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术前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结肠癌的临床治疗
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术前应评估患者全身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有同时性大肠癌及大肠息肉。
心、肺、肾功能及合并疾病要特别重视,尤其是老年患者,常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主因。
手术应切除结肠病变,清除引流区域淋巴结,切除受累的邻近组织或器官。
强调整块切除,以免医源性扩散。
1.手术方法(1)右半结肠切除:切除5~10cm末段回肠、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和横结肠的右侧-半,适用于升结肠和结肠肝曲癌。
盲肠癌可保留横结肠。
(2)扩大右半结肠切除:结扎结肠中动脉,切除全部横结肠,游离脾曲。
适用于较大的肝曲结肠癌,结肠中动脉根部有淋巴结转移,需要结扎该动脉者。
(3)横结肠切除:适用于横结肠中段癌,需游离肝曲和脾曲,切除横结肠,升降结肠吻合。
(4)左半结肠切除:从结肠中动脉右支以远切断横结肠,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左支,切除乙状结肠近段。
根据病变部位可以适当变化。
适用于脾曲及降结肠癌。
(5)直肠前切除:适用于下段乙状结肠及直乙交界处癌。
游离脾曲,结扎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行直肠降结肠吻合。
肥胖患者为减少吻合张力,有时要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保留边沿动脉。
(6)结肠次全切除:切除全部结肠及直肠近段,行回直肠吻合。
适用于同时及异时性多发大肠癌、HNP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直肠内息肉较少者。
(7)腹腔镜手术: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已10余年,对其价值已基本肯定。
2.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处理由于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小,肠内容物较稠,肿瘤多呈环周缩窄型生长,容易发生肠梗阻。
脾曲为好发部位,老年患者尤为多见。
过去多采用二期手术,切除肿瘤后结肠造口。
现在多主张一期手术,可采用两种方法。
①切除肿瘤,将显著扩张的结肠提出于术野之外,接-回纹管,全切除阑尾,通过其残端向盲肠内置入-引流管。
用大量生理盐水行结肠灌洗。
待肠腔清洁变小后,一期吻合。
②如患者情况较好,可行结肠次全切除回结肠吻合。
对年老体弱、糖尿病、严重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不全、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肠穿孔及腹膜炎的患者,不宜行一期手术。
NCCN指南变更:结肠癌辅助化疗可缩短至3个月!
NCCN指南变更:结肠癌辅助化疗可缩短至3个月!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发布的数据,全球每年新诊断为结直肠癌的病例超过136万。
其中,结肠癌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结肠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肿瘤在结肠的位置,以及癌症的分期。
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生物疗法和放疗。
一些患者需要联合治疗。
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切除或破坏结肠附近的癌症。
而化疗和生物疗法属于全身治疗,通过将药物注入血流,破坏或控制全身的癌症。
今年3月,在第23届NCCN年会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对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做出了一个重要调整,明确低危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时间可以缩短。
这一改变是基于一项大型3期临床试验IDEA的研究结果。
在IDEA研究中,研究者根据临床医生及患者选择,随机分配12 834例患者接受3个月或6个月奥沙利铂为主辅助化疗方案(FOLFOX或CAPEOX方案),分析3个月化疗疗效是否不劣于6个月化疗。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和奥沙利铂)或CAPOX方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辅助治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中,3个月治疗与6个月相比,在总体人群中没有证实其非劣效性。
然而,在接受CAPOX方案治疗的患者中,3个月的治疗效果与6个月的疗效相似,特别是在低风险亚组中。
更重要的是,缩短化疗时间可显著降低神经毒性。
3个月治疗组相比于6个月组,其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降低(FOLFOX:17% vs. 48%;CAPEOX:15% vs. 45%;P<0.0001)。
NCCN指南根据风险分型对Ⅲ期结肠癌辅助治疗给出了不同的治疗策略:(1)病理分期为T1-3N1的Ⅲ期低危人群,优选CAPEOX 3个月或FOLFOX 3-6个月辅助治疗。
(2)病理分期为T4N1-2和T任何N2的Ⅲ期高危人群,优选CAPEOX 3-6个月或FOLFOX 方案6个月治疗。
术后辅助化疗在结肠癌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afety analysis of post-operation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NIE Chenyang1 WANG Peng2 1.Medical Service, the 157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of PLA,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10, China; 2.Devices Branch, the 157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of PLA,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afety of post-operation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the pa 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undergoing radical resection surger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10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colorectal carcinoma undergoing radical resection surge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11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d juvant chemotherapy group (62 cases) and single operation group (48 cases). 