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麻醉复苏室低体温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麻醉复苏室低体温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如下:
一、预防措施
1.预保温措施: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对有低体温风险的患者采
取预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毯、加温垫等。
2.维持环境温度:保持麻醉复苏室的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4-26℃
之间。
3.液体加温: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以减少因冷液体输入导致
的体温下降。
4.呼吸机管路加温:使用呼吸机时,对呼吸机管路进行加温,以
减少冷空气对患者的刺激。
二、管理措施
1.监测体温: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体温,及时发现低体温情况。
2.记录体温: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记录,分析低体温的原因及采取
的措施。
3.及时处理:发现低体温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提
高室温、增加保温措施等。
4.培训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低体温的认识和
处理能力。
三、结论
预防和管理麻醉复苏室低体温的措施包括预保温措施、维持环境温度、液体加温、呼吸机管路加温和实时监测体温等。
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医护人
员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对低体温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精选文档
大量输液输血
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 静脉通道输入大量的库存血和液体。
每输入4 个单位的库存血或4 L 低温环境下的 液体,中心温度可下降1 ℃。可见在手术中输 入的环境温度下的液体越多,体温下降的也越 快。
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更导 致了低体温的加重。
大量的冲洗 手术中体表散热主要与以下3 方面有关。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低温环境 大量输液输血 体表散热、大量的冲洗 麻醉因素 自身因素
低温环境
环境温度较高,体温略高。反之则体温略低。 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 ℃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
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 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 般控制在22 ℃~24 ℃,湿度为40%~60%。层流手 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的对流这两个因 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 降。
低体温的危害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对心血管的影响 代谢紊乱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轻度体温降低 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 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 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 量,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 率。
首先,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 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 降迅速。其次,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体表 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 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 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 。再者,术 中用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 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 体热量的散失。
麻醉因素
手术时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通过中枢和外 周作用降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麻醉药 可抑制血管收缩,使热量丧失;还可阻滞运动神 经减少肌肉运动和张力,使寒战产热减少。同 时,温度感觉传入阻滞使中枢体温调节受到抑 制。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在手术中出现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这可能会对患者
的术后恢复和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以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术前应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温评估。
通过测量患者术前体温,了解患者的基础体温情况,并判断是否有患者易感低体温的因素存在,如老年人、低体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如果存在易感因素,就需要在手
术过程中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措施。
其次,术前应保持手术室的温度适宜。
在手术室内设置合适的温度,
通常为20-24摄氏度,并保持空气流动,避免室内空气静止,以防止患者
在手术中受到寒冷刺激。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患者体表的热量散失。
可以使用保暖毯或温热器等设备,将患者身体的表面保持温暖。
特别是对
于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以使用体温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患者体温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保暖措施。
另外,手术室的护士和麻醉医生有责任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特别是
术中体温的变化。
如果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范围,护士应及时报告,
并与团队的医务人员一起采取措施,如调整手术室的温度、进行局部热疗等,以恢复患者的正常体温。
总之,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适当
的护理措施。
通过全面的评估、保持适宜的手术室温度、及时给予保暖等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手术中低体温症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定义为体温低于36摄氏度。
低体温会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感染风险增加、心血管变化和脑功能受损。
