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概述(doc 10页)

合集下载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转基因植物在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保持水土等多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转基因作物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但以重组DNA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带来巨大利益和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入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涉及3个方面:一是受体植物安全性风险,即导入的外源基因及其产物对受体植物是否产生不利影响;二是生态环境安全性风险,即转基因植物的使用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影响;三是毒理安全性风险,主要指以转基因植物为原料的产品(食品、饲料)和其他方面的安全性。

现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进行阐述。

l 目标害虫对转基因植物的抗性自然界生物间的协同进化或生物与非生物抑制因子间的对抗可能出现适应或被淘汰的结果。

根据协同进化理论,转基因抗病虫作物的应用也将会面临目标病虫害对抗性植物的适应和产生抗性的问题。

通常选择压力越大,害虫抗性产生得越快。

以转Bt基因为例,Bt毒蛋自在植物各营养器官中的表达通常是高剂量的持续表达,因此提高了对害虫的选择压力,可能促使害虫对Bt作物产生抗性,从而削弱Bt作物的经济效益和优势。

希望通过制备转不同Bt 基因的植物来延长害虫抗性的产生并不可行,因为害虫普遍存在多重抗性和交互抗性。

此外,抗虫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还可能发生目标害虫的“行为抗性”和寄主转移现象。

一方面害虫可能区分Bt毒蛋白在植株不同部位的表达量,从而选择性地取食Bt毒素含量较低的部位,提高种群的存活率;另一方面,如果目标害虫寄主植物来源较广,在不适口的情况下转移至非转基因作物上危害。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靶标害虫对转基因植物产生抗性。

尽管如此,国际上普遍提倡通过转基因植物种子和非转基因种子混合播种、提供非转基因作物庇护所、种植替代寄主植物或提高自然植被多样性等策略,预防和应对目标害虫对转基因植物产生抗性。

2 转基因植物对非目标害虫的毒性及其寄主嗜好性的影响转基因植物本身及其转入基因编码产物不仅会对目标生物起作用,还有可能会对非目标生物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对非目标生物产生间接影响。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估及安全性监测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估及安全性监测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估及安全性监测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和应用越来越普遍。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于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的担忧。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及公众安全,对于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估及安全性监测必不可少。

一、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其中每个组件都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间相互依赖。

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可能会改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相互作用等生态特征,因此可能对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不良影响: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如有害物质的转移、害虫的生物安全等。

2.移植的生态系统不兼容性:转基因植物可能因为不同之间不兼容的性质而在新环境中无法生存。

3.生物繁殖:导入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如在野生的亲本品系或近缘物种中引入了外来基因,从而改变了野生科的遗传特征和遗传结构。

二、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估由于转基因植物种植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因此针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生态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基因结构分析:对转基因植物的基因结构进行分析,包括是否存在有害特性;2.表达水平分析:对转基因植物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包括是否会对其他生物造成毒性作用;3.目标生物分析:对目标生物进行敏感和毒性试验;4.环境影响分析:对转基因植物在现有环境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以上依据是生态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科学、全面评估转基因植物生态风险的前提。

三、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监测为了保障公众的安全,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的安全性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安全性监测的目的是检测转基因植物可能引起的潜在风险,并及早解决问题。

安全性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生物安全监测:对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蛋白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安全性和生物活性;2.检测转移事件的纯度和遗传稳定性:检测转移事件的稳定性,目的是保证其在亲本中的相对稳定性和种植方法的可靠性;3.长期风险监测:长期监测从生态系统、农业系统和城市环境角度评估转基因植物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017转基因农作物生态风险分析PPT(推荐文档)

2017转基因农作物生态风险分析PPT(推荐文档)

