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动物学论文综述

合集下载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在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对于研究和评估新药物、治疗方法和疾病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下是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一些要求:1.动物种类和基因型:首先,需要明确实验所使用的动物种类和基因型。

这是因为不同的物种和基因型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同样的药物在小鼠和人类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3.动物数量和性别分布:描述用于实验的动物数量和性别分布是必要的。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到统计学的要求,确保具有足够的样本量能够支持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且性别的配比应适当,以排除性别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4.动物处理和随机分组:描述动物的处理方法和随机分组的过程。

这是为了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是可靠和有效的,并减少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描述这些过程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实验的执行和数据的解释。

5.动物的健康状况:描述动物在实验期间的健康状况。

这包括动物的质量、年龄、外观和行为。

同时,还需要描述对实验动物进行的任何健康检查和疾病筛查的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不受到动物健康问题的干扰。

6.实验过程和监测指标:描述实验过程中动物所接受的处理或操作,并列出监测的指标或参数。

例如,在药物治疗实验中,需要说明给药途径、剂量和频次,并记录监测的结果,如体重变化、生物学标志物的测量和生理指标的变化。

7.伦理审查和合规性:描述动物实验是否经过伦理审查并符合相关法规和指南的要求。

这包括揭示动物实验所获得的伦理许可和监管机构的批准。

总之,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需要准确、全面,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还需要遵循伦理审查和合规性的要求,确保动物实验的科学和道德的可靠性。

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文献综述

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文献综述

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文献综述动物行为学实验主要有学习记忆类、药物成瘾类、抗焦虑抑郁类、抗疲劳类、神经精神类、痛觉测试类共六大类。

其中抗焦虑抑郁类又可作为大部分动物行为学实验的前置实验,作为每一组动物的焦虑度的一个评判。

当然洞板实验测得的探索性也可以作为一组动物的生理心理指标的。

1 学习记忆类学习记忆类实验要求实验动物与实验员之间已经建立熟识的条件,保证实验员与动物的接触不会对实验动物产生试验中的干扰因素。

1.1、抑制性(被动)回避--在记忆研究中,一个最重要的动物模型就是抑制模仿活动或学习习惯。

被动回避实验通过动物学会去掉某种特定的行为而逃避某种讨厌的事情。

1.1.1 跳台实验:原理:在一个开阔的空间,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在边缘与角落里活动。

在方形空间底部铺以铜栅,铜栅通电;方形空间中心设置一个高的平台当把动物放在平台上时,它几乎立即跳下平台,并向四周进行探索。

如果动物跳下平台时受到电击,其正常反应是跳回平台以躲避伤害性刺激。

多数动物可能再次或多次跳至铜栅上,受到电击后又迅速跳回平台。

观察指标:以36 V连续电刺激5分钟,小鼠受到电击后的正常逃避反应为跳上橡皮台,记录5分钟内动物跳下平台的次数作为训练期错误次数,为学习成绩;24小时后,在底部铜栅通电的情况下,依前法将动物轻置于橡皮台上,记录测试时小鼠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时间即潜伏期和5 min 内的跳下平台的次数即测试期错误次数,作为记忆保持成绩。

优点:简便易行,根据试验设备的不同,一次可同时试验多只动物(6只动物),可实现组间平行操作。

既可观察药物对记忆过程的影响,也可观察对学习的影响。

有较高的敏感性,尤适合于药物初筛。

缺点: 动物的回避性反应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检测大量的动物。

如需减少差异或少用动物,可对动物进行预选或按学习成绩好坏分档次进行试验。

1.1.2 避暗实验原理:利用小鼠或大鼠具有趋暗避明的习性设计的装置,一半是暗室,一半是明室,中间有一小洞相连。

实验动物学论文-骨质疏松模型

实验动物学论文-骨质疏松模型

《实验动物学》结课论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加深,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材料。

研究人员应根据实验要求和目的,慎重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现象,速率取决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消长。

骨质疏松症的表面症状为骨质流失和骨组织破坏,从而导致骨质变得脆弱,大大增加骨折的可能性。

骨质疏松症主要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妇女的骨质疏松症(I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

虽然骨质疏松症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骨质疏松症增加骨折机会,从而影响病患者的健康和独立生活能力,更大大增加社会医疗负担。

