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消食化滞剂中代表方剂保和丸和枳实导滞丸

中医知识:消食化滞剂中代表方剂保和丸和枳实导滞丸
中医知识:消食化滞剂中代表方剂保和丸和枳实导滞丸

中医知识:消食化滞剂中代表方剂保和丸和枳实导滞

消食剂包括消食化滞与健脾消食两类。其中消食化滞剂主要适用于食积内停之证。临床上常见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泄泻等。方剂组成主要以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等为主。由于食积易阻气机,又容易生痰化热,故常配伍理气、化湿、清热之品。代表方剂主要有保和丸和枳实导滞丸。接下来中公卫生人才网的老师就以这两个方剂为基础为大家进行讲解。

保和丸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趣味方歌:神父下山敲陈锣(神曲、茯苓、半夏、山楂、连翘、陈皮、莱菔子)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方解】君: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

臣:神曲---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

佐:半夏、陈皮---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散结助消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

枳实导滞丸

【组成】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

趣味方歌:三只神灵宰神猪(大黄、黄芩、黄连、枳实、神曲、茯苓、泽泻、白术)【功效】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食积证。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方解】君:大黄---攻积泻热

臣:枳实---行气消积

佐: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痢;茯苓、泽泻---渗利水湿而止泻;白术---健脾燥湿,使攻积而不伤正;神曲---消食化滞,使食消则脾胃和

【配伍特点】“通因通用”

【例】保和丸的组成不包括:

A.山楂

B.神曲

C.麦芽

D.莱菔子

E.半夏

【答案】C。解析:保和丸组成趣味方歌:神父下山敲陈锣(神曲、茯苓、半夏、山楂、连翘、陈皮、莱菔子)。不包括麦芽,故答案选C。

【例】以下方剂用于治疗湿热食积证的是:

A.保和丸

B.枳实导滞丸

C.健脾丸

D.枳实消痞丸

E.枳术丸

【答案】B。解析:枳实导滞丸主治湿热食积证。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以上就是消食化滞剂中保和丸和枳实导滞丸的知识点总结,更多中医学知识请继续关注中公卫生人才网!最后祝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

超好的中医方剂学记忆口诀

1.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2.泻下剂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3.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4.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7.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当归甘草生8.姜大枣桔梗) 3.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4.清热剂 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人参半夏竹叶麦冬粳米石膏)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方剂复习

方剂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40分)。 1.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剂专著是( )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医方集解》 2. 在中医学史上,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著是( ) A.《黄帝内经》B《医方考》 C.《伤寒杂病论》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修的中成药药典的方剂专著是( ) A.《五十二病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医方集解》 D.《伤寒杂病论》 4. 三仁汤中应用杏仁的作用是( ) A.宣降肺气以化湿 B. 宣降肺气以通便C.宣降肺气以平喘D宣降肺气以调水 5. 君药的含义指( ) A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B针对兼病、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制约君、臣药烈性、毒性的药物D针对主病因主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6. 某患者症见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口溻面赤,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治法宜( ) A.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B. 苦寒直折,泻火解毒 C. 清泻肝胆实火 D. 清热凉血,透热养阴 7.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均能温中补虚,但其中理中丸并能:( ) A. 里缓急 B. 降逆止呕 C. 健脾燥湿 D. 甘温除热 8. 黄土汤的主治证候.下列错误的是( ) A. 出血血色鲜红 B. 四肢不温 C. 面色萎黄 D. 舌淡苔自 9. 龙胆泻肝汤组成药物中无( ) A.泽泻 B. 车前子 C. 木通 D. 滑石 10. 藿香正气散的功效是( ) A.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B.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C.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D.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11. 滋阴疏肝法的代表方是( ) A. 逍遥散 B. 一贯煎 C. 六味地黄丸 D. 大补阴丸 12.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固涩剂的适应证( ) A. 气虚自汗证 B. 肺虚久咳证 C. 虚寒泄泻证 D. 湿热带下证 13.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是( ) A. 行气散结,消痞除满 B.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C.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D. 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14. 四神丸配用补骨脂的作用是( ) A. 温壮下元.涩肠止泻B.补肾助阳.温脾止泻 C. 温脾暖胃.固涩止泻 D.温补脾肾,收涩止泻 15. 麦门冬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A.肺胃阴虚,气机逆上B.肺胃宣降失常,痰气逆阻 C.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D.肺肾阴虚、复感疫毒 16. 二陈汤的功效是( ) A.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B. 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C.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D.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17.生脒散中配用五味子的作用是( ) A. 敛阴止汗 B.敛肺止咳 C. 收涩止泻D.敛心安神18.镇肝熄风汤的病机是( ) A. 肝阳上亢、风阳上扰B.肝经热盛、热极动风。 C. 阴虚阳亢、气血逆上D.真阴大亏、虚风内动。 19. 气虚发热症,治宣首选( ) A. 当归补血汤B.四君子汤 C. 小建中汤 D. 补中益气汤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2017考研新增方剂学内容

