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合成概述

合集下载

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7C N 104000778A (21)申请号 201410277520.7(22)申请日 2014.06.20201410273720.5 2014.06.18 CNA61K 9/08(2006.01)A61K 31/7056(2006.01)A61P 31/12(2006.01)(71)申请人海南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地址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269号(72)发明人王志涛 林小雪 张丽华(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代理人郝传鑫(54)发明名称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利巴韦林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将利巴韦林和甘露醇加入部分注射用水中搅拌溶解,然后将注射用水加至总配制量;b 、加入总配制量0.1%的活性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过滤至澄明,经微孔为0.22μm的滤膜过滤成滤液;c 、将步骤b 中的所述滤液经过PH 值检测,取PH 值符合注射液要求的所述滤液1.25ml 装入7ml 的管制瓶中,然后半压塞;d 、将步骤c 中的管制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17-19小时,然后进行全压塞、扎盖及包装。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使用上述方法制得的利巴韦林注射液,所述巴韦林注射液具有纯度高、产品稳定性好及药用效果好等优点。

(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000778 A1/1页1.一种利巴韦林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 、将利巴韦林和甘露醇加入部分注射用水中搅拌溶解,然后将注射用水加至总配制量;b 、加入总配制量0.1%的活性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过滤至澄明,经微孔为0.22μm 的滤膜过滤成滤液;c 、将步骤b 中的所述滤液经过PH 值检测,取PH 值符合注射液要求的所述滤液1.25ml 装入7ml 的管制瓶中,然后半压塞;d 、将步骤c 中的管制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处理17-19小时,然后进行全压塞、扎盖及包装。

利巴韦林衍生物的合成

利巴韦林衍生物的合成

利巴韦林衍生物的合成林东恩;彭云铁;张逸伟【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8)004【摘要】以2,3-异丙叉利巴韦林(Ⅰ)为原料,通过碱催化与3个不同的酰氯缩合酯化和酸催化水解脱除异丙叉保护基两步反应合成了3种化合物,即1-(5-对硝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Ⅲa),1-[5-(3,4,5-三苄氧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Ⅲb)和1-(5-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Ⅲc),Ⅲa和Ⅲb通过催化氢化得到1-(5-对氨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Ⅳa)和1-[5-(3,4,5-三羟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Ⅳb).采用IR和1H NMR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研究了碱和溶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酸对脱除异丙叉保护基的影响以及Pd/C用量对催化氢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啶作为酰化反应的缚酸剂和溶剂具有选择性较好、产物较单一、转化率较高(达95%以上)的优点;对甲苯磺酸对脱除异丙叉保护基的效果较理想,且副产物较少;Pd/C和硝化物(Ⅲa)的质量比达到0.10才能促使反应进行完全.【总页数】5页(P35-39)【作者】林东恩;彭云铁;张逸伟【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31【相关文献】1.四氯化锡诱导的Prins环化法高选择性地合成四氢吡喃衍生物合成四氢吡喃衍生物 [J], 温梅姣;常卫星;李靖2.新型利巴韦林衍生物的合成 [J], 张逸伟;王琳;彭云铁;林东恩3.香豆素衍生物合成的研究(Ⅲ.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 [J], 彭震云4.5-氘代利巴韦林衍生物的合成 [J], 杨玉萍;徐绍红;马国扬;焦黎明;孙莉萍;夏然5.氨基巯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I.3-呋喃-4,5-二取代均三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 [J], 刘新泳;徐文方;侯宁;李朝武;李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巴韦林的结构性质鉴别与合成

