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陶瓷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陶瓷的历史
1
近些年,朝鲜半岛考古学的一大收获是发现了关于韩国陶器起源的新资料。众所周知,陶瓷历史开始于史前的原始陶器。而对于朝鲜半岛的陶瓷史,过去一直认为这里梳纹陶器最为古老。然而1969年到1971年间,在釜山市影岛区东三洞贝冢的含有梳纹陶器的文化层的下层,出土了尖底或圆底的无纹陶器以及平底隆线纹陶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它们明显不同于梳纹陶器,而且出土层位伴出有石器,因此判断比梳纹陶器所属的文化层要古老。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的结果是,该文化层属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那么,这种陶器远比首西北西伯利亚影响的梳纹土器古老,可以叫做“先梳纹陶器”。除了东三洞遗址,它们还出土于庆尚南道新岩里、咸镜北道西浦项贝冢等地,推测这一带应该是朝鲜半岛最古老的陶器所广泛分布的区域。
2
梳纹陶是朝鲜半岛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代表。在中国东北地区,典型的梳纹陶器文化并不发达,原因大致应该是文化从北向南传播过于迅速,无暇在此停息吧。推测其时代上限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直到公元前1000年初期,这种梳纹陶器在朝新半岛全境广泛分布,十分盛行。
3
进入公元前1000年,无纹陶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的朝鲜半岛也大致处于青铜器时代。陶器基本上是无纹或者极少纹饰的红褐色平底器物,尚未使用辘轳成型,几乎全是手捏或者泥条盘筑。分布区域从中国东北开始,西到辽河,东至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形成了不同于梳纹陶器的文化圈。进而东传直到日本,成为弥生陶的母型。
从无纹陶器遗址,也时常出土受到中国影响的黑色的研磨陶器以及涂有红色的研磨陶器。前者应该是受龙山文化影响的器物,以咸镜北道为中心,出土于
半岛中部南部,某种程度上说,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但器物成型不用辘轳,表面经过研磨的例子于龙山文化相比也较少。后者的红陶可以看作是仰韶文化彩陶的变形,但在半岛北部,尤其在面黄海一侧的地方几乎不见出土,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产生影响的路线问题也需要重新考量。
4
从纪元前后开始到3世纪末是三韩时代或称作原三国时代。
这一时期,陶器发达。为硬质陶器,压印绳纹、席纹、格子纹等,以高火度烧成。使用龙窑和辘轳成型技术,为新罗陶器的先驱。这一时期也被视为由土器向陶器转换的时期。
公元4世纪到公元7世纪后半,朝鲜半岛的国家北有高句丽、南有新罗和百济,三国鼎立,因此被称作三国时代。但是伽耶政权直到公元6世纪前半期一直存在于洛东江流域,其文化之发达并不逊于其他三国,所以在讨论时也不应被忽略。
三国时代的陶器,尚存资料未经整理的部分。但大致看来,分为两大类是不错的。一类是软质灰青色陶,一类是硬质灰青色陶。它们作为主流,在半岛各国盛行。
1)高句丽
高句丽建都平壤。由于地理位置,与其他三国相比,受到汉式陶器影响最深。器物主流是灰青色软质陶器,兼有黑色研磨陶器,表面带有彩色纹饰的彩陶虽少但也存在。最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黄釉陶,它又以四耳壶最多为特征。
2)百济
百济最初建都在汉城(首尔)附近,后来相继迁都公州、扶余。在此期间,其陶器生产的主流是由陶质土器演变而来的灰青色软质陶。除此之外,还有赤褐色软质陶器和黑色研磨陶器,而后者也见于高句丽。扶余时代后半期,大约是进入公元7世纪的时候,开始生产绿釉陶器,代表器物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那件绿釉长颈瓶,釉色美丽,其器形、纹样均显示出当时的技术水平。百济的古坟中也出