因此,为了更好地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出有效的药物,动物模型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 理想动物模型选用原则使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的目的是用最少的动物数量达到最大的实验精确度,最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理想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再现性好,模型与人类骨质疏松症状和组织行为尽可能相似;重复性好,一定的条件下,由不同实验人员或同一实验人员在不同时间进行操作,模型能够很好的被重复出来;动物模型能反映骨质疏松症时骨代谢,微结构的变化;与临床的一致性,模型的处理因素尽可能与临床发病病因相一致;实验动物容易获得,价格低廉,造模周期短,便于操作和取材。

2 常用骨质疏松症模型动物2.1啮齿目动物①大鼠:大鼠是建立OP模型应用最广泛的动物,寿命约2.5~3年,常用于研究的是SD大鼠和Wistar大鼠。

犬细小病毒论文综述

犬细小病毒论文综述

犬细小病毒与犬细小病毒病摘要1.犬细小病毒1.1什么是犬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是世界上其中一种最小的病菌,由3个蛋白质组成,是极度简单的病菌。

正是由于它是如此简单的生物,这意味着这种病菌很难被分裂,所以要消灭它是非常的难。

一般来说他们对绝大部分的清洁剂品免疫,它们能在适当的环境中存活1年。

这种病菌对氯胺和甲醛较为敏感,次氯酸盐钠(sodium hypochlorite),一般来说就是家庭用的漂白水是对付犬细小病菌唯一最常用的消毒剂。

世界上有两种犬细小病毒,第一种是在1970年发现的,是不会引起疾病的犬细小病毒。

第二种在1978年发现,而这种是能引发严重疾病的。

这种犬细小病毒能引起出血,肠胃炎,在成年犬中有很高的死亡率,还能引发心肌炎使8个礼拜以下的幼犬突然死亡。

心肌炎现在已经很少见,这种疾病现今多数以肠炎感染的方式显现。

像所有病菌一样,犬细小病毒本身没有复制能力,它们必须依赖一个母体细胞来提供养分。

这种病菌通过排泄物和口腔传染。

当病菌依附到母体,就是患病的狗狗身上,它就会在咽喉周围和扁桃腺还有淋巴繁殖然后通过血液散布到全身。

犬细小病菌的潜伏期是2-14天,但是通常是3-7天。

肠部是最易被感染的部位,从十二指肠末端到小肠中段,病毒会深入骨髓,然后不断大量繁殖。

病菌依附在排泄物,呕吐物,尿液还有唾液,这些都是很有传染性的。

康复的动物在两个礼拜里排泄物里还附带有病菌,但是也有可能长达一年之久。

1.2犬细小病毒的预防措施注射疫苗:幼犬遗传母体的抗体能阻止感染22个礼拜左右,但是为了确保安全幼犬成长到8个礼拜左右就应该开始注射他们生来第一次的疫苗,在疫苗没有完全注射完毕(第一次注射要注射2-3次,忘了不好意思)之前是要避免带狗出去玩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狗死于犬细小病毒,除了不断要用漂白水清理狗舍和狗日常生活的地方外,要记住这种病毒可以存活1年之久,所以最好等1年以后才养另外一只狗,以免悲剧再发生。

如果因细小病毒感染狗入院,兽医一般会隔离管理,主人如果要去看望必须带上手套,面具和特定的靴子进入,以免把病菌带回家里。

动物实验报告综述形式

动物实验报告综述形式

一、引言动物实验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探索疾病机理、开发新药、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近年来动物实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动物实验在疾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1. 癌症研究近年来,动物实验在癌症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建立肿瘤动物模型,研究人员揭示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例如,研究发现,PD-1/PD-L1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关键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心血管疾病研究动物实验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建立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人员揭示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例如,研究发现,高血压大鼠模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与心血管损伤密切相关,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3. 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动物实验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建立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人员揭示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与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三、动物实验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1. 药物筛选与评价动物实验在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筛选出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

例如,以肿瘤动物模型为基础,研究人员筛选出多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候选。

2.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评价动物实验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例如,通过建立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研究人员可以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为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设计提供依据。

四、动物实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 生物学研究动物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实验动物学论文综述设计抗心力衰竭的实验的方案

