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职能定位新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职能定位的新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高校迅速发展,出现了社会服务意识淡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对我国地方高校职能定位进行分析,突出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和文化引领职能,对我国地方高校的职能定位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98-02
大学职能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从培养人才的教学职能发展到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等多元职能共同发展的局面。大学职能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大学产生之后就存在的,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变化,大学为满足这种需求而逐渐演变产生的。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的又一项职能即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应运而生,大学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大学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可以说,文化传承创新被纳入大学的第四项职能,是主观与客观、历史和逻辑的统一[1]。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时刻秉承社会赋予的责任,在发展中凸显社会服务职能和文化传承职能。
地方高校是相对于中央各部委直属高校而言的,是指由地方政府投资和管理,并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等学校[2]。主
要包括综合性大学、专业性大学、专科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高校快速发展。初创时期,各地办学的目标和宗旨非常明确: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是这一良好的大学办学时初衷并没有成为地方高校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很多地方高校逐渐偏离了初创时期各地办学的目标和宗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2]。主要表现为:目标定位不准确,盲目追求大学排名,忽视地方的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限制;封闭式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应用性人才,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等。为此,地方高校应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能定位,将生长点建立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始终秉承“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在发展中凸显社会服务职能,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良性发展,应突出地方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使大学成为引领文化发展的风向标。新时代的地方高校应该实现“教学为基础、科研为辅助、服务为宗旨、文化为引领”的全新目标定位,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1 立足“服务地方”的发展目标,提升社会服务的水平,拓宽服务领域
地方高校应重新审视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谨记地方高校办学的目标和宗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威尔金斯曾指出:“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是摆脱不了服务职能的[4]。”因此,地方高校应树立起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旗帜,满
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地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1 明确服务社会的目标定位
结合自身的优势,发挥专长,培养为地方社会建设服务的人才,实现自身和本地区共同发展的局面。顾明远教授曾指出:“区域大学办学的特色和优势在于其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5]。”研究显示,美国地方高校从产生起就以面向本州、满足地方需要为主,实行职业性与学术性并重[6]。比如,威斯康星大学一开始就将为当地社会服务的理念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突显社会服务职能,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的挑战,美国地方高校主张加强同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6]。它们的发展都着眼于社会,从自身实际出发,按照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职能,创立了无数独具办学特色的地方高校。美国地方高校的卓越成绩,对我国地方高校的目标定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地方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优势,强化社会服务意识,确定合理的社会服务模式,选择合适的服务内容和任务,从观念上明确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根本目标,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1.2 提升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
地方高校在学术声誉、师资力量及物力贮备的量级上都很难与国家重点大学相比较。但是,相对于地方的其他部门来说,地方高校集中了本地区的智力优势,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较为齐全的
学科专业,这些都有助于为本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因此,地方高校应立足本地区发展的社会现实,面向本地区未来的发展态势,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在本地区相对集中的智力优势,提升社会服务的水平,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规格、多层次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首先,各地方高校应该通过对现有的高层次师资队伍的优化重组,运用自身所具有的学科群优势和图书、实验等优势条件,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本地区社会发展培养出真正能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其次,应把科学研究的方向立足于解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基础上,切切实实地为地区社会展做出贡献,通过自身研究水平的提高,为社会提供一系列高质量人才,逐步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推定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努力。与此同时,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推进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合力建立研究机构,使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加强地方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与企业合作创办研究中心进行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与企业共同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2 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宗旨,创新培养模式,着眼于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校的基本职能就是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对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而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地方社会,
在服务社会理念的指引之下,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应立足于促进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为地方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地方高校应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辅助的观点,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加强基础领域的研究,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应用型研究领域,加强产学研的结合,通过对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工作的进行,解决地方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促进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加快对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设置等进行调整和完善。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面向地方生产建设,制订培养方案,开创利于自身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与此同时,还需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适应社会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各类应用型人才。
3 突出地方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引领地方文化
高校是传播文化、创新文化、引领文化的重要阵地[7]。地方高校推动地方的文化传承创新,推动地方的文化建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自身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会对社会文化传承创新起到引领和带头的作用。地方高校要立足实际,建立突出高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形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文化氛围;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确立规范化、科学化的办学理念和校风校训;加强学术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