因此,在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1.术前良好的沟通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和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低体温症风险。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情况和可能的术后复苏需要。
同时,医生还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准备合适的设备和药物。
2.术前保暖:术前保暖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在手术前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穿着保暖的衣物和袜子,使用保暖毯等。
保暖措施能够减少热量丧失,提高患者体温。
3.避免寒冷环境: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水平,避免寒冷的环境。
同时,手术室内使用的液体和气体应该保持适当的温度,以避免患者在手术中体温下降。
4.预热技术:手术中使用预热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预热技术包括使用加热的毛巾、热水瓶、电热毯等对患者进行局部加热,或者使用全身预热设备进行全身加热。
预热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热量丧失。
5.合理的麻醉管理:术中麻醉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一个重要方面。
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一般来说,全身麻醉比局麻更容易导致低体温,因此在全身麻醉中应该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
6.高效的循环管理:术中的循环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麻醉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循环管理措施包括增加液体和血液的输注,使用加热的输液设备,使用加热的输注管等。
7.使用保温设备:手术中可以使用各种保温设备来减少热量丧失。
如加热输液器、加热输注器、加热毛毯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温暖的液体和气体,有效地避免患者体温过低。
8.围手术期独立检查:围手术期独立检查是指对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进行独立的评估和记录。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施措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 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 %~70 %[1 ]。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
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临床上将中心温度34~36 ℃称为轻度低体温[2 ]) 也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3 ,4 ]。
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5 ]。
研究表明,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 ℃增加至4 ℃,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 倍[6 ]。
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
区域阻滞麻醉产生的神经阻滞阻断了麻醉区域神经的传出和传入,既干扰温度感受器,又抑制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或血管收缩和寒战,体热由深部向外传导,使体温下降。
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 环境因素Morris 证实,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 ℃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7 ]。
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
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3 机体散热因素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
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9 ]。
术后预防低体温的措施有哪些
术后预防低体温的措施有哪些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往往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低体温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因此术后预防低体温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术后预防低体温的措施,帮助患者避免低体温的发生。
1. 保持室温适宜。
术后患者应该保持在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中,避免受凉。
手术室和恢复室内应该保持在适宜的温度,避免出现过冷或过热的情况。
如果患者需要在低温环境下活动,应该穿上保暖的衣物,避免受凉导致低体温的发生。
2. 监测体温。
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体温,及时发现低体温的情况。
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更需要密切监测体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3. 保持干燥。
术后患者应该保持身体干燥,避免出现汗湿的情况。
湿气会导致体温下降,容易引起低体温。
因此,术后患者应该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干燥的环境。
4. 衣物保暖。
术后患者应该穿上保暖的衣物,特别是在睡觉时。
选择透气性好、保暖效果好的衣物,避免出现受凉的情况。
在寒冷的季节里,患者可以使用暖宝宝或者电热毯来保持身体的温暖。
5. 加强营养。
术后患者需要加强营养,保持体内的热量。
多摄入一些富含热量的食物,如肉类、坚果、豆类等,有助于提高体内的热量,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6. 积极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产生热量,提高体温。
术后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体内的热量,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7. 饮食热饮。
适当喝一些热饮,有助于提高体内的热量,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可以选择一些温热的饮品,如姜茶、红糖水等,有助于保持体内的热量。
8. 避免饮酒。
饮酒会导致身体失去热量,容易引起低体温。
因此,术后患者应该避免饮酒,以免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9. 注意保暖措施。
术后患者应该注意加强保暖措施,避免受凉。
可以在床上铺上保暖的毯子,穿上保暖的袜子等,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温暖。
10. 密切观察。
术后的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低体温的情况。
一旦发现低体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术中低体温预防管理制度
术中低体温预防管理制度咱都知道,手术这事儿可不小,就像一场精细的战斗。
