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以强调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完着为基点,在新时期产 生强烈的反响,并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产生独特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 素质教 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潮,也是发展的趋势。然而,要形成相应的教育 模式并非易事。当今,教育界正围绕素质教育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和改革, 试图转变教育模式,提高人才质量。但是,这其中还有许多探层次的问题有待探 讨和研究,例如,人的素质的发展是否有质和量的规定呢?我国现行的各级教育 是否就是素质教育呢?在素质教育未倡导之前所实施的教育中,就没有体现人才 高素质的培养吗?等等。可见,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形成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 程。诚然,国家正确的教育方针的指导和适时有效的教育决策、教育改革是形成 和转变教育模式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针对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而导致人的片面发展问题,提出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是指人的内在本质的全面的充分发挥, 即不仅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发展,而且包括精神道德的发展;另一方面 是指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过程,是以生产 力的高度发展和私有制的消除为条件。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一种具有丰富内 涵的、科学的教育体系,它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提出的理论依据。并且,在我国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能性。
(二)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和补充。教育目的由两部分内容所 组成,一是包括教育应当培养具有何种功能的成员,二是包括教育所要形成的人 的素质及其结构。这两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整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 社会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提出不同的社会要求,并规定他所应形成的素质及其结 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适应现代要求的素质结构。由此可见,形成教育对象 素质结构的教育是内涵于教育目的,也就是内涵于全面发展教育之中。从这个角 度看,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数育并非矛盾,而是有机联系的。
提出,要着力培养,并且它是素质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正因为对素质及 其结构的深入探讨和认识,使得全面发展已不仅仅是从教育者角度,要求受教育 者应达到某种静态的现时水平,而且更是从受教育者角度,使受教育者具备满足 未来发展的可望水平和动态的潜能,即具备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全面素质。也就 是说,由于对素质的内涵和外延的重新认识,以及对素质教育的强化,使得全面 发展教育更加丰富、具体、深化。现在,学者们普遍认为,全面发展是以受教育 者多方面素质为基础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教育就是造就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 可见,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和补充。 五、结论
参考文献
[1] 苏冰星,杜高琴,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 [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 柳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 [J],人民教育,1995(7) [3] 支辅相,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对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目标的思考,
[J],教育研究, 1994(8) [4] 王玉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0(4) [5] 张劲,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示,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5(3) [6] 张振鹏,高九江. 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 [J],延安大学学报, 2005(3) [7] 张世贵,龚传芹. 论江泽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J],理论月刊, 2002(11)
论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河西电大:于健 学号:0912001450315 专业:09 秋行政专
天津河西广播电视大学
2011 年 11 月
摘要
全面发展教育作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一种基本教育方针,正逐渐演变为应 试教育,往往只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人的个性的发展。本文在阐明全面发展教育 和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弊 端,分析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联系和区别,提出了必须由全面发展教育 向素质教育过渡,才能解决现在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教育 素质 全面发展
一、引言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目的不仅反映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而
且也反映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可 见,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取向是相互作用、密切 联系的。早在5O年代,我国就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劳动者,即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 理论依据,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而提出的。这种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一直沿 袭至今。但在近些年来,教育界却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一种以全面提高受 教育者整体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即素质教育。而且,这种呼声愈来愈高,大有革 新全面发展教育之势。那么,我国一贯遵循的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的现状如何;素 质教育提出的基点是什么;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又是何种关系昵? 二、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及其现状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中,受教育者应形成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德、智、体、 美、劳五个方面。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一直没有科学的解释,都只是对素质结构 的详细分析。如果对素质这一核心概念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势必对受教育者 的素质结构及其组合规律的认识难以做到充分、合理和深入。然而,形成受教育 者的素质和合理的素质结构是教育目的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全社会强烈呼唤提高 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时,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重任只能依托于教育。于是,就 引起学者们对素质概念的引伸、探讨和分析。素质原属生理学、心理学范畴的概 念,强调先天性。而现在引伸到教育领域.则强调先天性与后天性的有机结合。 一般认为,素质是指人们先天自然的和后天社会的一系列身心倾向、特征、品质 的综合反映,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现在素质教育中所强调的素质相对于全面发展教育中的 德、智、体等几方面素质是有所丰富和补充。例如,个性心理素质是第一次单独
