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1.企业危险源识别清单:制定一份企业危险源识别清单,并在清单上列出常见的危险源,部门负责人根据清单进行检查和辨识。

2.风险评估: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以确定危险源的重要性。

3.现场巡查:定期进行现场巡查,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辨识存在的危险源,特别是那些不容易被发现的危险源,如设备老化、隐患等。

4.统计分析:对历年来的事故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以便辨识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在辨识出危险源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加以控制和管理,确保危险源不会演变为事故。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2.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对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落实和执行,确保每个部门、员工都能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定。

3.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参与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中来。

4.监督与检查:建立监督与检查制度,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不合规的行为和做法,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事故调查与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不足之处,并对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建立与完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保障员工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控制潜在的危险源,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2.提高生产效率:及时识别和控制危险源,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3.降低企业成本:事故发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的成本。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管理要求,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所有相关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岗位和工作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并按照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化学物质的存储和使用- 作业区域的工艺安全风险- 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 人员活动与行为的安全风险三、危险源控制措施1. 企业应按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 针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措施:- 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教育- 设置设备安全警示标识3. 针对化学物质的控制措施:- 建立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分区分级存储要求- 购买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指导- 建立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预案4. 针对作业区域的控制措施:-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护网等- 建立作业区域安全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演练5. 针对电气设备的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保养- 确保设备安装符合相关要求- 建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设置电气设备操作警示标识6. 针对人员活动与行为的控制措施:- 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建立员工安全奖惩制度-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四、危险源管理责任及培训1. 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相关岗位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危险源管理培训,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控制措施,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3. 危险源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估。

五、紧急情况处理1. 企业应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三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三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对于危险源辨识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的生产设备、工作场所以及危险化学品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辨识管理。

三、工作内容1. 危险源辨识企业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于各类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物质材料、作业操作等。

辨识应当全面、细致,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清晰的描述和分类。

2. 危险源评估对于辨识出来的危险源,企业应当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并按照评估结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

3. 危险源控制根据危险源评估的结果,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和管理。

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4. 安全培训企业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使员工能够正确使用控制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5. 监督检查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监督检查可以由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委派的安全专责人进行。

四、责任制度1. 企业负责人应当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确保危险源辨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协助企业负责人对危险源辨识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

3. 相关部门和岗位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和控制工作。

4. 所有员工都有安全生产责任,应当加强安全意识, 积极参与危险源辨识工作,并按照规定正确使用控制措施。

五、违反制度的处理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照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改正、停产整顿、停职检查、降职或辞退等。

同时,如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制度的修订和宣传对于本制度,企业应当定期进行修订,保持与实际工作的一致,并在企业内进行宣传,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识别1.组织危险源识别工作,明确识别的范围和目标。

2.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包括设备、工艺、材料等方面的数据。

3.利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类,确定可能存在的隐患。

4.制定危险源识别报告,明确识别结果和存在的风险等级。

二、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已经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估,主要目的是了解危险源的性质、潜在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为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危险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规定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对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3.分析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以及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等的影响。

4.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三、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针对识别和评价结果中存在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事故风险和保障安全。

1.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改进设备、工艺和操作方式等。

2.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3.设立安全制度和规范,明确责任和义务,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它通过识别、评价和控制危险源,有效地预防和防范潜在危险,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加强与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管理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____相关人员对该工程危险源进行辨识、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

项目安质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实施登记和管理。

二、工作程序1、过程流程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危险源更新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管理缺陷。

2.1辨识范围:(1)所有人员:包括内部人员,分包商和访问者;(2)所有活动: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3)所有设施:包括建筑物(自有的和租用的)、生产用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4)管辖范围内的作业场所:包括从事生产施工场所及影响从事生产活动的周边环境;(5)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2.2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询问交谈、检查现场、查阅记录、安全检查表等方法。

