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

合集下载

新中国的四部宪法与六次修宪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的四部宪法与六次修宪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的四部宪法与六次修宪的历史背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分别于1979年7月、1980年9月对第三部宪法和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XX年3月对现行宪法,进行了六次修正。

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宪法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的总任务,并把党所创建的基本制度和党所制定的基本方针和重要政策予以宪法化、条文化,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宪法除序言外,包括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4章106条。

第二部宪法(七五宪法)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

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四个存在”、“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基本路线”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学说”为理论指导,是一部在特殊时期产生的宪法。

如把“文革”产物“四大”写进宪法第十三条:“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运用这种形式”。

第二部宪法共4章30条。

第三部宪法(七八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

这部宪法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的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五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归纳

五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归纳

五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归纳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宪法也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

而在这些对宪法的修正中,“五次宪法修正”无疑是中国宪法史上最重要的一页。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五次宪法修正的内容。

第一次宪法修正(1982年)第一次宪法修正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吸收国际公约中的某些内容,另一个是对宪法中若干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

其中重要的修改内容包括:明确宪法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作为最高法律地位;规定了国家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和人权。

第二次宪法修正(1988年)第二次宪法修正主要对宪法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为刚刚启动的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

这次修正重点修改内容包括:增加了宪法对私营经济的正式承认;对经济问题的一些条例加以解释和规范;强调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设等等。

第三次宪法修正(1993年)第三次宪法修正是由于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一次修正。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增加了一些政治内容如国家的选举制度和领导职务任免规定;修改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的选举规定;修改了宪法关于死刑适用的有关条文等等。

第四次宪法修正(2004年)第四次宪法修正是对现有宪法的一次全面检讨和修订,主要是在保留原有宪法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国地位、强调人权以及改革司法体系等。

这次宪法修正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增加了一些新的基本权利;重新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司法上做出了一些改革并完善了各项规定等等。

第五次宪法修正(2018年)第五次宪法修正是近年来的一项重大宪法修订,它是为适应中国国情和生产生活转变的需要,赋予新时代的中国更加强大和稳定的法律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宪法修正增加了新的基本原则和新的社会制度,包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等等。

综上所述,五次宪法修正的修正内容都是以适应时代发展为出发点,旨在为我国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及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实际需要。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1. 引言1.1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纲和行为的准则。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宪法经历了五次重要修改。

这五次宪法修改,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和规范化。

本文将对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进行简要梳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成就。

第一次宪法修改发生于1982年,是我国宪法自颁布以来的第一次修改。

此次修改主要是对宪法内容的普及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充实了国家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随后的第二次宪法修改发生于1988年,主要内容是对宪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宪法的内容和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2. 正文2.1 第一次宪法修改:1982年1982年是我国宪法重要的一次修改,这一次修改实际是重新制定了新的宪法,取代了1978年通过的临时宪法。

这次宪法修改是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1982年宪法保留了原有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了重要修正和补充。

首先,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写入宪法,这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不变形的快要。

其次,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等规定。

此外,宪法规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国家倡导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82年宪法的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我国改革开放奠定了法治基础。

宪法的不断修正和完善,也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2 第二次宪法修改:1988年1988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宪法修改。

这次修改是为了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宪法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

宪法的七次部分修改内容

宪法的七次部分修改内容

宪法的七次部分修改内容第一次修改是在1954年,主要内容包括对国家机构和权力的调整。

宪法第一部分关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责进行了修改,强调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并增加了对人民政府的描述。

第二次修改是在1975年,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制度的调整。

宪法第二部分关于国家制度的原则和组织进行了修改,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地位和作用,并增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描述。

第三次修改是在1978年,主要内容是对国家机构和权力的再次调整。

宪法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进行了修改,强调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的作用,并增加了对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描述。

第四次修改是在1982年,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宪法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进行了修改,强调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并增加了对国家机构和权力的描述。

第五次修改是在1988年,主要内容是对国家机构和权力的再次调整。

宪法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进行了修改,强调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的作用,并增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描述。

第六次修改是在1993年,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宪法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进行了修改,强调了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并增加了对国家机构和权力的描述。

第七次修改是在1999年,主要内容是对国家机构和权力的再次调整。

宪法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进行了修改,强调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的作用,并增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描述。

总的来说,宪法的七次部分修改内容主要涉及国家机构和权力的调整、国家制度的完善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强调。

这些修改反映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变化,旨在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利和促进国家的发展。

宪法历次修改内容

宪法历次修改内容

宪法历次修改内容宪法历次修改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制定宪法是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制建设工作之一。

