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与分析作者:何海兵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374 更新时间:2007-8-24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中出现了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

将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探讨了社区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介绍了我国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各自特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最终方向和阶段性过程目标。

“治理”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在最具权威的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

与此巧合的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社区建设的步伐,主要的背景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再象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靠行政权力垄断所有的资源,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2],个人从单位体制中解放了出来,而原有的主要管理“社会闲散人员”的街道和居委会体制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症状,与此同时,社区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等,居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始参与一些社区公共事务。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正文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正文

摘要本文首先从城市社区管理解析入手,对城市社区的概念、强化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随后对我市的城市管理现状,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管理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

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城市社区管理有了长足进步。

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市的城市社区管理呈现行政化、法制不健全、管理组织力量薄弱等缺陷,与城市社会转轨变型的趋势以及社区模式创新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进行改革。

文章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提出了构想,把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与我市的城市社区管理状况的对比作为切人点,分析了我市的城市社区管理改革的理论依据和驱动因素,提出了城市社区管理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并由此设想了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具体思路:健全社区建设管理组织体系、组建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网络、创建学习型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干部建设等,从而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目录摘要 (1)Summary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1)引言 (2)一、城市社区管理解析 (3)1.1、城市社区的概念 (3)1.2、社区管理的含义 (4)1.3、社区管理的具体内容 (4)二、城市社区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5)2.1、社区管理的作用 (6)2.2、社区管理的意义 (7)三、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问题 (7)3.1、社区管理体制的行政化色彩较浓 (8)3.2、社区管理的组织力量比较薄弱 (8)3.3、社区管理的法制不健全 (9)3.4、社区管理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 (10)四、对策分析 (10)4.1、城市社区管理的构建原则 (10)4.2、管理思路 (12)4.2.1、下移管理重心,增强社区功能 (12)4.2.2、构建“条包块管、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 (12)4.2.3、完善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 (13)4.2.4、建立行政、经济、法律三大手段并举的管理方式 (14)结论 (14)参考文献 (15)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有的一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己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深圳社区管理体制现状、问题及治理模式探讨

深圳社区管理体制现状、问题及治理模式探讨

深圳社区管理体制现状、问题及治理模式探讨深圳社区管理体制现状、问题及治理模式探讨张则武深圳在城市化进程中,对行政管理体制和基层公共治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笔者作为基层社区管理的一名工作者,试图从深圳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当前社区治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深圳社区治理的沿革和现状随着改革和农村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入,深圳基层治理经历了几个阶段不同模式的探索:2002年以前,基层治理的模式主要是传统的村委会、居委会村(居)民自治并存的模式。

2002年起,在居委会内部试行“议行分设”体制,并对全市社区规模进行了调整。

2004年开始,实行“撤镇设街”、“村改居”,全面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作。

2005年以后,在全市推行“居站分设”体制,并逐步实行“一站多居”。

到目前,深圳共有社区工作站630个,社区居委会854个。

结合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目前深圳逐步形成了行政与自治、政府与民间多种形式互相补充的多元治理结构。

主要表现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党群共建模式日益发挥作用;政府职能通过社区工作站向社区延伸;基层民主在“居站分设”下回归了居民自治的功能;社会保障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各种机构向居民提供服务;业主自治在业主大会、业委会中得以体现;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规范。

从社区类型来看,目前深圳社区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花园式社区,即以商住房、政策性住房为主的社区。

此类社区配套完善,住宅相对集中和独立,人员流动少,管理规范,城市社区氛围浓厚。

二是商业型社区,即社区内商业街、店铺为主的商贸区,此类社区商业气氛浓厚,人来人往。

三是“村改居”社区,即以原村委管辖的范围或自然村落形成的住宅小区,此类社区原居民与外来人员混居,大部分为出租屋,配套先天不足,环境较差,地下加工厂和治安、安全隐患较多。

