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自己发现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小学生自己发现作文

(普定县鸡场坡乡白桥小学贵州普定56210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文章应是“写话”和“习作”,是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像作文和应用文。小学生的作文只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我在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运用“非指导性”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自我感受,去发现生活的真谛,发现阅读的魅力,发现表达的方式,倾吐心声,放飞遐想,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的习作境界。

一、发现生活真谛

让学生热爱生活,走向生活,发现生活,他们就乐于表达的愿望。“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我们要领会“课标”精神,明确改革目标,用“非指导性”作文理念进行教学,彻底解放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负累,采取多种形式,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使“作文”两字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沉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里,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感悟、体验,去追忆、想像,去剖析、推断,去发现、研究。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行,没有字数、结构、体裁的限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发现生活真谛。

二、发现阅读魅力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阅读就是间接的生活。“非指导性教学”要求我们淡化刻意指导,功夫用在平时,以平等的态度创设和谐的氛围,把学生带到书籍的瀚海中,去活现情景的精彩,去顿悟语言文字的妙处。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默契、少有的感动……通过读书,让自己一次次地和书中人物产生共鸣。总有一天,教师会发现他们的笔下不再青涩,已有了些棱角,有了些圆润,这就是在书晦畅游之后的积淀。

1、阅读:恰当把握迁移的时机

在情感共鸣处迁移一一在教学(小珊迪)时,教师先用投影片再现丁小珊迪受伤后躺在床上的凄惨画面,同时播放(二泉映月)配乐的解说词,让学生对小男孩产生了同情之心,敬佩之情,不觉潸然泪下。教师相机引导:同学们,当你亲眼目睹了小男孩凄惨的命运后,你不想对他说点儿什么吗?教师接着引导同学们以<我和珊迪比童年)为题写篇短文。学生满眼含泪地写出了佳作,完全得益于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样的迁移,渐入了“润物细无声”的至高境界。在此进行读写迁移不仅可以使故事得以延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力。这样,文章主题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阅读:努力顿悟语言的妙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读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通过读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读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来品味、揣摩、赏析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教师要指导学生读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

点段,感悟课文中的关键所在,精妙所在。例如:引导学生品味《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的关键词语“纹丝不动”不仅要联系“纹丝不动”所在的句子,还要联系后文“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通过课文内部与内部的联系,通过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地顿悟,而且能提高顿悟的效率。另外,在阅读中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添减词比较,换词比较,变序比较,前后比较,来顿悟语言文字的妙处,学习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三、发现表达心声

作文是学生情感的释放,或是对生活的感悟,或是对事物的评价,喜怒哀乐之情在笔尖喷涌而出,跃然纸上。“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自由表达,主张以学生情感为学生作文的出发点,让学生真正做到在表达时有感而发,多角度立意;各取所需,多种表达方式;不拘一格,自由选择文体,从而不断体验表达的到位。

1、表达:不断体验内容的到位

有感而发,多角度立意——作文贵在“真实”,而对同一题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情感,教师都应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来写,做到有感而发。如班级举办“辩论赛”,辩论“男孩聪明还是女孩聪明”。教师抓住这一题材,先训练学生用不同描写手法进行片断训练。(1)、语言描写:对辩论过程中精彩的发言进行描写,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人物性格、衬托辩论的激烈。(2)、场面描写:通过

描写观众时而为辩手机智巧妙的发言而鼓掌喝彩,时而为自己所支持的一方陷入困境而担忧,时而笑声不绝,时而屏息静听的场面,反映辩论气氛的热烈。(3)、神态描写:抓住辩手、观众、老师的神态进行细致描写,反映辩手的神采飞扬,观众的投入,老师的赞许。(4)、心理描写:有获胜后的喜悦,也有失利后的伤心,把自己的心理活动真实、具体地写出来。片断训练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感受,选择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2、表达:不断养成自改的习惯

新课标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改’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这是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的。要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改,在修改中学会习作。其次,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发现、学会修改的方法:(1)自读自改法,学生在完成习作后,教师应倡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改。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让学生利用已形成的语感,针对写作过程中的“过失性语病”,如漏字、语句不通等问题进行修改。(2)师生共评法。教师在阅读完全班学生的习作后,找出主要问题,形成本次作文评改的标准,出示典型的“病文”,让学生依据标准进行评改。(3)小组互评。在此基础上依托小组成员间的互读互评,以优带差,促进习作评改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进行点拨引导。(4)自我修改。当我们进入“自改”环节,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同学的

修改仅供参考”,以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筛选他人建议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非指导”,不是教师放弃指导,而是教师无时无刻在“指导”。这种指导,贯穿于学生生活、阅读、写作的全过程。这种指导,与一般的作文指导有质的区别,它特别尊重学生人格和尊严,帮助学生自由表达、自我发展,为他们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和条件。因此,这种指导是高境界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