2017考研新增方剂学内容 一、重点方剂(下列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 解表剂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舒气机。 理气剂 柴胡舒肝散: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枳实消痞丸: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失笑丸) 祛湿剂 二妙散: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 二、掌握方剂(下列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解表剂 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通,表寒轻证服之康。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和解剂 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妊娠腹中绵绵痛,调肝理脾可为功。 清热剂 栀子豉汤:山栀香豉治为何,烦恼难眠胸窒宜,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泻黄散: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建功。 祛暑剂 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补益剂 人参蛤蚧散:人参蛤蚧做散服,杏苓桑皮草二母,肺肾气虚蕴痰热,咳喘痰邪一并除。 八珍汤: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人参养荣汤:人参养营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石斛夜光丸: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丝苁;青葙草决菊杏药,参味连苓蒺草风; 再入犀羚清虚热,养阴明目第一功。 七宝美髯丹: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具,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肝肾精血虚。 左归饮:补肾滋阴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苓草同煎服,肾阴亏损此方医。 右归饮:右归饮中用附桂,地杞萸药杜草配。鹿菟当归易炙草,丸能温阳添精髓。 龟鹿二仙胶: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精气神,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 安神剂 交泰丸:心肾不交交泰丸,一份桂心六份连。怔忡不寐心阳亢,心肾交时自然安。 固涩剂 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消带下粘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清带汤:清带汤中薯茜草,龙骨牡蛎海螵蛸。赤带二钱芍苦参,白带三钱术鹿角。 理气剂 四磨汤:四磨汤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加味乌药汤: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姜草伦,配入延胡共七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理血剂 丹参饮:心腹诸痛有妙方,丹参十分做提纲,檀砂一分聊为佐,入咽咸知效验彰。 治风剂 玉真散: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治燥剂 益胃汤: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服,甘凉滋润生胃津。 祛湿剂 当归拈痛汤: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祛痰剂 小半夏汤:小半夏汤用夏姜,药虽两味效佳良。呕吐痰多因浊逆,祛痰降逆即能康。 滚痰丸: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顽谈怪症力能匡。 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定痫丸: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蒲远半夏,胆星全蝎蚕琥珀,竹沥姜汁草朱砂。

中医方剂学歌诀

中医方剂学歌诀 1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3.1大羌活汤 大羌活汤九味变,去芷加防己知独; 再加黄连白术好,散风寒清湿热妙。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4.1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4.2香苏葱豉汤 香苏葱豉源香苏,加入豆豉和葱白,解表调气安胎好,妊娠伤寒头身痛。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五味加。 6.止咳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苑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6.1金沸草散 *** ***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3.1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4.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4.1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 程氏柴葛解肌汤,柴葛草芍芩地黄, 丹皮知母贝母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1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薄荷粳米荆芥蝉, 玄参石膏甘麦冬,风疹急投莫迟疑。 1.3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1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1.2仓廪散 原方加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白豆蔻汤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白豆蔻汤7方 1《杂病源流犀烛》卷四。 组成: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 功能主治:呕吐哕。 2《医方类聚》卷一○八引《御医撮要》。 组成:白豆蔻(去皮)1分,白术1两半,人参( 去芦头)1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不止。 用法:每服3钱,加生姜1分(拍碎),水1盏,煎 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日3次。 注意事项:忌生冷、桃李。 3《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组成:白豆蔻(去皮)半两,诃黎勒(炮,去 核)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炒)半 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 炙)3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肠胃受湿,濡泻无度,腹痛,饮食不 化。 用法:每服5钱匕,切薤白3寸,水1盏半,煎至7 分,去滓,空心温服,每日2次。 4《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组成:白豆蔻(去皮)1两,半夏(为末,生姜汁 和作饼,焙干)1两,槟榔(锉)1两,丁香1两, 甘草(炙锉)1两,青橘皮(去白,切,焙)1 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虚气寒,饮食无味,呕吐冷痰,噫 时闻食气。 用法: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 分,去滓温服。 5《圣济总录》卷四十五。组成:白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锉)2两,陈橘 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芎藭1两,白茯苓( 去黑皮)1两,干姜(炮)1两,丁香半两,甘 草(炙,锉)3分,白檀香(锉)1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弱,呕吐不下食。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 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 6《圣济总录》卷四十四。组成:白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 芎藭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汤 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2两,甘草(炙)3分,干姜(炮)半两,丁香半 两。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虚不进饮食。 用法:每服1钱半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 个(擘),同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 候。 7《医统》卷五十二。 组成:黄连1钱,葛根1钱,天花粉1钱,麦门冬1 钱,五味子5分,白豆蔻5分,陈皮5分,黄柏7 分,甘草7分。 功能主治:酒毒消渴。 用法:水2盏,加竹叶20片,煎1盏,温服。

