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
大湾区教育合作与创新发展路径
大湾区教育合作与创新发展路径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合作与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大湾区不仅仅是在经济层面上联合发力,教育领域的合作与创新同样是推动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湾区教育合作的现状、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创新发展路径。
大湾区的教育资源丰富,拥有众多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等。
这些高等院校在科研、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为区域的教育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历史、文化、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内的教育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在现阶段,大湾区的教育合作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基础教育等多个层面。
高等教育方面,区域内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学位互认以及科研合作等,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例如,粤港澳高校联合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也培养了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在职业教育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的职业教育机构开展了多项合作,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基础教育方面,各地通过教师交流、课程共建等方式,促进了教育理念的互鉴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然而,教育合作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首先,教育政策的差异性导致了区域内教育体系的割裂。
粤港澳三地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和学历认证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学生在不同地区的学习经历难以实现无缝对接。
其次,教育理念与文化的差异,影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大湾区各地虽然地理邻近,但由于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仍然对合作带来了障碍。
此外,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制约了区域内教育的整体发展,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难以吸引优秀师资和科研项目。
基于上述挑战,推动大湾区教育合作与创新发展,需要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
首先,可以通过政策的协调与整合,推动粤港澳三地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政策对接与合作机制的建立,鼓励各地方高校联手开发跨区域的课程与教育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1. 引言1.1 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国家战略,旨在促进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涵盖广东省全境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作为全球经济最活跃和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潜在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优质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近年来,该区域的高校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在基础科研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成为创新创业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高校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转型和发展至关重要,将对整个区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2 高校科技创新在大湾区的重要性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世界级湾区经济体中,高校科技创新更是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通过高校科研力量的整合和创新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高校科技创新也可以培育更多的科技创业人才,为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撑。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整个湾区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加强科研投入、优化科研环境、推动产学研合作,才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腾飞。
2. 正文2.1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现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其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存在一定的优势和特点,例如高校之间的合作紧密、科研实力雄厚、科研团队多元化等。
在高校之间的合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项目,促进了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在推动科技创新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湾区的高校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科研团队和高水平的研究设施。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是指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共同打造的经济一体化区域。
近年来,大湾区一直是政府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对大湾区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从宏观角度看,大湾区的建设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湾区包括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等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创新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此外,大湾区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大湾区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从微观角度看,大湾区的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大湾区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储备。
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和共享资源,实现技术和市场的互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此外,大湾区还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和物流网络,为企业的扩张和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与大湾区的合作,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大湾区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三地的法律、行政制度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合作的困难和矛盾的产生。
其次,大湾区中的城市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城市发展较快,而其他城市则相对滞后,这可能加剧地区间的差距和不平等。
最后,大湾区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如何合理分配和管理这些资源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三地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沟通,制定一套统一的政策和法规,为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要加强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完善交通和物流网络,降低交通成本,提高效率。
同时,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大湾区,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综上所述,大湾区的建设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其经济总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在大湾区建设规划中,高等教育合作和区域创新研究被视为关键领域,将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等教育合作高等教育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有众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雄厚的学术实力和科研能力。
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开展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各自优势互补,为大湾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之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与合作。
香港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与广东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之间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包括师生互访、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
澳门的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也积极参与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合作,与内地和香港的高校开展合作项目,共同推动大湾区的发展。
高等教育合作对于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高校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与交流,有利于跨区域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合作,提升整个大湾区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合作可以为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人才支持,使高校的科研成果得到更好地应用和转化,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合作还可以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学生和学者来大湾区交流与学习,增强大湾区的国际化水平。
二、区域创新研究区域创新研究是大湾区建设中的另一重要领域。
大湾区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产业基础,对于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正在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涉及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为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区域创新研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战略思考
大湾区内的企业也加大了对创新的投入,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
人才引进与培养