三、转基因与杂交的区别。
本质
自然发生概率
转基因
0 是不同不同界门纲目
科之间的物种。亲缘 关系很远
发生的方法
农杆菌介导转 化法、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法。
杂交
是在多发生同种、同属 或 同科物种之间,亲缘关
系很近
基本尊重了自然界的生物遗
传规律,是比较保守的育种 手段,不会发生跨界(动物、 植物、微生
生殖细胞相互融合 技术;体细胞杂交 技术 。
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商品化生产,这是被批准上市的世界第一例转基 因作物。 1996年,转基因抗虫棉花和耐除草剂大豆在美国获批大规模种植,种植 面积为170万公顷;此后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每年以两位数的速 度增长。 1997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在南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大规模推广种植。 2005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最初的6个增加到21个。
4.转基因作物耐寒原理。
农作物耐寒的关键,是根系要长,要长到突破冻土 层,到非冻土层吸收水分。转基因作物抗虫无杂草, 营养丰富无干扰,根系发达超长,突破了冻土层, 可以到非冻土层吸收水分,这样,转基因作物就耐 寒了,但耐寒的直接原因,不是转基因而是除草剂。 如果不喷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就不耐寒了。这是因 为,不喷除草剂,就有杂草与转基因作物争营养水 分,无充足营养水分,转基因作物的根无法长到突 破冻土层,到非冻土层吸收水分,这样,转基因作 物就不耐寒了。
3)、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
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入侵性和污染性,大面积 推广转基因作物将导致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食 物多样性降低,从而加大食物安全隐患。
4)、转基因导致“超级杂草”。
据报道,美国农民过度使用草甘膦除草剂--尤 其是由孟山都最先制造的“农达”除草剂, 导致近几年抗除草剂杂草迅速滋生。为对付 这些超级杂草,农民被迫喷洒毒性更强的除 草剂,或者干脆用手拔除杂草,回到了以前 的劳动密集型耕种方式。在田纳西州西部, “超级杂草”长芒苋每天可以长七八厘米, 能长到两米多甚至更高,把农作物全都盖在 底下。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3 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的抗性机理
提高靶标酶或靶标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减轻或消 除靶标酶或靶标蛋白受抑制,即被除草剂结合后 仍有相当浓度的靶标物,从而产生除草剂耐性;
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对除草剂不敏感的靶标酶或靶 标蛋白异构体,使其不能与除草剂结合,但生物 活性不降低,因而对除草剂具有抗性。
抗除草剂基因表达产生能降解(或转化)除草剂 的酶或酶系统,将除草剂分解(或转化)为无毒 或低毒的代谢产物,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消 解除草剂的危害。
1987年美Agracetus公司首获转基因抗虫棉, 一 年后Monsanto公司获基因改造后的转基因抗虫 棉, 1995年获美环保局批准登记进入商业化生产.
已获转Bt抗虫棉的国家有美、中、澳、埃、法、 印、俄、泰等国.
中国1990年自主分离获Bt基因克隆,其后对Bt基 因进行改造,人工合成 BtCry IA基因. 1993年将 BtCry IA基因成功转入中棉12和泗棉3号等主栽 品种, 表现对棉铃虫抗虫能力达90%以上.
选择性除草剂可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杀死杂草而对 作物无害或低毒. 可在特定农田中防除部分杂草.
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作物和杂草, 只能用于种植 前除草、定向除草或树下除草.
任何除草剂的过量使用都有可能对作物产生毒害 和残留, 包括土壤残留.
2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一些微生物和植物能够产生分解某种除草剂的酶, 其编码基因称为抗除草剂基因.
三 抗虫转基因植物
1 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应用状况
害虫是农业的第一危害,引起作物产量下降、品 质降低,而杀虫剂的应用在减少虫害的同时,也 可能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和农药在植物产品和土壤 中的残留.
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蛋白基因转入植物中表 达, 所产生的转基因植物细胞能产生毒蛋白, 表 现出抗虫性, 称为转基因抗虫植物.

农业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

农业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

农业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更新。

其中,转基因技术成为了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但伴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许多人开始关注其是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以确定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可能的风险。

什么是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也称为基因改良作物,其基因是在实验室中被修改的。

通过人工方法,将来自不同物种的基因或DNA序列组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新的遗传特征。

这样的遗传特征包括了增加抗性、改良色彩和形状等。

通俗来说,转基因作物就是将某些特定的基因“插”进植物中,使其具备更好的生长、产量等表现。

农业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如果说农业转基因作物的成功可以为全球的稳定粮食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可能,则发展该技术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转基因作物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

由于转基因技术增加了某些基因和蛋白质的数量和类型,有些人可能会对一些未知蛋白质过敏,从而导致过敏反应。

其次,转基因作物的长期食用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尽管一些研究认为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但目前还不清楚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影响。

最后,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还存在很多科学上的争议。

如果我们无法确定食用转基因作物是否会对人类或环境产生潜在的风险,则我们需要考虑采取可能的保护措施。

农业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要全面评估农业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以及可能的风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行转基因作物的评估需要完整的基因序列信息,以确定转基因作物中是否存在未知基因。

其次,需要了解转基因作物中可能潜在的新蛋白质,以确定其是否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此外,还需要评估转基因作物与所处环境的互动,包括它们与周围植物、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互动。

最后,还需要了解人类长期食用转基因作物后是否会有不良后果。

在转基因作物的评估过程中,需要遵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食品及农业组织(FAO)的指导方针。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转基因技术是对生物基因进行人为操作、改变和加工,以获得一种新的生物体,从而达到改变物种遗传性状的目的。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人类对植物基因进行改造的一种技术,而其安全性和风险性一直备受关注。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首先,植物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的危害性相对较低。

转基因植物所带来的病虫害抗性,较传统农业生产方法更具有环保意义,因为它可以减少对农作物的农药喷洒,从而降低了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其次,植物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其质量以及增加其种植适应性。

植物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的基因组,使其具有不受干旱、低温及其他极端自然环境影响的特点,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能;同时还可以增加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并提高产量和品质。

但是,植物转基因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植物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系统破坏问题。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为了解决植物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在转基因农作物的实际推广中,执行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首先,科学家们通过对植物转基因技术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评估,保障其安全性。

在进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会进行多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判断转基因植物是否存在安全问题。

其次,相关部门会对通过安全性评估的植物转基因技术进行批准和监管。

如美国和欧洲通过了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成分必须注明是否经过转基因,以便消费者更好地选择食品和食品原材料。