方剂学(五)

方剂学(五)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A1型题{{/B}}(总题数:50,分数:50.00) 1.药物组成中无茯苓的是 ? A.半夏厚朴汤 ? B.厚朴温中汤 ? C.枳实消痞丸 ? D.苏子降气汤 ? E.逍遥散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六一散中甘草和滑石的比例为 ? A.5:1 ? B.6:1 ? C.1:6 ? D.7:1 ? E.1:5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温病条辨》所说“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体现方剂的配伍特点,具体指的是 ? A.安宫牛黄丸 ? B.至宝丹 ? C.紫雪 ? D.紫金锭 ? E.苏合香丸 (分数:1.00) A. √

C. D. E. 解析: 4.银翘散与桑菊饮所共有的药物是 ? A.银花、桑叶 ? B.连翘、菊花 ? C.连翘、桔梗 ? D.竹叶、薄荷 ? E.杏仁、荆芥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5.小蓟饮子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 ? A.当归、蒲黄 ? B.藕节、木通 ? C.生地黄、滑石 ? D.大黄、车前子 ? E.栀子、淡竹叶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6.清暑益气汤治证的表现不包括 ? A.体倦少气 ? B.心烦口渴 ? C.身热汗多 ? D.神疲谵语 ? E.脉虚数 (分数:1.00) A.

C. D. √ E. 解析: 7.竹叶石膏汤的组成是 ? A.由白虎汤减粳米,加人参、麦冬而成 ? B.由白虎汤减粳米,加半夏、麦冬、竹叶、人参而成? C.由白虎汤减知母,加人参、麦冬、竹叶而成 ? D.由白虎汤减知母,加半夏、麦冬、竹叶、人参而成? E.由白虎汤减知母、粳米,加麦冬、竹叶、人参而成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8.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治应选用 ? A.羌活胜湿汤 ? B.桂枝汤 ? C.麻杏甘石汤 ? D.九味羌活汤 ? E.小青龙汤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9.镇肝熄风汤的君药为 ? A.白芍 ? B.代赭石 ? C.怀牛膝 ? D.鲜生地 ? E.生龟板 (分数:1.00) A.

方剂学选择题

二、B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若干道试题题干组成。每一道试题题干从本组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其英文字母代码填入相应题号后()内。同组中的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多次、或一次也不选用。 1. A.白头翁汤 B.普济消毒饮 C.凉膈散 D.清瘟败毒饮 E.清营汤 (1)主治大头瘟的方剂是( B )。 (2)主治热毒痢疾的方剂是( A )。 2. A.痰饮呕吐 B.胃虚有热之呃逆 C.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D.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E.上实下虚喘咳证 (1)苏子降气汤的主治证是( E )。 (2)旋覆代赭汤的主治证是( C )。 3. A.滋阴活血,养血安神 B.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C.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D.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E.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1)归脾汤的功效是( C )。 (2)酸枣仁汤的功效是( D )。 4. A.小蓟饮子 B.黄土汤 C.咳血方 D.槐花散 E.十灰散 (1)肝火犯肺之咳血证,治宜选用( C )。 (2)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治宜选用( A )。 5. A.和法 B.清法 C.补法 D.温法 E.消法 (1)消导化积剂属于“八法”中的( E )。 (2)祛痰剂属于“八法”中的( E )。 6. A.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B.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C.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D.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E.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1)完带汤的功用是( A )。 (2)真人养脏汤的功用是( B )。 7. A.青蒿鳖甲汤 B.温脾汤汤 C.清暑益气汤 D.龙胆泻肝汤 E.生脉散 (1)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2)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证的代表方是()。 8. A.温脾汤 B.补中益气汤 C.导赤散 D.参苓白术散 E.清胃散 (1)主治心经热盛证的代表方是()。 (2)主治脾虚夹湿证的方剂是 ( ) 。 9. A.佐助药 B.佐制药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模拟试卷3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保和丸的药物组成为 (分数:2.00) A.白术,木香,黄连,甘草,白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 B.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C.苏叶,半夏,茯苓,柴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 D.山楂,麦芽,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解析:解析:保和丸重用酸甘性温之山楂为君,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而平,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二药同用为臣,能消各种食物积滞。食积易于阻气、生湿、化热,故以半夏、陈皮辛温,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味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均为佐药。 2.保和丸的主治证为 (分数:2.00) A.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B.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C.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D.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解析:解析:保和丸主治食滞胃脘热。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厚腻。重用酸甘性温之山楂为君,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而平,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二药同用为臣,能消各种食物积滞。食积易于阻气、生湿、化热,故以半夏、陈皮辛温,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味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均为佐药。配伍特点:诸药配伍,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热清湿去,则诸症自除。 3.枳术丸的用法是 (分数:2.00) A.白汤下 B.啜粥服 C.荷叶裹烧饭为丸,用白汤下√ D.陈米汤送服 解析:解析:以荷叶裹烧饭为丸,取其养脾胃而升清,以助白术健脾益胃之功。荷叶与枳实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清升浊降,脾胃调和,使脾健积消。 4.枳术丸的药物组成是 (分数:2.00) A.枳实白术√ B.枳实苍术 C.枳壳苍术 D.枳壳白术 解析:解析:枳术丸的组成为枳实、白术。 5.下列方剂中自术用量为枳实一倍的是 (分数:2.00) A.枳术丸√ B.保和丸 C.枳术汤 D.枳实导滞丸

