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合集下载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发现史考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发现史考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发现史考刘庆华【摘要】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是在民国时期发现的我国一个新矿种,矿区集中于今之攀西一带,储量巨大.该矿是何时由何人发现的,一直众说纷纭.大量历史档案和科技文献证明汤克成于1940年6月发现并勘测攀枝花磁铁矿,后经中央地质调查所为主研究发现该矿含有钒钛等矿物组分的史实.【期刊名称】《攀枝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5)006【总页数】7页(P17-23)【关键词】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区发现者;矿物研究者【作者】刘庆华【作者单位】攀枝花市科协,四川攀枝花6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Z216.27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是民国时期宁属(地域相当于今之攀西)地质矿产调查事业的重要成果之一。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这个我国的新矿种,是何时由何人首先发现的,近数十年来一直是攀西资源开发史研究学者高度关注、几代攀枝花建设者深感兴趣的一件大事。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攀枝花市内外关注此事的人士,就开始披露各自所收集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

其中较主要的有:1980年前后,九三学社攀枝花市委员会副主委刘降渝以成都地质学院老一辈地质学家和常隆庆后人处所提供的资料,包括常隆庆所著《盐边盐源华坪永胜矿产调查报告》等为依据开展研究,在他发表的多篇研究成果中,认为攀枝花铁矿是常隆庆和刘之祥1940年9月发现的。

[注]刘降渝.攀枝花铁矿发现年代考证.渡口史志.1984(1):23.他的早期研究成果,对当时四川省内某些方志,如《四川通史》第七册、《攀枝花市志:人物传记》和《攀枝花市科技志》等影响较大。

1985年初,四川省地质局王朝均、缪以琨和黄淑德发表《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床勘查历史的回顾与展望》称,“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铁矿的一种主要类型,于1936年被发现。

1954年开始普查勘查,1971年攀枝花铁矿建成投产”。

但是未对“1936年发现说”做更深入地考证[1]20。

1985—1987年间,北京钢铁学院采矿学教授刘之祥及其家人,先后向攀枝花市地方志办公室捐赠刘之祥调查宁属地质矿产的史料,包括刘之祥所著《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地质图、照片和1985年的口述录音等。

岩浆矿床实习报告(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岩浆矿床实习报告(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矿床学实习报告矿床类型:岩浆矿床典型矿床: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班级:020151姓名:***实习日期:2017.09.29一、矿床地质背景简介1、大地构造位置四川省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位于攀枝花境内,在四川省渡口市东北12Km处,是我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床。

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上,西邻丽江台缘坳陷北段,西南接滇中坳陷,该区域岩浆活动非常活跃,构造极其复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岩浆-构造带。

(如图1中方框内)2、区域主要地层、岩浆岩、构造(1)地层区内中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为上震旦系,分两层,下部是蛇纹石化大理岩;上部是透辉石和透辉石大理岩互层。

上三叠纪底层在本区最发育,分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北部,其底部是紫红色砂砾岩,上部为灰色砂岩与黑色砂页岩互层,含煤。

老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呈水平或近水平,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之上。

基底为下元古代早期的米易群,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以及角砾状混合岩,夹少量的变粒岩;围岩地层为震旦系—寒图1(据25万综合)武系一套陆表海沉积[1],下部为观音崖组砂岩以及片岩,分布较少,上部主要为灯影组白云岩、夹硅质条带的白云岩,呈断层接触于基底地层之上。

矿区缺失寒武系—石炭系的地层,推测是由于基底地层的抬升,导致了寒武—石炭系地层变薄至消失[2],晚二叠世由于裂谷中裂隙构造发育到达顶峰,形成以峨眉山玄武岩为主的大陆溢流相火山岩,以及研究区层状含矿辉长岩体。

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的裂陷盆地中,堆积了厚度巨大的陆相类磨拉石—含煤建造,在矿区中主要以丙南组(T3b)和大荞地组(T3d)为代表,主要岩性为砂岩、砾岩以及上部的页岩和含煤层。

而到第三系主要为薄层砂页岩沉积,厚度巨大。

[3](2)岩浆岩该区位于康滇构造-岩浆带上,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呈南北向分布于地轴内,形成四川省内著名的岩浆杂岩带[4]。

①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含矿岩体以及研究区两侧的正长岩。

四川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整装勘查(攀枝花)