四是“非村改居”城中村社区,此类社区主要是地下开发商开发的私人住宅楼形成的住宅小区,环境同“村改居”社区,但管理上会有不同,社区内违法建筑多。

非政府组织介入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管理的模式分析

非政府组织介入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管理的模式分析

非政府组织介入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管理的模式分析摘要:本文从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契约合作,非政府组织自募人员、自主管理资金向城市社区提供文化活动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充分论证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可行性。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中各项活动的和谐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

在社区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居民日常生活,促进社区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社区内文化活动的开展值得关注。

1 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现状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开始于20世纪末,起步晚、发展时间短。

而国家“文化进社区”活动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只是让社区文化活动的丰富化、规模化状况有了改善,其中仍然存在着以下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管理主体的行政化弊端。

我国城市社区的文化活动由专业的文化机构来管理,它们隶属于国家行政体制,以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和命令任务式的强制型管理手段为特征,效率极低。

第二,文化活动内涵的狭义理解。

长期以来,社区居民认为文化活动仅仅是休闲、健身、娱乐性质的狭义的文化活动,这种认识偏离了社区文化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对文化活动的片面理解。

这种理解长期持续下去,必然导致社区文化价值观念的散漫。

第三,文化活动内容的局限性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提供者主要有两个:文化主管部门及社区内的兴趣小团体。

它们所提供的普遍性和强兴趣性的文化活动严重束缚了社区文化活动内容的创新发展。

第四,文化活动参与者年龄结构的失衡。

由于社区内各种软硬件基础的影响,文化活动的提供具有明显的供给不足、针对性缺乏等弊端。

这些弊端致使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呈现出失衡的状态:老年人、小孩子居多,而中青年参与者很少,年龄比例失调。

2 非政府组织介入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管理的模式分析从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引入非政府组织介入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管理,使文化活动的提供主体多元化,文化活动内容高质量化,已是势在必行。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作者:李芳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36期摘要: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不仅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地区的繁荣、稳定发展有促进作用。

文章从城市社区的管理现状入手,对城市社区管理提出了一些创新策略,以期促进城市社区管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社区成为城市管理的主要组织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小管理单元,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因此,搞好社区管理,当前的新环境下,要求社区管理朝着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城市社区在地理位置和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城市社区多是由一些居民区组成的,居民大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于农村的村落居民管理,管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研究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对当前的城市社区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是在政府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依托社区组织和成员,对社区的资源合理使用,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系统,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社区规范来约束。

社区管理要以人为本,鼓励社区成员主动参与社区管理,承担管理的责任,培养社区居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

涉及到居民利益的事情,要让居民参与讨论,制定符合广大居民需求的政策。

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不仅调动了居民的社区管理积极性,还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促进社区发展。

二、当前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搞好社区管理,通过社区规范来调解社区中的矛盾,对社区稳定发展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社区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当前的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国当前的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现代城市履行社区管理职能是其重要功能,而社区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居委会承担和完成的。

但是,居委会历史和现实原因,在履行管理职能时有较多问题.不仅仅是硬件的匮乏、软件的缺位,更重要的还在于职实的背离性等,都使之产生难以摆脱的困惑。

而要解决其根本问题,应从制度保障、工作方式转变、促进居提高等方面予以改善。

【关键词】居委会居民自治工作方式一、当前居委会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普遍问题居委会的职责、作用和地位说明了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社区建设与管理的主体。

但是,我国城市居委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客观要求。

1.角色错位,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

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组织,没有行政权力来控制和推动社区的各项事业.而“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上级行政部门几乎都可以交任务、下指标给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提出要求,居委会的情况就是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区居委会的超负荷劳动.其具体表现有:(1)居委会超权限、超职能、超量工作。

《组织法》规定,居委会是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而目前居委会所从事的工作是大大超出其权限和职能.如计生调查、经济普查、社区治安、社区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社区消防安全等,这些都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工作,这些工作是带有政府行政行为的,必须具有行政管理权和执法权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

还有一些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职能性工作,是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需配备专业工具的人员才可以胜任和完成的工作,很明显,本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和专业单位的工作交由居委会去做,是无法完成好的。