可您知道吗?在这场战斗中,还有个“小敌人”常常被忽略,那就是术中低体温。
啥是术中低体温?简单说,就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体温不正常地降低了。
这可不是小事儿,就好比汽车发动机温度过低,运转能顺畅吗?病人身体也是一个道理呀。
那怎么预防术中低体温呢?首先,手术室的温度得调节好。
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就像咱家里的空调,得调到让人舒服的温度。
太冷了,病人冻得直哆嗦;太热了,医生护士也受不了,还容易滋生细菌。
您说是不是?还有啊,给病人盖的被子也有讲究。
得是那种保暖又轻便的,不能压着病人,影响手术操作,还得能把病人捂得暖暖的。
这就像冬天出门,得穿件既暖和又不影响活动的厚衣服。
另外,输液和输血的时候,也得注意温度。
总不能让冷冰冰的液体直接流进病人身体里吧,那感觉就像大冬天喝凉水,透心凉啊!所以得提前把液体加热一下,让它们变得“温和”些。
手术中用到的冲洗液也是一样。
想象一下,用冰凉的水冲洗伤口,病人身体能不冷吗?得把冲洗液也加热到合适的温度,这就像给伤口做个“温暖的按摩”。
医生护士们也要多留意。
手术时间长了,得时不时检查一下病人的体温,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
要是发现体温有下降的趋势,赶紧采取措施,可不能等病人冻得不行了才着急。
再说说病人自身。
术前做好保暖准备也很重要。
不能穿着单薄就进手术室,得像准备过冬一样,把自己裹严实点。
总之,术中低体温可不是个小问题,得从各个方面都注意起来。
只有把这些细节都做好了,才能让病人在手术中少受点罪,手术也能更顺利地进行。
咱们可不能让这个小小的“敌人”影响了手术的成功,您说对吧?。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外科手术伴随着很多并发症,低体温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体温表现为34~36 ℃。
据资料表明,在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中,低体温发病率为50%~80%。
那么,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保暖护理要点。
1导致低体温的原因1.1麻醉药物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药物对人体温度调节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全身麻醉剂通过对温度调控中心和神经传导通路的阻滞,以及对静脉的扩张,从而引起人体的低温耐受性下降。
全身麻醉药物除了对温度控制中心的作用外,还会对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体液转换反应产生影响。
肌肉松弛剂麻痹了肌肉,失去了产生热量的作用,这种作用会提高肌肉的紧张程度[1]。
中心温度变化幅度在4摄氏度左右。
1.2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由于手术的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身体与寒冷的空气相接触的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身体的放射和热量的释放也较多。
对外科病人的要求,不能着过多的衣服,在手术间内暴露部位过多或时间过长,会加速机体体温的丧失。
1.3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高,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低。
如果周围的温度过冷,就会引起身体的低温。
一般来说,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在21-25摄氏度之间,手术室内的相对湿度应该在40%-60%之间。
1.4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因为术中失血过多,所以要从静脉输送血液和体液,一分钟可以达到100-200 ml,如果压力足够大,可以达到500-600 ml。
大量的冷水灌入患者的身体,让患者的温度变得更低了。
1.5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冲洗液在进行大型胸腹腔外科手术过程中,内脏器官和伤口等部位均处于高温状态,且因使用不加热的生理盐水进行体腔的灌洗,会造成身体的热能流失。
而当清洗过程中,盖住患者身上的床单被打湿,进一步使体温流失。
1.6其他手术中应注意饮食和饮食的限制,皮肤消毒和病人的紧张情绪。
情感的剧烈波动会引起身体和精神的应激,从而引起身体温度的改变。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一、低体温的定义 二、术中低体温形成的原因 三、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四、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大家好
1
一、低体温的定义
人体正常的体核温度介于36℃至38℃之间。虽然低体 温被定义为体核温度小于36℃,但是它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这三个等级: 轻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4℃至35℃之间的体核温度。 中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0 ℃至34℃之间的体核温度。 严重低体温是指低于30℃的体核温度。
大家好
7
四、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4、温盐水冲洗 术中冲洗液加温至体温水平,以保持病人体温的恒定。
5、采用保暖物品 (1)保暖棉被服:不实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
遮盖,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绝,尽量避免弄湿被服,保持手术 床的干燥。 (2)热水袋:袋内加热水1/3~1/2满,温度50摄氏度以内,并以多 层包裹,至于病人的四肢及输液处,使热不直接接触肢体。
大家好
9
谢谢大家好10 Nhomakorabea结束
大家好
11
大家好
6
四、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1、加强对病人的体温检测 采用合理安全的体温监测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
病人皮肤温度、面色的观察。 2、控制室温
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 ℃~24 ℃,湿度为40%~60% 3、输入加热的体液
液体加热后输入不仅能有效的减轻低体温,从某种意义上有一 定的升温作用,是复温常用的方法。静脉输注的液体或血液加温 至36摄氏度左右,血液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引起血细胞破 坏。
5、自身因素 强烈的情绪反应会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导致体温发生变化
大家好
4
三、低体温的危害
1、血液系统的改变 体温下降可出现多方面的血液系统异常,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凝血 障碍,导致极差的预后。低体温主要是通过对凝血酶和血小板的 影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体温过低预防和措施
目录 引言 了解体温过低 预防体温过低的措施 事后应对体温过低的措施 结论
引言
引言
体温过低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了解预防和措施非常重要。 本PPT将为您介绍体温过低的预防 和措施,帮助您保持身体健康。
了解体温过低
了解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是指体温低于正常体温范围( 通常低于35摄氏度)。 过低的体温可能导致寒战、乏力和其他 不适症状。
结论
结论
体温过低可能带来健康风险,但我 们可以采取预防和措施来保护自己 。 了解体温过低的预防和措施,可以 在寒冷季节中维持身体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了解体温过低
了解体温过低的原因和症状是 预防的第一步。
预防体温过低 的措施