中国的宪法历经五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时期条件下进行的。

一、第一次修改(1982年)首次修改主要是针对宪法制度的改革,充实国有领土的实质内容、拓宽公民权利和保障原则、强化宪法的法律效力等。

1、增设了“法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篇内容。

2、新增了第十一条,“国有土地和其上的矿藏、水流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

3、扩大了公民权利的范围,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

二、第二次修改(1988年)第二次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需要,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扩大公民民主参与。

1、修改了第二十五条,消除了“决定局外人”的规定,扩大了民主决策的范围。

2、增加了第四十五条,强化个人的财产权利保护。

3、修改了第三十六条,增加枪支和子弹等的禁止拥有和私藏。

三、第三次修改(1993年)第三次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想加强对人权的保护。

1、修改了第一百四十四条,更加强调宪法的法律效力。

2、新增了宪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强化人民的法治意识。

3、增加了宪法的一些法律法则,包括三权分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四、第四次修改(1999年)第四次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和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

1、新增了第二十七条,“国家保障妇女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2、增加了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少数民族有权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

3、修改和补充了宪法的一些条款,包括环保、加强公共卫生、保护少年儿童、促进文化繁荣等。

五、第五次修改(2004年)第五次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并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保证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和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1、新增了第五十号条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权益”。

四次宪法修正案要点概括

四次宪法修正案要点概括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文明”入宪《18》2.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19》3.规定土地征收补偿制度《20》4.改变对私营经济政策《21》5.私有财产权入宪《22》6.规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23》7.“人权”入宪《24》8.全国人大代表组成我增加“特别行政区的代表”《25》9.“戒严”改为“进入紧急状态”《26、27、28》10.补充规定国家主席职权《29》11.乡级人大任期改为五年《30》12.增加国歌规定《31》

1999.3
九届二次
6(12-17)
1.确立邓小平理论合法性《12》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入宪《13》3.完善现行经济制度《14》4.进一步确定了农村的经济体制《15》5.提高“私营经济”地位《16》6.将“反革命的活动”改为“危害国家的犯罪活动”《17》

2004.3
十届二次
14(18-31)
四次宪法修正案要点概括(1988-2004)
次数
时间
人大届数
条数
内容

1988.4
七届一次
2(1-2)
1.允许私营经济合法存在《1》2.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2》

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3
八届一次
9(3-11)
1.“初级阶段”“中特理论”“改革开放”“富强民主文明”入宪《3》2.表述政党制度《4》3.把“国营”改为“国有”《5、8、10》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5.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9》6.县级人大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11》
“《》”内为相应修正案条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五次重要的宪法修改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五次宪法修改的简述:
第一次宪法修改(1982年):这是我国宪法自颁布以来的第一次重大修订。

宪法修改的重点在于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框架,强调了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九年基础教育的制度保障。

此次修改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为今后的宪法修订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宪法修改(1988年):这次宪法修改的核心是强调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在这次修改中明确规定了公民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权利。

宪法还明确规定了财产权和婚姻家庭等权益的保护。

这次修改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增强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保障。

第三次宪法修改(1993年):这次宪法修改的核心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了对私有经济的保护和支持。

宪法在这次修改中明确规定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保护。

宪法还增加了国家的双重经济结构,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这次修改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四次宪法修改(1999年):这次宪法修改的核心是强调人民民主的实质和法治的原则。

宪法在这次修改中明确规定了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方式。

宪法还明确规定了人民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和监督权,并加强了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机制。

这次修改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浅议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

浅议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

浅议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浅议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洪碧华[内容摘要]:现行宪法实施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飞没猛进地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要使“宪法成为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就必须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将实践中积累的成熟经验,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指导今后的实践活动。

于是,第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增加了14条新规定,修改后的宪法将成为21世纪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现行宪法、修正、意义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分五部分:①序言(13段1700多字);②总纲(第1至32条);③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3至56条);④国家机构(第57至135条);⑤国旗、国徽和首都(第136至138条),共有138条,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xx年四次修改,共通过31条修正案。

本文现就20xx年宪法修正案的修宪理由、修宪内容和修宪意义做些肤浅的探析。

一、修宪的理由(一)、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理论观点,总结了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立宪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加以修改完善,以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需要。

[1]以前我们对宪法的认识比较肤浅,现在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体会,就要及时补充;20xx年12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是宪法得以充分实施和不断完善的根本原因。

实践没有止境,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宪法成为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

”[2]20xx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成修正案,于20xx年3月8日向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