四川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整装勘查(攀枝花)

四川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整装勘查(攀枝花)1. 长江上游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新的基础性、公益性的调查工作,也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示范型项目。

报告在阐述安宁河流域地质背景条件和自然资源特征基础上,系统全面地阐明了安宁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深入研究分析了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动态演化过程,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进行重点解剖,归纳总结出流域内2种生态地质环境空间演化机制概念模型;然后,在开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生态环境地质质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预测;最后,提出了安宁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综合开发与保护建议,并建立了长江上游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空间数据库。

该成果为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的综合开发与保护规划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并将为西部大开发决策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同时,该成果为编制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其它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作用。

2. 攀枝花市(三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600001575, 灾害, 四川省攀枝花市, 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王志旭等, 2002/6/30攀枝花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及实施细则,应用环境地质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计算机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对攀枝花市乡、镇、行政村、街道办事处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调查。

调查测量面积2003.7km2,调查乡镇166个,填写调查卡片195个,其中滑坡134处,泥石流42处、崩塌点12个,地面塌陷5处,地面裂缝2条。

拍摄地质灾害现场照片203张。

编制防灾预案9个,对发现的12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移交地方政府已全部落实责任人。

编制了《四川省攀枝花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报告》、《攀枝花市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1/10万)、《攀枝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10万)、建立了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组分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组分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组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攀枝花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重要的钒钛磁铁矿矿产基地之一。

提高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烧结矿含铁品位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提高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烧结矿含铁品位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提高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烧结矿含铁品位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攀枝花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该市地处四川盆地的南部,因其拥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而广为人知。

攀枝花市的钒钛磁铁矿储量居全国前列,是中国重要的遗产性资源之一。

钒钛磁铁矿矿石经过矿选、选矿、精炼等过程可以提取出钒、钛、铁等有价值的元素,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攀枝花市的钒钛磁铁矿主要为烧结矿,因此其含铁品位非常重要。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钒钛磁铁矿的含铁品位的提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攀枝花市的钒钛磁铁矿烧结矿的含铁品位普遍较低,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含铁品位,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烧结矿的含铁品位。

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模型的建立:通过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各种矿物成分的分析,建立含铁品位与矿物成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预测烧结矿含铁品位的变化规律。

2. 实验研究的开展:建立烧结试验平台,通过改变不同的烧结工艺条件和添加不同的矿物粉末来实现烧结矿含铁品位的提高。

3. 实验证明与结果分析:通过烧结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实验证明,从实验数据中分析钒钛磁铁矿烧结矿含铁品位提高的机理和规律。

本研究对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烧结矿的品位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保证钒、钛、铁等有价值元素的有效提取。

此外,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也对其他地区的钒钛磁铁矿的品位提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如下:1. 分析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成分和物相特征,建立含铁品位与矿物成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预测烧结矿含铁品位的变化规律。

2. 搭建烧结试验平台,通过改变不同的烧结工艺条件和添加不同的矿物粉末来实现烧结矿含铁品位的提高。

探究影响钒钛磁铁矿烧结矿品位的因素。

3. 通过烧结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实验证明,研究钒钛磁铁矿烧结矿含铁品位提高的机理和规律。

《如何提高攀枝花铁矿开采的综合效益》

《如何提高攀枝花铁矿开采的综合效益》
会( )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
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
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
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加大科技研发,提高分选效率; 升级分选装备,提升选矿品质; 进行钛铁矿的高效回收,降低选矿成本; 利用好尾矿,做好资源回收; 加强科技攻关,拓宽资源利用领域;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资源节约型产业; 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2)议一议,如何提高攀枝花铁矿开采的综合效益?
三、拓展练习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
C 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
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
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
④分布不集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5.若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岩心标本
补充材料4: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分选特点:钛铁致密共生,
钛、钒、铬等元素取代了磁铁矿中的铁使矿物呈类
质同象存在,冶炼加工难度大;铁矿中主要有用矿
物是粒状的钛铁矿和钛铁晶石,钛铁晶石等用选矿
方法不能回收,属极贫含钛原生矿,不是主要的提
钛资源;伴生钴、镍、镓、铂等元素,但总体含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较低、分散度高,难以经济高效地开发利用。
攀枝花铁矿的开采既有优势也有困难,需要提高其综合效益。
二、问题解答
位于四川西南部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储量丰富,其中钒、钛探明储量各占全国 探明储量的87.0%和94.3%,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号称“世界钒钛之都”,矿石中 还伴生有铬、钪、钴、镍、镓等元素。

