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英颗粒表面显微观测(SEM)法—— 对比所测样品中石英碎砾的溶蚀类型 和所占的比例就可以得到样品形成的 地质时期。
关键是取样和资料分析。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地震安评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内容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的调查、分析; 近场及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的调查、分析; 场地工程地震条件的勘察; 地震危险性的确定性分析; 地震动小区划。 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 区域性地震区划;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地震烈度与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分析;
放射性碳(14C)法——是一种基于放射 性同位素衰减的测年方法。
热释光(TL)法——结晶固体在其形成 和存在的过程中,接受放射性核辐射, 固体晶格贮存核辐射带来的能量,这 种能量在遇到外来热刺激后,又能把 能量释放出来,这就是热释光。
常用断层活动性测年方法2
电子自旋共振(ESR)法——用电子自 旋共振波谱仪来确定样品形成后所接 受的等效辐照剂量,可以推算出样品 的年龄。
工程场区——8km(5km)的范围 ,如存在活动断 层要专题研究。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稳定分级
稳定性好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地震烈度
≤6
7~8
≥9
相应的加速度 现代活动断层
地震活动
重磁异常
≤0.089g 工程场区内无现 代活动断层
近场区无M≥5级 地震活动
无区域性重磁异 常
0.090—0.353g
活断层的判别标志 ——参考标志
航卫片上判读的清晰线性影像,小比例尺 地形图上标示的线形排列的沟谷、山脊、 陡崖等;
区域夷平面或高阶地面上明显的高程差异、 河谷阶地位相图上明显的转折、两岸阶地 发育明显的不对称性等;
地球物理或化学方法探测的线性异常;
区域构造应力场中活动性强烈的断层段。
常用断层活动性测年方法1
GB50287对安评的相关要求2
地震危险性分析应包括工程使用期限 内,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坝、库区 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坝址基岩地震 峰值水平加速度及反应谱等地震动参 数;以及合成基岩地震动时程。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活断层的判别标志——直接标志
1、错断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的断层。 2、断裂带中的构造岩或被错动的脉体,经绝对年龄 测定,其最后一次错动的年代,距今10万~15万年 者。
3、根据仪器观测,沿断层有位移和地形变(大于 0.1mm/a)者。 4、沿断层有历史和现代中、强震震中分布或晚更新 世以来的古地震遗迹,或密集而频繁的近期微震活 动者。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规范要求
GB50287对安评的相关要求1
坝高大于200m或库容大于100亿方的大(1) 型工程或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及以上地区的 坝高大于150m及以上地区的坝高为 100~150m的工程,当历史地震资料较少时, 应进行地震基本烈度复核
5、在构造上,证实与已知活断层有共生或同生关系 的断层。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活断层的判别标志——间接标志 1、沿断层,晚更新世以来同级阶地发生错位;在跨 越断层处,水系有明显的同步转折现象,或断层两 侧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厚度有明显的差异。 2、沿断层有断层陡坎,断层三角面平直新鲜,山前 经常分布有连续的大规模的崩塌或滑坡,沿断层有 串珠状或呈线状分布的斜列式盆地、沼泽、冷泉和 承压泉等。 3、沿断层有明显的重力失衡带分布。 4、沿断层有水化学异常或同位素异常带分布。
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断层活动性研 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水库诱发 地震危险性研究和预测等工作,综合评价工程场地的区域 构造稳定性。
初步设计阶段,对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必要时开 展某些专题研究,诸如活动断层监测、重点库段的水库诱 发地震危险性预测和库坝区地震监测等,
≥0.354g
工程场区内有长度 工程场区内有长度
小于10km的活断层, 大于10km的活断
但不是M≥5级地震 层,且有5级以上
的发震构造
地震的发震构造
近场区有5≤M<7级 中强地震或不多于 一次的M≥7级强烈 地震
近场区有多次M≥7 级的强烈地震活动
区域性重磁异常不 有明显的区域性重
明显
磁异常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技施设计阶段,继续进行活动断层监测、地震监测等工作, 以取得较长时段的、连续可靠的基础资料,掌握天然状态 下断层形变和地震活动的动态特征。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区域背景研究
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三个层次
远场区——300km(150km)的范围 ,大地构造单 元及地震带情况;
近场区——20~40km(25km)的范围,对此范围 内的区域性断裂和地震带进行复核,判定对坝址 可能有直接影响的活动断裂,编制中等比例尺的 区域地质图,以及相应的构造纲要图等。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各阶段要求
区域构造稳定性是指建设场地所在的一定范围、 一定时段内,内动力地质作用可能对工程建筑物 产生的影响程度。
各勘察阶段对区域构造稳定性工作的基本要求 规划阶段,在搜集、整编和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资
料和区域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初步评价规划河流 或河段的区域构造稳定性。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各阶段要求
活断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在工程的设计基准期内(一般为50~200年),活
断层错动(包括引起强烈地震的突然错动和无震蠕 滑错动)对工程可能产生的直接破坏。 由于活断层突然错动引发强烈地震动,其巨大动荷 载造成水工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库岸崩塌或滑坡、 软基液化失效等,影响工程正常运行。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关于活断层的定义,有不同说法。 GB50287:“活断层指晚更新世(绝对年龄10~15
万年)以来有过活动,今后还可能活动的断层”。 修订GB50287:“活断层指晚更新世(10万年)以
来有活动的断层”。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活断层的主要研究方法 遥感图像的解译判读 地质地貌法 野外地质调查和测绘 断层活动年龄的测定 古地震研究 地震资料的分析处理 活动断层位移监测和测量