3-year recurrence rate,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3 -year recurrence rate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ingle operation group (24.2% vs 35.4%),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in adjuvant chemotherapy group and single operation group was 18 months and 12 month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norexia, nausea/vomiting, alopecie and pigmentation were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in adjuvant chemotherapy group. Most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tolerable for the patients. Conclusion Stage Ⅲ colorectal carcinoma undergoing radical resection surgery can greatly improve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 the patients can endure most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Colorectal carcinoma; Adjuvant chemotherapy; Safety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概述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概述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案,但多数病例就诊时已为进展期肿瘤。
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术前新辅助化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并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加之新的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大大改善了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就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标签: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肿瘤第3位,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近1 20万,死亡人数达60万[1,2]。
据报道,有25%的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超过25%的患者第一次根治术后将复发或转移。
尽管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治疗得到长足发展,但是IIIC期及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50%,Ⅳ期更是低于10%[3]。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指对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之前给予全身化疗,已作为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1989年,Wilke[4]等报道了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大规模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目前新辅助化疗已应用于多种肿瘤,并取得肯定疗效,成为综合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
1新辅助化疗的概念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是指针对局部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或伴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术前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新辅助放疗(neoadjuvant radiotherapy)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NC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肿瘤负荷,降低肿瘤临床分期。
因此,近年来NC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新辅助化疗的可行性新辅助化疗的作用原理:①减低肿瘤负荷,降低肿瘤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肿瘤变为可以切除,提高治愈性、手术切除率[5];②控制微小及潜在的转移灶,减少术中播散及术后转移复发,清除肝内的微小转移灶[6];③防止术后肿瘤血供改变以致影响化疗效果,效果优于术后;④可使手术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处于最低状态,减少术中癌细胞医源性播散;⑤在化疗敏感性试验中,有助于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利于术后化疗药物的选择,以指导制定术后治疗计划,并可协助判断预后[7];⑥对于伴有肝转移的患者,使不可切除的患者变为可切除,并且减少肝脏的切除范围,最大限度的保留肝体积[8]。
结肠癌最新化疗方案
结肠癌最新化疗方案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
针对结肠癌的治疗手段不断演进,化疗作为结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结肠癌最新的化疗方案,以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术前化疗术前化疗是指在结肠癌手术前进行的化疗治疗。
这种治疗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减小肿瘤体积,缩小肿瘤边缘,达到手术切除的目的。
目前,广泛采用的术前化疗方案是FOLFOX方案,即同时使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
该方案在多项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二、术后化疗术后化疗是指在结肠癌手术后进行的辅助化疗治疗。
其主要目的是杀灭和抑制术后微小残留癌细胞,预防癌细胞复发和转移。
常用的术后化疗方案包括CAPOX方案和FOLFOX方案。
前者是指使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化疗,后者与术前化疗方案相同。
三、个体化化疗个体化化疗是指根据患者结肠癌的分子特征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化疗方案。
目前,个体化化疗在结肠癌治疗中越来越受关注。
例如,一些针对KRAS突变阳性患者的药物已得到临床应用,如带铂类药物和EGFR抑制剂的联合应用。
此外,DNA修复缺陷患者也可选用PD-1/PD-L1免疫疗法。
四、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作用于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手段。
在结肠癌最新的化疗方案中,靶向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EGFR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剂是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
使用单抗结合化疗药物,可提高化疗的疗效。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结肠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进而达到治疗结肠癌的效果。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