预防体温过低的措施
保持室温适宜,避免暴露在极寒环境中 。 穿着合适的衣物,包括帽子、手套和保 暖衣物。
预防体温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措施
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的环境中,以 防止体温过低。 多食用温暖的食物和饮品,如热汤 、姜茶等。
预防体温过低的措施
定期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 抗寒能力。 不要长时间泡澡,以防止体温过低。
事后应对体温 过低的措施
事后应对体温过低的措施
如果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应 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加强身体保暖,使用保暖设备 如暖宝宝等。
事后应对体温过低的措施
饮用热饮,以提高体内温度。 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如提高体温 的药物等。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案例二:保温毯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结词
保温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温措施,在手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详细描述
保温毯能够为患者提供额外的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散失。在手术过程中,将保温毯覆盖在患者的非手 术部位,如头部、躯干和四肢,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此外,保温毯还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暴露 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加热输注的液体和血液
对于需要输注的液体和血液,应进行 适当的加温处理,以避免因输注低温 液体和血液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加温处理后的液体和血液应尽快使用 ,以免重新冷却。
加温处理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污染。
使用保温毯等设备
对于手术时间长、暴露部位多 的患者,可以使用保温毯等设 备进行保暖。
保温毯等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 消毒处理,以免造成感染。
低体温对手术的影响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延长手术时间
低体温使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低体温可能导致麻醉恢复延迟,手术 时间延长。
影响止血效果
低体温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降低,凝 血功能异常,影响止血效果。
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
01
02
03
增加心血管负担
低体温可能导致心肌收缩 力减弱,心率增快,血压 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 反应。
案例三:低体温患者的护理经验分享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于已经出现低体温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 要。
对于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患者,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如加 盖保温毯、提高室温、静脉输注温热液体等。同时,密切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此外,术后护 理也需关注患者的保暖需求,如保持病房温暖、提供温暖 的床品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 的体温,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低体温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操作流程
低体温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操作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低体温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操作流程低体温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医疗情况,尤其在寒冷季节或极端环境下更容易发生。
应对低体温的处理措施
应对低体温的处理措施应对低体温的处理措施引言:身体的正常体温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遭遇低体温的问题,这可能源于某些疾病、环境条件或其他因素。
在面临低体温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非常重要,以避免进一步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应对低体温的处理措施,包括保暖方法和必要的医疗干预。
一、保暖方法1. 穿戴合适的衣物低体温时,穿戴合适的衣物对于保持体温十分重要。
选择具有良好保暖性能的衣物,如羊毛、羽绒或绒料制成的衣物。
注意对脖颈、手脚和头部等部位进行保温,可以戴上帽子、围巾和手套等。
2. 使用暖气设备如果在室内,打开或使用暖气设备来提供温暖的环境。
保持房间的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受寒。
在外出时可以携带暖宝宝贴片等保暖用品,以提供额外的体温维持。
3. 饮食调理适当摄入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富含脂肪的食物或热汤,有助于提升体温。
避免过多摄入冷饮或生冷食物,以防降低体温。
二、必要的医疗干预1.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如果低体温持续或出现其他症状,如剧烈颤抖、迟钝、疲倦等,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生能够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测,以确定低体温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热源补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考虑采用热源补充措施。
如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的温湿热敷、暖气床、温暖的输液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体温,改善低体温症状。
3. 药物治疗针对一些导致低体温的疾病或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药物治疗。
如果低体温是由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可能需要服用甲状腺激素药物来恢复正常的体温调节功能。
结论:低体温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风险,因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通过穿戴合适的衣物,使用暖气设备,调整饮食以提供热量,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干预,我们能够有效地处理低体温问题。
保持温暖、关注身体健康是预防和应对低体温的关键。
标题:如何应对低体温问题?专家给出三大医疗干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关注高温导致的健康问题,但低体温同样也会造成一系列不适和风险。
体温过低有哪些预防措施?
