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核心素养”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的核心素养”汇总
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的最根本问题,这又是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因为它不仅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又关系着我们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尤其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这在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明确地强调教育的本质功能和重要价值,也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4年3月发布了一份文件《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这份文件中,明确指明了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十大关键领域,其中,研究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首要环节,并且提出把核心素养体系作为研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依据,用于统领课程改革的相关环节。这也是第一次在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中明确使用“核心素养”这个词,体现了以人文本,尤其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文本的教育改革思路,这也意味着党和国家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为什么要研究学生的核心素养?1.1首先,从国际上来看,我们会发现,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无论是在
那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全球化首先表征为经济的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资源、技术、资本、资金的全球化流动,必然导致人才的全球化流动、竞争与合作。此外,当前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的产业结构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所有这些,都在重新塑造着我们的世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一种新型的人才观逐渐形成,它要求未来的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具有21世纪核心素养的人。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的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需要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个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与21世纪初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随后,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芬兰、澳大利亚等,纷纷启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体系研究,希望能够遴选出符合自己国家需要的核心素养指标,接着进一步开发、完善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方案,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从这一角度来说,研究并建构符合我国国情与现实需要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大力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1.2其次,从党和国家层面来看,核心素养体系是党的教育目
标的具体体现,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建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荐教育问责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大家都知道,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上明确规定了我们国家教育的培养目标。但这些方针和政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宏观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有难度的。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还需要把它们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和细化,转为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为了更加精确地理解和解读党的教育方针,当前迫切需要立足于我们的国情,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具体化,建构一套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从而深入的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1.3再次,从素质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研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视角的变化,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对于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人问素质和素养有什么区别?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又有什么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林崇德教授的回答是: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
的。这里“素质”对应的主题是教育。它的内涵主要是指人在先l天的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相对于素质,“素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这与中华民族文化中素养的含义是一致的。“素养”一词较早出现的有《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把素养视为经常修习的涵养。后来在我国汉语中主要指平日的修养,如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可见,“素养”对应的主题是人或学生,是相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学科本位提出的,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林崇德教授又提出,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凝炼和描述。可以说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接下来如何继续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内涵,将是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必须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当然,虽然改革成效是显著的,但也不可否认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正逐渐表现出一些素养发展不全面的问题。例如道德素养不理想、身体素质滑坡、适应社会能力不强、负面情绪较多、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等等。同时,由于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把中考和高考成绩,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没有真正建立起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教育质量评价体
系。这就导致了素质教育的推行遭遇重重的困境。所有这些现状与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转变教育质量观念。真正建立起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课程体系,最终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另外,通过对现行的课程标准进行分析,我们也会发现,尽管素养这个词在课标中并被频繁提及,但总体而言都缺乏明确的内涵界定和系统阐述。尤其是对于跨学科素养的培养相对来说更加忽视。此外,由于缺乏基于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导致素质教育目标难以真正得到落实,给我们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因此,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目标,我们需要开展大量的相关研究,尤其是需要科学的遴选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指标,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奠定有利的基础。二、核心素养的支撑性研究。2.1国际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研究“核心素养”的提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率先启动了核心素养的研究;第二阶段是扩展到美国,随后扩展到国际组织欧盟,这个阶段也是核心素养产生全球性影响的阶段;第三阶段是2008年以后开始向亚洲国家扩展,首先是日本,然后是新加坡,此时,核心素养引起了联合国教育组织的反思,中国在这个时候开始加入,2014年开始关注核心素养的研究,2016年推出核心素养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