利巴韦林的结构性质鉴别与合成

OH
N
N
HO
NN
O
OH OH
乙酰化
CaCl 2
AcO
Ac2O / HOAc
OAc O
OAc OAc
缩合C6H4O)2PO2H
O
H3C AcO
N NN
O
OAc OAc
氨解
NH3 / CH 3OH
O
H2N HO
N NN
O
OH OH
临床用途
本品为广谱抗病毒药。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 上呼吸道感染、痳疹、水痘、腮腺炎等疾病,还对 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结膜炎、口炎、带状疱疹 等有治疗效果。
?本品的水溶液加入氢氧化钠试液,加热至沸,即产生氨气,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合成原理
本品的合成是以肌苷为原料,经乙酰化生成1,2,3,5-O-四乙 酰-β-D-呋喃核糖,然后在双(对硝基苯基)磷酸酯的催化下 与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熔融缩合得1-(2,3,5-O-四乙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最后经氨的甲醇 溶液氨解得该化合物。
鉴别反应本品的合成是以肌苷为原料经乙酰化生成1235o四乙酰d呋喃核糖然后在双对硝基苯基磷酸酯的催化下与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熔融缩合得1235o四乙酰基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最后经氨的甲醇溶液氨解得该化合物
利巴韦林的结构、性 质、鉴别与合成
利巴韦林
O
H2N HO
N NN
O
OH OH
分子式:C8H12N4O5;分子量:244.21 化学名:1-β-D-呋喃核糖基- 1 H-1,2,4-三氮唑-3-羧酰
胺。又名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理化性质
?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未;无臭,无味; ? 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和乙醚中

利巴韦林合成工艺

利巴韦林合成工艺

利巴韦林合成工艺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看看利巴韦林的合成工艺。

这可有点小复杂,但别担心,跟着我的步骤走,保准你能有个大概的了解。

首先呢,原料的准备是关键的第一步。

你得把那些需要用到的原料都找齐喽。

这听起来好像是废话,但我可跟你说,这一步要是没做好,后面就像盖房子没打好地基一样,麻烦着呢!我有时候就粗心大意,以为少个原料后面也能补上,结果差点搞砸整个合成。

所以,这一步可千万别小瞧了啊!原料准备好之后呢,就是反应的起始阶段啦。

这个时候要控制好反应的条件,像温度啊,压力啊之类的。

具体的数值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不用太死板。

不过,温度和压力这俩因素真的超级重要哦!我通常会在这个环节多花些时间,反复检查数值设置对不对。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些小细节很容易被忽略呢?然后啊,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要时不时地去观察一下反应的状态。

这个观察可不是随便看看就行的,你得仔细点。

有时候反应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比如颜色变化啦,产生气泡的速度变化啦之类的。

要是发现有啥不对劲的地方,要赶紧想想办法调整一下。

这就好比你做饭的时候看着锅里的菜,发现快糊了就得赶紧翻一翻是一个道理。

我就有过一次,差点没注意到反应有点异常,还好及时发现了,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呀!在这之后呢,就是对产品进行最后的精制啦。

这一步要把产品弄得更纯更好。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重复一些操作,直到你得到满意的产品为止。

这一步真的很重要,我通常会再检查一次,真的,确认无误是关键!要是产品不纯,前面的功夫可就白费了,多可惜呀!最后呢,就是对合成出来的利巴韦林进行检测和质量评估啦。

这就像是给你的成果打分一样,看看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标准。

要是检测出来有问题,那可能就得回过头去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这整个合成工艺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可不能在最后掉链子哦!。

利巴韦林的结构、性质、鉴别与合成.

利巴韦林的结构、性质、鉴别与合成.

OH
N
N
HO
NN
O
OH OH
乙酰化
缩合
CaCl2
AcO
Ac2O / HOAcOABiblioteka OOAc OAcO
H3C O
N
N NH
(p-NO2-C6H4O)2PO2H
O
H3C AcO
N NN
O
OAc OAc
氨解
NH3 / CH3OH
O
H2N HO
N NN
O
OH OH
临床用途
本品为广谱抗病毒药。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 上呼吸道感染、痳疹、水痘、腮腺炎等疾病,还对 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结膜炎、口炎、带状疱疹 等有治疗效果。
利巴韦林的结构、性 质、鉴别与合成
利巴韦林
O
H2N HO
N NN
O
OH OH
分子式:C8H12N4O5;分子量:244.21 化学名:1-β-D-呋喃核糖基- 1 H-1,2,4-三氮唑-3-羧酰
胺。又名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理化性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未;无臭,无味; 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和乙醚中
不溶; 精制品有两种晶型:mp 166℃~168℃ 和mp
174℃~176℃,两种晶型的生物活性相同。 本品常温下稳定,但光照下易变质,宜避光,密封
保存。
鉴别反应
本品的水溶液加入氢氧化钠试液,加热至沸,即产生氨气,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合成原理
本品的合成是以肌苷为原料,经乙酰化生成1,2,3,5-O-四乙 酰-β-D-呋喃核糖,然后在双(对硝基苯基)磷酸酯的催化下 与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熔融缩合得1-(2,3,5-O-四乙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最后经氨的甲醇 溶液氨解得该化合物。