体温过低有哪些预防措施?一、概述某同事退烧后,不知道为什么体温会偏低,某同事非常担心,所以就去了问医生。
医生告诉某同事需要做好预防的措施,就能解决问题了。
下面某同事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预防体温过低的措施。
二、步骤/方法:1、注意着装保暖: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要穿防寒服,因为防寒服的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
2、寒从脚下起:由于脚得不到好好的保护的话,一旦手冷就会容易影响到全身各个地方。
所以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
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
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经常活动按摩:大家需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
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
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某同事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
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
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4、及时补充能量: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在要维持体温,就一定会代谢增加,体力消耗也会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
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
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但是绝对不要饮酒来御寒。
如何预防低热
如何预防低热引言低热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表现为体温偏低,可能引起寒冷、乏力、头晕等不适感。
预防低热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预防低热。
1. 保持温暖低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体温过低,因此,保持温暖是预防低热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简单但有效的方式: - 层层保暖:穿上合适大小的衣物,最好是多层穿搭,这样可以增加保暖效果。
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里,不要忽视保护头部、手部和脚部的重要性。
- 使用暖气设备:在户外活动之前,使用暖气设备如电热毯、暖水袋或取暖器,这将帮助你保持温暖并预防低热的发生。
- 合理设置室温:在家中或办公室中,保持室温适宜,不要过多依赖空调或开窗通风,以防止身体温度过低。
2. 规律饮食饮食对于预防低热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饮食方面的建议: - 充足摄取热量:确保摄取足够的热量,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
增加食物摄取量,如主食、蔬菜、肉类等,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来维持体温。
- 多摄取热量高的食物: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如坚果、花生酱、橄榄油等都能够提供额外的热量,有助于防止低热的发生。
- 避免过度饮食:过度节食会导致能量不足,从而使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
合理饮食并分散进食时间是预防低热的关键。
3. 锻炼身体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率和体温,帮助预防低热。
以下是一些建议: - 有氧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跳绳、跑步等,可以提高心率和血液循环,从而增加体温。
- 暖身运动:在进行任何锻炼之前,进行一些暖身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这将帮助加快体温上升的速度,并减少受伤的风险。
- 定期锻炼:保持每周3-5次的锻炼频率,并坚持下去。
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5. 睡眠充足良好的睡眠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也有助于预防低热。
以下是一些建议:-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可以帮助你的身体建立规律的生物钟。
这样,你的身体会知道何时应该提高体温。
低体温的预防操作流程
低体温的预防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低体温预防操作流程:①加强宣教:普及低温环境下保暖知识,特别是高风险群体如老人、婴儿和慢性病患者。
②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在适宜范围(通常24-26℃),使用暖气或空调调控,尤其注意冬季和夜晚。
③个人防护:穿戴保暖衣物,多层穿衣法保持体温,重点保护头部、手足等易散热部位。
④饮食管理:增加热量摄入,食用高能量食物,避免空腹外出,适量饮水避免脱水导致体温调节失衡。
⑤户外活动准备:寒冷天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户外活动时穿戴防水透气外套,避免汗湿。
⑥医疗操作注意:手术患者采用术中保温措施,如使用加温毯、输注加温液体,维持手术室适宜温度。
⑦新生儿保暖:出生后立即用预暖毛巾包裹,使用保温箱,监测并维持正常体温。
⑧监测体温:定期监测高风险人群体温,发现体温下降迹象时立即采取升温措施。
⑨应急准备:了解低体温症症状,随身携带紧急保温用品,如遇低温环境迅速采取行动避寒取暖。
⑩健康体检:定期体检,识别并治疗可能影响体温调节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
体温过低的预防
特殊人群的体温预防
病人:特别是糖尿病、贫血、甲亢 、肾衰竭等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 合理预防,避免诱发低温症状 户外工作者:要注意防止寒风直接 吹袭,穿戴合理的防护服,避免接 触低温水源及淤积雪等
特殊人群的体温预防
长期离床患者:建议经常翻身,活动肢 体,保证室温适宜,加强营养摄入,避 免身体过度疲劳
体温过低的预 防
目录 体温过低的危害 日常预防措施 特殊人群的体温预防
体温过低的危 害
体温过低的危害
体温过低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导 致大脑、肌肉、器官缺血缺氧,并 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体温过低还容易导致感冒、流感、 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肠胃不 适,损害肾脏功能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常预防措施
日常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穿戴宽松、轻便、透气、保 暖的衣物,手脚保暖,尤其注意头部、 颈部保暖 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可改善肌肉血液循 环,增强免疫力,同时通过运动来生成 热量,起到保暖作用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日常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摄入 足够的热量,不要暴饮暴食, 避免酗酒
