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内地中小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

内地中小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 成长性;影响因素;因子分析法;相关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8.014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09)18-0040-05
近几年内地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部分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推动内地经济增长的一股新动力。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支撑,但这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受自身结构和公司规范的局限,一时无法在沪深及香港主板上市;同时,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巨大,银行不愿意将太多的资金投入成长期很长且承担着太多不确定因素的中小企业,因此这些中小企业选择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对于这些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而言,其成长性如何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众多中小企业是否选择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重要衡量标准。
2.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主要表示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营业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主要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总资产周转率较高,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成果好,效率高。
3.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
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要表示上市公司的现金质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当于企业的“造血功能”,即不靠股东注资,不靠银行贷款,不靠变卖非流动资产,企业通过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营业务就能独立自主地创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现金流量。
收藏本文 ※我要投稿!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内地中小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后的成长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内地企业的成长性与盈利质量、风险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资产质量、现金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说明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因素与其他板块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并针对香港创业板的现状发展,提出内地中小企业选择到香港上市应注意的问题。

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比较研究

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比较研究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研究去年以来,尽管香港证券市场受国际股市的影响持续低迷,但内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去香港上市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据统计,去年联交所新上市的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内地企业,目前正处于筹备阶段计划在今明两年上市的内地企业至少有50家。

此外,随着国内上市公司增发H股模式(A to H)的开启,出于经营国际化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需要,内地证券市场可能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去香港市场增发新股。

一、内地企业香港上市基本概况1.概览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优势明显,其成熟的市场运行环境,完善的投资银行服务,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制对于内地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已成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

从1993年起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青岛啤酒,至今年5月底为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各类来自内地的公司达140余家。

10年来内地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融资七千多亿港元,占同期香港市场融资总额的六成以上,香港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内地企业筹集国际资本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场所。

据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有关资料统计,截至到今年5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市值为四千多亿美元,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中名列第八位。

其中,中资背景企业140余家,总市值达13460亿港元,占整个港股市价总值的29.5%,已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早先上市的国有企业政府色彩浓厚,包装过度。

上市以后未能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经营管理、会计审核制度、业务评估等方面同香港惯用的规则还存在一定距离。

二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不强,经营业绩逐年下滑,亏损家数逐年增加。

H股和红筹股1996年有2家亏损,1997年有4家,1998年有8家,2000年则扩大到12家,2001年所有H股和红筹股平均盈利仅几分钱。

三是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

H股公司业务运作以及监管乃至企业内部的政策变动等信息披露不及时,国际投资者无法清晰、及时地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造成投资者信任危机。

内地和香港上市有何不同

内地和香港上市有何不同

内地和香港上市有何不同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印刷》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一、上市条件和程序。

1、内地股改+上市辅导,实行券商通道制,经有关部门审批,产业政策有偏向,上市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记录有要求,强调企业资产经营一体化,减少关联交易。

2、H股方式需要完成股改和有关部门审批,造壳无需股改,有业务记录的要求、创业板无盈利方面的要求,对内地不同性质的企业无区别对待,内地民企受到欢迎,更强调股东和管理层的稳定,避免关联交易。

【总页数】1页(P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2.5
【相关文献】
1.香港上市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吗?——香港上市中资公司和内地上市A股公司薪酬机制的比较 [J], 张海燕;迟巍
2.香港投资推广署为内地企业香港上市提供一站式免费服务 [J],
3.双层股权结构在香港地区的最新实践及对内地的启示——兼评港交所最新《上市规则》“不同投票权”章 [J], 危钊强
4.2019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再次成为全球第一IPO市场 5G有望带动创新型科技企业上市 [J], 赵爱玲
5.双重上市股票的价格信息传递——基于内地香港双重上市股票的实证分析 [J], 王烜;李小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地企业选择上市地点要考虑估值差异