我国宪法修改历程回顾

我国宪法修改历程回顾

我国宪法修改历程回顾作者:来源:《祖国》2018年第02期2017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8年1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讨论研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由此联想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部宪法颁布和宪法修改的情况,以及修改宪法的程序、方式和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无论是启动修改宪法的程序,还是修改宪法的主体、方式,都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定。

宪法修改机关。

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

宪法修改程序。

为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宪法的修改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修改方式。

宪法作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组织和活动的总章程,是国家法制的自身基础和核心,所以修改宪法方式的规定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

中国宪法的修改有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部分条文进行修改,例如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现行宪法部分条文的修改;还有重新改写形式,即将原来宪法重新改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是将原来宪法重新改写一遍。

宪法修改是宪法制定者或者是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权的国家机关或其他特定的主体对宪法规范中不符合宪法制定者利益的内容加以变更的宪法创制活动。

为了减轻宪法修改的负面影响和充分发挥其适应现实社会的积极作用,宪法修改应遵循慎重原则和程序正当原则。

——慎重原则。

所谓慎重原则,指的是修宪机关在决定是否修改宪法和如何修改宪法是应进行全局性的综合考虑,只有在条件成熟时才可以修改宪法。

82年后历次宪法修改的内容

82年后历次宪法修改的内容

82年后历次宪法修改的内容我国现行宪法(82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经验,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又分别对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了修正。

198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主要内容为:一、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二、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作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主要内容是:一、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二、将宪法第十五条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并相应地将宪法第十六条关于“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的规定修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将宪法第十七条关于“集体经济组织在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和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的规定修改为“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三、删去宪法第八条中的“农村人民公社”,增加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四将宪法有关条文中的“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五、在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六、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1999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

主要内容是:一、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二、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增加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四、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五、增加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将镇压“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司法考试宪法基础复习: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司法考试宪法基础复习: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司法考试宪法基础复习: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司法考试复习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法律教育网深知考生的艰辛,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1982年宪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进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它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颁布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些规定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这部宪法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修改。

1.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修改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二是删去第10条第4 款中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这次修改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根据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使党的基本路线在宪法中得到集中、完整的表述。

(2)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3)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

(4)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对相关内容作了修改。

(5)把县及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3.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

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序言。

我国现行宪法修改的特点

我国现行宪法修改的特点

我国现行宪法修改的特点
李彩艳
【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24)003
【摘要】我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12月颁布以来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改,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一经制定便是较具稳定性的文件,不能也不应朝令夕改.宪法的尊严性强化了它的稳定性,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面貌的迅猛变化,就不可避免地使宪法产生某些落后于现实的地方,以至突破了宪法的承受力和能容力.因此,我国现行宪法修改有如下特点:1、宪法修改具有极强的限制性;2、宪法修改的适应性;3、宪法修改的补漏性;4、宪法修改的连续性;5、宪法修改的原则性与兼容性;6、宪法修改具有严格的程序性(不成文宪法例外);7、宪法修改的普适性.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李彩艳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江西,南昌,33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211
【相关文献】
1.论我国现行宪法修改的时代应然性——与美国宪法修改之对比 [J], 麻彩云
2.我国现行宪法四次修改的思路、重点及特点分析 [J], 陶元峰;赵宁
3.从现行宪法的修改看我国的宪法惯例 [J], 龚先砦
4.现行宪法的修改历程及特点探微 [J], 覃翠玲;刘孝生
5.从现行宪法五次修改的内容分析我国的改革进程 [J], 刘大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行宪法最新修订是什么时候?

现行宪法最新修订是什么时候?

现行宪法最新修订是什么时候?我们都知道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依据,那么法律也是要根据国家的具体国情进行更新,修改宪法也是我们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法制的重大举措,也是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现行宪法最新修订是什么时候?我们都知道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依据,那么法律也是要根据国家的具体国情进行更新,修改宪法也是我们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法制的重大举措,也是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现行宪法最新修订是什么时候?▲一、修改记录从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以来,我国现行宪法至今已经做了八次修改,其中有三次是全面的修改(1975、1978和1982年),有五次小修改(1988、1993、1999、2004和2018年)。

最新的一次是现在今年(2018年)通过的一次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一件法治大事,既为万众瞩目,又是众望所归。

▲二、第一次修改:198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主要内容为:(1)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2)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作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资料参考:新华网)▲三、第二次修改:1993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主要内容是:(1)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2)将宪法第十五条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3)”并相应地将宪法第十六条关于“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的规定修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4)将宪法第十七条关于“集体经济组织在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和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的规定修改为“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5)删去宪法第八条中的“农村人民公社”,增加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6)将宪法有关条文中的“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7)在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8)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我国现行宪法及五次宪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及五次宪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及五次宪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并于1983年1月1日正式生效。

