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论肝为血室
血瘀体质讲解与调理方法
血瘀体质详解与调理方法直接进入主题。
血瘀体质是所有体质中最糟糕的一种体质,这种体质如果再不用中医来调理,得的不是大病就是重病。
所谓的大病,就是肿瘤、癌症这种病症。
所谓的重病就是心脑血管中风等病。
咱们现代的很多人一听到西医讲的这些病名马上就吓得腿软,可一听说血瘀没感觉。
这真的是咱们的人性啊,西医要让你来治疗,会恐吓吓唬你,你一听这么严重就乖乖就范。
可中医仁慈,一般不会吓唬人,就算是问题比较严重也会说,没事,调理调理就好了。
可咱们很多人啊,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一听没什么大不了,反正死不了,就会继续作自己的身体。
今天,赤脚宁愿做一回坏人,告诉血瘀体质的朋友们,赶紧重视起来,赶紧把身体调一调,否则真的会死人。
别等到生大病重病再来后悔,现在行动起来,把血瘀调一调,这可能真的救自己一命!赤脚为什么要把血瘀体质说的这么严重?因为血瘀体质的前方就是万丈深渊了,再往前走就真的可能万劫不复了。
如果大家觉得赤脚说的太严重了,咱们来打个比方跟大家说明。
我们身体的血瘀对应于大自然的水,血瘀就是血管里有垃圾或者血液流动变慢了,那对应于大自然就是咱们的河道湖泊海洋的水里全是垃圾,水都流不动了。
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一下,会发生什么?水里面会长出各种霉菌,各种虫子,水会发臭,鱼会死亡然后臭气熏天,染污的水会产生各种病毒微生物,然后让人类和其他动物致病致死,最终人类和地球会一起走向灭亡。
回到人的身体里,如果血液里垃圾很多,也一样会造成同样的问题。
血管堵在心脏叫心梗,堵在脑袋里叫脑梗,堵在动脉叫做粥样动脉硬化,堵在静脉叫做静脉曲张,堵在肝脏叫做肝硬化或者肝癌,堵在子宫叫做子宫肌瘤,堵在皮肤叫做肌肤甲错。
这些病症个个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如果不拆除随时都有爆炸可能。
如果血液里的垃圾长期得不到清理,这些垃圾在全身流淌,这些垃圾就是潜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如果在爆发就可能引起一场癌变风暴。
讲了这么多,赤脚用一句话来总结:血瘀体质的人别再麻木了,自己再不重视就晚了!血瘀体质的人会有哪些症状表现?第一,血瘀体质的人,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痛。
论五脏血液循环的构造特征
()17 3 :4 . f] 叶任高 3 陈裕盛, 方敬爱. 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
两组经治疗后均取得明显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 .3 对照组治疗 33%, 后总有效率7%, 0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00 ) p .5 。
表 1 两组 临床疗 效 比较
【.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0 34 5 :4-2 1 ] 20 ,()2 9 5 .
使用索尼数码相机对五脏 ( 肝, , , 的血管铸型标本摄影。 心, 脾 肺 肾) 使
用 奥林 帕斯光 学显 微镜 对五 脏 ( , , , , 的组织 切片 摄影 。 心 肝 脾 肺 肾)
联 合激素 治疗原 陛肾病 综合 征疗效 明显优 于单纯 使用激 素治疗 。 代药 现 理 研究表 明 , 黄芪具 有双 向调 节机 体免疫 反应 , 改善机 体对 抗原 的清除力 ,
根据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 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 肾脏疾病诊断与治
疗及疗 效标准专 题讨论纪 要》 的标 。 全缓解 : 完 尿蛋 白总量 <O2/ 4 .g 2h,
论 五 脏 血 液 循 环 的构 造特 征
孟 繁伟
( 山东 中医药高 等专科学 校 解 剖生理教研 室 山东 烟台 240 ) 6 1 0
中医最经典的一句话
中医最经典的一句话1.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3.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4.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5.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6.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7.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8.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9.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1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11. 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12.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13.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脾喜燥而而恶湿。
14.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15.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6. 百病生于气;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7. 久病先针足三里。
18.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19.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20.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21.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22.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23.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4.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25.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唐] 孙思邈26.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唐] 孙思邈27.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28.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29.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30.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31.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2.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33.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34.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35.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中医护理