方剂学

方剂学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的药物治疗处方。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治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运用学科。中医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 1由单方过渡到复方是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随着此类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总结出关于方剂作用的规律性认识,治法理论就应 运而生了,这是方剂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越。 3成氏所开创的“方论”研究方法,标志着对于方剂的认识开始由经验上升为理论, 促使方剂学从临床各科中分化出来,是方剂学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1《五十二病方》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2东汉末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被后世尊为“万书之祖”。 3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 4明代朱橚等编纂的《普济方》几乎将唐以前的方剂收罗殆尽,是古代最大一部方书。 5宋代官药局筛选各地名医验方编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纂成的药典。 刘完素著《宣明论方》,阐述寒凉清热之法;张从正著《儒门事亲》,详论攻下祛邪之法; 李杲著《脾胃论》,辨析补益脾胃之法;朱震亨著《丹溪心法》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药方论》,中首次运用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对《伤寒论》中 20首方剂的配伍作用进行分析。 临床常用治疗大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方法,简称“八法”. 汗法:即通过开泄腠理,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吐法:即通过宣雍开郁及涌吐的作用以去除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毒物的一种治疗方法。 下法:即通过泻下通便,是积聚在体内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水饮等有形实邪排出体外的一种治疗方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以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温法:即通过温里去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以消除脏腑经络的寒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清法:是指通过清泄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等作用,以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症的一种治疗方法。 补法:即通过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或加强脏腑功能,主治因气血阴阳不足或脏腑功能虚弱所引起的虚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消法:即通过消食导滞和软坚散结等作用消除体内因气血痰水虫食等久积而成的有形之痞结癥块的一种治疗方法。 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的将二味或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常见药物配伍的形式: 1同类相须:指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运用,通过药物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特殊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2异类相使:指主要功效虽异但作用环节关联的药物配合应用,其中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通过辅药对主药的协同或互补作用而提高疗效,或产生新的功效。 配伍增效的机理不同,可分以下类型。 (1)将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同用,藉其共性以协同增效,并利用辅药之个性特长而增强主药的治疗效果。

方剂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40分)。 1.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剂专著是( )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医方集解》 2. 在中医学史上,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著是( ) A.《黄帝内经》B《医方考》 C.《伤寒杂病论》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修的中成药药典的方剂专著是( ) A.《五十二病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医方集解》 D.《伤寒杂病论》 4. 三仁汤中应用杏仁的作用是( ) A.宣降肺气以化湿 B. 宣降肺气以通便C.宣降肺气以平喘D宣降肺气以调水 5. 君药的含义指( ) A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B针对兼病、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制约君、臣药烈性、毒性的药物D针对主病因主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6. 某患者症见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口溻面赤,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治法宜( ) A.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B. 苦寒直折,泻火解毒 C. 清泻肝胆实火 D. 清热凉血,透热养阴 7.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均能温中补虚,但其中理中丸并能:( ) A. 里缓急 B. 降逆止呕 C. 健脾燥湿 D. 甘温除热 8. 黄土汤的主治证候.下列错误的是( ) A. 出血血色鲜红 B. 四肢不温 C. 面色萎黄 D. 舌淡苔自 9. 龙胆泻肝汤组成药物中无( ) A.泽泻 B. 车前子 C. 木通 D. 滑石 10. 藿香正气散的功效是( ) A.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B.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C.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D.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中医方剂学汤头歌诀126首

中医方剂学汤头歌诀126 第一单元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 发热恶寒头项痛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 桂麻相合名各半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 姜桂麻黄芍药甘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 紫菀百部同蒸用二辛凉解表剂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 甘桔芦根凉解法 咳加杏贝渴花 粉 杏仁甘草四般施伤寒服此汗淋漓 芍药甘草姜枣同太阳如疟此为功 喘咳呕噦渴利慰细辛半夏兼五味 陈皮桔梗草荆添感冒咳嗽此方先 竹叶荆牛薄荷豉风温初感此方宜

热甚栀芩次第施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 芦根为引轻清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 主治风热咳喘证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 薄荷少许姜三片 去参名为败毒散第二单元一寒下齐I」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 救阴泻热功偏擅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肠痈初起腹按痛杏仁甘草薄荷饶热盛阳明入母膏 四药组合有擅长辛凉宣泄效力彰 枳桔柴前羌独苇四时感冒有奇功加入消风治也同泻下剂 枳实厚朴犬黄饶急下阳明有数条 桃仁瓜仁芒硝襄苔黄脉数服之康