最后,科学家们还在不断尝试新的风险评估方法,以提高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遗传稳定性和繁殖特性进行研究,以判断它们对生态系统长期影响的可能性。

此外,科学家们还通过基因编辑等新技术,逐渐优化传统的转基因技术,使之更加安全、有效。

结语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和监管措施,尽最大的努力保障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和安全评价研究

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和安全评价研究

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和安全评价研究在现代农业技术中,转基因生物已经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生物体的基因序列,从而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特性。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产量等重要性状,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食品安全。

然而,转基因生物也存在着生态风险和安全评价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研究和解决。

一、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主要包括生物安全风险、环境污染风险和生态平衡风险等方面。

转基因生物入侵和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转基因生物的研究中,就需要考虑生态风险因素并进行相应评价。

1、生物安全风险生物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

转基因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对野生植物和动物产生影响,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有些转基因生物可能会表现出超强的生长能力、耐病性和适应性,从而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还有一些转基因生物可能会扩散到自然环境中,对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影响,从而在恶劣条件下生长和繁殖,进一步加剧生态平衡变化。

2、环境污染风险环境污染风险是指转基因生物可能污染自然环境和生化资源的风险。

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非目标植物产生杀伤作用,导致不可逆的污染。

此外,转基因生物的种植和应用可能导致转基因产品残留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

3、生态平衡风险生态平衡风险主要是针对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态平衡产生的不良影响。

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的生物和植物控制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衡,加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摧残和破坏。

此外,转基因生物的遗传材料可能会扩散到离开种植区域的地方,从而对环境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为了有效控制和降低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需要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安全评价。

试论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

试论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
将 某 生 物 物 种 基 因分 离 的 基 因 片 属 结合 蛋 白基 因 、人 生长 激素 基 生 物 的 基 因 转 移 到 水 稻 里 去 。杂 交 段 .植 入 另 外 一 个 生 物 物 种 的 基 因等)团头鲂 等 。 了解 , 、 据 中国科 在 自然 界 可 自然 发 生 . 同界 之 间 不


编 者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1 0 0年
第 2期

影响
回国村舀圆 国围鳍感凤
■ 蒋 高明


什 么 是 转 基 因 作 物
西红 柿 、 油菜 、 子 、 麻 、 茄 亚 菊苣 、 ( 生物 类 群 中 的界有 三大 类 .动 物
基 因是决 定物 种生 命现 象 的 甜菜 等等 。 物 品种 中 , 动 已知 的有 界 , 物 界 微 生 物 界 , 以 下 分 别 植 界
杂 交 指 基 因 型 不 同 的 个 体 之
度 , 突出特 点是 子一 代有 优 势 , 定性 ,国际上 对于转 基 因农 作物 间进 行 的交 配 。遗传 学 中经典 的也 其
子 二 代 以后 表 现 不 如 常 规 种 子 . 及 其食 品 的安全 性成 为人 们关 注 是 常用 的实验 方法 。通过 不 同的基 因此不能 留种 。转 基 因技术 用 于 的焦 点 。 0 9年 1 月 , 国有 关 因型 的个 体 之 间 的交 配 而 取 得 某 20 1 中 农业 , 出发 点是减 少农 药使 用 , 部 门批 准水 稻 、玉米 的商 业化 种 些 双 亲 基 因 重 新 组 合 的个 体 的 方 其 减 少环境 污染 , 或提 高作 物水 分 、 植 安全 证 书 ,更 引起 了媒 体 和公 法 。一 般 情况 下 , 把通 过 生殖 细 胞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和安全性评估研究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和安全性评估研究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和安全性评估研究转基因植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是指通过人为干预植物基因组的技术手段,将有益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使其具有新的性状和功能。

目前,转基因植物已广泛应用于农业产业、医疗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然而,由于转基因植物与其自然亲缘种之间不尽相同,其生态安全性和风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研究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和生态风险,各国科学家和政府机构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评估工作。

一、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转基因植物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然生态系统。

例如,转基因植物的毒素和抗生素等外源基因进入食物链,导致在生态系统中出现了新的生物学特征。

2.与自然亲缘种的杂交及其后代转基因植物与其自然亲缘种之间可能会发生杂交,从而导致基因资源的流失。

此外,新的品种特征也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新的影响。

3.对不良生态环境的适应一些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长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耐盐或耐旱基因可能会扰乱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估1.基于重点风险因子的评估要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科学的安全性评估,需要基于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生化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

其中,评估的重点应该放在转基因植物可能产生的风险因子上,例如:基因流动的风险、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影响农作物或农产品质量的风险等。

2.全面的实验室和田间试验评估在评估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时,需要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和田间试验评估。

其中,实验室评估主要关注转基因植物在外界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

而田间试验评估则主要关注转基因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其表现出的特性以及环境效应等。

3.评估报告的公开和透明针对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和安全性评估工作,评估报告的公开和透明也非常重要。

相关的政府机构和科学家需要将评估报告的结果公开发布,供社会各界进行参考。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