一、名解1.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整体护理和辩证施护的原则,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医疗活动,对病人及人群进行全面照护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障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同病异护:是指对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患者体质差异,或疾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证候,应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措施与方法。
3.异病同护:是指对同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相同证候,就可以采用同样的护理原则、措施与方法。
4.阴阳:指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5.五行:指木、火、土、金、水等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6.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所表现于外的胜利功能和病理现象。
7.气: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精致物质。
8.六淫:即风、寒、暑、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9.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和现象做出的不同情志反应。
10.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经络及脏腑内的血浆。
11.望神: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外住表现,来了解脏腑精气盛衰,判断病情轻重以及顾后的一种方法。
12.诊脉时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称为“单”,又称浮取或轻取。
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称为“按”,又称沉取或重取。
指力不轻不重称为“寻”,又称中取。
13.八纲辩证: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综合,把疾病表现的类别、部位、性质、邪正、盛衰情况,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群。
14.体质:又称禀赋、禀质等,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癥瘕中医辩证论治
癥瘕中医辩证论治 妇⼈胞中结块。
伴有或胀,或痛,或满、甚或出⾎者。
称为症瘕。
症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
症,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分,瘕,痞满⽆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定处,病属⽓分。
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聚,⽇久则⾎瘀成症,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每以症瘕并称。
《⼴韵》⽈:“癥,腹病也。
《说⽂》⽈: “瘕,⼥病也。
”症瘕⼀证,泛指⼀切腹内结块,临床上以妇⼥为多见。
正如《徐灵胎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
妇科论》中所指出的:“妇⼈之疾,与男⼦⽆异,惟经期胎产之病不同,并多癥瘕之疾,其所以多癥瘕之故。
亦以经带胎产之⾎,易于凝滞,故较之男⼦为多。
”所以妇科⽴专章讨论。
主要是指⼦宫、胞脉,胞络及冲任脉等部位发⽣的结块或伴疼痛的疾患。
症与瘕既有区别⼜有联系,如《证治准绳·⼥科·积聚癥瘕》篇⽈: “症积在腹内或肠胃之间,与脏⽓搏结坚牢,虽推之,不移,名⽈症。
“瘕者,假也。
其结聚浮假⽽痛,推移乃动也。
”明确地指出了症与瘕在症状上的区别。
但因其病形相类,难以截然分开,且瘕聚⽈久。
由⽓及⾎,病情发展,每多成症,故临床上每多症瘕并称。
与症瘕⼀名相类的有积聚,《景岳全书。
杂证谟。
积聚类》⽈:“积者。
积垒之谓,由渐⽽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不常者也。
由此⾔之,坚硬不移者,本有形也。
故不移者⽈积;或聚或散者,本⽆形也,故⽆形者⽈聚,”从其包块的质地⾔之,积同症类,为有形可征;聚与瘕似,聚散⽆常,故⼜有症积、瘕聚之名,但症瘕发⽣于下焦为多。
在症瘕积聚的分类⽅⾯,古⼈论述颇详,有五积六聚七症⼋瘕之说。
《证治准绳·⼥科·积聚症瘕》篇中概括地说: “古⽅有五积六聚七症⼋瘕之名,五藏之⽓积名⽈积,故积有五;六府之⽓聚名⽈聚,故聚有六。
……若夫七症⼋瘕则妇⼥居多。
”五积六聚之名最早见于《难经》,所谓五积者,即⼼之积⽈伏梁,肺之积⽈息贲。
肝之积⽈肥⽓,脾之积⽈痞⽓,肾之积⽈奔豚。
金匮要略妇人病外治法探析_闫军堂
122第13卷 第7期 2011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7 Jul . ,2011《金匮要略》妇人三篇,最早提出了妇科疾病分类与辨证论治的方法,仲景以脉证为依据,定出理、法、方、药,有内治法,亦有外治法,方药配伍精当,奠定了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基础,堪称为妇科学之鼻祖。
外治法是《金匮要略》妇人病治疗方法的重要部分,仲景首先运用外治法治疗妇科疾病。
如用狼牙汤以沥阴中、蛇床子散之纳阴中,开创了妇科冲洗和阴道纳药的先河。
