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布局特点 - 副本
sis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副本
安全联锁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用性分析邵建设邵建设先生,南京扬子石油化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关键词:安全联锁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双重化三重化安全联锁系统SIS(Safety Interlocking System) ,也称紧急停车系统ESD(Emergency Shut Down),是对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可能发生的危险或不采取措施将继续恶化的状态进行响应和保护,从而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避免重大人身伤害及重大设备损害的仪表控制系统.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中,安全系统称为Safety Related System,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所有工业如流程工业、核工业、航空业等;它可以由电动、气动或液动的各种元件构成;它包含了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如由仪表构成的自动保护系统、非仪表的其他安全措施(工艺、设备设计改进,爆破膜等)、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水平和规章制度等都在内。
石油化工装置的安全系统是指由仪表及控制系统构成的自动保护系统,在美国仪表学会标准ISA—S84。
01 中称为安全仪表系统(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IS)。
SIS 主要由检测元件、逻辑运算单元、最终控制元件和它们间的连线组成,同时包括人机界面、SIS 与过程控制系统间的通信等。
安全联锁系统能以符合安全要求的概率,在工艺过程中出现预先规定的故障情况时,使过程处在安全状态.安全联锁系统在确保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安全运行中起重要作用,对于保障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以及设备、人员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一安全综合等级为了规范安全系统的设置,简化和理论化系统结构中各部分的安全要求,IEC提出了安全综合等级(Safety Integrity Level,SIL)的概念,通过对事故危险性的分析和评价确认对安全系统性能的不同要求。
根据对安全性能由低到高的要求,SIL分为4 个等级SIL1、SIL2、SIL3 和SIL4。
SIL 等级是选择、设计不同技术和结构的安全系统的依据.美国标准等同采用了IEC 的SIL 的概念,但在应用于流程工业的标准ISAS84。
SLP中综合关系密切程度的算法改进 - 副本
第15卷第4期2010年8月工业工程与管理Industr ial Engineer ing and M anag ement V ol.15N o.4 A ug.2010文章编号:1007 5429(2010)04 0020 05收稿日期:2010 03 25; 修回日期:2010 06 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01036)作者简介:黄珍珍(1988 ),女,福建泉州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SLP 中综合关系密切程度的算法改进黄珍珍,董 敏,樊树海(南京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09)摘要:采用系统布置设计SLP 进行平面布置时,需要对作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包括定量的物流强度关系和定性的非物流强度关系,并综合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得到作业单位间的综合关系密切程度。
在SLP 中,综合相关强度关系密切程度的计算过程多次涉及到排序,分级和等级量化,难以实现计算过程的自动化;因此,本文提出综合关系密切程度的算法改进方案,以便实现计算过程的自动化。
关键词:系统布置设计;综合关系密切程度;自动化中图分类号:F406.2 文献标识码:AAlgorithm Improvement of the Close Degree of ComprehensiveRelationships in 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H U ANG Zhen zhen,DONG M in,FAN Shu hai(M anag em ent and Engineering School,N anjing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Apply ing SLP to co nduct layo ut,w e need to analy se the relationships betw een the operating units,including the quantitative log istics relations and qualitative non lo gistics relations.Then integrate logistics relations and non log istics relations to get the close degree of com prehensiv e relationships betw een operating units.In SLP,the calculation process of the clo se degree o f com prehensiv e relationships invo lves repeatedly sorting ,g rading and grades quantifying.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automation in the calculation pr ocess;so,this paper presents an alg orithm im prov em ent o f the close degree o f co mprehensive relationships,in or der to achieve automation in the calculation.Key words:SLP;the close degr ee o f com prehensiv e relationships;automation1 SLP 及综合关系密切程度的算法SLP(系统布置设计)是一种条理性很强,物流分析和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序分析相结合、寻求合理布置的技术[1]。
南京工业布局特点 - 副本
南京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特点蔡婧B12090608南京,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现江苏省省会,是长江下游西部的中心城市。
它位于江苏省西部,东依宁镇山脉,风景秀丽,地理区位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地处长江“金三角”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城市,对外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铁路、长江航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和网路,是一座现代化时尚大都市。
南京有许多值得谈论的东西,它的历史、它的经济、它的商业、它的旅游胜地、它的美食等等,但今天我想要探讨的是南京的工业。
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1865年金陵制造局的诞生标志着南京近代工业的开端。
津浦和沪宁铁路的通车,南北陆路与长江水运的交汇突显了南京的区位优势。