内地企业选择上市地点要考虑估值差异
的估 值 进 行 比 较 。
指标说 明
对于上市企业上市来说 ,IO定价 P
是最重要 的事情 。而 I O定价的高低通 P
样本 的选定
常以市 盈率 来衡量 。笔者在下 页表 1 和
为了较客观地 比较 中国内地企 业近 表 2 分别通过 1 个公司首次公开发售新 2
2 1 闰 融资f 00 8 际 51
原因之一 是创业板 的流动性较低。虽然 为 拟 上 市 选 择 上 市 地 点 的 决 策 提 供 参 工 (Z 0 30 、 S 0 2 6 ) 森源电气 ( Z 0 3 8 、 S 025 ) 这个分析与笔者的观察不谋而合 ,但该 考 。 文并没有指 出香港创业板流动性过低 9 8 、国 际 煤机 ( HK1 8 ) 6 3 、瑞
关于 上 市地 点 的 选 择 , 国 内 外 学 估值 水平 作 定量 的分 析 。本 文通 过对 年 国 际 ( ) 和 思 嘉 集 团 H K 2 0 l0
HK16 ) 8 3 。其 中前五家公司都是在今 术 界 已有 些 学 者 做 出 了研 究 成 果 。 2 1 年 以 来分 别 在 深 圳 交 易 所 和香 港联 ( 00
情况,发现创业板首次发行股票的价格 地资产 的偏好 以及市场的流动性等解释 在深交所主板找出另外六 家同期上市的
较 之 主 板 的定 价 水 平 更 低 ,他 认 为 主 要 内地 企 业 在 两 地 市 场 估 值 差 别 的 原 因 , 企 业 :梦 洁 家 纺 ( Z 0 3 7 、 同德 化 S 0 29 )
成 , P 首次公开发售新股 )的六 世界重要的资本市场都 欢迎 中国企业去 外 “ 本 收 益 和 可行 性 的差 异 ” 指 出 了 所主板 I O ( HK0 5 ) 9 3 、中 上 市 。 不 过 ,不 同 的资 本 市 场 的 投 资 者 对于 中国 内地企业在不 同资本市场估值 家 内地 企 业 :美 克 国 际 ( 具 有 不 同 的 偏 好 、特 点 , 中 国国 内企 业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不 过 ,至 今 为止 ,学 术 骏置 业 ( K 、珠江 油 气管 H 1966) 必 须 慎 重 选 择 上 市 的地 点 。

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上市的比较

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上市的比较

企业在国内与海外上市的比较一、国内上市要求:(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二、海外上市的标准要求:(一)、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可以分为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两个市场有不同的上市要求。

1.主板上市的要求:(1)上市前三年合计溢利(溢利是指利润总额)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2)上市时市值须达1亿港元;(3)最低公众持股量为25%(如发行人市场超过40亿港元,则最低可降低为10%);(4)三年业务纪录期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5)上市时最少须有100名股东,而每100万港元的发行额须由不少于3名股东持有;(6)信息披露:一年两度的财务报告;(7)包销安排:公开发售以供认购必须全面包销。

2.创业板上市的要求:(1)业务纪录及赢利要求:不设最低溢利要求。

但公司须有24个月从事“活跃业务纪录”(如营业额、总资产或上市时市值超过5亿港元,发行人可以申请将“活跃业务纪录”减至12个月);(2)最低市值: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在上市时不能少于4600万港元;(3)最低公众持股量:3000万港元或已发行股本的25%(如市值超过40亿港元,最低公众持股量可减至20%);(4)管理层、公司拥有权:在“活跃业务纪录”期间,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5)信息披露:按季披露,中期报和年报中必须列示实际经营业绩与经营目标的比较;(6)包销安排:无硬性包销规定,但如发行人要筹集新资金,新股只可以在招股章程所列的最低认购额达到时方可上市。

(二)、美国——纳斯达克标准一:(1)股东权益达1500万美元;(2)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或者最近3年中的两年中拥有100万美元的税前收入;(3)110万的公众持股量;(4)公众持股的价值达800万美元;(5)每股买价至少为5美元;(6)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7)3个做市商;(8)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标准二:(1)股东权益达3000万美元;(2)110万股公众持股;(3)公众持股的市场价值达1800万美元;(4)每股买价至少为5美元;(5)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6)3个做市商;(7)两年的营运历史;(8)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上市制度比较与借鉴

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上市制度比较与借鉴

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上市制度比较与借鉴
吕博
【期刊名称】《四川会计》
【年(卷),期】2001(000)006
【摘要】上市制度是指证券交易所为了保证上市证券的质量而制定和执行的上市
规则,它是证券交易所游戏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市标准、上市程序、上市审核机构和上市收费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证券上市制度的产生与证券交易所的出现密不可分,它是在证券市场形成并且具有一定规模以后,由专门的机构(组织)对获取上市资格的上市条件=上市程序、信息披露以及公司运作等方面作出严格的规范。

由于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法律渊源以及证券市场的发育、完善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两岩三地间的上市制度有很大的差别。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吕博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会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
【相关文献】
1.中国大陆、香港特区与台湾地区的发展 [J], 敬乂嘉
2.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创意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J], 翟晓珑
3.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比较研究 [J], 张天西;吕博
4.构建社会企业身份: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社企认证实践比较分析 [J], 罗文恩;黄英;
5.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英语姓名音译的异同浅析 [J], 杨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银行在内地和香港上市后短期市场表现比较