仲景采用外治法治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溯其源,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1]载:“……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剂)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
”这正是外治法在古代临床上的应用。
在《灵枢·寿夭刚柔篇》[2]记载:用棉布浸药酒熨贴以治“寒痹”。
又《灵枢·经筋篇》[2]治疗“卒口僻……治之以马膏……以膏熨其颊。
”用马膏热熨患侧,以在临证实践中不断丰富了外治法的内容及主治范围。
由于妇女解剖和生理上的特点,妇科病用外治法治疗具有特殊意义。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在病变部位施以外治药或在内治的同时辅以外治法,以提高疗效并减轻胃肠道反应,进而缩短疗程。
因为病邪侵蚀局部,采用外治法给药,药力直达病所,其法简便而主动直接,故而疗效突出。
本文系统梳理仲景外治法治疗妇人病的特色,以期为临床辨治有所裨益。
1 针刺法针刺法,是指采用针刺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本法在《金匮要略》中凡三见,一则见于:“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
”(《金匮二十·十一》)本条论述妊娠伤胎的证治。
按逐月分经养胎之说,妊娠七月,为手太阴肺经养胎之时。
若此时心火气盛,火乘肺金,致肺失清肃治节之职,影响气血津液的敷布,而使胎失所养,还可妨碍水道通调,气滞水停。
中医护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医护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主纳气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2.病人冷汗淋漓,兼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多属A、阴虚证B、阳虚证C、亡阴证D、气虚证E、亡阳证正确答案:E3.“筋之余”是指A、毛B、面C、发D、唇E、爪正确答案:E4.寒邪的致病特点是:A、易于动血B、易伤阳气C、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D、易于伤肺E、为病缠绵维愈正确答案:B5.久病患者不能食,而突然暴食,多食A、脾胃之气旺盛B、脾胃之气将绝C、脾胃之气恢复D、脾胃之气渐弱E、脾胃气虚正确答案:B6.冬季气候寒冷,阴寒偏盛,应多食温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最符合三因制宜中的A、因地制宜B、因人制宜C、因病制宜D、因时制宜正确答案:D7.一风湿患者,舌象由舌淡苔薄白变为舌红苔黄厚而干,说明A、病位转深B、病情恶化C、病退好转D、病位转浅E、病情进展正确答案:E8.为全面展开对病人的护理,中医护理的核心是A、辨病护理B、异病同护C、对症护理D、辨证施护正确答案:D9.室内温度偏高适合于下列哪类病人A、阳虚证B、青壮年C、阴虚D、实热证E、肝阳上亢正确答案:A10.《备急千金要方》的“大医精诚篇”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告知作为医护人员,对待患者应该做到A、冷嘲热讽B、冷嘲热讽C、一视同仁D、诚挚体贴正确答案:D11.“将军之官”指:A、肝B、脾C、肾D、心E、肺正确答案:A12.约束纵行诸经的是:A、任脉B、冲脉C、带脉D、督脉E、阴阳维脉正确答案:C13.肝的功能为:A、主气B、纳气C、统血D、行血E、藏血正确答案:E14.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A、脾B、心C、肝D、肾E、肺正确答案:D15.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A16.以下哪项不是拔罐的治疗作用()A、祛风散寒B、行气活血C、通经活络D、解毒杀虫E、消肿止痛正确答案:D17.属于阳的味是:A、酸B、苦C、咸D、辛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D18.肝在体为:A、骨B、肉C、皮D、筋E、脉正确答案:D19.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A、肾与肝B、肺与肾C、脾与心D、心与肺E、肝与脾正确答案:A20.产后哺乳期间,饮食宜富于营养、容易消化、补而不腻,不适宜食用A、温热熟食B、骨头汤类C、寒凉生冷D、粥类稀饭正确答案:C21.成都、重庆等地由于湿气比较重,人们多食辣椒、花椒以除湿,最符合三因制宜中的A、因病制宜B、因时制宜C、因人制宜D、因地制宜正确答案:D22.“实”的病机是:A、邪盛正衰同时存在B、邪气亢盛,正气未衰C、真实假虚证D、真虚假实证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B23.可用阴阳相互转化解释的是A、阴中求阳B、阴损及阳C、阴病治阳D、寒极生热E、寒者热之正确答案:D24.主升清的脏是:A、脾B、肺C、肾D、心E、肝正确答案:A25.面色身背具黄,色黄而鲜明者,为A、阴黄B、萎黄C、疳积D、黄疸E、阳黄正确答案:E26.面见青色,脉见弦象的是:A、肝病B、脾病C、肺病D、心病E、肾病正确答案:A27.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手走头B、从足走腹C、从胸走手D、从头走足E、从足走头正确答案:C28.用寒凉方法护理热性病的护法是A、热因热用B、寒者热之C、寒因寒用D、热者寒之E、虚则补之正确答案:D29.病情变化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护理中首先要注意A、夜间防暑B、夜间病情变化C、夜间防寒D、睡前活动锻炼E、晚上按时就寝正确答案:B30.阴阳属性的征兆是:A、水与火B、上与下C、左与右D、寒与热E、动与静正确答案:A31.属血瘀阻滞所致疼痛的特点是A、走窜胀痛B、刺痛固定C、隐痛喜按D、沉重酸痛E、冷痛喜热正确答案:B32.与胆相表里的是:A、肾B、脾C、肝D、心E、肺正确答案:C33.喜胜:A、喜B、怒C、思D、恐E、悲正确答案:E34.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A、辨病施护B、整体观念C、整体观念和辨病施护D、辩证施护E、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正确答案:E35.廖某,男,60岁。
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太经典了!!
肝主筋,肾主⾻,脾主⾁,⼼主脉,肺主⽪⽑—太经典了!!《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脾主⾁,⼼主脉,肺主⽪⽑,多么精辟。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脉的问题,治⼼没错。
只要是⽪肤病⽑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脏1、⼼:⼼为神之居、⾎之主、脉之宗。
在五⾏属⽕;⽣理功能:①主⾎脉;②主神志;⼼开窍于⾆,在体合脉,其华在⾯,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肠相表⾥。