英商和记洋行、津浦铁路南段机厂、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亚厂、中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的成立,形成了南京近代工业的雏形。
经过一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积淀,南京的工业经济拥有了雄厚的发展基础,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雄厚的发展基础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产业基础。
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87亿元,工业增加值501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98亿元的38.4 %。
工业就业人数达70多万人,占全部社会从业人员的26.3%。
形成了以电子、汽车、石化、钢铁、电力等五大产业为支柱,机械装备、生物与医药、新型建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五个行业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体系。
2、区位优势。
南京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经济圈的副中心。
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和津沪大动脉的交接处,水陆、江海联运的条件十分优越,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
地域上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继北的市场独特优势,是长江流域传导纽带,具有传递东部向中西部、南方向北方经济辐射的桥梁作用,拥有广阔的市场腹地。
3、载体基础。
1988年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为南京发展工业开创了新的发展平台。
它标志着南京工业布局转向以开发区的建设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的新模式。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调研报告南京化学工业园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是中国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之一,地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便利性。
该园区始建于1994年,目前已成为集化工、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
二、园区规模和布局目前,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约为23平方公里,分为北片区和南片区两个部分。
北片区主要以化工企业为主,包括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南片区则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聚集了众多医药制造和研发机构。
三、产业特点和优势1.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涵盖了化工、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产业多元化的格局。
2. 注重创新研发:园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创新支持,吸引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进驻。
3. 成熟的产业链条:园区内的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到下游产品销售,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4. 人才集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动到该区域,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
四、发展现状1. 产业发展迅速: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以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支持政策,吸引了众多企业进驻,化工、医药等产业取得了快速增长。
2. 产业结构调整:园区正逐步向高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加大了对新材料、环保技术等领域的扶持力度。
3. 创新能力提升: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科技支持与创新动力。
4. 园区服务水平提高:园区管理机构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提升了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支持。
五、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环保和安全问题:化工产业存在一些环保和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管,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2. 人才短缺:虽然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但仍面临一定的人才短缺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3. 创新水平待提升:虽然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已经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
长三角、珠三角、 - 副本
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
•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一制多式” 的格局,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呈现出区 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在长江三角洲 地区分别诞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苏 州模式,上海模式,温台模式。
外资主导的苏州模式
以乡镇集体企业为特征的苏州模式本质上是一个政府超强干 预的模式。政府干预的结果使苏南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 迅速发展。但是,苏南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类似于国有企业 的产权制度安排,政企不分使得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而 且,这种模糊的产权制度容易造成低激励效应甚至是负激励效应, 使企业缺乏动力。二十世纪末,由于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 经济的苏南模式隐约出现。 苏州模式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我总结了几个特点:第一,政 府主导。这是区别于温州模式、区别于其他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 特点;第二,节约资源。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土地资源。苏州对土 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主要是开发区这方面,也是做的最好的。所 以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在苏州模式里面是关键的要素;第三,人的 因素也非常重要。是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亲商理念为主导。 创新确实在整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通过开放和创 新,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
