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32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隋唐—清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1)原因: ①南北朝时,士族制度极端腐朽,士人衰落 ②庶族地主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力 量,参与政权。 (2)内涵: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 种制度 (3)历程: 隋朝开创——唐朝完善——明清发展(八股 取士)
★ (4)特点:开放性、公平性、客观性 ★ (5)趋势:A、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成为才学,选 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成为公开考试。B、人才选举逐渐趋向于 制度化,体现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 (6)评价: A、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使出身低微的人有参政机会,扩大 了统治基础;为国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为中华帝国繁荣提供 了制度保障。 B、明清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读书功利化。
特点: 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二、选官制度
西周时期是如何选任官员的?标准是什么?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1、西周选官制度 西周 世卿世禄。 标准:血缘
庶人
西周宗法分封与社会等级图
2、战国时期 军功爵制.
有军功者,各以率(凭借)受上爵......宗
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
,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
不一样. 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 行和决策。
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
职能
朝 代
部门名称
备注
秦 御史大夫
监察百官
监察官 员(明 清监察 制度达 到顶峰


御史府
中央 督察院——
“科道 监察御史
明” 清
六科给事中
地方 按察使司
御史大夫 ——监察和弹劾 百官
刺史 ——监督郡国长官
情景模拟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 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 ,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 是怎样的呢?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秦朝 两汉 隋唐 北强 发展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制 中朝—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秦朝 两汉 隋唐 北宋 元朝
演变
建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发展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制 中朝—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一省制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科举取士制:才能
隋唐
世卿世禄 西周 制:血缘
选官制度
魏晋 九品中正制 :门第
军功授爵 制:军功 战国
汉朝 察举、征辟制: 孝廉
总结评价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 以科举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 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 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 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这两个方面正是汉唐 以来政治制度基本特点。
九品中正制图
九品中正 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 唯才是举”。曹丕采吏部尚 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 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 , “中正”,世族豪门担任 ,将当地士人,按“才能” 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 ,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 品官人法”,选取原则以“ 家世”为重。从此,“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 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
4、宋代
皇帝
二: 府三司制
相权再被分割 皇权继续加强
三 中书门下(东府)度


财政 枢


院(西府)
行政
支铁部
军政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隋 唐 三省六部制












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三司长官为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关于科举制
会试的朱卷
情景材料
材料一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材料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结合课本内容,说说科举制与前代的选官制 度相比,有哪些进步之处?
地方专职监察官员
分道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
监督六部业务
省级机构设立,负责司法 、监察
谏议制 度——监 督皇帝的 言行和决 策
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
隋唐 门下省 决策提出异议,对皇帝的
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
宋 谏院
独立的谏官机构
明清
谏议机构取消
意义: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 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 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 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 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 了重要作用的。
扩官大了僚统体治制的进社一会步基成础熟;的表现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 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监察
思考1: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
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是 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思考2: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 修一《古代政治制度的 成熟》课件(32张)
2020/8/24
皇帝的烦恼
• 好了歌
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选官制度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监察制度
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方法: 察举制:从下而上 征辟制:从上而下 标准:
孝廉 评价: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 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4、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标准:门第 评价:开始是一种好的,但是 在后来就造成了世家大族垄断 仕途,门阀选官扼杀了真正的 人才,走向没落。
秦朝 两汉 隋唐 北宋 元朝
演变
建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发展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制
军务 (虚有其位)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三公
九卿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2.西汉武帝时 建立中朝

皇帝
执行机构
中朝
外朝
决策机构
太尉 御史大夫 丞相
常侍 侍中 尚书令
有事上报 九 卿
内朝又称中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拥有决策权; 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沦为执行机构。
纵政权的
工具。
课堂设问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重要建树,被 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意 义重大,影响深远。
那么,什么叫科举制?
关于科举制
科举制是指从隋朝开始的通过考试选 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 所以叫做科举。其中进士 与明经两科最为人重视。
贡院内的号舍
科举考场
皇帝
中书省
起草诏令
尚书省
负责 执行
门下省
封驳审议
三省吏:中央设户立中书省礼、门下省兵、尚书省刑三省,分工别负责决策
、审部议和执行部,三省的部长官都是部宰相。 部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 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隋唐中央机构: 三省六部制 特点: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决策、审议、执行分解) 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历史影响: 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相互监督和牵制,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 3)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腐败。 4)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
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秦朝 两汉 隋唐 北宋 元朝
演变
建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发展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制 中朝—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3.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
背景: 隋唐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
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
目的: 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概况: 隋文帝实施,唐朝完备,后 世沿用。
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商鞅
——《史记·商君列传》
统一后的秦朝还以军功选官是否适应时代 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评价: 激励了许多将士为国效力,但不在适用和平时期
3、汉朝选官制度
汉朝察举制和征辟制形成的背景、方法和标准是什么 ?你怎样评价这种选官制度?
背景: 汉武帝时期,军功爵制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