利巴韦林说明书

利巴韦林说明书

1、利巴韦林片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利巴韦林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ribavirin tablets汉语拼音:libɑweilin piɑn本品主要成份为:利巴韦林。

其化学名称为:1-b-d-呋喃核糖基-1h- 1,2,4-三氮唑-3-羧酰胺。

结构式:(参见利巴韦林滴鼻液)分子式:c8h12n4o5分子量:244.21【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药理学广谱抗病毒药。

体外具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其机制不全清楚。

本品并不改变病毒吸附、侵入和脱壳,也不诱导干扰素的产生。

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能具免疫作用及中和抗体作用。

毒理学动物实验发现本品可诱发乳房、胰腺、垂体和肾上腺良性肿瘤,但对人体的致癌性并未肯定。

药物对仓鼠等动物可引起头颅、腭、眼、颌、骨骼和胃肠道的畸形,子代成活减少,但灵长类动物实验并未发现药物对胎仔的影响。

给予小鼠、大鼠和猴口服利巴韦林,剂量分别为30、36和120mg/kg或持续4周以上(相当于人用剂量:给予体重为5kg的儿童4.8、12.3和111.4mg/kg,或者体重为60kg成人2.5、5.1和40mg/kg。

以上均按体表面积折算),出现心脏损伤。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f)约45%,少量可经气溶吸入。

口服后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药峰浓度(cmax)约1~2mg/l。

小儿每日以面罩吸药2.5小时共3天,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为0.2mg/l;每日吸药20小时共5天,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为1.7mg/l,与血浆蛋白几乎不结合。

药物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浓度大多高于血药浓度。

药物能进入红细胞内,且蓄积量大。

利巴韦林合成概述

利巴韦林合成概述

利巴韦林合成概述
龙潭;汤芝平;廖洪;程明镜
【期刊名称】《广州化学》
【年(卷),期】2008(33)3
【摘要】利巴韦林为一种高效广谱抗病毒核苷类药物,文章对利巴韦林的合成方法、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利巴韦林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酶促法和发酵法三种;其中化学法的研究最为广泛,酶促法的工业化前景最为广阔,而发酵法仍不成熟.【总页数】6页(P56-60,66)
【作者】龙潭;汤芝平;廖洪;程明镜
【作者单位】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01600;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01600;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01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4.5
【相关文献】
1.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催化合成利巴韦林缩合物研究 [J], 李永曙;梅丽琴;谭成侠
2.利巴韦林及其制剂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J], 李全斌;乔明艳;钱宏波
3.过表达PNP对肌苷生产菌合成利巴韦林的影响 [J], 杨书尧;刘莉;马跃超;陈宁;谢希贤
4.利巴韦林制剂的应用和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J], 曾玲;周鹃;姚秋琪
5.5-氘代利巴韦林衍生物的合成 [J], 杨玉萍;徐绍红;马国扬;焦黎明;孙莉萍;夏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药用级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

医药用级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

医药用级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利巴韦林(Ribaviri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物,具有抗RNA病毒和DNA病毒的作用。

它是一种核昔仿佛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利巴韦林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丙型肝炎、乙型肝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病毒性疾病。

另外,利巴韦林还可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出血热、流感等疾病。

利巴韦林的化学特性利巴韦林的化学名称为1—[(2R,3R,4S,5R)—3,4—dihydroxy-5一(hydroxymethyl)oxolan-2-yl]一IH-1,2,4一triazole—3-carboxamide,化学式为C8H12N405,相对分子质量为244.2.利巴韦林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和乙醇,将近不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