草根扩展式的温台模式
温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解决模式和自组织模式。在自组织模式下, 通过先行者的成功实践,会产生诱导和刺激作用,并通过与旧模式的博 弈,逐步扩张,并形成新的模式。温台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自组织模式 经济发展的实证。
温州模式的发展方式
温州模式又被称作“小狗经济”,贴切形容了温州遍地的 小企业,小家庭作坊场景。和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产品主要 为大工业配套服务不同,和广东模式注重利用外资发展也不同。 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扮演了“无为”者的角色,更多 的时候,政府对民间的经济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让那些不符合主流的事情和现象存 在和发展,而非压制和取缔,当地政府及其官员为此冒着极大 的政治风险。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仍然需要面对外 界对温州私营经济比重过高的指责。
工业布局知识点总结
工业布局知识点总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布局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合理的工业布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业布局的概念、原则、方法、影响因素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总结。
一、工业布局概念工业布局是指建设、改造或扩建工业企业时,在空间上的位置选择和分布布局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工业企业的一个战略性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工业布局通常包括生产设施的位置、规模、形式、布局方式等方面。
二、工业布局原则1. 临近原则:工业企业尽量选择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建厂,保证原材料、劳动力、市场等资源的便捷获取。
2. 集聚原则:相互支持的产业应该相互集聚,形成集约化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集聚效益。
3. 分散原则:产业的分散布局可以避免环境污染、交通压力等问题,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规模经济原则:生产规模较大的产业应该选择在经济集中的地区,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5. 灵活原则: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产业布局,保持灵活应变能力,适应市场快速变化。
三、工业布局方法1. 区位分析法:根据市场调查和交通、资源等情况的分析,选定适合的区位进行产业布局。
2. 产业链分析法:根据产业链的关联性,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链的集群发展。
3. 空间规划法:结合城市、区域的规划,进行综合的产业布局规划,实现资源、环境和市场的协调发展。
4. 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交通、资源、环境、人才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产业布局的综合评价,选择最优的位置进行布局。
四、工业布局影响因素1. 交通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理想的工业布局位置。
2. 资源条件: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理想的工业布局位置。
3. 市场条件:距离市场需求较近的地区,能够降低市场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理想的工业布局位置。
4. 环境因素:治理好环境问题的地区,能够降低环境风险,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是理想的工业布局位置。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特点:需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 举例:炼铝厂、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 布局:接近能源供应地为导向 主导区位:能源
• (轧钢厂)
主导因素(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电子装配厂
原材料运费15%,
服
劳动力35%,
装
动力10%,
加
产品运费15%,
工
其他25%。
厂
特点: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举例:服装厂、电子装配厂 布局:接近劳动力充足且低廉处为 导向 主导区位:劳动力成本
下图示意我国某家具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虑.1越图.南示该布木企局材业加来把工源家环于具节芬加的兰工主,厂要而选因加择素工在是环越廉节南价选,的择主劳在动越力南。,A市正场确则主要销往中国,故主要考 要是因为越南( ) A.劳动力廉价 B.加工水平高 C.市场需求大 D.原料充足 2.该企业在城市布局体验馆时考虑的最 主要因素是( ) A该.企信业息在网城络市B布.局环体境验舒馆适主度要是城市人口密集,且交通便利,方便货物运送 和人们来体验,故C正确;信息网络与体验馆布局在城市没有多大影响;城市的 C环.境交质通量通并达不度好,环D境.舒与适生度产不地好距;城离市距生产地距离较远。
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传统 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 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 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 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 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 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 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 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在( C )
工业建筑的设计特点及空间布局
工业建筑的设计特点及空间布局工业建筑是指用于生产、仓储等工业用途的建筑,这类建筑具有一系列独特的设计特点和空间布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阐述这些特点。
1. 建筑的功能性布局工业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和储存,因此其布局将以功能性为主导。
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和生产流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实现最大化的生产效率和最佳的产品质量。
这就需要在建筑空间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如生产流程、人员流动、道路、停车场、堆场等细节方面的考虑。
2. 建筑材料和技术的运用工业建筑中材料的选择必须考虑建筑的使用情况,如耐腐蚀、防火、防震、隔音、保温等性能。
另外,建筑材料在保证使用安全和品质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节能环保等方面。
