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Ⅳ.X83)/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学时/学分:64学时/3学分(其中含实验16学时)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学院、系(教研室):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由讲课和实验课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性,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掌握大气、水、土壤等主要污染对象中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为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2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1.3 环境标准
2.水和废水监测
2.1 水质污染与监测: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地面水水质方案的制定,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水样的类型,水样的采集及保存,采集水样注意事项。
2.4 水样预处理
2.5 物理指标检验:温度、浓度、色度、残渣、电导率等检测,酸碱度、pH值等性质的检测。
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Hg,Cd,pb,Cu,Zn,As等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2.7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溶解氧、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等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2.8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单项指标及COD,BOD,TOC,TOD等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2.9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3.空气和废气监测
3.1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空气污染及其时空分布特点,空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3.2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制定:监测网点的布设,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3.3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样品的采集,采样效率。
3.4 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质的测定:SO2,NO X,CO等污染物的监测原理方法
3.5 颗粒物质的测定:降尘、飘尘、总悬浮颗粒物及其主组分的测定分析
3.6 污染源监测
3.7 准气体的配制:标准气的用途,静态配气法,动态配气法
4.固体废物监测
4.1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样和制备: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水分的测定。
4.2 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浸出毒性等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4.3 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垃圾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粒度,淀粉和生物降解度的测定方法及原理,渗沥水分析。
4.4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5.土壤质量监测
5.1 土壤的组成
5.2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及原理。6.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2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6.3 生物污染监测
6.4生态监测
7.物理性污染监测
7.1 噪声的物理量与主观听觉的关系:响度和响度级,等效连续声级。
7.2 噪声监测:环境、企业和交通嗓声的监测。
7.3辐射监测
7.4光污染监测
8.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8.1应急监测的内容和原则
8.2常见污染事故处量方法
9.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9.1 基本概念
9.2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达: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达,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直线相关和回归。
9.3 实验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9.4 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标准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化。
9.5 环境标准物质:环境标准物质分类、制备和定值
9.6 环境监测管理
(二)基本要求
1.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环境污染物的标准监测方法
2.全面了解大气、水、土壤样品采样点的布设,采集方法,掌握污染物测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及质量保证。
3.在获得可靠监测数据和熟悉环境标准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能作出客观评价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数48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
(四)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1.绪论
重点:优先污染物,环境标准。
难点:标准之间的区别
2.水和废水监测
重点:代表水样的采集,典型因子的测定原理,实验注意事项。
难点:有机指标间的区别和联系,测定的影响因素。
3.空气和废气监测
重点:气体样品的采集,常见项目的测定原理,实验注意事项。
难点:氮氧化物的计算,测定的影响因素
4.噪声监测
重点:客观量与主观量的关系,噪声测定注意事项。
难点:dB(A)的意为,有关计算,等效声级.
5.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重点:监测数据的处理,有关概念理解,质量保证。
难点:数据处理的具体计算。
三、课程改革与特点
本课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堂教学形式和二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
本课程注重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力求反映当前国内外环境监浏的发展趋势,并突出监测的特点,内容详细,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全面培养学生在监测领域的工作能力。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环境监测》,第四版,主编:奚旦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或修订时间: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