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龙的意义

舞龙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枝叶与大树的关系。然则,舞龙并非是单单的一条长龙,而是一个民族活跃的象征,它突显出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预示着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舞龙并非是人、杆、龙的简单组合,在其中蕴涵着深层次的民族体育精神、道家学派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民族的凝聚力量。舞龙也并非是单纯的舞龙,这一茂盛的枝叶已经为大树增添了光华的色彩,并将继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度,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功能。

一、从龙谈起

龙被世人奉为异界神物,不仅是我国各民族的文明精髓,更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经典。龙行天下,驰骋疆野;平九洲,越云霄;不论是白虎奔腾、朱雀扑翅,还是玄武蜿蜒,都不及苍龙摆尾那般气势恢宏。在时代的不断演变中,龙逐渐融入人心,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焦点。

1.1龙的形象与信仰

上古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时期,龙出现于图腾。据《山海经》记载,原始社会氏族众多,每个氏族都有自己供奉的图腾。然而,就在黄帝打败炎帝之后,神龙逐渐成为各部落联盟的图腾。那时节,人们认识的龙只是一种有麟角须爪的动物。具体龙的身形体态如何,人们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奴隶社会时期,龙开始走进了艺术圈中,屈原的《楚辞·离骚》中就有记载。既然龙能够舞动,那么人们觉得龙应该具有“飞天”的本领,所以龙便成了腾空飞舞的神物。直到封建社会画家郭若虚的“三停九似说”,人们对龙的形象才有了整体的把握,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话虽如此,那些只不过是龙的单纯形象,并不能赋予一个民族特殊的意义。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屈辱和沉痛,龙的诠释开始别有一番滋味:开阔浮起的前额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鹿角寓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垂不朽,虎眼透露出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狮鼻诠释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马齿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正当中华民族陶醉于龙的骄傲时,竟然发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龙的尊崇要远远高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西方的龙有着强大的魔力,其家族的庞大比起东方的龙来毫不逊色,他们对龙的研究简直到了着魔的地步。

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信仰,那么这个民族是无法改变其悲惨命运的。然而,信仰并不等同于迷信,前者属于主观的精神执着,后者是毫无主见的随波逐流;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有信仰、有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华夏儿女作为龙的传人,始终坚持开拓进取、与文明共同进步的信念,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当然,我们民族之所以坚持对龙的信仰,赖于我们祖先有过对龙图腾的祭拜;除此之外,龙也是福佑百姓风调雨顺的神灵象征。不管龙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注定要腾飞,并且已经腾飞。

1.2龙的延伸

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在中国,不论是远古时代,还是近代社会,凡是与龙擦边的事物都会给人带来吉祥富贵,甚至兴旺家族。历朝历代的一些陶瓷上都布满了龙纹,不仅于此,现代人们的一些十字绣上也不少有龙的身影。相传这些龙纹意味着上天赐福,能够给人带来吉祥和好运。龙是威严的象征,但想龙的姿态,便知龙是一种极不温驯的动物。比如,封建社会时,皇上被称为龙,穿的袍子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总之什么都与龙有关,可见龙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集权和威武的象征。在古汉语词典中,我们会见到许多与龙相关的成语,如“鲤鱼跳龙门”、“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泉剑”等,这些成语无一不体现出龙之最。说起龙泉剑,那是越王勾践的贴身佩剑,象征着帝王之气。话说龙泉出鞘,力拔五岳,势必称霸天下。(出自《勾践传》)

《易经》也有龙的记载,却说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即苍龙、白虎、朱雀、玄武,而这四宫又与二十八星宿密切相关。二十八星宿分成四组,每组的七颗星连在一起的形状也就是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了,其中苍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龙在十二地支中排在第五位,名曰“辰龙”。《史记·律

书》中写道“辰者,言万物之蜃也。”由此可看,辰、蜃、龙有着相似之处,这恐怕就是“三停九似说”中“腹似蜃”的由来吧。

二、舞龙运动

龙在九天,动作如舞。原本那条彩龙只是竹杆、彩布、假龙的静态组合,可是在民族人士的舞动下,不知不觉,变成了一项极为人们喜爱的舞龙运动。舞龙运动自问世以来,在大江南北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南北舞龙有所差异,然而各个民族对舞龙运动的热爱却是一致的。舞龙运动在历朝历代都有出现,可见这项运动长盛不衰,并且这条在人们手上舞动的巨龙也已经成为灿烂的舞龙文化。

舞龙运动是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集“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于一身。这项运动能够兴盛至今,绝对不是偶然因素使然。其一,舞龙运动具有民族色彩,对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没有理由让这项鼓舞人心、主张民族团结的运动就此消逝。其二,舞龙运动已经从远古时期的简单、随意、祭祀形式过度到今日的精细、娱乐、竞技形式,越来越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对娱乐观赏性的需求。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性的民族,绝不会抛弃精华而选择糟粕。其三,舞龙运动本身就有一定的体育锻炼价值。该项运动要求舞龙者有相应的武术功底,自然而然就起到强健体魄的作用。能够做到全民运动,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应有的精神面貌,所以在舞龙运动的同时,必不可少的也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舞龙运动发展至今,在其原有的价值功能基础之上,又增添诸多的新功能,如文艺功能、竞技功能等。就文艺功能来说,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把人们从喧嚣的世界里引入一个艺术境地,充分感受艺术文化色彩,从而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于竞技功能来说,这就变成了体育竞技项目的一部分。尤其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培养和性格塑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体育竞技,人们对舞龙运动将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而不仅仅处于泛泛的知晓层面,这更有利于舞龙运动的延续和发展。舞龙运动有其独特的、统一的、具体的价值功能,那就是文化价值功能。不论是文艺功能,还是竞技功能,最终都要落实到传统的文化继承上。古代经典艺术,舞龙竞技中的武术动作套路,和谐思想,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因而,舞龙运动是一项极具文化内涵的运动,具有文化的独特性,文化的统一性,文化的具体性,而不是大众的、散乱的、抽象的。

所以,谈及舞龙运动应该涉及到文化经典,即艺术文化,武术文化,道家和谐文化,民族凝聚力文化。绝不能单纯的把舞龙运动归结到一项拖泥带水的腐烂文化。我们看待问题应该时刻保持辩证的否定之否定的观点,对待舞龙运动这一文化更应该如此。

三、舞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舞龙运动源于古代,在漫长的岁月中这项运动并没有停滞,而是在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深入人心,不断走向世界。新时期以来,我国正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而努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舞龙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普遍的关系。舞龙运动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更应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近代以前,舞龙常见于节日里的游戏杂耍、娱乐怡情,抑或是祭拜求雨。不论是出于哪种目的,这就要求舞龙者必然有一定的体育能力。不断地,人们发现舞龙能够焕发出他们内心的积极情绪,由此想进一步的做好舞龙运动。所以,后来在选用舞龙者的时候,都会以有武术功底的人优先。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运用到舞龙之中,不仅能使舞龙锦上添花,更重要的能够使武术发扬光大。近现以来,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体育精神怦然高涨,席卷大江南北。舞龙开始走向民族化,在内渲染中华民族的斗志,向外彰显中华民族的气势。鸦片战争时期,舞龙运动曾让英国将领们赞口不绝。之后入侵中华的部分将领悲叹自己并未真正了解中华民族,一旦中华民族继续保持如此气概,终有一天中华民族会崛起的。历史将会证明,并且已经证明,中华民族的那种体育精神确实光芒四溢。改革开放新时期,舞龙顺应时代潮流,在延续民族体育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