同时,工业建筑的技术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建筑物结构坚固、设备齐全,布置科学合理,通风散热良好,以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要注意的是,工业建筑一般会设计成长期使用,因此在材料和技术应用上,需要考虑到整体的综合效应。
3. 空间的多样性工业建筑在使用时需要分为大量的区域,这些区域将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分配。
根据不同的制品种类,加工工艺等需求,区域的设置也会有所不同。
在建筑物内部,由于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需要,不同的空间功能也有不同的需求。
例如成品区、半成品区、原料区,它们的空间高度和面积都要求有所不同,而且各自有不同的交通、通风和照明条件。
4. 交通便利和安全在工业建筑中,交通是极为关键的。
首先,车辆和人员的出入要求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对于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将进行限制。
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要做到交通的便利和流畅,例如车辆在出入时切勿影响到生产效率。
其次,需要合理规划出行通道、车辆停放场所等,尽量减少交通拥堵,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保障人员和物品安全。
总的来说,工业建筑在设计时需要体现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和环保等方面,以满足生产和储存的需求。
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保证生产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南京工业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对策
企业角度:
1、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实现高质量发 展。
此外,企业迁移行为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企业迁移理论研究始于McLaughlin Robock在1949年的研究,进入60年代以后,企业迁移理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美 国经济地理学者普雷德在1967年提出了行为决策矩阵,并用其来解释企业的区位 选择的最优化问题。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理解企业为何进行区位调整提供了 新的视角。
背景分析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其产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 年来,上海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随着城 市化的加速,上海的新城融合发展也日益受到。产业园区与新城的融合发展不仅 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此,研究上海产业 园区空间布局与新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陕 西省休闲农业空间布局进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国内外休闲农 业空间布局的研究成果;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陕西省各地市休闲农业的发 展现状和问题;最后,利用统计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发展对策 的提出提供数据支持。
工业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从古典的最低成本原则,到现代 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再到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体系,这些理论的变化与演进 反映了人类对经济活动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在20世纪以前,工业产业布局主要遵循古典的最低成本原则。这一原则认为, 企业的最优区位是那些能够最小化生产成本的地方。这种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并推动了早期的工业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 开始意识到市场的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这也促使了市场区位论的出现。
南京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一、南京行业结构南京传统产业包括化工、电子、汽车、机械四大传统支柱产业。
新兴产业包括风电光伏装备产业、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产业、通信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轨道交通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八大新兴产业。
(1)传统支柱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为主导。
2010 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3亿元。
其中:电子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0亿元;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13亿元。
南京市现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269家,其中:主营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25家,规模优势不断凸显。
石化产业已经成为南京第一大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总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南京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有13家,其中金陵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3家企业过百亿元。
产品规模进一步提升,芳烃、烷基苯、己内酰胺、醋酸等产品产能全国第一,炼油能力和乙烯产能列国内第二。
2010 年,南京石化产业完成产值2605亿元。
“十二五”期间,南京石化产业将通过产品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化工专项整治,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完整产业链方向发展。
实现我市化工行业“由大变强”,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汽车产业成为南京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南京目前拥有整车生产企业6家,专用改装车生产企业16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50多家。
并已具备一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基础,主要从事整车研发试制,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其他相关附件的研发制造。
2010年生产汽车64.4万辆,完成产值613亿元。