各城市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到大湾区工作和发展。
创新投入的增加
03
科技成果转化
大湾区内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逐渐增强,将实验室研发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创新产出的提升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THANKS
感谢观看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深圳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等,这些措施为深圳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圳市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创新成果为深圳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要点一
要点二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其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
推动粤港澳三地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借鉴,提高整体人才素质。
要点三
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创新活动的市场化程度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新提供法律保障,激发创新活力。
优化市场准入机制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创新活动的市场化程度。
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应用。
01
02
03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案例分析
04
案例一:深圳市的创新发展实践
大湾区教育合作实践困境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教育合作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大湾区教育合作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制约了区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大湾区教育合作实践中的困境。
一、政策支持不足1. 政策体系不完善。
当前,大湾区教育合作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政策体系不完善,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难以满足区域教育合作的需求。
2.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相关政策已经出台,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对政策理解不够深入,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效果难以充分发挥。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1.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在大湾区,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如广州、深圳等地,而其他城市和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区域间教育水平差距较大。
2.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大湾区,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即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而弱势地区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补充。
三、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1. 教育管理体制不统一。
在大湾区,各城市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差异,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导致区域教育合作面临重重障碍。
2. 教育交流合作机制不完善。
在大湾区,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教育合作难以深入推进。
四、师资力量不足1.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在大湾区,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部分城市和地区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难以满足教育发展需求。
2. 教师流动机制不完善。
在大湾区,教师流动机制不完善,优秀教师在区域间难以实现有效流动,导致教育资源难以共享。
五、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1. 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不统一。
在大湾区,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不统一,难以对教育合作成效进行客观评价。
2.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
在大湾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难以全面反映教育合作实践中的问题。
六、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1.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大湾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城市和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支撑教育合作实践。
协同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协同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郭俐君
【期刊名称】《教育进展》
【年(卷),期】2024(14)5
【摘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具备创新精神、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使得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变得更为紧迫。
在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特点,针对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高校应通过跨校合作、深度融合产学研资源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途径,培养符合区域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这将有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跨界合作与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推动该区域走向国际舞台,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繁荣。
【总页数】7页(P1247-1253)
【作者】郭俐君
【作者单位】东莞城市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东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创新走廊背景下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研究——以专利信息为依据
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4.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融合与协同模式研究5.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协同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探析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探析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方面取得最显著成就的地区之一。
作为中国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合作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也在迅速发展,高校合作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进行探析,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现状1. 合作机制的建立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协商、签署协议等方式,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高校间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师资共建等活动,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2. 学科交叉和资源整合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通过开设跨学科、跨校区的课程,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
通过学科交叉,不同高校之间的专业特长将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提高教育水平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 国际化办学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合作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
不少高校与国外知名学府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国际化的办学方式,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面临的挑战1. 制度和政策的统一性粤港澳大湾区由于涉及到不同政治体系和制度的高校,面临着政策和管理体系的不同。
这对教育资源共享和学历互认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和管理。
2. 师资和教学水平的差异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之间师资和教学水平的差异较大。
一些高校的教学条件和水平较好,而一些高校却存在教学资源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这对合作的开展和资源的整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 学科交叉的难度学科交叉需要不同高校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和资源整合,然而受制于学校文化、利益关系等方面的限制,学科交叉存在一定的难度。
拓展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的战略思考
01
02
03
地理相邻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地 理位置相邻,为教育合作 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文化相通
粤港澳地区拥有相似的文 化背景和语言环境,有利 于促进教育交流和合作。
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鼓励粤港澳大湾 区内的城市加强教育合作 ,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 置。
主要合作领域与项目
01
02
03
04
高等教育合作
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 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计
人才培养
合作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区 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教育交流与文化交流融合
通过教育合作,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 合。
03
拓展合作面临的挑战与问 题
政策制度差异与协调问题
政策制度差异
粤港澳三地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等 多方面的原因,存在不同的政策制度 和体制,这为三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 共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香港中文大学与暨南大学合作
