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危机治理视角探析突发公共事件处置

合集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与分类突发公共事件,指的是发生在公共领域,涉及大量人群,具有突然性、不可预见性、跨领域性以及可能引发社会关注和影响的突发事件。

根据其发生的领域和性质,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社会安全事件三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其特点是发生时间和地点不可预测,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损失巨大。

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就是一起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事件。

人为事故则是指在人们工作和生产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例如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事故等。

这类事件通常具有连锁反应性和多样化特点,一旦发生可能波及大量民众。

例如,在2005年发生的香港病毒性肺炎事件就是一起有着严重连锁反应的人为事故。

社会安全事件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国内的安全事件,例如恐怖袭击、暴力抢劫等。

另一类是来自国外的安全事件,例如外交危机、国家与国家间的矛盾等。

这里不多赘述。

第二章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管理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尤其是在灾难面前,人们总是没有那么理性,这个时候就需要灾难管理的出现,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

危机管理最核心的是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同时细致地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只有在及时、准确地把握突发事件的动态,及时调动应急措施,才能在危机面前保护人民的安全和财产,才能促使突发事件得到更好的应对。

此外,在危机管理中,政府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除了负责组织和协调救援,还应当加强民众的信息沟通,保证及时、准确地向民众传递危机信息,以充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提升反应力和处理能力,全力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

第三章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应对策略合理的危机应对策略旨在迅速应对突发事件,全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小危机对公共领域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以下是应对策略的几点:1. 采取灵活有效的救援措施。

公共管理中的危机应对策略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危机应对策略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危机应对策略研究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常常带来严重的非预期影响。

在公共管理中,危机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政府、组织和公众的协同作用,以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的危机应对策略,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效果。

首先,危机应对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危机对任何组织或社会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破坏,并对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及时、高效的应对策略是保障公众安全的关键。

在面对危机时,公共管理者需要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技巧,以尽快制止危机,并减小损失。

在此过程中,依靠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能够提高应对危机的效果,保障公共安全。

其次,危机应对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从预防、准备、应对到恢复,危机管理涉及到多个阶段和多个层面的工作。

首先,预防措施是关键,包括建立健全的制度、监管机制和法规,以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建立应急预案、培训人员和加强设施保障。

第三,应对危机时的决策制定和执行需要科学、灵活和果断。

最后,恢复阶段需要重建受损的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秩序。

因此,公共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全面、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另外,危机应对策略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政府、组织和公众的合作与参与。

政府在危机管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需要建立与各方的密切合作关系,并制定统一的指导方针。

组织也需要积极参与,发挥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与政府协同行动,共同应对危机。

同时,公众的参与和支持也至关重要。

公众应当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响应政府和组织的指挥,以便有效的协助应对危机。

因此,建立互信和沟通渠道,加强多方面合作,是危机应对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危机应对策略的评估和改进是持续的过程。

在危机发生后,公共管理者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危机应对策略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同时,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对公共管理中的危机应对策略进行学习和创新。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提高应对危机的效果,提升公共管理水平。

突发事件应对的危机管理

突发事件应对的危机管理

突发事件应对的危机管理在当今社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等。

这些突发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还可能造成恐慌和混乱。

因此,做好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危机管理进行探讨。

一、预防为主,细致调查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预防措施。

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调查机制,通过对潜在风险的细致调查,找出潜在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规划建筑物、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确保其抗震、防火等安全性能。

二、健全应急预案,明确责任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同时,明确每个部门和个人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方协调配合,高效应对。

这样一来,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并进行有序的协调和处理。

三、及时发布信息,消除谣言在突发事件中,信息的发布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准确、全面的信息,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进展、应对措施等。

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发现和辟谣不实信息,避免谣言蔓延。

只有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有效稳定公众情绪,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应对突发事件。

四、加强培训,提升应对能力突发事件应对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因此,相关从业人员需要经常接受培训,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和危机管理演练,让工作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增强应对能力。

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整个社会的应对水平。

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跨国危机某些突发事件可能跨越国界,对多个国家或地区产生影响,因此,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共同应对跨国危机。

此外,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挑战。

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多,这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成为了当今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公共事件有很多种类,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交通事故等。

危机管理要根据具体的事件性质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一,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预警是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的第一步。

只有在事前获得足够的信息和预警,我们才能做出及时的决策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

各级政府要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民众正确应对。

第二,建立高效的指挥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组织和协调各个相关部门进行救援和应对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指挥体系,才能保障决策和执行的快速、统一、协调。