二温下剂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 攻下冷积温脾阳三润下剂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能润肠 肠胃燥热便秘证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双蓉 肾虚津亏肠中燥四逐水剂十枣汤 十枣汤中遂戟花 控涎丹用遂戟芥干姜当归人参草阳虚寒积证可疗 枳朴杏芍蜜犬黄仲景用治脾约方 泽泻升麻枳壳从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三单元强人伏饮效堪夸莓苗大枣也可嘉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更用黄苓加姜枣半夏人参甘草从少阳百病此为宗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 煎加姜枣表兼里 柴胡芒硝义也尔蒿苓清胆汤 俞氏蒿苓清胆汤 赤苓枳壳兼碧玉二调和肝脾剂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散郁除蒸功最奇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 补泻并用理肝脾三调和肠胃剂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用连苓 寒热互结心下痞枳实苓夏白芍将妙法内攻并外攘仍有桂枝大黄汤 陈皮半夏竹茹襄湿热轻宣此法良 柴苓术草加姜薄调经八味丹梔着 防风白术煎丸酌若作食伤医便错 干姜草枣人参添和胃降逆病自痊 第四单兀清热剂清气分热剂

方剂学_许文忠_理血剂

熟悉: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 熟悉: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槐花散。 了解:失笑散、丹参饮、鳖甲煎丸、四生丸。 [说明:需掌握的方用“▲▲▲”标志,熟悉方用“▲▲”标志,了解方用“▲”标志,无标志的为参考方。]理血剂主要用于血瘀及出血证候,选方16首,按其功效分为活血祛瘀和止血两类。 1.活血祛瘀本类方剂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结之证。其中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与泻热攻下同施,功能破血下瘀,适用于血热互结之下焦蓄血证。血府逐瘀汤与复元活血汤均治胸胁瘀积疼痛,但前者活血化瘀与行气开胸止痛同用,适用于血瘀气滞,留结胸中之证;后者活血化瘀与疏肝通络并行,适用于跌打损伤,瘀阻胁下之证。补阳还五汤以大剂补气与小量活血药相配,功能益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之中风。温经汤、生化汤均可用治妇科经产方面,但前者温经散寒,养血行瘀,重在温养而不在攻逐,是治冲任虚寒,兼有瘀血内阻所致月经不调的常用方;后者化瘀生新,温经止痛,多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之证,是产后的常用方。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瘀血阻滞胞宫诸证。失笑散与丹参饮均能治疗血瘀心腹疼痛,但前者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见长,多用于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而见少腹急痛之证;后者以行气与活血祛瘀相配,多用于心胃诸痛。鳖甲煎丸集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诸法于一方,主治疟疾日久不愈,寒热痰湿与气血搏结形成之疟母,或气滞血瘀日久,癥积结于胁下者。 2.止血本类方剂均有止血作用,主治各种出血证。其中十灰散、四生丸、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均为凉血止血方剂,主治火热迫血妄行之出血证,其中十灰散凉血止血之中收敛清降与祛瘀并用,可广泛用于上部各种热证出血,为常用的急救止血剂。四生丸与咳血方均治上部出血,但四生丸以凉血止血为主,长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衄;咳血方主要用于肝火犯肺之咳血,重在泻肝火,化痰热而治本。槐花散、小蓟饮子均治下部出血,但前者善于清肠疏风,主要用治肠风便血;后者长于利水通淋,主要用于血淋尿血。黄土汤属温阳止血之剂,功能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出血,尤多用于便血与崩漏。1.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及分类? 2.试结合生化汤的药物组成,分析其药物配伍关系及主治。 3.小蓟饮子既可治血淋,又可治尿血,其机理何在? 4.试分析黄土汤中“刚柔互济”的配伍方法。 5.咳血方治咳血、用药有何特点?

方剂学趣记及功效

一、一、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麻黄汤(干妈姓桂)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三勺桂枝汤)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小青龙汤(少尉将军甘心下跪吗) 解表蠲饮、止咳平喘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九味羌活汤(苍白生防穷辛勤干活)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 1.2辛凉解表 银翘散(芦桔、金中豆联合银猪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 桑菊饮(国老乘舟去聚杏楼、过桑河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 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喘咳 1.3扶正解表 败毒散(江河两湖富佬、舟桥双活穷人)发汗解表、散风祛湿感冒风寒湿祛二、泻下剂 2.1寒下 大承气汤(硝黄朴实) 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 2.2温下 温脾汤(谁敢在黄府抄人)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脐腹冷痛 2.3润下 麻子仁丸(黄世仁烧杏脯通便)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肠胃燥热、大便干结 济川煎(鞋子牛肉贵吗)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老年肾虚、肠燥便秘 2.4逐水十枣汤(芜花赶早集) 攻逐水饮悬饮 三、和解剂 3.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三人伴胡琴) 和解少阳少阳病 蒿苓清胆汤(夏至陈代画黄凌草和青