2、肺:肺为魄之处、⽓之主,在五⾏属⾦;⽣理功能:①主⽓,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调节⽓⾎运⾏;肺上通喉咙,在体合⽪、其华在⽑,开窍于⿐,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肠相表⾥。
3、脾:脾为⽓⾎⽣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属⼟。
⽣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开窍于⼝,在体合⾁,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
4、肝:肝为魂之处,⾎之藏,筋之宗。
在五⾏属⽊,主升主动。
⽣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开窍于⽬,在体合筋,其华在⽖,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
5、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属⽔;⽣理功能:①藏精、主⽣长发育与⽣殖;②主⽔;③主纳⽓;在体为⾻,主⾻⽣髓,其华在发、开窍于⽿及⼆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
六腑1、胆:⽣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理功能:受纳腐熟⽔⾕,胃以降为和。
3、⼩肠:⽣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腹主液”4、⼤肠:⽣理功能:传化糟粕,⼤肠主津。
5、膀胱:⽣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化功能。
6、三焦:⽣理功能:通⾏元⽓,总司⽓机和⽓化,为⽔液运⾏的道路。
中医五⾏相⽣相克,是⼀种朴素的唯物主义。
是千百年来劳动⼈民的智慧结晶。
是中医辩证治病的⾄上法宝。
⼈体五脏通过相⽣相克的这⼀规律,在源源不断地影响和修复⼈体的⾃⾝健康。
⽣则顺,克则病。
五脏相⽣为正常⼈,五脏相克为⾮正常⼈,即病⼈。
“热入血室证”源流探讨
(2102FY130100)  ̄中医药基础学科名词术语规范研究
作者简介:赵凯维( 1982 ̄) ꎬ女ꎬ助理研究员ꎬ博士研究生ꎬ从
事中医治则治法与中医养生理论研究ꎮ
△通讯作者:李冬雪(1979 ̄) ꎬ女ꎬ副研究员ꎬ从事中医药领域
础ꎮ
2 晋隋唐时期“ 热入血室” 理论传承与发展
2 1 “ 热入血室” 针刺适应证之论
魏晋时期ꎬ王叔和在张仲景学说基础上对热入
血室也进行了描述ꎮ 如« 脉经病可刺证» 中说 [4] :
“ 阳明病ꎬ 下 血 而 谵 语ꎬ 此 为 热 入 血 室ꎮ 但 头 汗 出
者ꎬ当刺期 门ꎬ 随 其 实 而 泻 之ꎬ 濈 然 汗 出 者 则 愈ꎮ”
“ 热入血室证” 源流探讨
❋
赵凯维1 ꎬ张华敏2 ꎬ刘寨华1 ꎬ葛 瑶3 ꎬ李冬雪3△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ꎬ北京 100700ꎻ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ꎬ北京 100700ꎻ 3.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北京 100039)
摘要: “ 热入血室证” 为中医证候名词术语之一ꎮ “ 热入血室证” 一词出现之前ꎬ文献与之对应的多为“ 热入血室” 一词ꎬ其含
血室证” 一词出现之前ꎬ文献与之对应的为“ 热入血
室” 一词ꎮ 199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医
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ꎬ以“ 热入血室证” 为
规范名 [1] ꎮ 其定义为:邪热侵入血室ꎬ以少腹灼热
疼痛ꎬ拒按ꎬ月经量多ꎬ或闭阻不下ꎬ发热口渴ꎬ烦躁
如狂ꎬ入夜谵语ꎬ舌红绛ꎬ脉数为常见症的证候ꎮ 现
« 诸病源候论伤寒谬语候» 云:“ 伤寒四五日ꎬ脉沉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火血相搏,瘀结血室
精神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治疗-火血相搏,瘀结血室(一)主证:喜怒无常,时狂时癫。
癫则神识颠倒,不知秽浊、着耻;狂则六亲不识,打人骂人,登高狂歌,呼喊,其者裸体奔跑。
月经期尤甚。
甚时多伴彻夜不眠。
平时月经紫黑,有瘀血块,经期紊乱,甚或经闭。
舌质红绛,或罩紫气,或有瘀斑、瘀点,苔多黄腻,脉或沉数、或浮取数、重按涩。
(二)证候分析:《经》日∶"喜则伤心,怒则伤肝"。
肝伤则气机上逆,逆气郁结则化火; 火能酿痰,也能入血;血能令火难散;火能令血不循经脉而瘀结。
火邪属阳,瘀血属阴。
《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阴阳胜复,故时癫时狂。
火邪只盛故打人骂人,高歌狂呼;瘀血阻窍故神识颠倒,不知秽耻。
经期冲任脉盛,经汛来潮,反助邪火,故病势益甚。
但因瘀血阳滞,经血欲外泄而不遂,故周期紊乱,甚则经闭。
经色紫黑,或有瘀块,以及舌有斑点。
皆为血瘀之外候,脉数苔黄为火之征.(三)辨证须知1.本型以时癫时狂、狂癫交替发作为特征,属于情感、行为、思维乱的部分表现之一。
2.本型系由火邪和瘀血两者共同作祟,缺一即不能构成。
3.本型之火多系五志所化,尤其以肝气郁结化火为多见。
它既不同阳明腑实证又不同热结阳明证,也不同火痰扰神证,临床务必留意。
4.本型仅见于女子,月经不调、经危异常,病起于经期,三者必具其一,方可诊为本型。
5.本型与桃仁承气汤所主治的证型同为热入血室,临床极易混淆,鉴别在于∶ ①本型火邪较后者更盛,且系内生,治拟通腑祛瘀与泻火凉血并重;②桃仁承气汤型的火邪多系外邪乘血室血虚入里而转化,治拟通腑祛瘀为主,佐以辛温之桂枝,既助活血之力,又具微散在表余邪之意。
(四)治疗法则:泻火凉血,祛瘀醒神。
(五)选方用药:新制桃仁承气汤。
鲜生地150~250 克(捣汁,分冲),生大黄60~120 克(泡汁分冲),桃仁9~15 克,丹皮9~15 克,红花6~12 克,郁金9~15 克,胆星6~12 克,香附6~15 克,甘草6~15 克加减法;痰多者加白矾1.5~3 克(研末分冲)、九葛蒲6~12 克,肝气不舒加柴胡9~15 克,气郁甚者加木香6~12克,气结者加枳实6~12 克,火邪不甚者减大黄、生地的剂量。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调五脏,养六腑,百病从此不再生(1)五脏六腑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本源,无论是养生还是疗疾都无外乎是对五脏六腑的调养。
比如说季节养生强调“顺四时适寒暑”,治病疗疾依靠药物性味的寒热温凉,最终落在实处,所调的养的还是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就是一个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关系着人的生、长、壮、老。
凡是人体有了病,无论大小,不管轻重缓急,都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
无论是风邪外感,还是情志内伤,只要殃及脏腑令其功能失调,疾病也就随之上身。
人的健康是由里及表的,只有脏腑平衡,气血精津才能充盈畅达,身体才能健康安泰。