因此,政府应该尽早制定和完善危机管理的指挥体系和工作流程,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确保信息的畅通和指令的迅速传达。

第三,加强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首要保障的。

因此,完善的应急救援力量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要加大对救援力量的投入和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应急救援设备的配置和更新,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深化危机管理理念和技术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危机管理的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及时更新危机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只有不断推进危机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第五,加强社会的应对能力。

从社会工作角度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之道

从社会工作角度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之道

从社会工作角度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之道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工作的应对措施以及社会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海啸、地震等,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人员伤亡和生命安全的威胁。

其次,突发事件会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导致社会不稳定,带来财产损失,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二、社会工作的应对措施社会工作需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开展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干预和援助工作。

其应对策略包括三个方面:1. 收集信息和建立联系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了解受灾群众的需求和帮助资源的情况,同时与政府、NGO等组织建立联系,协调资源,共同开展救援工作。

2. 心理干预和支持突发事件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影响要比物质影响更为严重,因此社会工作者需帮助受灾群众稳定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3. 重建生活和社区突发事件不仅会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社区关系造成破坏。

社会工作者需参与重建受灾群众的家庭和社区,并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三、社会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在突发事件中,社会工作者需注意以下几点:1. 安全第一,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2. 了解并符合救援组织的指导和要求。

3.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干预和援助。

4. 注重合作共享资源,避免重复浪费。

5. 持续关注受灾群众的需求和帮助效果。

四、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需要各个领域的合作与支持。

社会工作者需要紧密协作,以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挑战。

社会危机治理视角探析突发公共事件处置

社会危机治理视角探析突发公共事件处置

社会危机治理视角探析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在前工业时代,灾难被认为是同自然本身紧密相连的,因为那时的灾难主要是天灾,非人力所为,人类活动并不是这些灾难的诱因。

现代社会的风险则更多地同人类的行为相关。

在《风险社会》一书中,贝克提出了“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概念,他认为,现代性的出发点是控制不确定性,但是现代性又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很难找到不确定性产生的确定原因。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时代,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处在一个“天灾”与“人祸”随时不期而至的环境中;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频繁地使用诸如危机、风险等词汇。

这表明人类正生活在一个随时可能出现风险的世界中,而风险的预防和治理正是人类面对的紧迫问题。

危机与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之一。

”①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公共管理中应对危机状态的一种形式。

虽然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在管理实践中长期存在,但是,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专门研究则是近些年的事情。

因此,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首先需要弄清危机、公共危机的内涵。

“危机”(crisis)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普遍用于医学领域,指游离于生死之间的状态。

后来这个词的含义不断扩展,它适用的对象不断扩大,人们赋予它的含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中危机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危险的祸根;二是指严重的困难关头。

西方学者对危机给出了众多的定义,例如,韦伯词典将危机定义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综合起来看,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以及社会正常的生存秩序、发展进程等由于某种原因,通常是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威胁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应对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对社会和个人生活都有着重大影响。

在面临这些突发事件时,应对措施和应急事务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定义,重点介绍合理的应对方法和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应急事务的重要性。

一、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定义公共危机是指发生在公共领域的、突发性的、对个人和社会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

这种事件通常出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等方面,包括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无法预测的事件,对社会和个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

二、合理的应对方法和措施1.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信息发布在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中,沟通和信息发布起着关键作用。

政府部门、媒体和其他相关机构应该确保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准确发布,以帮助公众了解事件的紧急性、影响范围和应对策略。

此外,也应建立起沟通渠道,使公众能够反馈他们的困惑和需求。

2.统一指挥和资源协调在应对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来汇总和协调各方的力量。

这有助于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信息的混乱。

统一指挥机构应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紧密合作,制定、实施和评估应对策略。

3.提供紧急救助和服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紧急救助和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应确保紧急救援队伍的迅速行动,以挽救生命和减轻伤害。

同时,也应提供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以帮助受灾者恢复正常生活。

4.加强应急预案和演练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应对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各个行业和部门都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熟悉应对流程和协作方式。

此外,还应更新和完善应急预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三、合理规划应急事务的重要性合理规划应急事务意味着预先思考和准备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这不仅可以缩短危机时的反应时间,还可以减轻事件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1.提前评估风险和威胁合理规划应急事务需要提前评估当前和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这有助于把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为其准备恰当的应对策略。