它是一种核昔仿佛物,结构中含有三个羟基,这使得它具有较广泛的抗病毒活性。

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利巴韦林可以抑制多种RNA病毒和DNA病毒的复制,包含呼吸道合胞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它通过抑制病毒RNA和DNA的合成,阻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2.免疫调整作用:利巴韦林还具有免疫调整作用,可以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加强机体对病毒的防范本领。

3.抗炎作用:利巴韦林还表现出肯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相关症状。

利巴韦林的临床应用1.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特别容易在婴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引起严重疾病。

利巴韦林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2.治疗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或直接抗病毒物可以用于治疗丙型肝炎。

3.治疗乙型肝炎:利巴韦林也可以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尤其是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可以减轻肝脏损伤,抑制病毒复制。

4.治疗其他病毒性疾病:利巴韦林还可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出血热、流感等疾病,但需要依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

利巴韦林化学结构

利巴韦林化学结构

利巴韦林化学结构
1伊利巴韦林概述
伊利巴韦林(Ibuprofen)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主要被用于治疗和缓解各种不同类型的疼痛,如头痛、偏头痛、肌肉痛和关节疼痛。

伊利巴韦林的化学结构由一些不同的化学元素构成,比如氢、氧、氮和碳等。

2伊利巴韦林化学结构
伊利巴韦林的化学结构由一个碳链和一个苯环组成,其中,这个碳链共有5个碳原子,紧接着一个苯环,这个苯环内含有6个碳原子,整个结构与柠檬酸形成一个内存体系,中间连接着一个-CH2--CH2-结构。

碳链上结合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庆大霉素(Ketoprofen)的两个-CH3-链。

氮原子结合在苯环的1位和5位,分别结合着一个-NH2-和一个-CO-,剩下的四个氢原子分别结合在苯环的2,3,4和6位。

3工作机制
伊利巴韦林的作用机制在于该分子吸收到人体后,会与人体的受体蛋白结合。

受体蛋白是作用于控制功能中的相关蛋白,可以与许多类型的药物物质结合,并起到抑制作用,其作用结果就是抑制消炎症反应机制,获得止痛消肿的益处。

4安全性
安全使用伊利巴韦林的重要原则是让它在身体内的作用时间尽可能的短,因为长时间的作用会对轻度至中度急性疼痛产生不良影响。

当在身体内长期使用伊利巴韦林时,可能会对胃消化道有伤害,对肝脏也有可能引发毒性作用,所以在使用伊利巴韦林时,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护下使用,以获得最佳的止痛效果而又不损害身体。

利巴韦林合成总结

利巴韦林合成总结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又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化学名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分子式:C8H12N4O5,结构式如右下图所示。

该药是一种高效广谱核苷类的抗病毒药物,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用品种,对至少12 种RNA 病毒和10 种DNA 病毒有强效的抑制作用。

1 发酵法1.1 反应原理[2-8]在D-葡萄糖,肌苷,5′-腺苷或D-核糖的培养基中,加入1,2,4-三氮唑-3-羧酰胺(TCA)和生物菌种,室温条件下培养2 ~ 8 d,即可制得利巴韦林,但转化率不高,仅在40% ~ 60%。

其中以D-葡萄糖为原料的制备简式如下,式中所用的生物菌种为:短杆菌、棒状杆菌、节核杆菌、微球菌或杆菌等。

1.2优缺点发酵法的优越性是可以直接从核糖或D-葡萄糖制备目标产物,操作简单,三废易于治理,能耗小。

不足之处在于:(1 )微生物的培养一般在20 ~ 40℃下进行,容易产生杂菌;(2)三氮唑核苷容易分解,收率低;(3)必须长时间培养,发酵液中的各种核苷、三氮唑核苷磷酸化物及其它代谢产物,使精制分离困难;(4)必须每次培养微生物,成本高;(5)原料单耗大,如葡萄糖用量560∶1,TCA用量19∶1。

