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disease,vWD)分为两种: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cvWD)和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vWD)。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多为显性遗传。以自幼发生的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性降低、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浆vWFAg缺乏或结构异常为特点。在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中,其发病率可能仅次于血友病,约为4~10/10万,但在我国本病的发生率较低。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可在多种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少数患者可无基础疾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vWF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理功能:①与FⅧ:C以非共价键结合成vWF-FⅧ:C复合物,即FⅧ。vWF增加FⅧ:C稳定性、防止其降解,并促进其生成及释放;②vWF在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结合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血小板活化时,vWF的一端与血小板糖蛋白Ⅰb结合,另一端则与受损伤血管壁的纤维结合蛋白及胶原结合,使血小板能牢固地黏附于血管内皮;③vWF 可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结合,诱导血小板聚集。

vWF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当其缺陷时,vWF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伴随FⅧ:C中度减低,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障碍。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涉及多种发病机制。最常见的是产生具有抗vWF活性的抑制物,主要为IgG;其次为肿瘤细胞吸附vWF,使血浆vWF减少;另外,抑制物可与vWF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形成复合物,加速其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是本病的突出表现。与血友病比较,其出血在临床上有以下特征:①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瘀斑等,外伤或小手术(如拔牙)后的出血也较常见;②男女均可发病,女性青春期患者可有月经过多及分娩后大出血;③出血可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此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而vWF活性增高有关;

④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相对少见,由此致残者亦少。

【实验室检查】

(一)出血时间

BT延长是vWD最常见的实验室异常,阿司匹林耐量试验多呈阳性。口服阿司匹林0.6g后2小时及4小时测BT,比服药前延长2分钟以上为阳性。

(二)血小板黏附试验

多数患者血小板黏附功能减低。

(三)瑞斯托霉素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

患者血小板对瑞斯托霉素的诱导不产生聚集,为vWD的特异性诊断试验之一。

(四)vWF抗原(vWFAg)测定

在多数vWD患者降低。

(五)FⅧ:C活性测定

多数患者FⅧ:C活性中度降低。

【诊断与分型】

(一)诊断要点

①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多数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②血小板计数和形态正常,出血时间延长或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阳性,血小板黏附功能减低或正常,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障碍;③vWFAg、FⅧ:C活性减低;④排除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

(二)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阿司匹林耐量试验和vWFAg测定可与血友病A、B鉴别,根据血小板形态可与巨血小板综合征鉴别。

(三)分型

根据遗传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分析,可将vWD 分为下列常见类型(表6-16-3)。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同血友病。

(二)替代治疗

1.制剂新鲜冷冻血浆及冷沉淀物、FⅧ浓缩制剂等,均含有vWF,适量补充可有效提高vWF水平,多数制剂还可同时补充FⅧ: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新近研究表明,rFⅦa也可有效治疗vWD患者的难治性出血,并可在产生了vWF抗体的患者中有效预防出血。常用剂量是90μg/kg,每2~3小时静脉注射,直至出血停止。

2.剂量及用法如为一般止血,冷沉淀物按10IU/kg或FⅧ:C15~20IU/kg 计算,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如需行大型手术,则剂量应酌情增加,且最好在术前24小时输入。

(三)去氨加压素(DDAVP)

本药可促进vWF由内皮细胞释放并提高FⅧ;C活性,因此对大多数vWD治疗有效。剂量使用方法见本篇血友病治疗。

(四)其他

Ⅲ型vWD患者,反复vWF制剂输入后,可产生抗vWF抗体,其发生率为5%~20%。此时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第四节严重肝病与出血

除Ca↑(2+)及TF外,其他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内合成。多种抗凝因子、纤溶酶原及其抑制剂也由肝合成,肝还是上述多种因子的主要灭活器官。重症肝病时,血小板减少、DIC等也甚常见。因此,严重肝病时可产生复杂的止血、凝血功能紊乱,出血也成为其常见而重要的临床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重症肝病引起出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现归纳如表6-16-4。

【临床表现】

除肝病本身的表现外,主要有皮肤、黏膜出血,如紫癜、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出现呕血、黑粪,少数患者可有月经过多及血尿等。

【实验室检查】

有关血管内皮、血小板质与量、凝血、抗凝、纤溶等方面的检查均可能出现异常,详见本篇第十五章。

【治疗】

(一)肝病治疗

(二)一般止血治疗

VitK↓1静脉滴注等。

(三)止、凝血因子的补充

由于肝病出血涉及血小板及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故以补充新鲜冷冻血浆为最佳。

(四)其他治疗

1.有纤溶亢进者,进行纤溶抑制剂治疗。

2.有肝素样物质过多者,可用鱼精蛋白静脉注射。

3.并发DIC者,应行相关治疗,但肝素抗凝治疗需慎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