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

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

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攀枝花, 磁铁矿一、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一)概况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位于四川西南部。

区内攀枝花、白马、红格、太和四大矿区集中展布在四川省西昌至攀枝花市区域内,呈一个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30~50公里的狭长区带内——即攀西裂谷带。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为常隆庆、殷学忠1936年在攀枝花(时称渡口)矿区做地质调查时发现,1942年、1941年他们分别发表文章并计算了铁矿石储量。

1941~1944年李善邦、秦馨攀、陈正、程裕淇等对矿石进行了研究,确定矿石矿物主要为钛磁铁矿、铁矿及钛磁铁矿含钒。

从那时开始,攀枝花铁矿便逐渐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著称。

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正式勘查工作起于1954年;四川省地矿局、冶金地勘局等单位几代地质人员进行了50多年的勘查,首先勘查的是攀枝花矿区,以后相继勘查了白马、太和、红格以及其他大、中型矿区;陈毓川院士等知名专家和矿床所等科研单位、院校也进行了深入和长期研究。

区内共查明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大型矿床8处、中型矿床9处,发现矿点、矿化点10余处,踏勘、检查航磁异常近10处;其中攀枝花、白马、红格、太和4个矿区为勘探,其他大、中型矿区基本达详查,个别中型矿区为普查。

区内现已查明矿石资源量100.74亿吨,矿石中伴生钛(TiO2)资源量8.53亿吨、伴生钒(V2O5)资源量1960.5万吨,同时初步查明铜、钴、镍、铬、锰、铂族元素、镓、钪等有益组合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二)工作思路与方法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

根据全国统一划分,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预测类型为岩浆型。

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为四川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矿产课题所设黑色金属子课题的重要工作内容,并设立了铁矿专题。

2008年7月24日呼和浩特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流程;并且新疆提出了成矿规律、成矿预测工作方法示范。

根据这些要求和经验,专题初步拟订了以下操作程序。

四川省攀枝花新街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四川省攀枝花新街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5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四川省攀枝花新街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罗启超1,周 杨2(1.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中国地质大学 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攀西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重要成矿带和铁矿石基地。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石有着丰富的有益元素,其中铁、钛、钒被开发利用,伴生元素钴、镍元素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到目前为止,却没有被有效的利用。

在广泛搜集、整理了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现有的地质资料和相关稀有分散元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致总结了攀枝花新街矿区中钴镍的分布状况,为下一步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综合来看,在铁矿开发利用过程中,钴与镍主要富集在磁铁矿中,在对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时,也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关键词:新街钴镍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P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7-0054-2收稿日期:2020-04作者简介:罗启超(1994-),男(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1 区域地质概况攀西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非常重要的一个成矿带,区内遍布各类时期的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岩和喷出岩都十分发育。

区域内的基性-超基性岩,主要出露于安宁河、绿汁江流域。

区内地层主要受南北向的断裂带控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其次是在会理一带,呈东西向的带状展布。

2 矿床地质特征2.1 岩体特征新街岩体位于川滇南北向裂谷带中段的安宁河断裂与昔格达断裂之间,岩体底板为中二叠世晚期的峨眉山玄武岩,顶板为与峨眉山玄武岩同期的正长岩。

此外,岩体的某些地段完全包裹在峨眉山玄武岩中[1]。

新街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是同源岩浆演化过程中不同岩相的产物。

图1 新街矿床地质简图(据攀枝花地质综合研究队改编,1981)新街岩体是一个北西-南东向的椭圆形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

岩体长7 km,宽1km-1.5 km,为白马钒钛磁铁矿带向南的延伸部位。

钒钛磁铁矿基本情况

钒钛磁铁矿基本情况

钒钛磁铁矿基本情况我国钒钛磁铁矿床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储量和开采量居全国铁矿的第三位,已探明储量98.3亿吨,远景储量达300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地区、河北承德地区、陕西汉中地区、湖北郧阳、襄阳地区、广东兴宁及山西代县等地区。

其中,攀枝花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带,也是世界上同类矿床的重要产区之一,南北长约300km,已探明大型、特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6处。