(2)八大新兴产业2009年八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6.9%,拥有企业数为72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1.9%。
2010年八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08亿元,增长29%,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2011年1-10月,八大新兴产业实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69亿元,增长32.1%,增幅比同期全市工业整体增幅高4.6个百分点。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和思考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和思考前言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南京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对南京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南京产业结构的演进1.1 传统产业主导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南京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的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导,其中以机械制造业、电子业、化学工业为代表。
在这一阶段,南京的工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的政府投资和计划经济模式。
在保护和垄断的产业环境下,南京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都比较单一,缺乏竞争力。
1.2 转型升级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南京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开始迅速发展。
此时,南京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
这一阶段南京的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高科技化和服务型的特点。
1.3 发力高科技产业阶段2000年以后,南京进一步加快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布局。
大力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对科技研发投入,从而培育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
南京的产业结构也逐渐由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形成了以信息电子、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节能、新能源等为特色的新兴产业。
二、南京产业结构的现状南京的经济总量已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五,而其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目前,南京的产业结构已逐渐呈现出以下特征:1.服务业成为主导。
现代服务业在南京的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
2019年,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50%。
2.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氛围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3.制造业仍占据一定比重。
虽然南京已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制造业仍占据了相当比重。
其中,汽车、电子、机械以及化工等传统制造业仍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发展。
三、南京产业结构的未来思考3.1 加快优化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是南京产业结构的重要部分,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发展
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分布 (1)发展特点:起步晚,发展快。 (2)分布特点:多依附于__大__中__城__市__与高校和科研单位集聚地,呈大分 散、小集中的特点。 (3)典型地区:北京、上海。北京__中__关__村__是我国发展最早的高新技术
产业中心,被誉为我国的“硅谷”。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第 一家国家级的光电产业基地所在地,被称为我国“光谷”。
2023年安徽地理
模块三 中国地理
命题点9 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发展
一、工业的分布特点
1. 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 重要标志。 2. 分布: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呈现出沿__海__(四大工业基地)、沿 __江__(长江流域)、沿__铁__路__线__(京广线、京沪线)分布的特点。
(3)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①主要工业中心:__上__海__、南京、杭州。 ②发展特色: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发展优势: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交通发达,市场广阔。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①主要工业中心:广州、珠海、深圳。 ②发展特色:以__轻__工__业__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1)辽中南工业基地
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
①主要工业中心:沈阳、大连、鞍山。 ②发展特色:以__重__工__业__为主。 ③发展优势: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便中心:北京、天津、__唐__山__。 ②发展特色: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发展优势: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科技力量雄厚,便利的 交通。
③发展优势:临近港澳和东南亚,多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方法,劳动力充足。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影响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中国近代工业的布局特点)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
(中国近代工业的布局特点)
中国近代工业的布局特点为:中国近现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的大中城市。
具体如下:
(1)市场条件好。
自南宋以来,我国经济重心便向沿海、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转移。
长期的经济发展,使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这可以为近代工业提供更多的自由劳动力,而且这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购买力较强,从而为近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消费市场。