可见该法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 酶促法2.1 反应原理以肌苷,鸟苷,黄苷或D-核糖-1-磷酸酯与1,2,4-三氮唑-3-羧酰胺(TCA)为原料,在核苷磷酸酯酶(PN Pase)的作用下合成利巴韦林,转化率54.1% ~ 95%不等。

以鸟苷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式中所用的核苷磷酸酯酶(PN Pase)可由乙酰短杆菌A TCC39311或TQ-952 作酶源,培养获得。

2.2 优缺点酶促法[9-20]具有以下优点:(1)在微生物不增殖条件下,以较高的温度(40 ~ 60℃)反应,几乎没有杂菌污染,三氮唑核苷的分解反应受到抑制,收率提高。

(2)反应时间短,副产物少,分离精制容易。

利巴韦林作用

利巴韦林作用

利巴韦林作用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

它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性传播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耳炎等。

利巴韦林作用于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利巴韦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来杀灭细菌。

它会与细菌细胞内的核糖体结合,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使细菌无法制造足够的蛋白质来维持其生存和功能,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利巴韦林广谱的杀菌作用使其对多种细菌感染均具有一定的疗效。

利巴韦林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等。

它还对一些淋病奈瑟菌和衣原体等生殖道感染病原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利巴韦林在体内的代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药。

利巴韦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的治疗。

例如,对于中耳炎患者,利巴韦林能够通过口服给药迅速到达感染部位,有效杀灭细菌,缓解病情。

对于呼吸道感染,利巴韦林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抗菌活性强,疗效显著。

对于皮肤软组织感染,利巴韦林可以通过口服或局部外用药物,有效杀灭细菌,减轻病情。

但是,利巴韦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利巴韦林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另外,利巴韦林也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利巴韦林,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总之,利巴韦林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它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杀灭细菌,对多种感染具有疗效。

然而,使用利巴韦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避免产生抗药性和副作用的发生。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利巴韦林的最大功效。

由鸟苷经酶法生产利巴韦林

由鸟苷经酶法生产利巴韦林

生物技术由鸟苷经酶法生产利巴韦林邱蔚然 唐洁宇3 高 媛 唐孝宣(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37)摘要 利用乙酰短杆菌TQ2952细胞为酶源,酶法生产利巴韦林。

当在25mmo l L(pH7.0)磷酸钾缓冲液中鸟苷和1,2,42三唑232甲酰胺浓度分别为200mmo l L,酶用量为50m g m l(湿重),最适反应温度为65℃,24h达到反应终点,收率为78%。

该菌种酶活力高,稳定性好,本法高效低耗,有较高实用价值。

关键词 利巴韦林 乙酰短杆菌 核苷磷酸化酶 近年来,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1)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已在治疗流感、口腔疱疹、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国还被批准作为艾滋病预防用药。

因1不易产生耐药性、活性强、副作用少,正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国内生产1都是以肌苷或鸟苷为原料,经酰化、缩合、氨解三步反应化学合成,总收率为36~40%。

此法收率低,有三废污染、缺乏生物专一性等缺陷,因而缩合时有Β2型产物产生。

美国I CN制药公司80年代末就开始用酶法试验性工业生产1,用鸟苷作原料,其转化率为75~80%,总收率为55%。

[1~3]作者研究了以乙酰短杆菌TQ2952为酶源,以鸟苷为原料,酶法合成1的过程,优化了菌种培养条件和酶催化的反应条件。

当鸟苷和三唑甲酰胺浓度为200mm o l L时,转化率可达77.8%,故认为该菌种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鸟苷:上海太平洋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7~98%;1,2,42三唑232甲酰胺(TCA):武汉第二制药厂,含量99%;1对照品:湖北医药工业研究所,含量99%。

