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综述
1.1 概述
项目名称:某县1000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项目单位: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
项目地址:某县桥头村
1.2 主要建设容:
(1)采用土地流转方式,租用农户耕地 1000亩,用于建设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
(2)建设半地下式日光节能温室350栋。
(3)配套建设道路、供电、节水灌溉等反季节蔬菜生产配套基础设施。
(4)建设500吨低温冷藏库
(5)添置蔬菜脱毒、质量检测、净菜加工真空包装生产流水线设备、蔬菜栽培机械化设备及灌溉设备等。
1.3项目背景
某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面积21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万亩,人口107万人,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某县百善镇是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其中马乡蔬菜生产基地已有60多年历史,蔬菜已成为某县主要产业之一,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是省重点蔬菜基地县,全县现有蔬菜面积15万亩,蔬菜批发市场4家,蔬菜专业合作社7家,蔬菜深加
工企业10多家。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蔬菜生产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的大力支持,市“菜篮子”工程获得十五连冠,其中某县蔬菜生产发挥重要作用。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多次获得国家和省所授予的荣誉称号:省、市级龙头企业,“蔬菜高产配套技术及示”荣获省星火科技二等奖,被评为省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县,国家商务部列为首批“蔬菜农超对接”工程项目实施基地县、被评为全省农业标准化示区。在经受住多次蔬菜市场疲软的冲击下,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紧抓蔬菜不放松,某县的蔬菜生产始终得以稳定和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和扶贫效益,为全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形成了种、储、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蔬菜开发已成为某县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为策应“菜篮子工程”的国家宏观引导计划,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蔬菜生产的决定》和《关于切实加强蔬菜生产流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蔬菜生产的文件,制订了某县近期蔬菜产业规划,省、市有关部门对某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和帮助,某县蔬菜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某县仅次于粮食生产的第二大农业主要产业。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某县蔬菜产业、培植某县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县委、县政府决定,充分利用本县的劳动力、土地、气候条件好和种植蔬菜传统习惯的优势,加快土
地流转,建立连片优质高产蔬菜基地1000亩。通过蔬菜基地规划田园化,推广栽培优良蔬菜品种,规蔬菜批发市场,确立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体系,引进推广蔬菜深加工企业等措施,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有效帮助农村居民走上致富之路。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1国家的产业政策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到2012年,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力要有显著提高,农产品应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在农业方面,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要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多渠道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坚持群众性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部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当前要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面向国外市场,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运行体制,促进四个根本性转变,即由传统的粗
放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由行政区域的自给性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国际化竞争转变,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产—加—销一体化转变,着力培养综合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的利润,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农产品的就地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根据《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要求,经过努力,到2012年,力争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15年,使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1.4.2 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示园建设蓬勃发展,这些园区通过高新科技的开发、应用、示和推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信息,展示了现代农业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培育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农业经济增长点。当前,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把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从主要依靠调动和激励农民积极性的制度创新,转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力的科技创新上来,随着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农业科技示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渠道和有效形式,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
市某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较大,农业科技示园建设将有利于加速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市农业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农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目前达到42.5%,尽管如此,挖掘潜力和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农业生产由过去单纯地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与数量并重转变,农产品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条件下,建设农业科技示园,辐射和带动全县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4.3 现代农业示区发展趋势
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不发达农业向现代发达农业的转变,示项目要以21世纪发达农业的共同特征来设计示容。一是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来替代传统农业技术,采用新装备、新材料、新设施来替代旧装备、材料、设施,运用新思想、新组织、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来替换老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用生态农业来引导农业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是新世纪现代发达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应遵循的方向。二是在新世纪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既要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同时又要立足当地特色,中国农业发展正在实现“从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从注重量的增长向质量并重的增长”的“两个转变”。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重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商品率的提高;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不仅要注意商品外在质量,还要跟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注重产品营养和安全质量,以无害优质产品为生产方向。三是农业现代化是个相对、动态的概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其应用,随着农业经济发达程度的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