临床试验表明,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免疫治疗在一些结肠癌患者中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综上所述,结肠癌最新的化疗方案包括术前化疗、术后化疗、个体化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手术及预后的影响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手术及预后的影响徐建国;曹洪涛;王政【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surgery and prognosis.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5 cases in each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the method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hen test CD44v6 and p27 protein indexe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rial group (P<0.05), of which the CD44v6 protein index dropped significantly while p27 protein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wo groups, test group recover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are vomiting, nausea, loss of ap-petite, poor resistance. Conclusio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use.%目的:探究新辅助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手术以及预后的影响。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辅助化疗XELOX方案、FOLFOX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对比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辅助化疗XELOX方案、FOLFOX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对比摘要:目的比?^辅助化疗XELOX方案、FOLFOX 方案对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月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7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随机分为两组,90例患者术后接受XELOX化疗方案,81例接受FOLFOX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5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及生存质量的差异。
结果XELOX组34例(37.78%)出现病情进展,FOLFOX组28例(34.57%)出现病情进展。
XELOX组、FOLFOX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XELOX组死亡21例(23。
33%)。
FOLFOX组死亡19例(23。
46%).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恶性呕吐、高胆红血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神经毒性、腹泻、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FOLFOX组高于XELO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而言,XELOX方案与FOLFOX方案在提高术后无病生存期、5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但XELOX方案不良反应更少,患者的依从性与耐受性更好。
关键词:结肠癌;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j.issn.1006—1959.2018。
13.020文章编号:1006-1959(2018)13-0068—05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adverse reac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I and III colon cancer by XELOX and FOLFOX。
结肠癌肿瘤分期与术后辅助治疗
结肠癌肿瘤分期与术后辅助治疗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常采用肿瘤分期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最常用的肿瘤分期系统是美国癌症学会(AJCC)和国际癌症联盟(UICC)联合发布的TNM分期系统。
该系统基于肿瘤的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三个方面来评估患者的肿瘤分期。
结肠癌的分期一般分为0期到Ⅳ期,其中0期是指癌前病变,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Ⅰ~Ⅳ期则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阶段。
Ⅰ~Ⅱ期是结肠癌的早期,一般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目的。
此外,对于Ⅱ~Ⅲ期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术后辅助治疗是指手术切除肿瘤后,在恢复期结束后给予的一种治疗方法。
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化学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给予化疗药物,可以清除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的风险。
化疗药物可以根据患者的分期和个体化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常用的有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
化学治疗的疗程一般为6个月,通过连续多个周期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癌细胞的存活率,并达到控制肿瘤复发的目的。
放射治疗是通过应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对于结肠癌来说,放射治疗主要用于Ⅲ~Ⅳ期患者术前辅助治疗,目的是缩小肿瘤的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行性。
术后,放射治疗一般不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方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然可以考虑应用。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干扰肿瘤的生长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对于结肠癌来说,最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是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但靶向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总的来说,结肠癌的肿瘤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密切相关的。
结肠癌手术结合术前化疗疗效分析
1 资料 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 选择我 院 20 0 4年 1 ~20 月 0 7年 1 收 入 院 的结 肠 癌 患 者 月 14例 , 中 男 5 1 其 2例 , 6 女 2例 , 者 年 龄 3 患 9~8 2岁 , 均 (7± 平 5
综 合组 低于手术 组( <00 )综合组患者 3年生存率 高于手术 P .5 ,
手术治疗 , 术后两组患者均规律随访 , 失防者退 出本研究。
13 效 果 评 估 .