中医之脏腑不同于西医,是指广义上的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几大系统。
一脏与一腑相对应,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
五脏的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与化生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容纳水谷与传化糟粕。
只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气血精津运输畅达,水液糟粕各行其道。
要想调养五脏六腑就应该真正了解其好恶,而不能只缘其在此身中,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和神志,是五脏六腑之主,心神明则脏腑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健旺、精神饱满、神清志明;小肠主化物而分清泌浊,其功能运行正常,能将水谷所化的精微物质上达于脾进而运输周身,将无用的水液和糟粕下输于膀胱和大肠。
心与小肠相表里,二者经脉相连,气血相通,所以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相互影响,只有二者同调,相互兼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掌管着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有“血海”之称。
若肝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血液调配失常,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养肝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
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阴,是里主内;胆为阳,是表主外,故治胆的病要调肝,肝病同样也要利胆。
脾与胃相表里,二者同为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脾主运输和消化,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运输全身以维持生命,另一方面也管理着体内水液的运输。
《伤寒论》热入血室
《伤寒论》热入血室——摘自中华医药网热入血室是以妇女为主的伤寒热病过程中的一种特异性疾病,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在现存《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对热入血室的病因、临床证候、治法、药方、针方及其禁忌都有详细的说明,作为一种特异性病症,其病脉证治的各个方面,都有非常完整的阐释。
因现代对热入血室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血室等方面的认识,存在着一些偏离经典原创意义的认识,这些偏离经典原创意义的观念,是通过对经典原创注疏名家的有关经典原创意义疏证的篡改,而逐步形成的。
这种通过对经典原创注疏名家的经典原创意义疏证的篡改而逐步形成的观点,极具欺骗性,令不善查考经典原创注疏的读者们,极难了解经典原创意义,这对经典的学习与掌握极其不利,而经典的学习与掌握又是学好中医最为重要的基础,只有在尊重经典原创意义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对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为了恢复经典的原创意义,还经典原创的本来面目,特以张仲景的原创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基本文献,再结合经典原创注疏名家对经典原创意义的疏释,进行考证性阐释,志在使志于经典学习的读者们,能较快的掌握经典原创意义,因此不计鄙俚浅陋,撰此小文,权为引玉之砖。
一:关于热入血室之血室关于血室,当代几乎成为共识的观点是‚血室,指子宫或胞宫。
‛并引明代著名医家《类经附翼》‚故子宫者,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经以时下,故名曰血室‛作为证据。
这样的论断实在失之粗陋,即忽略了古人的其它看法,也错解了张景岳这段文章的原创意义,这既是对原创经典的不负责任的乱说,也是对张景岳的厚污。
细考这种观点的来由,突然发现这种认识,首先是由日本一位年轻的医家山田正珍提出来的,他在其名著《伤寒论集成》中写道:‚血室,谓胞,即子宫也。
‛清末民初时期的学者们,崇尚日本,以日本人之观点为标准者,对日本人之观点多有不加考量,全盘接受者,张山雷《伤寒论今释》就多取材于山田正珍之《伤寒论集成》。
日本侵略我大中华后,有的人已开始不直引日本人的观点了,但又心中默许,对于山田正珍氏的‚血室,谓胞,即子宫也‛的观点实际上是完全接受的,尤其现代西医解剖生理学的出现,更是肯定了山田氏的这一观点,于是就篡改古代名家的观点来作伪证,说早在明代,张景岳就说了血室就是子宫,其实他们是截取张景岳《内经附翼•求正录•三焦包络命门辨》中的部分文字,来作伪证的。
疏调肝木法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
1 疏肝 解郁和 胃
适用 肝气郁 结 型 。症 见 : 胃脘 作 胀 , 攻撑 连 胁 ,
时轻时重 , 则胀 痛 , 甚 按之 则舒 , 食少不饥 , 与情 志 常 变化 有 关 , 淡 苔薄 白 , 弦 。由于肝 郁 气滞 , 郁 舌 脉 木
适 用 于肝 阴不 足 , 胃不 和。症见 : 肝 胸胁胀 满不
附、 甘草等 。
胃脘胀闷, 呃逆 , 嗳气频作 , 胃纳减少 2月余, 舌淡红 苔 白腻 , 弦滑 。 胃镜示 : 性 浅表性 胃炎 , 脉 慢 服西 药
・
3 ・ 2
2 )0 [1 牛
3 弟 月
3 思 副
4吞 弟 3 7 1 2
参附注射 液合 瓜蒌皮 注射液 治疗心力衰竭 3例 0
若肝阴不足肝气散肝郁又能调理脾胃气机并佐以酸味药使肝失所养胃当其冲故治宜酸甘合用既能养肝又散中有收开中有合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柴能健脾并少佐疏肝之品方用一贯煎加减常用沙胡郁金白芍枳壳 X J U N L O R D TO A H N S D C N I G I O R A F T A II N L C I E E ME I I E A
下:
g香附 1 g姜半夏 1 、 、 0 、 0g砂仁 5g蔻仁 5 、 、 川厚朴 g 1 、 0g 茯苓 1 、 竹茹 1 , 日I剂 , 0g姜 0g 每 水煎 温服 , 服 药 1 后, 0剂 症状 好转 , 有 呃逆 , 服 5剂 , 症消 偶 续 诸
失。
3 滋 阴疏 肝 和 胃
散 中有 收 , 中有合 , 用 柴胡 疏 肝散 加 减 , 用柴 开 方 常
煦, 血主濡润, 具有营养和生发作用。若肝阴不足 ,
肝 失所养 , 胃当其 冲 , 治 宜 酸甘 合用 , 故 既能 养肝 又 能健 脾 , 少佐疏 肝 之 品 , 用一 贯 煎加 减 , 并 方 常用 沙 参、 当归 、 楝子 、 川 枸杞子 , 郁金 、 白芍 、 地 、 草 、 生 甘 陈 皮等 。
从中医思维解读:肝司二便与肾司二便!