钒矿资源较多,总保有储量V2O5 2596万吨,居世界第3位。

钒矿主要产于岩浆岩型钒钛磁铁矿床之中,作为伴生矿产出。

钒矿作为独立矿床主要为寒武纪的黑色页岩型钒矿。

钒矿分布较广,在19个省(区)有探明储量,四川钒储量居全国之首,占总储量的49%;湖南、安徽、广西、湖北、甘肃等省(区)次之。

钒钛磁铁矿主要分布于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及河北承德地区,黑色页岩型钒矿主要分布于湘、鄂、皖、赣一带。

钒矿成矿时代主要为古生代,其他地质时代也有少量钒矿产出。

钛矿主要为钒钛磁铁矿中的钛矿、金红石矿和钛铁矿砂矿等。

钒钛磁铁矿中的钛主要产于四川攀枝花地区。

金红石矿主要产于湖北、河南、山西等省。

钛铁矿砂矿主要产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

钛铁矿的TiO2保有储量为3.57亿吨,居世界首位。

钛矿矿床类型主要为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其次为砂矿。

从成矿时代来看,原生钛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砂钛矿则于新生代形成。

含钒钛磁铁矿岩体分为基性岩(辉长岩)型和基性-超基性岩(辉长岩-辉石岩-辉岩)型两大类,前者有攀枝花、白马、太和等矿床,后者有红格、新街等矿床。

总的来说,两种类型的地质特征基本相同,前者相当于后者的基性岩相带部分的特征,后者除铁、钛、钒外,伴生的铬、钴、镍和铂族组分含量较高,因而综合利用价值更大。

钒钛磁铁矿不仅是铁的重要来源,而且伴生的钒、钛、铬、钴、镍、铂族和钪等多种组份,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钒钛磁铁矿一般技术路线为磁选-重选-浮选、浮选-磁选-重选、磁选-浮选-重选-浮选、浮选-弱磁-强磁-重选等相结合的选矿工艺。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地理位置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地理位置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简况:
攀枝花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是四川与云南交界处重要的区域性枢纽城市,具有对内对外的区位优势,成昆铁路贯通全境,境内还有国道214,216,310线。

攀枝花位于成昆线上,可直达成都,重庆,昆明,北京等地。

攀枝花市境内水运航道是两江一河,即金沙江,雅砻江和安宁河,总通航里程为368公里。

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位于四川西南部,四川省渡口市东北12Km处。

区内攀枝花、白马、红格、太和四大矿区集中展布在四川省西昌至攀枝花市区域内,呈一个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30~50公里的狭长区带内——即攀西裂谷带。

储量近百亿吨,是我国最大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矿床。

渡口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冶金联合企业所在地。

图1 攀枝花交通地理位置图。

岩浆矿床实习报告四川

岩浆矿床实习报告四川

实习报告: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岩浆矿床调研一、前言在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岩浆矿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次实习报告以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岩浆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对矿床的成因、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和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二、矿床概况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矿区面积达260平方公里。

矿床主要由岩浆侵入形成,矿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钒钛磁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等。

矿床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钒钛磁铁矿生产基地。

三、成矿地质背景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发育于扬子板块西缘,地处川滇黔裂谷带南段。

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地壳运动频繁。

矿区附近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的大理岩、石英岩、片岩等。

地幔上隆和深大断裂的活动为岩浆的上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每一次岩浆的灌入,都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

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历了分异作用,形成了比重大的钒钛磁铁矿。

岩浆侵入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改变,使得成矿物质在岩浆晚期阶段大量富集,形成了矿床。

五、矿石类型与特征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矿石类型多样,主要有钒钛磁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等。

钒钛磁铁矿是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占总储量的80%以上。

矿石中钒、钛、铁等金属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矿石矿物组成复杂,主要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辉石、橄榄石等。

六、开发利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钒钛磁铁矿生产基地。

矿床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采矿和选矿技术,实现了高效、环保的资源利用。

矿石经过选矿处理,提取出钒、钛、铁等金属,广泛应用于钢铁、合金、化工等领域。

七、结论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岩浆矿床是在相对稳定和有利的裂谷环境中,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

矿床成因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石类型丰富,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在今后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攀枝花岩浆岩实习报告