使在术前评估及手术过程 中发现肿瘤没有转移 ,但在术后 大体
标本的病理检查 中常发现切缘 阳性的情况 ,因此采用影像 学的 方法及术中的评估对肿瘤 的浸润转移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而 且在切除过程中对肿瘤 的牵拉 、挤压等也容易造成肿瘤沿淋巴 系统或者血液系统转移 。虽然在肿瘤切除过程中严格执行 无瘤
组( P<O0 。 .5)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比较【 % ) 例( 】 组别 / 肿瘤完整切除率 淋 巴结 阳性率 转移复发率 3年生存率 1
1 .) , 1 岁 其中左半结肠癌 6 例 , 6 9 右半结肠癌 3 , 4例 横结肠 癌 1 1 例; 患者术前肠 镜病理高分化腺癌 2 6例 , 中分化腺癌 6 例 , l 低 分化腺癌 2 7例 ; 术前临床 分期 : Ⅱ期 5 4例 , Ⅲ期 5 1例 , Ⅳ期 9 例。患者人选后随机分为综合组及 手术组 , 两组患者 年龄 、 性别 、 肿瘤临床分期及肿瘤位置 、 分化程度无显著差异 , 具有可比性 。
时段 的辅 助 化 疗 ,术 前 化 疗 在 多 数 恶 性 肿 瘤 的临 床 治 疗 中 取得
较好 的效果日 能够明显减小原发病灶 , 高患者的手术治疗 的 , 提 效果【 引 。结肠癌属于消化系统肿瘤 , 容易发生肿瘤 的侵袭转移, 即
手术结合术前化疗治疗结肠癌疗效分析
【 ywod 】 S re ; ro eai hmohrp ; oo acrE cc nls Ke r s ugr Peprt ece teay C lncne; f aya a i y v i ys
结 肠 癌是 常见 消化 道 恶性 肿瘤 之一 , 亡率 死
确界 定 , 结肠 癌 治疗 中新 辅 助化 疗对 结 肠 癌 治疗 在 效果 的报道 较少 。 文 回顾性 分析 本 院 自 2 0 本 0 5年 1 月至 2 0 0 8年 1 0月 收治 的结 肠 癌 患者 9 1例 的 临床
也 较 高 , 重威 胁 人 类 的健 康 , 严 因此 选 择 有 效 的 治
回顾 性 分 析 本 院 自 2 0 0 5年 1月 至 2 0 0 8年 1 0月 收 治 的 9 例 1
结 肠 癌 患 者 临 床 资 料 , 治 疗 方 案 不 同 分 为 手术 组 及 综 合 治 疗 组 。手 术组 采 用 标 准 根 治 切 除 术 ; 合 组 患 者手 术 前 给 予 XE O 方 案化 疗 后 手 按 综 LX 术 治疗 。 观察 两 组 患 者 术 中肿 瘤 切 除 率 、 巴 阳性 率 、 淋 术后 复 发 转 移 率 、 病 生 存期 及 3年 生 存 率 。 结 果 综 合 治 疗组 肿 瘤 完 整切 除率 高 于 无 手 术 组 , 巴结 阳性 率 低 于 手 术 组 , 后 转 移 率 及 复 发 率低 于 手术 组 , 病 问 期 长 于 手 术组 , 后 3年 生 存 率 高 于 手 术 组 ,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淋 术 无 术 差 P 均 < .5 00
疗 方法 至关 重要 。一 直 以来 , 手术 、 化疗 和放 疗是 治
奥沙利铂 (Oxaliplatin) 结肠癌的治疗
奥沙利铂 (Oxaliplatin) 结肠癌的治疗奥沙利铂 (Oxaliplatin) 结肠癌的治疗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在结肠癌的治疗中,奥沙利铂(Oxaliplatin)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疗药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奥沙利铂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其作用机制、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等。
一、奥沙利铂的作用机制奥沙利铂是一种铂类化合物,通过其特殊的作用机制,在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和扩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主要机制包括:1. DNA损伤奥沙利铂能够与DNA结合,形成DNA加合物,进而引起DNA链的损伤和交联。
这些DNA的损伤会导致肿瘤细胞的DNA修复能力受到抑制,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2. 细胞凋亡的诱导奥沙利铂还能够通过激活细胞凋亡途径,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这一特性使得奥沙利铂成为结肠癌治疗的重要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二、奥沙利铂的药理特点奥沙利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疗药物,在抗癌治疗中具有以下药理特点:1. 配伍性广泛奥沙利铂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等,以增强治疗的效果。
通过多种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能够更好地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2. 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奥沙利铂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这些都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然而,相对于其他化疗药物,奥沙利铂的不良反应较为可控,多数患者可以良好耐受。
三、奥沙利铂的临床应用奥沙利铂在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常用于辅助化疗和术后化疗。
具体应用的方式包括:1. 辅助化疗奥沙利铂可用于结肠癌的辅助化疗,即在手术前或手术后使用化疗药物,以减小肿瘤的体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高手术疗效。
2. 术后化疗奥沙利铂也常用于结肠癌的术后化疗,以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
通过使用奥沙利铂,可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奥沙利铂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大肠癌41例疗效观察
收治 Ⅲ 一Ⅳ期 大肠 癌 患者 8 2例 , 5 男 5例 , 女 2 7例 , 年龄 4 2—8 3岁 , 均 5 平 5岁 。4 2—5 O岁 者
处理 。随访 截止 日期 为 2 1 02年 2月 8 日。统 计 分析 临床 症状 和实验 室检查 项 目的改 善情 况 。
15 统 计学 方法 .