5、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软体动物 等产生负面效应,降低植物的自然分解率和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内和地 面上的物种多样性,进而对土壤环境的生态平衡产生长远的影响。 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可能会改变转基因植物的代谢、生理生化性 质和根系分泌物。这种变化将影响微生物群落生理特性及代谢活性,改 变土壤微生物对外来底物的利用,从而影响土壤结构、持水性、通透性 和土壤肥力。
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 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1-3 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此为“超级杂草” 。
2、靶标生物的抗性
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 仅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因此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 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 以Bt基因棉为例,由于棉花植株中毒素基因的持续表达,目标害虫形 成了很强的选择压力,有几种鳞翅目昆虫对Bt毒素产生了抗性。 通常情况下,选择压力越大,目标害虫产生抗性越快。目标害虫对 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发展,会引发目标害虫对植物的再次爆发危害,削弱 转基因作物本身的优势和效益,可能导致化学农药或杀虫剂的再次大量 使用,从而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6、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 、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 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
(1)转基因植物对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基因多样性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一旦遭到破坏,将给人类 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转基因植物可以从三个方面影响遗传多样性: 第一,相较于常规植物,转基因植物具有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抗 性更强的特性,常常被广泛种植,这必然减少常规植物的种植类型和数 量,甚至导致常规植物的灭绝,加剧基因多样性的流失; 第二,转基因植物中携带的抗性基因往往使其具有竞争优势,可加 速野生资源的消亡; 第三,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环境释放,将使大量外来基因漂移进入 野生植物基因库并扩散开来,这会影响基因库的遗传结构,造成基因污 染,对基因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精选ppt
精选ppt
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
➢ 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获得或增强了对除草剂的抗性,从而解决 了除草剂的选择性问题,使许多优秀的灭生性除草剂得以广泛使用, 也促进了新除草剂的研制与开发。
➢ 目前,涉及的除草剂主要有草甘膦、草铵膦、磺酰脲类、咪唑啉酮 类、溴苯腈、2,4-滴等,抗除草剂与抗虫双价转基因作物也有所 发展。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第十一组:喻娟、余思蓝、袁欢
精选ppt
• 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不同生物中分 离或人工合成的外源基因在体外进 行酶切和连接,使新的基因在受体 细胞内整合,表达,并通过无性或 有性增值过程,将外源基因遗传给 后代,由此获得的基因改良生物称 为转基因生物。
•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把从动物、植 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因, 通过各种方法转移到植物的基因组 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植物新的 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 高产、优质等。
精选ppt
转基因植物的优势
➢ 改善植物的性状 ➢ 改善植物产品品质 ➢ 改善花色 ➢ 利用转基因植物组为生物反应器
精选ppt
植物生物反应器
• 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可以生产细胞素、激素、单克隆抗体、 营养蛋白、酶、疫苗、各种生长因子及其他一些药物。
精选ppt
转基因植物与生物安全
转基因动植物与生态资源安全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研究领域,与人 类食物保障、国家生物资源安全及环境生态保护密切相关;
由于日本依赖进口食品较多,因此转机生物及其产品的食品是其安全管理的重点。对于国外 进入日本的转机食品的饲料,厚生省药剂重新进行安全性评价。目前允许上市的转基因农产品共 有23种,主要来自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和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近年来,随着日本消费者对转基因 制品特别是食品安全性的担心疑虑不断上升,对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管理趋严。

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与管理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不同生物体的基因序列进行修改,以达到改良作物基因、提高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等目的。

虽然转基因技术在某些方面带来了显著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如对环境、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影响。

风险评估与管理是转基因作物应用前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转基因作物的风险1. 环境风险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风险主要包括领域性基因扩散和生物入侵。

转基因作物的引入可能会导致种植区域内原生动植物的基因污染和生物入侵,其中生物入侵是目前最主要的环境风险之一。

因此,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需要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人类健康风险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风险。

其中,转基因作物引起的变异和过敏反应是人类健康风险的主要来源。

转基因作物在人体内含有一些未知的物质和化学物质,可能引起免疫反应,或者产生潜在的毒性。

因此,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需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3. 动物健康风险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应用也会对动物健康产生一定风险。

转基因作物可能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一些动物可能对转基因作物产生过敏反应,并进一步影响动物的健康和成长。

因此,转基因作物的风险管理也需要考虑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二、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是对其潜在的环境、人类和动物健康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管控的过程。

风险评估包括预评估和正式评估两个阶段。

1. 预评估预评估是对新的转基因作物进行初步评估和预测其可能对环境、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影响。

预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正式评估。

预评估包括两个步骤:(1)文献调查:收集所有与转基因作物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综合评估。

(2)评估制定:制定初步评估和正式评估的具体步骤和实施计划。

2. 正式评估正式评估是对新的转基因作物进行充分风险评估和决策,确定其是否能够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长期安全应用的过程。

正式评估包括三个步骤:(1)实验评估:对新的转基因作物进行实验,评估其不同性状和环境适应性,并检查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环境、人类和动物危害。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价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价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价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GM)作物由于其具有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产量等特性,正越来越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面临着许多争议与质疑,尤其是涉及与人类健康和环境风险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风险评价进行深入探讨。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是转基因作物引入市场的基础,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