学年论文浅析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

学年论文浅析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浅析突发群体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作者黄凌华学籍批次1009学习中心德清学院层次专升本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李迎春摘要:对于政府面对的突发公共事件,通常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等重大社会影响的关系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以来,人类社会就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威胁。

一般来说,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本文从浙江湖州织里镇群众聚集事件这一突发公共事件对有关地方的影响出发,指出湖州地方政府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引出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问题,提出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对策。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危机管理目录一、案例正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案例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处理研究

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处理研究

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处理研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且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其严重程度可能导致公共安全、经济道德、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危害。

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事故等。

这类事件常常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损失,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处理显得极其重要。

本文将从管理与处理的角度出发,探讨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处理。

一、危机意识与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处理,首先要做到危机意识的落实,这一点尤为重要。

将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前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预判,并开展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是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发生的首要措施。

应急预案必须更新完善,充分针对性和操作性,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二、领导小组的组建在突发事件中,对于事故发生后的应对需要具有一定的指导力和组织能力。

因此, 领导小组的成立就变得至关重要。

组建领导小组的同时,需要重视各个成员的职能明确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保障每一位成员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三、应急资源的调度与利用应急资源的调度与利用也是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处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合理调度和利用应急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资源方面,各单位必须确保能够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并将资源进行妥善配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

四、思维方法与实战能力在危机感知和管理、危机资源配置、危机处理等方面,依靠思维方法和实战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专业培训和模拟演练等活动,提高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与相关实战经验,同时注重人员的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在事故处置的现场,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决策,始终处于掌控当中。

五、信息与宣传信息公共传媒是承担着大量责任的,需要及时获取和发布权威、公正的信息。

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重要的信息与指令需要及时发布到不同渠道,以保证公众得到最新、准确的消息。

同时,宣传的倡导也比较重要,宣传一个积极的态度、让公众更好地理解危机,并充分加上发生事件后的应对与反应将形成更加有效的危机管理与处理的进程。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引言: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可能引发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恐怖袭击等。

这些事件会给社会秩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需要进行危机管理。

本文将围绕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展开讨论。

一、危机管理的定义和工作内容危机管理是指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有组织、有条理的应急处理,以减少对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其工作内容包括预警、应急、救援以及事后处理等环节。

预警:通过各种手段和监测系统,提前发现突发公共事件的迹象,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应急: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包括扑救火灾、疏散群众、防止次生灾害等紧急工作,目的是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救援: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被困、走失、受伤等,需要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工作,保护受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事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需要进行灾害评估、损失核算、善后处理等工作,为恢复社会秩序和重建受灾地区提供科学依据。

二、危机管理的原则和重要性危机管理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协调性、综合性、主动性和社会参与性。

科学性:危机管理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判断和预测突发公共事件的可能影响和后果。

协调性:危机管理需要多部门、多方面合作,形成整体协作的工作体系,以确保高效有序的工作推进。

综合性:危机管理需要整合各种资源、技术和人力,形成各方合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损失。

主动性:危机管理需要提前进行预判和预案制定,主动进行应急处理,以减少可能带来的不可预见的灾难。

社会参与性:危机管理需要广泛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形成广泛合力,既能提供更多的资源与支持,又能增加公众对处理情况的了解和信任。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危机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浅析突发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危机管理

浅析突发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危机管理

浅析突发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摘要:从台风“罗莎”这一自然突发公共事件对有关地方的影响出发,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引出地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问题。

接着从地方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失误行为、失误原因及其相关对策等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并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规律,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立或完善一些机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20XX年10月8日,台风“罗莎”登陆浙江。

之后的30多个小时里,浙中浙北许多城市都先后遭到了狂风暴雨的横扫。

河水猛涨,道路成河,有的城市街道、小区竟然被大水淹没,致使交通严重堵塞,群众生命财产相当危险。

虽然各地全力组织抗灾自救,但还是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究其原因,除了本次台风自身的特点比较离奇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本次台风预警信息不够准确,有些城市的主要河流水位预降不够;(2)有些城市的排水管不畅通;(3)防汛物资准备不够充分等等。

通过这次台风事件,一些潜在的、深层次的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地方政府作为处理这类自然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其管理能力和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从地方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失误行为、失误原因及其相关对策等三个方面,对其公共危机管理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 地方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失误行为通过对现实事例的归纳总结,可以将地方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失误行为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1)瞒而不报,隐而不发,即政府职能出现了“越位”。