国内银行在内地和香港上市后短期市场表现比较
文德 ( 0 0 发现截至 1 9 20 ) 9 9年 底 .沪 深 A股 新 股 收 益 率 为 1 2. 4 4 8 %。 耿 建 新 和 朱 保 成 ( O 5 比 较 了 2 0 — 20 ) 02 20 0 4年 在 沪市 上 市 的 1 5家 A股 和 2 O 一 0 4年 上 市 的 9 O O 20
抑价问题的研 究 ,发现上世纪 6 O年代美 国证券市场存在新 发普 通股的 价格 低估现 象 。这 以后 有大 量文献 分析了不 同
国 家 地 区 、 各 个 时 期 和 不 同 行 业 的 I 0抑 价 现 象 。 P Lu ha o g n等 ( 9 4 r 1 9 )对 全 球 2 5个 国家 和 地 区股 市 的研
后 短期 收益 率 和收 益率 波 动 ,本 文 的 统计 假 设是 : ( ) 1 H :A股上 市的国内银行上市后短期 收益率大 于 H股上市 的 o
国内银行 。 ( )H : 2 1 A股上市的 国内银行上市后短期收益
率 小 于 H股 上 市 的 国 内银 行 。
二 、样 本 选 择 和 数 据来 源
2O O 6年 6月 1日在 香 港 上 市 ,A股 于 2 0 0 6年 7月 1 5在
沪 市上市 ,招商银 行 H股 于 2 O O 6年 9月 2 2日在 香港上
市 ,工 商 银 行 A股 和 H股 于 2 O O 6年 1 O月 2 日 同 日上 7
沪深两市 1 8 9 7年 1月 1日到 1 9 9 5年 1 2月 3 1日发行上 市的 3 8只新股 ,发现 首 日涨 幅高达 9 8 6j 0 4 ,j ; 。刘 力 和李
争 取 在 国 内 A股 发 行 上 市 。 中信 银 行 和 民生 银 行 也 将 于 今 明两 年 陆 续 赴 港 上 市 。 在 这 股 国 内银 行 上 市 热 潮 中 。 比较 A

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分析(论文)

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分析(论文)

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分析内容摘要:香港作为亚洲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优势明显,其成熟的市场运行环境,完善的投资银行服务,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制对于国内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已成为国内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目前在港上市的国内企业约130余家。

本文从市场制度、上市模式、优缺点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国内企业香港上市基本概况香港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证券市场是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吸引了大量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在此开展业务。

香港证券市场也是国内企业股票海外上市的重要集聚地,对于中国内地的企业来说,香港市场作为本土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便于投资者认识和了解,已经成为中国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

例如,中国移动等以美国存托凭证(ADR)等形式在美国上市、同时也在香港上市之后,在香港市场上的流动性更高,香港市场的交易量占据主导性的地位,更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再融资。

据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的资料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市值为40807亿港元,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中名列第9位。

其中,中资背景企业130余家,总市值约占30%,已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1、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历程从90年代始,香港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国内企业筹集国际资金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场所。

国内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起步阶段中资取得香港上市地位是从1984年1月份开始的,也时是红筹股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

当时,为解决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康力投资的困境,由华润集团和中银集团合组的新琼企业有限公司购买了康力投资约67%的股权。

1986年,为挽救出现严重坏帐及资金周转困难的嘉华银行,中信在港府促成并以外汇基金保收坏帐的条件下,收购了该行。

同期,由招商局及兆亚国际合组的新思想有限公司,先后注资4亿港元,收购了当时由港府授权怡富接管、靠外汇基金提供借贷的友联银行61%的股权。

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介绍

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介绍

及公司规模不限。
纪录的公司筹集资金。
香港、百慕达、开曼群岛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司
可接受的司 香港、百慕达、开曼群 可作第一或第二上市。如
法地区
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 属第二上市,按个别情况
决定是否接受其它司法地
区。
投资者对象
以专业及充分了解市场 的投资者为对象。
以所有投资者为对象。
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介绍
市场运作的灵活性也相 而在境外成立的“特殊目的公司”在内地
对高
进行返程收购时,一律需要到商务部报批,
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按照投资规模进行审批
公司是考虑主板还是创 业板?
第二章 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介绍
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介绍
创业板
主板
市场目的
为有主营业务的增长公 目的众多,包括为较大型
司筹集资金,行业类别 、基础较佳以及具有盈利
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介绍
创业板
主板
营业纪录
须显示公司有两年的活跃业务
纪录。但总资产、或总收入或 上市时市值达5亿港元者,最短
须具备三年业务纪录。
Hale Waihona Puke 活跃业务纪录可为12个月。
业务目标声明
须载列申请人的整体业务目标 ,并解释公司如何计划于上市 那一个财政年度的余下时间及 其后两个财政年度内达致该等 目标。
并无有关具体规定,但 申请人须列出一项有关 未来计划及展望的概括 说明。
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方式: H股与红筹股
二、
H 股 与 红 筹 股优的点优 缺 点 :
缺点
H股
对内地的公司法和申报 在上主后股份转让,企业融资或其它企业
制度比较熟悉,将来企 行为则受内地法规的限制较多,并且任何