增强体温感知:要注意自己体 温的变化,提高体温感知能力 ,及时补充热量,以维持正常 生理体温
特殊人群的体 温预防
特殊人群的体温预防
婴幼儿:不得穿戴过于厚重的衣物,注 意居室保暖,及时更换尿布,避免感冒 等 老年人:身体功能退化,建议适当增加 热量摄入,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 眠和健康心态
体温过低患者护理措施
体温过低患者护理措施
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迅速使患者脱离寒冷环境,更换湿冷衣服,用毛毯或被褥包裹身体,为患者采取温和的被动复温。
如患者体温<33度,采取主动外周复温,包括应
用热水袋温暖患者全身或将患者浸泡于44度的温水中。
2. 吸氧、补液、升温。
医生采用温热的氧气和液体来提高室温。
如深部体温每小时升高不足~1度,医生可采取主动深部体温复温措施,如灌肠、洗胃、腹透、血透和膀胱冲洗。
3. 监测生命体征。
予患者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全面了解其各脏器功能。
4. 积极进行心肺复苏。
预防和治疗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请注意,这些措施应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您发现有人出现低体温症的信号,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体温过低患者护理措施
体温过低患者护理措施简介体温过低,也被称为低体温症,是指人体体温低于正常范围(通常小于35摄氏度)的状况。
体温过低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寒冷环境、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副作用等。
对于体温过低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提高体温,防止进一步恶化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如何照顾这类患者。
护理措施提供温暖的环境提供温暖的环境对于体温过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确保病房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但不会过于寒冷。
可以使用加热毯、电热器等设备来提供额外的温暖。
同时,还要确保患者的床上有足够的被子和暖水袋等保暖用品,以帮助患者保持体温。
保持患者衣着干燥湿衣服会使体温更快地下降,因此要确保患者的衣着始终保持干燥。
当衣服被汗水湿透时,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
同样重要的是保持患者的床单、毛巾等物品的干燥。
提供高热量食物为了帮助患者提高体温,应提供高热量的食物。
这些食物可以包括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坚果、肉类和奶制品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提供额外的能量。
温和地活动身体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体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过于剧烈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体温下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状况和舒适水平,设计适当的身体活动计划。
例如,适当的伸展运动、轻度的步行或起立活动等。
如果患者无法主动活动,可以进行被动活动,如轻柔按摩或帮助患者改变体位等。
加强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应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或主治医师。
提供心理支持体温过低的患者可能会有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提供安全、温暖和支持性的环境可以帮助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担忧。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提供情感支持,鼓励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以促进康复。
总结对于体温过低的患者,提供温暖的环境,保持衣着干燥,提供高热量食物,适当地进行身体活动,加强监测,以及提供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 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 %~70 %[1 ]。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
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临床上将中心温度34~36 ℃称为轻度低体温[2 ]) 也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3 ,4 ]。
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5 ]。
研究表明,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 ℃增加至4 ℃,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 倍[6 ]。
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
区域阻滞麻醉产生的神经阻滞阻断了麻醉区域神经的传出和传入,既干扰温度感受器,又抑制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或血管收缩和寒战,体热由深部向外传导,使体温下降。
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 环境因素Morris 证实,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 ℃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7 ]。
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
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3 机体散热因素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
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9 ]。
1.4 输液输血的因素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
据观察,在室温下输入1 u 4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125 ℃[6 ]。
有报道[10 ],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015~1 ℃。
因此,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
1.5 年龄因素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