有些地方政府在其所辖区域内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倾向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竭力隐瞒事件的真实情况,淡化事件的严重程度, 有的地方政府为了防止真相外露, 甚至进行上下勾结, 实行新闻封锁。

(2)消极应对, 心存侥幸, 即政府职能出现了“缺位”。

有些地方政府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 不是立即投入到救灾过程中去, 着手弥补和挽救由该事件造成的损失, 而是希望借助于中央的力量来化解由该事件引起的一系列危机,导致中央有关部门及人员出现事多繁重的情况。

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对看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分析

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对看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分析

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对看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摘要: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各样的灾难,面临各种公共危机的强烈冲击。

对于一个政府而言,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政府制度安排,实施有效的对策选择,不断增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使危机状态下的社会事务被有序地管理起来,使危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限度,无疑成为政府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结合风险社会理论来谈论突发性公共事件,并通过总结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从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两个方面来提出构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建议。

关键字:危机风险社会政府危机管理程序策略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既是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1090美元,已经进入了转型期社会结构风险的高发期。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从 1998年的特大洪灾到2004年的强热带风暴“云娜”和“艾利”,从“非典”到禽流感,从北京密云踩踏事故到重庆氯气爆炸事故,从劣质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到松花江水污染等生产安全事件,这些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和极大危害性的事件不仅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同时也使政府的公共管理面临着一个新课题,即如何管理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才能使危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大到最小限度。

一、突发性公共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根据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的风险社会理论,我们正处在从古典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而且这种转型正在以全球规模悄悄地进行。

因此,风险社会也意味着是全球风险社会,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

风险社会的理论家吉登斯将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人为制造的风险。

前者是指来自于外部的,由传统和自然的不变性、固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如地震、洪水等;后者是指由于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造成的风险,是在我们没有多少历史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风险,如核泄漏、全球变暖等。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区域治理LIVELIHOOD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 翟微摘要: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构成。

社区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与职责,不仅包括日常生活中为居民提供服务与帮助,还包括在突发危机时承担起上传下达、维护好社会基础秩序的重要职责。

本文在总结分析社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展开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考。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1-0290-0002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了当下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社区治理概念社区治理是指,涉及社区的多元主体之间通过合作互动。

共同提供公共产品和实施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提高社区居民自治水平,从而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由此可知,社区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客体主要是各项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并且社区治理以完善自我管理与服务、维护社区公共利益为目的。

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一)社区居民参与度较低治理理论主张社会发展的多元主体,强调政府引导下多元力量的协同参与。

公民作为多元社区治理主体之一,能否有效参与对城市社区治理的优化影响较大。

只有居民具备了一定的参与公共事物的能力,才能为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据走访得知,在以往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多数社区仍然是居委会倾向于包办一切,居民参与意识不强。

一方面,在社区号召下参与志愿活动的居民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居民不理解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与社区工作未达成共识,认为危机与自己关系不大,不该自己负责,是政府与社区的事情。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社区走向封闭自防,人们出于恐慌心理,大部分居民事实上游离于社区公共空间之外,在应对危机期间自然成为“看客”和“旁观者”,难以转换成“积极行动者”。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公共危机治理的问题与应对路径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公共危机治理的问题与应对路径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公共危机治理的问题与应对路径宗一智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突发公共危机专业社会工作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己进入常态化阶段,但对公共危机的治理并不能掉以轻心。

时下全国大范围的洪涝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下半年新冠疫情可能卷土重来的预测,也成为萦绕人们心头的担忧。

及时总结当前工作经验,提升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治理水平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

专业社会工作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有其独特的专业优势。

但回顾新冠疫情应对过程,我们发现社会工作虽然积极参与了疫情防控之中,但所能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小,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更需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作用,及时总结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从危机中觅得专业发展先机,亦是社工行业自身发展和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呼唤。

(一)社会工作游离于政府应急预案和防控体系之外英国在2004年颁布了《国内紧急事件应变法案》,明确指出社会工作者是二级响应者,为可能发生的健康灾害情况提供所需要的任何服务。

社会工作者需要为一级响应者(警察、消防员、军人等)提供协助。

在美国,社工可通过三种方式参与灾害应对:一是成为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工作人员;二是成为FEMA合作伙伴(地方机关、社区机关、相关NGO)的工作人员,如在美国红十字会从事相关减灾的工作;参加职业协会(NASW)组织的救灾项目,成为专业志愿者参与救助。