土中国的越州窑青瓷,如忠清南道天安市城南棉花城里出土的天鸡壶和盘口壶、江原道原州市富论面法泉里二号坟出土的羊形器、忠清南道公州郡公州邑宋山里武宁王陵出土的广口六耳壶、盘口长颈四耳壶和灯盏等器物。它们正是百济和当时中国的南朝之间积极交流的有力证据。
3)古新罗·伽耶
古新罗以庆州一带为中心发展,而伽耶以洛东江流域为中心。两地陶器生产多有共通之处,但不同于高句丽和百济。普遍可见的是软质红陶,同时大量制作的还有硬质灰青色陶器。器形、纹样多样,制作精巧,引人注目的是一些陶俑和异形器物,有鸭、骑马人物、车轮等,它们作为陪葬品存在,造型独特,在古代陶器世界里独放异彩。
5
公元668年,新罗吞并了伽耶,高句丽收服了百济,朝鲜半岛进入走向统一的时代。直到公元935年,新罗末代帝王敬顺王向高丽降服,统一新罗时代延续了270多年。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受中国唐文化影响很深,形成了文化大国,同时也是佛教发挥作用的时代,于公元8世纪迎来全盛期。有佛国寺、石窟庵等典型的佛教建筑,作为新罗美术的精粹,保留至今。在陶器上也多见佛教影响,典型的例子就是火葬纳骨器,即骨灰罐。公元8世纪左右的骨灰罐,是无釉的灰青色硬质陶器,器表整体覆盖各种印花纹样,装饰风格独特。另外也存在数量很少的黄褐釉或绿釉的低火度铅釉陶骨灰罐。作为陪葬品的陶器出土遗物尚且不多,因此其发展变化还不明了。但在此,需要特别提出的是20世纪70年代,作为“庆州综合开发计划”环节之一的雁鸭池的发掘调查。该发掘从1975年开始,持续到1976年,对象是位于庆州市仁旺洞的雁鸭池,发掘出土遗物达20000件,其中近2000件是陶器。这些陶器大半为日常用容器,还有一些从未见过的器形,大大丰富了统一新罗时代陶器的研究资料。
6
高丽从公元918年开始其王朝历史,一直到公元1392年灭亡,长达475年。在此期间,陶瓷技术日益进步,构筑起韩国陶瓷史的黄金时代,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以青瓷为中心的制瓷技术的确立。对于高丽青瓷起源问题,至今还存有几处疑点,但受到中国的越州窑青瓷影响而走向发达是毋庸置疑的。高丽青瓷盛期的一处中心窑址位于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附近一带有150多处窑址遗迹,显示着当地从高丽青瓷的初期到末期持续不断的生产历史,也显示着这里的生产变迁史。其中最古老的窑址在大口面龙云里,出土了类似越州窑青瓷的遗物,典型的例子是带有玉璧底和线刻鹦鹉纹样的器物。这类产品与当时也就是公元8世纪左右到五代时候的越窑青瓷很难区分,由此可以推测出越州窑的生产技术传播到朝鲜半岛的时间。但具体而言,也存有多种说法,有认为是在9世纪前半期,也有认为是在11世纪前半期,等等,尚无定论。现在,从一系列可以信认的资料判断,10世纪前半的说法比较妥当。高丽时代,陶瓷等特殊产品由王室直辖的生产组织也就是所谓的诸“所”负责调配,负责陶瓷生产的就是“瓷器所”。近些年研究显示,“所”的成立时间大约是公元10世纪中期。据此进一步推论,高丽的成熟的青瓷生产,其完成与确立应该在10世纪。
公元11世纪后半期,高丽恢复了与宋朝的关系,而之前则顾及契丹而一度中断交往。宋朝的文化和物资等随之大量进入高丽。陶瓷也不再局限于越窑器物,出现了汝窑、定窑等窑场的产品,同时传入的还有诸多技术,参与奠定了当地陶瓷生产的基础。终于,高丽陶瓷在公元12世纪进入最盛期。
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朝派使团出使高丽都城开城。作为使团成员之一的宋人徐兢留下了名为《高丽图经》(《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旅行见闻录,其中有多处关于陶瓷的描述。当时的高丽的高级瓷器中,釉色美丽有如翡翠的,被称作“翡色”,比涂金器物和银器都要贵重,纹样精致,用“精绝”一词来形容,产品面貌与中国的汝窑、定窑产品相近。现在根据高丽王陵的考古发掘,也出土了公元12世纪前半期的翡色青瓷。大约在同时代,还出现了高丽独有的镶嵌青瓷。所谓的镶嵌技法,其实早在中国唐代的陶瓷上就已经出现,但很少。从进入到公元12世纪中期开始到公元14世纪末,镶嵌青瓷一直占据着朝鲜半岛陶瓷生产的主流。镶嵌可以说是高丽所特有的青瓷装饰技法。这种产品在青瓷釉下是黑白色的纹样,装饰效果鲜明美丽,风格沉静优美,具有典雅的艺术气质。高级翡色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