(2)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便在长江中下游的苏州、杭州的丝织业中产生,再加上鸦片战争后,这里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重点地区。
因此,这里的自然经济解体速度相对较快,从而为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外商企业刺激明显。
鸦片战争后,为适应侵略中国的需要,外商在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便于近代工业从中学习和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从而对近代工业的产生起了刺激作用。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详细图表-高中地理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区(也就是常说的“长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津京唐工业区。
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
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中心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等。
(津京唐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和山东的烟台等又合称为环渤海工业带)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广州。
珠海、东莞。
(泛珠三角还包括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优厚政策,大量电子电器加工组装企业发展起来,由于交通上的便利,特别是据港澳台较近,来料加工来样加工企业发展特别迅速,但是该地区的工业综合实力不是很强。
沪宁杭即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历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高度发展的地区,苏南与浙北依托上海,这个中国的经济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与经济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区,市场潜力很大。
由于综合实力较强,该地区的发展将使四地区中最快的。
京津唐工业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北京的众多高校,这是在技术上的独特优势,而且矿产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
但是环境问题,特别是沙尘暴和缺水问题一直制约着发展。
而人民收入普遍较低,则更是大的阻碍。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京津唐地理区位优越。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扼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生产稳固发达,基础工业实力强大,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特别是石油工业、煤化工业、冶金工业、海洋化工、机械电子工业等都很发达,是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密集区。
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马鞍山,淮安三城市
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马鞍山,淮安三城市
作为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马鞍山、淮安三个城市。
1. 产业布局和特点: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领域。
马鞍山以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制造业为主要特色,近年来也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淮安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主,同时也积极发展光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2. 产业互补性:南京、马鞍山、淮安三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产业互补性。
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拥有较强的产业集聚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为周边城市提供高端研发、技术支持等服务。
马鞍山则可以借助南京的发展带动推动自身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淮安可以利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机遇,吸引更多资源和资本,推动本地区产业协同发展。
3. 城市间的交通联络:南京、马鞍山、淮安三个城市之间交通联络较为便捷,通过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建设,可以实现快速的人流和物流交流。
这有利于三个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
4. 区域优势与发展定位:南京京东南地区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具备成为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延伸和产业链条闭环发展的条件。
马鞍山和淮安作为南京的邻近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优质资源与南京互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总的来说,南京都市圈中的南京、马鞍山和淮安三个城市具有不同的产业布局和特点,但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促进整个南京都市圈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类型和组成(共9张PPT)
① 横向排架(屋架、柱、基础组成一榀横向排架) ② 纵向连系构件(基础梁、吊车梁、连系梁) ③ 支撑系统(柱间支撑和屋盖支撑)。
排架柱: 它是厂房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承受屋架(托架)、吊车梁、支撑、 连系梁和外墙传来的荷载,并传给基础。
基础: 它承受柱和基础梁传来的全部荷载,并传给地基。 屋架: 它是屋盖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承受屋盖结构上的全部荷
混合结构排架柱工业厂房
一. 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类型和组成
钢架结构
概念:是将屋架(屋面梁)与柱合一,柱子与基 础的连接为铰接的一种结构形式。
适用范围:适用于屋盖较轻的无桥式吊车或吊车 吨位不大、跨度及高度亦不大的中小型厂房和仓
库。
钢结构刚架
(a)人字形刚架;
(b)带吊车人字形刚架;
(c)弧形拱刚架;
(d) 带吊车弧形拱刚架
风、雪、积灰、施工检修等荷载)及自重,并传给屋架。
(b)带吊车人字形刚架;
或刹车所产生的横向刹车力、纵向刹车力以及冲击荷载,并传给柱。
吊车梁:它支承在柱子的牛腿上,承受吊轨梁自重、吊车和起吊物体的重量、吊车起动
架上去,一部分荷载基由础抗梁风柱:直它接承传受给基上础部。砖墙重量,并把它传给基础。
纵排向架连 结系构构单件层(工基业础厂连梁房系、两吊大梁车组:梁成、部它连分是系:厂梁厂)房房骨纵架和向围柱护结列构的水平连系构件,用以增加厂房的纵向刚度,承受风荷载和
面受到风荷载作用时, 一部分荷载由抗风柱上端通过屋顶系统传到厂房纵向骨
架上去,一部分荷载由抗风柱直接传给基础。