我國专业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但在汶川地震,鲁甸地震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也有所介入并取得一定经验,可至今仍未作为专业力量被纳入应急预案和防控体系,如2003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7年的《突发事件应急法》,今年的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5号)中均未涉及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应急体系以及如何定位社会工作在突发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

这直接导致社会工作在突发公共危机治理中处于尴尬境地,也导致了社会工作行动的边缘化。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管理一、引言突发公共事件(Crisis)通常是指一些不可预见,且具有严重危害后果的突发性事件。

这些事件的突发性与不可预见性,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重大威胁,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危机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危机管理的流程、应对策略、以及案例研究等方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管理进行全面梳理。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种类繁多,但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

2.人为事故:如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等。

3.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枪击案、劫持等。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爆发、人畜共患病、食品安全问题等。

这些事件往往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重大威胁,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

三、危机管理流程在突发公共事件下,危机管理的流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预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可以通过监测和研判可以提前预测到一些风险事件。

例如,监测气候变化预警极端天气,极端天气会导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及时预测危险隐患有助于减少可能的伤亡。

2.应对阶段这个阶段是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为了及时控制风险,需要尽快地采取应对措施。

例如,对于火灾、爆炸、地震等情况,需要使用灭火器、移动或封闭人员进行安全疏散。

3.恢复阶段这个阶段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需要开始进行恢复工作。

例如,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和人口流失,需要重建受损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及重新组织和恢复社区组织和社会秩序等。

4.反思阶段这个阶段是指在应对阶段和恢复阶段之后,需要对整个危机管理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下次处理危机事件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例如,针对不同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制定救援计划和预案,对于预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应对策略1.信息发布与应急通讯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快速的信息发布和应急通讯非常重要。

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

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

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公共危机事件是指发生在群体中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纵火等事件。

这些事件将对群众、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问题。

因此,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指对突发事件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以降低危机对公众的影响。

危机管理通常包括:1. 危机预警:及时监测事件发展动态,提前发现可能引发危机的迹象,形成预警机制。

2. 危机评估:对危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危机的性质、程度、可能扩大的范围等信息,为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

3. 危机应对方案的制定:针对每种可能的危机事件,应提前制定好应对方案,并预案与内部联系人和协作者,以保证危机发生时能立即执行。

4. 危机处理:应急响应团队根据危机应对方案进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对公众的影响。

二、应对方案在制定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时,应该将风险评估和预测纳入考虑。

下面分别就不同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相应的应对方案介绍。

1. 自然灾害针对自然灾害,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制定灾害危险区域和疏散路线图,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当地民众撤离。

(2) 建立救援队伍,组织对受灾地区的抢险救援。

(3) 建立应急医疗救援机制,为灾民提供救治。

(4) 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保证能够恢复生产与生活秩序。

2. 恐怖袭击针对恐怖袭击,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介入,缩短袭击所造成的影响。

(2) 加强安保力量,做好袭击现场封锁与现场疏散工作。

(3) 强化危机沟通,向公众发布有关袭击事件的信息,以防止恐慌情况的发生。

3. 公共卫生事件针对公共卫生事件,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对疫情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制定隔离治疗方案。

(2)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3) 建立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公众自我防范和干预能力。

基于社会危机周期角度谈我国公共应急管理问题

基于社会危机周期角度谈我国公共应急管理问题

基于社会危机周期角度谈我国公共应急管理问题内容摘要:任何事物都有自产生到消亡的“生命周期”,人类更好的发展有赖于对这些规律的准确把握。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突发的自然灾害,公共应急管理应当被高度重视并进行适时改革。

本文从社会危机周期角度来探讨我国公共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以期为社会危机的有效解决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社会危机周期公共应急管理问题完善现阶段我国公共应急管理的不足当前,我国虽在公共应急管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很不完善。

譬如:缺乏健全的防灾减灾立法,法律滞后;缺乏核心灾害应急处置指挥协调机构,应急指挥职能交叉;缺乏综合规划的防灾体系以及灵活高效的反应机制;城市防灾标准偏低,生命线系统抗灾能力弱;防灾科技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对灾害深入的研究不足等。

本文就针对性问题进行探讨。

另外,对概念理解的偏颇往往导致决策的失误,这应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有学者认为应急管理就是“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措施”,事实上,应急管理应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应急管理指在危机爆发之后所采取的措施,即“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措施”;而广义的就是指危机管理。