针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因修饰技术的稳定性、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首先,基因修饰技术的稳定性是决定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的关键。

转基因作物基因修饰技术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转基因作物引入市场后是否会变异、对其他作物造成影响等问题。

在进行国际转基因作物评价时,主要采取的是食品和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食品链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指南。

该指南包括毒理学、营养学、过敏原性、微生物学、生物活性、生态毒理学以及基因流动等七个方面的测试。

其中,微生物学和生态毒理学是考虑到其他生物对转基因作物的反应,主要考虑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性影响程度。

其次,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亦是安全性评价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系统影响、转基因与野生种的杂交、作物对其虫害的抵抗等方面。

具体体现在农药、农药代谢物和转基因等因素造成的农业面积和野生生物种类的减少等。

最后,转基因作物的人体健康评价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另一重要方面。

在转基因作物的人体健康评价中,主要观察其对人体营养的影响以及对人体的毒理学作用等。

对于转基因作物在人体营养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粮食作物种类、质量、营养成分等方面,以及基因不稳定性,营养作用变差等方面。

对于转基因作物对人体毒理学作用,主要体现在转移基因对重要有机物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生育毒性、致突变等方面。

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价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

第22卷第11期2002年11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 V ol.22,No.11N ov.,2002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张永军,吴孔明*,彭于发,郭予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001CB1090)和“863”(2001AA212261)资助。

收稿日期:2001-12-03;修订日期:2002-04-24*通讯作者 Auth or for corres pondence 作者简介:张永军(1970~),男,河北张家口人,博士,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植物抗虫、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及转抗虫基因植物生物安全性方面的研究。

摘要:转基因植物已在很多国家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同时有关转基因植物潜在的生态风险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本文从转基因植物入侵危害、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害虫对抗虫转基因植物产生抗性、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带来的潜在风险等方面论述了转基因植物可能潜在的生态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生态风险;入侵危害;非靶标生物;害虫抗性The Ecological Risks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lantsZHANG Yong -Jun ,WU Kong -M ing ,PENG Yu -Fa ,GU O Yu -Yuan (Institute o fP lant Pr ote c -tion ,CA A S ,Beij ing 100094).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2,22(11):1951~1959.Abstract :Genetically engineer ed plants (G EP s)hav e been cr opped on lar g e scale so far in m any co untr ies,w hich play s a g r eat r ole in cr eating economic benefits .While the same time ,an increasing att ent ion ha d al-so been paid fo r the ecolog ical risks br ought abo ut by the r elease of G EPs.It w as difficult to predicate t he o ccur rence and ex tent o f lo ng-term env ir onmental effects when GEP s ar e intr oduced into ecosystems .T hr oug h g enetic engineer ing ,GEPs may potentia lly cr eate chang es that enha nce an o rg anism's ability to become ag gr essive weeds o r invasiv e in natural ha bitats .T hey ar e possible to spr ea d wildly in ecosy st ems and caused unintended deg radatio n o f natura l eco system.It w as r epo rt ed re-cently that tr ansg enic oil-seed rapes chang e into weed in Canada.Gene flo w betw een GEP s and their w ild relatives is also a potential inv asiv e risk .By po llen tra nsfer or other w ays ,the intr og ressio n o f tr ansg ene into nat ur al related species might occur .A s lots of tra nsg ene disper se into w ild g ene pool ,w hich may hav e a har mful effect on t he genetic div ersity of w ild r elatives.T he release of GEP s into enviro nments wher e w eedy relativ es exist sho uld be car efully assessed.Plants eng ineered to pro duce pro teins with pesticidal pr oper ties ,such as B acillus th r ingensis (Bt )to xin,may hav e bo th dir ect and indir ect ef fects on po pulatio ns o f nontar g et o rg anisms.L abor ator y ex per i-ments sugg est t hat adver se effects may occur w hen mo nar ch butter fly lar vae ing est ed Bt co rn po llen o n host plant s.Bt tox in pro tein has no acut e effect o n ho ney bees,transg enic Bt rice pollen has no significant to xin effect o n silkw or m ,but cert ain co ncentr atio n cow pea t ry psin inhibito r (CpT I )has deleter io us effects on honeybees.T he influences of GEP s on no ntar get insect s should no t be ig no red.GEP s may hav e indir ect impact o n po pulatio ns of species that depend on t he pests co ntr o lled for sur vival o r r epro ductio n.P opula-tio n models sug gested that mor e effectiv e co ntr o l of w eed by using her bicide -toler ant cro ps could lead to low er food av ailability for seed specia lists .Inter actio ns o f natur al enemies and insect -resistant tr ansg enic plants act as antago nism,additive actio n and sy ner g ism in co ntro lling pests.T o some deg ree,tr ansg ene pro tein mig ht tr ansfer fr om host plant s t o nontar g et pest o r fr o m no ntarg et pests to natur al enemies.Some G EPs affect so il eco sy stem .T he Cr y 1A b pro tein can no t only r elease fr om Bt cor n r oo t int o rhi-zo spher e soil,but also ha s acut e to xin to to bacco hor n-w or m M anduca sex ta .T hose indicat e that GEP s may decline species diver sity of so il micr o-or ganism ,in so me cases,can ca use low er community diver sity and pr oductivit y abov e gr ound .insect -r esistant tr ansg enic plants play s a gr eat r ole in integ rated pest mana gement (IPM ).Ho wev er ,pest s co uld develop resist ance to insect -r esistant transg enic plants,and t hen decr ease t he effect and appli-ca tio n value of insect -resistant tr ansg enic pla nt s against pest s.High dose expr ession,refug es,multiple gene and other tactics could delay the evo lution of insect r esistance .But there is no any str ateg y can pre-vent insects to ex press r esistance to insect -r esistant t ransgenic plants.T o delay t he r esist ance of insect s to tr ansg enic plants,resist ance m anag ing tactics should be dev ised befo r e insect -r esistant t ransgenic plants ar e widely and intensively deplo yed .U nder labo rato ry co ndit ions vir uses w ith new biolog ical char act erist ics could potentia lly arise in tr ans-genic viral-r esistant plants thr oug h r eco mbinatio n and heter oencapsidat ion.N ew v ir al str ains can evo lv e thr ough r ecombination betw een closely related str ains,and transfer ence of transgenic sequences can occur.A s occur s in other plant v ir uses ,closely related v ir uses can ex chang e co at pr o teins ,and coat pro teins pr o-duced by tr ansg enic vir us-r esist ant plants encapsulated a related virus that subsequently alter ed its tr ans-missibility.F or these r easons,str ateg ies to reduce the bio lo gical r isk o f r eco mbinatio n and het eo enca psi-dat ion in tr ansgenic viral -r esistant pla nt s need to be inv est igat ed .In this paper ,the eco lo gical r isks of G EPs and r ecent w o rks in this ar ea are r eviewed ,including r isk of invasiveness,dir ect and indirect no ntar get effect s on beneficial o rg anism,r esist ance of insect pest s to tr ansg enic plants and new vir al disease,and some str ateg y of the ecolo gical risks assessment ar e also pr o-po sed .Key words :g enet ically engineer ed plants;ecolog ical r isks;risk of invasiv eness;nontar get o rg anism;insect resist ance to tr ansg enic plants文章编号:1000-0933(2002)11-1951-09 中图分类号:Q943.2;S332.2 文献标识码:A基因工程技术是近20a 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简介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引入外源基因,从而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特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转基因生物的定义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特性。

