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
根据吉尔福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课堂提问一要拓宽问题,我们不应该问"我们如何改进灭蚊器?"而应该问"我们怎样才能消灭蚊子?"二要分解问题,问题越具体、越明确,就越有可能为我们提供提取信息的线索,从而增加问题解决的机会。三要常打问号,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质疑。四要快速联想与中止评判,在群体或小组讨论时使用快速联想,鼓励学生"放任自流",教师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批评。
一、设计问题内容的技巧
设计问题的内容要求问题的深浅难易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紧扣重难点,突出关键。
1、难易适度。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就是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可以达到的问题解决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为此,课堂提问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难易适度,问题过易处在学生的"现有的发展水平",问题过难超过"可能达到的水平"或处于"较高水平",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尽相同,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提问的难度应适合绝大多数学生(中生),对问题的理解应有一定的"弹性","压缩"可满足慢生,"延展"可满足优生。
2、注重"双基"。注重"双基"就是要根据学生特点围绕"双基"正确设计低水平问题和高水平问题。从问题的水平层次上说有低水平问题和高水平问题。据研究,一般高中一年级以下的学生大多喜欢直问直答式的低水平问题,高一以上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拐弯儿"式的高水平问题。无论是低水平问题还是高水平问题都必须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很多教师错误地将低水平问题与基础知识等同,与低年级学生对应,将高水平问题与复杂知识等同,与高年级学生对应,导致对低年级的教学提问大量使用低水平问题而忽视高水平问题,对高年级的教学提问大量使用高水平问题而忽视低水平问题的错误倾向,因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提问应围绕"双基",根据学生需要,恰当使用低水平问题和高水平问题。
3、突出"关键"。设计问题突出中心和关键,具体表现为突出"六点",即重点、难点、热点、联结点、疏忽点、易错点。教师在综合分析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生基础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六点"的具体内容,依据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将"六点"化为问题。
二、设计问题的表述技巧
设计问题的表述要求问题的语言表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问题的逻辑排列次序和网络结构要科学。
1、符合学生的认知表征。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内容要采取不同的表征方式。布鲁纳将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表征分为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三个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或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个体对同一知识的表征是有差异的,不同的表征对建构新知识产生不同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和知识,使学生理解什么类型的知识需用什么类型的问题来表征,怎样使知识和问题的表征更加科学。
2、按由浅入深的次序排列问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学问题应按由浅入深的次序进行排列。例如,学习"我国税收的性质"时,先描述我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税收来源和用途后再提问:(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什么?(2)从哪些角度理解我国税收的性质?(3)比
较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与资本主义税收的性质的异同。这三个问紧紧围绕"我国税收的性质"这一中心问题,遵循建构主义"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路线,按从易到难的次序进行排列。先给学生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解决,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技能技巧。在此过程中,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工具。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学生易学易懂,避免因问题的难易次序不当而感到学习困难,产生消极情绪。
3、形成具有网络结构的问题体系。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主张教给儿童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布洛非(J. Brophy)等当今建构主义者十分重视知识的网络结构。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不是新旧知识的简单相加,人脑对知识的储存也不是零乱无章的。课堂提问应先设计适当的学习情景,根据情景把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化为具体问题,再将具体问题按照其内在联系形成问题体系,组成知识网络。
三、呈现问题的技巧
呈现问题是指课前设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呈现给学生,用什么方式呈现,怎样应对突发情况而改变预先设计的问题。
1、找准提问时机。学生的求知欲在不同的课堂、不同的环境是不同的,也受自身情绪的影响,课堂提问要在学生学习兴趣高、求知欲望强时提出,当然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有的教师喜欢在某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提问,这种提问会引起被问同学的反感,也不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思考。呈现材料和提问的先后次序应由教学目的来决定。
2、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能满足全体学生或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而不是个别学生或极少数学生的需要。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平等地对待学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向全班同学呈现问题而不是先点某个同学或某组同学的名再提问,如果不这样,未被点名的同学就不会积极的思考问题。请某个同学回答问题应注意:该同学能全部或部分回答问题且答案具有代表性,不能要求不会回答的同学答问,否则他会因不能回答而感到没有面子,严重挫伤学习积极性。更不能把答问作为对上课走神或表现不好的同学的一种惩罚,否则难以形成民主和谐、积极讨论问题的气氛。点名答问应是对认真学习的同学的一种奖励。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