因此“应急”的含义应从“应对突发事件”扩充为“对各种紧急事件及潜在风险的反应”。

危机研究专家芬克的“社会危机周期论”曾明确指出危机周期具有的四个环节:潜伏期、爆发期、善后期和反思期(阎梁、翟昆,2005)。

我国公共应急管理在社会危机周期各环节中的问题(一)潜伏期:对危机把握不够准确危机的潜伏期,一般比较长,危机的苗头虽然还未出现,但造成危机的结构、问题等已经形成。

此时进行公共应急管理是最为简易和行之有效的,可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即使无法彻底处理,应急管理者也可以推断将要发生怎样的事情,有利于在爆发期时予以帮助。

然而在潜伏期内对危机进行准确把握是最为困难的,尤其是对各种灾害的预测,这也正是公共应急管理通常到了爆发期才会产生的原因。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处理能力分析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处理能力分析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处理能力分析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下是政府应考虑的一些因素:
1. 快速响应能力:政府应该能够快速地响应并采取应对措施,
以减轻事件的影响。

2. 组织能力:政府应该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种机构和资源,以便在必要时迅速行动。

3. 可靠的通信网络:政府应该拥有一套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便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地与公众、媒体和其他政府机构进行沟通
和协调。

4. 危机应对计划:政府应该拥有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计划,以
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5. 工作流程规范:政府应该拥有一套工作流程规范,以确保在
危机中的紧急情况下,所有的响应和行动符合相应的法规、政策和
程序等,并且实现最大的效率。

6. 领导力:政府应该拥有一批有经验和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以
确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及危机处理的有效性。

这些因素可以促进政府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有效地应对和处
理危机。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社会危机处理研究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社会危机处理研究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社会危机处理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突发事件的频率也在逐年增加。

这对于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以及社会危机处理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与社会危机处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采取各种应急措施,组织和实施各类应急救援、防范措施和信息发布等一系列行动的过程。

而社会危机处理则是指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危机,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应对方式,避免危机蔓延,缓解、解决危机带来的安全问题。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组织与准备工作。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与准备工作是保证各种措施及时实施的前提。

这包括组织各类应急人员,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设备等。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也需要总结和完善工作实施的经验,不断优化应急预案和制度,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能力。

二、完善信息监测和发布机制。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准确、及时的信息对于应急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完善信息监测和发布机制,建立信息快速传递渠道,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信息误差和滞后,从而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三、培训和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应急响应能力是应急管理的核心。

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和培训,完善应急人员技能和知识体系,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在进行社会危机处理的研究时,需要将其分为不同类型的危机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危机、环境危机、政治危机等。

应根据不同危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危机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要有效的处理社会危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建立完整的危机管理体系,明确责任的归属,合理的分工和协调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缩短处理危机所需时间,避免反复的错误决策。

二、分析和识别危机风险。

及时分析和识别危机风险,对危机预警和预测分析尤为重要。

通过危机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危机对社会的影响和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危机治理视角探析突发公共事件处置
在前工业时代,灾难被认为是同自然本身紧密相连的,因为那时的灾难主要是天灾,非人力所为,人类活动并不是这些灾难的诱因。

现代社会的风险则更多地同人类的行为相关。

在《风险社会》一书中,贝克提出了“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概念,他认为,现代性的出发点是控制不确定性,但是现代性又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很难找到不确定性产生的确定原因。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时代,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处在一个“天灾”与“人祸”随时不期而至的环境中;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频繁地使用诸如危机、风险等词汇。

这表明人类正生活在一个随时可能出现风险的世界中,而风险的预防和治理正是人类面对的紧迫问题。

危机与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之一。

”①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公共管理中应对危机状态的一种形式。

虽然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在管理实践中长期存在,但是,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专门研究则是近些年的事情。

因此,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首先需要弄清危机、公共危机的内涵。

“危机”(crisis)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普遍用于医学领域,指游离于生死之间的状态。

后来这个词的含义不断
扩展,它适用的对象不断扩大,人们赋予它的含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中危机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危险的祸根;二是指严重的困难关头。

西方学者对危机给出了众多的定义,例如,韦伯词典将危机定义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综合起来看,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以及社会正常的生存秩序、发展进程等由于某种原因,通常是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威胁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危机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正常的生存秩序和发展进程受到破坏,严重威胁到正常的生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

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相联系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突发事件成为危机的代名词。