咸 宁学 院学报 ( 医学版 )0 2年第 2 第 4期 (or Xan g ne i( eil cne) 21 6卷 J n o i i irt Md aSi cs] u a f n n U v sy l c e
无统计学 意义 ( 0 0 ) 具有 可 比性 。 P> .5 ,
31 3
手 术组 ( A组 ) 和单 纯手术 组 ( B组 ) 4 例 , 各 1 两组
2 1 近期 疗效评 定 . 至少 2个 月后参加 疗 效 评定 。A 组 4 例 中 , l
C R6例 ,R 2 P 8例 ,D 5例 , D 2例 , 效 率 为 S P 1 C P 8例 ,D 1 S 6 例 ,D6例 , P 有效 率为 4 .% 。两 组有 效 率 比较 , 63
i er a p mi g l uvy J . ada i f eya :Jeie ooia sre[ ] JP ei r h d v s 1 d l e tC l
H ah 2 o ,3 12 :9 el ,o 74 (/ )2 t
( 收稿 日期 :0 20 -6 2 1-50 )
ifc in a d r c re twh e e  ̄t ma i hl r n u d r ne t n e u i n e z / h n c i e n e o ' d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最 常见的原因, 支原体、 衣原体等非病毒性感染引起的 毛细支气管炎也较常见。其 主要病变在终末端气道-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肛肠外科。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
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
二、临床表现:早期结肠癌症状不明显,可无症状或仅隐约不适、腹胀、消化不良、隐血等。
随着癌肿进展,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块、肠梗阻以及发热、贫血和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状。
因肿瘤浸润转移尚可引起相应器官的改变。
结肠癌依其原发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征象和体征。
1、右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腹部肿块、腹痛、贫血。
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
癌肿溃疡继发感染可致局部压痛和全身毒血症等。
2、左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
三、检查:(一)实验室检查:1、大便潜血试验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结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
2、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该法对结肠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其用于普查。
3、血清CEA的检测大多数结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超过50μg/ml,但该试验的特异性并不强。
(二)内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能定向镜取组织进行活检,因此是目前结肠癌诊断最有效的手段。
在结肠癌普查中,常作为评价各种初筛检效果的“金标准”。
(三)X线检查:可发现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不能窥视的病损,对于纤维结肠镜难以送达回盲部的患者尤为首先,亦是诊断结肠癌的有效手段。
(四)活体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确定结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以及对病变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五)其他:如B型超声检查、CT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淋巴结99mTc同位素扫描等用于临床结肠癌诊断,效果评价不一。
结肠癌的辅助化疗
不需辅助治疗 需要辅助治疗?