1.2 菌种培养与酶反应1.2.1 菌种:乙酰短杆菌(B rev ibacterium acety licum)TQ2952,自选。

1.2.2 培养基牛肉膏1%,蛋白胨1%,酵母膏0.5%, N aC l0.5%,pH7.0。

利巴韦林衍生物的合成

利巴韦林衍生物的合成
三 羟基 苯 甲酰 基
收 稿 日期 : 09 0 —7 2 0 —5 0
作者简介 : 林东恩( 9 8) 女 , 16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专用及精细化学品的研 究.cteu c l n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摘 要 :以 2 ,’ 丙 叉利 巴韦林 (I) ’ 一 3异 为原料 , 通过 碱催 化与 3个 不 同的酰氯缩 合 酯化 和 酸催化 水解 脱除 异 丙叉保 护基 两步 反 应合 成 了 3种 化 合物 , 1( 一 硝基 苯 甲酰 基 一 即 一5 对 D 呋喃 核糖基 )12 4三 氮唑 一一 一 一,,一 3 甲酰胺 (1 ) 1 E 一 3 4 5三 苄氧 基 苯 甲酰基 )3 D 呋 1a ,-5 ( , ,一 I -一 . 喃核 糖 基 ]12,. 氮唑.. . , 4三 3 甲酰 胺 ( I ) 1( 一 甲酰基 . 呋喃核 糖基 )1 2 4 三氮 Hb 和 . 5苯 D一 . , ,. 唑一一 3 甲酰 胺 (1 ) 1 a和 1 b通 过 催 化 氢化 得 到 1( . /C ,1 I 1 1 1 一5 对氨 基 苯 甲酰 基 一 呋 喃核 糖 D一 基 ) 12 4 三 氮唑.一 . , ,. 3 甲酰胺 (Va 和 1[ .3, , 一 I ) 5 ( 4 5 三羟 基 苯 甲酰基 ) 一 呋 喃 核 糖 基 ] D. . 1 2 4 三 氮唑一. , ,。 3 甲酰胺 ( b 。采 用 I V I ) R和 MR对新 化 合物 进 行 了结 构表 征 , HN 同时研
H N
 ̄- / - N





1a ma R 一 4硝 基 苯 甲酰基 ;I Hb: l 3 4 5三苄 氧基 苯 甲酰 基 ;I 、 : ~ 苯 甲酰 基 ; : 2 4氨 基 苯 甲 酰 基 ; : 2 3 4 5 I 、 :l 一 Ib、I R - , ,- Ic mC Rl I R— - Wa 1 R _ , ,一 Vb

抗病毒药品布巴韦林的详细说明

抗病毒药品布巴韦林的详细说明

布巴韦林通用名称:病毒唑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常用剂型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

功能主治:抗病毒药。

主要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和支气管炎。

药理作用:利巴韦林化学名是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1-beta-d-ribofuranosyl-1,2,4-triazole-3-carboxamide),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是一种前体药物,当微生物遗传载体类似于嘌呤RNA的核苷酸时,它会干扰病毒复制所需的RNA的代谢。

它究竟如何影响病毒的复制,尚不清楚。

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毒理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小鼠、大鼠和猴在经口给予利巴韦林剂量分别为30、36和120mg/kg,给药时间为4周或更长时,可引起心脏损伤。

1.遗传毒性利巴韦林浓度分别为0.015和0.03-5.0mg/ml,在无代谢活化物条件下,可增加小鼠Balb/c3T3(成纤维细胞)和L5178Y(淋巴瘤)的细胞转化和突变。

浓度范围为3.75-10.0mg/ml在加入代谢活化物条件下,对L5178Y细胞突变率有一事实上的增加(3-4倍)。

小鼠微核试验结果提示,静脉注射利巴韦林剂量范围为20-200mg/kg时,具有诱裂作用。

在显性致死试验中,大鼠腹腔注射利巴韦林剂量范围为50-200mg/kg,连续5天,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2.生殖毒性雄性小鼠给予剂量范围在35-150mg/kg时,可导致明显的生精管萎缩,精子浓度降低和形态异常的精子数量增加。