实际操作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几种方法合理组合使用。

3、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后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长及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____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4、重大危险源管理(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路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总工程师马骏是本要素全面负责人,____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一、制度概述本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评价与控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岗位和所有员工。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危险源辨识1.1.企业应当建立危险源辨识的机构和组织,并明确责任人。

1.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查、文献调查、专家评估等。

1.3.危险源辨识应当全面、系统、准确、细致。

1.4.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当进行标识和记录。

2. 危险源评价2.1.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价和分级。

2.2.评价结果应当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

2.3.评价结果应当与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和研究,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危险源控制1. 排除危险源1.1.优先考虑排除危险源的可能性。

1.2.如排除不可行,应当采取其他控制措施。

1.3.排除危险源的措施应当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替代危险源2.1.优先考虑替代危险源的可能性。

2.2.如替代不可行,应当采取其他控制措施。

3. 防护措施3.1.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2.防护措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4. 技术控制4.1.采用工艺改造、设备更新等措施进行技术控制。

4.2.对于较大风险的危险源,应当评估和改进相关的技术控制措施。

5. 管理控制5.1.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控制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5.2.培训员工,提高其对危险源控制的认识和能力。

5.3.定期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四、应急预案和演练1. 建立应急预案1.1.针对评价结果和控制措施,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1.2.应急预案应当详细列明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 应急演练2.1.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2.2.应急演练结果应当进行总结和评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

五、培训和教育1. 培训计划1.1.根据岗位和工种的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与目的本公司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特制定此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与步骤,以及对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

通过全面辨识和规范处理危险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与伤害的发生。

二、辨识与评估危险源1.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1)初步调查与检查:通过对生产场所、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初步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观察员工工作:通过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分析历史记录:通过检查事故报告、事故档案等历史记录,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和伤害原因,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危险源评估(1)评估危险性: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威胁程度。

(2)评估暴露度:评估员工接触危险源的频率、持续时间和程度。

(3)评估风险:综合危险性和暴露度评估结果,对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危险源管理与控制1. 管理责任与义务(1)公司负责人应确立危险源管理的重要性,落实责任制,保证危险源管理的顺利进行。

(2)相关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并推动其落实与执行。

2. 危险源管理程序(1)制定危险源管理计划:根据辨识与评估结果,制定危险源管理计划,明确管理目标、措施和责任。

(2)建立管理档案:建立危险源管理档案,包括辨识与评估记录、管理计划与措施、执行情况等,确保跟踪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3)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措施、防护设施、培训教育等,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4)监测与检查:定期进行危险源的监测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四、纠正措施与改进1. 纠正措施(1)针对危险源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进行整改。

2024年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一、项目工程开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生产工艺和特点、周边环境、进度安排等,及时对各个施工阶段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尤其是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与主体施工交叉阶段、主体施工与装修交叉阶段、工程收尾阶段都要特别做好重大危险源辨识,做好预防监控管理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二、对租赁的塔吊、电梯等特种设备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做好大中型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

特种设备的安拆、改造、维修、检测必须选用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单位或机构承担,相关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工种的操作资格证书,并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三、____米以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____米以上高空作业工程、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它土石方爆破工程必须做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并按有关规定做好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的论证工作。

四、针对施工现场容易出现的“小部位、大隐患”“小工程、大事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于节假日、麦、秋收前后、冬(雨)期、复(开)工、交工期等事故多发期以及合作队伍、合作工程的监管力度,认真开展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械伤害事故的专项治理工作。

五、制定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预警和专项管理措施,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逐级签订危险源控制责任状,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人,做到“谁签字谁负责”,严禁代签。

六、对各类重大危险源要分级建立详细的台账,及时掌握其数量和分布状况,制定相应的控制目标、措施,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并作为重点进行监控,必要时采用旁站式监督方式,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监管。