一. 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类型和组成 排架结构工业厂房的组成——维护构件
屋面:单层厂房的屋顶面积较大,构造处理较复杂,屋面设计应重点解决好防水、排水、 保温、隔热等方面的问题。
上海经济区工业生产布局特点、发展因素与存在的几个问题
作者: 洪昌仕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经济地理
页码: 185-190页
主题词: 上海经济;经济区;工业生产布局;乡镇工业;上海市;工业产值;重要地位;发展因素;轻工业;工业发展速度
摘要: <正> 上海经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及历史上的发展,形成为全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工业基地之一。
兹对这个地区工业生产布局现状特点、其形成发展因素以及存在问题作一个基本的分析,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合理布局问题。
一、工业生产布局的现状特点工业是上海经济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1982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1,276.7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占83.44%,占全国19.1%,其中轻工业产值占全国轻工业的22.5%。
上海经济区许多工业产品在全国都居于重要地位。
如发电设备占全国30.5%,机。
中国的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
中国的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工业产值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是实现这一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的工业地理及其布局进行探讨。
一、中国工业地理分布特点中国工业地理分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差异显著:中国的工业地理分布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是工业发达区域,其次是中部和东北地区,而西南地区相对发展较慢。
这种分布差异主要与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政策支持等因素有关。
2. 沿海地区工业集聚: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这些地区有良好的港口和交通网络,能够方便地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
3. 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转移和发展,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逐渐加快,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大城市和沿江地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口。
二、中国工业布局的演变中国的工业布局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1. 初期工业布局: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布局以解决国家工业化的迫切需求为主要目标。
在这一阶段,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地区,以满足当时的军事和重工业需求为主。
2. 改革开放后的调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工业布局发生了一系列调整。
为了吸引外资和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加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集聚。
3. 内陆地区的工业转移:近年来,中国政府意识到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开始推动内陆地区的工业转移。
大量的投资和政策支持使得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中国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中国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1. 资源禀赋:中国各地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工业资本和企业。
例如,沿海地区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成为钢铁和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特点
蔡婧B12090608
南京,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现江苏省省会,是长江下游西部的中心城市。
它位于江苏省西部,东依宁镇山脉,风景秀丽,地理区位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地处长江“金三角”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城市,对外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铁路、长江航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和网路,是一座现代化时尚大都市。
南京有许多值得谈论的东西,它的历史、它的经济、它的商业、它的旅游胜地、它的美食等等,但今天我想要探讨的是南京的工业。
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1865年金陵制造局的诞生标志着南京近代工业的开端。
津浦和沪宁铁路的通车,南北陆路与长江水运的交汇突显了南京的区位优势。
英商和记洋行、津浦铁路南段机厂、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亚厂、中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的成立,形成了南京近代工业的雏形。
经过一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积淀,南京的工业经济拥有了雄厚的发展基础,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雄厚的发展基础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产业基础。
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87亿元,工业增加值501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98亿元的38.4 %。
工业就业人数达70多万人,占全部社会从业人员的26.3%。
形成了以电子、汽车、石化、钢铁、电力等五大产业为支柱,机械装备、生物与医药、新型建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五个行业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体系。
2、区位优势。
南京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经济圈的副中心。
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和津沪大动脉的交接处,水陆、江海联运的条件十分优越,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
地域上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继北的市场独特优势,是长江流域传导纽带,具有传递东部向中西部、南方向北方经济辐射的桥梁作用,拥有广阔的市场腹地。
3、载体基础。
1988年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为南京发展工业开创了新的发展平台。