香港中文大学与暨南大学在2016年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在教育、科研、文化等领域展开了深度交流。双方共同 设立了奖学金、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并定期举办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活动,增进了两校师生间的友谊与 合作。
创新实践与探索
澳门科技大学与广州大学 合作
澳门科技大学与广州大学在2018年签署了 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 双方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实质性合作,包括联 合申报科研项目、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学术 交流、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此外,双方还 积极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教育资源共 享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
对拓展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的建议
01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内地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作打造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中,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观点。
要加强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和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涵盖了不同的地域,各地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共同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可以通过建立跨区域的教育合作机制,鼓励学校之间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流以及科研合作等活动,分享资源和经验。
要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具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就业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与大湾区的产业发展密切结合,重点培养适应大湾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
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产教融合的机制,根据产业需求开设相关的职业课程和专业,培养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南方沿海,具有良好的外向型经济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强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培养国际化人才。
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技发展的加快,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
可以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支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加强区域内的合作和交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些趋势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大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内地和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形成的经济合作区域,也是中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以下是几个对策建议:1. 深化合作机制:建立并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机制,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与沟通。
设立统筹协调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决策和推动合作项目的实施。
2. 优化产业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具备不同的产业特点和优势,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保证各自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
加强跨区域产业链的整合与合作,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的基础设施网络,以便于更好地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
4. 促进人员流动:建立更加便捷的人员流动机制,推动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由流动。
加强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享高素质人才资源。
5. 推动金融合作:发挥香港和澳门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加强与内地的金融合作。
建立金融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
6. 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力度,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共同保护湾区的生态环境。
7. 加强文化交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共享,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开展文化活动和交流项目,共同弘扬湾区的文化特色。
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需要各方加强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员流动和金融合作,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加强文化交流,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湾区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研究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科技创新现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首先,在人工智能领域,湾区拥有众多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研究机构,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在生物医药领域,湾区集聚了一批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了创新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再次,在新能源领域,湾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并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应用。
二、科技创新挑战然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科技创新之间的协同效应不足。
虽然湾区内有大量的科技创新资源,但是各自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仍然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科技创新与产业协作的不平衡。
目前,湾区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而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力量相对较弱,需要加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再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短板。
湾区在科技创新人才储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三、政府角色与支持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发展,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其次,政府应加大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资金支持。
再次,政府应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扶持力度,提高其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为了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各方应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
首先,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建立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共享科研成果与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其次,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
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再次,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路径研究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23, 12(4), 293-30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ssem https:///10.12677/ssem.2023.124039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路径研究廖雯颖,李星宇,陈若欣,吴铃铃,王诗琴东莞城市学院公共管理系,广东 东莞收稿日期:2023年6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1日摘 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对其大湾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立足于此背景,对东莞高校进行实际深入细致的研究。
对现有创新创业现状收集、整合、分析,设计问卷,分析单位为东莞高校大学生。
利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和单变量统计分析的分析方法,找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剖析当前东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难点,分析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路径对策建议,完善创新创业机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效,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Dongguan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Wenying Liao, Xingyu Li, Ruoxin Chen, Lingling Wu, Shiqin WangDepartment of Public Management, Dongguan City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Received: Jun. 13th , 2023; accepted: Jul. 13th , 2023; published: Jul. 21st, 2023廖雯颖 等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and conducts a practical and in-depth study of Dongguan universities. It collects, integr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esigns a ques-tionnaire, and analyzes the data of college students in Dongguan.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Chi-square test, cross-analysis, and un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Dong-guan, analyze the impact on thei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pabilities, and based on this,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pa-bilities of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echanism,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pabilitie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Key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College Students in Donggu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自从我国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也逐步从规划变成现实。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研究