需要辅助治疗
*SEER database – O’Connell J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04;96:1420–5 †US National Cancer Database – Greene F et al. Ann Surg 2002;236:416–21
MOSAIC研究设计
一项大型国际性III期临床研究 II/III期结肠癌患者,已手术完全切除
主要研究终点:DFS 次要研究终点:安全性,OS
随机分组 (ITT,n=2,246)
按计划治疗 (n=1,107)
未治疗 (n=13)
(B)1名LV5FU2组 患者接受了 奥沙利铂治疗
接受治疗的患者 (安全集)
单药方案
卡培他滨 卡培他滨每次1250mg/m2,每日2次,口服,第1~14天 每3周重复,共24周
简化双周5-FU静注/LV方案(sLV5FU2)
lv40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 随后5-FU400mg/m2静脉推注,然后1200mg/m2×2d, 静脉持续输注(总量2400mg/m2,输注46~48h) 每2周重复,共24周
• MMR蛋白缺失或MSI-H(高度微卫星不稳定) 的Ⅱ期患者可能预后较好,且不会从单药5-FU 的辅助化疗中获益
• 单药氟尿嘧啶方案:5-FU/LV持续静脉输注双周方 案,口服卡培他滨
• 联合化疗方案:mFOLFOX6和CapeOx • 除临床试验外,不推荐在辅助化疗中使用如下药物:
伊立替康、替吉奥、TAS-102和所有的靶向药物 (包括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阿柏 西普、瑞戈非尼、呋喹替尼等)和所有的免疫检查 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等)
结直肠癌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
新 辅 助放 化疗 的地 位 逐 步 得 到 提 高 .J尤 其 是 对 1, o 于肝转 移 的患者 , 术切 除 仍 然 是保 证 2 % 一 0 手 5 4% 的患 者长期 存 活 的 手段 , 是 , 床 一 般 仅 有 1 % 但 临 5
断提供 了准 确 的 T N分 期 , 为 术前 新 辅 助 治 疗 提 也 供 了依 据 。随着 新 的有效 的化疗 药物 和分 子靶 向药 物 的不 断 出现 , 内科 新 辅 助 治 疗 以 及 针 对直 肠 癌 的
放疗 和化 疗有 了长 足 的进步 , 是 , 然有 近半 数 的 但 仍
中 图分 类 号 : 7 5 3 ; 7 5 9 7 R 3 . 5 R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9— 4 0 2 0 )8~0 6 — 5 10 0 6 (0 7 0 5 1 0
结直 肠癌 正成 为我 国常 见 的 恶 性肿 瘤 之 一 , 尤
其是 在大 中城 市 , 由于人 们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和膳 食
瘤 内科 主任 。 中 国抗 癌协 会 胃癌 专 业委 员会 委 员,全 军肿 瘤 专 业委 员会 委 员。 曾
在意大利国立癌症研 究院留学 2年。主要从 事消化 系统肿瘤的 内科治疗和研 究。 目前承担 全 军 “ 十一 五 ” 科技 攻 关课 题 等 多项 , 围绕 肿瘤 分 子靶 向 治疗 的 临 床 和
转 移患 者 的术前 新辅 助 化疗 就应 运而 生 。其理 论依
色体 1q无 杂合 性 的结 肠 癌 预 后 较 差 J ( 术 8 。 4)
后淋 巴结 的病理 检 测数 目: 国 国 立癌 症 数 据 库 对 美
克拉屈滨的临床应用
克拉屈滨的临床应用克拉屈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物,属于DNA碱基类似物。
它通过干扰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来抑制肿瘤生长。
克拉屈滨的临床应用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如卵巢癌、结肠癌、肺癌、胃癌、前列腺癌等。
以下是克拉屈滨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1.卵巢癌:克拉屈滨通常与其他化疗药物(如顺铂)联合应用,作为卵巢癌治疗的一线方案。
它可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或术后复发的卵巢癌。
研究显示,克拉屈滨联合顺铂的方案较单独使用克拉屈滨的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
2.结肠癌:克拉屈滨在结肠癌的治疗中也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可用于治疗早期结肠癌的辅助化疗,以减少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在晚期结肠癌的治疗中,克拉屈滨通常与其他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3.肺癌:克拉屈滨在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都有应用。
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克拉屈滨通常与顺铂和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而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克拉屈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具体方案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
4.胃癌:克拉屈滨可作为胃癌的常规治疗药物之一、它通常与其他化疗药物(如顺铂、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部分研究还表明,克拉屈滨在胃癌的放化疗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疗效。
5.前列腺癌:虽然克拉屈滨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并不是首选药物,但在一些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仍可考虑使用。
研究显示,克拉屈滨与其他化疗药物(如顺铂、帕阿铂)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虽然克拉屈滨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限制。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腹泻等。
此外,克拉屈滨还具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和肝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和肝功能。
综上所述,克拉屈滨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
然而,在使用克拉屈滨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方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毒性。
围手术期辅助放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影响