(2)居委会承担了大量非“责”之责,并且是有责无权.目前各居委会内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牌子,有治安责任人、计划生育责任人等,这些项目的责任人都是居委会的主任.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职能部门有工作任务都往居委会派发,动不动就要居委会签责任状,使得居委会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对策杨志明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社区的作用日显突出,而要全面地推进现代化城区建设,旧的传统街道式管理体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此,制度创新已经成为建设新型城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本文就新的社区管理体制的选择原则、基本模式和实施对策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的价值原则按照我国现代化城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和上海市街道社区发展目标的需要,在未来的社区管理模式的选择中,新的管理体制必须坚持如下几条原则,以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建设的需要。

11政府行政行为与社会自主行为相结合的原则。

一个完全自治的社区是以社区成员高度民主参与意识等为条件的,因此在我国目前社区成员民主参与意识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街道、居委会作为党的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未来的管理体制的选择中,我们应该采用一种政府行政行为与社会自主行为相结合,以行政行为为主导的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要求是在加强政府对社区管理的领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和广泛调动广大社区成员(个人与集体)共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改变过去社区管理中的单一的行政模式,形成行政模式与社区模式相结合的复合模式。

当然,这种模式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

随着社区成员民主参与意识和管理作用的提高,它可以由重行政行为转变为重社会行为,但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角色是不会也不应该消失的。

这也是中国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所不可缺少的。

21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相结合的原则。

相对独立的自然区域和一个被共认的精神实体(或称社区文化)是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的两个基本要素。

为此,我们必须改变完全以行政区划为根据的管理模式,实行行政区划和自然区划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在保持街道原有的行政区划管理特色的基础上,在下一级管理组织(居委会)的设置上以自然区划为主,就是把街道所管辖的区域分成若干小自然地理环境相对独立的小区,以小区为单位设置小区居委会,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居委会,全面负责协调小区的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面临诸多问题。

缺乏全面的社区规划、社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建设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社区规划建设、提升社区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通过对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为新形势下的城市社区管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当前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社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新形势、问题分析、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素质、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发展。

对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效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城市社区管理的良性发展。

本研究旨在从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的角度出发,结合新形势下的要求,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城市社区管理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城市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城市社区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通过深入分析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实施相应的措施,从而提升城市社区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社区管理是指对城市社区内的各项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管理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社区管理采用了多种常见模式,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

本文将介绍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并分享一些启动社区管理的经验做法。

一、业委会模式业委会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民通过选举组成业委会,负责管理社区内的事务。

业委会由居民自发组成,通过选举方式产生理事会,理事会再选举主席和其他职务。

业委会制度实现了居民自治,提高了社区管理的参与度和民主性。

在业委会模式下,社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合本社区的管理规章制度。

二、街道办事处模式街道办事处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管理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办事处设立社区工作站,派驻工作人员负责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协调。

街道办事处模式实现了社区管理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管理的主导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和指导,引导社区发展,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

三、社区居委会模式社区居委会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委会通过选举产生,由社区居民自行管理社区事务。

居委会负责社区内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环境卫生、社会服务和安全等。

社区居委会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密切联系,了解和解决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推动社区的发展。

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1. 制定社区管理规章制度:社区管理需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居民参与管理、人员配备、工作任务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可以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管理效果。

2. 加强社区居民培训:在社区管理启动初期,可以开展社区居民培训,提高居民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法律法规、社区服务技能等方面,使居民具备更好地参与社区管理的能力。

3. 加强社区与政府的沟通与协作:社区管理需要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思考(5篇)-社区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思考(5篇)-社区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思考(5篇)-社区管理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智慧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思考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社区作为城市管理中的最小单位,是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载体。

随着智慧城市的逐步推进,社区的智慧化将是智慧城市的触角末稍,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体现。

在智慧城市的基础框架内,社区的智慧化管理更能充分体现城市服务的智慧与细节。

智慧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实现城市管理从上到下的无缝链接,为解决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供条件,为智慧城市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

从功能上讲,智慧社区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管理上说,智慧社区的管理以智慧城市为依托,全面、高效、无缝的地理信息平台化管理。