2021年12月第40卷第12期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acherDevelopmentDec.2021Vol.40No.12doi:10.3969/j.issn.2096 8531.2021.12.020 收稿日期:2021 05 28基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专项研究课题“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研究探析:理念、现实与制度”(GBAJY—ZD201909)作者简介:王明刚(1977—),男,山东潍坊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职教育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研究王明刚(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州511442) 摘 要: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协同发展,应整合三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以政策推动教育主体(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企业、行业协会等)之间开展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形成乘数效应、集群效应和团队效应,共同完成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目标,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为大湾区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8531(2021)12 0060 03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是大湾区建设目标之一。
从2017年至今,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的落地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给三地教育的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有着不同的制度和文化,存在公众文化和认知差异、沟通协调难、教育融合难、专业产业匹配难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中实现教育协同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如何打破制度和人文壁垒、实现规则对接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意义 (一)满足大湾区人才需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优势经济区域之一,由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发布,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和区域创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而区域创新则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在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如何促进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
只有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才能更好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和区域创新的发展,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跨境合作的深入发展,促进区域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当前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高校机构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的融合发展。
本研究也将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的教育合作和创新提供指导。
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内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引领区域创新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教育集聚区铺平道路。
1.3 研究意义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地区,高等教育合作及区域创新一直是研究重点。
本文旨在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的意义在于,这一地区汇聚了世界级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创新能力,通过合作与共享,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深化高等教育合作,也有助于推动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赢共享。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龙建辉从最初探索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模式,到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再到珠江-西江经济带,在中央和地方的持续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合作和区域共建的新时代顺势而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反映出粤港澳区域合作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演进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7年11月1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李希书记2017年11月27日在广东十二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亦指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相比于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等国际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处在“一国两制”框架之下,存在文化、法律、空间、产业等方面的“基因”差异,湾区内部尚未实现要素自由流动。
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广东、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增长极,在强化广深港龙头城市地位基础上,在交通和网络基础设施、产业功能定位、公共政策引导等加大融合力度,提高湾区内创新要素的畅通度,达到整合优质创新资源的效果。
(一)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技术扩散效应不明显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源比较丰富,创新能力在全国乃至全球均处于前列,但是湾区内创新能力不均衡。
湾区内三大龙头城市,其中深圳、广州作为全国创新型城市,要素集聚且具有集聚的创新要素、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引领性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最重要的自主创新高地和技术辐射源头;香港拥有4所世界一流大学,使其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但制造业衰竭导致其创新绩效并不显著。
其他城市特别是处于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和江门的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落后,创新资源相对匮乏。
与深圳和广州比较,还存在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研发经费投入偏少、专利申请授权量偏低、技术合同成交额偏小等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合作研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合作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部的重要经济引擎,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人才资源。
随着湾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出发,探讨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合作发展的建议。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国家战略之一,旨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促进经济协同发展和人文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千万。
这一地区集聚了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人才资源,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推出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湾区内的经济合作、人才流动和城市交通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际机构和企业纷纷参与到湾区的建设中来。
在这一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合作作为提升湾区整体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备受重视。
二、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在湾区内部以及国际间得到了积极发展。
在湾区内部,各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了合作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湾区面临的共性问题,如环境污染、产业升级等。
湾区内部高校间的学生互换和教师交流也在不断增加,促进了湾区内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在国际间,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与国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国外高校纷纷来湾区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项目,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来湾区求学。
湾区的高校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湾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尽管高等教育合作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但在实际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湾区内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区教育资源过剩,有的地区则资源匮乏,造成了人才流动的不均衡。