攀枝花岩浆岩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攀枝花岩浆岩矿床考察一、前言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岩浆岩矿床——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此次实习报告旨在通过对攀枝花岩浆岩矿床的实地考察,了解其地质特征、成因机制和开发利用情况,为我国矿产资源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矿床地质特征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地处川滇黔裂谷带南段。

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

矿床主要由岩浆岩、火山岩和沉积岩组成,其中岩浆岩占据主导地位。

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每一次岩浆的灌入,都会在岩浆晚期阶段产生底部为比重大的钒钛磁铁矿。

岩浆岩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基性、中性、酸性岩。

岩浆岩侵入时间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岩浆岩侵入过程中,地慢上隆和深大断裂释压,导致岩浆中的成矿元素不断富集,最终形成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三、成因机制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岩浆分异作用是矿床形成的关键。

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和氧逸度的变化,导致岩浆中的矿物质不断分离、富集,形成矿床。

此外,岩浆岩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地壳伸展和裂谷演化等过程,也对矿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开发利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矿床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采取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

开采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矿床开采出来的钒钛磁铁矿,经过选矿处理,可以得到钒、钛、铁等金属产品。

这些产品在航空航天、国防、建筑、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开发利用,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带动了就业、税收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五、总结通过对攀枝花岩浆岩矿床的实地考察,我们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机制和开发利用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是在相对稳定和有利的裂谷环境中,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钒钛磁铁矿提钒工艺技术综述(1)

钒钛磁铁矿提钒工艺技术综述(1)

钒钛磁铁矿提钒工艺技术综述(1)闻名世界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山1、前言含钒钛磁铁矿岩体分为基性岩(辉长岩)型和基性-超基性岩(辉长岩-辉石岩-辉岩)型两大类,前者有攀枝花、白马、太和等矿床,后者有红格、新街等矿床。

总的来说,两种类型的地质特征基本相同,前者相当于后者的基性岩相带部分的特征,后者除铁、钛、钒外,伴生的铬、钴、镍和铂族组分含量较高,因而综合利用价值更大。

钒钛磁铁矿不仅是铁的重要来源,而且伴生的钒、钛、铬、钴、镍、铂族和钪等多种组份,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目前,由钒钛磁铁矿中提取钒,按照技术发展的时间顺序先后主要有三种工艺:1)钒钛磁铁精矿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工艺,又称先提钒工艺,钒作为主产品提取,此工艺具有流程短、钒回收率高的优点,但对原料含钒品位的要求相对较高,而提钒后副产品含有钠盐与大量TiO2而不能单独作为高炉原料使用,甚至作为废料堆存,提钒与钢铁生产未能结合起来,此工艺只适合于钒钛磁铁矿含钒量高、化学药品和矿石成本低的情况;2)钒钛磁铁精矿冶炼—铁水提钒—钒渣湿法处理提钒工艺,钒作为副产品回收,也是目前由钒钛磁铁矿提取钒最主要、经济上最为合理的工艺,此工艺可以利用含钒品位低的原料;3)钒钛磁铁精矿非高炉冶炼—电炉熔分/电炉深还原—熔分渣提钒/铁水提钒工艺,此法能耗低、环保好,钒的收得率高,是提钒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前两种钒钛磁铁矿提钒工艺各有优点和缺点,不是单纯的工艺改进和完善,因此,第二种工艺并没有完全替代第一种工艺,而是以第二种工艺为主,两种提钒工艺共存的方式存在。

其中,铁水提钒工艺通过往铁水内吹氧使其内的钒氧化进入渣中,通常称作火法提钒;随后,含钒渣经过破碎、焙烧、浸出、过滤得到钒氧化物的工艺称为湿法提钒。

2 钠化焙烧原矿—水浸提纯钒工艺2.1 工艺现状及特点采用钒钛磁铁精矿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工艺的钒制品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南非和澳大利亚,全球仍有五六家公司采用该工艺生产氧化钒,其产量约占全球氧化钒总产量的25%~30%。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位于四川省渡口市东北12km处。

储量近百亿吨,是我国最大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矿床。

渡口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冶金联合企业所在地。

一、矿区地质概况(―) 地层区内最古老的地层为上震旦系。

分两层,下部是蛇纹石化大理岩;上部是透辉岩和透辉石大理岩互层。

上三叠纪地层在本区最发育,分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北部,其底部是紫红色砂砾岩;上部为灰绿色砂岩与黑色砂页岩互层。