结 肠 癌 6例 ,直 肠癌 l 4例 。无放 化 疗 组 ,男 1 1 例 ,女 9例 ; 年龄 2 9 ~ 8 4 岁 ,平均 ( 5 7 . 9± 2 . 7 ) 岁; 结肠癌 7例 ,直肠 癌 1 3例。 两组 患者性别 、年龄 、手术 情况 、病情等方 面 比较差 异无统计
Ⅱ期病例 ,其 中 Ⅱ期病例有复发转 移高危因素 ,如 T 4期病例 、肿瘤 细胞 分化差、淋巴管血管浸润 、神经浸润 、术前存 在肠梗 阻、切缘阳性或可疑
阳性 、淋 巴结 活检数量 少于 1 2 枚 等,接受手术治疗及是否接受辅 助放化疗 分为辅 助放化疗组 与无放化疗组 , 各2 0 例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 5 年 生存率 以评估 手术预后效果 。结 果 : 辅 助放化 疗组患者生存 1 年 1 9 例 ,生存 3 年1 6 例 ,生存 5 年1 1 例 ,术后 5 年生存 率为 5 5 . 0 0 %;无放化疗组 患者术后生存 1 年 1 5 例, 生存 3 年 l 1 例, 术后生存 5 年6 例, 术后 5 年生存率 为 3 0 . 0 0 %, 辅 助放化疗组术后 5 年生存率 明显高于无放化疗组 f P < O . O 5 1 。
自上世纪 5 0年代开始 ,结直肠癌临床诊治 中便应用到 了辅 化疗等方 式完成辅 助化 疗 ,两组患者 除接受术后辅 助放化疗外 的一切治疗及 护理标准完全相 同。 挥着 重要作用 Ⅲ 。本次研究 针对辅助 放化疗应用 与结直肠 癌 的 1 . 3 评价标准
助放 化疗 的方 式 ,辅助放化疗 一直在结 直肠 癌的 临床 治疗 中发
结论 :治疗过程 中接受辅助放化疗 可有效控制病灶转移及病情复发 , 从 而显著提 升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手术 预后效果 。 【 关键词 】 辅助放化疗 ; 结直肠癌 ; 手术 ; 预后
胸腺肽αl辅助化疗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胸腺肽αl辅助化疗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目的比较胸腺肽αl辅助化疗与单纯化疗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120例Ⅲ期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值。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均值、KPS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
结论胸腺肽α1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结肠癌;胸腺肽αl;免疫功能;化疗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免疫调节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辅助化疗已成为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的常规治疗手段[1]。
化疗能够抑制免疫功能,并使患者机体产生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胸腺肽α1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非特异性刺激T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配合化疗时还可以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2]。
本研究对结肠癌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给予胸腺肽α1治疗,企图使受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得到部分恢复,减轻化疗对免疫的抑制作用,增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总结医院120例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细胞(NK细胞)的均值以及一般状态评分的变化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0例经病理确诊的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分期)为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4月住院化疗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45.2±5.7)岁。
入院标准:(1)化疗前KPS评分≥80分;(2)术后第1次化疗;(3)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无主要器官的功能障碍;(4)病理类型为腺癌。
将这些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治疗方法患者均于术后2~3周内开始首次化疗,化疗方案:FOLFOX4(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2 h,d 1;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 h,d 1~2;氟尿嘧啶400 mg/m2,30 min内静脉滴注,d 1~2;氟尿嘧啶6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22 h,d 1~2。
新辅助化疗配合营养支持治疗对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患者营养状况及肿瘤负荷的影响
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 <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组别例数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对照组5020131766观察组502319884χ²值 4.32P 值<0.052.2 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ABI 的对比术前,两组患者的ABI 相比,P >0.05。
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BI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
详见表2。
表2 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ABI 的对比(s x ±)组别例数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照组500.66±0.130.68±0.150.64±0.160.60±0.12观察组500.64±0.120.94±0.180.85±0.170.83±0.15t 值0.30 3.28 2.51 3.61P 值>0.05<0.05<0.05<0.052.3 两组患者截肢发生情况的对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截肢的发生率较低,P <0.05。