这部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法律,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

自1982年以来,我国宪法已经进行了五次修订,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第一次宪法修订是在1988年进行的。

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修订后的宪法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强调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且扩大了私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此外,宪法还增加了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二次宪法修订是在1993年进行的。

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修订后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此外,宪法还增加了对私营企业的保护,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第三次宪法修订是在1999年进行的。

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

修订后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强调了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宪法还增加了对私营企业的保护,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第四次宪法修订是在2004年进行的。

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修订后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此外,宪法还增加了对私营企业的保护,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第五次宪法修订是在2018年进行的。

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修订后的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此外,宪法还增加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我国现行宪法及五次宪法修订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宪法的修订不仅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也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修改通过...

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修改通过...

2010年司法考试每日一题关于检察官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检察官业余时间担任某中学法制辅导员,在推辞无效的情况下收下学校付给的每年1,000元的酬金B.乙检察官办理余某涉嫌贪污案时,针对余某所在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以个人名义向该单位领导提出了改进建议C.丙检察官下班后未及换下检察官制服即赶往饭店宴请来访的外地检察院同学D.丁检察官办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时,对不配合调查的目击证人周某实施了拘传【参考答案】 B【考点】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解析】 《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检察官应当“忠诚、公正、清廉、严明”。

检察官应当清廉,故甲不应收受1000元酬金。

故A项错误。

乙以个人名义向该单位领导提出了改进建议,符合检察官对法律的忠诚和严明,故B项正确,应当选。

最高人民检察院《廉洁从检十条纪律》规定,(七)不准在工作日饮酒或者着检察制服(警服)在公共场所饮酒。

据此,c项不正确。

《最高人民检察院九条“卡死”的硬性规定》第2条规定,严禁对证人采取任何强制措施。

据此,D项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9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对检察官职业道德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关于法与道德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B.按照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观点,法与道德在概念上没有必然联系C.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选择的产物,均具有建构性D.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参考答案】 ABD【考点】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解析】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于舆论和人心。

故A项正确。

在法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上,实证主义法学认为法与道德在概念上没有必然联系,而非实证主义如自然法学认为法律和道德有必然的联系。

故B 项正确。

法律通过立法机关来制定,是人为建构的,具有程序性。

而道德是自发的,形成于无形之中,其不具有程序性,故c项说法错误,不能选。

现行宪法四次修改内容

现行宪法四次修改内容

现行宪法四次修改内容现行宪法公布实施后,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现行宪法四次修改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现行宪法四次修改内容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投票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中国对现行1982年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以前3个修正案已分别在1988年、1993年和1999年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二条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三条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后两句:“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修改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我国宪法自1954年颁布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重要的修改,每一次都标志着我国法治体系的完善和国家制度的进步。

这五次修改,不仅展现了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轨迹,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第一次重要修改发生在1975年,主要涉及对宪法修改程序的规定进行了调整。

1975年,随着周恩来总理的逝世,国家陷入了一段混乱的时期,此时对宪法进行修改,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领导人的选举和继任制度的顺利进行,保证国家政治稳定,以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此次修改对于国家政治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也为我国宪法修改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重要修改发生在1978年,主要是根据国情和实际情况对宪法进行了适度的调整,为国家改革开放奠定法律基础。

1978年,我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进程,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宪法进行了调整,强调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此次修改,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基础,也为我国宪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次重要修改发生在1988年,这次修改是我国宪法发展的又一次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宪法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1988年,我国宪法经过了全面的修改,对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规范,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和法律的权威。

此次修改,为我国法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规范和保障,也为我国的法治进程提供了新的动力。

以上五次重要的宪法修改,展现了我国宪法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要特征,也为我国法治体系的完善和国家制度的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宪法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和变革相一致,也为我国的法治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期待未来,我国宪法的发展将继续与国家的发展相一致,为我国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国家制度的进一步进步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
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第一个宪法修正案。

这个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1)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2)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作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第二个宪法修正案。

这个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1)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

(2)将宪法第十五条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删去宪法第八条中的“农村人民公社”,增加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4)将宪法有关条文中的“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

(5)在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6)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第三个宪法修正案。

这个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1)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

(2)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增加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4)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5)增加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将镇压“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第四个宪法修正案。

这个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2)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3)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5)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6)完善土地征用制度;(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9)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10)完善紧急状态制度;(11)在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中增加“进行国事活动”;(12)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13)增加关于国歌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