竹) 清胆利湿、和胄化痰少阳湿热症 3.2调和肝脾 四逆散(采枝草药)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阳郁厥逆症 逍遥散(河龟少将令采猪草)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肝郁血虚 痛泻要方(城防少树) 补脾泻肝腹痛泄泻 3.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三人扮双簧) 和胄降逆、开结消痞胃气不和 四、清热剂 4.1清气分热 白虎汤(母草米糕) 清热生津阳明气分热盛 竹叶石膏汤(十国老人冬夏喝米粥)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热暑病气津两伤 4.2清营凉血 清营汤(银翘清营、东西单元连地租)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 犀角地黄汤(黄角要牡丹)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热入血分证 4.3清热解毒 凉膈散(肖何将军迷住了黄山草桥)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热聚胸膈 黄连解毒汤(三黄子) 泻火解毒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 普济消毒饮(湖河陈舟残桥栏、草原牛马琴声连) 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大头瘟 4.4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十亩草原竹地少、黄山连接西单桥)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 4.5清脏腑热 龙胆泻肝汤(黄子龙推木车、当地卸柴草)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肝胆实火、肝胆湿热 左金丸(鲢鱼清肝) 清肝泻火、降逆止呕肝火犯胃

常用消导方剂

消导 凡能消化饮食导行积滞的药物均称消导药,由消导药组成的方剂叫消导方。 运用消导方药以消除食积腹胀,消化不良或痞块积聚等证的方法叫消导法,也称消食化滞法,属消法范畴。 本法适用于伤食,食滞证,证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畅或泄泻,或下痢等。同时,也适用于痰食气血积聚或痞块症瘕等证。 本法对虚证应慎用或禁用。如脾虚运化失职所致的食滞,应配以健脾和胃药同用,久病体虚无实证,不宜使用。 枳术丸 -------------------------------------------------------------------------------- 【组成】 枳实(炒)250g,白术(炒)500g。 【主治】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 【正文】 用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荷叶75g ,加水煎煮,滤过,用煎出液泛丸,干燥,即得。 功效:健脾消食,行气化湿。 枳实导滞丸 -------------------------------------------------------------------------------- 【组成】 大黄十两,神曲(炒)、枳实(麦炒)各五钱,黄芩(酒炒)、黄连(酒炒)、白术(土炒)、茯苓各三钱,泽泻二钱。

【主治】 痢疾,脘腹痞闷,腹痛,大便窘迫,小便黄赤涩少,或大便不通,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正文】 用法:共研细末,蒸饼,用神曲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开水送下。 功效:消滞利湿,泄热通便。 鳖甲煎丸 -------------------------------------------------------------------------------- 【组成】 鳖甲炙十二分,桃仁二分,柴胡、蜣螂熬各六分,乌扇炮、黄芩鼠妇熬、干姜、大黄、桂枝、石苇去毛、厚朴、瞿、紫葳、阿胶各三分,蜂窠炙四分,赤硝十二分,芍药、牡丹去心虫熬各五分,人参、半夏、葶苈各一分。 【主治】 疟疾日积不愈,胁下痞硬有块,成为疟母。 【正文】 用法:以上23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现代用法:取灶下灰三斤,黄酒10斤,浸灰内滤过取汁,煎鳖甲成胶状,其余二十二味共为细末,将鳖甲胶放入炼蜜中,和匀为小丸,每服3g,每日三次。] 功用:消痞化积。 运用: 1.本方为消?化结之名方。以胁下癖块,触之鞭痛,推之不移,舌黯无华,脉弦细为证治要点。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习题

理血剂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主治下焦蓄血的方剂是() A 血府逐瘀汤 B 大黄牡丹汤 C 桃核承气汤D温经汤 E 生化汤 2.胸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有定处,舌有瘀斑,脉涩者宜选用() A血府逐瘀汤 B补阳还五汤 C生化汤 D失笑散 E 鳖甲煎丸 3.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黯淡,苔白,脉缓无力宜选用() A 血府逐瘀汤 B 补阳还五汤 C 大秦艽汤 D大定风珠 E 温经汤 4.补阳还五汤的病机是()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血虚血瘀 D寒凝血瘀 E 痰阻血瘀 5.患者漏下不止,月经不调,血色暗而有块,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者宜选用() A温经汤 B 补阳还五汤 C 桂枝茯苓丸 D复元活血汤 E 血府逐瘀汤 6.生化汤的君药是() A川芎 B 炮姜 C当归 D桃仁 E 甘草 7.复元活血汤中的君药是() A大黄、桃仁 B 桃仁、红花 C 柴胡、当归 D大黄、柴胡 E 当归、瓜蒌8.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者宜选用() A小蓟饮子 B 十灰散 C 咳血方 D黄土汤 E 桃核承气汤 9.吴瑭称“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 B十灰散 C槐花散 D失笑散 E 黄土汤 10.黄土汤中的反佐药是() A 黄连 B 生地 C 黄柏 D附子 E 黄芩 二、多项选择题 1.组成中均含有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的方剂是( )( )( )( )( ) A桃核承气汤 B复元活血汤 C血府逐瘀汤 D补阳还五汤 E生化汤