从阿里巴巴上市之路比较香港和美国上市制度

从阿里巴巴上市之路比较香港和美国上市制度

从阿里巴巴上市之路比较香港和美国上市制度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从阿里巴巴上市之路比较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制度12理财班汪樊杰36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流量入口发生重大变化,阿里巴巴集团的商业优势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错过市场依旧热捧的机会之窗,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场价值可能会遭遇重大贬损,因此对马云来说,阿里巴巴上市已经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阿里巴巴集团3月16日发布公告,决定启动在美国上市事宜,这等于正式宣告阿里巴巴放弃了香港上市。

对于港交所来说,这是一个好坏参半的消息,失去了像阿里巴巴集团这样大体量的创新型公司,会给交易所带来一些舆论压力,要求其放松监管制度,也影响其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而港交所为了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坚持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也赢得了遵循规则的美誉。

对阿里巴巴来说,和港交所的反复磨合,付出了不少时间代价,最终依然无法更改规则,这自然是一种失败。

当然,在商言商,失败不失面子,阿里巴巴在公告中说,“感谢香港各界人士对阿里巴巴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尊重香港现时的相关政策和出发点,并将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参与并支持香港的创新和发展”,这种优雅姿态可以掩盖失败带来的沮丧。

不过,阿里巴巴美国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阿里巴巴复杂的股权架构,2011年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阿里巴巴名下拟上市资产和非上市公司之间频繁的关联交易等因素都将是上市过程中需要梳理的重大事项。

当然,这其中,阻碍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最重要障碍,也就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依然是阿里巴巴需要向美国投资人交代清楚的事项。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并不是通常意义上基于股权的合伙。

根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是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从而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

合伙人负责提名一半董事名额,董事需要股东大会投票通过,但是合伙人可以连续提名,一直到股东大会通过为止。

A股与港股上市对比分析教材(PPT 38页)

A股与港股上市对比分析教材(PPT 38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第一章 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的比较分析
1.1.2 目前香港二级市场对于远程医疗类公司的估值水平统计
与A股市场相比,香港市场的市 盈率估值普遍偏低,但是对盈利 增速较快、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会 给与较高的估值。
市盈率较高的如精优药业、广州 药业股份、同仁堂国药,均因为 盈利增长较快,且有一定规模。
就上市费用而言,香港上市所需费用通常高于A股。
贵公司已具备在香港发行H股或红筹股的基本条件。对于H股上市企业的股份,当前还不能 实现全流通,但是45号文的颁布解除了第一道枷锁,未来有望实现全流通;同时,红筹上市 企业的股份,无论老股东持有的股份还是公开发行的股份,全部在境外发行,因此其转让交 易能够实现法律意义上的全流通,然而,红筹上市面临10号文的限制,需通过系列程序规避 商务部的审批。
目录
第一章 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的比较分析
3
第二章 A股与港股的首发对比分析
16
第三章 在香港上市的关注点
25
第四章 附件
29
第一章
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的比较分析
一、估值水平比较
第一章 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的比较பைடு நூலகம்析
1.1.1 目前A股二级市场对于远程医疗服务类公司的估值水平统计
当前通化东宝市盈率最高为152.72倍, 通化东宝公司公司主营中西成药、生物 制品及塑料建材等。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香港市场主要 中药类公司
0239.HK
白花油
0858.HK
精优药业
0867.HK
康哲药业
0874.HK 广州药业股份
8138.HK
同仁堂国药
2877.HK
神威药业

香港买壳上市分析报告

香港买壳上市分析报告

三、香港买壳上市时间,代价及 后续融资
路漫漫其悠远
(一)买壳上市时间
(一)「干净壳」:2-3个月 (二)「重组壳」:5-8个月 (三)「死壳」: 6个月-1年
路漫漫其悠远
(二)买壳上市代价
投资者的成本有三个部分: ➢ 壳价 ➢ 公司内之资产价值(如保留) ➢ 中介费用(清盘官、财务顾问、律师等等) 投资者亦要准备全面收购之资金(如需要全面收购)
亿港币) ➢ 不用符合直接上市的利润要求(死壳复生除外) ➢ 联交所及证监会的审批比直接上市容易得多
路漫漫其悠远
买壳上市与直接上市比较(续)
弊处 ➢ 需要先付出较大的一笔壳费(对国内企业而言需要较多的外汇储备),后才
能融资 ➢ 买壳上市一年后方可注入相关资产 ➢ 市场上有「不干净」的壳公司,如收购过程中不妥善处理,日后可构成麻烦
上市处理 ,但如符合以下要求除外: ✓ 注入业务跟原本公司类似,及并不显著大于原本公司 ✓ 董事会无重大变更 ✓ 公司的控制权无重大变更 ✓ 其他条件请见上市规则14.07(3) *其他基准请查看上市规则的第十四章14.06及14.09
路漫漫其悠远
(三)买壳上市后续融资(续)
二、后续融资 ➢ 减持配售可以新股增发方式融资 ➢ 复牌上市后即可配售或供股 ➢ 减持幅度没有限制,如可减持至51%(保留绝对控股权),可减
持到35%(仍保留控股股东身份) ➢ 配售成本一般为股份价之2.5%给包销商 ➢ 如死壳复生(即新上市),于复牌6个月内不可减持至低于50% ➢ 一般需要2星期-1个月完成配售,如配售不完成可申请延长 ➢ 配售后大股东可再注入新资产以提高股权
路漫漫其悠远
选择收购对象
由财务顾问协助制定投资计划, 包括削债方案,及股权重组方案