国际间的合作也存在一些障碍,如文化差异、课程认证等问题,影响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沿视角Frontier Perspective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刘敏黄腾(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广州528100)摘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发展,不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强化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这些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的构建,作者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现状入手,对其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构建,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希望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构建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教育现状区域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9.04.003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in Dawan District of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LIU Min,HUANG Te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Guangzhou,Guangdong528100)Abstract Achieving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model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 Great Bay Area can not only complement each other's strengths,but also strengthen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It also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se region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model i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Dawan District,the author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 Dawan District,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deep analysis of its current situation.On this basis,the author deeply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model in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 Dawan District,and gives some representative personal suggestions.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Keywords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 Dawan District;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 situation;regional innovation model1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高等教育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推动下,该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应该进一步完善,从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传统的教育要求不同,在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同样要加强教育上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教育上的联系使经济上的联系更紧密,从而为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为了能够真正地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目标,首先应该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现状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为实现教育上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1.1广东省高等教育现状事实上,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高等教育为广东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而经济的发展又使高等教育逐渐向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从而让高等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高等教育''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提升都离不开经济上的支持,所以只有当广东省的经济水平达到要求以后,该地区的教育水平才能得到保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东省高等院校数量稳居全国第二,根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高等院校数量已经达到147所,而且其中还包括有很多国家重点院校,比如“985”、“211”等。
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为推动广东省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积极性的作用。
在生源方面,越来越多的外省学生来到广东省高校求学,并且他们当中很多人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1.2香港高等教育现状与很多其他地方相比,香港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就是学生可以选择的升学途径有很多,从而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让香港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得到提升。
在高等院校影响力方面,香港比较有名的高等院校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不仅在香港地区非常有影响力,而且在国际高等院校排名中也比较靠前,在世界名校TOP100榜单中也榜上有名。
也就是说,香港高等院校的教育力量比较雄厚,在国际上比较有公信力。
而且随着香港高等院校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内地大学生也会选择到香港名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有效提高了香港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根据有关数据结果表明,在香港大学本科生中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会继续在他2019年/第11期/4力(中)5前沿视角Frontier Perspective们母校攻读硕士学位。
这进一步显示了当前香港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1.3澳门高等教育现状澳门的高等教育同样有自己的特点,不仅教育内容多种多样,涉及很多领域,甚至包括宗教。
与内陆高等院校不同,澳门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更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甚至很多其他地方的学生会因为想报考澳门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而专门到澳门求学,这与一般高等院校比较重视工科类专业教育有明显不同。
在招生方面,澳门高等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年都呈稳定增长的趋势,这为进一步发展澳门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
而在这些学生当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全日制教育,非全日制教育学生很少。
商务与管理同样也是澳门高等院校比较火热的专业,很受学生的欢迎。
2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构建粤、港、澳的高等教育既存在差异性同时也有相似性,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发展,不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强化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早在2005年时广东省就与香港进行了高等教育工作上的合作,并且成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一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这标志着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高等教育合作工作的开始。
而在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建成标志着广东省与港澳台合作构建的第二个高等院校成功出世。
而且,广东省不仅与香港高等院校进行了合作,同时还与澳门高等教育有着合作。
这些成果都表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是切实可行的。
为了促进合作与区域创新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1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人才,让这些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不同地区的高等教育有不同的特点,都存在优势专业、优势学科,而通过加强教育上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带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保质保量的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推动高等教育合作工作的发展,不仅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条件,而且也降低了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越来越多的港澳学生有报考内地大学的意愿,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工作的落实使学生的这种意愿成为可能。
而且中国大陆学生也可以选择港澳高等院校进修,让自己接受更国际化的教育,提高自身竞争力。
而港澳高等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所使用的语言一般是英语,所以这为那些渴望学好英语的内陆大学生创造了条件。
2.2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衡量一个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近些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院校不仅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加强了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均被评为A类一流大学,这说明广东省的学科建设工作较为理想,排在全国的前列。
而香港地区高等院校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澳门大学也相继成立了两所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三个地区的这种做法都有效推动了学科建设工作,对于区域创新发展也产生很多积极性的影响,为粤港澳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科建设对高等院校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三地在学科建设上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保障其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重要基础。
2.3在科研方面的合作高等院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责任,同时也要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工作。
科研成果是对高等教育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彰显其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
粤港澳为实现科学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做岀了很多的努力,积极推进科研交流平台建设,为开展科研合作奠定了基础。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广东省与香港共同构建的深圳虚拟大学园。
而借助于这个深圳虚拟大学园,不仅有效推动了香港与广东高等院校在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同时还为攻克某些科研难题提供了平台。
而且,粤港澳高等院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在科研方面的合作,三方都加大了在科研方面的投资力度,为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金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