实验动物学论文综述设计抗心力衰竭的实验的方案

设计抗心力衰竭的实验的方案Design experiment of anti-heart failure scenarios 摘要: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包括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和炎症等,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导致心脏不能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以满足身体对代谢的需要,最后导致心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各种原因和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均可导致心力衰竭,是目前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2)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其发病几率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3)。

Swedberg在2003年ACC年会上报告的1988—2000年12年间心衰患者出院后1年的病死率:55-64岁下降53% , 65-74岁下降44%, 75-84岁下降33%(4)这种改善从1994年开始越来越明显,与同期应用ACE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 inhibitors) (ACEI))和B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一致。

我国部分地区1980年、1990年、2000年3个年段慢性心衰住院病历回顾性调査,2000年段应用ACEI和e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病例明显增加,心衰住院病死率也在逐步下降(由1980年的15.4%、 1990年的12.3%,再下降到6. 2%),说明心衰治疗的进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5)2001近20年来由于对心力衰竭的病理有了进一歩的认识,故在治疗心力衰竭措施上有了转变。

主要针对心室重塑的机理,防止和延缓心室重塑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病死率。

(6)关键词:心力衰竭、去甲肾上腺素、黄连素实验背景: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说明预后严重(7)此外,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以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因此,心力衰竭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实验动物学在21世纪生物医学的发展综述

实验动物学在21世纪生物医学的发展综述
了 动物 体 内 的 血 液 循 环 现 象 , 而 把 生 理 学 确 定 为 一 门科 学 。 l 从 9世 纪 法 国 微 生 物 学 家 巴 斯 德 通 过
动物 实验 ( 兔、 家 鸟等 ) 在 微 生 物 和 免 疫 学 方 面 作 出 了卓 越 贡 献 , 究 制 造 了 炭疽 、 , 研 狂犬 病 疫 苗 和 其 他 人 兽疾 病 的 疫 苗 。 l9 9 6年 K h r o et 小 鼠进 行 实 验 , 现 T淋 巴 细 胞 识 别 入 侵 微 生 物 的 奥 秘 , y用 发 从
Au . 2 0 g 0 2
实验动物学在 2 纪 生 物 医 学 的 发 展 综 述 1世
李 萍 柳 建 发
摘 要: 实验 动 物 学 是 医 学 和 生 命 科 学研 究 的 基 础 和 重 要 的 支 撑 条 件 , 诸 多领 域 内 有 着 其 他 学 科 所 不 可 在
替 代 的作 用 。 阐述 了实验 动物 学的 学科 地位 及 意 义、 实验 动 物 学的 发展 现状 和 趋 势 、 以及 在 新 世 纪 医学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4 4 期
2 0 年 8 月 02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 育 科 学 版) 教
V O.4 I N O 4 2 .
 ̄ NGB UN VE S TY ( DUC I O I R I E AT ONAL S E CE) CI N
等 。 随 着 实 验 动 物 科 学 的 发 展 , 成 功 的 培 育 出 各 类 无 菌 动 物 、 生 动 物 、 特 定 病 原 体 动 物 。 6 又 悉 无 0
年 代 以后 , 类 疾 病 的 动 物 模 型 成 为研 究 重 点 。 据 记 载 的 自发 动 物 模 型 已有 l 8 人 9种 , 发 动 物 模 2 诱 型 27 7种 和 肿 瘤 模 型 等 …。近 年 来 , 着 基 因 工 程 的进 展 , 基 因 动物 的 研 究 也成 为 实 验 动 物 科 0 随 转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动物科学是研究动物的生理、行为、繁殖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人类对动物的需求和对动物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物科学领域的文献研究也日益增多。

本文旨在对动物科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的综述,以便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相关的参考和支持。

二、动物的行为和繁殖1. 动物社会行为的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研究是动物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献综述显示,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种群结构、资源分配和繁殖行为密切相关。

其中,研究猫科动物的社会行为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相关文献介绍了猫科动物的社会结构、亲属关系和社交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 动物繁殖行为的影响因素动物繁殖行为的研究可以为动物的繁殖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文献综述发现,动物的繁殖行为受到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荷尔蒙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早期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对小麦麦蠓的繁殖行为有重要影响,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温度对小麦麦蠓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

三、动物的生理和生态适应1. 动物的生理功能研究动物的生理功能研究是动物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文献综述表明,动物的生理功能与其生存和繁殖能力密切相关。