最新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主要差异的对比分析(针对已上市企业)资料

最新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主要差异的对比分析(针对已上市企业)资料

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主要差异的对比分析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由于其发展历史、市场开放与产品多元化程度、投资者结构等因素,在投资与估值逻辑、交易规则、监管思路、资本运作等方面均体现出较大的差异。

以下分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一、证券发行监管架构(一)A股市场证券发行监管架构1.总体监管架构A股证券发行监管架构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1)处于顶层的是国务院。

它制定整个证券市场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指明了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方向;(2)中国证监会,作为具体政策制定者和法定监管机关,制订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具体政策,负责上市审核,对证券市场的参与人进行合规监管;(3)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机构,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

2.上交所相关部门的职能证券发行申请获得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后,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应及时联系上交所相关部门申请证券代码与证券交易简称,并沟通发行与上市申请相关事项。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业务与上交所发行上市部联系,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可转债相关业务与上交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联系,发行公司债券相关业务与上交所债券业务部联系。

(二)香港证券发行监管架构1.总体监管架构香港证券发行的监管架构也分为三个层次:(1)处于顶层的是香港政府,作为政策制订者,制订香港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方向和政策;(2)香港证监会,作为法定监管机关,执行证券及期货市场监管条例,监督及监察香港交易所履行其与上市事宜有关的职能及职责,促进与鼓励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3)香港交易所,作为前线监管者,设有上市委员会和上市部,执行《上市规则》、《交易规则》及《结算规则》,负责上市批核,确保香港市场公平、有序、透明。

2.双重存档制根据2003年4月1日生效的《证券及期货(在证券市场上市)规则》,香港上市审核实施双重存档制度。

我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成本的比较分析(DOCX 50页)

我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成本的比较分析(DOCX 50页)

我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成本的比较分析(DOCX 50页)1导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有限公作为第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开启了中国内地企业在境外上市的先河。

选择香港、美国、新加坡、伦敦、德国等国家的交易市场进行筹资活动成为了企业家融资的新战略。

根据外汇局公布的《2014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指出,2014年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外资股筹资规模为342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73%1。

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境外上市,尤其是在2014年一年内便有96家公司在境外上市成功。

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增长趋势开始激起人们对于境外上市融资的思考。

上市融资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决定,可以实现原始投资人的价值提升、为企业提供快速扩张的所需要的低风险、低成本的资金,且可以提高企业信用与知名度。

但上市决策牵扯着多方面的因素,如企业家偏好、控制权的削弱以及所需付出的成本。

而融资成本因素往往是上市决策时的核心问题。

本文中“融资成本”是广义上的,包含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等财务成本外,还包含着隐性成本,即财务危机成本、资金占用成本等。

因此本文讨论的成本包含了上市融资的直接成本,还包含了上市周期、信息披露条件、上市及退市条件所造成的隐性成本。

一般来说,我国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动机可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是外资市场的结构与效率更加吸引企业;其次,境外上市符合企业长期战略发展,有助于其开拓国际市场;最后,境外股票交易市场更加健全、规范。

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入市门槛、上市费用与周期等间的差异。

但境外市场更加严厉的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也要求企业在经营治理上适应他国要求。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显性与隐形成本的双重分析,比较境内三大上市板块与香港、美国主要交易所在上市全过程中的融资成本,从而帮助境内企业在对于境外上市地点的选择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全方位衡量比较。

1数据来源; 外汇局公布的《2014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1.2国内外研究现状自20世纪末以来,许多外国学者开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企业境外上市的动机,其中大部分学者选择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企业境外上市的动因。