“智慧(双龙)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项目以柳州市“双龙社区”为试点,通过对社区内所有建筑物、路灯电杆、绿化带、水管、监控摄像头等管理单元进行地毯式的精细空间数据采集,利用二三维一体化数据管理技术,建设容纳双龙社区所有信息的空间数据库,在此数据库的基础上研建服务与管理平台,实现基础数据的维护、查询和分析功能,并由平台统一提供数据及GIS服务,通过建立便民服务应用系统,提高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

同时,能够很好地展现社区的建设成果,包含了三维电子地图展示系统、人口管理系统、房屋管理系统、设施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管理系统5大核心子系统。

1总体技术架构设计1.1设计原则系统建设在功能应用与接口设计方面严格遵循国家、行业以及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如数据规范、服务规范、应用规范、运行管理规定等标准与规范,使其能够充分与各部门的数据与接口应用融合,并共享发布专题数据,为各部门及社会各行各业所接受和使用。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城市社区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生活空间和社交交流平台。

良好的城市社区管理是城市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提供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区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机制不健全、服务资源不足等,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本文将从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善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效能。

二、问题分析1. 管理方式陈旧目前,很多城市社区管理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如书面通知、会议制度、人工巡查等,这种管理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主要短板是效率低下和信息不畅通。

传统的书面通知和会议制度耗时耗力,而人工巡查也存在盲区和漏洞,这些都导致了社区管理的滞后性和不灵活性。

2. 管理机制不健全现有的城市社区管理机制多为单一的管理模式,缺乏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管理手段。

社区管理主要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负责,缺少居民的主动参与和监督,这导致了管理机制的僵化和居民参与的不足。

另外,社区管理的决策过程不透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也使得管理结果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3. 服务资源不足城市社区管理服务面临着一定的资源压力。

一方面,城市社区的居民数量庞大,日常服务需求量大,如居民健康保健、社区活动、文化娱乐等。

另一方面,很多社区的服务资源并不充足,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这使得一些社区服务无法得到及时提供,居民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满意。

4. 社区管理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城市社区管理与城市规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导致了城市社区管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很多城市社区规划不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社区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不足,导致了居民生活不便和社交交流的困难。