例如,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睡眠模式与其代谢系统的运作有关,进一步揭示了睡眠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

2. 动物的生态适应机制动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表现出多种生态适应机制。

文献综述显示,动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涉及到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例如,研究发现高原地区的藏羚羊在应对高原低氧环境时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变化,以提高其对缺氧的耐受性。

四、动物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1. 动物行为观察和实验设计动物行为观察和实验设计是动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文献综述揭示了动物行为观察的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例如,近年来,无人机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野生动物的行为观察更加方便和精确。

2. 分子生物学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动物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动物实验学综述

动物实验学综述

实验动物学在医学学习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摘要]: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实践性强。

许多生命现象的发现、许多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阐明都是通过动物实验而达到的。

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撑学科,其主要目的就是对不同种系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生理、病理作出有意义的比较,建立各种人类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及模型系统,去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用于诊断、治疗、病理、生理、药理、毒理等实验。

为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服务,为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提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临床技术人员对临床医学科研的兴趣及科研思维。

然而,这么学科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有诸多问题等待进一步完善,但无论如何,在不久的将来,实验动物学定成为医学生学习阶段的必修课程。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重要性;临床医学;普遍问题;学科建设本世纪人类正在经历着一个高新技术发展的历史时期,生物学领域正在经历一个方兴未艾的历史时期。

实验动物学,至20世纪中叶始从动物学、畜牧兽医学等学科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特色,实践性强。

它研究的对象是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至如今,动物实验学已然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科研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1.关于实验动物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地位,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前景等诸多的基本的客观因素问题1628年,英国科学家哈维(William Harvey)通过对蛙、狗、蛇、鱼、蟹等动物的解剖与生理研究,发现了血液循环是一个闭锁的系统,阐明了心脏在动物体内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1878年,德国科学家科赫(Robert Coch)通过对牛、羊疾病的研究,发现了结核杆菌,指出了细菌与疾病的关系。

188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家禽霍乱病的研究中,首先用人工致弱的巴士杆菌制造出霍乱疫苗。

巴甫洛夫指出,“没有对活动物进行实验和观察,人们就无法认识有机世界的各种规律,这是无可争辩的]1[。

动物实验学及动物模型研究论文

动物实验学及动物模型研究论文

浅析动物实验学及动物模型研究【摘要】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在常规实验课的基础上,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条件,已成为提高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平台。

其中,病证结合模型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医药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而且相应的理论和技术也日益成熟和完善。

就目前主要的两种病证结合模型研究思路而言,大体的理论体系已经建立,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见诸报端。

但还有不少模型研制的重要环节尚需改进和突破,如病证结合点的拓展、多因素复合法的时序性以及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等问题仍严重制约了病证结合模型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动物科学实验模型一、动物实验学(一)开放实验室的重要性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实验室是指在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外,实验室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等条件,利用一切可以开放的时间和资源面对学生开放使用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更多地强调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培养。

因此,开放实验室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了实践活动的良好条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开拓能力,从而实现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二)开放性实验中今后努力的方向(1)开放实验旨在增强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实验中心今后要积极完善实验仪器配备,并在使用实验室的时间上适当延长,向更多的本科生开放。

(2)增加开放项目,如增加科学研究型、创新型、以及与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相结合的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3)参与开放性实验项目的老师积极努力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的实验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总之,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后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将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引导到实验、学习和科研中来;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病理空气栓塞实动物实验文献

病理空气栓塞实动物实验文献

病理空气栓塞实动物实验文献引言:病理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紧急情况,常见于手术过程中,特别是在大血管的手术中。

病理空气栓塞的发生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缺氧,从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更好地了解病理空气栓塞的发生机制和研究其预防措施,许多实验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中。

本文将综述一系列关于病理空气栓塞实动物实验的相关文献。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病理空气栓塞实动物实验常使用小鼠、大鼠和兔子等动物模型。

其中,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因其体型小、易于操作且成本较低。

二、实验方法实验动物在手术台上进行麻醉后,进行手术切口。

通常采用颈动脉插管或胸腔插管的方法,将空气注入动脉或静脉,模拟病理空气栓塞的发生。

通过监测实验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评估病理空气栓塞对动物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病理空气栓塞实动物实验的结果显示,注入一定量的空气后,实验动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如心率下降、血压下降等。

