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现状:核心技术缺失 ,与人共融成突破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机器人现状:核心技术缺失,与人共融成突破点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14年世界机器人统计报告中称,2017年中国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总量将由现有的16.2万单位增加到42.8万。而北美地区预计总使用量为29.2万单位、欧洲最大的五个经济体为34.3万单位,中国将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第一使用大国。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公布的报告亦指出,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下,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的增长率为年均23%至36%,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别,尤其是中国,在2013年就超越日本成为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机器人的崛起不容忽视。

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

据调查得知,美国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推出了第一批工业用途机器人优尼曼特(Unimate)。这种由机械组成的,不知疲倦的工人就开始逐渐进入到生产线上,取代人执行一部分繁杂且危险的工作。

而经过了欧美和日本的多年的技术发展推动,机器人的精度越来越高,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人力成本飞速上涨的中国,机器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众多制造工厂都引进机器人取代人工。

这种大趋势就吸引国内外等厂商对机器人的高度关注。库卡、ABB、安川,发那科等巨头的持续投入不必说。中国也兴起了以新松、汇川、广州数控为代表的一批国产机器人公司。但核心技术的缺失,让中国机器人和很多其他产业一样,只处于产业的最底层。

从机器人产业链上看,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相当于大脑,该领域国内基本依赖进口。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也就是机器人的身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目前国内95%的企业集中在这一环节。

而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现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退休教授陆际联也表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即使像新松这样的公司,它的减速器、电机、轴承等机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