港、深创业板上市的成本比较分析

港、深创业板上市的成本比较分析

港、深创业板上市的成本比较分析一、上市的直接成本首次上市成本的主要类别一般包括:(一)保荐人顾问费这是中介费用中较大的一部分。

在企业决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选择保荐人进场工作开始就会涉及这笔费用。

一般情况下保荐人费用有一些约定的行规,主要根据发行的规模和包装、推介的难度来确定,约在集资额的1%-10%不等。

而名气较大、经验较丰富的券商收费要稍高一些,但服务质量和效率也相对较高。

(二)佣金佣金又叫承销折扣,它是支付给承销商的费用,也是IPO的主要费用开支。

它一般根据筹资总额的一个百分比来计算。

一般承销商收取的承销佣金理论上最高为10%.在佣金谈判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问题:1.这次募股规模的大小及股票被认购的前景;2.承销商是否全额包销;3.发行过程的.复杂程度;4.与类似发行案例的佣金相比较;5.企业上市后是否有进一步融资的机会。

如果承销商通过经纪人直接向客户推销,这样承销商就可以收取全额佣金。

在其内部分配时,承销商与经纪人分别拿30%和70%.一般说,经纪人更喜欢推销新股,因为这比在一般经纪业务中只能赚取30%-50%的佣金要多。

但大多数情况下,承销商会组织承销团,即联合其他券商共同承销。

如果是联合承销的话,主承销商将拿出70%的佣金分配给承销团其他成员。

承销团其他成员则需拿出60%给各自的经纪人用于销售,自己只收取剩下10%的佣金。

(三)佣金外支出佣金外支出是企业付给承销商的另一笔费用,由于其不确定性,不能被列人公开发行固定费用的预算中,因此又叫“不可计算支出”。

这笔费用主要是付给承销商在企业上市计划实施中的一些必要实报实销开支,如邮资、电话费或传真费等。

更多金融业资讯,案例、法规、分析、创新、PE/VC、IPO、三板、并购重组、银行、债市、信托、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换�、风险管控、基金管理、小贷、典当、担保、保险、互联网金融、行业知识等,学习、交流,尽在《中国资本联盟》平台微信公众账号:CACNORG。

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比较

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比较

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比较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比较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或者解决资金缺口的瓶颈,将企业推向资本市场,将其市场化,以此获得所需资金,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然而,许多中国企业在对上市蠢蠢欲动的同时,对如何上市、在哪里上市充满了疑惑和迷茫。

面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甚至更多的资本市场,他们无从选择。

本文将对在中国大陆本土以及境外三地如中国香港、美国和新加坡的资本市场上市的条件、方式、费用以及其他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向企业展现上市的概貌,给企业以上市的大致认识,并帮助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上市的资本市场和上市途径。

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以及新加坡上市的对比一、中国大陆上市1、在中国大陆本土上市的条件对中国企业来说,选择在本土上市,理应是自己的首选。

但是,面对《公司法》规定的中国企业的上市(主板)要求,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

《公司法》对企业上市要求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1)公司的总股本达到5000万股,公开流通的部分不少于25%;(2)公司在最近3年连续盈利;(3)公司有3年以上的营业记录;(4)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份额不能超过20%。

《公司法》当初对企业上市的要求是为国有大型企业定制的,所以定的门槛比较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越来越多的民营和合资中小企业成为经济中活跃力量,他们中许多有很强烈的上市愿望和需求,于是,《公司法》中对上市的要求严重阻碍了这些企业在国内上市的步伐和可能性。

中国证监会2000年通过了《创业板市场规则》(创业板草案),为中小企业在国内上市带来了希望。

但由于创业板的推出一再延迟,使人无法预测创业板推出的可能性和推出的时间。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块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强心剂,于是出现了2500多家企业排队申请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景象。

但是,这些企业仍然面临着很重要的问题,一是中小企业板的门槛不会比主板低很多,二是一样需要审核。

【融资】国内市场和香港市场上市费用比较

【融资】国内市场和香港市场上市费用比较

【关键字】融资国内证券市场和香港证券市场发行上市比较分析一、主要发行上市指标比较1、发行市盈率比较结论:香港市场的市盈率基本保持在10倍左右,而国内中小企业板的市盈率则为20倍左右,比香港市场高出近一倍。

也就是说,相同的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或国内上市,其发行价格相差一倍,国内资本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导致企业发行价格比香港市场高,在发行股数相等的情况下,通过国内市场筹资的金额也将比香港市场高出一倍。

分析过程:我们选取2004年在香港上市的H股(包括主板和创业板),测算H股市盈率水平,并和国内中小企业板的市盈率相比较。

资料来源: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经整理。

2、上市费用比较香港创业板的融资成本一般都较主板高。

香港创业板首次上市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专业费用,主要包括保荐人费用、公司法律顾问费用、保荐人法律顾问费用、申报会计师费用、物业估值费用、公关服务顾问费用等;二是印刷费用,包括招股章程、申请表格、股票及其它印刷费用和翻译费用等;三是市场推广费用;四是包括股票过户登记处费用、收款银行费用、包销商佣金、首次上市费、交易征费等其它费用。

以上费用除首次上市费及交易征费外,其它多种费用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但一般情况下,香港创业板的融资成本约占融资额的10%以上。