关键是取样和资料分析。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地震安评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内容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的调查、分析; 近场及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的调查、分析; 场地工程地震条件的勘察; 地震危险性的确定性分析; 地震动小区划。 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 区域性地震区划;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地震烈度与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分析;
放射性碳(14C)法——是一种基于放射 性同位素衰减的测年方法。
热释光(TL)法——结晶固体在其形成 和存在的过程中,接受放射性核辐射, 固体晶格贮存核辐射带来的能量,这 种能量在遇到外来热刺激后,又能把 能量释放出来,这就是热释光。
常用断层活动性测年方法2
电子自旋共振(ESR)法——用电子自 旋共振波谱仪来确定样品形成后所接 受的等效辐照剂量,可以推算出样品 的年龄。
工程场区——8km(5km)的范围 ,如存在活动断 层要专题研究。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稳定分级
稳定性好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地震烈度
≤6
7~8
≥9
相应的加速度 现代活动断层
地震活动
重磁异常
≤0.089g 工程场区内无现 代活动断层
近场区无M≥5级 地震活动
无区域性重磁异 常
0.090—0.353g
活断层的判别标志 ——参考标志
航卫片上判读的清晰线性影像,小比例尺 地形图上标示的线形排列的沟谷、山脊、 陡崖等;
区域夷平面或高阶地面上明显的高程差异、 河谷阶地位相图上明显的转折、两岸阶地 发育明显的不对称性等;
地球物理或化学方法探测的线性异常;
区域构造应力场中活动性强烈的断层段。
常用断层活动性测年方法1
GB50287对安评的相关要求2
地震危险性分析应包括工程使用期限 内,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坝、库区 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坝址基岩地震 峰值水平加速度及反应谱等地震动参 数;以及合成基岩地震动时程。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活断层的判别标志——直接标志
1、错断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的断层。 2、断裂带中的构造岩或被错动的脉体,经绝对年龄 测定,其最后一次错动的年代,距今10万~15万年 者。
3、根据仪器观测,沿断层有位移和地形变(大于 0.1mm/a)者。 4、沿断层有历史和现代中、强震震中分布或晚更新 世以来的古地震遗迹,或密集而频繁的近期微震活 动者。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规范要求
GB50287对安评的相关要求1
坝高大于200m或库容大于100亿方的大(1) 型工程或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及以上地区的 坝高大于150m及以上地区的坝高为 100~150m的工程,当历史地震资料较少时, 应进行地震基本烈度复核
5、在构造上,证实与已知活断层有共生或同生关系 的断层。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活断层的判别标志——间接标志 1、沿断层,晚更新世以来同级阶地发生错位;在跨 越断层处,水系有明显的同步转折现象,或断层两 侧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厚度有明显的差异。 2、沿断层有断层陡坎,断层三角面平直新鲜,山前 经常分布有连续的大规模的崩塌或滑坡,沿断层有 串珠状或呈线状分布的斜列式盆地、沼泽、冷泉和 承压泉等。 3、沿断层有明显的重力失衡带分布。 4、沿断层有水化学异常或同位素异常带分布。
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断层活动性研 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水库诱发 地震危险性研究和预测等工作,综合评价工程场地的区域 构造稳定性。
初步设计阶段,对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必要时开 展某些专题研究,诸如活动断层监测、重点库段的水库诱 发地震危险性预测和库坝区地震监测等,
≥0.354g
工程场区内有长度 工程场区内有长度
小于10km的活断层, 大于10km的活断
但不是M≥5级地震 层,且有5级以上
的发震构造
地震的发震构造
近场区有5≤M<7级 中强地震或不多于 一次的M≥7级强烈 地震
近场区有多次M≥7 级的强烈地震活动
区域性重磁异常不 有明显的区域性重
明显
磁异常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技施设计阶段,继续进行活动断层监测、地震监测等工作, 以取得较长时段的、连续可靠的基础资料,掌握天然状态 下断层形变和地震活动的动态特征。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区域背景研究
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三个层次
远场区——300km(150km)的范围 ,大地构造单 元及地震带情况;
近场区——20~40km(25km)的范围,对此范围 内的区域性断裂和地震带进行复核,判定对坝址 可能有直接影响的活动断裂,编制中等比例尺的 区域地质图,以及相应的构造纲要图等。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各阶段要求
区域构造稳定性是指建设场地所在的一定范围、 一定时段内,内动力地质作用可能对工程建筑物 产生的影响程度。
各勘察阶段对区域构造稳定性工作的基本要求 规划阶段,在搜集、整编和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资
料和区域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初步评价规划河流 或河段的区域构造稳定性。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各阶段要求
活断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在工程的设计基准期内(一般为50~200年),活
断层错动(包括引起强烈地震的突然错动和无震蠕 滑错动)对工程可能产生的直接破坏。 由于活断层突然错动引发强烈地震动,其巨大动荷 载造成水工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库岸崩塌或滑坡、 软基液化失效等,影响工程正常运行。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关于活断层的定义,有不同说法。 GB50287:“活断层指晚更新世(绝对年龄10~15
万年)以来有过活动,今后还可能活动的断层”。 修订GB50287:“活断层指晚更新世(10万年)以
来有活动的断层”。
2.8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活断层的主要研究方法 遥感图像的解译判读 地质地貌法 野外地质调查和测绘 断层活动年龄的测定 古地震研究 地震资料的分析处理 活动断层位移监测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