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截肢发生情况的对比组别例数截肢(n )发生率(%)对照组50714观察组5012χ²值 4.89P 值<0.053 讨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外周血管疾病。
该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
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多数医学研究人员认为,该病的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动脉内脂质沉积、动脉内膜受损及发生炎性反应等[4]。
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息痛、下肢麻木等症状,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癌术前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王建军何忠莲杨烈莹
摘要目的:研究结肠癌常规术前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消化外科纳入进展期结肠癌确诊病例100例。
随机分为术前化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术前化疗组采用FolFox7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第一天静滴),亚叶酸钙(400mg/m2、第1天静滴)和5-氟脲嘧啶(2400mg/m2、采用第二通道、缓慢静滴48小时),化疗后两组都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
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分期,并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再分别对100例患者进行1年和两年短期随访,记录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
结果:术前化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2.0%(46/50)、50.0%(25/50)和80.0%(40/50)、36.0%(18/50)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χ2=6.62、7.10P<0.05);局部复发率两组为32.0%(16/50)、60.0%(30/50)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χ2=5.89,P<0.05)。
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毒副反应较小,临床获益较大。
关键词结肠癌癌;术前辅助化疗;生存率
结肠癌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暴露在危险因素的机会增多,结肠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
结肠癌高
发年龄是45-50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部分患者可以有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大便隐血等症状,有的仅为不明原因的消瘦[1]。
大肠腺瘤病人、家族性息肉病人、克隆氏病病人、以前患过大肠癌的病人、患过血吸虫病的病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等都是高位人群。
结肠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手术情况、临床分期等给予恰当的术后辅助化疗。
最近,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也较多运用在进展期结肠癌的患者的治疗中[2]。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100例经过肠镜确诊的进展期结肠癌患者,探究结肠癌术前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消化外科纳入进展期结肠癌确诊病例100例,经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腹部增强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且体力状况良好(PS评分1—2分)、心肺肝功能良好。
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分布为43岁~66岁,平均年龄55.5岁,病程有0.5~2年。
经过病理活检后,高分化腺癌42例,中分化腺癌28例、低分化腺癌28例,还有2例腺鳞癌。
1.2方法
1.2.1分组及治疗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化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术前化疗组采用FolFox7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第一天静滴),
亚叶酸钙(400mg/m2、第1天静滴)和5-氟脲嘧啶(2400mg/m2、采用第二通道、缓慢静滴48小时),进行两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两个周期之间间隔两周;化疗后两组都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
术后60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和手术情况、临床分期等给予恰当的术后辅助化疗,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1.2.2观察指标和统计分析
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分期,并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再分别对100
例患者进行1年和两年短期随访,记录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
其急性副反应及晚期并发症按照RTOG
标准进行评价[3]。
统计方法:生存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的人数、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术前化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2.0%(46/50)、50.0%(25/50)和80.0%(40/50)、36.0%(18/50)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χ2=6.62、7.10P<0.05);局部复发率两组为32.0%(16/50)、60.0%(30/50)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χ2=5.89,P<0.05)。
表1:两组两年随访结果比较
组别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局部复发人数局部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