如<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15 ℃;手术 2 h以上可下降3~4 ℃。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
1.6 自身因素病人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病人术前禁食8 h左右,如果自身体质较差,会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导致抵抗力减弱,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7 ]。
2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2.1 寒战的发生率增加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保持中心体温接近37 ℃,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1 ℃,就会出现寒战,这使机体耗氧增加,心血管系统供血需求增加[11 ]。
低温引起寒战可显著增加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
在全麻恢复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复温的患者,寒战发生率约40 % ,寒战引起的肌肉活动增加使耗氧量增加4816 % ,寒战增加患者不适感,以及引起伤口疼痛,而需增加止痛剂用量。
2.2 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增加; 有研究表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12 ]。
Kurz 等[13 ,14 ]报道,择期大肠切除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发生低体温,相对于未发生低体温的病人伤口感染率增加 3 倍,住院时间延长20 %左右。
2.3 影响凝血功能轻度体温降低可使循环血中血小板数减少,降低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并且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系统。
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15 ,16 ]。
严重低温可导致DIC。
在一项临床观察中揭示:出血时间与皮肤温度成反比,出血量与伤口温度成反比。
实验证明,围术期体温降低显著增加失血量和对输血的需要。
而另一方面,低温又导致静脉瘀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2.4 对心血管的影响轻度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Frank 等对接受胸部、腹部和血管手术的高危心血管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体温较低的病人相对于正常体温者的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300 %[17 ]。
2.5 影响机体代谢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 1 ℃,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 %[18 ]。
低温会使麻醉药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导致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延长。
当氧传送不足,甚至不能满足低温时低氧化代谢的需求,可引起乳酸性231蛇志Journal of SNA KE (Science & NAture are KEy to health) 2009 年第21 卷第2 期Vol . 21 No. 2 ,2009酸中毒。
216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体温每下降 1 ℃,脑血流量减少 6 %~7 % ,出现意识障碍、判断力损害和模糊[19 ]。
3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3.1 心理护理由于术前病人情绪的波动在术中容易发生低体温,因此加强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及术前访视,了解病人的病情,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性地制定术中护理方案[20 ]。
同时通过访视时面对面本论文交流,可消除病人对手术室和工作人员的陌生感,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使其处于最佳生理和心理阶段,减轻病人因为精神因素导致对冷刺激的阈值下降。
3.2 调节室温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 ℃,湿度在40 %~60 % ,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27~29 ℃。
3.3 覆盖物在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保温,冬天加盖毛毯、棉被,不要过多暴露病人。
由于躯体暴露热量容易散失,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度更快,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注意肢体保暖,尤其对于小儿、老年人及危重病人[21 ]。
有试验表明,单层覆盖物即能有效降低散热的30 % ,不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尽量避免弄湿被服,保持手术床的干燥[22 ]。
对于手术部位皮肤,采用含碘的 3 M手术粘贴巾粘贴在切口周围裸露的部位,保护皮肤,减少皮肤散热,减少手术中无菌单对皮肤的冷刺激[23 ]。
3.4 电热毯的应用(1)电热毯:在手术前将电热毯铺在手术床上,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一次性单巾,防止漏电,病人睡在电热毯上,术中根据需要随时调节适宜温度。
(2)循环水毯:术前将循环水毯铺在手术床上,病人睡在水毯上,通过调节水毯的温度而调节病人体温,水毯温度可调节在30~41 ℃。
(3)充气式保温毯:充气式保温毯通过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加上四肢用保温毯缠绕,一方面能提高外周皮肤温度,减少体内热量向外周转移;另一方面隔除体表热量向周围环境扩散[19 ]。
有效预防了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是目前较新的保暖措施。
3.5 减少因消毒液蒸发带走的热量因为乙醇在皮肤上能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
因此,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可用Betadine 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的消毒液[23 ]。
3.6 输入复温的库血、液体实验表明,术中若静脉输注大量低温液体可诱发寒战,短时间内输入大量 4 ℃的库血,不但可造成低温,还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注的液体复温至37 ℃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24 ]。
因此,进行输液、输血前用加温器将液体、库血进行复温,是最简单、最有效地预防体温下降的方法(但有些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不能加温) 。
3.7 呼吸道的加温热化气体,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