从中医思维解读:肝司⼆便与肾司⼆便!前⼀段时间,读命理先⽣的⽂章,⾥⾯提到壬⽔与⼄⽊、甲⽊与丁⽕、丙⽕与⾟⾦、庚⾦与癸⽔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粉丝,由此我联想起肝肾与⼆便的关系,原来也可以从天⼲地⽀五⾏喜忌上来理解。
壬⽔是⼄⽊的粉丝,也就是说壬喜⼄,⼄庚是天⼲五合,⼄⽊也通庚⾦,壬⽔为膀胱,⽓化后形成⼩便,庚⾦为⼤肠,产⽣的糟粕为⼤便,难怪唐容川在《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下卷》中说:“肝内膈膜,下⾛⾎室,前⾛膀胱后连⼤肠,厥阴肝脉⼜外绕⾏肛门,⼤肠传道,全赖⽊⽓疏泄”,可见,肝在⼆便的形成和排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旦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便排泄异常的疾患,如五更泄、便秘、遗溺和癃闭等,故称为肝主⼆便。
但从庚⾦喜癸⽔,壬⽔与癸⽔相表⾥可以看出,⼤肠和膀胱都听命于肾,故肾也司⼆便。
那么肝和肾司⼆便的区别在哪⾥呢?肾开窍于前后⼆阴,为胃之关,主司⼆便,但⼆便的通畅与否与肝之疏泄也有密切的联系。
(注:⼗⼲与五脏六腑的对应:甲——胆,⼄——肝,丙——⼩肠,丁——⼼,戊——胃,⼰——脾,庚——⼤肠,⾟——肺,壬——膀胱,癸——肾,丁壬合化⽊——三焦,戊癸合化⽕——⼼包。
)⼀、肝司⼆便⼈体清⽓的上升和浊⽓的下降是相反相成的。
⼆便是⼈体浊⽓排出体外的重要途径。
⼆便的通畅也是维持⼈体⽣命活动的基本保证。
⼆便的形成主要与饮⾷物的消化直接相关,主司饮⾷物消化的脾胃必须在肝的协调下才能升清降浊,如黄元御在《灵枢徽蕴·噎膈解》中说“饮⾷消腐,其权在脾,粪溺疏泄,其职在肝,以肝性发扬,⽽渣滓盈满,碍其布疏之⽓,则冲决⼆阴,⾏其疏泄。
”1、肝与⼤便⼤便的形成与排泄主要与脾胃⼩肠⼤肠有关。
⼤肠传导、⼩肠受盛的都属于胃之通降,脾之升清与胃之降浊必须协调⼀致才能完成⽔⾕的消化。
⽔⾕的消化异常必然引起的⼤便的改变。
⼤便的异常主要责之与脾胃。
《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
说明魄门的启闭依赖于五脏的调节,废物的排泄与五脏均有关系。
中医藏象学术语“血海”\“血室”\“血府”英语翻译研究
中医藏象学术语“血海”\“血室”\“血府”英语翻译研究文章对比分析了目前的国内外5部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方案中的藏象学“血海”、“血室”、“血府”基本词条;依据中医术语的英译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选择和确定了相对合理的英译文,以期促进中医病因学术语英译标准的统一,推进中医名词英译标准化。
标签:术语;血海;血室;血府;英译标准经过几十年来的实践、研究和研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得到显著发展,“求同存异”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中医名词术语的总体思路和原则已基本确定、所用方法和策略也基本一致,但在个别概念的理解和个别词语的运用方面仍有不小差异。
藏象学说是中医名词术语的核心内容,涉及范围广、词汇量大,对这方面术语的翻译和标准化问题的探讨,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中医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意义十分重大。
1 问题的提出中医药名词术语作为中医药学说的基本构成单元,其翻译是否恰当、是否有统一标准直接决定了中医药学说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是否出现缺失或偏差。
近年来这一问题已日益引起重视,中外学者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涉及中医药术语英语翻译的国内外标准主要有以下五种: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20348-2006》;②《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③《中医药学名词》(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④《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⑤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WHO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2007年)(以下分别简称为标准①、②、③、④、⑤)。
5个标准中相同中文词条的英译文多有不相同。
作者通过本文就中医藏象学基本名词术语“血海”、“血室”、“血府”的英译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希望有助于其英译标准的统一。
_血证论_从肝论治血证浅析
2010年1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4卷第6期清·唐容川《血证论》是中医血证诊治典籍之一,其认为肝与血证关系尤为密切。
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肝主疏泄,血藏于肝,肝木条达,则气行血通;肝体阴而用阳,肝血充足,则肝木柔达。
若肝之疏泄条达失职,则血证变生:肝气郁滞,则血停为瘀;气郁日久,化火生风,风火相煽,则络损血溢;血伤则肝失所藏,风火内动,复伤其血,故治血贵在理肝。
正如《血证论·便脓》云:“一切血证总不外理肝也。
”脐下胞室为气血交会之所,血所以运行周身者,赖冲、任、带三脉以运行之,胞室为肝之所司,冲、任、带三脉又为肝所属,故冲、任、带脉及胞室功能失调所致诸血证,亦多从肝论治。
总结唐容川调肝治血之法,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理肝气肝主藏血,《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
”血液正常运行,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若忧思恼怒伤肝,肝失条达,肝气郁结,则血留为瘀;气郁日久化火,郁火灼络,则致出血。