要经常性的在施工现场明显处公示。

七、各工程项目对识别出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每周由项目经理带队组织相关人员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八、项目部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防治、监控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每月把执行落实情况报公司安全管理处。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____,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第五条各部门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第七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五)重大危险源等级;(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认真执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涉及危险源的工作岗位和生产环节。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1. 危险源辨识(1)各级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和工作岗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以发现隐患和未控制的危险源,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2)危险源辨识要全面、细致、准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操作程序等方面。

(3)危险源辨识要视具体情况制定辨识周期,一般不少于一年一次。

2. 风险评估(1)危险源辨识后,对于发现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后果等级。

(2)风险评估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可能性、可能的损害程度、是否有保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等多个因素。

(3)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危险源的风险被控制在合理可控范围内。

四、风险控制措施1.危险源控制原则危险源控制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控制:(1)优先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危险源,如改进设备设施、改进工艺流程等。

(2)其次采取管理措施控制危险源,如制定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范等。

(3)最后采取个体控制措施控制危险源,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岗前培训等。

2. 危险源控制文件和制度的建立(1)建立并完善设备设施的维护和完善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建立并完善工艺流程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工艺的顺利进行。

(3)建立并完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规范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4)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消防设施的巡查和维护等工作,确保消防安全。

(5)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度,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一、前言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事故和保障工人健康的基本措施。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危险源,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工艺、材料、场所、人员等要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记录。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1)开展危险源辨识调查:调查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引发事故的条件,包括设备、工艺、人员、作业场所等方面;(2)借鉴现有经验和数据:了解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事故经验和数据,分析其产生事故的原因和危险源,并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类比和推演;(3)参考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危险源的划定和识别标准,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项核查。

2.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量化、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评价:(1)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其与安全标准和要求的符合程度,判断其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威胁程度,从而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排序;(2)定量评价:通过测量、分析危险源的物理参数、化学成分、人体接触剂量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可以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和分析,如测量设备的噪声、光照强度、化学品的浓度等。

三、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安全和健康的威胁。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控制:1.技术措施(1)优化工艺和设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产生。

例如,通过改进设备的设计和结构,减少安全隐患和操作错误的可能性;(2)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环境和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4篇)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4篇)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一、背景在任何企业和组织中,都存在着一些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流程,规范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并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危险源。

二、辨识重大危险源1.危险源辨识的目标(1)明确危险源的类型和性质;(2)识别危险源的可能产生的事故和伤害;(3)分析危险源的影响和后果,评估其危险程度。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定性分析:通过观察和研究,了解危险源的性质、特点和可能的事故后果。

(2)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3.危险源辨识的程序(1)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企业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质使用情况、操作规程等。

(2)确定危险源:根据收集的信息,识别和确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分析评估危险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企业发展的影响。

(4)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记录在危险源清单中,包括危险源的名称、位置、隐患和风险等。

三、监控重大危险源1.监控的目标(1)实时掌握危险源的状态和变化;(2)预警和及时处理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3)评估和分析危险源的监控效果。

2.监控的方式(1)巡检: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巡检,了解其运行状态和存在的问题。

(2)监测: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对危险源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报警:设置报警装置,当危险源发生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3.监控的内容(1)危险源的状态和运行情况;(2)危险源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风险;(3)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措施;(4)危险源的事故应急预案。

四、管理重大危险源1.危险源管理的目标(1)确保危险源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2)建立和完善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措施;(3)提供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1.识别危险源:全面梳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工艺、物料流动、设备设施等,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3.评估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潜在风险等级。

4.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识别和评估的危险源进行整理,编制危险源清单,明确各个危险源的名称、位置、风险等级等信息。

二、危险源分级管控危险源分级管控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管控,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事件。

危险源分级管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制定管控措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设施、应急预案等等。

2.实施管控措施:根据制定的管控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

包括培训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工具,加强监督和检查等。

3.监测与检测:定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检测,例如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等,确保危险源的状态符合安全要求。

4.风险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改进管控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