在全身麻醉病人中应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25 ]。
3.8 防止体腔热量散失对于手术时间长、胃肠管等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者,术中使用温热盐水纱布覆盖肠管;需行腹腔冲洗者,使用温热液体冲洗体腔等,以减少体热的散失[26 ]。
3.9 加强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体温检测采用合理安全的体温监测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对早期出现低体温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进行适当的保暖。
4 小结目前,通过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的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可有效的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
其积极意义在于有效地防止了由于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有利于早日康复。
同时,医院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率。
运用护理手段不仅能有效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而且方法简单、易行,适宜在临床推广。
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深化了护理内涵。
[参考文献][ 1 ] 刘小颖,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J ]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 ,23 (9) :.[ 2 ] 赵书娥,尹灵朔,赵莉.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护理[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 (1) :12213.[ 3 ] Hasegawa K,Negishi C ,Nakagawa F ,et al . The efficacy of car2bon2 fiber resistive2heating in prevention of core hypot hermiaduring ma2jor abdominal surgery[J ] . Masui ,2003 ,52 (6) : .[4 ] Mat suzaki Y,Mat sukawa T ,Ohki K,et al . Warming by resis2tive heat2ing maintains perioperative normot hermia as well asforced air heating[J ] . Br J Anaest h ,2003 ,90 (5) :.[ 5 ] 卿恩明,赵文度,王学勇. 麻醉与低体温[ J ] .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 ,5 (1) :89.[ 6 ] 赵晶,罗爱伦.麻醉与围术期体温调节[J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 ,1 (10) :887.[ 7 ] 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804.[ 8 ] 曾宪英,陈佳英.外科病人术后低体温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J ] .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 ,6 (11) :68.[ 9 ] 邹小芬,姜剩勇. 1 例硬膜外麻醉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病人的护理[J ] .当代护士,2004 ,2 (3) :55256.[10 ] 钱丽,王守娥,宋文,等.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观察[J ] .临床护理杂志,2005 ,4 (4) :49250.[11 ] 王明山,王世端,王爱娟,等.不同温度静脉液体对术中体温及热量的影响[J ]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 ,16 (9) :.[ 12 ] Kurz A ,Sessler D I ,Lenhardt R. Perioperative normot hermiato re2duce t he incidence of surgical2wound infection and short2en hospital2ization[J ] . N Engl J Med ,2001 ,334 :[ 13 ] 胡兴国.围手术期的轻度低温[ J ] . 国外医学•麻醉学分册,2000 ,21(4) :.331蛇志Journal of SNA KE (Science & NAture are KEy to health) 2009 年第21 卷第 2 期Vol . 21 No. 2 ,2009[ 14 ] 许文.手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J ] .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 ,6 (4) :18.[15 ] Schmied H , Kurz A , Sessler D I ,et al . Mild hypot hermia in2creases blood loss and t ransfusion requirement s during totalhip ar2t hroplasty[J ] . Lancet ,2002 ,347 :.[16 ] Hoch J ,Mikulenka V ,Spunda J ,et al . Perioperative hypot her2mia and it s sequelae[J ] . RozhlChir ,2001 ,80 (4) :.[ 17 ] 黄宇光,译.保持围手术期体温正常[J ]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3 ,6 (4) :203.[ 18 ] 蔡文训,甄胜西,董振明. 围术期非人为低温[ J ] . 河北医药,2001 ,23 (7) :.[ 19 ] 钱文静, 钱倩健.浅谈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及防护[J ] .家庭护士,2007 ,5 (4C) :55.[ 20 ] 穆燕.肝脏移植术中病人保暖的意义及措施[J ] .临床护理杂志,2005 ,2 (4) :39.[ 21 ] 崔福荣,谷巧月,石玉芳.外科手术中病人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J ] .山东医药,2004 ,44 :3.[ 22 ] 王郁.全麻术中综合保温措施效果的研究[ J ] . 重庆医学,2005 ,5 (9) :859.[23 ] 吴治敏,岳蕤,曾俊,等.肝移植麻醉手术期间低体温的研究与护理[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 (9) :98.[ 24 ] 陈云超,兰雨雁.婴幼儿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进展[J ] .南方护理学报,2003 ,10 (5) :20221.[25 ] 韦华,邓劲松,张日英,等.湿热交换过滤器预防心脏手术中病人低体温[J ]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 ,8 (4) :114.[ 26 ] 孙育红,陆冠宇. 术中病人体温变化的研究[ J ] . 护理研究,2004 ,18 (12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