通常情况下,转基因生物是指转基因植物,如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等。

但也包括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

转基因生物的潜在风险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息息相关。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生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毒性作用。

然而,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尚未发现转基因食物与过敏症或毒性有直接关联。

许多国家与组织都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了严格评估,认为其与传统种植食品在安全性上并无太大区别。

2. 对环境的影响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

例如,转基因作物中的抗虫基因可能会对非靶标昆虫产生不良影响,从而扰乱生态系统。

此外,转基因作物可能会通过传粉传播转基因基因,对野生植物产生影响。

然而,关于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并不一致,对于不同的作物和环境条件,其影响也可能有所不同。

3. 基因流动和耐药性转基因生物的引入可能导致基因的流动,即转基因基因被传递到野生种群中。

这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可预见的后果,例如野生种群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的改变。

此外,由于转基因生物的广泛种植,可能会导致害虫、杂草等生物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产生,从而降低转基因作物的效果。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估为了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评估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基本安全性评估基本安全性评估是对转基因生物进行初步评估,包括对其基因组的分析、对外源基因的功能和表达的研究等。

这一评估的目的是确认转基因生物是否与其非转基因同源物存在明显的差异。

2. 食品安全评估食品安全评估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评估,包括对其物质组成的分析、有害成分的检测以及食品处理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等。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转基因技术是柄“双刃剑”,福祸相倚,好坏相依。

它解决了人类粮食问题,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却又带来了“基因污染”,“基因逃逸”等问题。

由于人类对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还并未达到透彻,现在过早、过度地使用转基因技术,将会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

1.转基因生物的潜在生态风险问题一般来说,普通自然界存在的外来种进入新的生态环境,其对生态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或危险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有时需要10~15年或更长的时间。

而人工创制的转基因生物,其商品化种植至今最长的也不过7~8年的时间,却有多种转基因生物已表现出相当显著的危害和风险。

1998年,加拿大西部的Alberta省就发现一种Canola油菜,它由于“基因污染”而含有抗草甘膦、抗固沙草、imidazolinones等三种转基因堆积而成的“广谱抗除草剂基因”。

这种多抗性油菜的种子爆荚、休眠期长、种子小,可随风传传得很远,更易造成“基因污染”和扩散。

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事件出现多起。

这类转基因生物事件从侧面反映了转基因生物的潜在风险可能比想象估计的要严重,特别是“基因漂移”造成“基因污染”,进而从遗传基因的根本上威胁和危害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这值得高度关注和严谨对待。

