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原理教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原理

6.1 概述

本章介绍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受剪及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钢筋混凝土梁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所组成,且混凝土本身是非弹性、非匀质材料。抗拉强度又远小于抗压强度,因而其受力性能有很大不同。研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构件加载试验。建筑工程中梁常用的截面形式如图6-1所示。

6.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6.2.1 材料的选择与一般构造

1)截面尺寸

为统一模板尺寸以便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宜采用下列尺寸:

梁宽一般为100m m、120m m、 150m m、180m m、 200m m、220m m、250和300m m,以上按

b/,50m m模数递增。梁高200~800m m,模数为50m m,800m m以上模数为100m m。梁高与跨度只比l

h/,主梁为1/8~1/12,次梁为1/15~1/20,独立梁不小于1/15(简支)和1/20(连续);梁高与梁宽之比b

在矩形截面梁中一般为2~2.5,在T形梁中为2.5~4.0。

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为了满足对受力钢筋的有效锚固及耐火、耐久性要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应有足够的厚度。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与钢筋直径,构件种类、环境条件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具体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6-1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注:(1)基础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2)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做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3)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采用。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5)处于二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另作水泥砂浆保护层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6)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3)钢筋直径及间距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通常采用10~28mm,若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筋,其直径相差至少为2mm,以便施工中能肉眼识别。

6.2.2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1) 截面应力分布

梁截面应力分布在各个阶段的变化特点如图6-2所示

(1)第I阶段:

梁承受的弯矩很小,截面的应变也很小,混凝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故梁的截面应力分布为三角形。中和轴以上受压,另一侧受拉,钢筋与外围混凝土应变相同,共同受拉。随着M的增大,截面应变随之增大。由于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变形的发展。应力增长缓慢,应变增长较快,受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呈曲线形。当弯矩增加到使受拉边的应变到达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时,就进入裂缝出现的临界状态。如再增加荷载,拉区混凝土将开裂,这时的弯矩为开裂弯矩,在此阶段,压区混凝土仍处于弹性阶段,因此压区应力图形为三角形。

(2)第Ⅱ阶段:

M后,在纯弯段内混凝土抗拉强度最弱的截面上将出现第一批裂缝。开裂当弯矩继续增加,达到

cr

部分混凝土承受的拉力将传给钢筋,使开裂截面的钢筋应力突然增大,但中和轴以下未开裂部分混凝土仍可负担一部分拉力。随着弯矩增大,截面应变增大;但截面应变分布基本上符合平截面假定;而压区混凝上则越来越表现出塑性变形的特征,压区的应力图形呈曲线形。当钢筋应力到达屈服时,为第Ⅱ阶段的结

M。

束,这时的弯矩称为屈服弯矩

y

(3)第III阶段:

钢筋屈服后应力不增加,而应变急剧发展,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遭到明显的破坏,使钢筋到达屈服的截面形成一条宽度很大,迅速向梁顶发展的临界裂缝。虽然此阶段钢筋承担拉力不增大,但中和轴急剧上升,压区高度很快减小,内力臂增大,截面弯矩仍能有所增长。随压区高度的减小,混凝土受压边缘的压应变显著增大。最大压应变可达0.003~0.004,压应力图形将为带有下降段的曲线形,应力图形的峰值下移。当压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耗尽时,在临界裂缝两侧的一定区段内,压区混凝土出现纵向水平裂缝,随即混凝土被压酥,梁达到极限弯矩。

2) 破坏特征

上述讨论仅适用于适量配筋的梁,它们的破坏是由于受拉钢筋首先到达屈服,然后混凝土受压破坏;破坏前临界裂缝显著开展,顶部压区混凝上产生很大局部变形,形成集中的塑性变形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在M不增加或增加不多情况下,截面的转角急剧增大,反映了截面的屈服;同时梁的挠度迅速增大,预示着梁的破坏即将到来,其破坏形态具有“塑性破坏”的特征,即在破坏前裂缝和变形急剧发展。

6.2.3 正截面受力分析

1)基本假设

(1)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

构件正截面弯曲变形后,其截面依然保持平面,截面应变分布服从平截面假定,即截面内任意点的应变与该点到中和轴的距离成正比,钢筋与外围混凝上的应变相同。国内外大量试验也表明,从加载开始至破坏,所测得破坏区段的混凝土及钢筋的平均应变,基本上是符合平截面假定的。试验还表明构件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的压碎是在沿构件长度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受拉钢筋的屈服也是在沿构件长度一定范围内发

生的。因此,在承载力计算时采用平截面假定是可行的。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在裂缝截面处,受拉区混凝土已大部分退出工作,虽然在中和轴附近尚有部分混凝土承担拉力,但与钢筋承担的拉力或混凝土承担的压力相比,数值很小。并且合力离中和轴很近,承担的弯矩可以忽略。 (3)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有多种不同形式,常采用的由一条二次抛物线和水平线组成的曲线,即不考虑其下降段,并简化如图6-3的形式。 (4)钢筋应力—应变关系

钢筋应力取等于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不大于其强度设计值,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0.01。其简化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6-4所示。

2)受力分析

适筋梁在正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受拉钢筋己经达到屈服强度,压区混凝上达到受 压破坏极限。以单筋矩形截面为例,根据上述假设,截面受力状态如图6-5所示。 此时,压区边缘混凝土压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对于特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0ε与cu ε均可取为定值;因此,根据截面假定与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图形由压区高度唯一确定,压区混凝土合力C 的值为一积分表达式,压区混凝土合力作用点与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z 称为内力臂,也必须表达为积分的形式。

根据轴向力与对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的力矩平衡,可以建立两个独立平衡方程 )(c y s x C f A T == (6.1) )(c y s x z f A M = (6.2)

通过联立求解上述两个方程虽然可以进行截面设计计算,但因混凝土压应力分布为非线性分布,计算过程中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积分计算,不利于工程应用。《规范》采用简化压应力分布的简化方法。 3)等效矩形应力图形 正截面抗弯计算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建立u M 的计算公式,实际上并不需要完整地给出混凝土的压应力分布,而只要能确定压应力合力C 的大小及作用位置就可以了。为此,《规范》对于非均匀受压构件,如受弯、偏心受压和大偏心受拉等构件的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分布进行简化,即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来代换二次抛物线加矩形的应力图形(图6-6)。其代换的原则是:保证两图形压应力合力C 的大小和作用点位置不变。

等效矩形应力图由无量纲参数1β及1α所确定。1β及1α为等效矩形应力图块的特征值,1α为矩形应力图的强度与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应力c f 的比值;1β为矩形应力图的受压区高度与平截面假定的中和轴高度

c x 的比值.即c 1/x x =β;x 为等效压区高度值,简称压区高度。

根据试验及分析,可以求得1β与1α的值。1β及1α与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有关。对中低强混凝土.当

0ε=0.002,cu ε=0.0033时,1β=0.824,1α=0.969。为简化计算取1β=0.8,1α=1。对高强混凝土,用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