这也使得城市社区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1. 创新管理方式应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推行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郑州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郑州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公 其 管 理 I u U d nsF t n bc R mii ai P t o
郑州市城市社 区管理体 制现状分析
柴海 瑞 中共 郑 州 市委 党校 河 南郑 州 4 04 5 02
基 金 项 目 : 南省 政 府 决 策研 究招 标 课 题 ( 目编 号 :0  ̄ o ) 河 项 2 1 8 o阶段 性 成 果 2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郑 州市城 市社 区管理取得的成绩
郑州市现辖6 市1 总人172 1 , 区5 县, 3 5 .万 总面积74 .平方公里 , 462 社区 总 7个。有街道党工委8个, 数62 2 社区党组织62 城市党员2万 1个, 9 余人。城市, 苴 4 , 俪 7+ 城市社 区5o 。19 年, 5+ 9 8 郑州市社区建设开始 起步,99 19年确定 了社区建设试验区, 成立了社区居委会,0 1 20年开始 实施社区工作责任制 , 了郑州市社 区建设指导委员会,02 成立 20年在 对6 7 6个传统居委会重组整合基础上成立了36 3 ̄N型社 区, 由此推动 了得 到 社 会力量 大 力支 持和 群众 广 泛参 与 的郑 州市 社 区建设 的全 面 启动 。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 郑州市分外注重扩大基础民主和推进居 民自治。通过 “ 海选”社区居委会成 员, 扩大了基础 民主, 提高了居 民参与意识, 郑州市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社 区建设领导体制不 断完善 。为加强对 . 社 区 建 设 的 指 导 和 协 调 , 州 市 市 、 区两 级 成 立 了社 区建 设 指 导 郑 委员会 , 区形成了党委 、政府领导 , 各 民政部 门牵头 , 关部门配 相 合 , 区 单 位 支 持 , 会 广 泛参 与 的领 导 体 制 和 工作 机 制 。市 四 大 驻 社 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建立 了街道社 区党建联系点 , 经常 深入街 道、社区和驻区单位 , 调查研究社 区党建情况 , 协调解决 问题 , 指 导推动工作 。街道办事处成立 了社 区建设领 导小 组 , 区设立 了 社 社 区党 支 部 和 社 区 居 民 委员 会 。各 个 社 区都 配 备 了思 想 好 、作 风 正、能力强 、有基层工作经验 的社 区干部和 工作 人员 , 初步形成 了 “ 区抓、街管 、社区落实”的组织体系。 2改革创新示范带动社区党建责任机制不断健全。近几年来, . 郑 州市坚持改革创新, 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大力推进街道社 区党组 织建设, 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 , 构筑上 下相通、左右联动、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基层党建网络新构架和 工作新平台, 开创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实现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 建工作全覆盖 。实现了城市发展到哪里, 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 党 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走出了一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郑 州市的社 区党建取得了明显成效 , 涌现出了一批像金水 区的 “ 红色 家园”、管城区的 “ 四联四共”、中原区的 “ 双扶双带”、上街 区 “ 党建共建储蓄”等先进典型, 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3强化功能拓展领域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升 。郑州市的社区服务 . 发展至今, 从内容到形式, 从主体到对象都有了突破 。服务对象 j .展 从老、弱、孤、残、困、优( 抚游 目 [: 携i 作对象扩大到全体居民, ] 服务 内容也从简单的慰问照顾扩大到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社 区服务项 目逐步开展 , 提供就业岗位能力增强。社区卫生、治安、就 业和保障等服务项 目普遍展开 , 各种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4探索模式, . 创新体系社 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社区是社会管 理 的主阵地 , 注重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郑州市多方征集社隋民意 , 居 民需求什么 , 社区就服务什么。如金水 区创新实施以社 区党支部 为中心 , 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 、社 区警务室和物业 公司对社 区 共 同管理 的 “+ ”社 区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多方参与、服务为 14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摘要:我国的社区建设目前已经进去了一个新的阶段,关于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讨论的热点,全国有些城市也在社区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探讨了今后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走向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推荐与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和快速发展,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区级政府派出机关,其辖地面积和人口迅速扩张,这使得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原来实行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条块分割”,处在城市基层管理第一线的街道办事处职权十分,对很多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无权管,而市,区政府的职能则有权管,看不见,造成了有能力关无权管,有权管的无能力管局面。

同时,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基层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新的领域,街道办事处的任务越来越重。

例如,“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增加了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各街区的老龄人口(尤其是离退休人员)显著增多,老年人口的活动空间基本上在家庭所居住的街区,这就增加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内容;改革中出现了大量失业下岗人员,需要街道办事处的关心和帮助;随着城乡社会流动加快,城市街区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他们既为街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给街区的管理带来了压力。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街道办事处的职责规定显然难以应付。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将街道办事处作为第三级管理单位,以行政能力的强化来解决越来越多的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建设。

之后,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相继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

这种体制快速推进了社区发展,各地社区建设的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另一方面这种体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诸如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居委会的行政化、社区参与度低等。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将城市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通过网格化管理来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社区治理体制不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运行。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研究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及对策,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促进城市社区的和谐发展。

1.2 研究意义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通过对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相关政府部门和社区管理机构更好地认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效率,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能够为提高社区治理体制的完善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社区治理体制不完善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政策提供参考,推动社区治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增强社区自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对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提升城市社区管理水平、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加强社会稳定性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为改进城市社区管理提供参考方向。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模式及可行性路径研究[资料]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模式及可行性路径研究[资料]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模式及可行性路径研究-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发展,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社区治理的内涵界定为起点,分析了我国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探讨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走向及对策。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区自治;居民参与;社区服务TU984A社区治理内涵与我国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社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区治理成效如何将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稳定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治理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城市治理的微观体现,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首先应当从社区治理开始。

“治理”与“统治”相对而言,社会治理理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对我国的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