转基因生物技术在生态环境方面可能出现的危害主要有植物的“转基因逃逸”。

“转基因逃逸”的途径极难控制,而且随之带来的“基因污染”将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自然界物种为了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与纯洁性,对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严格控制的,“基因漂流”仅限于同种之间或近源物种之间。

而转基因技术,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了这种飘变。

对于自然界的缓慢改变,人类和其他物种都能获得足够多的时间来适应这种转变,而若使用转基因技术,过快的改变或许能带来短期的收益,却也能带来不少潜在的危害,而这些危害由于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人类和其他物种无法快速适应,这很可能会带来灾难。

2.转基因技术对健康的潜在危害转基因技术动摇了人类通过几千年来自身实践所选择的并已相对固定的农业作物种类这一基础,因此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问题。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概述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概述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概述转基因植物是通过人为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使其具备特定的性状或新功能。

尽管转基因植物在农业生产中带来了诸多益处,例如提高抗虫性、耐逆性、营养价值等,但它们也可能带来一些生态安全性风险。

下面对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进行概述。

第一,基因流动。

转基因植物通过花粉等途径可能会与野生种群发生杂交,导致基因流动。

这可能会造成野生种群的遗传污染,使野生种群丧失原有的遗传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可能会在环境中长期存在,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影响。

第二,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可能会对非目标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转基因植物表达的抗虫基因可能会对除目标害虫外的其他昆虫产生毒性,破坏生物多样性。

此外,转基因植物表达的抗草害基因也可能对与之共生的微生物、昆虫等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耐草害转基因植物的适应性。

某些耐草害的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带来新的生态问题。

转基因植物的抗草害性能可能导致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迅速、抑制其他植物种群的生长,从而改变植物竞争格局和生物多样性格局。

第四,农业系统的依赖性。

转基因植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农业系统对少数优化了的转基因品种高度依赖。

一旦这些品种面临问题,如病虫害抵抗性的逆转、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农业系统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存在生态安全性风险,但转基因植物也有可能为解决一些其他生态问题提供帮助。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转基因作物也可以增加作物的耐旱性、耐盐性等,有助于解决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为了确保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需要加强监管与管理。

在转基因植物的研发和推广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生态风险评估,包括基因流动、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等方面。

此外,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影响机制,为生态安全性的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概述(doc 10页)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摘要:转基因植物的应用在对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变化的同时,其安全性风险备受关注。

转基因产业的迅猛发展使转基因食品从实验室走向餐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为全世界所关注,它涉及到贸易效益和人体健康。

在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中,绝大多数选择标记基因来源于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因此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以及对生态的影响,以期推动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和转基因植物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生态风险,害虫抗性,非目标生物,基因漂移Ecological risk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plants(GMP)results in great agricultural renovation,though their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also cause world—wide concern. Rapid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cation(GM)industry made GM food appear on the table from the laboratory,thus the safety of GM food received worldwide concerns,which involves bade barriers and human health.So researchers and breeders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 produce biosafiy or marker—free transgenic crops.In this paper,method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biosafiy transgenic plants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CO—transformat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approaches were also evaluated with a view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n transgenie research in plants.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Ecological risk,Insect resistance,Non-tarot organism,Gene flow转基因植物在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保持水土等多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建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是转基因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选择标记基因的广泛应用虽然提高了获得转基因植物的效率,但由于选择标记基因大多属于编码抗生素或除草剂的抗性基因,随着选择过程的结束,这些外源选择基因在植物基因组中的存在和表达变的多余,且会随着转基因植物的繁育而遗传给子代,从而引发有关转基因植物安全的许多问题。

1 转基因食品及发展现状1.1 基本概念转基因作物,又称基因修饰作物(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GMO)。

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GMF),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2002年7月1日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对转基因食品的定义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1.2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杂交技术的比较传统杂交选育技术是在同种同属的生物中进行,是大规模的基因转移,由于物种之间的障碍,一种物种的基因很难转到另一种物种上去。

现代转基因技术是对很少量的标记基因DNA的提取和嵌贴,能够跨种跨属,培育的新物种具备某一些特性,如抗病虫害、抗杀虫剂、抗除草剂、改良品质等。

另外,传统的杂交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可预见性较差。

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基因可精确到某个基因,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而大大缩减了选育的时间和工作量。

GMO最突出的作用是提高对害虫和疾病的抵抗力。

如将病毒膜蛋白基因整合入作物的基因组,可提高GMO抗病毒性。

[1]1.3 发展现状1.3.1 世界转基因生物的种植主要集中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和中国四个国家,占99%。

产量占99%的四种作物分别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

据统计,1996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耕种面积为170万公顷,2000年增至4420万公顷,2002年更是达到5867万公顷。

[2]其中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耕种面积,约占总耕种面积的80%。

全世界总交易量从1996年的2.35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12·15亿美元,预计2005年为60亿,2010年达200亿美元。

1.3.2 美国1983年最早研制出转基因生物,自1996年开始大规模种植转基因植物以来,转基因食品扩散的速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美国已有74%的大豆和32%的玉米采用转基因技术生产。