同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动物的氧合指标下降,二氧化碳指标升高。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动物的肺部、心脏等组织中存在明显的栓塞病变。

对于病理空气栓塞的预防,实验结果表明,预防措施包括手术操作的规范化、减少手术时间、使用合适的手术器械等,可以有效降低病理空气栓塞的发生率。

四、实验局限性和展望病理空气栓塞实动物实验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动物模型与人类病理空气栓塞的差异、实验结果的个体差异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提高实验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结论:病理空气栓塞实动物实验是研究病理空气栓塞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病理空气栓塞模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理空气栓塞的发生过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病理空气栓塞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实验论文 (12)

实验论文 (12)

免疫缺陷小鼠在白血病研究中的新进展作者:李仲霞(综述) 王跃嗣贾秀红(审校)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白血病免疫缺陷动物(immunodeficient animal)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缺陷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它源于1962年苏格兰医师Issacson等首先发现的无胸腺裸小鼠。

1969年,丹麦学者Rygaard首次成功的将人类恶性肿瘤移植于裸小鼠体内,在裸小鼠体内存活并生长,开创了免疫缺陷动物研究和应用的新里程碑。

近三十多年来对免疫缺陷小鼠有了深入的研究,相关品系因此建立,并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尤其在肿瘤学、免疫学中的应用。

笔者综述了免疫缺陷动物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

1 免疫缺陷小鼠的概况1.1 SCID 小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1983年Bosma 等[1]发现C.B217 纯系小鼠16 号染色体上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 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后,小鼠缺乏功能成熟的T和B淋巴细胞而称为SCID小鼠。

该小鼠胸腺、脾、淋巴结的重量不及正常的30% ,体内T和B淋巴细胞联合缺陷, 是建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有效模型,应用广泛。

另外,Ohsugi等[2]使用5、7、9、11 周的B17 scid/scid (SCID) 小鼠来建立模型, 结果5周龄的小鼠100% 有肿瘤形成,7周龄小鼠肿瘤形成率为50%,9周龄小鼠为20%,11周龄的小鼠没有大体肿瘤形成。

说明小鼠周龄对模型的建立也有重要影响。

1.2 NOD/ SCID 小鼠(非肥胖糖尿病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SCID小鼠NK细胞及巨噬细胞功能正常。

有2%~23%的小鼠出现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渗漏现象),这明显影响了SCID 小鼠的更广泛应用。

为提高人类肿瘤异种移植的成功率,人们将SCID小鼠与不同遗传背景品系小鼠杂交,NOD/ SCID由此产生。

动物繁殖学生产实习综述

动物繁殖学生产实习综述

动物繁殖学生产实习综述姓名:xxx 学号:xxxxxx(所在院系:xxxx 指导老师:xxxxxxx)摘要:通过对繁殖技术的观看、理化因素对精子的影响、猪的采精、冷冻精液的制作、兔子采精、PMSG 和FSH 生物测定法的实习操作,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联系、把学与习相结合,掌握了影响精子活率的理化因素、采精的技术、对精子的品质检测、精液的冷冻及超数排卵和同期发情技术,获益匪浅。

关键词:采精;冷冻精液;超数排卵;繁殖技术;正文:一、理化因素对精子的影响(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精液品质检查的方法,观察理化因素对精子运动及生存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新鲜猪精液2、药械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温度计、滴管、纱布、蒸馏水、3%和1%氯化钠溶液、2%煤酚溶液、75%酒精等。

(三)实验内容1、温度的影响将新鲜原精液1 滴滴在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精子活率,再放在45-50℃温度下2min,观察精子活率有何变化。

