词唱得好:“吃的是粗米,穿的是布衣,从不在意。
”想想我
们今天的机关,中午吃饭喝酒,下午一般找不到人。
去办公事,也需要等到人家有空的时候才能去请示。
那些贪官污吏都包“二奶”、“三奶”,甚至更多。
人家请客吃的差了,认为是打发要饭的,故意刁难人家。
要饭的经常去饭店吗?办公场所讲豪华,穿着讲名牌,美其名曰要注意政府形象。
我们呼唤象于成龙这样的干部,呼唤那些为民请命的干部,呼唤那些勤政爱民的干部!
于成龙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是清朝中期乃至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好官之一。
他是一介贫民,正是由于当时清政府奋发向上的正气和清明的机制和吏治,才能使这样一位好官不断得到提拔重用,打开了“康雍乾盛世”的局面。
中国不是没有于成龙这样的好官,而是这些人被压制了,被埋没了。
相反那些带病提拔的贪官污吏却不少。
所以,不能只怪那些贪官,应当思考这些贪官是如何走上领导岗位的。
记得有个场面很感人,几个官员评议提拔谁,有人反对提拔于成龙,认为他嗜酒。
但是广西巡抚金光祖力排众议,大胆提拔了他。
我们反对跑官要官,如果是好官不用跑,也能受到重用。
谁还需要去跑?跑还不一定得到提拔,更何况不跑呢?所以组织部门不要空喊口号,只要提拔优秀人才,自然就不会出现“不收也不行”的怪现象。
如果我们多一些于成龙式的干部,多重用一些于成龙式的干部,社会风气就会正气浩然,民心就会顺气和谐,这样中国在世界上就能够扬眉吐气。
当于成龙的形象伴随着京剧的旋律出现在舞台上,我们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震撼于一代廉吏那清廉不屈的品行操守,震撼其正直执拗的人格魅力。
戏文里,尚长荣一声掷地有声的“天地良心”!戏文外,于成龙的形象屹立于我们每个人的心头。
京剧,凝聚了民族艺术的精粹;廉洁,凝聚了中华传统的美德。
通过民族戏曲的教育形式,我们意识到了“省身”、“立志”、“知耻”的重要意义。
廉政不仅是为官之道,更是每个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形成“以廉为荣、以廉为乐,以廉为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几百年前,于成龙捧起一抔象征民心的厚实泥土,为朝廷奉献了一颗廉洁奉公的赤子之心。
今天,当我们脚踏在上大厚实的土地上,更应该廉洁自好,向先人证明我们会继承优良品格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