血瘀、出血之证轻,病以气分为主者,治疗当以调理肝气为主,唐氏多用小柴胡汤、逍遥散加味治之。
如《血证论·吐血》云:“瘀血客于肌腠,阻滞荣卫,发寒发热,似疟非疟,骨蒸盗汗,咳逆交作,用小柴胡汤加当归、桃仁、红花、丹皮、白芍治之……盖小柴胡汤原是从中上疏达肝气之药,使肝气不郁,则畅行肌腠,而荣卫调和。
”本证乃瘀血客于肌腠,阻滞荣卫,虽无忧结肝郁之机,但由于肝主疏泄,故在活血化瘀、调畅荣卫的同时,更以小柴胡汤疏肝以达血瘀,则有假道灭虢之妙。
况本证发寒发热、似疟非疟,瘀血在半表半里之间,可用小柴胡汤疏达半表半里之邪。
小柴胡汤取柴胡、生姜升达肝气,黄芩、半夏清降浊火,人参、大枣、甘草以培补中土,肝气得清达,则血分之瘀解,肌腠瘀血得除,营卫调和,发寒发热、似疟非疟症状尽除。
又如《血证论·唾血》云:“如或七情郁滞,脾经忧虑,伤其血而致唾血者……又凡脾经忧抑,则肝木之气,遏于脾土之中,不能上达,故清阳不升,郁为内热,不须清热,但解其郁,郁升而火不遏矣,逍遥散主之。
热入血室之浅析
热入血室之浅析赵晓娟;王稳平【摘要】@@【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3(034)003【总页数】1页(P封3)【作者】赵晓娟;王稳平【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 714000;陕西省渭南市中医医院内科,渭南 7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关于热入血室证,《伤寒论》原文有4条论述。
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
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
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第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
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第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1]历代注家对热入血室中的“血室”含义认识很不一致,进而导致了本证是妇人特有,还是男女皆有的不同见解,于是对本证病机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现就这些问题作以讨论。
1 血室的含义张仲景未明确提出血室,因而引起历来医家争论,归纳起来有七种说法:冲脉说、子宫说、肝脏说、生理功能说、血脉(血分)说、肝脏冲脉说,更有不必拘定部位说。
主冲脉说者,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曰:“人身之血室者,荣血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是也。
”主子宫说者,张介宾《类经》云:“子户,即子宫也……曰血室。
”主肝脏说者,柯琴《伤寒来苏集》曰:“血室者,肝也。
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
”主生理功能说者,《伤寒论译释》认为冲脉、子宫、肝脏三者关系极为密切,对血室的正确理解,应将冲脉、子宫、肝脏等联系起来。
主血脉(血分)说者如肖合聚[2]等认为,血室即血脉,实质上就是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血分”,它不是具体的脏器或经络,而是疾病由浅入深的一个病理发展阶段。
中医八纲辨证口诀大全
【中医八纲辨证口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
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
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
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
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
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第一节阴阳】【1.阴证】萎糜不振少精神,形寒肢冷躇卧身,面色苍白白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迟细,气弱声低证属阴。
【2.阳证】精神兴奋面色红,怕热-凉烦躁生,气粗声高渴饮冷,溺短赤黄便难通,脉大洪数而有力,舌红苔黄热病容。
【第二节表证】【1.表寒】恶寒重兮发热轻,无汗身疼肢如冰,舌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败毒散最灵。
【2.表热】发热恶风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银翘加减是主方,治用辛凉解表药。
【3.表虚】发热自汗或恶风,脉象浮缓苔不红,桂枝汤善调营卫,表虚服下症必松。
【4.表实】身体疼痛而恶寒,无汗表实证当详,脉象浮紧苔薄白,辛温解表麻黄汤。
【第三节里证】【1.里寒】形寒肢冷尿清长,面色苍白大便溏,脉多沉迟舌淡白,附子理中总扶阳。
【2.里热】身热烦躁言语谵,口渴饮冷尿黄鲜,苔黄便干脉洪数,清热白虎汤最贤。
【3.里虚】少气懒言心悸慌,头晕目眩肢冷常,脉象细弱舌质淡,补虚要用八珍汤。
【4.里实】烦躁谵语气粗长,腹满便秘舌苔黄,手足汗出沉实脉,救阴泻热承气汤。
中医病案分析试题与答案
病案分析题1、赵某某,女,51 岁,干部,已婚。
2002-07-26 上午,初诊。
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容易发火,心烦焦虑,面部烘红,口干口苦,夜寐不安,早醒梦多,时觉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伴嗳气泛酸,喜喝冷饮,胃纳尚可,大便偏干,三、五日一行。
有“高血压”病史五年,常服降压药物。
父亲及哥哥有高血压史。
一周前因胃痛复发在外院就诊,胃镜检查提示为“胃角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 ,腹部B 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 。
服用过“达喜、吗叮啉”等西药,胃痛反复不止,今特来要求中医治疗。
查体:T:37℃,P:96 次/ 分,R: 20次/分,BR 18/13kPa。