2、渗透压的影响将新鲜原精液作出精子活率评级后,分别在2 滴原精液内分别加入3%氯化钠和蒸馏水1 滴混合均匀后观察精子活率及精子形态有何变化。

3、化学消毒药物的影响取1 滴原精液置于载玻片上,评定其精子活率后,再用滴管往精液上滴1 滴70%酒精,观察精子活率及形态有何变化。

(四)实验结果1、正常精子的活率评为0.9,在45℃处理后,发现精子的运动速度明显减慢,且有很多精子停止运动,活率评为0.3。

这是由于精子的耐高温很差,在45℃时,很多精子中的失去活性,导致精子死亡。

2、新鲜原精液加入3%氯化钠和蒸馏水后,精子全部死亡。

这是由于新鲜原精液的精子处在等渗状态,活率最高,加入3%氯化钠,形成高渗环境,精子失水死亡。

加入蒸馏水形成低渗环境,精子吸水涨破。

3、原精液滴1 滴70%酒精后,会观察到精子一点点在丧失活力,在一侧滴上酒精后,会发现精子在向另一侧没有酒精的一侧移动,到最后精子几乎全部都死亡。

动物学领域毕业论文范文

动物学领域毕业论文范文

动物学领域毕业论文范文摘要本文以动物学领域为主题,探讨了动物学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动物行为、生态学以及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综合研究,深入理解了动物世界的奥妙和多样性。

本研究对于拓展我们对动物学的认识以及促进动物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界中的动物种类、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动物学已经成为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科学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对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既向读者展示了动物学的基础知识,又分析了其在生态学、行为学和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

第一部分:动物学基础知识1.1 动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研究动物的分类方法和规律,将动物按照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分类。

动物学家通过对动物的形态学特征、进化历史和遗传关系的研究,将动物划分为不同的门、纲、目、科、属和种等级别。

这一分类系统为我们理解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种群演化提供了基础。

1.2 动物形态学动物形态学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其功能。

通过对动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和比较,可以了解动物的适应性演化和生活习性等方面。

动物形态学不仅涉及到动物体型、器官形态的描述,还深入研究器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1.3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的生命过程和生理机能。

通过对动物的生理功能、代谢过程、生殖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解决动物疾病和保护濒危动物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动物学研究方法2.1 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动物行为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表现和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通过野外观察、实验室实验和生物化学分析等方法,了解动物的行为模式、社会结构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物的行为进化机制,还可以指导人类社会的行为研究和动物保护工作。

医学实验动物学综述

医学实验动物学综述

课号:课程名称:医学动物实验学改卷教师:学号:姓名:得分: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

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引自《实验动物科学》_第四节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根据各类动物不同的生理特性和解剖学特点,来复制不同的疾病模型也是极具考究的。

次述我想举例的疾病模型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心率失常症。

兔是最早用以制造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的动物,至今仍然多被采用。

它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率高,可达75~95%,通过喂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一段时间,家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其造模时间仅为3个月,比用犬、猴制作同类模型所需要的时间短。

而且与人体发生的病变相似,取血检查也较方便。

动脉粥样硬化症(心血管内科),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增厚、变硬而失去弹性,可累及大、中、小三类动脉。

常见的动脉硬化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膜钙化和小动脉硬化三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硬化,是造成脑血管病、冠心病等而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疾病。

(引自百度百科)而具体的实验方法,也有多种。

例如:兔诱发模型、免疫学方法、注射儿茶酚胺类药物法、注入同型半胱氨酸法、注射表面活化剂法、胆固醇一脂肪乳剂静脉注射法等等。

此处,我举例的是胆固醇一脂肪乳剂静脉注射法。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将胆固醇及猪油各3g在电磁加热搅拌下完全溶解后加入吐温-803g,搅匀,再缓缓加入丙二醇5ml和沸水的混合液,充分搅拌乳化,使成100ml,经抽滤后显微镜下检查,乳剂颗粒均匀,并小于7~8μm即可应用。

给兔耳缘静脉注射5ml/kg,可见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立即升高。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效果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建立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综述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发展历程、种类和特点。

基因工程模型:基因工程模型是通过改变实验动物的基因来模拟人类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基因包括BRCABRCAp53等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

基因工程模型具有可控性强、发病机制明确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

化学诱导模型:化学诱导模型是通过给予实验动物化学物质来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DMBA、DES等。

化学诱导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发病时间短等优点,但发病机制不如基因工程模型明确。

移植模型:移植模型是将人类乳腺癌组织移植到实验动物体内,从而建立乳腺癌模型。

移植模型具有发病机制明确、实验周期短等优点,但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和操作技术。

发病机制研究: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如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等。

药物筛选: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筛选抗乳腺癌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放疗和化疗研究: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放疗和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将更加精细和多样化,为乳腺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伦理审查和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数据的可靠性。

未来,我们期待通过使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和干细胞技术,创建更加真实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以推动我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理解和治疗策略的开发。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在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效果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型。