治理是一个社会层面上所有行动者参与的结果。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以及各种社会机构或私人机构都不是独自解决复杂、动态和多样的社会问题。

因为他们不可能各自拥有解决问题的所有资源。

因此,只要在这个社会层面上得到公众的认可,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治理主体。

第二,多元治理主体之间有一定的互动。

治理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多元主体之间存在着界限的模糊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治理主体的参与结构往往具有多样性,可以是一种契约性合作,也可以是政府让渡部分管理权限给其他的社会组织,不再坚持政府职能的排他性和专属性,而是更加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第三,强调参与的主动性。

按照治理理论进行社会管理时,强调参与者的自愿主动,而不是强制的被动行为。

治理理论期望达到的最佳状态是在整个治理系统内部形成一个自组织网络,加强系统内部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第四,注重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正文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正文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正文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首先从城市社区管理解析入手,对城市社区的概念、强化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随后对我市的城市管理现状,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管理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

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城市社区管理有了长足进步。

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市的城市社区管理呈现行政化、法制不健全、管理组织力量薄弱等缺陷,与城市社会转轨变型的趋势以及社区模式创新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进行改革。

文章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提出了构想,把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与我市的城市社区管理状况的对比作为切人点,分析了我市的城市社区管理改革的理论依据和驱动因素,提出了城市社区管理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并由此设想了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具体思路:健全社区建设管理组织体系、组建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网络、创建学习型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干部建设等,从而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目录摘要 ........................................................................... .. (1)Summary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 ....................................................................... 1 引言 ........................................................................... ....................................................................... 2 一、城市社区管理解析 ........................................................................... . (2)1.1、城市社区的概念 ........................................................................... ................................... 2 1.2、社区管理的含义 ........................................................................... ................................... 3 1.3、社区管理的具体内容 ........................................................................... ........................... 4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 (5)2.1、社区管理的作用 ........................................................................... ................................... 5 2.2、社区管理的意义 ........................................................................... ................................... 6 三、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问题 ........................................................................... (6)3.1、社区管理体制的行政化色彩较浓 ........................................................................... ....... 7 3.2、社区管理的组织力量比较薄弱 ........................................................................... ........... 7 3.3、社区管理的法制不健全 ........................................................................... ....................... 8 3.4、社区管理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 (8)1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四、对策分析 ........................................................................... .. (9)4.1、城市社区管理的构建原则 ........................................................................... ................... 9 4.2、管理思路 ........................................................................... (11)4.2.1、下移管理重心,增强社区功能 .........................................................................11 4.2.2、构建“条包块管、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 ..................................................... 11 4.2.3、完善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 (12)4.2.4、建立行政、经济、法律三大手段并举的管理方式 (13)结论 ........................................................................... ..................................................................... 13 参考文献............................................................................ . (13)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有的一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己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管理思维与观念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责权利不够明确。

这导致了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

1、2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够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另一个问题是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够顺畅,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和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

1、3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居民难以适应物业管理服务。

城市社区管理中的第三个问题是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居民难以适应物业管理服务。

这些问题导致了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社区管理效果不佳。

1、4矛盾纠纷不断涌现,使治安问题日益加重。

最后,城市社区管理中的矛盾纠纷不断涌现,使治安问题日益加重。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以确保社区的和谐稳定。

2、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针对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2、1搞好调研,摸清情况,完善制度。

首先,需要加强调研,摸清实际情况,完善城市社区管理制度。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科学规划,制定标准,合理设置新社区。

其次,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制定标准,合理设置新社区。

这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社区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3理顺新关系,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实现科学管理。

另外,需要理顺新关系,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实现科学管理。

这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效果和管理水平。

2、4选好配强社区干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管理能力。

此外,需要选好配强社区干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管理能力。

这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2、5强化管理服务功能,加强物业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还需要强化管理服务功能,加强物业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这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效果和管理水平。

2、6强加法制教育,避免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新型社区。

最后,需要强加法制教育,避免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新型社区。

这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效果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无社区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社区在城市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还存在种种弊端, 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国情不同, 几种社区管理模式各具特点,所以我们无法直接采用国外的方式。