相对于香港市场,在国内上市的费用则要低得多。

注: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规定,目前承销费率为募集资金的1.5%-3%,但承销费率将会有所调整,如遇调整,公司将执行新的规定。

3、上市后的维护费用比较企业在香港上市后,每年的维持费用将很高,包括每年的律师费用、财务审计费用、非执行董事的薪金、投资者关系费用、独立研究报告费用、公司高管的责任保障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吸引和维持投资者对新上市公司的注意力和兴趣,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极其关键的,其费用也相对较高,加之海外的通信联络费用,上市后公司的管理费用等,据统计,规模较小的公司每年维护费用要200多万港元,一般规模的公司则需三五百万港元。

境内和香港的关于上市的披露规则

境内和香港的关于上市的披露规则

境内和香港的关于上市的披露规则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境内外上市公司的披露规则备受关注。

而在这一领域,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上市披露规则与国内有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境内和香港的上市披露规则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两地市场的法规要求和管理体系。

一、关于披露要求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披露要求主要由《证券法》、《公司法》、《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所规定。

其中,《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及时、全面、准确披露信息,确保信息内容明确、真实,并包括公司股权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重大合同、内幕信息等。

而《公司法》要求上市公司应当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向投资者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资料。

相比之下,香港的上市公司披露要求更加严格。

根据《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的披露要求覆盖了更多的方面,包括公司治理、内幕消息、重大交易、投资者关系、财务报告等。

香港证监会还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相关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以及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股价产生影响的任何重大情况。

二、关于信息披露透明度在信息披露透明度方面,境内和香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披露标准和披露频率上。

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披露标准较为宽松,一些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的问题。

而在香港,上市公司的披露标准非常严格,要求公司提供全面、详尽的信息披露,并且要求审计师对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上市后进行定期审计,并在公司定期报告中披露审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的验审意见。

在披露频率方面,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通常每年披露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而香港上市公司不仅需要按照相同的频率披露财务报告,还需要每年进行两次业绩预测的披露,以及定期披露公司内幕消息和重大交易等信息。

三、关于违规处罚和监管措施在违规处罚和监管措施方面,我国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都有严格的法规和制度进行监管。

在我国内地,证监会和交易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的披露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暂停上市甚至摘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比
较分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转载)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香港作为亚洲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优势明显,其成熟的市场运行环境,完善的投资银行服务,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制对于国内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已成为国内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目前在港上市的国内企业约130余家。

本文从市场制度、上市模式、优缺点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国内企业香港上市基本概况
香港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证券市场是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吸引了大量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在此开展业务。

香港证券市场也是国内企业股票海外上市的重要集聚地,对于中国内地的企业来说,香港市场作为本土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便于投资者认识和了解,已经成为中国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

例如,中国移动等以美国存托凭证(ADR)等形式在美国上市、同时也在香港上市之后,在香港市场上的流动性更高,香港市场的交易量占据主导性的地位,更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再融资。

据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的资料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市值为40807亿港元,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中名列第9位。

其中,中资背景企业130余家,总市值约占30%,已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1、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历程
从90年代始,香港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国内企业筹集国际资金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场所。

国内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起步阶段
中资取得香港上市地位是从1984年1月份开始的,也时是红筹股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

当时,为解决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康力投资的困境,由华润集团和中银集团
合组的新琼企业有限公司购买了康力投资约67%的股权。

1986年,为挽救出现严重坏帐及资金周转困难的嘉华银行,中信在港府促成并以外汇基金保收坏帐的条件下,收购了该行。

同期,由招商局及兆亚国际合组的新思想有限公司,先后注资4亿港元,收购了当时由港府授权怡富接管、靠外汇基金提供借贷的友联银行61%的股权。

1984年至1986年这段时间,越秀集团、粤海集团分别间接或直接收购香港的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地位。

1-2迅猛发展阶段
90年代初,中信通过收购泰富及后续的一系列资本运作,使得中信泰富迅速发展壮大,1992年8月,中信泰富被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中。

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中资在香港证券市场上掀起收购狂潮,中资在香港的收购活动急剧发展,内地的实力企业纷纷赴港“借壳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92年7月至1993年底的一年半时间,被中资收购或参股成为主要股东(持股10%以上)的香港上市公司有28家,占1993年底香港全部上市公司477家的%。

随着红筹股规模的扩大,红筹股成为香港证券市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投资板块。

1-3繁荣鼎盛阶段
1995年至1997年,深业控股、越秀交通,以及上海实业、北京控股、天津控股等政府概念股相继发行上市,红筹股开始被市场热炒注资重组概念,整体板块盛极一时。