停药后3-6个月,生精能力部分恢复。

其它几项毒性试验也提示,成年大鼠经口给予利巴韦林剂量低至16mg/kg时,可引起睾丸操作(生精管萎缩),未进行更低剂量的研究。

尚未对雄性动物的生死能力进行研究。

不同种属的动物研究已证实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畸和/或杀胚和1.0mg/kg,结果均已证实有致畸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otovora AJ 2992 [J]. J Agric Biol Chem, 1988, 52(6): 1499-1504. [11] SHIRAE H, YOKOZEKI K, UCHICYAMA M, et al.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ribavirin from purine
参考文献:
[1] WITKOWSKI J T, ROBINS R K, SIDWELL R W. Design, synthesis and broad spectrum antiviral activity of 1-β-D-ribofuranosyl-1,2,4-triazole-3-carboxamide and related nucleosides [J]. J Medicinal Chemistry, 1972, 15(11): 1150-1154.
龙潭, 等:利巴韦林合成概述
59
蔡文扬[34]提出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第一步反应收率达 84%。反应式如下。该 法的研究报道较少,有较大发展空间。
NH2
N
N
NN
HO
O
OH OH
Ac2O-AcOH, 732树脂 AcO 切断+酰化
OAc O

OAc OAc
3.4 卤代糖法
Ac HN
N
N
N
N
Ac
该法是先将四乙酰核糖溴化物与三氮唑羧酸甲酯(TCM)高温缩合反应,再经氨解反 应制得目标产物。文献[1]对此进行过报道,反应式如下。
60
广州化学
第 33 卷
58(6): 1535-1540. [9] SHIRAE H, YOKOZEKI K, KUBOTA K.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ribavirin [J]. J Agric Biol Chem, 1988,
52(1): 295- 296. [10] SHIRAE H, YOKOZEKI K, KUBOTA K.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ribavirin from orotidine by Erwinia
在 D-葡萄糖,肌苷,5′-腺苷或 D-核糖的培养基中,加入 1,2,4-三氮唑-3-羧酰胺(TCA)
和生物菌种,室温条件下培养 2 ~ 8 d,即可制得利巴韦林,但转化率不高,仅在 40% ~ 60%。
其中以 D-葡萄糖为原料的制备简式如下,式中所用的生物菌种为:短杆菌、棒状杆菌、节
核杆菌、微球菌或杆菌等。 O
N
N O
OH
N
N
NH2 酰
AcO 化
OAc O
OH HO
H3C
O O
N
N N H
缩合
H3C AcO
O
O
N
NN
O
OAc OAc
OH HO H 2N
氨解
HO
O
N N
N O
OH O H
OAc OAc
3.3 腺苷法 该法以腺苷为起始原料,先切断与乙酰化一步实现,制得四乙酰核糖,再经缩合、氨解
制得目标产物。
第3期
此方法由于反应时间长,收率低,缩合反应温度高,易使四乙酰核糖溴化物分解等缺陷,
目前已不再使用。
HO
O
O
H3C O Br
N
N N H
H3C O HO
O N O
N
N