它标志着南京工业布局转向以开发区的建设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的新模式。
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投资、优惠的政策扶持、充足的人力资源,以及雄厚的科研技术支撑,各开发区得以迅速发展。
4、设施基础。
南京拥有发展先进制造业所需的各种配套设施基础。
比如运输设施,南京拥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管道等全部现代运输方式;电力设施,现有发电企业16家,总装机容量218万千瓦,为南京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输变电保障。
南京的工业用地总量和工业用地分布比例是如何的呢?2007年全市各类工业企业14998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19家,2007年,全市工业用地达250km左右。
其中经国家、省、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工业园区开发面积约170km2。
南京的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主城外的市区范围内,主要沿长江束状交通走廊和宁高、机场高速公路呈带状分布,主城外工业用地合计占全市的87%左右。
从区县分布来看,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五大郊区,即六合、浦口、栖霞、雨花和江宁,共占全市
工业用地的77%左右;南部两县占全市的10%左右;城区工业用地比例很小。
从工业的园区分布来看,工业用地分布在开发区的占全市工业用地的80%左右。
依据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布局现状,南京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坚持工业经发展带动城市化,坚持工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构筑以“轴”为产业布局脉络,以“圈层”为产业发展梯度,以“组团”为产业集聚载体的“两轴三圈多组团”工业布局体系。
即以长江为横轴,以宁高、宁连公路为纵轴,构建“十”字形南京工业空间布局框架。
“两轴”贯穿全市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并向南京都市圈其它地区辐射延伸;以主城、都市发展区和远郊县三个空间层次,按照不同的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等发展条件,与城市化建设相结合,形成产业定位、主导功能、资源特点各不相同的内圈、中圈、外圈――“三圈层”。
内圈重点发展都市型工业经济,中圈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五大产业,以及五个重点行业,外圈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一般制造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郊县工业园区;以国家、省级开发区为核心,通过有效整合空间资源,构筑产业相对集中、层次分明、相互支撑的十大工业组团。
通过两轴、三圈、十大工业组团的有机配合和协调发展,促进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以及可持续发展。
南京现有五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石化产业、钢铁产业以及电力产业。
1、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雨花宁南地区以及沿珠江路两头延伸地区,这
样的分布与当地优良的自然环境条件、密集的人才科技条件、便捷的交通、雄厚技术水平和服务配套能力息息相关;2、汽车产业也主要分布在各个经济区,毕竟该行业的核心就是高新技术和人才;3、石化产业对环境有一定危害,所以分布在城市的下游、距离人口密集区较远的地区,重点在江北建设南京化学工业园,同时在长江南岸建有石油生产区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
4、钢铁产业考虑到沿江运输、水资源状况,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及后续处理的难易程度,在城市主要水源地的上游建立梅山基地,毗邻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浦口沿江规划生活区建立南钢基地;5、电力产业其因其发展的特性分布在交通运输便捷(尤其要依托港口、岸线资源)、用水方便的地区或依托基础燃料地区,重点在板桥、龙潭两大电源点。
南京的工业布局总的来说是比较合理的,综合考虑了经济、人口,地理位置,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南京的工业布局也存在一些弊端。
1、工业布局分散,造成资源浪费,环境问题严重,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2、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地均产出效益较差;
3、同类产业集聚度不够,园区产业专业化特色不鲜明。
大部分开发区为综合性开发区,主导产业向导性不够,没有形成产业集群,而已有的专业化园区未能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或产业链延伸不够,导致工业园区缺乏区域竞争力;
4、工业园区分布与城市整体协调不够,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园区和工业项目占用了生态防护网架用地,盲目扩大工业用地面
积,破坏了城市用地结构、功能结构,影响了工业化后城市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存在问题就要寻找对策。
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必须要抓紧整改。
第一:遵循工业用地布局原则,即空间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工业布局总体上要向开发园区集中,空间上向主城以外的新城、新市区集中,相同产业部门类工业相对集中;城市一方面要为先期发展的工业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工业化进程及布局也要为随之而来的城市化留足空间,保证城市综合功能的完善和城镇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布局既要考虑近期发展需求,还要为支柱产业、战略性产业留足空间,协调好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因地制宜,梯度发展。
南京客观上已形成主城、都市发展区和远郊县三个空间层次,根据三个空间层次城镇不同的产业基础,区域交通等发展条件,南京工业布局应在三个不同层次形成梯度发展格局,形成产业定位、主导功能、资源特点不同的产业分布。
第三:整体提高,做强做优。
能够实现做强做大国家级开发区,做优做精省级开发区,择优培育市级开发区,鼓励发展都市工业园区。
第四:工业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确保全市生态绿地网架的系统性,工业园区与项目不得随意扩建:引导工业发展的集中,园区化建设有利于产业聚集和产业之间的协调配套,有利于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政府服务,也有利于减少企业成本。
第五:必须在工业经济发展基础上,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让园区开发城镇化,行政一体化。
相信在政府部门和工业部门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原有基础上适当调整现有工业布局后,南京工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迅速,有望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当然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希望这样快速发展的代价不是环境破坏,而是一种良性循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