我们也需要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使用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期待创建出更加精细和多样化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以推动我们对乳腺癌的理解和治疗。

实验动物学在21世纪生物医学的发展综述

实验动物学在21世纪生物医学的发展综述

实验动物学在21世纪生物医学的发展综述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和利用的学科,对于生物医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21世纪,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1. 新兴动物模型的发展:21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不断尝试开发新的实验动物模型,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并开展相关研究。

例如,转基因动物模型、人源化动物模型和倒位动物模型等,为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工具。

2. 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实验动物模型在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特定基因型和表型的动物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的疾病风险、遗传变异和药物反应,从而为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 疾病机理的研究:实验动物模型在疾病机理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动物模型进行基因敲除、基因编辑和基因转导等技术手段,可以确定特定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4. 药物筛选和开发:实验动物模型在药物筛选和开发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动物模型,可以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分子,并为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依据,进而加速药物的上市和应用。

5. 器官和组织工程:实验动物模型在器官和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动物模型,可以进行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修复和重建研究,为疾病治疗和再生医学提供重要的支持。

总体而言,实验动物学在21世纪的生物医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动物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分子,并为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动物学将继续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担当重要角色,推动医学的进步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前言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糖尿病的发病趋势愈加严峻。

患者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

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现在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

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目前,中国已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可以说,糖尿病在中国已成燃眉之急,希望中国人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心自己的健康。

”7月21日,国际糖尿病联盟主席吉恩·克劳德·穆班亚教授指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6.7%,已高过世界平均水平6.4%。

而且,中国糖尿病高危人群也在扩大,约有1.5亿。

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能走其他国家的老路。

防治要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是1型糖尿病,它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出现障碍,因此患者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不然会危及生命。

但1型糖尿病人的病情发展是可以减缓的。

比如正确用药、在营养方面加以注意等。

另外,像3C研究等,也可为1型患者的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

其次,对于2型糖尿病人来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像饮食结构、锻炼与否以及年龄,都会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展。

穆班亚教授说:“20年前我来中国,中国没有麦当劳、肯德基,而且车也比较少,大家锻炼机会比较多,当时2型糖尿病不是大问题。

但现在中国遍地都是麦当劳、肯德基,到处都是车,大家的锻炼机会少多了,因此2型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燃眉之急。

回归健康生活方式,就是减少发病最好的方法。

”第三种是妊娠糖尿病,它不但影响母亲健康,还会促使孩子逐渐发展成糖尿病。

因此,降糖类药物的研究一直都是医学领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设计降糖类药物的实验方案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造模、血糖值、对照组实验动物:小鼠;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天平;实验材料:链脲佐菌素、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柠檬酸钠、葡萄糖、试管、生理盐水、胰岛素、蒸馏水、注射器;测定血糖前小鼠禁食12h,断尾取血,3000rpm离心10min。

精密吸取20μl血浆,加入葡萄糖氧化酶混合试剂3.0ml,混合后置37℃水浴15min,用分光光度计在505nm处比色。

同时,取蒸馏水和标准葡萄糖溶液(5.55mmol/L)各20μl作对照,与样品平行试验,用空白管调零,分别读取各管吸光度值。

样品管吸光度与葡萄糖标准溶液吸光度比较,计算样品中葡萄糖含量(mmol/L)。

计算公式如下血糖(mmol/L)=(样品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5.55(mmol/L)100mg/dl=5.55(mmol/L)实验步骤糖尿病小鼠的造模1、选取大小形态相似的健康小鼠50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禁食12h,于注射试剂前测量血糖,记录;2、将链脲佐菌素溶于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0.1mol,pH4.5),并将溶液配置成1%的注射液,避光、冰浴保存1h;3、注射前禁食不禁水,一次性小鼠腹腔注射0.1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链脲佐菌素造模,注射剂量150mg/kg;4、分别于造模后第3天,第7天给予模型组小鼠禁食12h,称重,断尾取血;测量小鼠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值高于11.1mmol/L确定为造模成功,清除模型组中造模不成功的小鼠,对小鼠重新编号;胰岛素对高血糖小鼠降糖效果实验1、从模型组中随机选取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食12h,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量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胰岛素对正常小鼠降血糖效果实验1、选取大小形态相似的健康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食12h,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量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胰岛素对正常小鼠的耐糖性实验1、选取大小形态相似的健康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食12h,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5h后,向所有小鼠腹腔内注射葡萄糖;给药后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定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胰岛素对高血糖小鼠的耐糖性实验1、从模型组中随机选取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食12h,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5h后,向所有小鼠腹腔内注射葡萄糖;给药后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定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量不足,所以只有补充相应数量的外源性胰岛素才能使病情得以控制,医学上称为“替代疗法”。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以越早使用胰岛素越好,不可久拖不决。