(二)构造含矿岩体位于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中,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次一级NE 向断裂控制。

岩体呈NE30°方向延展,长35km,宽2km,与震旦纪地层整合接触。

向北西倾斜,呈单斜状(实为务本一攀枝花岩盆状岩体的东南部分)。

岩体内部层状构造明显,不同成分矿物构成的浅色岩与暗色岩相互更叠交替;层之间为过渡关系。

原生层状构造与围岩产状一致,硅酸盐矿物均作线状平行排列。

煤。

老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呈水平或近水平,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之上。

(三)岩浆岩1)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岩浆活动强烈,早期为大规模海底火山喷溢,伴有基性、超基性岩侵入,中期为钠质花岗岩侵入,晚期为少量钾质花岗岩侵入。

2)中元古代火山岩有赋存于群下部河口组、通安组中的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质火山岩系,主要分布于会里地区。

会群组上部天山组中主要赋存有英安质磷灰熔岩,分布于德昌、会理地区。

该期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呈岩株、岩床、岩墙产出。

3)早震旦世火山岩分布于西昌、来易地区的为赋存于苏维组胡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玄武岩、安山岩、沉凝灰灰岩、凝灰质砂岩夹玄武岩。

4)寒武纪-奥陶纪主要为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岩体规模小,数量多,呈岩株、岩基、岩枝、岩脉产出。

出现铜镍铂矿化,代表性岩体有力马河、朱布。

5)石炭纪-二叠纪侵入岩为基性,超基性层状岩体,呈岩盆,单斜层产出,代表性岩体攀枝花、红格、白马。

6)三叠纪-第三纪三叠纪有中酸性及碱性侵入体,代表性岩体有矮郎河花岗岩、磨盘山花岗岩及广泛分布、规模小的超钾质系列的金云山火山岩及白流金火山岩。

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故事小故事

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故事小故事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故事
本文讲述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历程及其重要性。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是中国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的一种重要矿产
资源。

它的发现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

当时,中国地质学家在攀枝花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勘探工作,最终发现了这个巨大的钒钛磁铁矿床。

该矿床的规模之大,使得攀枝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生产基地之一。

钒钛磁铁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它既可用于钢铁工业,也可用于有色金属工业。

其中,钒和钛是两种非常重要的金属元素。

钒主要用于钢铁工业,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耐磨性。

钛则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和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

它不仅为中国钢铁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也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提供了支撑。

同时,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人民的脱贫致富。

综上所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对中国工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 -。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该矿床位于攀枝花市。

矿床属于岩浆晚期分异矿床。

矿床产于侵入震旦系上统大理岩中的海西期辉长岩体中,岩体长19,宽5,因受断裂切割分为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包包、倒马坎、公山、纳拉箐6个区段(图3.2.11) 。

其岩浆液体分异和结晶分异的韵律层发育,岩体层状构造清楚,出露厚度7002500m。

自上而下可划分为5个岩带(含矿层),9个含矿带:N.第三系;T3.上三叠统丙南组;Zb.上震旦统大理岩;γ15.印支期花岗岩;ζ15.印支期正长岩;V3.浅色中细粒辉长岩;V2.流层状辉长岩;V1.中粗粒辉长岩质钛磁铁矿带;1.矿体;2.逆断层;3.断层;4.剖面及编号浅色细粒角闪辉长岩带,厚度500~1500m,无工业矿体。

上部含矿层,为层状中粒辉长岩带,有Ⅰ、Ⅱ两个矿带,厚度10~120m,含矿率为26%。

中部暗色层状中粒辉长岩带,Ⅲ矿带产于其中,厚度160~600m,含矿率10%~20%。

下部含矿层为主要勘探与开采对象。

暗色流层状中粗粒辉长岩,厚度60~500m,有Ⅳ、Ⅴ、Ⅵ、Ⅶ、Ⅷ等5个含矿带,其中Ⅵ、Ⅷ两个矿带中的主矿体厚度各为60m,含矿率60%~78%。

底部边缘带,为暗色细粒辉长岩,Ⅸ矿带产于其中,厚度0~40m,含矿率52%。

每个韵律层自下而上其基性程度降低,含矿层(体)分别赋存在各分异次级韵律层的下部,矿体也是层状岩体的组成部分。

分异作用愈彻底,含矿组分就愈富集。

各矿体形态与层状辉长岩韵律构造多保持一致,其总体走向为北东20°~40°,倾向北西,倾角30°~60°(图3.2.12)。

1.表内矿石;2.表外矿石;3.辉长岩;4.伟晶辉长岩;5.上震旦统大理岩金属矿物主要是含钒、钛磁铁矿(由钛铁矿、钛铁晶石、磁铁矿、镁铝尖晶石组成的复合矿物)、粒状钛铁矿及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镍黄铁矿。

