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高要求:能与同伴合作参与运动竞赛,或组成小组共同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并能有意识选择有利于提高职业素质的运动项目进行自我锻炼。
( 2)掌握科学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手段。
基本要求:具有阅读和学习教材的主动性,并按其中提出的指导意见,学会制 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较高要求:具有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并善于总结经验与教训,适时 修订和完善个人锻炼计划。
来自百度文库
( 1)通过心理卫生教育,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懂得身心变化的原因,尝试逐步提 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较高要求: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学会用理性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 2)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基本要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体验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享受经运动 消耗→体力恢复→不断提高过程带给自己的精神快感。
(三)课程的目标体系
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应以大教育观为基本立足点,既要考虑目标 达成的多层次性,以及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也要从多个侧面对课程目标定性。
重在提高学生健康素质、 增强学生体魄, 培养学生朝气蓬勃、 乐观向上的态度, 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拼搏的毅力、健康的生活方 式、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课程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必修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 过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 等七个方面, 构建包括认知、 技能和情感三要素在内, 且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和职 业特点的目标体系。 为了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将通过课程设置模块化, 来设 定基础模块中的必选内容, 选择拓展模块 A 中有利于健身娱乐和便于开展的选项 内容,以及拓展模块 B 中对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有利的限选内容。
(二)课程的具体目标
为了对课程总目标提出的要求有更清晰的了解, 可以按不同要求分别从运动参 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养等七个方 面具体加以描述。
1.运动参与
( 1)具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行动。
基本要求:能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当天,应保证进行 体育锻炼。
1 小时的课外
较高要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承受运动负荷和克服体力障碍,提高抗挫 折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 3)通过运动竞赛提高竞争意识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基本要求: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价值观,领 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
较高要求:通过运动竞赛中的公平竞争,认识唯有遵守符合道德标准的竞争法 则,才能培养稳定的心理状态。
4.适应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本课程要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力求按“工学结 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除需要做到课程设置模块化、 优化课程内容和改革 教学方法,均衡选择基础性、传统性、实用性、健身类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 目;还应采取课内外结合的办法, 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努 力促使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在下午 课后组织学生进行 1 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体育与健康作为高中学历阶段一门综合类公共必修课程, 它以身体练习为主 要手段, 力求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的内容、 方法、 原理等要求进行 有机整合, 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的主旨功能, 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 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基本要求:经常通过报刊、广播和电视关注和了解体育运动的知识,观看国内 外各种体育赛事。
较高要求:懂得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自己感兴趣运动项目,乃至 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
( 2)掌握 2 项以上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技能。
基本要求:有兴趣选择 2 项以上适合自我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并不断努力提 高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
2.增强体能
( 1)通过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力求提高学生速度、力量和耐力 体能素质的水平。
基本要求:能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在毕业时《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成绩 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1000m跑(男)、 800m跑(女),掷实心球或仰卧起坐(女)、引 体向上(男), 50m跑或立定跳远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在第一学年把有利于提高健康意识、发展体能素质、 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适应生存环境和体现合作精神的运动项目、 技能和方法 列为必选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田径类、 体操类、 球类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四个 系列,规定教学时数不得少于总学时的 50%(折合 4.5 个学分)。
基础模块——必选课程内容( 72 学时)
3.三年(四年)级顶岗实习期间,应创造条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 到体质健康标准,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1 小时,达
(二)课程内容
为了全面达成课程的总目标和实现具体目标,应立足基础、拓展和探究的教育 发展观, 根据共同要求、 个性发展和职业需要, 按课程设置的 3 个模块确定课程 的内容与时数。
1.根据共同要求确定必选课程内容
较高要求:能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 行锻炼,并在不断坚持与熟练中养成习惯。
( 2)通过学习与职业生涯有关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 质。
基本要求:能站在“重新学会生存”的高度,认识从事职业和生存体育对提高 “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
较高要求:能根据人类发展的生存理念,学习鲜明演绎生存法则的运动项目, 不断提高适应特殊工作环境的应变能力。
6.社会适应
( 1)通过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基本要求:具有参与活动的意识和愿望,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的体育活动中学会 与同伴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较高要求: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的体育活动中,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 成体育锻炼过程。
( 2)通过组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的能力。