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尚处于探索发展时期, 各地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

因此, 应在比较分析不同社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选择。

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分析国内城市的社区管理现状,对比国内外经典城市的社区管理模式,总结出现如今我国城市的社区管理需要借鉴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区管理模式,两种分化,比较研究,借鉴引言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是社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管理模式是以城市街居组织的服务提供为基础的。

世界各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变量多种多样, 反映了各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

其城市社区管理大都有自己的特色, 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政府和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之间权能配置的方式。

社区管理组织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照搬国外模式来运转。

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内, 科学地界定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能权限, 并将二者有机地衔接起来, 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网络式社区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

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的发展,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改革现行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已经列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因此,在比较分析不同社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选择迫在眉睫。

一、社区与社区管理模式概念与现状首先,以北京为例,来说下社区管理的现状。

根据国内外关于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社区管理模式按照其发展进程, 可以划分为四类, 分别是: 行政主导模式、并举模式、准自治模式和自治模式。

在当前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框架下, 以及北京社区的不同发展水平, 北京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 ( 1) 行政主导模式------ 以纯居委会管理为主导, 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

它主要存在于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的老旧传统型社区, 特别是平房地区, 采用以纯居委会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社区管理由居委会全权负责, 居委会紧紧依靠政府, 由政府领导。

( 2) 并举模式------ 社区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相配合的社区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经营性的社区管理模式------以物业管理为主, 社区委员会相配合的社区管理模式。

采取并举管理模式的比较典型而又成效明显的社区是建外街道南郎家园社区, 其在建外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 形成社区党组织( 社区党委、党支部) 、居委会、物业企业( 社会单位) 、业主委员会四位一体, 共同建设和谐社区的工作机制。

( 3) 准自治模式------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和社区自治三者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

北京的高档商品房社区主要采取的是这种管理模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社区管理强调的是自治, 独立召开居委会换届选举大会, 居民享有选举权, 可以参与社区的建设等, 可以减少政府的工作负担, 增加工作效率。

这是北京地区社区管理的现状,再来说一下我国城市的社区管理。

虽然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但就总体而言, 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的现行社区管理体制依旧更多体现的是政府内部职能的转换。

因为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 依据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改革方针, 对基层社会行使全方位的行政管理职能, 是政府内部职能部门权限调整的结果。

街道管理层面的政社合一、职责不清将直接导致街道办事处的功能错位, 长此以往, 这种由政府直接管理社区的做法, 将失去依靠社区居民开展社区建设的真正意义。

因此,从治理的理念以及社区的发展经验来看, 纯粹的行政型模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因为在社区保持强大的行政力量, 一方面使得社会管理的成本非常高, 另一方面容易降低居民的参与。

因此,应该逐步实现社区管理从行政化向自治化转变。

二、社区管理模式的两种分化正如北京地区的社区管理现状一样,先进的社区管理理论存在两大分野——行政化倾向与自治化倾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管理城市基层社会的单位管理和街居管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社区管理应运而出,但由于政治学、社会学两大学科曾经中断很长时间以及其他原因,理论界对社区管理建设的理论准备并不是很充分。

因此,从本土的经验和西方的研究两个视野出发,理论界对于社区管理形成了两种取向。

第一种取向主要从强化基层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

在社会转型后我国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着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把社区管理看作加强政府对基层社会控制的一种替代的工具。

因此,研究者认为在单位制解体后街道办事处实际上已承担起一级行政政府的职能,却没有相应的行政权力授予,权责不一限制了街道办事处的整合能力。

因此,他们主张的社区管理的思路主要是:政府权力重心下移,将社区内各种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等资源整合起来,在街道办事处的引导下,共同推动社区发展。

这里的社区管理建设实际上是基层政权的重建。

第二类研究者主要运用西方的理论,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研判社区制的建设。

他们认为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面长期维持,政府是全能主义的政府,社会的力量非常薄弱。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得到了成长的机会,但是政府权力依然过大,包揽公共事务过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缺乏社会认同等问题,而社区也难以发育。