H2N
解 HO
O
N O
N
N
缩合
OH
OH OH
OH OH
4 结论
目前利巴韦林的合成主要包括化学法、酶促法与发酵法三种;其中化学法研究与报道最 为广泛;酶促法具有很大的工业化市场前景;发酵法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还有待进一步 研究。
58
广州化学
第 33 卷
N
HO
N O
OH OH
OH N
N
AcO
酰化
H3C O
OAc O
O
N
N N
H
缩合
OAc OAc
O
H3C O HO
N
N
N 氨解
O
OH OH
O
H2N HO
N N
N O
OH OH
其中,在第一步乙酰化反应中,Beranek 等[26]首次报道以肌苷与醋酐-冰醋酸反应来制取, 但收率较低,仅为 47%。周涛[27]对该反应作了改进,提出加入催化剂 CaCl2 使收率提高为 75%。罗晓燕等[28]则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使收率反应进一步提高到 84%,且反应时间 缩短了 2.5 h。杨兆娟等[29]提出采用固体酸 PMB-II 作催化剂,使酰化收率上升到 87%;而李 妙葵等[30]报道,以 SO42-/MO 型固体超强酸催化肌苷合成四乙酰核糖,可使产率提高到 90% 以上。
文章编号:1009-220X(2008)03-0056-05
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又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化学名 1-β-D-呋喃核糖基-1H-1,2,4-
三氮唑-3-羧酰胺,分子式:C8H12N4O5,结构式如右下图所示。该药是一种高效广谱核苷类
的抗病毒药物,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用品种,对至少 12 种 RNA 病毒和 10 种 DNA 病毒有强
0307853 [P]. 1989-03-22. [7] YOKOZEKI K, SHIRAE H, KUBOTA KOJI. Methods for producing ribose-1-phosphoric acid and ribavirin:
US, 4968606 [P]. 1990-11-06. [8] 武改红, 赵希景, 徐庆阳, 等. 混合菌发酵法生产三氮唑核苷的工艺条件优化[J]. 化工学报, 2007,
第 33 卷第 3 期 2008 年 9 月
广州化学 Guangzhou Chemistry
Vol.33, No.3 Sept., 2008
利巴韦林合成概述
龙 潭 1, 汤芝平 2*, 廖 洪 1, 程明镜 1
(1. 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上海 201600; 2.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57
1.2 优缺点 发酵法的优越性是可以直接从核糖或 D-葡萄糖制备目标产物,操作简单,三废易于治
理,能耗小。不足之处在于:(1)微生物的培养一般在 20 ~ 40℃下进行,容易产生杂菌;(2) 三氮唑核苷容易分解,收率低;(3)必须长时间培养,发酵液中的各种核苷、三氮唑核苷磷 酸化物及其它代谢产物,使精制分离困难;(4)必须每次培养微生物,成本高;(5)原料单 耗大,如葡萄糖用量 560∶1,TCA 用量 19∶1。可见该法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第二步缩合反应中,文献[27]采用高温熔融法,反应时间短,仅 15 min 即可完成,但 高温下(162 ~ 165℃)易使四乙酰核糖分解,影响收率和质量。Witkowski 等[1]提出将 TCM 先硅烷化保护后再与四乙酰核糖在乙氰中缩合,避免了高温,但此法时间长,且还需后处理 (去硅烷化反应)。罗晓燕等[28]则以 BSA(N,O-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作硅烷化试剂, CF3SO2OSi(CH3)3 作催化剂下缩合,使收率提高到 83.4%。文献[31-33]中提到使用 SnCl4 作催 化剂,且反应条件温和,易操作。
2 酶促法
2.1 反应原理 以肌苷,鸟苷,黄苷或 D-核糖-1-磷酸酯与 1,2,4-三氮唑-3-羧酰胺(TCA)为原料,在
核苷磷酸酯酶(PN Pase)的作用下合成利巴韦林,转化率 54.1% ~ 95%不等。以鸟苷为例, 其反应式如下。式中所用的核苷磷酸酯酶(PN Pase)可由乙酰短杆菌 ATCC39311 或 TQ-952 作酶源,培养获得。
3.2 核苷酸法 该法以核苷酸为起始原料,先经水解制得核苷,再经乙酰化反应制得四乙酰核糖,然后
经缩合、氨解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反应式如下。 文献[29]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得报道,反应时间长,收率为 51%。可见,核苷酸法制取
利巴韦林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Na2PO3 O
N
N O
OH N
N
NH2 水解切磷 H O
nucleosides by Brevibacterium acetylicum AJ1442 [J]. J Agric Biol Chem, 1988, 52(6): 1777-1783. [12] Shirae H, Yokozeki K, Kubota K.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ribavirin from pyrimidine nucleo- sides by
[2] AKIRA H, KEIKO K, SATOUAKIRA. Method for producing ribavirin by adding inducer 1H-1,2,4-trizaole -3-carboxamide: JP, 7830 [P]. 1979-07-03.
[3] FUJISHIMA T, YAMAMOTO Y. Preparation of ribavirin: JP, 58216696 [P]. 1983-12-16. [4] FUJISHIMA T, YAMAMOTO Y. Preparation of ribavirin: JP, 59006895 [P]. 1984-01-13. [5] FUJISHIMA T, YAMAMOTO Y. Preparation of ribavirin: JP, 601338 96 [P]. 1985-07-17. [6] POCHODYLO J M.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ribavirin using high ribose donor concentratons: E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