面红目赤,腹软,中上腹剑突下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墨非氏征(一X 109/L,中性53%大便常规(一),大便隐血:隐性答案:诊断:胃痛证型:肝胃郁热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方药:丹赤逍遥散加减丹皮12 克栀子12 克柴胡12 克陈皮12 克白术12 克茯苓15 克白芍15 克甘草19 克黄连9 克吴茱萸6 克7 剂水煎服分析:辩病辩证依据: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心烦易怒,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故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故嗳气泛酸;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上乘,则口干口苦;肝火上扰心神,则夜寐不安,早醒梦多;大便干结,喜喝冷饮,舌质红,苔黄腻,均为里热之象;脉弦数,乃肝胃郁热之征。
2、病案举例余某,女,3 9 岁。
2 0 0 6 年6 月初诊,腹泻已3 年,常因受冷、饮食不慎而反复发作,曾多次就诊,服用中药、西药抗生素治疗,虽有好转,但停药后很快复发,难以治愈。
诊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口渴,纳差,大便稀溃,日5〜6次,小便清长。
舌淡,苔薄腻,脉细缓。
答案:诊断:泄泻证型:脾肾阳虚、水湿运化失职之泄泻。
治法:健脾补肾化湿方药: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2 0 g ,炒白术1 5 g ,茯苓1 2 g ,山药1 0 g ,芡实1 5 g 补骨脂8 g ,肉豆蔻5 g ,吴茱萸5 g ,五味子3 g ,焦山楂6 g ,焦麦芽6 g ,藿香1 0 g ,炙甘草8 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辩证论肝为血室
历代医家对于《伤寒杂病论》中血室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言血室为胞宫说、冲脉说、大小肠说、胸膈以上胸腔之地说、血脉血分说、不必拘定部位说等诸多学说。
然认为“肝为血室”。
《伤寒论》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是表证,经水适来而失血,则肝血亏虚,在表之邪乘虚入侵而与血搏结。
若得之已七八日,则邪已内侵,表证已罢,而见热除身凉;邪已入里,与血相互搏结,气血运行不畅,脉道不利故而脉迟。
胸胁为肝胆经所循行的部位,肝藏血主疏泄,现热与血结,疏泄失司故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后世称为“血结胸”。
肝血亏虚,外邪乘虚而入与血搏结成实热,血热上扰神明而见谵语。
期门为肝之募穴,肝藏血,热与血结成实热,故刺期门以疏利肝气,气机通,实热去,血脉通,则病愈。
《伤寒论》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中风,初有表证,经水适来,外邪乘肝虚之时,内入与血搏结,而经水适断,肝血亏虚,疏泄失职,故七八日后正气有所恢复,致正与邪争,续得寒热。
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病居少阳,尚可驱邪外达,故方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助正祛邪。
《伤寒论》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伤寒发热,恰逢经水来,外邪乘肝虚之时入侵于内,与血搏结。
因气属阳而主日,血属阴而主夜,病在血分而不在气分,加之暮则阳入里,阴行事,故见白天神清,入暮谵语。
言“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是指邪不在胃及上二焦,故不可妄用汗吐下三法。
因“妇人伤寒,发热”恰逢“经水适来”,邪尚有出路,病可自愈,临床中亦可刺期门或予小柴胡汤治之,以缩短病程,不必拘泥。
《伤寒论》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条文首冠“阳明病”,就必然存在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即“胃家实”,则积久化热,致肝失疏泄,藏血失司,而见下血,此下血当为肛门出血。
肝失疏泄,气机逆乱,热与血结,上扰清空故见谵语、但头汗出。
故刺期门以利肝气,泻肝热,濈然汗出则愈。
此热入血室之下血并不仅仅见于妇人,亦可见于男性,由此可知,血室男女皆有,热入血室之证,男女均可见到,临证时需加以注意。
诚如成无己云:“阳明病下血谵语,此为热入血室者,斯盖言男子,不止谓妇人而言也”;喻嘉言云:“男子阳明经病,下血谵语者,亦为热入血室”;柯琴云:“男妇俱有是证”;张隐庵云:“此言阳明下血谵语,无分男妇而热入血室也。
”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云:“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少腹为肝经所循行的部位,产后失血致肝血亏虚,失于所藏,水邪乘虚而入与血结,故曰:“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
因此方选大黄甘遂汤,大黄甘遂破血逐水,阿胶养血扶正,使邪去而正不伤。
朱邦贤云:“肝为刚脏,少阳生气寓于其间,既有敷和之德,又有收藏之能,收发自如的生理特性,用来说明其对气血的调节作用,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动则血敷而运,静则血收而藏,机体于动静之中,血运有敷藏之
便。
”这同样说明了血与肝脏的所藏关系。
正如柯琴所云:“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
”
综上所述,博粹堂中医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血室”记载原文的深入分析,热入血室总因肝藏血功能失司,致外邪乘虚而入,与血搏结所致,故认为“肝为血室”,因此“热入血室证”也非妇人专属,而是男女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