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山阳县
历史沿革山阳,史称丰阳。
西晋泰始二年(266)设县名丰阳县,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置山阳县,县城地处商山之南,故名。
建县距今已1700余年。
西晋泰始二年(266),分京兆南部及平阳北部设置丰阳县,属上洛郡,辖今山阳、镇安、柞水地。
建武元年(317年)撤。
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复设丰阳县,属上庸郡。
皇兴四年(470)为东上洛郡治所。
永平四年(511)东上洛郡改名上庸郡,仍为郡治。
隋开皇三年(583)属商州。
大业三年(607)属上洛郡。
唐武德元年(618)复属于商州。
唐景龙二年(708年)属京兆府。
景云元年(710年)改属商州。
天宝元年(742)属上洛郡。
乾元元年(758年)属京兆府,继还属商州。
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属京兆府。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属永兴军路。
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改名山阳县。
金初属京兆府路。
贞元二年(1154)废县为镇,属上洛县。
元复设丰阳县。
属奉元路。
明成化十二年(1476)易名为山阳县,属商州。
清因之。
民国二年(1913)属汉中道。
民国十六年直属陕西省。
民国二十四年属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属商雒分区。
1950年属商雒专区。
1964年商雒专区改名为商洛专区。
1970年商洛专区改称商洛地区,山阳县均属之。
2001年8月31日撤销商洛地区设立地级商洛市。
山阳县属之至今未变。
行政区划
历史上先后设置过丰阳县、阳亭县、西丰县、漫川县和山阳县,疆域各不相同。
丰阳县疆域西晋泰始二年(266)析商县南部及平阳县北部置丰阳县,初置疆域较大,相当于今之山阳全部、镇安全部和柞水大部、宁陕少部,总面积约八千平方公里。
南北朝,丰阳县时分时合,治域时大时小。
南朝〃宋在占领丰阳期间,曾析丰阳北部设阳亭县,析丰阳西部设西丰县。
南齐撤销阳亭县和西丰县,治域并入丰阳县。
西魏废帝二年(583),析丰阳县南部设漫川县,至
北周撤销,辖地仍入丰阳县。
隋时,丰阳县疆域又有扩大。
开皇三年(583)废南阳县,其北部(上津)划归丰阳县。
唐代,丰阳县域划小。
万岁通天元年(696),析丰阳县西部置安业县,治域相当于今之镇安县。
南宋时,丰阳为宋金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
绍兴十一年(1141),秦桧割商、秦之半畀金,在丰阳县中部鹘岭设关为界,丰阳县治域缩小到鹘岭以南的狭长地段。
元初和明初,丰阳县域大体沿袭唐制,不久即以户口太少,降县为镇、为巡检司。
山阳县疆域明成化十二年(1476)升丰阳巡检司为山阳县,其疆域北依流岭,南抵郧岭,西至界河,东临丹江,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
清代沿袭明制。
民国三十七年(1948),龙驹寨设治局成立,县东重镇竹林关划归设治局。
现之疆域,东西长88.5公里,南北宽60.7公里,总面积3514平方公里,是商洛地区最大的县。
以县城为中心,距四隅的路程是:东至湘平店58公里,西至界河街66公里,北至下官坊18公里,南至漫川关70公里。
绘成版图,北短南长,东窄西宽,形若一面风展旌旗
行政区划
明清区划明初县辖12个里。
明末增至20个里,即:西九一里、西九二里、西九三里、西九四里、西九五里、中村里、漫川里、罩川里、色河里、尚义里、西河一里、西河二里、西河三里、西河四里、西河五里、西河六里、银花里、土门里、丰阳里、新兴里。
清顺治二年(1645),县令赵廷臣以户口凋耗,改明20个里为两个里,称东十攒里、西十攒里。
康熙三十二年(1689)改为东一里、西一里,每里各领10甲,甲的规模大体相当于明代的里。
民国区划民国初期,县以下区划沿袭清制,中期变更频仍。
民国十八年(1929),全县划5个区,89个村。
一区18个村:安康团、东岳庙、观音寺、色河铺、青龙观、赵家河、永安寺、湘子山、峒峪口、鹃岭铺、黑沟口、牛耳川、火神庙、桃园子、显神庙、峒峪河、二峪河、万户丰。
二区17个村:高坝店、林清团、金山寺、骆驼巷、槐松团、中村、过风楼、祖师庙、竹林关、开河、孤山、长沟口、银花、土
门、石槽沟、洛峪、柳山坡。
三区18个村:漫川关、西靳河、黄石关、石窑子、水堰、板庙河、箭河、两岔河、南沟、水清团、万户沟、康家坪、前店子、姚家湾、小河口、香炉山、水草坪、泉河。
四区18个村:照川、鱼洞河、晏坪河、郑家庄、天桥河、岳家庄、口头坪、碾子坪、麻庄、阎家川、龙山、南水河、黄石板、桐木沟、王先生坪、石佛寺、东河、查坊口。
五区18个村:板岩、户家原、莲花池、洞沟、白马塘、南宽坪、九甲湾、赛鹤岭、合河、天桥沟、大石头、湖坪、九里坪、白云观、唐家河、银董沟、安家门、马滩。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国民党政府强化保甲制度,撤销5个区,改编9个联保,229个保,2321个甲。
第二年又改编为21个联保,150个保,1425个甲。
第三年对保甲组织整顿后,定为19个联保,111个保,2249个甲。
民国三十年(1941)五月,山阳推行“新县制”,七月将全县19个联保改为19个乡镇,下辖114个保,2283个甲,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又调整为15个乡镇,103个保,1930个甲。
民国三十七年(1948)竹林关镇划归龙驹寨设治局。
近代区划在1967~1971年之间,有28个公社更名为带有“文革”色彩的词组,由于群众不认帐,1971年秋统统恢复原来名称。
这些区社变更的名称是:
户家原~胜利葛条坪~反帝
王庄~长青申家垤~永红
黄土包~反修马鹿坪~四新
洪河寺~红旗白龙~红岭
王阎~向阳石佛寺~星火
龙山~新山法官~东风
马家店~红卫板庙~兴无
万福~朝阳牛耳川~先锋
九甲湾~前卫赛鹤岭~高峰
黄龙~新风杨地~工农
合河~红星白马~赤峰
马家山~东方红娘娘庙~红光
袁家沟~继红马滩~五星
峒峪寺~曙光板岩~红岩
1978年,为适应农村生产责任制需要,部分大队、生产队的规模小有调整,至1980年底,全县定为477个大队,2848个生产队,3405个自然村。
1984年秋,实行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制。
全县64个人民公社改为60个乡、4个镇(城关、中村、漫川、小河),477个大队改名为行政村,2848个生产队改名为村民小组。
现辖区划山阳县辖23个镇,城关镇(原伍竹乡、葛条乡并入)、十里铺镇(原名十里铺乡,原王庄乡并入)、高坝店镇、双坪镇(原名申家垤乡)、两岭镇(原名两岭乡)、天竺山镇(原名长沟镇)、中村镇、银花镇、王闫镇(原名王闫乡)、天桥镇(原名天桥乡)、西照川镇、石佛寺镇(原名石佛寺乡)、漫川关镇(原莲花池乡并入)、法官镇(原名法官乡)、延坪镇(原西泉乡延坪乡合并)、南宽坪镇、户家塬镇(原黄龙乡并入)、杨地镇、牛耳镇、小河口镇(原二峪河乡并入)、色河铺镇、板岩镇、元子街镇(元子街乡,峒峪乡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