脉石矿物以普通辉石、拉长石为主,有时见透闪石、绿泥石、蛇纹石、绢云母等。

钒钛磁铁矿基本情况

钒钛磁铁矿基本情况

钒钛磁铁矿基本情况我国钒钛磁铁矿床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储量和开采量居全国铁矿的第三位,已探明储量98.3亿吨,远景储量达300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地区、河北承德地区、陕西汉中地区、湖北郧阳、襄阳地区、广东兴宁及山西代县等地区。

其中,攀枝花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带,也是世界上同类矿床的重要产区之一,南北长约300km,已探明大型、特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6处。

钒矿资源较多,总保有储量V2O5 2596万吨,居世界第3位。

钒矿主要产于岩浆岩型钒钛磁铁矿床之中,作为伴生矿产出。

钒矿作为独立矿床主要为寒武纪的黑色页岩型钒矿。

钒矿分布较广,在19个省(区)有探明储量,四川钒储量居全国之首,占总储量的49%;湖南、安徽、广西、湖北、甘肃等省(区)次之。

钒钛磁铁矿主要分布于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及河北承德地区,黑色页岩型钒矿主要分布于湘、鄂、皖、赣一带。

钒矿成矿时代主要为古生代,其他地质时代也有少量钒矿产出。

钛矿主要为钒钛磁铁矿中的钛矿、金红石矿和钛铁矿砂矿等。

钒钛磁铁矿中的钛主要产于四川攀枝花地区。

金红石矿主要产于湖北、河南、山西等省。

钛铁矿砂矿主要产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

钛铁矿的TiO2保有储量为3.57亿吨,居世界首位。

钛矿矿床类型主要为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其次为砂矿。

从成矿时代来看,原生钛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砂钛矿则于新生代形成。

含钒钛磁铁矿岩体分为基性岩(辉长岩)型和基性-超基性岩(辉长岩-辉石岩-辉岩)型两大类,前者有攀枝花、白马、太和等矿床,后者有红格、新街等矿床。

总的来说,两种类型的地质特征基本相同,前者相当于后者的基性岩相带部分的特征,后者除铁、钛、钒外,伴生的铬、钴、镍和铂族组分含量较高,因而综合利用价值更大。

钒钛磁铁矿不仅是铁的重要来源,而且伴生的钒、钛、铬、钴、镍、铂族和钪等多种组份,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钒钛磁铁矿一般技术路线为磁选-重选-浮选、浮选-磁选-重选、磁选-浮选-重选-浮选、浮选-弱磁-强磁-重选等相结合的选矿工艺。

攀枝花铁矿勘探史

攀枝花铁矿勘探史

攀枝花铁矿勘探史攀枝花铁矿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

地质工作可以分为新中国成立以前早期地质调查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详细地质勘探两个阶段。

早期调查攀枝花铁矿已知的最早记载,见于1912年出版的《盐边厅乡土志》,其中写道:“磁石(磁铁矿),亦名戏(吸)石,产白水江(即今金沙江)边,能戏(吸)金铁。

”1936年常隆庆、殷学忠调查宁属矿产,在攀枝花倒马坎矿区见到与花岗岩有关的浸染式磁铁矿,并在《宁属七县地质矿产》一文中论及:“盐边系岩石,接近花岗石。

当花岗石浸入时,……金铁等矿物浸入岩石中,成为矿脉或浸染矿床,故盐边系中,有山金脉及浸染式之磁铁矿、赤铁矿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沦陷区的大专院校和地质机构内迁,地质人员集中于西南后方,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量地质调查工作。

到攀枝花矿区进行地质调查并提出报告的,有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的三批地质工作者。