为此,他们对于社区管理的主要观点是:建构“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管理好本该自己管理的公共事务,把不该管的和管不好的交给社区自己管理。

这两种在社区模式研究上的理论分野,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行政化”倾向和“自治化”倾向,它们有各自的强调点,但实际上也都存在各自的缺陷。

“行政化”倾向采用的是“问题——应对”思路,实用色彩浓厚,没有考虑到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因而难以解决好社区发展的长久动力问题,而“自治化”倾向虽然从长远、宏观的角度考虑,被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完全从西方的理论出发,没有认识到我国的实际情况,自治的理想目标在目前依然缺乏推动的主体和资源。

笔者以为,搞好社区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动力机制问题。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加强对基层社会的管理、控制与整合是现实的目标,但需要降低成本,需要赢得居民的认同,建立合法性。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各种社会组织、居民群体等有参与民主管理的内在需求。

政府和社会形成社区制的动力来源,因而在向社区制变迁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双向启动,不仅需要基层政权的重建,也需要基层社会的重构。

正如第一项大标题下所写,中国城市的社区管理模式也会如同北京的社区管理模式一样想着自治化转变。

三、国内外典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比较目前,典型的国外社区管理模式基本上可分为欧美型和亚太型两大类。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欧美国家在社区管理上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一般是分离的,松散的。

而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社区的组织管理模式一般是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的结合较紧密。

这种关系上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各具特色。

在众多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中,较为显著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一)美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美国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模式下, 社区发展规划仍由政府部门负责编制并拨专款加以实施, 但在规划过程中却充分体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下面主要说一下美国社区管理自治模式的特点。

社区管理自治模式体现为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

典型的社区管理自治模式国家是美国。

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因此,美国社区自治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就是实行民主管理。

美国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居民自由组合、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团组织如社区管理协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其次是社区建设有序合理。

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时美国政府特别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对城市建设中满足社区居民的要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部分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从而保证了周围环境不被破坏。

最后一个特点是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在美国,公民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机构或组织提供无偿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自觉意识。

美国社区志愿者1990 年已达9840 万人,占成年人口总数的54%,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或组织,绝大部分工作是由志愿者来承担。

因此,美国社区管理基本是“政府规划、指导、资助,社区组织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

(二)日本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说完了美国的社区管理自治模式,下面说一下日本的混合模式。

首先是日本社区管理的内容。

日本社区管理是地域中心的管理模式,日本的地域类似我国街道的行政区域,而地域中心则等同于我国街道办事处。

地域中心是区政府根据人口密度和管理半径划分的一定区域的行政管理机构,隶属于区政府地域中心部。

地域中心负责收集居民对地域管理的意见。

地域中心的经费是政府拨款,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

再来是日本混合模式的特点。

首先体现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日本社区管理模式的总体设想和规划、资金的投向、机构的设置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为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特别对社区内的老、弱、病、残等人给予重视和关怀。

其次是政府指导、监督社区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日本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与社区工作部分分开,通过相应的政府组织指导社区工作,并对社区提供资金支持,有一套完善的资金使用体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社区管理呈现民主化自治的趋势。

政府并不直接对城市社区进行管理,而是由社区中盯会等组织进行社区管理,居民主动参加社区部分领域管理的意识较强。

(三)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最后介绍一下新加坡的社区管理模式。

首先是新加坡社区管理的内容。

新加坡根据地域范围划分社区管理层次,在区域层次上,每个区域建立社区发展理事会负责本社区工作,在社区发展理事会下面,以选区为单位设立公民咨询委员会,最基层组织的社区组织是居民委员会,全国社区的总机构是人民协会。

社区的有效运行需要充足经费的支持,新加坡社区经费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政府拨款和社会赞助。

然后是新加坡政府主导模式的特点。

首先是完善的社区管理体系。

政府对社区发展进行管理,职能分明、结构严密,井然有序。

新加坡社区内存在三个组织即公民咨询委员会、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其次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紧密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