三、管理制度要求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的有效实施,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管理制度的要求:1.制定环境、安全和健康政策:明确企业对环境、安全和健康的管理目标和原则,并将其落实到相关的管理制度中。

2.设立责任部门和岗位:明确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并为相关责任人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

3.建立危险源清单:编制清晰明确的危险源清单,对危险源进行跟踪和管理。

4.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5.培训和宣教: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6.建立记录和档案:建立健全的记录和档案系统,保存危险源辨识和管控的相关信息,便于监督和检查。

总结: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企业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安全的重要制度,通过对危险源的全面识别和分级管控,可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管理制度旨在提供有关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

二、危险源辨识1. 组织应当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发现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2. 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对设备、工艺、环境以及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3. 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危险源辨识记录,清晰记录辨识结果和相关信息。

4. 危险源辨识应当定期进行,及时更新。

三、危险源评价1. 在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组织应当评价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危险源评价应当基于科学依据,包括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

3. 危险源评价结果应当被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 危险源评价应当定期进行,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危险源控制1. 组织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2. 控制措施应当根据危险源评价的结果,综合考虑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因素。

3.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当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4.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当进行监测和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培训与教育1. 组织应当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教育,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培训与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危险源辨识方法、评价技术以及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3. 员工培训与教育应当及时记录,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审核培训效果。

六、应急准备1. 组织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计划,包括应对各类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和紧急事件。

2. 应急准备计划应当具体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3. 应急准备计划的执行应当定期演练,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监督与检查1. 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2. 监督与检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检查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监督与检查结果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三篇篇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险源,有效控制作业场所和生产过程中物和环境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评价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与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中危险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活动。

3相关文件和术语3.1相关文件3.1.1 GB18218-20XX《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3.1.2原冶金部《冶金企业危险源(点)分级控制和管理暂行办法》3.2术语3.2.1危险源(点)是指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

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死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部位和管理部位。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4.1.1危险源识别按作业场所、设备、岗位进行辨识,并结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和资料、询问和访谈等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4.1.2危险源辨识条件4.1.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正常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异常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紧急态:指发生爆炸、火灾等重大突发情况。

4.1.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未遂事故;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维护、改进、报废的安全状态;将来:可以预见的未来作业活动、系统、设备等即将产生的安全状态。

4.1.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4.1.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4.1.3危险源辨识依据4.1.3.1有发生爆炸危险的场所;4.1.3.2提升系统有危险的场所;4.1.3.3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4.1.3.4有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4.1.3.5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4.1.3.6有烧伤、烫伤危险的场所;4.1.3.7有烧伤、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4.1.3.8有落物、飞溅、滑坡、坍塌、压埋、淹溺等危险的场所;4.1.3.9有被碾、绞、挂、夹、刺和撞击等危险的场所;4.1.3.10其它容易致人伤害的场所。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的原则、目标、程序和责任,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规范和有效的执行。

2. 定义2.1 危险源: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的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

2.2 危险源辨识评价: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确定其对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的过程。

2.3 监控管理:指对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测和控制的过程,以保证危险源不发生事故或发生事故时能及时进行处置和控制。

3. 原则3.1 预防为主: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旨在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损害。

3.2 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全员参与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必须积极参与,并具有相应的培训和技能。

3.3 规范管理: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必须以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确保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4 连续改进: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4. 目标4.1 辨识评价:准确识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源,评估其对安全生产的风险和影响程度。

4.2 监控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测和控制,保证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5. 程序5.1 危险源辨识评价程序5.1.1 制定辨识评价计划:确定辨识评价的对象、范围和方法,制定实施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5.1.2 辨识评价工作实施:按照计划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包括数据收集、现场调查、风险评估等。

5.1.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价结果,对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优先级。

5.1.4 编制报告:根据评价结果,编制相应的报告,包括危险源清单、风险等级划分和改进建议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1.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识别和确定可能引发事故和危害的因素,包括人员、设备、工艺和环境等方面。