一批是资源委员会川康铜业管理处探矿工程师汤克成等。

1940年6月,汤克成及助手姚瑞开奉资源委员会川康铜业管理处之命,到宁属调查矿产。

他们在从盐边返回会理途经攀枝花时,于山谷间见有多量铁粒,踵其源,发现铁矿露头,因之以10余天的时间履勘了攀枝花及倒马坎两矿区,并略测地质图各一幅,推算两矿区的磁铁矿和磁黄铁矿储量为1000万吨左右,并写成《西康省盐边县攀枝花倒马坎一带铁矿区简报》。

1942年,汤克成与刘振亚、陆凤翥等奉资源委员会西康钢铁厂筹备处之命,再次到攀枝花矿区进行勘测,经过20天的野外工作,测制了攀枝花矿区1/5000地质图、倒马坎矿区1/2500地质图,写出了《盐边攀枝花及倒马坎矿区地质报告》,认定铁矿成因为岩浆分异矿床,估计铁矿储量可达4000万吨。

另一批是西康技艺专科学校采矿教授刘之祥和国民西昌行辕地质专员常隆庆。

1940年他们受西康省建设厅的派遣,从8月17日到11月11日对宁属地质矿产进行了调查。

2人在西昌行辕主任张笃伦之子张凯基及4名卫兵的同行下,由西昌出发,途经河西、盐源县、白盐井、梅雨铺、黑盐塘、黄草坝、永兴场、盐边县、新开田、棉花地、弄弄坪等地,于9月6日到达攀枝花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浅析
——020131林少伟一、区域地质简介
区内最古老的地层为上震旦系,分两层,下部是蛇绿岩石化大理岩;上部是透辉石和透辉石大理岩互层。

上三叠纪地层在本地区最发育,分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北部,其底部是紫红色砂砾岩;上部为灰绿色砂岩与黑色砂页岩互层,含煤。

老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呈水平或近水平,不整合覆盖于老底层之上。

(如图1-1)
图1-1
攀西地区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内带,是世界上最大的V-Ti磁铁矿矿集区, 其中多处为大型-超大型V-Ti 磁铁矿床(Zhou, 2005;宋谢炎等,2005; 张招崇等, 2007; 胡瑞忠等, 2010)。

沿南北向的磨盘山——元谋断裂和攀枝花断裂带发育一系列含Fe-Ti-V矿的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从北向南依次为太和岩体、白马岩体、新街岩体、红格岩体和攀枝花岩体。

攀枝花层状辉长岩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0°~60°,长19km,宽2 km,厚2000~3000m,出露面积约30 km2。

下部主要含矿带厚70~500 m,平均210m,其中矿体累计厚度为20~230m,平均130m,沿倾向延伸850m 未见变薄(李德惠等,1982; 王正允, 1982;宋谢炎等,1994)。

后期由于受南北向反扭性平移断裂破坏,自北东向南西可将矿床划分为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山、刀马坎、公山等赋矿地段(图1-2)。

岩体上盘因断层影响只见三叠纪地层与之呈断层接触。

下盘围岩争议较大,多认为靠近岩体底部的大理岩是岩体底板围岩,并认定属于上震旦统灯影灰岩(图1-2)。

攀枝花岩体自下而上可分为底部边缘带、下部含矿带、中部岩相带、上部含矿带和顶部岩相带等5个岩相带,可划分出五个旋回;上部岩相带则以磷灰石含量的突然增高为标志,韵律层理减弱(王正允, 1982;宋谢炎等, 1994)。

攀枝花岩体中部岩相带火成韵律构造发育,富含斜长石的辉长岩和富含单斜辉石、橄榄石和钛铁氧化物(包括磁铁矿和少量钛铁矿)的暗色辉长岩交替出现(李德惠等,1982; 王正允, 1982)。

原生火成韵律构造与岩体产状一致。

岩石中
硅酸盐矿物常呈定向排列。

块状矿体主要产于下部岩相带,磁铁辉长岩则产于中部岩相带每个旋回的下部。

图1-2
二、矿区地质概况
该矿床位于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中,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次一级NE向控制。

含矿辉长岩体呈NE30°方向延展,长35km,宽2km,与震旦纪地层整合接触。

向北西倾斜,呈单斜状(实为务本-攀枝花岩盆状的东南部分)。

岩体内部层状构造明显,不同成分矿物构成的浅色岩和暗色岩相互更叠交替,岩层之间为过渡关系。

原生层状构造与围岩产状一致,硅酸盐矿物均作线状平行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