2.桂枝在方中起温通血脉作用的方剂是( )( )( )( )( ) A桂枝汤 B温经汤 C桃核承气汤 D小青龙汤 E当归四逆汤3.组成中含有栀子、大黄的方剂有( )( )( )( )( ) A凉膈散 B咳血方 C十灰散 D小蓟饮子 E黄土汤 4.下列方中可以治疗血热之吐血、衄血的有( )( )( )( )( ) A犀角地黄汤 B十灰散 C黄土汤 D黄连解毒汤 E小蓟饮子 三、填空 1.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原方用量为。 2.复元活血汤主治。 3.小蓟饮子的君药是。 4.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的方剂是。 5.槐花散主治。 6.主治阳虚便血的方剂是。 7. 丹参饮主治。 四、名词解释 1.刚柔相济 五、简答题 1.请写出理血剂的分类及代表方剂。 2. 血府逐瘀汤配伍有何特点? 3. 写出补阳还五汤的配伍特点。 4. 请写出失笑散的组成、功效、主治。 5. 写出温经汤的配伍特点。 6. 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为何配伍辛温之桂枝? 7. 黄土汤主治什么病症,其配伍特点如何? 六、问答题 1. 分析比较黄土汤和归脾汤之异同点。 2. 朱砂安神丸、温胆汤、归脾汤、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均治失

方剂学

A1型题 1.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 A.小建中汤 B.温胆汤 C.四逆汤 D.当归四逆汤 E.理中丸 2.与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无关的是 A.药味用量 B.主治证候 C.药力大小 D.药物的药性 E.剂型 3.慢性疾病的治疗宜选用 A.散剂 B.硬膏剂 C.汤剂 D.针剂 E.丸剂 4.反佐药作用包括 A.辅助君臣药之力 B.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消除君臣药之毒 D.监制君臣药之偏 E.缓解君臣药之峻 5.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珍稀或贵重药物 B.针对方证主要病机的药物 C.用量最大的药物 D.兼有多种功效的药物 E.无毒副作用的药物 6.少用丸剂的方剂类别是 A.开窍剂 B.清热剂 C.补益剂 D.健脾消食剂 E.消食化滞剂 7.解表剂不宜用于 A.疮疡初起 B.外感风寒 C.风温初起 D.水肿见有表证者 E.麻疹已透 8.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的方剂是 A.小陷胸汤 B.苓桂术甘汤 C.二陈汤 D.枳实薤白桂枝汤 E.温胆汤 9.以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为主要作用的方剂是 A.龙胆泻肝汤 B.小蓟饮子 C.五苓散 D.导赤散 E.八正散 10.下利兼有表证宜使用的方剂是 A.藿香正气散 B.芍药汤 C.保和丸 D.参苓白术散 E.四神丸 11.无表里双解之功的方剂是 A.九味羌活汤 B.小青龙汤 C.五苓散 D.藿香正气散 E.青蒿鳖甲汤 12.表里双解剂适用于 A.表证已解,里未结实者 B.表里同病之证 C.表里俱热证 D.表里俱寒证 E.表寒里热证 13.开窍剂适用于 A.表邪未解,里热炽甚之神昏 B.阳明腑实之神昏谵语 C.汗出肢冷,气微遗尿之神昏 D.邪气壅盛,内闭心包之神昏 E.风毒侵入肌腠、经脉之牙关紧急 1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效是 A.疏风泄热,宣肺止咳 B.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C.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D.疏风解表,清肺泄热 E.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15.炙甘草汤的功效是 A.益气温阳,滋阴复脉 B.滋阴清热,养血复脉 C.益气温阳,健脾补肺 D.滋阴补肾,益气复脉 E.益气养血,敛阴复脉 16.白头翁汤的功效是 A.清热化湿,涩肠止痢 B.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C.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D.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E.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17.理中丸的功效是 A.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B.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C.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D.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E.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18.一贯煎的功效是 A.温补肝肾 B.滋阴疏肝 C.滋阴降火 D.滋补肝肾 E.滋养肺胃