( 2)积极参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提高速度、力量和耐 力水平。
基本要求:具有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目标意识和行为方式,积极主动 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较高要求:毕业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优秀等级,获得阳光体育奖 章。
3.运动技能
( 1)具有获得和了解体育运动知识的兴趣。
基本要求:具有组织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 的组织才干。
较高标要求:学会用“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处世原则,解决体育锻炼 中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和矛盾。
7.职业素质
( 1)通过学习与职业有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性疾病的意识和能 力。
基本要求:在了解自己专业性质与未来所处工作环境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学 习有关职业性疾病的知识。
三、课程目标与体系
(一)课程的总目标
通过为本课程安排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知识的 理解,掌握有利于促进健康、调节心理、团队合作、学会生存、美化生活、职业 生涯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学会 组织运动竞赛、 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和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 增强对个人职业 健康水平和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 具有维护公众健康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养成 经常性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 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 活方式。
本课程的任务是: 通过传授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知识、 运动技能、 技术 和方法, 以及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 帮助学生增强体能素质、 提高综合 职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
(一)课程理念
( 4)能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保障措施,不断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基本要求:具有改善与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 并能设法了解各种养生保健方法, 对预防近视、肥胖给予特别关注。
较高要求:能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有氧健身手段,或学会 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来达到改善身体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5.心理健康




系列 1
系列 2
系列 3
系列 4


课内 课外
健康教育 专题讲座
8 学时
田径类项目 体操类项目
球类项目
(跑、跳、投)
(支撑、攀
(足、篮、排)
爬、悬垂、腾跃)
16 学时
12 学时
36 学时
(0.5 学分 ) ( 1 学分) (0.7 学分) (2.3 学分) 要求通过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国家学 生体质健康标准》来弥补练习时数的不足
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
本课程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 力,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合作和组 织能力等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 通过对“公开、 公平、 公正”竞争法则的认识和
体验,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符合职业道德的文化态度、 法制观念, 以及艰苦 创业的竞争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服务。
较高要求:在运动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 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 3)具有防范和处置运动创伤的知识和能力。
基本要求:对所从事运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并能大致了解事先应采 取哪些防范措施。
较高要求:能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并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 的简单方法。
较高要求:能与同伴或医院合作建立医务监督机制,并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 况调节体力训练的量和强度。
( 3)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基本要求:遵守学校正常的作息制度,把握“广谱适量”的用餐原则,避免导 致营养不良,懂得平衡膳食和环境卫生对保障身体健康的意义。
较高要求:在学习之余,能通过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娱乐和休闲,以及与同伴 合作从事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 为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奠定基础。
说明:( 1)选择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内容,应充分体现与体育教育的直接或 间接相关, 重在讲述一般常用健康和保健知识, 以及与职业特点、 环境有关的职 业病防治知识, 大力宣传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 动的重要意义, 提倡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主而构建的运动生活方式, 并力 求做到把过去在室内课堂讲授的体育理论文化知识, 包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健康 教育知识,都融入实践课中。
课程总目标
具体目标
四、课程设置与内容
(一)课程设置
1.一年级 2 个学期总计 72 学时,对所有学生开设规定项目的必选课(基础模 块),并达到修满 4.5 个学分的基本要求。
2.二年级 2 个学期共计 72~90 学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体状 况开设以健身、娱乐、养生和保健为主的选项课(拓展模块 A);根据某些特殊 专业的需要,创造条件开设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限选课(拓展模块 B),并达到修 满 4.5 个学分的基本要求。
1.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 的基本目标之一, 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立足于“大健康”观, 并通过科学锻炼和传 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 技能和方法, 帮助学生普遍达到 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使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营养不良、 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体魄, 以及养成终生体 育锻炼习惯服务。
2.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本课程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把体育与健康教育与人的成 长、人的价值观、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 生的个性发展、 满足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 并通过构建自主、 探究和合作等新的 学习方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为提升他们 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服务。
4.身体健康
( 1)能够了解一般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
基本要求:对一般传染性和主要非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预防有大致了解。
较高要求:对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明确的认识,并懂得如 何防范。
( 2)具有协调体力发展与促进身体健康之间关系的能力。
基本要求:能有意识为促进身体健康而关注自己的体力状况,并懂得采取有效 措施增强体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