通过查找历史事故记录、现场巡查、询问员工等方式,全面了解企事业单位的危险源,包括常见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等。

2.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的评估标准包括危险性程度和暴露频度两个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1.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

技术控制包括改进设备、改善工艺、使用防护设施等;管理控制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和紧急预案、进行培训和教育等;个体防护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2.明确风险控制的责任主体和管理程序,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岗位。

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工作,确保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三、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1.制定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包括危险源信息登记、监测和更新,以及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和审批程序等。

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对危险作业和特殊工作进行具体规范,包括工艺流程、安全操作程序、应急预案等。

3.制定安全培训与教育制度,明确安全培训的内容、对象和周期。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建立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正和预防措施。

5.建立危险源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危险源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加强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的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科研、经营、服务等活动中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条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的原则1. 全面性:对公司范围内的所有活动、设备、设施、环境等进行全面、详细的危险源识别。

2. 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3. 预防性:提前预测和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4. 动态管理:根据公司生产、科研、经营、服务等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危险源识别与控制信息。

5.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措施,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

第四条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的职责1.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公司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工作。

2. 各部门、车间负责本部门、车间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工作,并报告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情况。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的策划、实施、监督和评价工作。

4. 全体员工有责任参与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第五条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的内容1. 设备设施:对所有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热力设备、化学设备等。

2. 生产过程:对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生物活动等进行危险源识别。

3. 作业环境:对作业环境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声、振动、照明等。

4. 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指南、应急预案等。

5. 人员行为: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操作行为、维修行为、检修行为等。

第六条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方法1. 危险源识别:采用询问、观察、调查、分析等方法,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2. 危险源评价:采用风险评价、危险性分析等方法,对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价。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保护员工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目的是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预防和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危险源辨识评价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引发事故和职业病的各类因素进行系统的辨识和分析。

其目的是找出企业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了解其性质和内在联系,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辨识的对象:对工作环境中所有可能引发事故和职业病的因素进行辨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类危险源。

(2) 辨识方法: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采用不同的辨识方法,如调查、观察、测量、检测等方法。

(3) 辨识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对辨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存在风险和危害,并给予相应的风险等级。

3. 危险源辨识评价的要求危险源辨识评价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 全面:对工作场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确保辨识结果的全面性。

(2) 科学:采用科学的辨识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辨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及时: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定期辨识和评价,确保辨识结果的时效性。

(4) 可行:对辨识结果的控制措施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帮助企业实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危险源监控管理1. 危险源监控的目的危险源监控是指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实时掌握危险源的变化和动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和职业病发生。

2. 危险源监控内容危险源监控包括以下内容:(1) 监控对象: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包括各类设备、装置、物质和工作过程等。

(2) 监控方法:采用各种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如传感器、摄像头、实时监测系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版本状态:A/0
编制:安全办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管理制度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为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对公司所辖区域内的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实行登记建档、控制管理,防止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公司所辖区域内的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部门及其作业场所。

2定义
2.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2 按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其他情况可确定为重要危险源。

3 职责
3.1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全办)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负责指导重要危险源管理和控制。

3.2 各车间、职能部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负责对重要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配合安全办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4 危险源辨识范围
4.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

4.2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

4.3辨识过程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5 危险源辨识方法
可采用沟通与交流、现场调查与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安全检查法、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评价等方法。

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6 危险源辨识流程
6.1危险源辨识应以岗位(包括生产岗位、管理岗位)为主要对象。

本着“人人有关,人人有责”的原则,大到车间、工段,小到班组、岗位,发动每一位员工,全员参与,对身边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6.2对生产工艺流程操作作业、每台生产设备、器具运行、检修管理、作业环境、服务等活动,按照活动流程,从始至终,分析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流程细分,逐级普查辨识、评价分级、统计、汇总,形成清单。

7 风险评价
7.1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时,应考虑潜在风险法律法规符合性,从影响人、财产和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