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战略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战略历程》
内容摘要亨利·明茨伯格的《战略历程》将战略管理流派划分为十大流派,并详细叙述每个流派的思想。
本文通过解读《战略历程》中设计学派和企业家学派两个部分,对比地认识这两个流派的思想。
关键词战略管理流派设计学派企业家学派
一、引言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首先出现在1960年代的美国。
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1962年)、安索夫的《企业战略》(1965)和安德鲁斯的《商业政策:原理与案例》(1965年)则是战略管理的三部开创性著作。
从此以后,很多学者积极地参与了战略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
对战略管理流派的划分有不同方法。
明茨伯格把人们对战略管理的认识比喻成瞎子摸象的故事,把战略管理的真谛视为一头大象,各个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大象的局部,并把迄今为止的各种战略理论区分为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利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十大学派。
前三者属于从战略本质的整体视角进行说明的学派,他们更关注如何明确地表述战略,而不关注形成战略所需要的工作。
后六者思考战略形成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他们侧重描述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而很少关注对战略的描述。
二、设计学派与企业家学派
设计学派强调正式的领导能力。
它认为战略的形成来源于首席执行官的思维。
但是设计学派并不是盲目地推崇这种领导力量,它通过强调战略形成依赖于概念性框架和淡化直觉影响等方式,特意避开领导能力各种较为个性化或特殊化的因素。
企业家学派正好与之相反,它不仅将战略形成过程完全集中在一个领导人身上,而且强调某些与生俱来的心理状态和过程。
(一)设计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孕育的过程
设计学派就是设计一个制定战略的模型以寻求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匹配。
它主张战略形成要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要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它强调战略管理者是战略的设计者,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该学派的理论模型是SWOT战略形成模型。
这一模型也是计划学派的基础。
该模型表明,战略形成要对外部和内部进行评估。
对外要识别潜在的威胁和机会以掌握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内要总结组织的优势和劣势以形成特色竞争力。
设计学派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的形成应该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
因此,企业组织既不能靠直觉制定战略,也不能以自然形成的方式实现。
相反,企业组织应当通过正式的学习,严密慎重的考虑才能形成战略。
(2)首席执行官的责任是控制并保持清醒,他是整个战略计划的设计者但不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在设计学派看来,组织最终只有一个战略家,而这个战略家就是首席执行官。
这个前提不仅把组织的其他人员归为战略形成过程中的配角,而且把组织以外的人员从战略设计过程中排除出去。
他们并没有看到环境与战略的相互影响。
(3)战略形成的模型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
公司的战略思想必须用一种普通人的概念性图解表述,任何详细的形式和描述都将损害战略形成的基本模式。
这一点使得设计学派
既不同与企业家学派,又不同于计划学派,特别是不同于定位学派。
(4)战略应当是个性化设计过程的最佳成果之一。
战略必须为每个个案量体裁衣。
这使得设计学派集中讨论战略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战略自身的内容。
(5)当战略形成一个完整的观念时,设计过程才算结束。
设计学派反对将战略的制定延续到执行战略的过程中,认为当战略以观念的形式出现时,它就是完全制定好并且可以执行的。
(6)战略应该是明确的,为此它必须保持简单。
战略制定者首先必须明确战略,并尽可能地表述清楚,以便组织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战略。
(7)当战略完全制定之后才能被执行。
在设计学派中,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其本质差别在于组织结构必须服从战略。
当制定出一个新的战略后,战略制定者就必须根据战略的要求更新组织结构以及组织内的各项内容。
(二)企业家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构筑愿景的过程
企业家学派认为,战略既是深思熟虑的,又是随机应变的:在总体思路和对方向的判断上深思熟虑,在具体细节上可以随机应变,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灵活地进行变更。
其最大特征在于强调领导的积极性和战略直觉的重要性,认为具有战略洞察力的企业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这一学派核心概念就是远见,它产生于领导人头脑之中,是战略思想表现。
企业家战略的战略思维可以归纳为“向前看”、“向后看”、“向下看”、“从侧面看”、“从远处看”,最终要“看穿”。
企业家学派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于企业领导人心中的战略,既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特殊的、长期的方向感,是对组织未来的远见;
(2)战略形成最好不要成为一种完全有意识的思维过程;
(3)企业领导人一心一意地发展远见,并在必要的情况下亲自控制战略的实施;
(4)战略远见是可以发展变化的,既可以是深思熟虑的,也可以是随机应变的;
(5)组织其实是一个受企业领导人指挥的、简单的组织结构;
(6)企业家的战略试图占据某种能够保护企业免受市场竞争冲击的特殊的市场位置。
三、结语
设计学派一方面要求战略设计者要有很高的远见和洞察力,另一方面又要求设计者事先对控制客体进行全面、准确的把握。
事实上,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使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必然存在差距,再加上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要求都难以达到。
企业家学派以企业家个人健康和幻想作为赌注,把战略制定完全寄望于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的方法是冒险的。
从理论上讲,建立一个有远见的组织远比只依赖一个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明智许多。
但是,因为有远见组织太难建设而有远见的个人现存很多,所以人们往往欣然接受企业家学派的主张。
参考文献:
[1]亨利·明茨伯格,魏红(译).战略历程[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