此外,对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人,如果体格明显瘦弱或有感染、发热及酮症酸中毒的症侯,或病人需进行手术治疗的疾病,或妊娠妇女等情况,也可使用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血糖药目前有四大类,即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增敏剂。

磺脲类主要是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以发挥降血糖的作用。

•最早使用的这类药物是D860(甲苯磺丁脲)——为第一代磺脲类,它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短;第二代有优降糖,其降血糖作用虽然强,但容易发生低血糖;以后还相继发现了达美康、美吡达、克糖利、糖适平等。

后两者的降血糖作用都比D860强,口服后90%由肾脏排出。

而糖适平95%通过肝脏经胆道从粪便排出,仅5%从尿排出,故此类药有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双胍类主要是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这类药包括苯乙双胍(降糖灵)和二甲双胍,但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剂量大还可引起乳酸酸中毒。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降糖药,有拜糖平,它主要抑制小肠内淀粉酶、麦芽糖酶,使食物在小肠内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减缓,从而起到降血糖作用。

目前市场上降糖西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

其中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以非胰岛素类药物为主,分为非胰岛素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

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

注射降糖药物主要以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为主。

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

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注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另一方面,某些中药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和治疗起着很大的作用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

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

在临床治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把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措施交给他,要求饮食控制1-2个月,配合运动疗法。

若血尿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

一般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

(1)阴虚燥热(见于糖尿病的早期)表现为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采用养阴清热治疗。

选用一贯煎加味(生地30克、沙参10克、枸杞子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黄连10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

(2)气阴两虚(见于糖尿病的中期)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

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采用益气养阴治疗。

选用生脉散加味(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地30克、生黄芪30克、苍术10克、玄参15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

(3)阴阳两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采用温阳育阴治疗。

选用金匮肾气丸(肉桂10克、附子10克、生地10克、茯苓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泽泄10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

【参考文献】[1]梁丹,黎卫冲,覃冬菊,覃玉君,黄秋岸,张树球.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荔枝核提取液对其治疗的实验研究[J].当代医学.2009[2]黄昕,崔磊,曹谊林.STZ诱导裸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观察[J].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rconstructive Surgery.2007[3]陆英杰,连志成,钟毅,赵自明.30周糖尿病模型大鼠胃排空异常及胃粘膜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9[4]赵大桂,杜伟.社区医院2008~2010年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黄桂红2011[5]陈薇,罗昱澜.链脲佐菌素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J].华夏医学.2009[6]何胜,石丽娟,廖维芳,潘裕钊,李文文,朱晓莹,张树球.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舒糖宝疗效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安小平,崔庆荣.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8[8]于传林,朱正光,雷林生,陈娜娜,吴曙光.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及体征动态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9]惠秋沙.山药饮料对小鼠的降糖作用的研究[J]。

齐鲁药事.2011[10]谢宁,吴颂,王晓博,关慧波,侯淑峰.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11]徐明生,沈勇根,吴海龙,舒惠国,王文君,上官新晨.青钱柳水提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营养学报.2004[12]李宏,钱永华.桑叶对高血糖大鼠血糖、血脂以及体重的影响[J].北方蚕业.2008[13]祈朝阳,宋进展。

苦瓜降糖作用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9[14]吕丹.参麦颗粒降血糖作用研究及机制探讨.沈阳药科大学[J].2008[15]金颖.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16]王秀秀,李显筑.中成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应用[J].药品评价.2012[17]成意伟,杜真.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J].健康管理.2007[18]张志芳,李全民.糖尿病与睡眠的相互关系[J].医学与哲学.2011[19]张雅琴,吴萍萍,向敏,肖扬.几种药物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效果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1[20]刘科宇,王春华,杜志敏.链脲佐菌素致大鼠高血糖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