②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 CM)概念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对于危机管理的定义,中外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阐述了不同的看法。

如美国危机管理专家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认为,危机管理是对于组织前途转折点上的危机,有计划地挪去风险与不确定性,使组织更能掌握自己前途的艺术。

中国学者魏加宁认为,危机管理是对危机进行管理,以达到防止和回避危机,使组织或个人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限度的目的。

危机管理在西方最早主要用于军事和外交,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危机管理的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对危机及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最初主要是分析政治危
机,当时危机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索政治危机的根源、寻找处理和应对政治危机、维护政治稳定或促进政治变革的方法。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危机管理的研究出现了一次高潮,研究领域从政治领域向经济、社会领域扩展,从自然灾害领域向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扩展;同时,随着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及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壮大以及立体分层方法的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有了厚实的理论基础做铺垫和丰富的分析工具做支撑,危机管理成为一门学科,形成了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两个既独立发展又相互融合的学科分支。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其潜在的破坏也不可忽视,如果处置不当对公众的社会信任、社会秩序的稳定都会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也是风险社会的重要表现,在国外,突发公共事件一般称为危机事件、灾难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属于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范畴,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当前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从对危机的被动应对转为积极的预警,包括对危机的确认、对危机的分析与评估、对危机的监控等一系列活动。

实行危机预警的目的在于防范危机。

这需要政府在日常的管理中,建构一整套运行顺畅的信息获取系统。

及时收集、传递和共享信息,能够纾缓危机,降低危机的损害。

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灾难和危机,信息沟通和交换可以保证政府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决策,
协调应对危机的行动。

因此,有效地监测、收集、梳理和传递危机爆发前的异常信息是危机预警的重点。

将危机预防作为危机管理的首要职能,无疑是化解危机既简便又真正成本低廉的办法。

针对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学者们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芬克最早提出了危机管理的四阶段论,即潜伏期、爆发期、善后期、解决期,他提醒危机管理人员要“注意危机发生之前的潜伏征兆,大部分的危机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病源可循”.清华大学教授薛澜等人的研究显示:一个国家发展到人均GDP500~3000美元时,往往也是人口、资源、环境、效率与公平等社会矛盾较为严重的瓶颈时期,比较容易造成社会失序、经济失调、心理失衡等问题,形成一些不稳定的因素⑥.目前中国就正处于这样的阶段,特别是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震荡和损害。

现实的推动使中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推进都刻不容缓。

希斯曾用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描述完整的危机管理过程(如图2-1所示)。

在图中,左边两个象限代表危机管理的沟通活动,而右边两个象限表示危机管理的行为构成;上面两个象限反映的是开始清理危机事件的初期阶段,以生理上可见的影响为主,而下面两个象限反映的是恢复管理时期,在该阶段精神影响更加突出。

反应和恢复管理中强调的重点是公众认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危机管理中针对的是利益相关者,因为在危机的不可预见的影响中,我们需要对每一利益相关群体进行分析,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从而降
低不确定性。

危机管理过程示意图有助于管理者从总体战略高度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危机管理。

管理者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有关人员以应对危机局面(或从中很快复原)。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本的危机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公共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有助于公民和环境恢复秩序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预测和识别可能遭受的危机,采取预防措施,阻止危机发生,并尽量使危机的不利影响最小化的系统过程,目的是通过提高公共部门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处理危机,减少损失,恢复社会稳定和公众对公共部门的信任。

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危机信息的获取和预警,危机的准备与预防;危机的控制与回应;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

⑤总体来说,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着眼于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是应急性。

由于突发公共事件都是突然爆发的,这就要求政府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手段控制危机事态的蔓延,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持续性。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置是一个包括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的持续过程,这就要求不仅要做好危机中的处理工作,还要做好危机预警和危机善后处理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三是复杂性。

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因素,所以其处置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各个部门要形成联动,密切合
作,采取尽量适当的方法处理危机。

四是特殊性。

每个突发公共事件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发生过程和处理方法,不存在适用一切危机管理的普遍法则,所以,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对危机事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风险社会治理重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突发公共事件已由非常态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风险社会治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是风险社会治理水平的体现。

企业、政府部门或其他组织都是危机管理的主体,进行危机管理的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置需要各方协作配合,也考验着危机管理机构、体系的完备和处理技巧与水平,因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处置水平的强弱反映一个社会危机管理能力大小、水平高低。

12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