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程地质(5.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工程地质

4.工程地质

4.1 勘察工作情况

2010年11月,四川工程咨询研究院组织专家对我院编制的《四川岷江汉阳电航枢纽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评审意见如下:1、基本同意对工程区的地震及区域稳定性评价;2、基本同意对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意见;3、基本同意对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意见;4、同意对天然建筑材料的初步评价;5、补充:(1)历史地震及对工程区的影响,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震中分布图;(2)左右两岸近坝库岸段绕阶地砂卵石层向下游渗漏问题评价及建议;(3)近坝左右岸及其余库段Ⅰ阶地的有无浸没问题及评价、塌岸对水库、航运及公路、居民与耕地的影响评价与建议意见;(4)左右岸厂房和船闸的地质比较意见及各持力层选择与厂、船闸抗滑稳定性评价、帷幕防渗边界的初步评价与地质建议;(5)防洪堤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并对可研设计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根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结论意见技术审查会会议纪要、可研阶段勘察任务书和DL/T5410-2009《中小型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及其他相关规程规范,本阶段主要主要任务是:

(1)查明库区可能浸没坍岸地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浸没、坍岸的范围、危险性,并提出处理措施地质建议;

(2)查明库区防护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评价;

(3)查明影响坝址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坝址选择提供地质依据;

(4)查明选定坝址、厂址、船闸等建筑物区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地基抗滑稳定、开挖边坡稳定、渗漏等问题作出评价,为选定各建筑物轴线及地基地质缺陷处理方案提供地质依据和建议;

(5)进行天然建筑材料评价。

勘察工作在2010年4月初进场,主要采用地质测绘、山地开挖、钻探和室内外试验方法进行,2010年5月末结束外业,完成主要勘察工作量见表1。

汉阳电航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完成勘测工作量表1

序号项目工作内容单位

工作量

前期本次合计

1

区域收资组日20 25 45

2 1:50000区域地质测绘Km290 210 300

3

库区1:10000水库平面工程地质测绘Km2 58 82 140

4 1:500坍岸预测剖面测绘Km 4 34 38

5 土钻孔m/孔111.5/10 325.1/38 436.6/48

6 钻孔注水试验次1

7 41 58

7 毛细管上升高度观测点24 26 50

8 地下水位观测次10 70 80

9 土工试验组25 25

10 动探次14 18 32

11

坝区1:1000坝址平面地质测绘Km2 1.9 3 4.9

12 1:1000坝址剖面地质测绘Km 2.9 4.6 7.4

13 孔内声波m/孔198/5 198/5

14 孔内摄影m 208 410 618

15 钻孔压水试验段113 129 342

16 机钻孔m/孔687.7/23 959.9/40 1647.6/63

17 物探电法点200 208 408

18 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组 4 5 9

19 水质分析件 6 6 12

20 勘探点测量点197 348 545

21 节理裂隙统计点10 10

22 注水试验次 4 5 9

23 动探次 4 4 8

24

料场1:10000天然建筑材料调查Km2 12 78 90

25 1:2000天然建筑材料平面测绘Km2 3.4 8.9 12.3

26 1:1000天然建筑材料剖面测绘Km 6.2 23.6 29.8

27 土钻孔m/孔323.9/29 36.6/6 360.4/35

28 槽坑探m3 540 1350 1890

29 物探电法点238 208 446

30 土工试验组15 15

31 砂样试验组 6 6

32 砂砾样碱活性分析组 2 2

4.2 区域地质及构造稳定性

4.2.1 地质概况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弓杠岭,全长750km,流域面积133547km2,该河从松潘县发源后流经茂汶羌族自治县和汶川县,到灌县进入温江地区,再流经乐山市与大渡河汇流,到宜宾入长江工程区位于岷江中游的青神县至乐山市之间的汉阳镇上游村河段,地势总体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其地貌单元主要为构造剥蚀地貌,其次为河流堆积地貌。构造剥蚀地貌表现为馒头山、条形山脊,一般海拔350~700m;由于地壳上升与河流下切,沿江两岸分布Ⅰ、Ⅱ阶地,其中Ⅰ级阶地阶面海拔一般383~390m,呈宽窄不一的带状分布于河谷两侧,偶有间断;Ⅱ级阶地阶面海拔一般400~420m,零星分布于河谷外缘。

区域分布的地层为侏罗系上统(J

3)、白垩系下统(K

1

)、第四系(Q)。其总的分布特

点是:以侏罗系上统砖红色细砂岩、白垩系下统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及厚~巨厚层状砂岩|细砂岩等软质岩类为主。河谷两侧冲积物非常发育,构成宽广的河漫滩及Ⅰ级阶地。Ⅱ级阶地零星分布,呈基座式。

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在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西台陷之南部,娥眉——思蒙新生代地槽的东南翼。区域主要地质构造系依其力学性质及组合关系,主要有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构造。

(1)褶皱构造

歇马场向斜走向近南北,形态宽缓,向北敞开,核部为白垩系灌口下组地层,两翼为白垩系夹关组地层。

牛背山倾伏背斜,东缓西陡,核部为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地层,两翼由侏罗系地层组成。北斜向北延至木城一带即倾伏,背斜轴向也由北东略转北向。

南安向斜系一宽缓短轴向斜,轴向南北,核部为白垩系灌口组下组地层,两翼为侏罗系中统地层。

三苏背斜,长30余km;为北东——南西向紧密线状背斜,两翼西陡东缓,核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