目前,美国零售食品中约有60%以上含有转基因成分。

1.3.3 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面积为世界种植面积的14%。

有6种转基因植物已被批准商品化。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都是进口的。

1996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等作物8万吨,到1999年飙升至280多万吨,2000年达到750万吨,去年则超过1000万吨。

目前,进入中国人食物链的转基因食品已经超过2000万吨(2003年7月23日)。

1.4 生活中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据统计,转基因食品如今多达上万种,生活中很多食品为转基因产品(见图1,2)。

图 1 转基因水果图2 转基因豆油2 目标害虫对转基因植物的抗性自然界生物间的协同进化或生物与非生物抑制因子问的对抗可能出现适应或被淘汰的结果。

通常选择压力越大,害虫抗性产生得越快。

以转Bt基因为例,Bt毒蛋白在植物各营养器官中的表达通常是高剂量的持续表达,因此提高了对害虫的选择压力,可能促使害虫对Bt作物产生抗性,从而削弱Bt作物的经济效益和优势。

希望通过制备转不同Bt基因的植物来延长害虫抗性的产生并不可行,因为害虫普遍存在多重抗性和交互抗性。

[3]此外,抗虫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还可能发生目标害虫的“行为抗性”和寄主转移现象。

一方面害虫可能区分Bt毒蛋白在植株不同部位的表达量,从而选择性地取食Bt毒素含量较低的部位,提高种群的存活率;另一方面,如果目标害虫寄主植物来源较广,在不适口的情况下转移至非转基因作物上危害。

尽管如此,国际上普遍提倡通过转基因植物种子和非转基因种子混合播种、提供非转基因作物庇护所、种植替代寄主植物或提高自然植被多样性等策略,预防和应对目标害虫对转基因植物产生抗性。

转基因植物本身及其转入基因编码产物不仅会对目标生物起作用,还有可能会对非目标生物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对非目标生物产生间接影响。

这方面的评估指标通常包括非目标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指标,如:发育历期、繁殖力、体型、控害效能等。

室内研究表明,Bt玉米品种“176”的花粉对菜粉蝶(Pieris rapae)、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长和存活均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

转Bt基因棉对棉蚜(却his gossypii)的发育和繁殖没有不利影响,但转Bt 和CpTI的双价抗虫棉短期内会对棉蚜产生不利影响,l一2代棉蚜的存活率降低,繁殖期缩短,寿命延长,对第3代棉蚜则未见显著不利影响。

在田间,由于转基因作物对目标害虫具备很强的针对性,目标害虫的种群数量下降,导致生物群落中种与种间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某些非目标害虫由于其较强的适应性而成为主要害虫。

例如,Bt棉田由于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的次数减少,棉盲蝽(Lygus lucorum)和Adefphocoris spp.的为害加重;对棉蚜种群的影响在不同调查年份和地点并不一致,二点小绿叶蝉(Amrasca biguttula)、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烟粉虱(Bemisia taba—ci)、稻绿蝽(Nezar viridula)、棉红蝽(Dysdercus koe—nigii)和尖筒象(Myllocerus undecimpustulatus)的为害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3 转基因植物对有益生物及天敌的影响种植转基因植物不仅要控制靶标害虫,而且必须与天敌协调共存,才能融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体系。

转基因植物的大面积推广,其花粉对家蚕等经济昆虫和传粉蜂类的潜在影响受到关注。

[4]此外,转基因植物的环境释放,有可能通过基因水平转移、根系活性分泌物改变和残体中生化成分的改变来影响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对天敌的生态毒性。

转基因抗虫植物表达的杀虫蛋白不仅作用于目标害虫,也必然影响到非目标害虫和天敌的生活力。

这些影响包括转基因作物表达的毒蛋白或改性蛋白对天敌存活和发育的直接毒害或通过害虫对天敌产生的间接毒害,天敌对转基因作物上的目标害虫行为/生理/生殖的反应,天敌种类及种群数量的变化,天敌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的变化等。

针对捕食性天敌,多数研究表明取食了转基因作物的植食性昆虫猎物对捕食性昆虫的个体生长发育、生殖、捕食行为等特性均无不良影响;转基因植物花粉和汁液对捕食性天敌没有直接毒性。

但也有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植物对捕食性昆虫生物学特性产生不利影响,如:取食Bt玉米的害虫对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幼虫具有毒害作用,使其发育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大;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幼虫取食Bt棉上的棉蚜,成虫的畸形率上升;取食用Bt棉饲养的斜纹夜蛾初孵幼虫,龟纹瓢虫1龄幼虫体重低于对照,较少发育至2龄。

[5]针对寄生性天敌,部分研究表明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植食性昆虫寄主对寄生性昆虫的个体寄生、发育、行为等产生不良影响;也有研究表明转基因植物或其产物对寄生蜂生物学特性无不良影响。

迄今,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对田间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种群数量或群落组成的影响较小,对天敌的生态功能也未见显著影响;但也有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田天敌群落发生显著变化,如:转Bt基因玉米田和转Cry3A基因马铃薯田的步甲数量均明显少于常规作物田;转Bt基因棉田龟纹瓢虫等捕食性天敌与寄生蜂的种群数量下降,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