中医方剂学 目录 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 1.麻黄汤1.麻黄加术汤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3.大青龙汤4.三拗汤5.华盖散2.桂枝汤1.桂枝加葛根 汤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桂枝加桂汤4.桂枝加芍药汤3.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4.香苏散1.香苏葱豉汤2.加昧香苏散 5.小青龙汤1.射干麻黄 汤2.小青龙加石膏汤 6.止嗽散金沸草散 7.正柴胡饮 第二节辛凉解表 1.银翘散银翘汤 2.桑菊饮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汤越婢汤 4.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 汤 5.升麻葛根汤1.竹叶柳 蒡汤2.宣毒发表汤 葱豉桔梗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 1.败毒散1.荆防败毒散2.仓廪散 2.参苏饮 3.麻黄细辛附子汤 1.麻黄附子甘草汤2.再 造散 4.加减葳蕤汤1.葱白七 味饮2.千金葳蕤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 1.大承气汤1.小承气汤2.调胃承气汤3.复方大 承气汤 2.大黄牡丹汤1.清肠饮2.阑尾化瘀汤3.阑尾清 化汤4.阑尾清解汤 3.大陷胸汤大陷胸丸 第二节温下 1.大黄附子汤 2.温脾汤1.三物备急丸 2.三物白散 第三节润下 1.麻子仁丸(脾约丸) 五仁丸2.济川煎 第四节逐水 1.十枣汤控涎丹 2.舟车丸 3.疏凿饮子 第五节攻补兼施 1.黄龙汤新加黄龙汤 2.增液承气汤 3.承气养营汤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柴胡枳桔汤 2.大柴胡汤厚朴七物汤 3.蒿芩清胆汤 4.达原饮1.柴胡达原饮 2.清脾饮 第二节调和肝脾 1.四逆散1.柴胡疏肝散 2.枳实芍药散 2.逍遥散1.加味逍遥散 2.黑逍遥散 3.痛泻要方 第三节调和肠胃 1.半夏泻心汤1.生姜泻 心汤2.甘草泻心汤3.黄连汤 第四章清热剂 第一节清气分热 1.白虎汤1.白虎加人参 汤2.白虎加桂枝汤3.白 虎加苍术汤 2.竹叶石膏汤第二节 清营凉血 3.清营汤清宫汤 4.犀角地黄汤(芍药地 黄汤)1.神犀丹2.化斑汤 第三节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1.泻心汤 2.栀子金花汤3.清瘟败 毒饮 2.凉膈散 3.普济消毒饮 4.仙方活命饮1.五味消 毒饮2.四妙勇安汤 第四节清脏脏热 5.导赤散清心莲子饮 6.龙胆泻肝汤1.泻青丸 2.当归龙荟丸 7.左金丸1.戊己丸2.香 连丸 8.苇茎汤桔梗汤 9.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 汤 10.清胃散泻黄散 11.玉女煎 12.葛根黄芩黄连汤 13.芍药汤黄芩汤 14.白头翁汤 15.白头翁加甘草阿胶 汤 16.防风通圣散 17.石膏汤 第五节清虚热 1.青蒿鳖甲汤 2.清骨散秦艽鳖甲散 3.当归六黄汤 第五章祛暑剂 1.清络饮 2.香薷散 3.六一散益元散碧玉散 鸡苏散 4.桂苓甘露散 5.清暑益气汤李东垣清 暑益气汤 第六章温里剂 第一节温中祛寒 1.理中丸《伤寒论》附 子理中丸桂枝人参汤理中 化痰丸 2.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当归建中汤大建中汤 3.吴茱萸汤吴茱萸加生 姜半夏汤 第二节回阳救逆 1.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 逆加人参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 汁汤参附汤 2.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 汤 3.黑锡丹医门黑锡丹 第三节温经散寒 1.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 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 汤 2.阳和汤小金丹中和汤 第七章补益剂 第一节补气 1.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 砂六君子汤异功散保元汤 2.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朮 散 3.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 汤举元煎升陷汤 4.生脉散 5.人参蛤蚧散 6.人参胡桃汤 7.玉屏风散 8.完带汤易黄汤清带汤 第二节补血 1.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圣 愈汤胶艾汤 2.当归补血汤 3.归脾汤 第三节气血双补 1.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 参养荣汤泰山盘石散 2.炙甘草汤加减复脉汤 第四节补阴 1.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 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 丸 2.左归丸左归饮 3.大补阴丸虎潜丸 4.一贯煎 5.二至丸 6.桑麻丸 7.石斛夜光丸 8.补肺阿胶汤 9.月华丸 第五节补阳 1.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十 补丸 2.右归丸右归饮 第六节阴阳双补 1.地黄饮子 2.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 丹 第八章固涩剂 第一节固表止汗 1.牡蛎散 第二节敛肺止咳 1.九仙散 第三节涩肠固脱 1.真人养脏汤桃花汤赤 石脂禹余粮汤 2.四神丸 第四节涩精止遗 1.金锁固精丸 2.桑螵蛸散缩泉丸 第五节固崩止带 1.固冲汤 2.固经丸 3.易黄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