从96年下半年到97年中,红筹股指数上涨了198%,超过当期恒生指数的涨幅4倍。

97年8月恒生中资企业成分股指数创出历史高点点。

1-4低迷盘整阶段
1997年至1999年,这一时期红筹股相继受亚洲金融风暴和“广信事件”的影响步入了低迷。

国企红筹股或是H股,无论新股发行还是后市表现,均不理想。

1999年1月
间,珠江钢管、北大荒两公司上市受挫,到2月份,山东国电第三次宣告招股失败。

10月15日,有意在市场上拿回22亿至25亿美元的中海油招股失败,宣布推迟上市,再一次震动香港及内地投资银行界。

与此同时,已上市的H股及红筹股也普遍跌破发行价。

以H股为例,在发行价位以上的仅科龙、熊猫、长城等少数几家。

许多中资企业的筹资计划被迫推迟。

1-5重整复苏阶段
2000年开始至今,随着红筹股市场逐步复苏,一级市场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2000年香港联交所主板和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为36和44家,集资金额4590亿港元,其中红筹股公司12家,集资金额高达3539亿港元,所占比例为77%。

红筹企业股在2000年一级市场能够取得骄人业绩的主要原因是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内的四大航母登陆香港大规模集资获得成功,仅这四大红筹企业股的集资金额就高达3266亿港元,占市场集资总额71%。

2001年香港主板市场融资氛围再次低迷,年内中银香港、渣打银行的大型上市计划都被搁置,盈富基金的再配售计划也迅速缩小,全年新上市公司数目为31家,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约为近238亿港元,同比下降近82%。

2002年始,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逐步高涨,国内企业香港上市再现繁荣。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企业政府色彩浓厚,包装过度。

上市以后未能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经营运作、会计审核制度、产业评估等等方面同香港惯用的规则还存在一定距离。

二是企业缺乏竞争力,盈利能力不强。

经营业绩逐年下滑,亏损家数逐年增加。

H股和红筹股1996年有2家亏损,1997
年有4家,1998年有8家,2000年则扩大到12家。

2001年所有H股和红筹股平均盈利仅几分钱。

三是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

H股公司业务运作以及监管乃至企业内部的政策变动等信息披露不及时,国际投资者无法清晰、及时地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造成的投资者信任危机。

四是公司治理不规范,管理水平低。

盲目更改募集资金,盲目投资,盲目多元化。

五是资产运作不灵活,二级市场再融资能力差,并波及拟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的筹资计划。

事实上,大部分海外上市企业目前已经丧失了在海外市场上的再融资功能。

99年珠江钢管、北大荒、中海油上市受挫,山东国电第三次招股失败;2000年几经反复的中石油勉强发行成功,但是筹资数额比计划减少了50亿美金。

受市场影响,中国电信、中银国际的发行计划一再推迟。

解决海外上市企业存在问题的关键是要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律办事,不能再把海外上市当成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窗口”。

应该大力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H股公司对外接触少,缺乏沟通渠道,公司管理层缺少这一习惯,信息发布非常突然,投资者心理准备不足,不少投资者觉得公司消息太突然,无所适从。

海外上市企业要通过重组及提升企业的价值,提高盈利能力。

许多公司资产质量差,市场好的时候看不出来,一旦出现危机,就显得生存能力不够。

另外,还要加强经营管理,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

3、国内企业上市对香港市场的影响
香港市场受来自内地上市企业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国内企业筹资的比重越来越大。

2001年香港证券市场的募集资金总量中有逾50%属于红筹及国企筹得的款项。

2月底,中海油在香港上市成为去年最大的IPO项目,募资近百亿港元;其后,中国民航信息、中国铝业、神州数码等有较大影响力的公
司也先后上市。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今年中国电信以及中银香港等重量级企业在香港挂牌,市场的集资金额中将有近70%属于红筹及国企筹得的款项。

其次,国内企业对香港市场的影响更趋明显。

前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联想集团跻身香港恒生指数中的指标股行列,其股价变动直接影响香港整体股市,2001年尤其明显,其中权重最大的中国移动公布上半年业绩报告后,虽然净利润同比增长%,但由于手机每户月消费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股票遭到基金抛售,公司股价下滑带动香港大市波动,并且波幅剧烈。

再次,中国国内企业和香港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不仅扩大了香港股市的规模和市值,提升了香港在全球股市中的地位,而且还改善了香港股市上市公司的结构,扩大了工业、能源、交通、通信、矿山、高科技产业的比重,改变了香港股市以往过分偏重地产和金融股的局面,有利于香港经济的结构转型以及股市的稳定和发展,为国际投资者更多地参与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机会。

据统计,从1993年起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青岛啤酒,至今年5月底为止,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各类来自内地的公司达130余家。

9年来国内企业在港融资七千多亿港币,占同期香港市场集资总额的6成以上。

红筹及国内企业的市价总值达13460亿港元,占整个港股市价总值的2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