身体等各方面素质得以全面提高,是以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在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内,我们把个性教育观视为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将之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 立起来,予以排斥。人们忌谈个性,不敢理直气壮地提出培养和发展良好个性品 质的要求,似乎培养和发展了个性就纵容了个人主义,于是, 自觉不自觉地用 一个模子塑造各具差异的所有学生。虽然我们在理论上历来主张人与社会价值的 和谐统一,但在现实中却往往只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而忽略教育促进人的完善 的功能。可见,全面发展教育偏重教育的社会功能,忽视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个 性完善的功能。而素质教育不仅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更强调受教育者个性优势 的充分展示和发挥,即强调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和个性化教育已是当代 教育发展的宗旨。所以,素质教育是不同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观。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表述几经变化。但是,根据全面发 展教育提出的理论依据(即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内质不外乎二个方
面:一是要求受教育者德、智、体等几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培养受教育者 的独立个性。从教育实践来看,我国的教育从重德、重智到重视学生德、智、体 的分别发展,并未注重学生德、智、体几方面素质的联系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 从而导致学生非全面的发展, 即走向片面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个性与共性 发展的教育。但我国的教育模式向来只重共性的发展,强调完善人的共性与社会 需要的共性方面,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 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对立起来,排斥学生独立个性的培养,从而也损害了学生的 全面发展。那么,现实实施的教育并未达到全面发展教育的初衷,并未达到马克 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质的规定性,这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之间产生了矛盾 可见,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有待完善和发展。而现今提出的素质教育是否是解决 这一矛盾的突破口呢?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补充的关系,还是等同的关系 昵?不得不引人深思。 三、素质教育提出的基点
谈到素质教育提出的基点,人们首先自然就会想到与之相对立的应试教育。 近几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强烈呼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极力否定近代 以来我国一直沿袭的应试教育,大力提倡和推崇素质教育。这种教育思想的倡导, 是否植根于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素质的片面发展呢?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学者们 对这两种教育的分析和概括。柳斌同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当前我们提出的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 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黄甫全同 志认为,应试教育是“一切围绕考试要求,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育”。应试教 育主要高度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考评,用考评成绩来选拔人才,来衡量一个 人的整体素质。我们可以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一级都 是通过严格的、统一的文化考试,层层选拔上来。考试成绩的优劣就决定了一个 人的乾坤。至于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如何,都是软指标,不受重 视。可见,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素质的片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根本基点之一。
全面发展教育在实施中已表现出它的局限性:一是学生并非全面和谐发展; 二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忽视。基于此,素质教育思潮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迅然掀起。 那么,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何种关系,它们在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地位如何 呢?在此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思考,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素质教育是不同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观。从素质教育提出 的基点来看,它有别于现行的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对 受教育者实施德、智、体等方面的影响,使受教育者达到某种静态的现时水平的 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遵从受教育者原有素质的发展水平以及 未来的可望水平和潜在能量,促进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取向是辩证统一的。我国的全面发展教 育方针应完善人的共性和社会需要的共性方面,同时也要重视人的个性的全面发 展。而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偏差,它主要表现为,在政府的教育决策中
历来只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忽视教育在培养个性、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尽可 能发展方面的价值;总是要求教育出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者轻视教育的 长期效益。“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在相当程度上和“平均发展”概念等同,一 种规格,一个模式,千校一面,千人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大制约了学生特长和潜力的发挥 那 么,这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偏差,进而导致受教育 者的个性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不一致。事实上,教育就是完善和发展个性的过程,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是以高素质的人、健康的个性为重要标志。然而,在 我国个性化教育都长期受到忽视。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就是强调个性发 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 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宗旨”可见,注重个性发 展,最终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就是重视个性和谐发展 的教育,同时也重视共性的发展。我们从素质的概念不难看出,素质是人身心倾 向和特征的整体反映,它既有先天的遗传性,又有后天的获得性。由于学生个体 先天秉赋参差不齐,后天成长经历和接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自然每个学生有其 自身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及区别于他人的身心倾向和特征。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 的各方面素质施加有效的影响,积极促进个性发展,从个性发展中体现学生共性 的发展。所以,强调素质教育,是更尊重人的个性,注重在共性中充分完善个性, 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由此可见,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另 一重要基点。 四、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